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翁劝贼文言文翻译
王壮武张宴九嶷山
【原文】
咸丰五年春,王壮武由楚边追贼于粤境,假道宁远。张老人者,年百一十八岁,县中不知有老人,饥寒鲜周恤者。公入其县,即遣人存问,为置田宅,资其子使娶妇,且召饮之。比公破贼还,复途过省老人,老人则已抱孙矣。乃邀之登九嶷山,合宾客部曲张宴山上。是日为公封翁生朝,客以次奉觞,遥为寿,且庆公功。酒酣,公起望山东云波浮湘,悲乐故里,怅然曰:“珍常有三恨,恨任事太早、学业太浅、用心太苦而多忤人。身遭时变,以士卒用力,人号为劲军,吾常恐世乱未已,将无以毕三恨,奉养二亲,为将奈何?”老人起执爵,慰以大义,合席举酒极欢。公班师回楚,即乞假幕府省亲,于是离家已四载矣。迹公九嶷张宴一会,觉驱车九折阪,置酒三垂冈,叔子游岘首,梁公陟太行,前史风徽,犹可颉颃也。(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三笔》卷五167,亦见于清佚名《洪杨轶闻》、清徐珂《清稗类钞》等书)
【注释】
1、王壮武:即王壮武公,亦即王鑫,壮武是他的谥号。王鑫(1825-1857),字璞山。湖南湘乡县人。湘中理学家罗泽南门生。公生三岁,母贺授以经,辄能背诵。十岁读书家塾,弱不好弄。日方哺,诸童为儿嬉戏,而錱不与。手《通鉴纲目》一册,默然凝视,心所领会,动形于色。常大言:“人生一息尚存,即当以天下万世为念。”
2、假道:借路。《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杜预注:“自晋适虢,途出于虞,故借道。”《南齐书·张欣泰传》:“及虏引退,而洲上余兵万人,求输五百匹马假道,慧景欲断路攻之。”《新五代史·杂传·赵匡凝》:“李克用遣人以书币假道于匡凝,以聘于杨行密。”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二幕:“秦国这次派遣使臣到韩国来的意思,一面是来报聘,一面是想假道。”另:(1)犹言借助。《庄子·天运》:“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食于苟简之田,立于不贷之圃。”朱光潜《诗论》第六章:“诗是直接打动情感的,不应假道于理智。”(2)宽容诱导。《荀子·王制》:“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
3、周恤:亦作“周恤”。周济,接济。《金史·逆臣传·仆散师恭》:“(仆散师恭)本微贱,宗干尝周恤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官宦)把当时贫交看不在眼里,放不在心上,全无一毫照顾周恤之意。”清昭连《啸亭续录·吴六奇》:“查孝廉伊璜奇其人,尝加周恤,公深感之。”吴组缃《天下太平》:“他要周恤村上贫苦无依的孤寡。”
4、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另:问候;探望。通常带有客气的意思。唐张籍《答刘竞》诗:“昨日街西相近住,每来存问老夫身。”元无名氏《快活三过朝天子四换头·忆别》套曲:“新痕,旧痕,泪滴尽愁难尽,今宵鸳帐睡怎稳?口儿念心儿印,独上妆楼,无人存问,见花梢月半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又因道远,遂数载不一存问。”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顷奉到十八日惠函,同时亦得家母来书,知蒙存问,且贶佳品,不胜感谢。”
5、过省:探亲;前往看望。晋葛洪《神仙传·尹轨》:“公度过省之,孝子遂说其孤苦。”《新唐书·张俭传》:“有思结部者,穷归于俭,俭受而安辑之。其在碛北者,亲戚私相过省,俭不禁,示縻而已。”另:通过省试。宋苏轼《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件》:“伏见祖宗旧制,过省举人,一经殿试,黜落不少。”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幸盘荒》:“凡应举及免举人,州县给历一道,亲书年貌世系,及所肄业于历首,执以赴举,过省参对笔迹异同,以防伪滥。”
6、九嶷山:也作九疑山。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郭璞注:“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舜)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唐李涉《寄荆娘写真》诗:“苍梧九疑在何处,斑斑竹泪连潇湘。”金元好问《湘夫人咏》:“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突围到章贡,埋伏到九嶷。”
7、部曲:借指军队。《后汉书·董卓传》:“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南朝宋鲍照《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清黄遵宪《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8、张宴:设宴。
9、封翁:封建时代因子孙显贵而受封典的人。《儒林外史》第8回:“不日高科鼎甲,老先生正好做封翁享福了。”清梁章钜《归田琐记·李文贞公逸事》:“时公方九岁,随其封翁杂立稠人中。”参见“封君”。
10、生朝:生日。 宋 辛弃疾 《渔家傲》词序:“因其生朝,姑摭二事为词以寿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荀鹤》:“ 大顺 二年 裴贽 侍郎下第八人登科,正月十日放榜,正 荀鹤 生朝也。”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吾造之时,值其生朝设客,随送一帖见召。”
11、以次:按次序。《史记·刺客列传》:“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宋苏轼《上皇帝书》:“考行察廉,以次迁补。”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二》:“其人皆习于海,造小舟仅一圭宝,人以次入其中,暝黑不能外视一物,任其所之,达岸乃出之。”
12、奉觞:举杯敬酒。《礼记·投壶》:“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汉书·儿(倪)宽传》:“臣宽奉觞再拜,上千万岁寿。”唐李绅《却渡西陵别越中父老》诗:“倾手奉觞看故老,拥流争拜见孩提。”
13、为寿:谓席间向尊长敬酒或赠送礼物,并祝其长寿。《战国策·秦策五》:“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面捍匕首,当死。”鲍彪注:“上赵王寿。”《汉书·高帝纪下》:“ 庄 入为寿。”颜师古注:“凡言为寿,谓进爵于尊者,而献无疆之寿。”《剪灯馀话·青城舞剑录》:“明日,大设宴,君美首席,两美人捧牙盘盛明珠十,黄金百两为寿。”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活人见鬼,其兆不祥,矧有吉事之家,动出魑魅魍魉为寿乎?”
