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杜预碑文言文翻译

杜预碑 文言文 大家来帮忙啊

杜预制成二块碑石,一下子沉到了河水里边,考虑几百年以后,河水干涸变为山陵,那样就会使得石碑见了人世。

杜预只知道山陵河谷有变化迁移,却不知道石头也会有磨损湮灭…………

陵 山陵; 灭 湮灭

这是一种说法。然而深谷变为山陵,一定要用土填实,这样以后才会成为山陵谷地。成了山陵以后,那么石碑也就被掩埋湮没,怎么能再看到呢?这种说法又不符合物理道理。

水为陵的为是什么意思。变成

文中说明杜预不明物质变化道理的句子是:预但知陵谷有变迁,而不知石亦有磨灭

这是一篇考察(地质物理 )的短文。

译文:

杜预制成二块碑石,等到(石碑)一沉入河水,才考虑到几百年以后,河水干涸变为山陵,那样就会使得石碑见了人世。

杜预只知道山陵河谷有变化迁移,却不知道石头也会有磨损湮灭。这就是其中一种解释。然而深谷要变迁成为山陵,必定要先用泥土填满,然后才能变迁成山陵。已经成为山陵了,那么(谷中的)石碑也同样被埋没在地下,又怎么能现于人世呢?

水为陵的为即是“变迁”的意思。

文中说明杜预不明物质变化道理的句子是:预但知陵谷有变迁,而不知石亦有磨灭。

这是一篇考察( 地理 )的短文。

实在找不到原文,只能大致猜想到这个文段的意思。是说杜预做两个碑好像刻上了歌颂自己功德的碑文,沉到水里,考虑到几百年之后沧海桑田,水面上升,陆地下降,碑就能重见天日了。但是他只知道天地也就是地壳会有变动,却不知道石头在水里水流冲刷碑文的字迹会模糊不清的。

陵就是丘陵的意思,灭可以理解为模糊不清。

修改一下,上面的翻译已经不错了,但是为我想说一下,译为变迁只是在文意里可以这么理解,但是要单独翻译的话就不能这么说了。是做动词,译为成为才合适。

杜预制成二块碑石,一下子沉到了河水里边,考虑几百年以后,河水干涸变为山陵,那样就会使得石碑见了人世。

杜预只知道山陵河谷有变化迁移,却不知道石头也会有磨损湮灭…………

这是一篇考察( 事理 )的短文。(绝对正确,咱做过了。)

文言文《后汉书·蔡邕列传》翻译

蔡邕列传

【原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①人也。六世祖勋②,好黄老,平帝时为郿③令。王莽初,授以厌戎连率④。勋对印绶仰天叹曰:“吾策名⑤汉室,死归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孙⑥之赐,况可事二姓哉?”遂携将家属,逃入深山,与鲍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谥日贞定公⑦。

【注释】

①圉(yǔ):县名,故城在今河南杞县南。

②勋:《谢承书》曰:“勋字君严。”

③郿(méi):县名,在今陕西眉县东。

④厌戎连率:王莽改陇西郡曰厌戎郡,守曰连率。

⑤策名:“策名委质”之省,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名书于所臣之策。”

⑥季孙:鲁国权臣,时鲁国军政权皆掌于季氏三家即孟孙、仲孙、季孙。

⑦“父棱”以下句:邕《祖携碑》云:“携字叔业,有周之胄。昔蔡叔没,成王命其子仲使践诸侯之位,以国氏姓,君其后也。君曾祖父勋,哀帝时以孝廉为长安邰长。及君之身,增修厥德,顺帝时以司空高弟迁新蔡长,年七十九卒。长子棱,字伯直,处俗孤党,不协于时,垂翼华发,人爵不升,年五十三卒。”

【译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他的六世祖蔡勋,爱好黄老学术,汉平帝时任他为郿县的县令。王莽初年,被任命为厌戎郡连率(即陇西郡太守)。蔡勋面对着印绶仰天长叹说:“我本来在汉朝为官,死了也不能失去正道。往昔的时候曾子不接受季孙氏的赏赐,何况是侍奉异姓朝廷呢?”于是就携带着家属,逃进深山,和鲍宣、卓茂等人一样不在新朝为官。父亲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谥号为贞定公。

