365句子网

文言文翻译不副所闻

文言文翻译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翻译:

臣听说天下的大义,应该是混天地为一的大一统。昔日有唐虞帝尧的治世时期,当今有我强汉。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已称臣,作为汉朝北部屏籓,唯有郅支单于还在从事叛逆活动,还没有伏罪。所以希腊化城邦大夏国以西的部族,强汉不能够臣服它们。郅支单于对民众残忍地使用惨毒手段,连上天都知道其大恶。臣甘延寿、臣陈汤,率领着正义之师,行天道来诛灭罪恶;仰仗着陛下的神灵,应照着阴阳,乘着上天正气的精明,冲锋陷阵,攻克了敌人,斩杀了郅支单于首级及有名头的王侯以下多人。应该把其头悬在长安的槁街那种蛮夷聚居的地方,以警示万里:”明目张胆冒犯强汉的人,即使离得再远,也必遭诛灭!”

背景解读:

当时西域的情况较为复杂。宣帝时期匈奴内乱,五个单于争夺王位,其中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先囚禁汉朝的使者江乃始,后又杀死使者谷吉。郅支单于自知有负于汉朝,害怕汉朝 出兵报复,就向西跑到康居(今新疆北境至俄领中亚)。康居王尊敬郅支,将女儿给他做妻子。郅支便借兵多次袭击邻国乌孙,深入到赤谷城(乌孙国都,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南))杀掠人口,抢夺牲畜财物。乌孙不敢还击,而是远远地逃避,于是郅支拥有千里之远的势力范围,自以为大国之主,很不尊重康居王,竟至一怒之下杀死了康居王的女儿、贵人等数百人,还把一些尸体支解后扔进都赖水中。同时他又派出使者到阖苏、大宛等国,胁迫他们年年给他进贡。那些小国不敢不给。汉朝也曾三次派出使者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尸体,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以嘲讽的口吻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汉使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还有取代皇帝的野心,真是狂妄至极。

陈汤与甘延寿了解了郅支单于的这些情况后,于建昭三年(前36年)出兵西域。 陈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每当路过城镇或高山大川时,他都登高远望,认真观察、记忆。这次出使西域,只带着一支护卫军队,而不是征讨大军。当他们走出国境时,陈汤便对甘延寿说:“郅支单于剽悍残暴,称雄于西域,如果他再发展下去,必定是西域的祸患。现在他居地遥远,没有可以固守的城池,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将士,如果我们召集起屯田戍边的兵卒,再调用乌孙等国的兵员,直接去攻击郅支,他守是守不住的,逃跑也没有可藏之处,这正是我们建功立业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啊!”甘延寿认为他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说要奏请朝廷同意后行动。陈汤说:“这是一项大胆的计划,那些朝廷公卿都是些凡庸之辈,一经他们讨论,必然认为不可行。”甘延寿考虑还是应该履行奏请的手续,这时他得病了。陈汤等了一天又一天,焦急之中便果断地采取了假传圣旨的措施,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甘延寿在病榻上听到这一消息时大吃一惊,想立即制止陈汤这种犯法的举动,陈汤愤怒地手握剑柄,以威胁的口气呵叱延寿:“大军已经汇集而来,你小子还想阻挡大军吗?不抓住战机出击,还算什么将领?”甘延寿只好依从他,带领起各路、各族军兵四万多人,规定了统一的号令,编组了分支队伍序列,大张旗鼓向北进发。

甘延寿与陈汤将大军分为六校,三校走南道,过葱岭(喀喇昆仑山脉西部)经大宛;另三校走北道,入赤谷,过乌孙与康居境,陈汤沿路捕获康居副王的亲属及一些贵族,经过解释,他们愿做向导,并将郅支的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而后大军便直抵郅支城都赖水边,在距城三里远的地方安营布阵。只见城头上彩旗飘展,数百名披甲兵士登高守备,有的向汉军招手挑逗,甘延寿与陈汤观察之后便令军士四面包围其城,以箭杀伤守城兵士,于是展开了一场对射。郅支单于得到汉军进攻的消息时,先打算逃跑,因为他怀疑康居人对他怀恨在心,有做汉军内应的人。可是又听说乌孙等国也发兵参战,他便有走投无路之感。带了一些人走出去又返回来,说:“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 当汉兵猛烈攻城时,郅支单于身穿甲衣带领他的妻妾数十人一齐登上城楼,他的妻妾也都拉弓射箭。攻城的飞箭射死他几个妻妾,又射中了他的鼻子。郅支便发怒了,下楼骑马跑回了他的宫室。第二天,陈汤命令将士四面齐用火攻,又击鼓助威,汉军冒着烟火突破外围的木栅,并且趁机冲进土城。郅支单于身边只有男女数百人及一些吏士,毫无抵御能力。汉兵勇猛击杀,将郅支刺死。军候杜勋割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又从狱中解救出两名汉朝的使者,从宫中搜出已故使者谷吉所带的文书信件。入城将士搜捕敌军,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都交给了参与打击郅支的小国军队。