14、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吕氏春秋·长攻》:“代君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史记·高祖本纪》:“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裴骃集解引应劭曰:“不醒不醉曰酣。一曰酣,洽也。”晋左思《咏史》之六:“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振。”清陈梦雷《西郊杂咏》之六:“微雨喜初霁,酒酣江复清。”
15、云波:飘荡不定的云气。唐刘眘虚《江南曲》:“日暮还家望,云波横洞房。”
16、任事:任职理事。《史记·乐毅列传》:“及至弃群臣之日,余教未衰,执政任事之臣,修法令,慎庶孽,施及乎萌隶,皆可以教后世。”《后汉书·爰延传》:“尚书令陈蕃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南史·何尚之传》:“尚之既任事,上待之愈隆。”郭孝成《江西光复记》:“俟大局戡定之日,如果实心任事,地方安堵,本军政府自当破格录用。”
17、于是:到这时。
18、迹:探究;考察。贾谊《陈政事疏》:“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19、执爵:手持酒爵;端起酒杯。
20、驱车九折阪:也说九折回车、九折途。指汉时王阳为益州牧,至九折坡,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王尊至此,曰:“此非王阳所畏处耶?”乃叱其御,历险而上。后人以王阳不失为孝子,王尊不失为忠臣。后以“九折回车”为此典。
21、置酒三垂冈: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驻潞州的昭义军节度使孟方立占据上党,拥兵自重,其战略位置于晋王李克用十分不利。李克用遂于中和三年(883)十一月,遣其弟李克修攻破泽、潞二州,孟方立败走山东,以邢、洺、磁三州号立昭义军。唐昭宗大顺元年(890),李克用亲率大军击破孟方立之子孟迁,取邢、洺、磁三州,还军上党,于三垂冈(今长治市北郊二冈山),置酒劳军,并鼓瑟而歌。然而,潞州战事并未就此平息。
22、叔子游岘首:叔子:羊祜。岘首:山名,即湖北襄阳县南的岘山。后世常以比喻对死者的怀念。《晋书·卷三十四·羊祜列传》: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祜所著文章及为老子传并行于世。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荆州人为祜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
23、梁公陟太行:梁公:指唐代名相狄仁杰。范仲淹《狄梁公碑》:公讳仁杰,字怀英,太原人也。祖宗高烈,本传在矣。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忠孝之外掲如日月者,敢歌于庙中。公尝赴并州,掾过太行山,反瞻河阳,见白云孤飞。曰:吾亲在其下,久而不能去。左右为之感动。诗有《陟岵陟屺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之深。于嗟乎: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
24、风徽:风范,美德。南朝宋谢瞻《于安城答灵运》诗:“绸缪结风徽,烟煴吐芳讯。”明宋濂《径山悦堂禅师四会语序》:“仰前哲之风徽,作后武之距度,究其遗辙,足证新功。”郭沫若《新华颂·西伯利亚车中》:“壮怀激烈望南天,黎利风徽似昔年。”
25、颉颃(xié háng):谓不相上下,相抗衡。《晋书·文苑传序》:“潘(潘岳)、夏(夏侯湛)连辉,颉颃名辈。”宋岳珂《桯史·姑苏二异人》:“(呆道僧)状不慧,而言发奇中,与何(何簔衣)颉颃。”清刘大櫆《〈见吾轩诗集〉序》:“中畯乃独得雄直之气,以与古之作者相颉亢。”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郑如英,字无美,小字妥娘。工诗、词,与卞赛、寇湄相颉颃也。”
【译文】
咸丰五年(1855)春,王壮武从湖北边境追击太平军到广东境内,借路(路过)湖南宁远县。有位张老人,一百一十八岁了,宁远县里不知道有(这样一位)老人,遇到饥寒很少有周济他的人。王公进入宁远县境,就派人慰问他,并为他置办田地宅子,资助他的儿子使他娶媳妇,而且叫他来饮酒。等到王公打败太平军回军,又路过宁远县去探望老人,老人早已经抱上孙子了。于是邀请他登九嶷山,汇聚宾客部队在山上设宴。这一天是王公父亲的生日,客人按顺序举杯敬酒,为远方的王公父亲祝寿,而且庆祝王公的功绩。酒喝到痛快的时候,王公起身望着九嶷山东面云气浮荡在潇湘大地,悲思故里,惆怅地说:“我常常有三件憾事,一是遗憾做官任职太早、二是遗憾学问太浅薄、三是(因为)用心太深而得罪了很多人。遭遇社会动荡,因为士兵用力,人们称我的部队为劲旅,我常常怕社会动乱不止,我回无法消除这三件憾事,奉养双亲,要怎么办才好啊?”老人起身端起酒杯,拿国家大义来安慰他,大家全部举杯饮酒极其欢洽。王公班师回楚地,就向幕府请假回家探望父母,到这时离家已经四年了。探究王公九嶷设宴集会会,觉得汉代的王阳九折阪回车,唐末李克用在三垂冈摆酒设宴,晋代羊叔子羊祜游岘首悲怀死者,唐代狄梁公登上太行山慨叹孝亲之事,前代历史上这些人的高尚风范,还可以与王公相提并论啊。
文言文翻
刘绘字士章,是彭城人。他是太常刘悛的弟弟。父亲刘面力,是宋朝末年的权贵,家中养着大量的门客,他让刘绘和他们谈论,刘绘应接流畅。刘面力高兴地说:“你将来如果能到朝廷做官,就可以接待宾客了。”初仕任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太祖接见他后叹道:“刘公有继承人了。”
豫章王萧嶷为政江州,任用刘绘为左军主簿。随王镇守江陵,又转任西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刘绘聪慧有文采,善写隶书,多次被召见,应对机敏而华美,僚属之中,没有及得上他受到的优待。琅笽王萧诩为功曹,以会办事而自我推荐,萧嶷对僚佐说:“我虽不能像陈蕃那样爱才,然属下已有两匹千里马呵。”又任司空记室录事,调任太子洗马,大司马谘议,兼录事。当时豫章王萧嶷与文惠太子的待遇级别不同,人们以为宫、府关系不合,刘绘苦苦要求出京为官,于是任他为南康相。公务之余,热衷于讲谈。皇上近侍陈洪请假从南方回来,皇上问刘绘在郡中干些什么?陈洪于是离间说:“南康郡是三州的喉舌,应该派能干的人去治理。岂可让一个年轻的爱讲学的人在那里主持工作呢?”皇上命刘绘回京任安陆王护军司马,又任中书郎,执掌诏诰。皇上命他协助国子祭酒何胤撰治礼仪。
永明末年,京邑人士盛行文章谈义,都聚在竟陵王西邸。刘绘是后进领袖,机敏聪悟有多种才干。当时张融、周..都有很高的语言技巧,张融声音优美节奏舒缓,周..言辞华丽反应敏锐,刘绘的谈吐抑扬顿挫有风采。时人评论说:“刘绘贴宅,别开一门。”意思是刘绘介于两者之间。