更多进入《诗词网》阅读。

求文言文杜预碑 大家帮忙啊~~~~~

但:只,

复:再,再次

3.考虑到很多年后,水道成为深谷,石碑就会露出。

4.作者从变化的角度方面进行批驳。一是地势有变迁,石碑亦有磨损。二是水道变山谷,石碑也可能被掩埋

5.我赞同作者的观点,但杜预的做法已有合理之处。地壳的升降,断层的形成就如此

文言文翻译

大意翻译: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数,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光线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

原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误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不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汉元帝见到王昭君之后,才知道她有绝美的姿色,有些后悔,然后想到自己是被欺骗了,但是事情已经成定局,因此放她去了。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牛发怒着吼叫,文惠君感到害怕,庖丁用刀刺牛,牛死了。大王看到他技术这么高,感到怀疑,庖丁解除了他的疑惑。文惠君才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文惠君此后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最终解除了内忧外患。

陈胜死后,众豪杰推举项羽为统帅。约定先攻入咸阳者称王。没想到刘邦先攻下咸阳,项羽在鸿门设宴,想要杀刘邦,但是意志不坚定,范增举起玉珏来督促他。樊哙闯了进来,声讨秦王杀人唯恐不能杀完,并且举例说出刘邦对待项羽的事情,用来警告项羽不要令反秦的大事不能成功。

晋人有一块儿美玉,邻居觊觎他的美玉,多次偷盗没有得手,为了断绝邻居的念头,晋人于是率领妻子和儿子到了桃源尽头,路上遇到一条大河,借来船只度过江河,后来到达了没有人的地方,但是却听到了美妙的声音,眼所能看见的地方,什么也没看见,他的儿子抬起头,看见了一只大鹏鸟,腾起云气,想要往南飞。妻子和儿子都认为这是一个好地方,于是定居在了这里。

僧齐己往袁州谒郑谷,献诗曰:“高名喧省闼,雅颂出吾唐。叠巘供秋望,飞云到夕阳。自封修药院,别下着僧床。几话中朝事,久离鸳鹭行。”谷览之云:“请改一字,方得相见。”经数日再谒,称已改得诗,云:“别扫着僧床。”谷嘉赏,结为诗友

译文:齐和僧自己前往袁州去拜见郑谷,献诗说:“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两天内急问——文言文翻译

《文选》注本较著名的有:李善注本、五臣注本。

[一]

李善的解释: 毛苌的《诗传》说:“适的意思是之夜。”《楚辞》中说:“结微情以陈辞。”

《说文解字》说:“微的意思是妙也。”

五臣的解释: 铣说: 丰约指的是文质。 裁的意思是制。依仰说的是上下。因其所宜逐便而变, 则委曲而有微情, 叫做文和质兼有。

[二]

李善的解释: 孔安国的《尙书传》说:“龙的意思是因。”《礼记》中说:“明王以相沿。”郑玄注释说:“沿,就是因述。”

五臣的解释:刘向说:都说文和质今古各占一半。朴就是质, 沿就是洄。有龙古辞而意乃新者, 有因言之浊而更淸也。

[三]

五臣的解释:李翰说: 说的是有时刚一看很拙笨,认真一看就可以看到它的妙处,如果深入研究的时间长了,然后才会明白它的精美。

[四]

李善的注释: 王粲在《七释》中说:“邪睨鼓下, 亢音赴节。”《左氏传》中说: “投袂而起。”杜预解释说: “投的意思是振。”

五臣的解释: 铣解释说: 文章深入到妙理中,就像善于舞蹈的人趁着节拍举起袖子, 又像善于唱歌的人与琴弦互相应合,发出的声音像一个整体。投是举的意思。袂是袖的意思。

[五]