郅支单于对民众残忍地使用惨毒手段,连上天都知道其大恶。臣甘延寿、臣陈汤,率领着正义之师,行天道来诛灭罪恶;仰仗着陛下的神灵,应照着阴阳,乘着上天正气的精明,冲锋陷阵,攻克了敌人,斩杀了郅支单于首级及有名头的王侯以下多人。应该把其头悬在长安的槁街那种蛮夷聚居的地方,以警示万里:”明目张胆冒犯强汉的人,即使离得再远,也必遭诛灭!”

文言文翻译问题

我的回答简单明了:

1、不屑:

(1)动词,不值得,不愿意;认为不值得;轻视。 例:不屑一顾不屑一提 不屑跟他计较 (2)形容词,形容轻蔑、轻视。例:脸上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

这里是“(乞丐)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2、“其”作代词指的对象不确定性别时,一般用“他(们)”或“他(们)的”表示。

不屑接受

其作为文言文常用的虚词之一,其翻译内容变化大,需要注意积累和理解。

其qí jī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其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其 qí

部首笔画

部首:八 部外笔画:6 总笔画:8

五笔86:ADWU 五笔98:DWU 仓颉:TMMC

笔顺编号:12211134 四角号码:4480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176

基本字义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所。莫名~妙。三缄~口。独行~是。自食~果。

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他。~余。~次。文如~人。名副~实。言过~实。

3. 那里面的:~中。只知~一,不知~二。

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如是,熟能御之?”

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如土石何?”

6. 词尾,在副词后:极~快乐。大概~。

详细字义

〈名〉

1. 通“期”。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1.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 jī),变成“其”。( 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2. 彼、他 [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 孔子。——《师说》

3. 又如:独善其身

4. 她 [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5. 它 [it]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6. 他们;她们;它们 [they]。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7. 他的 [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8. 又如:其妻

9. 她的 [her]。如:其夫

10. 它的 [its]。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11. 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 [their]。如:他们思想保守,固守其老一套做法

12. 根据情况所指的、提到的或认为的那个[人、物、意思或时间] 的 [that]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

13. 又如:正当其时

14. 这样,如此 [such]。如:不乏其人;其然(如此)

15. 姓

〈副〉

1. 也许;大概 [perhaps;probably;most likely]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其自桓叔以下。——《国语·晋语》

齐国其庶几乎。——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齐其庶几乎。

其一旦将以不敬之民而驱之战。——《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2. 表示祈使。当,可 [can;may]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其详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汝其善抚之。——清· 林觉民《与妻书》

弟其宽心勿畏可也。——太平天国· 洪仁玕《英杰归真》

3. 将,将要 [should]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4. 表示诘问。通“岂”,难道 [Does it mean…?Shouldn't it be?]

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可怪也欤。——唐· 韩愈《师说》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中国其果老矣乎。—— 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5. 极,甚 [very]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连〉

1. 如果,假设 [if]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perhaps]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still;yet]

其真无马耶。——唐· 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助〉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 又如:他们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这类好辞书,尤其需要;说得何其好哇!

4. 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5. 又

云霏霏其承宇。

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常用词组

1. 其次 qícì

(1) [next]∶在时间、地点或次序方面邻接或紧接发生的

首先改革管理制度,其次再考虑人选问题

(2) [then]∶然后就;随之立即就;接着又

先参观生产车间,其次参观幼儿园

(3) [second;secondly]∶第二地

内容是主要的,形式还在其次

(4) 次第在后的,较前差一等的

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其次伐兵。

其次利道之。——《史记·货殖列传》

其次教诲之。

2. 其后 qíhòu

[later;afterwards] 在某时之后

其后,事情仍无起色

3. 其间 qíjiān

(1) [in; between them]∶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in]∶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4. 其乐无穷,其乐不穷 qílè-wúqióng,qílè-bùqióng