鱼复侯萧子响被诛后,豫章王萧嶷想向皇帝请求安葬他,召来刘绘告诉他这件事,让他写表奏。刘绘要过纸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萧嶷对其中八个字最为满意,是:“提携鞠养,俯见成人。”他叹道:“祢衡也不能超过这个人呀!”后来北朝的使者来,刘绘因善于辞辩,被皇上指定接待来使,事情完毕后,撰写《语辞》。刘绘对人说:“不要说传达我的风采不容易,便只是记下我的话也是困难的!”刘绘侍奉其兄刘悛非常恭谨,和别人提起,总是称“使君”。隆昌中期,刘悛因罪要被诛杀,刘绘向朝廷请求替兄去死,高宗辅佐朝政,解救了此事。任命他为镇军长史,又调任黄门郎。高宗任骠骑时,以刘绘为辅国将军,谘议,兼录事,负责文字工作。高宗即位,调任太子中庶子,出外任宁朔将军,抚军长史。
安陆王萧宝日至为政湘州时,任用刘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管理湘州事务,将军称号不变。宝日至的妃子就是刘悛的女儿。宝日至喜欢她的侍婢,刘绘不答应并写了启文报告了皇上,宝日至深以为恨,从此与刘绘不和。
后因母亲去世刘绘辞官。他天性至孝,在墓下守孝三年,只吃粗米。服丧期满,任宁朔将军、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管理南徐州政事。刘绘虽然性情豪爽,却厌恶军事,擅长射箭,却没有骑过马。其兄刘悛死后,朝廷议定赠他平化将军,雍州刺史称号。诏书已发出,刘绘又请尚书令徐孝嗣改掉。
等到梁王义师起事,朝廷命刘绘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的军事、辅国将军、兼宁蛮校尉、雍州剌史。刘绘坚辞不就任。大家因朝廷昏乱,齿冷心寒,刘绘最后也没有受任,东昏侯改用张欣泰。刘绘调任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义师包围京城,南兖州剌史张稷总领城内军事,和刘绘感情非常融洽,二人谋划废立之事,几日几夜长谈。东昏侯死后,城内派刘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送东昏侯首级,在石头晋见了梁王,后调任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502)卒,当时四十五岁。刘绘撰写了《能书人名》,自称擅长飞白书法,谈论之际,颇为自矜。
本史作者认为:刑罚和礼节互相配合,才是劝戒之道,见识肤浅的人谈论政治,便分不出孰先孰后,所以这是管理社会的堤防,驾驭民众的缰绳。为政要端简,贵在统一,如果轻重不分,就会手足无措。制定律令,首先得文辞精练而意旨广泛,依据典章施行处罚,也还得参考人情。是松是严意义是不同的,是宽是猛效果也不一样,措辞有深浅,用意有增减。老的领导行事,本就不是单纯的,而后来的主持者所肯定的,便成了原则。这样历代的张弛积累下来,渐渐就会发生出入,于是刑罚会有不同的解释,法律会派不同的用场,掌握审判的人便会弄出许多道道来,而徇私舞弊之风也就兴起来了。有的钻上司个人爱好的空子,有的则利用金钱,于是有的处罚过了等于没处罚,这也算犯罪。有的被打入囚牢,其实未必不是冤枉。上司和下吏,都是通过文件来行事,于是察言观色,谁凭良心?反正申冤办狱,和我自己不相干,我只要按制南齐书度进行,就不会有麻烦。至于郡县长官管理民众,许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因人情关系来处理,根本不用法律,而用法律来定罪,往往都是有问题的。这大概是由于规定烦琐,文字和情理于是发生了冲突。况且惩罚不道德的事是难以穷尽的,盗贼是经常出现的,要想一下子就大见成效,那只是偶然的可能性。和用礼节道德来移风易俗相比,哪个收效更长远些呢?所以永明时期制定的法律,比较优宽,治理天下固然应有仁心,但往往失之过于弘厚,施行命令贵在必行,但要避免混乱不一。
赞语:袁彖对亲戚的感情,像做儿子一样。刘绘天性机悟,终于立身扬名。
刘绘,字士章,彭城人,太常悛弟也。父勔,宋末权贵,门多人客,使绘与之共语,应接流畅。勔喜曰:“汝后若束带立朝,可与宾客言矣。”解褐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太祖见而叹曰:“刘公为不亡也。” 豫章王嶷为江州,以绘为左军主簿,随镇江陵,转镇西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绘聪警有文义,善隶书,数被赏召,进对华敏,僚吏之中,见遇莫及。琅邪王诩为功曹,以吏能自进。嶷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陈蕃,然阁下自有二骥也。”复为司空记室录事,转太子洗马,大司马谘议,领录事。时豫章王嶷与文惠太子以年秩不同,物论谓宫、府有疑,绘苦求外出,为南康相。郡事之暇,专意讲说。上左右陈洪请假南还,问绘在郡何似?既而间之曰:“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岂可以年少讲学处之邪?”征还为安陆王护军司马,转中书郎,掌诏诰。敕助国子祭酒何胤撰治礼仪。 永明末,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王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张融、周颙并有言工,融音旨缓韵,颙辞致绮捷,绘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刘绘贴宅,别开一门。”言在二家之中也。 鱼复侯子响诛后,豫章王嶷欲求葬之,召绘言其事,使为表。绘求纸笔,须臾便成。嶷惟足八字,云“提携鞠养,俯见成人。”乃叹曰:“祢衡何以过此。”后北虏使来,绘以辞辩,敕接虏使。事毕,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 事兄悛恭谨,与人语,呼为“使君”。隆昌中,悛坐罪将见诛,绘伏阙请代兄死,高宗辅政,救解之。引为镇军长史,转黄门郎。高宗为骠骑,以绘为辅国将军,谘议,领录事,典笔翰。高宗即位,迁太子中庶子,出为宁朔将军、抚军长史。 安陆王宝晊为湘州,以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将军如故。宝晊妃,悛女也。宝晊爱其侍婢,绘夺取,具以启闻,宝晊以为恨,与绘不协。 遭母丧去官。有至性,持丧墓下三年,食粗粝。服阕,为宁朔将军、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绘虽豪侠,常恶武事,雅善博射,未尝跨马。兄悛之亡,朝议赠平北将军、雍州刺史,诏书已出,绘请尚书令徐孝嗣改之。 及梁王义师起,朝廷以绘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固让不就。众以朝廷昏乱,为之寒心,绘终不受,东昏改用张欣泰。绘转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义师围城,南兖州刺史张稷总城内军事,与会情款异常,将谋废立,闲语累夜。东昏殒,城内遣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送首诣梁王于石头,转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卒。年四十五。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 弟瑱,字士温。好文章,饮酒奢逸,不吝财物。荥阳毛惠远善画马,瑱善画妇人,世并为第一。官至吏部郎。先绘卒。 史臣曰:刑礼相望,劝戒之道。浅识言治,莫辩后先,故宰世之堤防,御民之羁绊。端简为政,贵在画一,轻重屡易,手足无从。