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窦俨文言文翻译

窦俨安望之,幼能属文.既冠,举晋天福久年进士……文言文阅读答案

俨字望之,幼能属文。既冠,举晋天福六年进士,辟滑州从事。府罢,授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为天平军掌书记,以母忧去职。服除,拜左拾遗。开运中,诸镇恣用酷刑,俨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绞、斩之谓也。绞者筋骨相连,斩者头颈异处,大辟之目,不出两端。淫刑之兴,近闻数等,盖缘外地不守通规,或以长钉贯人手足,或以短刀脔人肌肤,迁延信宿,不令就死。冤声上达,和气有伤,望加禁止。"上从之。

俨仕汉为史馆修撰。周广顺初,迁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同修晋高祖少帝、汉祖三朝实录。改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时仪自阁下入翰林,兄弟同日拜命,分居两制,时人荣之。俄加金部郎中,拜中书舍人。

显德元年,加集贤殿学士,判院事。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时世宗方切于治道,俨上疏曰:"历代致理,六纲为首:一曰明礼,礼不明则彝伦不叙。二曰崇乐,乐不崇则二仪不和。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群务不整。四曰正刑,刑不正则巨奸不慑。五曰劝农,农不劝则资泽不流。六曰经武,武不经则军功不盛。故礼有纪,若人之衣冠;乐有章,若人之喉舌;政有统,若人之情性;刑有制,若人之呼吸;农为本,若人之饮食;武为用,若人之手足。斯六者,不可斯须而去身也。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献纳,亟下方正之诏,廓开艺能之路。士有一技,必得自效。故小臣不揆,辄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之言。"世宗多见听纳。

南征还。诏俨考正雅乐,俄权知贡举。未几,拜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俨校钟磬筦龠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吕旋相为宫之法,迄今遵用。

会诏中外臣僚,有所闻见,并许上章论议。俨疏曰:"设官分职,授政任功,欲为政之有伦,在位官之无旷。今朝廷多士,省寺华资,无事有员,十乃六七,止于计月待奉,计年待迁。其中廉干之人,不无愧耻之意。如非历试,何展公才。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畿大夫见府尹如赤令之仪,其诸州府县大夫见本部长如宾从之礼。郎中、员外郎、起居、补阙、拾遗、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光禄少卿以下四品,太常丞以下五品等,并得衣朱紫。满日,准在朝一任,约旧官迁二等。自拾遗、监察除授回日,即为起居、侍御史、中行员外郎。若前官不是三署,即罢后一年方得求仕。如此,则士大夫足以陈力,贤不肖无以驾肩,各系否臧,明行黜陟,利民益国,斯实良规。"又以为:"家国之方,守谷帛而已,二者不出国而出于民。其道在天,其利在地,得其理者蕃阜,失其理者耗啬。民之颛蒙,宜有劝教。请于《齐民要术》及《四时纂要》、《韦氏月录》中,采其关于田蚕园囿之事,集为一卷,镂板颁行,使之流布。"疏奏不报。

宋初,就转礼部侍郎,代仪知贡举。当是时,祀事乐章、宗庙谥号多俨撰定,议者服其该博。车驾征泽、潞,以疾不从。卒,年四十二。

俨性夷旷,好贤乐善,优游策府凡十余年。所撰《周正乐》成一百二十卷,诏藏于史阁;其《通礼》未及编纂而卒。有文集七十卷。俨与仪尤为才俊,对景览古,皆形讽咏,更迭倡和至三百篇,多以道义相敦励,并著集。

俨显德中奉使荆南。荆南自唐季以来,高氏据有其地,虽名藩臣,车服多僣侈逾制,以至司宾贱隶、候馆小胥,皆盛服彯缨,与王人亢礼。俨讽以天子在上,诸侯当各守法度,悉令去之,然后宣达君命。

尤善推步星历,逆知吉凶。卢多逊、杨徽之同任谏官,俨尝谓之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又曰:"俨家昆弟五人,皆登进士第,可谓盛矣,然无及相辅者,唯偁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卒如其言。俨有子早卒,以侄说为嗣。

窦俨字望之文言文全文翻译

【宋史窦俨传原文】

窦俨字望之,幼能属文。既冠,举晋天福六年进士,辟滑州从事。府罢,授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为天平军掌书记,以母忧去职。服除,拜左拾遗。开运中,诸镇恣用酷刑,俨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绞、斩之谓也。绞者筋骨相连,斩者头颈异处,大辟之目,不出两端。淫刑之兴,近闻数等,盖缘外地不守通规,或以长钉贯人手足,或以短刀脔人肌肤,迁延信宿,不令就死。冤声上达,和气有伤,望加禁止。"上从之。

俨仕汉为史馆修撰。周广顺初,迁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同修晋高祖少帝、汉祖三朝实录。改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时仪自阁下入翰林,兄弟同日拜命,分居两制,时人荣之。俄加金部郎中,拜中书舍人。