[the joy is boundless] 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

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席卷天下”。——鲁迅《安贫乐道法》

5. 其貌不扬 qímào-bùyáng

[his face is ugly] 形容人容貌丑陋

礼部侍郎郑愚,以其貌不扬,戏之曰:“子之才学甚富,如一目何?”—— 五代· 孙光宪《北梦琐言》

6. 其内 qínèi

[including] 其中

从公布的遇难者名单得知,他不在其内

7. 其所 qísuǒ

[place] 一个合适的或指定的位置

各得其所

8. 其实 qíshí

(1) [actually;in fact]∶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画家其实并非不懂世故

(2) [really]∶确实;的确

其实不是她说的那个意思

9. 其势汹汹 qíshì-xiōngxiōng

[fierce] 汹汹: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势头猛烈

10. 其它 qítā

[the others;other] 同“其他”,但只用于事情

11. 其他 qítā

(1) [other;else]

(2) 不是先提到的或早已明白的

这些车子比其他欧洲车子略小一些

(3) 另外的

其他祖父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任何其他人都会做得更好些

(4) 更多的,额外的

除我以外,你们不可能有其他的神

除了工资,我没有其他收入

12. 其先 qíxiān

[previously] 在某时之前;早先

他其先很不用功,后来才发愤读书

13. 其余 qíyǔ

[the others;the rest] 剩下的人或物

其余则熙熙而乐。——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其余以俭立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其余各处乡民。——《广东军务记》

为标准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马克和李莉在下棋,其余在玩牌

14. 其外 qíwài

[besides] 此外;另外

只有他在那儿,其外没有人了

15. 其中 qízhōng

[among;in (which)] 那里面;那中间

文言文翻译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句】

1、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不可数尽。(《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2、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北齐书·司马子如列传》)

4、(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清代方苞《再至浮山记》)

5、今少傅丞相福国陈公序其篇端,所以发挥引重,固已尽其美矣。(《丞相李公奏议后序》)

6、英,姓崔,(字俊臣。世居真州。以父荫补永嘉尉,)挈累赴官,(不自慎重,)为舟人所图,沉英水中。(家财妻妾,不复顾矣。)幸幼时习水,潜泅波间,度既远,遂登岸,(投民家,举体沾湿,身无一钱。赖主翁见怜,易衣赐食,复赠盘费而遣之。英遂问路出城,)陈告于平江路,(令听候,一年杳无消耗,惟卖字以度日。非敢谓善书也,不意恶札上彻钧览。)(冯梦龙《情史》卷二情缘类“崔英”)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矣?(清代袁枚《答陶观察问乞病书》)

【原创参考译文】

1、(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杞树梓树绿阴一片。像臣(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自称)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说,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啊。

注释: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社稷宗庙之辉煌,百官装束之富丽。指思想上的造诣,泛指高深的境界。语出《论语·子张》。

鸳鸯:比喻贤人。《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范祥雍校注:“鸳与鵷通。鸳、鸾皆凤族,以比喻贤人。”

2、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

注释:

朝贵:朝廷中的权贵。

3、司马子如能够慰勉警戒自己勇于改错,非常有声誉。(他能)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他的属官们都敬服他。

注释:

自厉:慰勉警戒自己。

发摘:揭发;纠举。

奸伪:指诡诈虚假的人或事。

僚吏:属吏;属官。

畏伏:敬服。伏,通“服”。

4、(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有无所借助,)所以有辛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

注释:

曷若:何如。

猝至:突然而至。

5、现在太子少傅丞相福国公陈先生在开篇为他的文集作序言,这是用来宣传弘扬他文章的精义,同时也是对他的称引推重,这本来就已经是尽善尽美的事情了。

注释:

所以:用来……的东西(办法)。

发挥:阐发,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引重:标榜;推重。

6、我(崔英自称)姓崔,(字俊臣。世代居于真州。凭借父亲的荫功补任永嘉县尉,)携带家室(到永嘉县)赴任,(途中因为自己不够慎重,)被船夫盯上,将我沉入水中水中。(家财和妻妾,也不能再照看了。)幸而幼时熟习水性,在波浪之间潜游,游得度远了以后,才敢登岸,(然后投宿民户家,全身都沾湿了,而且身无分文。依靠主人家老人可怜我,给我换了衣服,赐予我食物吃,又赠与我盘缠然后打发我(上路)。于是我就问着路出城而去,)到平江路去告状,(官爷让我听候消息,过了一年还是杳无音讯,只得卖字来度日。完不敢说字写得好,也没想到我拙劣的书法得到长者阅目。)

注释:

挈累:携带家室。

舟人:船夫。

陈告:告状。

消耗:消息。

恶札:拙劣的书法或文笔。亦用为谦词。

钧览:对尊长阅览的敬称。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矣?