律令之本,文约旨旷,据典行罚,各用情求。舒惨之意既殊,宽猛之利亦异,辞有出没,义生增损。旧尹之事,政非一途,后主所是,即为成用。张弛代积,稍至迁讹。故刑开二门,法有两路,刀笔之态深,舞弄之风起。承喜怒之机隙,挟千金之奸利,剪韭复生,宁失有罪,抱木牢户,未必非冤。下吏上司,文簿从事,辩声察色,莫用矜府,申枉理谳,急不在躬,案法随科,幸无咎悔。至于郡县亲民,百务萌始,以情矜过,曾不待狱,以律定罪,无细非衍。盖由网密宪烦,文理相背。夫惩耻难穷,盗贼长有,欲求猛胜,事在或然,扫墓高门,为利孰远。故永明定律,多用优宽,治物不患仁心,见累于弘厚;为令贵在必行,而恶其舛杂也。 赞曰:袁徇厥戚,犹子为情。稚珪夷远,奏谏罢兵。士章机悟,立行砥名 刘绘字士章,是彭城人。他是太常刘悛的弟弟。父亲刘面力,是宋朝末年的权贵,家中养着大量的门客,他让刘绘和他们谈论,刘绘应接流畅。刘面力高兴地说:“你将来如果能到朝廷做官,就可以接待宾客了。”初仕任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太祖接见他后叹道:“刘公有继承人了。” 豫章王萧嶷为政江州,任用刘绘为左军主簿。随王镇守江陵,又转任西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刘绘聪慧有文采,善写隶书,多次被召见,应对机敏而华美,僚属之中,没有及得上他受到的优待。琅笽王萧诩为功曹,以会办事而自我推荐,萧嶷对僚佐说:“我虽不能像陈蕃那样爱才,然属下已有两匹千里马呵。”又任司空记室录事,调任太子洗马,大司马谘议,兼录事。当时豫章王萧嶷与文惠太子的待遇级别不同,人们以为宫、府关系不合,刘绘苦苦要求出京为官,于是任他为南康相。公务之余,热衷于讲谈。皇上近侍陈洪请假从南方回来,皇上问刘绘在郡中干些什么?陈洪于是离间说:“南康郡是三州的喉舌,应该派能干的人去治理。岂可让一个年轻的爱讲学的人在那里主持工作呢?”皇上命刘绘回京任安陆王护军司马,又任中书郎,执掌诏诰。皇上命他协助国子祭酒何胤撰治礼仪。 永明末年,京邑人士盛行文章谈义,都聚在竟陵王西邸。刘绘是后进领袖,机敏聪悟有多种才干。当时张融、周..都有很高的语言技巧,张融声音优美节奏舒缓,周..言辞华丽反应敏锐,刘绘的谈吐抑扬顿挫有风采。时人评论说:“刘绘贴宅,别开一门。”意思是刘绘介于两者之间。 鱼复侯萧子响被诛后,豫章王萧嶷想向皇帝请求安葬他,召来刘绘告诉他这件事,让他写表奏。刘绘要过纸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萧嶷对其中八个字最为满意,是:“提携鞠养,俯见成人。”他叹道:“祢衡也不能超过这个人呀!”后来北朝的使者来,刘绘因善于辞辩,被皇上指定接待来使,事情完毕后,撰写《语辞》。刘绘对人说:“不要说传达我的风采不容易,便只是记下我的话也是困难的!”刘绘侍奉其兄刘悛非常恭谨,和别人提起,总是称“使君”。隆昌中期,刘悛因罪要被诛杀,刘绘向朝廷请求替兄去死,高宗辅佐朝政,解救了此事。任命他为镇军长史,又调任黄门郎。高宗任骠骑时,以刘绘为辅国将军,谘议,兼录事,负责文字工作。高宗即位,调任太子中庶子,出外任宁朔将军,抚军长史。 安陆王萧宝日至为政湘州时,任用刘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管理湘州事务,将军称号不变。宝日至的妃子就是刘悛的女儿。宝日至喜欢她的侍婢,刘绘不答应并写了启文报告了皇上,宝日至深以为恨,从此与刘绘不和。 后因母亲去世刘绘辞官。他天性至孝,在墓下守孝三年,只吃粗米。服丧期满,任宁朔将军、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管理南徐州政事。刘绘虽然性情豪爽,却厌恶军事,擅长射箭,却没有骑过马。其兄刘悛死后,朝廷议定赠他平化将军,雍州刺史称号。诏书已发出,刘绘又请尚书令徐孝嗣改掉。 等到梁王义师起事,朝廷命刘绘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的军事、辅国将军、兼宁蛮校尉、雍州剌史。刘绘坚辞不就任。大家因朝廷昏乱,齿冷心寒,刘绘最后也没有受任,东昏侯改用张欣泰。刘绘调任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义师包围京城,南兖州剌史张稷总领城内军事,和刘绘感情非常融洽,二人谋划废立之事,几日几夜长谈。东昏侯死后,城内派刘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送东昏侯首级,在石头晋见了梁王,后调任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502)卒,当时四十五岁。刘绘撰写了《能书人名》,自称擅长飞白书法,谈论之际,颇为自矜。 本史作者认为:刑罚和礼节互相配合,才是劝戒之道,见识肤浅的人谈论政治,便分不出孰先孰后,所以这是管理社会的堤防,驾驭民众的缰绳。为政要端简,贵在统一,如果轻重不分,就会手足无措。制定律令,首先得文辞精练而意旨广泛,依据典章施行处罚,也还得参考人情。是松是严意义是不同的,是宽是猛效果也不一样,措辞有深浅,用意有增减。老的领导行事,本就不是单纯的,而后来的主持者所肯定的,便成了原则。这样历代的张弛积累下来,渐渐就会发生出入,于是刑罚会有不同的解释,法律会派不同的用场,掌握审判的人便会弄出许多道道来,而徇私舞弊之风也就兴起来了。有的钻上司个人爱好的空子,有的则利用金钱,于是有的处罚过了等于没处罚,这也算犯罪。有的被打入囚牢,其实未必不是冤枉。上司和下吏,都是通过文件来行事,于是察言观色,谁凭良心?反正申冤办狱,和我自己不相干,我只要按制南齐书度进行,就不会有麻烦。至于郡县长官管理民众,许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因人情关系来处理,根本不用法律,而用法律来定罪,往往都是有问题的。这大概是由于规定烦琐,文字和情理于是发生了冲突。况且惩罚不道德的事是难以穷尽的,盗贼是经常出现的,要想一下子就大见成效,那只是偶然的可能性。和用礼节道德来移风易俗相比,哪个收效更长远些呢?所以永明时期制定的法律,比较优宽,治理天下固然应有仁心,但往往失之过于弘厚,施行命令贵在必行,但要避免混乱不一。 赞语:袁彖对亲戚的感情,像做儿子一样。刘绘天性机悟,终于立身扬名
刘绘字士章,是彭城人。他是太常刘悛的弟弟。父亲刘面力,是宋朝末年的权贵,家中养着大量的门客,他让刘绘和他们谈论,刘绘应接流畅。刘面力高兴地说:“你将来如果能到朝廷做官,就可以接待宾客了。”初仕任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太祖接见他后叹道:“刘公有继承人了。”
刘绘传文言文的翻译内容
刘绘字士章,是彭城人。他是太常刘悛的弟弟。父亲刘面力,是宋朝末年的权贵,家中养着大量的门客,他让刘绘和他们谈论,刘绘应接流畅。刘面力高兴地说:“你将来如果能到朝廷做官,就可以接待宾客了。”初仕任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太祖接见他后叹道:“刘公有继承人了。”