李善的解释:》《庄子》中说:“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他放下椎子和凿子走上朝堂,问齐桓公说:“冒昧地请问,您所读的书说的是些什么呢?”齐桓公说:“是圣人的话语。”轮扁说:“圣人还在世吗?”齐桓公说:“已经死了。”轮扁说:“这样,那么国君所读的书,全是古人的糟粕啊!”齐桓公说:“寡人读书,制作车轮的人怎么敢妄加评议呢!有什么道理说出来那还可以原谅,没有道理可说那就得处死。”轮扁说:“我用我所从事的工作观察到这个道理。砍削车轮,动作慢了松缓而不坚固,动作快了涩滞而不入木。不慢不快,手上顺利而且应合于心,口里虽然不能言说,却有技巧存在其间。我不能用来使我的儿子明白其中的奥妙,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儿接受这一奥妙的技巧,所以我活了七十岁如今老子还在砍削车轮。”郭子玄说: ‘言物各有性, 效学之无益也。’ 李预说 : ‘齐桓公也。’扁的读音是篇, 又扶缅切。斲, 丁角切。谓斲轮的人, 扁是他的名。魄, 音普莫切。李预说 :‘酒滓曰糟。’司马彪说 :‘烂食日魄。’甘, 缓也。苦, 急也。 李说: 数是术的意思。』王充的《論衡》说: ‘虚谈竟于华叶之言, 无根之深。案危之际, 文人不与, 徒能华说之效也。’

五臣的解释: 良说: 轮扁是古代善于斲轮的人。齐桓公在堂上读书, 轮扁问道:”读这书有什么用? 只是得到古人的糟粕而已! 且臣斲轮经今七十载矣, 徐则甘而不固, 疾则苦而不入, 各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而口不能传之于子。于今取古人之言而云达者未之有也。”凡是发言不能成功的人, 叫做华说。文章的妙处,自然不是这些人能精察而说的。

李善

〔唐〕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人。卒于唐武后载初元年。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显庆中,(公元六五八年左右)累擢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为文选注,敷析渊洽,表上之,赐赍颇厚。除潞王府记室参军。后出为泾城令,坐与贺兰敏之善,流姚州。遇赦得还,以教授为业,居汴、郑间。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善注解文选,分为六十卷,又撰汉书辩惑三十卷,《新唐书李邕传》并行于世。

已解决问题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新唐书·李邕传》的翻译

[ 标签:新唐书?李邕传,李邕,翻译 ]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麓”。善以《文选》讲授诸生,邕能补益其意。邕少知名,既冠,见李峤,请假直秘书,未几,奥篇隐帙,了辨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推拾遗。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弹劾任职,人颇惮之。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户部员外郎。

玄宗在东宫,邕及崔隐甫、倪若水同被礼遇,岑羲等忌之,贬邕舍城丞。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张廷珪为黄门侍郎,而姜晈方幸,共援邕为御史中丞。姚崇疾邕险躁,左迁括州司马,起为陈州剌史。会仇人告邕赃貣枉法,下狱当死。许昌男子孔璋上书天子,疏奏,邕得减死,贬遵化尉,流璋岭南。

邕后从中人杨思勗讨岭南贼有功,徙沣州司马。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剌史,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剌史,上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环异,至阡陌聚观,后生望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以谗媢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

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绩有罪下狱,邕尝遗绩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传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代宗时,赠秘书监。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邕资豪放,不能治细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匿名 回答:1 人气:8 解决时间:2020-10-28 19:27 检举

满意答案一

在《新唐书》中,李善的事迹是附见于李邕传的。在史学家的眼中,李邕的地位和价值无疑是高于乃父的。《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中》云:“邕少知名。始,善注《文选》,释事而忘意。书成以问邕,邕不敢对。善诘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试为我补益之。’邕附事见义,善以其不可夺,故两书并行。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时日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这段文章说了两件事,证明李邕是“少知名”,或者说是天才。先说后一件事,“秘阁万卷”李邕“未几辞去”,而“奥篇隐帙,了辩如响”,说明李邕读书快,记性好,也说明此前他读书的面还不是太宽的。再看前一件事,证明李邕悟性好,见识高。但算算年龄,笔者有点疑问了。“始,善注《文选》……书成以问邕”,李善《文选注》成于显庆三年(658),其时李邕尚未生。