一个月之中不得不失去饮食的规律,而且不能够对高堂父母行晨昏定省的孝礼,每天都是如此,还有时间像古代所说的守法循理的良吏那样督责务农、巡行乡县等等吗?

注释:

高堂:指父母。非专指母亲。

定省:指晨昏定省。《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郑玄注:“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后因称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为“定省”。

课农:督责务农。

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

云乎矣:也说云乎哉。语助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感叹或反诘。

追光寺

【原文】

追光寺,侍中尚书令东平王略①之宅也。

略生而岐嶷,幼则老成。博洽群书,好道不倦。神龟中为黄门侍郎。元乂专政,虐加宰辅,略密与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熙欲起义兵,问罪君侧。雄规不就,衅起同谋。略兄弟四人并罹涂炭,唯略一身逃命江左。萧衍素闻略名,见其器度宽雅,文学优赡,甚敬重之。谓曰:“洛中如王者几人?”略对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摄官,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杏所云②:‘车载斗量,不可数尽。’”衍大笑。乃封略为中山王,食邑千户,仪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给鼓吹一部,(左佥右刃)卒千人。略为政清肃,甚有治声。江东朝贵,侈于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寻迁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略归国③。江革者,萧衍之大将也。萧衍谓曰:“胺宁失江革,不得无王。”略曰:“臣遭家祸难,白骨未收,乞还本朝,叙录存没。”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赐钱五百万,金二百斤,银五百斤,锦绣宝玩之物,不可称数。亲帅百官送于江上,作五言诗赠者百余人。凡见礼敬如此比。

略始济淮。明帝拜署侍中义阳王,食邑千户。略至阙,诏曰:“昔刘苍好善,利建东平④;曹植能文,大启陈国⑤,是用声彪盘石,义郁维城⑥。侍中义阳王略,体自藩华,门勋夙着,内润外朋,兄弟伟如。既见义忘家,捐生殉国,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虽弛担为梁,今便言旋阙下,有志有节,能始能终。方传美丹青,悬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称,故封义阳。然国既边地,寓食他邑,求之二三,未为尽善。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可改封东平王,户数如前。”寻进尚书令、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侍中如故。略从容闲雅。本自天资,出南入北,转复高迈。言论动止,朝野师模。建义元年薨于河阴,赠太保,谥曰文贞。嗣王景式舍宅为此寺。

【注释】

①东平王略:《魏书》卷十九下有传。

②赵咨所云:赵咨为汉末人,仕吴,官至都尉。建安二十五年(220)奉命使魏。魏文帝问曰:“吴如大夫者几人?”咨答曰:“聪明特达者,八九十人;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三国志·吴志·吴主权传》注)

③明帝宥吴人江革,请畧归国: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南叛乱之际,萧衍派遣豫章王萧综镇徐州。而萧综投降于此魏,其长史江革等将士五千人成为此魏俘虏。明帝下令遣返江革等,因以征召元略。(《魏书》卷十九下)

④刘苍好善,利建东平:刘苍为东汉光武帝第八子。封为东平王。苍好经术,曾与公卿共定南此郊冠冕车服制度。汉明帝问曰:“处家何者最乐?”苍答曰:“为善最乐。”(《后汉书》卷七十二)

⑤曹植能文,大启陈围:曹植为曹操幼子,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魏明帝太和六年(232)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魏志》卷十九)