豫章王萧嶷为政江州,任用刘绘为左军主簿。随王镇守江陵,又转任西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刘绘聪慧有文采,善写隶书,多次被召见,应对机敏而华美,僚属之中,没有及得上他受到的优待。琅笽王萧诩为功曹,以会办事而自我推荐,萧嶷对僚佐说:“我虽不能像陈蕃那样爱才,然属下已有两匹千里马呵。”又任司空记室录事,调任太子洗马,大司马谘议,兼录事。当时豫章王萧嶷与文惠太子的待遇级别不同,人们以为宫、府关系不合,刘绘苦苦要求出京为官,于是任他为南康相。公务之余,热衷于讲谈。皇上近侍陈洪请假从南方回来,皇上问刘绘在郡中干些什么?陈洪于是离间说:“南康郡是三州的喉舌,应该派能干的人去治理。岂可让一个年轻的爱讲学的人在那里主持工作呢?”皇上命刘绘回京任安陆王护军司马,又任中书郎,执掌诏诰。皇上命他协助国子祭酒何胤撰治礼仪。
永明末年,京邑人士盛行文章谈义,都聚在竟陵王西邸。刘绘是后进领袖,机敏聪悟有多种才干。当时张融、周..都有很高的语言技巧,张融声音优美节奏舒缓,周..言辞华丽反应敏锐,刘绘的谈吐抑扬顿挫有风采。时人评论说:“刘绘贴宅,别开一门。”意思是刘绘介于两者之间。
鱼复侯萧子响被诛后,豫章王萧嶷想向皇帝请求安葬他,召来刘绘告诉他这件事,让他写表奏。刘绘要过纸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萧嶷对其中八个字最为满意,是:“提携鞠养,俯见成人。”他叹道:“祢衡也不能超过这个人呀!”后来北朝的使者来,刘绘因善于辞辩,被皇上指定接待来使,事情完毕后,撰写《语辞》。刘绘对人说:“不要说传达我的风采不容易,便只是记下我的话也是困难的!”刘绘侍奉其兄刘悛非常恭谨,和别人提起,总是称“使君”。隆昌中期,刘悛因罪要被诛杀,刘绘向朝廷请求替兄去死,高宗辅佐朝政,解救了此事。任命他为镇军长史,又调任黄门郎。高宗任骠骑时,以刘绘为辅国将军,谘议,兼录事,负责文字工作。高宗即位,调任太子中庶子,出外任宁朔将军,抚军长史。
安陆王萧宝日至为政湘州时,任用刘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管理湘州事务,将军称号不变。宝日至的妃子就是刘悛的女儿。宝日至喜欢她的侍婢,刘绘不答应并写了启文报告了皇上,宝日至深以为恨,从此与刘绘不和。
后因母亲去世刘绘辞官。他天性至孝,在墓下守孝三年,只吃粗米。服丧期满,任宁朔将军、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管理南徐州政事。刘绘虽然性情豪爽,却厌恶军事,擅长射箭,却没有骑过马。其兄刘悛死后,朝廷议定赠他平化将军,雍州刺史称号。诏书已发出,刘绘又请尚书令徐孝嗣改掉。
等到梁王义师起事,朝廷命刘绘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的军事、辅国将军、兼宁蛮校尉、雍州剌史。刘绘坚辞不就任。大家因朝廷昏乱,齿冷心寒,刘绘最后也没有受任,东昏侯改用张欣泰。刘绘调任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义师包围京城,南兖州剌史张稷总领城内军事,和刘绘感情非常融洽,二人谋划废立之事,几日几夜长谈。东昏侯死后,城内派刘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送东昏侯首级,在石头晋见了梁王,后调任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502)卒,当时四十五岁。刘绘撰写了《能书人名》,自称擅长飞白书法,谈论之际,颇为自矜。
本史作者认为:刑罚和礼节互相配合,才是劝戒之道,见识肤浅的人谈论政治,便分不出孰先孰后,所以这是管理社会的堤防,驾驭民众的缰绳。为政要端简,贵在统一,如果轻重不分,就会手足无措。制定律令,首先得文辞精练而意旨广泛,依据典章施行处罚,也还得参考人情。是松是严意义是不同的,是宽是猛效果也不一样,措辞有深浅,用意有增减。老的领导行事,本就不是单纯的,而后来的主持者所肯定的,便成了原则。这样历代的张弛积累下来,渐渐就会发生出入,于是刑罚会有不同的解释,法律会派不同的用场,掌握审判的人便会弄出许多道道来,而徇私舞弊之风也就兴起来了。有的钻上司个人爱好的空子,有的则利用金钱,于是有的处罚过了等于没处罚,这也算犯罪。有的被打入囚牢,其实未必不是冤枉。上司和下吏,都是通过文件来行事,于是察言观色,谁凭良心?反正申冤办狱,和我自己不相干,我只要按制南齐书度进行,就不会有麻烦。至于郡县长官管理民众,许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因人情关系来处理,根本不用法律,而用法律来定罪,往往都是有问题的。这大概是由于规定烦琐,文字和情理于是发生了冲突。况且惩罚不道德的事是难以穷尽的,盗贼是经常出现的,要想一下子就大见成效,那只是偶然的可能性。和用礼节道德来移风易俗相比,哪个收效更长远些呢?所以永明时期制定的法律,比较优宽,治理天下固然应有仁心,但往往失之过于弘厚,施行命令贵在必行,但要避免混乱不一。
赞语:袁彖对亲戚的感情,像做儿子一样。刘绘天性机悟,终于立身扬名。
翻译一下这个文言文
周书王士良传
【原文】
王士良,字君明,其先太原晋阳人也。后因晋乱,避地凉州。魏太武平沮渠氏,曾祖景仁归魏,为敦煌镇将。祖公礼,平城镇司马,因家于代。父延,兰陵郡守。士良少修谨,不妄交游。魏建明初,尔朱仲远启为府参军事。历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封石门县男。后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军败,为步藩所擒,遂居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其才,擢授右丞,妻以孙女。士良既为姻好,便得尽言,遂晓以祸福,伊利等并即归附。朝廷嘉之,进爵晋阳县子,寻进爵琅邪县侯,授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为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徙邺之后,置京畿府,专典兵马。时齐文襄为大都督,以士良为司马,领外兵参军。寻迁长史,加安西将军,徙封符垒县侯。齐文宣即位,入为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仍总知并州兵马事。俄除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未几,入为侍中,转殿中尚书。顷之,复为侍中,除吏部尚书。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文宣寻起令视事,士良屡表陈诚,再三不许,方应命。文宣见其毁瘠,乃许之。因此卧疾历年,文宣每自临视。疾愈。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扬人物。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行郡国,但有一介之善者,无不以闻。及武成帝初,除太子少傅、少师,复除侍中,转太常卿,寻加开府仪同三司,出为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宇文护联突厥发北齐,权景宣以兵围豫州,士良举城降。授大将军、小司徒,赐爵广昌郡公。寻除荆州总管,行荆州刺史。复入为小司徒。俄除鄜州刺史。士良去乡既久,得临本乡,耆老故人犹有存者,远近咸以为荣。加授上大将军。以老疾乞骸骨,优诏许之。开皇元年卒,时年八十二。
【译文】