显德元年,加集贤殿学士,判院事。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时世宗方切于治道,俨上疏曰:"历代致理,六纲为首:一曰明礼,礼不明则彝伦不叙。二曰崇乐,乐不崇则二仪不和。三曰熙政,政不熙则群务不整。四曰正刑,刑不正则巨奸不慑。五曰劝农,农不劝则资泽不流。六曰经武,武不经则军功不盛。故礼有纪,若人之衣冠;乐有章,若人之喉舌;政有统,若人之情性;刑有制,若人之呼吸;农为本,若人之饮食;武为用,若人之手足。斯六者,不可斯须而去身也。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献纳,亟下方正之诏,廓开艺能之路。士有一技,必得自效。故小臣不揆,辄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之言。"世宗多见听纳。

南征还。诏俨考正雅乐,俄权知贡举。未几,拜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俨校钟磬筦龠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吕旋相为宫之法,迄今遵用。

会诏中外臣僚,有所闻见,并许上章论议。俨疏曰:"设官分职,授政任功,欲为政之有伦,在位官之无旷。今朝廷多士,省寺华资,无事有员,十乃六七,止于计月待奉,计年待迁。其中廉干之人,不无愧耻之意。如非历试,何展公才。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畿大夫见府尹如赤令之仪,其诸州府县大夫见本部长如宾从之礼。郎中、员外郎、起居、补阙、拾遗、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光禄少卿以下四品,太常丞以下五品等,并得衣朱紫。满日,准在朝一任,约旧官迁二等。自拾遗、监察除授回日,即为起居、侍御史、中行员外郎。若前官不是三署,即罢后一年方得求仕。如此,则士大夫足以陈力,贤不肖无以驾肩,各系否臧,明行黜陟,利民益国,斯实良规。"又以为:"家国之方,守谷帛而已,二者不出国而出于民。其道在天,其利在地,得其理者蕃阜,失其理者耗啬。民之颛蒙,宜有劝教。请于《齐民要术》及《四时纂要》、《韦氏月录》中,采其关于田蚕园囿之事,集为一卷,镂板颁行,使之流布。"疏奏不报。

宋初,就转礼部侍郎,代仪知贡举。当是时,祀事乐章、宗庙谥号多俨撰定,议者服其该博。车驾征泽、潞,以疾不从。卒,年四十二。

俨性夷旷,好贤乐善,优游策府凡十余年。所撰《周正乐》成一百二十卷,诏藏于史阁;其《通礼》未及编纂而卒。有文集七十卷。俨与仪尤为才俊,对景览古,皆形讽咏,更迭倡和至三百篇,多以道义相敦励,并著集。

俨显德中奉使荆南。荆南自唐季以来,高氏据有其地,虽名藩臣,车服多僣侈逾制,以至司宾贱隶、候馆小胥,皆盛服彯缨,与王人亢礼。俨讽以天子在上,诸侯当各守法度,悉令去之,然后宣达君命。

尤善推步星历,逆知吉凶。卢多逊、杨徽之同任谏官,俨尝谓之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又曰:"俨家昆弟五人,皆登进士第,可谓盛矣,然无及相辅者,唯偁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卒如其言。俨有子早卒,以侄说为嗣。

【 全文翻译】

窦俨字望之,少年时能写文章。成年以后,后晋天福六年举为进士,征召为滑州从事。府署撤销,授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朝为天平军掌书记,因母丧离职。服丧结束,授为左拾遗。开运年间,各地任意使用酷刑,窦俨上疏说:按照法律,死刑有两种,就是所谓绞刑、斩首。绞刑筋骨相连,斩首头颈分离,大辟的刑名,不超出这两类。滥用刑罚兴起以后,近来听到数等,是因为外地不遵守通行的法规,或者用长钉贯穿人的手足,或者用短刀割人肌肤,拖延一两天,不让他马上死去。诉冤的声音传到上面,对样和之气有损害,希望加以禁止。听从了他。

窦俨在后汉为官任史馆修撰。后周广顺初年,升为右补阙,与贾纬、王伸共同修撰晋高祖少帝、汉祖三朝实录。改任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当时窦仪从内阁进入翰林,兄弟同一天接受任命,分别担任两制,当时的人很羡慕。随即加官金部郎中,授为中书舍人。

显德元年,加官集贤殿学士,判院事。父亲去世服丧离职,服丧完毕,官复原职。当时世宗正迫切征求治国之道,窦俨上疏说:历代国家得到治理,把六纲放在首位:第一是明礼,如果礼不明,那么人伦常道就失序。二是推崇乐,如果乐得不到尊崇两仪就不能和谐。三是兴盛政务,如果政事不盛各种事务就无法有序。四是正刑罚,如果刑罚不正大奸大恶之人就不会受到威慑。五是鼓励农耕,如果农业得不到鼓励资财就不能流动。六是加强武备,如果武备不强军功就不盛。因此礼有法,如同人的衣冠;乐有章,如同人的喉舌;政有纲,如同人的情性;刑有制,如同人的呼吸;农业是根本,如同人的饮食;武事是工具,如同人的手足。这六件事,是不能有片刻离身的。陛下思考帝王之道,睡梦中也想着纳谏,急忙下达去弊的诏令,为有能力的人打开门路。士人有一技之长,必定能够效力。因此小臣不自量力,陈述礼、乐、刑、政、劝农、经武之言。世宗大多听从采纳。