⑥声彪盘石,义郁维城:盘石与维城,均指王族在各地封为藩王,使中央集权的体制得以稳固。

【译文】

追光寺,位于寿丘里,原是侍中尚书令东平王元略的宅邸。

元略生来就很出色,年幼时已显得老成持重。博通群书,好道不倦。神龟年间任黄门侍郎。当元乂垄断政权、对宰相下毒手之际,元略秘密地与他的哥哥中山王元熙一起,打算仗义起兵,向元乂这个在君王左右的恶人问罪。然而这番雄图没有成功,反而在同谋者内部发生了纷争,元略的四个兄弟全部遇难,唯有元略只身逃命到江左。萧衍对元略的名声素有所闻,看到他器度宽弘优雅,富于文才学识,对他非常敬重。萧衍问他:“洛中像您这样的人有几位?”元略回答说:“臣在本朝的那些日子里,不过充数当一个官。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杞树梓树绿阴一片。像臣这样的人,用赵咨的话来说,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啊。”萧衍听后大笑。于是封元略为中山王,给予食邑千户,待遇相当于王子。又任命他为宣城太守,给予乐队一部和仪仗兵千人。元略行政清正严明,很有政治声誉。梁朝的达官大臣们过于骄矜自尊,但看见元略入朝,无不对他的举止表示敬畏。不久,元略转任信武将军、衡州刺史。孝昌元年(525),明帝赦免吴人江革,以此作为交换,请求让元略回国。江革这个人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朕宁愿失去江革,却不能没有中山王。”元略回答说:“臣的家里遭遇灾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埋葬。乞求让我回到本朝,料理生者与死者的事谊。”不禁悲泣泪下。萧衍哀怜地让他回国。于是赐给他五百万钱,二百斤金,五百斤银,锦绣珠宝等物品更是数不清。萧衍亲自带着百宫到长江边送行,有一百多人作五言诗临别相赠。元略所受到的礼遇大凡如此。

元略才渡过淮河,明帝就任命他为侍中、义阳王,赐给食邑千户。元略来到朝廷,有诏书谓:“过去刘苍(东平王)好善,有利地建成东平封地;曹植(陈思王)能文,大大地发扬陈国的声望。所以,他们的名声道义是盘石之宗和维城之族的荣耀。侍中义阳王元略,其品德是诸侯的精萃,一门的功勋早已著称。他内润外朗,兄弟都很英俊。既然见义忘家,为国舍命,那种不朽的忠烈何日能忘!过去虽然一度在梁朝休闲,现在又返回朝廷,这堪称有志有节,善始善终。正应流芳史册,如同悬挂于曰月上那样不可磨灭。元略稍前尚未抵达的时候,真诚求归,树立名节,因此封为义阳王。可是封地不仅边远,而且俸禄需靠其它郡邑提供。考虑过另外雨、三处地方,都不如意。应该依照德行选相称的封地,对昔日的功勋追加荣誉。可改封东平王,赐给食邑的户数同前。”不久,晋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兼任国子祭酒,侍中的职位不变。元略从容闲雅,出自天性,离开南方回到北方后,气度更加高迈,他的言论和行为成为朝野的楷模。建义元年(528)在河阴逝世。追赠太保,谥文贞。继承王位的景式献出住宅作为此寺。

再至浮山记(1)

【原文】

昔吾友未生、北固在京师(2),数言白云、浮渡之胜(3),相期筑室课耕于此。康熙己丑(4),余至浮山,二君子犹未归,独与宗六上人游(5)。每天气澄清,步山下,岩影倒入方池;及月初出,坐华严寺门庑,望最高峰之出木末者(6),心融神释(7),莫可名状。将行,宗六谓余曰:“兹山之胜,吾身所历,殆未有也。然有患焉!方春时,士女杂至(8)。吾常闭特室(9),外键以避之(10)。夫山而名,尚为游者所败坏若此(11)!”辛卯冬,《南山集》祸作,余牵连被逮,窃自恨曰:“是宗六所谓也(12)。”

又十有二年,雍正甲辰(13),始荷圣恩,给假归葬(14)。八月上旬至枞阳,卜日奉大父柩改葬江宁(15),因展先墓在桐者(16)。时未生已死,其子移居东乡;将往哭,而取道白云以返于枞。至浮山,计日已迫,乃为一昔之期(17),招未生子秀起会于宗六之居而遂行。白云去浮山三十里,道曲艰,遇阴雨则不达,又无僧舍旅庐可托宿,故余再欲往观而未能。

既与宗六别,忽忆其前者之言为不必然。盖路远处幽,而游者无所取资,则其迹自希,不系乎山之名不名也。既而思楚、蜀、百粤间(18),与永、柳之山比胜而人莫知者众矣(19);惟子厚所经(20),则游者亦浮慕焉(21)。今白云之游者,特不若浮渡之杂然耳。既为众所指目,徒以路远处幽,无所取资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无闻焉者(22),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23)!然则宗六之言盖终无以易也(24)。

