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翻译
1:夙夜在公。
从早到晚,勤于公务
2: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呃,这句实在很不好翻译,争议很大)
4: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开去也赡养孝敬其他人的长辈。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推广开去也抚养教育其他人的小孩。
6;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
7:兼相爱,交相利。
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
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亲和仁爱,对邻国友好相处,是国家的福分啊。
9: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礼,就不能立足於社会
10: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礼,是人的主体所在,没有礼,也就没有立足成人的依据了。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麽?
12:民无信不立。
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这句话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
1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信誉符合道义,才能兑现诺言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字面意思:广泛地学习,详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切实地实行。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16: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乎仁矣?吾未见力不足者。
有能够一天尽心为仁道的人吗?我没见过没能力的。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要曏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1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路程虽近,不走就达不到目的地;事情虽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1:夙夜在公。
不分昼夜的勤于公务。
2: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当官的)能大义灭亲,人民才会心悦诚服。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想要修身养性的话就要帮助别人也修身养性,自己想要通晓事理那也样帮助他人通晓事理
4: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孝顺父母啊,那是做人的根本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顺赡养自己的长辈也要因此而尊敬他人的长辈,疼爱抚养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要疼爱他人的孩子
6;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亲爱亲人的人会爱护百姓,爱护百姓的人会爱惜事物
7:兼相爱,交相利。
(人民)大家都相互尊敬,大家都会从中获利
8: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亲和仁爱,邻国友善,这是一个国家的福气啊。
9:不学礼,无以立。
不学习礼节,不能立足社会
10: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礼仪,是人的躯体。没有礼节的人,不能立足社会
1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没有信誉,不知道她能干什么
12:民无信不立。
人民不信任(国家),(国家)将会灭亡
13: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信誉符合道义,(他的)承诺才会兑现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广泛的涉猎知识,仔细的提出问题,谨慎的思考理解,明确的分辨(正误),切实的实行
15: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是很遥远的事情吗?我想要有仁义,仁义就会来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16: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乎仁矣?吾未见力不足者。
有谁能将一天的力气都用在学习仁义上的吗?我还没有见到力气不够的人。
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比自己贤德的人要努力地达到他的境界,看见没有贤德的人应该暗自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
1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路程虽然很近,(但是)不行动起来是不会到达目的地的;事情虽然很小,(但是)不做的话是不会完成的。
文言文石蜡大义灭亲的译文
翻译
石蜡是春秋时卫国大夫。他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狼狈为奸,杀了卫恒公。州吁篡夺君位后,不能
平定国内的骚乱。石厚向父亲请教稳定州吁的办法,石蜡说:“州吁若能朝拜周王室,得到天子的宠
信,他的君位就能稳定,现在陈恒公正受到天子的宠信,若先去拜见陈恒公,让他代为请求,目的
就一定能达到。”石厚信以为真,就陪同州吁去了陈国。这时,石蜡又派人去告诉陈恒公:“州吁和
石厚杀死了我们的国君,凡托您处置他们”于是陈人便把这两个人抓住。卫国派人到陈国杀死了州
吁,石蜡派他的家臣到陈国,毅然杀死了儿子石厚。
腹黄享大义灭亲的译文