《新唐书·李邕传》说:“邕少知名,始善注《文选》释事而忘义,书成,以示邕,邕不敢对,善诘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汝试为我补益之!’邕附事见义,善以其不可夺,故两书并行。”少年李邕的意见表达了普通读者对于注释普及性的要求。但所谓“两书并行”的情形并未见到,或许李善在修订其注释时已经吸收了儿子李邕的建议以及某些具体意见亦未可知,所以今天所见到《文选》李善注固然以释事为主,亦复兼及释义,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言外之意以及写作手法有所诠释。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唐代书法家。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七十时,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杀。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唐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其为文,长于碑颂,多自书。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诗曰:“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 fǔ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20年七月,浙江省教育厅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写字课本就采用李邕的书法字体,作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课本。相信不远的将来,李字也像王字一样丰美全国。

李邕能诗善文,工书法,尤擅长行楷书。当时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一生共为人写了八百篇,得到的润笔费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义气,爱惜英才,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他人。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常请伏灵芝,黄仙鹤和元省己鑴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证,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他的传世作品有《叶有道先生碑》、《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书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

李善

〔唐〕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人。卒于唐武后载初元年。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簏”。显庆中,(公元六五八年左右)累擢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为文选注,敷析渊洽,表上之,赐赍颇厚。除潞王府记室参军。后出为泾城令,坐与贺兰敏之善,流姚州。遇赦得还,以教授为业,居汴、郑间。诸生四远至,传其业,号“文选学”。善注解文选,分为六十卷,又撰汉书辩惑三十卷,《新唐书李邕传》并行于世。

已解决问题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新唐书·李邕传》的翻译

[ 标签:新唐书?李邕传,李邕,翻译 ]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不能属辞,故人号“书麓”。善以《文选》讲授诸生,邕能补益其意。邕少知名,既冠,见李峤,请假直秘书,未几,奥篇隐帙,了辨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推拾遗。五王诛,坐善张柬之,出为南和令,贬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平,召拜左台殿中侍御史,弹劾任职,人颇惮之。谯王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捕支党,迁户部员外郎。

玄宗在东宫,邕及崔隐甫、倪若水同被礼遇,岑羲等忌之,贬邕舍城丞。玄宗即位,召为户部郎中。张廷珪为黄门侍郎,而姜晈方幸,共援邕为御史中丞。姚崇疾邕险躁,左迁括州司马,起为陈州剌史。会仇人告邕赃貣枉法,下狱当死。许昌男子孔璋上书天子,疏奏,邕得减死,贬遵化尉,流璋岭南。

邕后从中人杨思勗讨岭南贼有功,徙沣州司马。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剌史,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剌史,上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环异,至阡陌聚观,后生望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以谗媢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

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绩有罪下狱,邕尝遗绩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传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代宗时,赠秘书监。

邕之文,于碑颂是所长,人奉金帛请其文,前后所受钜万计。邕虽诎不进,而文名天下,时称李北海。卢藏用尝谓:“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但虞伤缺耳。”后卒如言。杜甫知邕负谤死,作《八哀诗》,读者伤之。邕资豪放,不能治细行,所在贿谢,畋游自肆,终以败云。

匿名 回答:1 人气:8 解决时间:2020-10-28 19:27 检举

满意答案一

在《新唐书》中,李善的事迹是附见于李邕传的。在史学家的眼中,李邕的地位和价值无疑是高于乃父的。《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中》云:“邕少知名。始,善注《文选》,释事而忘意。书成以问邕,邕不敢对。善诘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试为我《叶有道先生碑》、《、《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传世书迹以《岳麓寺碑》、《李思训碑》最 发没个

杜预碑文言文 高手请进!

批驳:1)只想到地貌的变化,却忽略了石头也会有磨损破坏的可能。

2)积水的深谷要想变成陵突出,必须是被土填实了。这样就算变成山陵,石头也被土埋了看不见了。

作者从里上两个方面批评了杜预没有想清楚事物的道理的做法。

我赞同,他批驳的几点确实应该是杜预没想到的,但这也不说明杜预做法毫无可取。杜预的做法考虑到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有其合理之处。且水底露出地面,不一定是大量的土填充,也有可能只是部分泥沙淤积、水流改道,这样石碑仍然有可能见天日。

————————

不知这样可否?

杜预碑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