余之再至浮山,非游也,无可记者,而斯言之义则不可没,故总前后情事而并识之。

【注释】

(1)浮山:又名浮度山、浮渡山,在安徽省桐城县东九十里,有奇峰七十二,为桐城之胜。

(2)未生:左待,字未生,桐城人,方苞好友。北固:刘北固,字辉祖,安徽怀宁人,方苞好友。

(3)白云:白云岩山,在桐城县东一百二十里,为当地名胜之一。

(4)康熙己丑: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5)宗六上人:名叫宗六的和尚。上人:和尚的别称。

(6)木末:树梢。

(7)心融神释: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

(8)士女:男女。

(9)特室:独室。《庄子·在宥》:“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

(10)外键:锁上外门。

(11)败坏:山有名,则游人杂至,破坏了清净优美的自然环境。

(12)“是宗六”句:意为自己有文名,为《南山集》作序,结果被牵连下狱,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则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

(13)雍正甲辰:雍正二年(1724)。

(14)“始荷圣恩”句:方苞在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出狱后,家属族人被迫入旗籍,羁留北京,不得回乡。雍正皇帝即位后,特赦方苞族人归籍,1724年(雍正二年),又给假一年,准其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

(15)卜日:选择吉日。

(16)展:察看。

(17)一昔:一夜。

(18)百粤:即百越,秦汉以前散居于长江中下游以南的部族繁多的越族。此处指古越族所在的地区。

(19)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零陵县。柳:柳州,治所在今广西省柳州市。比胜:并胜。指上述百粤、楚、蜀各地山水与永州、柳州的山水并胜。

(20)子厚: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今山西货运城县解州镇)人。柳宗元因遭宦官贵族集团打击排斥,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为柳州刺史。柳宗元曾以永州、柳州山水为内容写过不少著名的游记,这些山水因柳宗元的游记而闻名于世。

(21)浮慕:虚慕。意为一些人并非真的对永州、柳州的山水有切实的感受,只是因为它们曾为名人所游赏而慕名往游。

(22)曷若:何如。

(23)猝至:突然而至。

(24)无以至:无法更改。意为宗六和尚说的话,到底还是正确的。

【译文】

从前我的好友左未生、刘北固在京城,多次说白云、浮渡是当地名胜。曾相约一道在那里建个房子、种种地。康熙己丑年,我到了浮山,左、刘二位君子外出还未回来。我就独自与名叫宗六的和尚一道出游,每当天朗气清之时,我们就走到浮山下,浮山的峰影倒映入方形的池塘,等到月亮刚刚升起时。我们就坐在华严寺门楼或廊下,望着浮山的最高峰出现在大叔的树梢,感到心神完全融汇于优美的自然景象之中,那种美不可言喻。我要走了,宗六和尚对我说:“此山之优美,是我所从未亲身经历过的,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恰逢春天之时,男男女女就纷至沓来。我就常自己躲在独室里,锁上外门来避开喧嚣。山有名,则游人杂至,就像这样破坏了此地的优美清静。”辛卯年冬天,《南山集》之祸爆发,我受牵连而被逮捕,私下里独自遗憾的说:“这跟宗六和尚所说的山有名泽易遭败坏的道理相当!”

又过了十二年,雍正甲辰年,我才承蒙圣恩请假回乡办理先人坟墓迁葬等事。八月上旬到了枞阳,我选择吉日把祖父的灵柩改葬在江宁,于是先察看在桐城的祖先墓地。当时左未生已经死了,他的儿子移居在东乡。我要前往哭奠,就取道白云山,然后返回枞阳。我先到浮山后,算着时间已经很紧张,就相约在某一夜相见,我就招来左未生的儿子秀起在宗六和尚的住处相会。然后就出发了。白云山距浮山三十里,道路曲折艰难,每逢阴雨天气就道路不通。途中又没有僧舍旅店可以托身住宿,所以我再想前往观赏浮山也是不能了。

与宗六和尚分别后,我忽然回忆起他前面所说的话,想想也不一定对。如果路途遥远地处幽僻并且游玩这有没有可以借助的东西,则它情况自然不为人知,与山有名无名也没有关联。接着又想到楚、蜀、百粤这些地方的山水。和永州、柳州之山水同位名胜但很多人却并不了解,只是因为柳子厚经过了那里,于是前去游玩这也就慕名往游了。现在白云山的游人,还不如浮渡山那样人多混杂。这里是被众人纷纷推荐,只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地处偏僻,途中有无所借助,所以有辛到达的就少了。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这样看来,宗六和尚说的话无法更改,到底是正确的。