南方征伐回朝,诏令窦俨考察订正雅乐,不久权知贡举。不久,为翰林学士,判太常寺。窦俨校正钟磬管籥的数目,辨别清浊上下的音节,又提出律吕交相为宫调的方法,至今沿用。

适逢下诏中外臣僚,有所见闻,都允许上表论述。窦俨上疏说:设立官署分派职官,交授政事任用有功之人,希望统治有秩序,在位官员无荒废。现在朝廷有很多人才,部门繁多,没有事务而设有官员,占十分之六七,仅是计算月份等待俸禄,计算年份等待升迁。其中廉洁能干的人,有惭愧羞耻的感觉。如果不是经过考试,如何施展才能。请求改两京地区各县县令以及外地州府五千户以上县的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京畿县大夫参见府尹按照赤令之礼,各州府县大夫参见本部长官依照宾客僚属之礼。郎中、员外郎、起居、补阙、拾遗、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光禄少卿以下四品,太常丞以下五品等,都可以穿朱紫。任满时,允许有一任京朝官,限定旧官升迁二等。从拾遗、监察任官返回时,就为起居、侍御史、中行员外郎。如果前一官职不是三署,就在免职后一年才可以请求任职。这样,就能使士大夫足以发挥能力,贤能与不肖不再一起任用,各自根据评价优劣,公开进行贬黜提升,利民益国,这的确是良规。又认为:国家的方略,保证粮食布帛而已,这两项不是出于国家而是出于百姓。而道在天,利在地,符合这个道理的繁荣,违背这个道理的丧败。百姓愚昧,应当进行劝谕教导。请求在《齐民要术》及《四时纂要》、《韦氏月録》中,选取关于农耕桑蚕果园菜圃的内容,编为一卷,雕版印行,使其流传。疏奏上后没有答覆。

宋初,就地转礼部侍郎,接替窦仪知贡举。那时,祭祀音乐、宗庙谥号多数由窦俨编定,议论的人佩服他渊博。皇上亲征泽州、潞州,因病没有随行。去世,年四十二。

窦俨性情平易旷达,喜爱贤才乐于行善,身居帝王藏书之所共十几年。所撰《周正乐》成书一百二十卷,诏令收藏在史阁;他的《通礼》未来得及编纂就去世了。有文集七十卷。窦俨与窦仪特别有才华,面对美景观览古迹,都写成诗歌,互相唱和达二百篇,多用道义互相督促鼓励,都收在文集中。

窦俨在显德年间奉命出使荆南。荆南从唐末以来,高氏占据这一地区,虽然名为藩镇之臣,车马服饰多过度奢华超出规定,以致接待宾客的贱隶、驿馆的小吏,都华服垂缨,可与天子的有功之士相比。窦俨暗示天子在上,诸侯应当各守法度,都下令去掉,然后宣布传达皇帝的命令。

尤其善于推算星象,预知吉凶。卢多逊、杨徽之同时担任谏官,窦俨曾对他们说:丁卯年五星聚集在奎宿,从此天下太平,二位拾遗能见到,我是看不到了。又说:窦俨家中兄弟五人,都进士及第,可以说兴盛了,然而没有做到宰相辅臣的,惟有窦偁稍稍接近这个地位,也不能长期居于那个职位。最终与他的预言一样。窦俨有子早年去世,把侄子窦说作为后嗣。

简介: 窦俨(918-960)字望之,蓟州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人,窦燕山次子。后晋天福六年(941)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

窦俨(918-960)字望的,苏州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人,窦燕山二儿子。后来晋高祖天福六年(941)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多次担任史官。后来晋时,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来周初,后来晋高祖修,小皇帝和皇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高俨上疏陈述“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的话,周明帝采纳了。北宋建隆元年(960),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写祠祀乐章、宗庙谧号。高俨一生著作有《周正乐》一二O卷,七O卷文集。

翻译文言文 扈载

扈载,幽州安次(今河北廊坊)人。字仲熙。生于五代后 梁龙德二年(922),卒于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五代后周 广顺二年(952)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

扈载自幼好学,擅长于赋颂碑赞。以文显名,才华横溢, 受世人推崇。扈载偶游相国寺,院内绿竹修美可爱,题《碧鲜 赋》于壁上,传闻甚广。世宗命人抄录,阅毕即授扈载水部员 外郎、知制诰。

显德三年(956),升翰林学士。扈载疾病缠身,不能入朝。 世宗遣太医为其诊治不愈。次年病重,强撑病体入直学士院, 赐告还第。病卒。

扈载有诗“芳草”收入《全唐诗》第十二函第九册第八百八 十七卷:“幽芳无处无;幽处恨何如。倦客伤相思,春风满旧 居。晚烟迷杳霭,朝露健扶疏。省傍灵光看;残阳少皞区。” 扈载以文章驰名一时。王朴曾荐之于宰相,不用。王朴 问,宰相言其命薄。果然三十六岁卒。

