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传 文言文翻译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能,留他继续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焚,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官,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同,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受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避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柔意和他亲近。他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受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封宣布命令赢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舞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竞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予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黄庭坚传翻译。。
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
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
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原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文言文翻译
http://www.slkj.org/b/songshi.html
宋史有全文有几百章呢,自己看吧,网页下面有,上面是简介吴曦传
李全传
张邦昌传
刘豫传
贾似道传韩芃胄传
丁大全传
万俟禼传
汪伯彦传
秦桧传郭药师传
黄潜善传
张觉传
蔡攸传
赵良嗣传蔡京传
蔡卞传
曾布传
吕惠卿传
章惇传吴处厚传
朱面力传
蔡确传
王黼传
关礼传董宋臣传
蓝王圭传(附康履传)
梁师成传
杨戬传
王中正传童贯传(附方腊传)
李宪传
窦神宝传
蓝继宗传
高遵裕传吴益传
李遵勖传
张尧佐传
王贻永传
王继勋传王老志传
王仔昔传
魏汉津传
庞安时传
钱乙传刘翰传
柴通玄传
韩显符传
刘勉之传
郭雍传林逋传
谯定传
种放传
戚同文传
陈抟传华岳传
李艸传
吕祖泰传
马伸传
吕祖俭传欧阳澈传
姚兴传
陈东传
林空斋传
薛庆传翟进传
陆秀夫传
张珏传
姜才传
张世杰传尹艳传
范天顺传
李芾传
张贵传
滕茂实传张顺传
崔纵传
吴安国传
王忠植传
李彦仙传赵立传
杨邦艰传
曾艵传
向子韶传
杨震传李涓传
康保裔传
李若水传
熊克传
陈与义传汪藻传
米芾传
周邦彦传
李格非传
陈师道传刘恕传
张耒传
秦观传
晁补之传
文同传黄庭坚传
苏洵传
苏舜钦传
梅尧臣传
穆修传石延年传
柳开传
宋白传
梁周翰传
王应麟传黄震传
李心传传
魏了翁传
徐梦莘传
真德秀传陈亮传
郑樵传
朱震传
胡安国传
陈傅良传蔡元定传
陆九渊传
吕祖谦传
洪兴祖传
杨万里传胡瑗传
邵伯温传
孙复传
王昭素传
李之才传陈淳传
邢艪传
黄干传
朱熹传
张木式传李侗传
尹火享传
杨时传
邵雍传
谢良佐传张载传
程颢传
程颐传
周敦颐传
程师孟传吴遵路传
谢枋得传
陈靖传
洪天锡传
李知孝传徐鹿卿传
陈仲微传
梁成大传
李庭芝传
文天祥传姚希得传
陈宜中传
赵葵传
谢方叔传
乔行简传危稹传
余玠传
郑清之传
赵必愿传
史弥远传孟珙传
赵汝谈传
欧阳守道传
高斯得传
曹彦约传汪纲传
杨简传
吴昌裔传
杜范传
许奕传陈居仁传
洪咨夔传
李宗勉传
刘黻传
赵方传安丙传
杨巨源传
毕再遇传
柴中行传
李孟传传刘火龠传
辛弃疾传
刘宰传
汪大猷传
高登传王信传
李蘩传
仇胒传
李壁传
项安世传刘光祖传
赵雄传
吴猎传
王淮传
陆游传方信孺传
楼钥传
林栗传
京镗传
彭龟年传詹体仁传
赵汝愚传
周必大传
留正传
张孝祥传袁枢传
李椿传
李焘传
王十朋传
杜莘老传范成大传
汪应辰传
王刚中传
施师点传
刘珙传叶颙传
周葵传
汪澈传
陈俊卿传
虞允文传李弥逊传
张阐传
赵逵传
范如圭传
胡松年传何铸传
陈桷传
刘一止传
陈规传
张致远传吕本中传
赵开传
李邴传
胡铨传
洪遵传洪迈传
洪适传
王庶传
洪皓传
汤思退传王之望传
王伦传
刘子羽传
吕祉传
曲端传张俊传
刘光世传
杨再兴传
牛皋传
张宪传吴芉传
杨存中传
吴玠传
刘钅奇传
韩世忠传岳飞传
张所传
陈禾传
许景衡传
李光传许翰传
吕颐浩传
张浚传
朱胜非传
赵鼎传李纲传
宗泽传
任谅传
周常传
张根传张叔夜传
聂昌传
孙傅传
耿南仲传
何栗传李邦彦传
王安中传