我再到浮山,不是为了游玩啊。也没什么可记的,但这其中的含义却不能埋没,所以就总结了这些前前后后的事情一并记下了它们。

1、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鸾接翼,杞梓成阴。如臣之比,赵咨所云:车载斗量,

不可数尽。

到相关宗庙形成的精丽,各种办公厅达到的宽裕,鸳鸾相联羽翼,杞梓形成荫凉,犹似臣所相当(能力、水平)的,赵谘所说的:车装上的用斗舀来计算,没法子轻点精确。

至,到达,终点。

於,《说文解字》象古文乌省。限定字后所指,犹如就、就这、单讲、表一表。

宗庙,宗法制传统,后人敬奉已故先人的建筑物。

百官,所有的职能部门的建筑物。官,指房屋,后加食旁作馆说,不足取,官可以不提供食物,比如朝廷,就是办公场所。

富,大,多,丰厚。

“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倒数第三章,子贡比喻孔子之贤德。

鸳鸾是比翼鸟,双宿双飞。

杞,茄科,落叶小灌木。浆果卵圆形,红色。果实、根皮(地骨皮)可入药 。《说文解字》杞,枸杞也。隐意指最有益于人的树木。

梓,一种原产中国的梓树属落叶乔木,高6—9米,叶对生,宽卵形,先端尖。大的圆锥花序,顶生,黄白色,略带紫色斑点,蒴果长丝状,种子扁平,木材可供建筑及制作木器用。《说文解字》梓,楸也。隐意指最宜于事的树木。树木又是多年生植物,长久。

比,两人相依偎,义为差不多的同侪。

2、江东朝贵,侈於矜尚,见略入朝,莫不惮其进止。

江东朝廷里的权贵,过于自高浮夸,看到略任职到朝廷,(权贵)没有不顾忌略举动

《说文解字》侈,掩胁也。侈,一曰奢也。段注:“掩者,掩盖其上;胁者,胁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义也。”又:奢,张也。徐灏曰:“奢者侈靡放纵之义。故曰‘张’,言其张大也。”

矜,《说文解字》矜,矛柄也。长长地光杆,所以有孤独长久、独自自长、自高、自大之义。

尚,凸显的上。高处、早先。古人尚古,即推崇。矜尚,即推崇自我。相矜尚(亦常见),即推崇与自我推崇。

莫,莫须有,没必要有,口气极为强硬,武断。莫,日没入草莽。

进止,进,进言;止,制止。

3、子如能自厉改,甚有声誉,发摘奸伪,僚吏畏伏之。

子如他能够自我严肃更正,极有名声称赞,举揪辨别丑恶假冒,左右供事的官员害怕隐藏起来。

子如,人名,字,之类。

僚,辅佐;吏,处理具体事务。

伏,指人似狗状,匍匐在地。《说文解字》“伏,司也;从人,从犬。臣铉等曰:司,今人作伺”。《广雅》“伏,藏也”。类此处用如邪恶是思想行为隐伏下来,约束自我。

4、而幸至者之希,则曷若一 无闻,焉者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猝至之患哉。

而有幸到达的发生疏寡,那么怎么如同一概没人知道,如何方式处理才能够长期保持这种新鲜洁净形成的空气,从而避免观光客仓促到来生出灾难呀。

之,我以为从本义,即草萌生出土。语法家们以为是几十种义项,进而设计出几乎所有的词性;之,就成了万能词。

曷,《说文解字》“曷,何也”。

一无闻,同一无所闻,大概作者以“一无闻”强调是人家不知道;以区别似乎是自己不知道的“一无所闻”,其实“一无所闻”不加限定,完全可以从人我两面理解,根本不必增设区隔。

(估计你们的教材用焉者后断句,然后设计各种“语法”分析救补。)

焉,诘问,如怎么、怎样。

者,限定“为能常保其清淑之气而无游者促织之患”为“焉”所诘责的内容。

为,为人处事,无为而治之为。能,妥善控制并达成目标。

猝,狗从草丛中突然跑出追逐。此文本有突然成群结队到来,导致一片狼藉之意。

5、今少傅丞相福国陈公序其篇端,所以发挥引重,固已尽其美 矣

当时少傅丞相富国陈公做序言在开篇,据此用作宣传弘扬借用推崇,强化到极端地美轮美奂喽。

少傅,加衔,如部长级;丞相,实职;富国公,爵位,在中古以前多是实际封地在富国的公级可传后的。陈,姓氏;公,又为敬称,一字两用。

6、英姓崔,挈累赴官,为舟人所图,沉英水中,幸幼时习水,潜泅波间,度既远,遂登岸,陈告于平江路

英姓崔,随身携带宝贝去到任职岗位,被水手就地谋财害命,沉溺英进水里,不巧幼年时候谙熟水性,扎猛子游泳在波浪之中,盘算已经远离了,于是爬上陆地,逐条起诉给平江路衙门。

