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谢皋父传文言文翻译

密佑传文言文翻译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

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

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

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扩展资料:

文章选自《宋史》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很大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

《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

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密佑

宋史·密佑传

出处:《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 忠义六》

原文: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礼、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

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

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槃兵败,乃婴城自守。

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槃,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槃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

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成愤厉。

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

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

宋都命刘槃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槃、师夔,益不逊。

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译文:

密佑,他的祖先是密州人,后来渡过淮水定居在庐州。密佑为人刚正坚毅,质朴直爽,多次担任官职到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后来还临时担任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密佑以图门宣赞舍人的身份担任江西都统。这年冬天,元朝丞相伯颜率军攻克鄂州,让右丞相阿里海牙留下来驻守此地,自己率领大军继续向东进发。

第二年二月,朱祀孙派遣高世杰去攻取鄂州,阿里海牙带领军队抗击高世杰,并在荆江口俘获高世杰,高世杰所带领的军队完全溃散,有一半人逃入江西。

担任江西制置史的黄万石把他们招募在一起,同时招募了宁都、广昌、南剑的一千多个义兵,这些人全部归属密佑统领。十一月,元兵攻至隆兴,刘槃战败,于是龟缩城内自守。

当时黄万石调任官职担任抚州知州,乘机想选跑,又担心密佑不会依从,于是调遣密佑的军队去援助刘槃,同时又告诫他们不要直接与元兵作战。军队还没有到达隆兴,刘槃已经投降,都统夏骥率领自己所属士兵在混乱中突围而出。

不久元军统帅张荣实、吕师夔率领军队逼近抚州,密佑带领军队抗击敌军并进驻贤坪,元军士兵赶来呼喊着:“投降呢?还是抗战呢?”密佑回答:“抗战啊。”率领士兵们突击作战,军队进驻龙马坪,元兵把此地包围了好几层,箭头像下雨一样射来。

密佑告诚所属士兵:“今天是为国战死的日子,如果奋力抗战,或许还有生存的可能。”各位士兵都愤然坚韧,力主抗战。

战斗从上午辰时一直打到下午太阳偏西,密佑脸上被箭头射中,拔掉箭头继续作战,身上又中了四箭、被刺中四枪,众多士兵都战死了,只剩下几十个人。密佑挥动双刀奋力杀敌,突出重围向南撤退,在前行渡过浮桥的时候,骑马踏破了桥板,密佑受困被俘。

大家看到密佑十分勇猛,相互告诫不要杀他,用车装着他回到隆兴,元军统领末都说:“是一个壮士。”想让密佑投降,关押了一个多月,最终密佑还是没有屈服。密佑曾痛骂黄万石是卖国小人,使自己的报国志向不能够得到施展。

宋都命令刘槃、吕师夔坐在城楼上,邀请密佑到楼下入座,把金符赠送给他,并且许诺让他担任宫职,但密佑都不接受,还在言语上责骂刘槃、吕师夔,而且说话毫不客气。

宋都又让密佑的儿子来劝降他,说:“父亲死了,孩儿怎么办?”密佑怒斥儿子:“你在集市上乞讨,只要说是密都统的儿子,又有谁不会怜惜关照呢。”于是慨然解开衣服接受刑法处置,慷慨赴死。周围看到的人都为之动容。

扩展资料: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宋史》中《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史

先上原文

密佑传(宋史)

编辑

密佑,其先密州人,后渡淮居庐州。佑为人刚毅质直,累官至庐州驻札、御前游击中军统领,改权江西路副总管。

咸淳十年,以阁门宣赞舍人为江西都统。是冬,大元丞相伯颜下鄂州,留右丞阿里海牙守之,而将大兵东下。明年二月,朱祀孙遣高世杰取鄂州,阿里海牙以兵逆击,执世杰荆江口,兵尽溃,半入江西。江西制置黄万石招集之,且募宁都、广昌、南剑义兵千余人,尽以属佑。十一月,大兵至隆兴,刘盘兵败,乃婴城自守。万石时移治抚州,将遁,惧佑不从,乃调佑兵援盘,且戒以勿战。未至隆兴,盘已降,都统夏骥率所部兵溃围出。