文言文 宋史。和岘传 翻译全文

和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人。父凝,晋宰相、太子太傅、鲁国公。岘生之年,适会凝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凝喜曰:“我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此子宜于我也。”因名之曰三美。七岁,以门荫为左千牛备身,迁著作佐郎。汉乾佑初,加朝散阶。十六,登朝为著作郎。丁父忧,服阕,拜太常丞。

建隆初,授太常博士,从祀南郊,赞导乘舆,进退闲雅。太祖谓近侍曰:“此谁氏之子,熟于赞相?”左右即以岘门阀对。俄拜刑部员外郎兼博士,仍判太常寺。

乾德元年十一月甲子,有事于南郊。丁丑冬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诏岘议其礼,岘以祭义戒于烦数,请罢之。二年,议孝明、孝惠二后神主祔于别庙,岘以旧礼有二后同庙之文,无各殿异室之说,今二后同祔别庙,亦宜共殿别室。孝明皇后尝母仪天下,宜居上室。孝惠皇后止以追尊,当居次室。从之。三年春,初克夔州,以内衣库使李光睿权知州,岘通判州事。代还,是岁十二月十四日戊戌腊,有司以七日辛卯蜡百神,岘献议正之。四年,南郊,岘建议望燎位置爟火。

先是,王朴、窦俨洞晓音乐,前代不协律吕者多所考正。朴、俨既没,未有继其职者。会太祖以雅乐声高,诏岘讲求其理,以均节之,自是八音和畅,上甚嘉之。语具《律志》。乐器中有叉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乐,岘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诏备于乐府。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复轻侮人,尝以官船载私货贩易规利。初为判官郑同度论奏,既而彰信军节度刘遇亦上言,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

六年,起为太常丞,分司西京,复阶勋章服。端拱初,上躬耕籍田,岘奉留司贺表至阙下,因以其所著《奉常集》五卷、《秘阁集》二十卷、《注释武成王庙赞》五卷奏御,上甚嘉之,复授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