王士良,字君明,他的祖先是太原郡晋阳县人。后来因为晋代战乱,避难到了凉州。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沮渠氏,(他的)曾祖王景仁归附了北魏,担任了敦煌镇将。(他的)祖父王公礼,(担任了)平城镇司马,于是在代郡安家。(他的)父亲王延,(担任)兰陵郡守。王士良少时就处事谨慎,恪守礼法,不随便(与人)交往。北魏建明初年,(王士良)被尔朱仲远启奏担任府参军事。(王士良)历任大行台郎中、谏议大夫,晋封石门县男爵。后来与纥豆陵步藩交战,失败,被步藩捉住,于是移居在河右。行台纥豆陵伊利钦服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右丞,(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王士良既然(与他)结为姻亲关系,便对他知无不言,于是就跟他讲明利害关系,伊利等人就一起归附了(北魏)。朝廷嘉奖他,晋封晋阳县子爵,不久晋封琅邪县侯爵,授任太中大夫、右将军,出京担任殷州车骑府司马。东魏迁都邺城之后,设置京畿府,(任命王士良)专门掌管兵马。当时齐文襄做大都督,任命王士良担任司马,兼任外兵参军。不久升任长史,加封安西将军,又转而晋封符垒县侯爵。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王士良)入京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兼任中书舍人,仍然总管并州兵马事。不久授任骠骑将军、尚书吏部中。不久之后,入京担任侍中,转任殿中尚书。不久,又担任侍中,授任吏部尚书。王士良少时丧父,侍奉继母梁氏因孝顺闻名。到(继母)去世时,守孝合乎礼节。文宣帝不久起用他令他视事,王士良屡次上表表达(尽孝)的赤诚之心(拒绝出仕做官),皇帝再三不答应,他才答应诏令。文宣帝看到他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就答应了他(的请求)。(王士良)因此卧病多年,文宣帝常常亲自去看望他。(后来慢慢)病愈。孝昭帝(高演)即位,派遣三道使访求提拔人才。王士良与尚书令赵郡王高睿、太常卿崔昂分别巡视郡国,只要有一个符合要求的人才,无不禀告皇帝。到了武成帝初年,授任太子少傅、少师,又授任侍中,转任太常卿,不久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出京担任豫州道行台、豫州刺史。北周保定四年(564),宇文护联合突厥攻打北齐,权景宣待兵围困豫州,王士良带领全城投降。授任大将军、小司徒,赐广昌郡公爵。不久授任荆州总管,兼任荆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小司徒。不久授任鄜州刺史。王士良离开故乡已经很久,(如今)得以回到原籍,乡里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老朋友还有在世的,远近之人都认为(这是)特别荣耀的事。(后来又)加授上大将军。(后)因年老有病请求辞官回乡,朝廷特别下达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应(了他的请求)。开皇元年(581)去世,享年82岁。
【注释】
1、修谨:谓行事或处世谨慎,恪守礼法。《南史·袁泌传》:“泌字文洋,清正有干局,容体魁岸,志行修谨。”《明史·陆培传》:“培少负俊才,有文名,行谊修谨,客华亭,尝却奔女于室云。”
2、居丧:犹守孝。处在直系尊亲的丧期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居丧而不哀,在戚而有嘉容,是谓不度。”《礼记·曲礼下》:“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唐韩愈《马府君行状》:“女子二人,在室,虽皆幼,侍疾居丧如成人。”《红楼梦》第64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理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苫,恨苦居丧。”巴金《秋》一:“姑母因五叔在居丧期中将喜儿收房……心中有些不满。”
3、视事:就职治事。多指政事言。《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飨诸北郭,崔子称疾,不视事。”唐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生喜得所。黎明,早起视事,录鬼籍。”何其芳《街》:“新校长和着其他的人一块儿到学校里视事。”
4、陈诚:表达出一片赤诚之心。汉董仲舒《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近而不言为谄,远而不言为怨。故辄披心陈诚,仲舒叩头死罪死罪。”汉王逸《九思·守志》:“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三国魏嵇康《卜疑》:“先生曰:‘吾宁发愤陈诚,谠言帝庭,不屈王公乎?’”
5、毁瘠:也作“毁眥”“毁胔”。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荀子·礼论》:“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相高以毁瘠,是奸人之道也,非礼义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也。”《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孝王臻)及弟蒸乡侯俭并有笃行,母卒,皆吐血毁眥。”《后汉书·彭城靖王恭传》:“和(刘和)性至孝,太夫人薨,行丧陵次,毁胔过礼。”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明史·张栋传》:“母卒,栋年已六十,毁瘠庐墓,竟卒于墓所。”
6、卧疾:卧病。南朝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北史·李晖传》:“尝卧疾期年,文帝忧之,赐钱一千万,供其药石之费。”前蜀韦庄《卧重疾有题》诗:“与君同卧疾,独我渐弥留。”宋洪迈《夷坚丙志·钱大夫妻》:“其后卧疾,有发语于冥暗中,自言为亡妾某人,具道欲杀陈之意。”
7、临视:亲临省视。指尊贵者看望地位卑下者。《汉书·萧何传》:“上亲自临视何病。”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唐韩愈《顺宗实录一》:“德宗忧戚,形于颜色,数自临视。”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争解元》:“行乡饮之礼,常率宾佐临视,拳拳然有喜色。”宋洪迈《夷坚丙志·常熟圬者》:“吴人之俗,每覆瓦时,虽盛暑,亦遣子弟亲登其上临视,盖惧此也。”《清史稿·高宗纪三》:“乙酉,上奉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
8、搜扬:也作“搜敭”。访求举拔。三国魏曹植《文帝诔》:“思良股肱,嘉昔伊吕,搜扬侧陋,举汤代禹。”《旧唐书·薛登传》:“或明制才出,试遣搜敭,驱驰府寺之门,出入王公之第。”宋曾巩《正长各举属官诏》:“非独搜扬幽滞,庶几为官得人。”清吴伟业《送宛陵施愚山提学山东》诗之一:“兵火独搜扬,重见钟离意。”
9、耆老: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