墨家有个很有名望的人叫腹黄享,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的年岁大了,也没有别的儿子,我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他了。先生在这件事情上就听我的吧。”腹䵍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规定:‘杀人的人要处死,伤害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绝杀人伤人。禁绝杀人伤人的人,是天下的大义。君王即使因此让官吏不杀他,我不能不施行墨家的法令。”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已的儿子。
子女,是人们所偏爱的;忍心割去自已所偏爱的而推行大义,腹朜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译文:
墨子有有成就的学子腹[黄享],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您的年纪已经大了,没有另外的儿子了,我已经向官员下令不要杀他了。您因为这个也应该听我的了。”腹[黄享]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说,‘杀人的人要死,伤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止杀人、伤人的。禁止杀人和伤人是天下大义。大王虽然给我恩赐,因而向官员下令不要杀他,我不能不行使墨家的法规。”腹[黄享]不同意大王的恩惠,然后马上杀了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割舍自己所偏爱的来履行大义,有成就的人可以说是为了国家啊。
文言文翻译白话文
德王李裕,大顺二年时开始被封王。唐昭宗视察华州时,韩建已经夺走了诸位亲王的兵权,自己感觉不安,于是上奏请昭宗将昭宗还没有封王的儿子封王。但是后来昭宗把亲王们都杀了,韩建因此请求昭宗立李裕为皇太子,并到处放出风声。当时是乾宁四年。
后来,刘季述等人将昭宗幽禁在东宫内,奉请李裕即皇帝位。刘季述被诛后,李裕躲藏在右军中,有人奏请杀掉李裕,昭宗说:“太子年纪幼小,是被逆贼强迫所立,哪有什么罪过。”下诏让他回少阳院,还是做德王。
朱全忠从凤翔回来,看见德王已成年,眉目疏朗清秀,总是感到畏惧,于是秘密地对宰相崔胤说:“德王曾经窃取皇帝宝座,皇上应大义灭亲,怎么能让他留在人世?您任宰相一职,为什么不启奏皇上?”崔胤原原本本地按朱全忠的意思向昭宗说了,但唐昭宗不同意。改天,昭宗对朱全忠讲到这件事,朱全忠说:“这是国家大事,微臣哪里敢议论?这一定是崔胤诬陷我。”德王这才算免去一劫。
后来,唐昭宗到洛下,有天对枢密使蒋玄晖说:“德王是朕的爱子,朱全忠为什么一定要把他杀掉呢?”说罢,伤心落泪,还将指头咬得血流。蒋玄晖秘密地将这事告诉朱全忠知道,朱全忠愤怒不已。
后来,唐昭宗遇害身亡,蒋玄晖在九曲池设宴,邀请诸王前来,正当宴饮酣畅之际,李裕及其他亲王都被杀害,尸首被抛进九曲池中。
求《腹黄享大义灭亲》翻译
译文:
墨子有有成就的学子腹[黄享],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您的年纪已经大了,没有另外的儿子了,我已经向官员下令不要杀他了。您因为这个也应该听我的了。”腹[黄享]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说,‘杀人的人要死,伤人的人要受刑。’这是用来禁止杀人、伤人的。禁止杀人和伤人是天下大义。大王虽然给我恩赐,因而向官员下令不要杀他,我不能不行使墨家的法规。”腹[黄享]不同意大王的恩惠,然后马上杀了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割舍自己所偏爱的来履行大义,有成就的人可以说是为了国家啊。
《魏书·列传第二十五文言文翻译》
皇上讨伐蠕蠕,下诏命令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促运输以接济大军。当时镇北将军封沓逃入竖蟋,劝说它攻打楚之等以断绝粮食运输。蜢坚于是派探子进入楚之的军中,割下驴耳而去。有报告失去驴耳的,将领们无人能明察。楚之说:“一定是探贼割下它作为凭证,贼军将要到来。”当即指挥军士砍伐柳树修筑栅栏,浇水使它结冰,栅栏修好而贼军到来。冰层厚实而栅栏坚固,不能强攻,贼军于是四散离去。世祖听说后嘉奖了他。
“忧伤还是快乐” 团队 很高兴为您解答。
采纳一下吧 ^_^
不懂可以继续追问哟 (*^__^*)
《魏书·列传第二十五·孝文帝大义灭亲》
【原文】:
恂不好书学,休貌肥大,深忌河洛暑热,意每追乐北方。中庶子高道悦数苦言致谏,恂甚衔之。高祖幸嵩岳,恂留守金墉,于西掖门内与左右谋,欲召牧马轻骑奔代,手刃道悦于禁中。领军元俨勒门防遏,夜得宁静。厥明,尚书陆琇驰启高祖于南,高祖闻之骇惋,外寝其事,仍至汴口而还。引恂数罪,与咸阳王禧等亲杖恂,又令禧等更代,百余下,扶曳出外,不起者月余。拘于城西别馆。引见群臣于清徽堂,议废之。司空、太子太傅穆亮,尚书仆射、少保李冲,并免冠稽首而谢。高祖曰:“卿所谢者私也,我所议者国也。古人有言,大义灭亲。……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脱待我无后,恐有永嘉之乱。”乃废为庶人,置之河阳,以兵守之,服食所供,粗免饥寒而已。……
中尉李彪承间密表,告恂复与左右谋逆。高祖在长安,使中书侍郎邢峦与成咸王禧,奉诏赍椒酒诣河阳。赐恂死,时年十五。
【译文】:
元恂不爱读书学习,身体肥胖,惧怕洛阳地区暑热的天气,心里常常思念南迁洛阳之前在北方时的快乐情景。中庶子高道悦多次苦言劝谏,元恂因此对他十分不满。高祖驾幸嵩山,留元恂镇守金墉城。元恂就在西掖门与心腹谋议,准备轻快的马匹驰回到南迁之前的代国所在地,便在皇宫内亲手杀掉高道悦。领军元俨严守宫门,预防哗变,当天夜里才没出什么意外,和先前一样宁静。第二天天一亮,尚书陆琇骑着快马向南奏明高祖,高祖闻报后惊骇不已,但并未向外透露此事,仍然到汴口巡游一番才返回洛阳。回来后列举元恂几条罪状,与咸阳王元禧等人一起亲自杖罚元恂,并不时令元禧等人代他杖罚,打了一百多下,被人搀扶着拖了出去,一个多月不能起床。接着又将元恂拘禁在城西客馆中。太祖在清徽堂召见群臣,商议废黜太子一事。司空、太子太傅穆亮,尚书仆射、少保李冲都摘下乌纱帽为元恂谢罪求情。高祖说:“你们谢罪求情只是出于个人利益,而我提议废掉太子却事关社稷命运,古人说过大义灭亲这句话……今日如果不废黜他,便为我元魏江山留下一个大祸根,等到我死之后,永嘉之乱的惨剧恐怕会再度重演。”于是废元恂为庶人,把他安置在河阳,派兵防守,所供应的饭食衣服,也只是刚够免除饥寒而已。……
后来中尉李彪密呈奏表,告发元恂与手下人意欲谋反。高祖当时正在长安,便派中书侍郎邢峦与咸阳王元禧,奉诏携带椒酒赴河阳,诏赐元恂自尽,当时年仅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