是秋得暴疾,卒,年五十六。

和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人。父亲和凝,是后晋的宰相、太子太傅、鲁国公。和岘出生那年,正好遇上和凝进入翰林、加赐金紫、知贡举。和凝高兴地说:“我平生美事,三样一起来了,这孩子适合我。”因此给和岘取名为“三美”。和岘七岁,恩荫得官左千牛备身,升为著作佐郎。后汉乾祐初年,加朝散官阶。和岘十六岁,为著作郎。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后,担任太常丞。建隆初年,和岘授官为太常博士,随从皇上在南郊祭祀,辅助行礼,引导乘舆,进退从容优雅。太祖对近侍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精于行礼引导?”左右就把和岘的门第回报太祖。不久,和岘授官刑部员外郎兼博士,仍判太常寺。乾德元年(963年)十一月甲子,在南郊祭天。丁丑冬至,有关部门又请求祭祀昊天上帝,诏令和岘议定礼制。和岘认为祭祀的要义是避免烦琐,请求停止这项祭祀。乾德二年,议论孝明、孝惠两位皇后的神位归附到祖庙以外的庙堂,和岘认为旧礼有二后同庙的条例,没有分殿异室之说,如今二后一同归附到另外的庙堂,也应该同一庙殿而各居一室。孝明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应该居上室。孝惠皇后仅仅是追封尊号,应当居次室。皇上同意他的意见。乾德三年春,刚攻下夔州,任命内衣库使李光睿暂任知州,和岘任通判州事。任满还朝,这年十二月十四日戊戌腊月,有关部门在七日辛卯蜡祭百神,和岘呈上建议纠正这一错误。四年,在南郊祭祀,和岘建议在望祭、燎祭的位置安置火炬。以前,王朴、窦俨精通音乐,考订过许多前代不和乐律的乐章。王朴、窦俨死后,没有继承他们职位的人。适逢太祖认为雅乐的声调过高,诏令和岘来考求原理,用调律器调音,从此八音和谐顺畅,皇上非常赞赏他。这些在《律志》中有详细记载。有种叫叉手笛的乐器,皇上想把它增加进雅乐演奏的乐器中,和岘马上命令乐工调音,与乐律相协调,手持这种乐器演奏的样子就像是在拱手作揖,和岘请求起名为“拱辰管”,皇上下诏把它放在乐府内。开宝初年,和岘升为司勋员外郎、代理泗州知州,判吏部南曹,历任夔州、晋州二州通判。开宝九年,江南被平定,和岘受诏担任采访使。太宗即位,和岘升为主客郎中。太平兴国二年,从兖州知州,改任京东转运使。和岘性情苛刻吝啬,喜欢聚敛钱财,又轻视欺侮人,曾经用官船载私货贩卖谋取钱财。起初被判官郑同度论罪上奏,后来彰信军节度刘遇也上言,追查核实情况后,和岘被革职除名,流放到汝州。太平兴国六年,和岘被起用为太常丞,分司西京,回复官阶恩赏朝服。端拱初年,皇上躬耕籍田,和岘送留司官员贺表到宫中,并借机把自己所著的《奉常集》五卷、《秘阁集》二十卷、《注释武成王庙赞》五卷奏上御览,皇上很赞赏他,又授官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这年秋天和岘得了重病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和岘,字晦仁,开封浚仪人。父亲和凝,是后晋的宰相、太子太傅、鲁国公。和岘出生那年,正好遇上和凝进入翰林、加赐金紫、知贡举。和凝高兴地说:“我平生美事,三样一起来了,这孩子适合我。”因此给和岘取名为“三美”。和岘七岁,恩荫得官左千牛备身,升为著作佐郎。后汉乾祐初年,加朝散官阶。和岘十六岁,为著作郎。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后,担任太常丞。建隆初年,和岘授官为太常博士,随从皇上在南郊祭祀,辅助行礼,引导乘舆,进退从容优雅。太祖对近侍说:“这是谁家的孩子,这么精于行礼引导?”左右就把和岘的门第回报太祖。不久,和岘授官刑部员外郎兼博士,仍判太常寺。乾德元年(963年)十一月甲子,在南郊祭天。丁丑冬至,有关部门又请求祭祀昊天上帝,诏令和岘议定礼制。和岘认为祭祀的要义是避免烦琐,请求停止这项祭祀。乾德二年,议论孝明、孝惠两位皇后的神位归附到祖庙以外的庙堂,和岘认为旧礼有二后同庙的条例,没有分殿异室之说,如今二后一同归附到另外的庙堂,也应该同一庙殿而各居一室。孝明皇后曾经母仪天下,应该居上室。孝惠皇后仅仅是追封尊号,应当居次室。皇上同意他的意见。乾德三年春,刚攻下夔州,任命内衣库使李光睿暂任知州,和岘任通判州事。任满还朝,这年十二月十四日戊戌腊月,有关部门在七日辛卯蜡祭百神,和岘呈上建议纠正这一错误。四年,在南郊祭祀,和岘建议在望祭、燎祭的位置安置火炬。以前,王朴、窦俨精通音乐,考订过许多前代不和乐律的乐章。王朴、窦俨死后,没有继承他们职位的人。适逢太祖认为雅乐的声调过高,诏令和岘来考求原理,用调律器调音,从此八音和谐顺畅,皇上非常赞赏他。这些在《律志》中有详细记载。有种叫叉手笛的乐器,皇上想把它增加进雅乐演奏的乐器中,和岘马上命令乐工调音,与乐律相协调,手持这种乐器演奏的样子就像是在拱手作揖,和岘请求起名为“拱辰管”,皇上下诏把它放在乐府内。开宝初年,和岘升为司勋员外郎、代理泗州知州,判吏部南曹,历任夔州、晋州二州通判。开宝九年,江南被平定,和岘受诏担任采访使。太宗即位,和岘升为主客郎中。太平兴国二年,从兖州知州,改任京东转运使。和岘性情苛刻吝啬,喜欢聚敛钱财,又轻视欺侮人,曾经用官船载私货贩卖谋取钱财。起初被判官郑同度论罪上奏,后来彰信军节度刘遇也上言,追查核实情况后,和岘被革职除名,流放到汝州。太平兴国六年,和岘被起用为太常丞,分司西京,回复官阶恩赏朝服。端拱初年,皇上躬耕籍田,和岘送留司官员贺表到宫中,并借机把自己所著的《奉常集》五卷、《秘阁集》二十卷、《注释武成王庙赞》五卷奏上御览,皇上很赞赏他,又授官主客郎中,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这年秋天和岘得了重病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文言文:新五代史.周臣传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后李业等教隐帝诛权臣,邠与章、弘肇皆见杀,三家之客多及,而朴以故独免。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为开封尹,拜朴右拾遗,为推官。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献《平边策》,曰:

唐失道而失吴、蜀,晋失道而失幽、并。观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术。当失之时,君暗政乱,兵骄民困,近者奸于内,远者叛于外,小不制而至于僭,大不制而至于滥,天下离心,人不用命,吴、蜀乘其乱而窃其号,幽、并乘其间而据其地。平之之术,在乎反唐、晋之失而已。必先进贤退不肖,以清其时;用能去不能,以审其材;恩信号令,以结其心;赏功罚罪,以尽其力;恭俭节用,以丰其财;徭役以时,以阜其民。俟其仓廪实、器用备、人可用而举之。彼方之民,知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强财足,人安将和,有必取之势,则知彼情状者愿为之间谍,知彼山川者愿为之先导。彼民与此民之心同,是与天意同;与天意同,则无不成之功。

攻取之道,从易者始。当今惟吴易图,东至海,南至江,可挠之地二千里。从少备处先挠之,备东则挠西,备西则挠东,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之间,可以知彼之虚实、众之强弱,攻虚击弱,则所向无前矣。勿大举,但以轻兵挠之。彼人怯弱,知我师入其地,必大发以来应,数大发则民困而国竭,一不大发则我获其利。彼竭我利,则江北诸州乃国家之所有也。既得江北,则用彼之民,扬我之兵,江之南亦不难而平之也。如此,则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如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可望风而至。唯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方今兵力精练,器用具备,群下知法,诸将用命,一稔之后,可以平边。