侯蒙传
赵挺之传
郑居中传孙谔传
彭汝砺传
吕陶传
王觌传
刘安世传鲜于亻先传
李常传
孔文仲传
王岩叟传
孙觉传梁焘传
王存传
孙固传
刘挚传
苏轼传吕大防传
范祖禹传
吕公著传
范镇传
司马光传种谔传
种师道传
李稷传
种世衡传
徐禧传李师中传
陆诜传
沈括传
李定传
王广渊传王厚传
薛向传
王韶传
蒲宗孟传
蔡挺传王安国传
王安石传
王安礼传
李允则传
吕诲传郑侠传
郑獬传
蔡襄传
余靖传
曾肇传刘奉世传
曾巩传
欧阳修传
刘分攵传
胡宿传张方平传
王拱辰传
钱惟演传
钱易传
邵亢传赵扌卞传
唐介传
吴奎传
包拯传
韩缜传韩绛传
韩维传
韩亿传
范仲淹传
范纯仁传文彦博传
王硄传
富弼传
吴充传
曾公亮传陈升之传
韩琦传
庞籍传
章得象传
杜衍传王曾传
张知白传
杨允恭传
李迪传
卢斌传戚纶传
张去华传
孙何传
晁迥传
刘筠传杨亿传
梁鼎传
王济传
范祥传
田京传陈贯传
李防传
贾黯传
滕宗谅传
陈从易传陈希亮传
姚仲孙传
彭乘传
司马池传
梁颢传孙甫传
谢绛传
尹洙传
掌禹锡传
王洙传王禹翶传
张咏传
孙扌卞传
田锡传
王尧臣传明镐传
王则传
丁度传
宋敏求传
王博文传郭逵传
宋绶传
狄青传
曹利用传
杨崇勋传高琼传
王益柔传
陈彭年传
陈执中传
贾昌朝传宋祁传
陈尧佐传
宋庠传
夏竦传
王钦若传丁谓传
王旦传
向敏中传
寇准传
李沆传呼延赞传
雷德骧传
王继忠传
何蒙传
马知节传索湘传
翟守素传
樊知古传
姚内斌传
王继勋传郭进传
杨延昭传
李汉超传
杨业传
陶谷传扈蒙传
李惟清传
柴禹锡传
赵昌言传
王沔传温仲舒传
苏易简传
辛仲甫传
钱若水传
吕蒙正传张齐贤传
李日方传
沈伦传
卢多逊传
李穆传薛居正传
石熙载传
吕余庆传
刘熙古传
窦仪传田重进传
刘温叟传
米信传
党进传
李汉琼传崔彦进传
曹翰传
袁继忠传
张美传
郭守文传潘美传
曹彬传
王仁赡传
李处耘传
李崇矩传王全斌传
赵普传
李继勋传
王审琦传
慕容延钊传王溥传
石守信传
范质传
子崧传
士砫传镇王传
益王君页传
庄文太子砱传
汉王元佐传
昭成太子元僖传度宗全皇后传
燕王德昭传
理宗谢皇后传
光宗慈懿李皇后传
恭圣仁烈杨皇后传宪圣慈烈吴皇后传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传
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传
慈圣光献曹皇后传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传仁宗郭皇后传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
章献明肃刘皇后传
瀛国公纪(附二王纪)
度宗纪宁宗纪
理宗纪
光宗纪
孝宗纪
钦宗纪高宗纪
徽宗纪
哲宗纪
英宗纪
神宗纪仁宗纪
真宗纪
太宗纪
《宋史》简介分页123
请问《宋史·黄庭坚传》当中有“时课颁盐策,……”尤其是后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盐策是什么东西?
时课颁盐策
解释:当时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
没有盐策之个词。课:征收赋税,颁:颁布。将本句“时课颁盐策”变成“时颁课盐策”就好理解了。在文言文,有时会出现这和动词换位置的写法的。如:“何陋之有”就是“有何陋之”一样的道理。
1、时课颁盐策这个地方应该不是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只有三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叙述句中用代词复指前置的宾语),很明显,这一句不符合上述三种情况。
如果非要研究句式,这一句应该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先把省略的成分加上:课以颁盐策;再把后置的状语提前:以颁盐策课。翻译为“(用)颁布盐策(的方式)来征收赋税”
2、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这一句我们可以翻译为,各个县中争相附和,(同意施行)的占了大多数,唯独太和不同意(施行这个政策)。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你自己都已经分析出来了!句式你也分析出来了!就是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你把顺序理清问题就解决了!答案已经在自己心中还要问别人!这是你不自信的表现 !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懂要问是个好的学习态度!但是自信也很重要哦……∧∵∧
黄庭坚传的原文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 列传第二百三 文苑六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翻译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