(1)老年人。《礼记·王制》:“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汉书·朱博传》:“门下掾赣遂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拜起舒迟。”唐王翰《饮马长城窟行》:“问之耆老何代人?云是秦王筑城卒。”《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无量)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
(2)年老。《汉书·宣帝纪》:“朕惟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亦亡暴虐之心。”宋叶适《宋杜君墓志铭》:“如君之安于一丘,而能自信独乐,耆老不倦,以尽其死,是可贤也。”
(3)老成人。《礼记·檀弓上》:“鲁哀公诔孔子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陈澔集说:“言天不留此老成,而无有佐我之位者。”
(4)特指致仕卿大夫。《礼记·王制》:“耆老皆朝于庠。”郑玄注:“耆老,乡中致仕之卿大夫也。”
(5)指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水浒传》第94回:“两县耆老率领百姓,牵羊担酒,献纳城池。”《文明小史》第37回:“那诸城的百姓……听见新官到任,而且为着这件事来的,内中就推出几箇耆老来见新官。”
(6)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中称能言善辩者。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夷中有桀黠能言议屈服种人者,谓之耆老。其所议论,谓之夷经。”
10、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明史·钱习礼传》:“复上章乞骸骨,乃得归。”亦省作“乞骸”。汉荀悦《汉纪·哀帝纪下》:“大司空彭宣见莽专权,乞骸。”唐权德舆《送崔谕德致政东归》诗:“乞骸归故山,累疏明深衷。”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司马》:“后司马乞骸归,塞上复警。”
11、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苍)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南齐书·张欣泰传》:“上书陈便宜二十条,其一条言宜毁废塔寺。帝竝优诏报答。”唐白居易《唐赠尚书工部侍郎张公神道碑铭》:“优诏褒美,特授密县主簿。”张际亮《迁延》诗:“捷书互报中朝贺,优诏仍蒙上赏颁。”
原文: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隧。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以妇人曰:“愿为自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父丧收葬。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百疋。”于是永妻谓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业。缘君至孝,天帝令我主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译文:
汉朝有个董永,小时候母亲死了,与父亲一同过日子。家中以农为业,常让父亲坐在小车上推着去田间劳作。几年后父亲死了,无钱埋葬,就卖身做奴隶,把换来的钱埋葬父亲。主人家知道他孝顺长辈后,便给他一万文钱,让他回去办丧事。董永载家守丧三年后,要回到主人家去,为他服务。那天走在路上,遇甫耿颠际郯宦奠为订力到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女子主动地问了董永不少情况,最后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跟着董永一同到主人家。主人家对董永的到来有点出乎意外,说:“我不是将钱给你了吗?”董永说:“是的,承蒙先生好意资助,父亲早就顺利地埋葬了。我虽是没见识的小人,但我懂得知恩必报,所以愿意来你家做苦力。”主人说:“既然这样,那么这女子能干什么?”董永说:“她能织丝绸。”主人说:“你们一定要答谢我的话,那就请你妻子织100疋丝绸吧。”董永答应了,妻子就开始纺织,谁也想不到100疋丝绸10天时间就完成了。主人欣喜万分,让董永夫妇俩回家。回家路上那女子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十分孝敬你的父母,所以天帝派我下凡帮助你还清债务。如今债已还清,我也不得不归天了。”说罢,凌空飞去。董永呆呆地望着浩渺的天空,不知那织女一眨眼到哪里去了。
文言文中的“名素”是什么意思?
“名素”是指素有名望的人。
读音:名素[míng sù]
释义:岳飞文言文中素字意思是本来的,质朴、不加修饰的。[扩展]
句子:“名素”释义是指素有名望的人的句子有
1、《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
2、《梁书·昭明太子统传》:“性爱山水,於 玄圃 穿筑,更立亭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
文言文翻译——《南史,刘绘传》
刘绘,字士章,彭城人,太常悛弟也。父勔,宋末权贵,门多人客,使绘与之共语,应接流畅。勔喜曰:“汝后若束带立朝,可与宾客言矣。”解褐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太祖见而叹曰:“刘公为不亡也。”
豫章王嶷为江州,以绘为左军主簿,随镇江陵,转镇西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绘聪警有文义,善隶书,数被赏召,进对华敏,僚吏之中,见遇莫及。琅邪王诩为功曹,以吏能自进。嶷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陈蕃,然阁下自有二骥也。”复为司空记室录事,转太子洗马,大司马谘议,领录事。时豫章王嶷与文惠太子以年秩不同,物论谓宫、府有疑,绘苦求外出,为南康相。郡事之暇,专意讲说。上左右陈洪请假南还,问绘在郡何似?既而间之曰:“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岂可以年少讲学处之邪?”征还为安陆王护军司马,转中书郎,掌诏诰。敕助国子祭酒何胤撰治礼仪。
永明末,京邑人士盛为文章谈义,皆凑竟陵王西邸。绘为后进领袖,机悟多能。时张融、周颙并有言工,融音旨缓韵,颙辞致绮捷,绘之言吐,又顿挫有风气。时人为之语曰:“刘绘贴宅,别开一门。”言在二家之中也。
鱼复侯子响诛后,豫章王嶷欲求葬之,召绘言其事,使为表。绘求纸笔,须臾便成。嶷惟足八字,云“提携鞠养,俯见成人。”乃叹曰:“祢衡何以过此。”后北虏使来,绘以辞辩,敕接虏使。事毕,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