英,人名、字之类。

累,小人持重物,拖累也。家累,家人与重物;可以用累省称家累、室累。然仅有妻儿不足以为人害命,妻儿多有,则人多难隐,不足以妄动,必落了单,还细软金玉其身,才会被打劫。

舟人,陆路费财费力,坐船节省,抑或不得不摆渡长江大河。

幸,侥幸,万里有一,所以可以说不巧,贼人不得逞。

度,寻思、算计、猜度。

即,罗振玉,就食为即,食毕为既。已经、完成、过后。

陈,次序铺叙排列,指言语文辞就是一一道来。

陈告,汉语语序语,强调的、重要的、早发生的在前,陈告是目的性的,不需陈告,就不去远奔平江路,风尘仆仆了,所以:“陈告于平江路”。非语法家规定的倒桩,桩子倒了费工,还拴不住驴;装东西也没倒着装的可能,比如王杯中装水,先加上面,后加下面,那不得研发些高科技的古怪装置,想刘谦似的?

平江路,隋有监察数州或州另数县级别的临时行政派出机关,南宋中晚期趋向于制式化。明清演为行省。

7、一月中失膳饮节,违高堂定省者,旦旦然矣,而还暇课农巡乡,如古循吏之云乎?

每月里得不到吃喝的应有规律,悖离扶持问候老娘规矩的情况,天天如此呀,那还能得空指导农事检查乡里,如同古代循吏描述出的说法吗?

谁呀,这么悲惨。

高堂,可以指母亲,也可泛指双亲、长辈。

定省,按时伺奉问候。

旦,旦夕,天明为旦,黑为夕。

课农巡乡,知事的主要职责,否则失农时,没收成;失和谐,没人民(世仇械斗血偿);就收不上税赋,丁役。

循吏,《汉书》有《循吏传》,只专守法令律例的地方官,不额外替皇上谋财害民,是为循吏。指没有轰轰烈烈“事功”(往往是劳民伤财),没有高山仰止“清誉”(往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过踏踏实实和谐安康一方水土一方人民,是为君上宗庙社稷根本计。

昨天打字太累了,今天补充一下,修改一些输入错误。其实,还有许多该讲解的地方,期待你具体提出。否则,说了没人看,很是无用功。

1至于社稷宗庙之辉煌,百官装束之富丽,贤人亲近,优秀的人才成群,像我这样的,像赵咨所说的,用车子载,用斗量,也数不完啊。

2江东朝廷中的权贵,都放纵自大,看到王略来到朝中任职,没有一个不畏惧他的

3

4既然这样,哪如全然不被人所知,又能常常保有其清静优美,并且没有游人突然到来的祸患呢?这样看来,宗六和尚说的话无法更改,到底是正确的。

5

1.说到宗庙制度的齐备,百官人材的充足,就好比鸳鸾羽翅相接、把杞绿荫一片。像臣这样的2.人,用赵咨的话来形容,是车载斗量,不能尽数。

2.江东朝廷中的权贵,都放纵自大,看到王略来到朝中任职,没有一个不畏惧他的

文言文“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怎么翻译?

[原文]: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他)如果碰到版跟自己以往所了解的不权相吻合,就会翻书仔细去查正,一定要到没有疑惑才停止。

[注释]:若:如果;所闻:所知道、所了解的;发:打开、翻开;详:仔细;正:查正、校正;已:停止。

希望这样解释对您有些帮助啦!

翻译文言文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doesn't

suit

to

what

I

know,I

will

check

out

in

the

books

and

make

it

clear

until

there

is

no

doubt

on

it.

文言文“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怎么翻译?

[原文]: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译文]:(他)如果碰到跟自己以往所了解的不相吻合,就会翻书仔细去查正,一定要到没有疑惑才停止.

[注释]:若:如果;所闻:所知道、所了解的;发:打开、翻开;详:仔细;正:查正、校正;已:停止.

希望这样解释对您有些帮助啦!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不副所闻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