已而元帅张荣实、吕师夔提兵逼抚州,佑率众逆之进贤坪,兵来呼曰:“降者乎?斗者乎?”佑曰:“斗者也。”麾其兵突战,进至龙马坪,大兵围之数重,矢下如雨。佑告其部曰:“今日死日也,若力战,或有生理。”众咸愤厉。自辰战至日昃,佑面中矢,拔之复战,又身被四矢三枪,众皆死,仅余数十人。佑乃挥双刀斫围南走,前渡桥,马踏板断,遂被执。众见其勇,戒勿杀,舆归隆兴。元帅宋都曰:“壮士也。”欲降之,系之月余,终不屈。尝骂万石为卖国小人,使我志不得伸。宋都命刘盘、吕师夔坐城楼,引佑楼下,以金符遗之,许以官,佑不受,语侵般、师夔,益不逊。又令佑子说之曰:“父死,子安之?”佑斥曰:“汝

行乞于市,第云密都统子,谁不怜汝也。”怡然自解其衣请刑,遂死。观者皆泣下。

文言文《李绂传》翻译

清·龚自珍《李绂传》白话释义:

李绂,从幼时就显得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称誉,十岁时能写诗。家境十分贫困,但他学习特别勤奋刻苦。康熙四十七年获得江西乡试第一名,考中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雍正五年,李绂被诬蔑为庇护私党罪受到弹劾,评议罪行共二十一条,被革去官职交给刑部审讯。李绂被关押在狱中,每天读着书,吃饱饭,睡好觉,一同被关押在狱中的甘肃巡抚称赞他“真是一个铁汉”。

两次处决死囚,雍正下令绑缚李绂到西市,(刽子手)拿刀架在李绂脖颈上,问:“这个时候知道田文镜是好还是坏吧?”李绂回答:“我即使被处死,还是不知田文镜好在什么地方。”

刑部查抄李绂家,屋内家什简陋,没有一件值钱的物品,他夫人的饰物,全都是铜制品,根本不像达官显宦那样富贵。雍正才相信李绂的廉洁清正,就将他赦免了。

乾隆四年,李绂返乡守母丧,与县令李延友共同捐资创办“青云书院”,并且亲自担任主要教师,一时间有名望的学士云集书院,“才乡”教育风气得以重振。乾隆八年,(李绂)因病(向朝廷)告老回乡,居住在抚州城内上桥寺石芝园(今文昌桥上沿河路),担任兴鲁书院山长,并亲讲学。

原文:

李绂自幼聪颖,有神童之称,十岁能诗。家贫甚,学勤苦至艰。康熙四十七年举江西乡试第一,中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雍正五年,诬为庇护私党受劾,议罪二十一款,革职交刑部审讯。身系狱中,日诵书饱啖熟睡,同狱甘肃巡抚称其“真铁汉也”。

两次决囚,雍正命缚至西市,以刀置颈,问:“此时知田文镜好否?”对曰:“臣虽死,不知田文镜好处”。刑部查抄其家,室内简陋,别无长物,其夫人之饰,皆铜制品,固不似达官显宦。雍正乃信其廉,将其赦免。

乾隆四年,守母丧,与县令李廷友同捐资创办“青云书院”,并亲主教席,一时名士云集,“才乡”教风得以重振。乾隆八年,因病告老回乡,居抚州城内上桥寺石芝园,任兴鲁书院山长,并亲讲学。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1814年(嘉庆十九年),从徽州护送妻子的棺柩回到杭州,存放在湖西的茅家埠。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

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从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

“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

1839年6月4日(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离京。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1841年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译文】

李侍郎绂,生性聪明。年轻时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就借贷在邻居。每一个翻译,没有不背诵。偶然进入城市,街道铺店名称,他都默默记下来。后来任翰林,库中的旧收藏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同事拿书架上所有,抽用难公,没有不立刻回答,人都惊骇。

(选自《啸亭杂录》)

《啸亭杂录》介绍:

《啸亭杂录》涉及民俗、人物、宗教、传说、重大历史事件、个人生活琐事、读后感……范围很广。有些文章还有独家报道性质,能补正史之不足。全书虽为文言,但文笔简练而不晦涩。共十卷,《续录》五卷。昭梿作。他广泛接触了下层社会,增长了书本和社会知识,为编写《啸亭杂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其文稿大多散失,后由端方搜集整理。

东痴先生传文言文翻译

《东痴先生传》译文:

先生初名元善,字长公,因仰慕嵇叔夜的为人,就改名叫徐夜,字嵇庵,又字东痴。世世代代都是济南郡新城县人。徐先生的曾祖父是守吾公徐准,明朝万历年间考中的进士,做官做到了云南布政使。当时有“山东四君子”的说法,守吾公就是这四君子中的一个。东痴先生是我的叔祖也就是有考功职衔的季木先生的外孙,年少时在外祖家读书,受外祖家风气熏陶,从束发(十五岁左右)起就擅长写诗,受到外祖季木先生的喜爱。二十九岁时,遭逢社会动荡(指清兵入侵一事),母亲在混乱中死去,于是放弃了在学校学习以应对科举的事,在系水东岸隐居。住着几间茅屋,以芦苇做墙,以艾草为席,座位上凝满了灰尘,而先生坦然自若。顺治辛丑年(1661年),到钱塘游玩过一次,经过孤山,拜访林和靖故居,又渡过浙江,溯流而上到了桐庐,登上严子陵钓台,在谢皋父墓前祭奠一番,徘徊良久,赋诗而返。又过了十三年,也就是康熙癸丑年(1673年),因赴老友的约会,往西游览宛邓一带,回来后就不再外出。到了康熙戊午己未间(1677年到1678年),有诏令寻求隐居的高士,高士们都像鱼鳞一样密密麻麻地聚集到京城。主管部门打算让东痴先生应诏,先生以年老多病坚决推辞了。

先生年少时写文章,受到《史记》、《汉书》、《庄子》、《离骚》的影响,擅长写哀艳(指凄切而华丽)之辞;写的五言诗与陶渊明相似,巉刻(指诗文风格清峭瘦硬)之处更象孟郊。中年以后,在田庐隐居,与社会远远地隔绝,喜欢描写山林河湖的乐趣,称道农家生活的情致,都是些世外之语,储光熹、王维以下的诗人难以企及。康熙癸丑(1673年)年春,我与已故的西樵、东亭两位兄长到他住的地方拜访,看到他住的是三间老屋,雨下时间长了就漏水,像要倒塌的样子。我就给新城县令写了封信,信中说:以前元道州(元结,字次山,曾任道州刺史)推荐处士张季秀,请县官给张季秀建造十多间草房,给他几十亩水田,免除他的徭役,从而叫士人知道廉耻。又,杨君谦《苏谈》一书中记载中峰和尚的草堂,说冯海粟和泥,赵松雪(赵子昂)搬运,中峰涂泥墙壁,吴地人到今传为美谈。如今徐先生并日而食(指三两天才能得到一天的粮食),箪瓢屡空(指家中常常断粮),所住的一亩地,与蓬藋鼪鼯共有。先生如果能登门拜谒,捐助修建草堂的资财,继元次山、冯海粟、赵松雪三君子之后,也是一个佳话。

又过了十年,先生七十岁了,更加贫穷。我在京城多次寄信给他,向他索要他的诗稿,先生每每谦逊地推辞。只好就我的书箱中所藏的二百余首诗刻印了。东痴先生本来是可以流传千载的人啊,流传他的诗,就是为了流传他的人啊。又过了二年,他去赴朋友之约,死在了德安。

东痴先生形貌瘦削而精神清朗,望上去就像溪畔之松、惊露之鹤,他的书法与虞永兴(即虞世南,因赐爵永兴县子,因称 “虞永兴”)相似,他在村里与我们兄弟交往得尤其好,因而记下他的大概情形。

渔洋山人王士禛撰

谢皋父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