事兄悛恭谨,与人语,呼为“使君”。隆昌中,悛坐罪将见诛,绘伏阙请代兄死,高宗辅政,救解之。引为镇军长史,转黄门郎。高宗为骠骑,以绘为辅国将军,谘议,领录事,典笔翰。高宗即位,迁太子中庶子,出为宁朔将军、抚军长史。
安陆王宝晊为湘州,以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行湘州事,将军如故。宝晊妃,悛女也。宝晊爱其侍婢,绘夺取,具以启闻,宝晊以为恨,与绘不协。
遭母丧去官。有至性,持丧墓下三年,食粗粝。服阕,为宁朔将军、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绘虽豪侠,常恶武事,雅善博射,未尝跨马。兄悛之亡,朝议赠平北将军、雍州刺史,诏书已出,绘请尚书令徐孝嗣改之。
及梁王义师起,朝廷以绘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固让不就。众以朝廷昏乱,为之寒心,绘终不受,东昏改用张欣泰。绘转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义师围城,南兖州刺史张稷总城内军事,与会情款异常,将谋废立,闲语累夜。东昏殒,城内遣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送首诣梁王于石头,转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卒。年四十五。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
弟瑱,字士温。好文章,饮酒奢逸,不吝财物。荥阳毛惠远善画马,瑱善画妇人,世并为第一。官至吏部郎。先绘卒。
史臣曰:刑礼相望,劝戒之道。浅识言治,莫辩后先,故宰世之堤防,御民之羁绊。端简为政,贵在画一,轻重屡易,手足无从。律令之本,文约旨旷,据典行罚,各用情求。舒惨之意既殊,宽猛之利亦异,辞有出没,义生增损。旧尹之事,政非一途,后主所是,即为成用。张弛代积,稍至迁讹。故刑开二门,法有两路,刀笔之态深,舞弄之风起。承喜怒之机隙,挟千金之奸利,剪韭复生,宁失有罪,抱木牢户,未必非冤。下吏上司,文簿从事,辩声察色,莫用矜府,申枉理谳,急不在躬,案法随科,幸无咎悔。至于郡县亲民,百务萌始,以情矜过,曾不待狱,以律定罪,无细非衍。盖由网密宪烦,文理相背。夫惩耻难穷,盗贼长有,欲求猛胜,事在或然,扫墓高门,为利孰远。故永明定律,多用优宽,治物不患仁心,见累于弘厚;为令贵在必行,而恶其舛杂也。
赞曰:袁徇厥戚,犹子为情。稚珪夷远,奏谏罢兵。士章机悟,立行砥名
刘绘字士章,是彭城人。他是太常刘悛的弟弟。父亲刘面力,是宋朝末年的权贵,家中养着大量的门客,他让刘绘和他们谈论,刘绘应接流畅。刘面力高兴地说:“你将来如果能到朝廷做官,就可以接待宾客了。”初仕任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太祖接见他后叹道:“刘公有继承人了。”
豫章王萧嶷为政江州,任用刘绘为左军主簿。随王镇守江陵,又转任西外兵曹参军,骠骑主簿。刘绘聪慧有文采,善写隶书,多次被召见,应对机敏而华美,僚属之中,没有及得上他受到的优待。琅笽王萧诩为功曹,以会办事而自我推荐,萧嶷对僚佐说:“我虽不能像陈蕃那样爱才,然属下已有两匹千里马呵。”又任司空记室录事,调任太子洗马,大司马谘议,兼录事。当时豫章王萧嶷与文惠太子的待遇级别不同,人们以为宫、府关系不合,刘绘苦苦要求出京为官,于是任他为南康相。公务之余,热衷于讲谈。皇上近侍陈洪请假从南方回来,皇上问刘绘在郡中干些什么?陈洪于是离间说:“南康郡是三州的喉舌,应该派能干的人去治理。岂可让一个年轻的爱讲学的人在那里主持工作呢?”皇上命刘绘回京任安陆王护军司马,又任中书郎,执掌诏诰。皇上命他协助国子祭酒何胤撰治礼仪。
永明末年,京邑人士盛行文章谈义,都聚在竟陵王西邸。刘绘是后进领袖,机敏聪悟有多种才干。当时张融、周..都有很高的语言技巧,张融声音优美节奏舒缓,周..言辞华丽反应敏锐,刘绘的谈吐抑扬顿挫有风采。时人评论说:“刘绘贴宅,别开一门。”意思是刘绘介于两者之间。
鱼复侯萧子响被诛后,豫章王萧嶷想向皇帝请求安葬他,召来刘绘告诉他这件事,让他写表奏。刘绘要过纸笔,一会儿就写成了。萧嶷对其中八个字最为满意,是:“提携鞠养,俯见成人。”他叹道:“祢衡也不能超过这个人呀!”后来北朝的使者来,刘绘因善于辞辩,被皇上指定接待来使,事情完毕后,撰写《语辞》。刘绘对人说:“不要说传达我的风采不容易,便只是记下我的话也是困难的!”刘绘侍奉其兄刘悛非常恭谨,和别人提起,总是称“使君”。隆昌中期,刘悛因罪要被诛杀,刘绘向朝廷请求替兄去死,高宗辅佐朝政,解救了此事。任命他为镇军长史,又调任黄门郎。高宗任骠骑时,以刘绘为辅国将军,谘议,兼录事,负责文字工作。高宗即位,调任太子中庶子,出外任宁朔将军,抚军长史。
安陆王萧宝日至为政湘州时,任用刘绘为冠军长史,长沙内史,管理湘州事务,将军称号不变。宝日至的妃子就是刘悛的女儿。宝日至喜欢她的侍婢,刘绘不答应并写了启文报告了皇上,宝日至深以为恨,从此与刘绘不和。
后因母亲去世刘绘辞官。他天性至孝,在墓下守孝三年,只吃粗米。服丧期满,任宁朔将军、晋安王征北长史、南东海太守。管理南徐州政事。刘绘虽然性情豪爽,却厌恶军事,擅长射箭,却没有骑过马。其兄刘悛死后,朝廷议定赠他平化将军,雍州刺史称号。诏书已发出,刘绘又请尚书令徐孝嗣改掉。
等到梁王义师起事,朝廷命刘绘为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的军事、辅国将军、兼宁蛮校尉、雍州剌史。刘绘坚辞不就任。大家因朝廷昏乱,齿冷心寒,刘绘最后也没有受任,东昏侯改用张欣泰。刘绘调任建安王车骑长史,行府国事。义师包围京城,南兖州剌史张稷总领城内军事,和刘绘感情非常融洽,二人谋划废立之事,几日几夜长谈。东昏侯死后,城内派刘绘及国子博士范云等送东昏侯首级,在石头晋见了梁王,后调任大司马从事中郎。中兴二年(502)卒,当时四十五岁。刘绘撰写了《能书人名》,自称擅长飞白书法,谈论之际,颇为自矜。
本史作者认为:刑罚和礼节互相配合,才是劝戒之道,见识肤浅的人谈论政治,便分不出孰先孰后,所以这是管理社会的堤防,驾驭民众的缰绳。为政要端简,贵在统一,如果轻重不分,就会手足无措。制定律令,首先得文辞精练而意旨广泛,依据典章施行处罚,也还得参考人情。是松是严意义是不同的,是宽是猛效果也不一样,措辞有深浅,用意有增减。老的领导行事,本就不是单纯的,而后来的主持者所肯定的,便成了原则。这样历代的张弛积累下来,渐渐就会发生出入,于是刑罚会有不同的解释,法律会派不同的用场,掌握审判的人便会弄出许多道道来,而徇私舞弊之风也就兴起来了。有的钻上司个人爱好的空子,有的则利用金钱,于是有的处罚过了等于没处罚,这也算犯罪。有的被打入囚牢,其实未必不是冤枉。上司和下吏,都是通过文件来行事,于是察言观色,谁凭良心?反正申冤办狱,和我自己不相干,我只要按制南齐书度进行,就不会有麻烦。至于郡县长官管理民众,许多事情从一开始,就因人情关系来处理,根本不用法律,而用法律来定罪,往往都是有问题的。这大概是由于规定烦琐,文字和情理于是发生了冲突。况且惩罚不道德的事是难以穷尽的,盗贼是经常出现的,要想一下子就大见成效,那只是偶然的可能性。和用礼节道德来移风易俗相比,哪个收效更长远些呢?所以永明时期制定的法律,比较优宽,治理天下固然应有仁心,但往往失之过于弘厚,施行命令贵在必行,但要避免混乱不一。
赞语:袁彖对亲戚的感情,像做儿子一样。刘绘天性机悟,终于立身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