臣书生也,不足以讲大事,至于不达大体,不合机变,惟陛下宽之。

迁左谏议大夫,知开封府事。岁中,迁左散骑常侍,充端明殿学士。是时,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挠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与朴皆言用兵之策,朴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仆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四年,再征淮,以朴留守京师。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显德二年,诏朴校定大历,乃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设通、经、统三法,以岁轨离交朔望周变率策之数,步日月五星,为《钦天历》。六年,又诏朴考正雅乐,朴以谓十二律管互吹,难得其真,乃依京房为律准,以九尺之弦十三,依管长短寸分设柱,用七声为均,乐成而和。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庄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郑仁诲

郑仁诲,字日新,太原晋阳人也。初,事唐将陈绍光。绍光为人骁勇而好使酒,尝因醉怒仁诲,拔剑欲杀之,左右皆奔走,仁诲植立不动,无惧色,绍光掷剑于地,抚仁诲曰:“汝有器量,必富贵,非吾所及也。”仁诲后弃绍光去,还乡里,事母以孝闻。汉高祖为河东节度使,周太祖居帐下,时时往过仁诲,与语甚欢。每事有疑,即从仁诲质问,仁诲所对不阿,周太祖益奇之。汉兴,周太祖为枢密使,乃召仁诲用之,累官至内客省使。太祖破李守贞于河中,军中机画,仁诲多所参决。太祖入立,以仁诲为大内都点检、恩州团练使、枢密副使,累迁宣徽北院使,出为镇宁军节度使。显德元年,拜枢密使。世宗攻河东,仁诲留守东都。明年冬,以疾卒。世宗将临其丧,有司言岁不利临丧,世宗不听,乃先以桃荝而临之。

2020-6-20 15:45 回复

句夫

1位粉丝

2楼

仁诲自其微时,常为太祖谋画,及居大位,未尝有所闻,而太祖、世宗皆亲重之,然亦能谦谨好礼,不自矜伐,为士大夫所称。赠中书令,追封韩国公,谥曰忠正。

○扈载

扈载,字仲熙,北燕人也。少好学,善属文。广顺初,举进士高第,拜校书郎,直史馆。再迁监察御史。其为文章,以辞多自喜。常次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甚详。又因游相国寺,见庭竹可爱,作《碧鲜赋》,题其壁,世宗闻之,遣小黄门就壁录之,览而称善,因拜水部员外郎、知制诰。迁翰林学士,赐绯,而载已病,不能朝谢。居百余日,乃力疾入直学士院。世宗怜之,赐告还第,遣太医视疾。

初,载以文知名一时,枢密使王朴尤重其才,荐于宰相李谷,久而不用,朴以问谷曰:“扈载不为舍人,何也?”谷曰:“非不知其才,然载命薄,恐不能胜。”朴曰:“公为宰相,以进贤退不肖为职,何言命邪?”已而召拜知制诰。及为学士,居岁中病卒,年三十六。议者以谷能知人而朴能荐士。

是时,天子英武,乐延天下奇才,而尤礼文士,载与张昭、窦俨、陶谷、徐台符等俱被进用。谷居数人中,文辞最劣,尤无行。昭、俨数与论议,其文粲然,而谷徒能先意所在,以进谀取合人主,事无大小,必称美颂赞,至于广京城,为木偶耕人、紫芝白兔之类,皆为颂以献,其辞大抵类俳优。而载以不幸早卒,论议虽不及昭、俨,而不为谷之谀也。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奕,知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奕者视焉,为之易置其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夫乱国之君,常置愚不肖于上,而强其不能,以暴其短恶,置贤智于下,而泯没其材能,使君子、小人皆失其所,而身蹈危亡。治国之君,能置贤智于近,而置愚不肖于远,使君子、小人各适其分,而身享安荣。治乱相去虽远甚,而其所以致之者不多也,反其所置而已。呜呼,自古治君少而乱君多,况于五代,士之遇不遇者,可胜叹哉!

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关系不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杨邠回到家乡。后来李业等人教汉隐帝诛杀权臣,杨邠和王章、史弘肇都被处死,这三人的门客也多被牵连,而只有王朴因为离开的早,幸免于难。

周世宗(柴荣)镇守澶州时,王朴担任节度掌书记。周世宗担任开封尹的时候,任命王朴为右拾遗,兼任推官。周世宗即位,王朴又改任比部郎中,上奏《平边策》,说:

唐朝失德而丧失了吴地、蜀地,晋朝失德而丧失了幽州、并州。考察他们之所以丧失土地的原因,就能够掌握如何平定叛乱的办法。国家失政的时候,皇帝昏庸政治混乱,士兵骄横百姓困顿,身边的人在朝内谋逆,边远的人在朝外反叛,对小规模叛乱不进行镇压他们就会自立王朝,对大规模叛乱不进行镇压,更大面积的叛乱就会发生,民心涣散,都不为国效命,吴地、蜀地乘唐朝战乱而冒称皇帝,幽州、并州乘晋朝战乱而割据地方。安定天下的办法,就在于防治唐朝、晋朝那样的失政而已。一定要先广纳贤良排斥小人,以来使政治清明;任用有才能的人,罢免没有才能的,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给与恩赐和信任,下达号令,来拉拢他们的心;奖赏有功的,惩罚有罪的,使他们能够竭力做事;谨慎节俭,使财力丰盛;减少徭役,来休养百姓。等到仓库充实、兵器具备、人才可用的时候就发动起来。叛乱的人,知道我们政治开化,上下同心,国富力强,人心安定,官员和睦,有一定要打胜的气势,则了解敌情的人就愿意为我们充当间谍,了解敌人地形的人就愿意为我们作向导。敌人的百姓和我们的百姓的心思相同,也就是和天意相同;和天意相同,就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打仗的方法,要从容易的地方着手。现在只有攻打吴地容易取胜,向东到海边,向南到长江,可以骚扰敌人的地方有二千里。从敌人防守较弱的地方先骚扰他们,他们防守东边就骚扰他们西便,他们防守西边就骚扰他们的东边,敌人一定会来回奔走来救援薄弱的地方,奔走之间,就能了解到敌人的虚实、强弱,攻击他们虚弱的地方,就能所向无前。不要大举进攻,只用轻锐部队骚扰他们。敌人的性格怯弱,认为我们的军队侵入他们的境内,一定还会大举来犯,就会大力发动军东防守,就会导致百姓困乏,国力衰竭,他们一旦不大力防备,我们就能获利。敌人困顿,我方有利,那么江北的几个州就是国家的了。得到江北,就利用敌人的百姓,补充我们的军队,江南也不难平定了。这样,就用较小的兵力获得大的成功。平定了吴地,则广西、广东都回称臣,湖南、四川就可以写信来招抚。如果湖南、四川不来称臣,就四面同时进攻,席卷蜀地,四川就能平定了。吴地、蜀地平定后,幽州就能趁势收复。只有那些一定要消灭的敌人,不能用恩信引诱,必须用强兵攻打,让他们兵力衰竭,士气丧失,就不足以为患边境,然后再图谋消灭。现在兵力精练,兵器具备,臣下懂法,诸将效命,今年丰收之后,就可以平定边境。

我是个书生,不足以谈论大事,如果不识大体,不合机变,请陛下宽恕我。

王朴后来改任左谏议大夫,担任开封府尹。同年,升任为左散骑常侍,兼任端明殿学士。当时,周世宗刚即位,锐意征伐,排除众议,亲自在高平打败了刘旻,回来后更加治理军队,慷慨豪迈,俨然有扫平天下的志向。多次召集大臣询问治国之道,选拔文士徐台符等二十人,让他们写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王朴就在被选的行列中。而当时的文士都不建议皇帝急于用兵,认为平定叛乱,应该先修德,收买民心。只有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和王朴积极上奏用兵之策,王朴认为江淮地区可以首先平定。周世宗从前就了解王朴,看到他高妙的论述后,更加认为他有奇才,召来他一同商讨天下大事,都合自己的想法,于是决心采用他的建议。显德(周世宗年号)三年,征讨淮河地区,任命王仆为东京副留守。回师后,加封他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升为枢密使。显德四年,再次征讨淮河地区,让王朴留守京师。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伐,在内修订法度。王朴聪明,材智很高,不但当世政务,阴阳律历等方面,也都精通。显德二年,皇帝下诏让王朴校定大历,于是他就删减了近代不符合自然规律和流于世俗没有用的学说,制定了通、经、统三法,以每年太阳和月亮运行、变化的数据,观测日月五星,制定了《钦天历》。显德六年,又下诏王朴校正音乐,王朴认为十二律管互吹,难以达到正确的效果,于世按照汉代京房制定音律标准,以十三根九尺长的琴弦,按照管长短寸分别设定音柱,以七声为标准,演奏出来的音乐非常和谐。

王朴性格刚直果敢,又被周世宗信任,他的行为,当时的人没有敢阻挠的,但是人们也不能挑出什么毛病。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之,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了斗门,回京,经过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疾病发作,倒在坐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用玉钺敲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这是全文的翻译了,无删节!!

《窦俨字望之》的文言文原文是什么?

《宋史.窦俨传》

窦俨字望之,幼能属文。既冠,举晋天福六年进士,辟滑州从事。府罢,授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为天平军掌书记,以母忧去职。服除,拜左拾遗。开运中,诸镇恣用酷刑,俨上疏曰:"案名例律,死刑二,绞、斩之谓也。冤声上达,和气有伤,望加禁止。"上从之。

显德元年,加集贤殿学士,判院事。父忧去职,服阕,复旧官。时世宗方切于治道,俨上疏曰:"历代致理,六纲为首。陛下思服帝猷,寤寐献纳,亟下方正之诏,廓开艺能之路。士有一技,必得自效。故小臣不揆,辄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之言。"世宗多见听纳。

南征还。诏俨考正雅乐,俄权知贡举。未几,拜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俨校钟磬筦龠之数,辨清浊上下之节,复举律吕旋相为宫之法,迄今遵用。

会诏中外臣僚,有所闻见,并许上章论议。俨疏曰:"设官分职,授政任功,欲为政之有伦,在位官之无旷。今朝廷多士,省寺华资,无事有员,十乃六七,止于计月待奉,计年待迁。其中廉干之人,不无愧耻之意。如非历试,何展公才。请改两畿诸县令及外州府五千户以上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畿大夫见府尹如赤令之仪,其诸州府县大夫见本部长如宾从之礼。如此,则士大夫足以陈力,贤不肖无以驾肩,各系否臧,明行黜陟,利民益国,斯实良规。"疏奏不报。

宋初,就转礼部侍郎,代仪知贡举。当是时,祀事乐章、宗庙谥号多俨撰定,议者服其该博。车驾征泽、潞,以疾不从。卒,年四十二。

俨性夷旷,好贤乐善,优游策府凡十余年。所撰《周正乐》成一百二十卷,诏藏于史阁;其《通礼》未及编纂而卒。有文集七十卷。俨与仪尤为才俊,对景览古,皆形讽咏,更迭倡和至三百篇,多以道义相敦励,并著集。

尤善推步星历,逆知吉凶。卢多逊、杨徽之同任谏官,俨尝谓之曰:"丁卯岁五星聚奎,自此天下太平,二拾遗见之,俨不与也。"又曰:"俨家昆弟五人,皆登进士第,可谓盛矣,然无及相辅者,唯偁稍近之,亦不久居其位。"卒如其言。俨有子早卒,以侄说为嗣。

参考译文:

窦俨字望之,年少事便能写文章。成年之后,晋天福六年举为进士,担任滑州从事。府署撤销,授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出朝为天平军掌书记,因为母丧离职。服丧结束,授为左拾遗。开运年间,各地任意使用酷刑,窦俨上疏说:“按照法律,死刑有两种,绞刑和斩首。绞刑筋骨相连,斩首头颈分离,大辟的刑名,不超出这两类。滥用刑罚兴起以后,近来听到数等,是因为外地不遵守通行的法规,或者用钉子贯穿人的手足,或者用刀割人肌肤,拖延一两天,不让他立刻死去。诉冤的声音传到上面,对样和之气有损害,希望加以禁止。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显德元年,加官集贤殿学士,判院事。父亲去世服丧离职,服丧完毕,官复原职。当时世宗正迫切征求治国之道,窦俨上疏说:“历代国家得到治理,都是把六纲放在首位。陛下思考帝王之道,睡梦中也想着纳谏,急忙下达去除弊端的诏令,为有才能的人人打开了门路。他们有一技之长,肯定会为陛下效力。因此小臣不自量力,陈述礼、乐、刑、政、劝农、经武之言。”世宗大多听从采纳。

南方征战回朝,诏令窦俨考察订正雅乐,不久权知贡举。不久,为翰林学士,判太常寺。窦俨校正钟磬管籥的数目,辨别清浊上下的音节,又提出律吕交相为宫调的方法,至今沿用适逢下诏中外臣僚,有所见闻,都允许上表论述。窦俨上疏说:“设立官署分派职官,交授政事任用有功之人,希望统治有秩序,在位官员无荒废。现在朝廷有很多人才,部门繁多,没有事务而设有官员,占十分之六七,仅是计算月份等待俸禄,计算年份等待升迁。其中廉洁能干的人,有惭愧羞耻的感觉。如果不是经过考试,如何施展才能。请求改两京地区各县县令以及外地州府五千户以上县的县令为县大夫,升为从五品下。京畿县大夫参见府尹按照赤令之礼。这样,就能使士大夫足以发挥能力,贤能与不肖不再一起任用,各自根据评价优劣,公开进行贬黜提升,利民益国,这的确是好的规定。”疏奏上后没有得到答复。

宋初,就地转礼部侍郎,接替窦仪知贡举。那时,祭祀音乐、宗庙谥号多数由窦俨编定,议论的人佩服他渊博。皇上亲征泽州、潞州,因病没有随行。去世,年四十二。

窦俨性情平易旷达,喜爱贤才乐于行善,身居帝王藏书之所共十几年。所撰《周正乐》成书一百二十卷,诏令收藏在史阁;他的《通礼》未来得及编纂就去世了。有文集七十卷。窦俨与窦仪特别有才华,面对美景观览古迹,都写成诗歌,互相唱和达二百篇,多用道义互相督促鼓励,都收在文集中。

窦俨尤其善于推算星象,预知吉凶。卢多逊、杨徽之同时担任谏官,窦俨曾对他们说:“丁卯年五星聚集在奎宿,从此天下太平,二位拾遗能见到,我是看不到了。”又说:“窦俨家中兄弟五人,都进士及第,可以说兴盛了,然而没有做到宰相辅臣的,惟有窦偁稍稍接近这个地位,也不能长期居于那个职位。”最终与他的预言一样。窦俨有一个儿子很早就去世,把他的侄子窦说作为后嗣。

窦俨安望之,幼能属文.既冠

窦俨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