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所礼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译文】

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写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置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大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庙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注释】

1、常:通“尝”,曾经。

2、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3、嗟悼:哀伤悲叹。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4、重肉:谓两种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

5、自充:自足。

6、施予:也作“施与”。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复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

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

9、泛爱:亦作“氾爱”。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10、乐善:乐于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11、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於里巷,而见侮於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12、尚:推崇;追求。

13、忠厚: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长子 元一 ,朴直忠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

14、属羌:众多的羌部族。

15、画像:画肖像。《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唐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清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哥哥会为人画像,借此谋生。”

16、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聂绀弩《关于哀悼鲁迅先生》:“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

17、羌酋:羌族部落头领。

18、斋:即斋戒。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儒林外史》第37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这是《宋史·查道传》的一部分。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未冠,以词业称。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时寇党尚有伏岩彀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道曰:“彼愚人也,以惧罪,欲延命须臾尔。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廪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二年五月,卒,讣闻,真宗轸惜之,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翻译:

查道,字湛然,安徽翕欠州休宁人。查道幼年时沉稳不合群,很少言谈嬉笑,但喜欢接近纸笔墨砚。未成年时便以诗词著称于世。后来,陪伺母亲由长江以北迁到长江以南居住,以孝闻名于天下。一次,母亲生病,想吃鳜鱼羹汤,当时正值数九寒冬,市场上买不到鳜鱼。查道到河边哭泣祷告河神,凿开坚冰,得到一条尺多长的鳜鱼献给母亲吃不久,母亲的疾病痊愈了。

端拱初年,查道考中进士。寇准推荐他有才干,被提拔为著作佐郎。淳化年中,四川强盗反叛朝廷,朝廷任命查道担任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通判。有出使四川的使者,将查道的政绩上报朝廷,皇上下诏书优厚地嘉奖了他。接着升任秘书丞,不久又调任果州(今四川南充市)知州。当时强盗们在山间岩洞据险架设栅栏(以抵御官军),头目何彦忠聚集200多党徒,盘踞在西充(今四川西充县)大木槽一带,剑拔弩张,(势与朝廷为敌)。朝廷打算招安他们,但诏书还未下达。大家都请示查道派兵剿灭,查道说:“他们是愚民,因为害怕承担罪过,打算苟延残喘。那些喽啰们难道没有(因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吗?”于是,查道乔装打扮,单人独骑,不带一尺兵器,只带几个仆人,辗转穿越于山林沟壑中,行走100多里,径直来到强盗盘踞的地方。强盗们惊慌害怕,拉满弓严阵以待。查道(到后)镇定自如,盘腿坐在胡床上,明白地告诉他们朝廷招安的意图。其中有认识查道的人说:“此人是果州知州,听说很仁慈,这样的人难道会害我们吗?”强盗们随即抛下兵器罗列跪拜在查道脚下,大声呼喊请求赦免罪过。查道全部发给证明文书让他们回家当农民。

天禧元年,查道被调到虢州任知州。这年秋天,虢州遭遇蝗灾,百姓歉收。查道不等朝廷的答复,打开官府粮仓赈救灾民,又设粥棚施粥救民,并拿出种麦4000斛作为百姓开春的种籽。老百姓多亏他的救助得以保全性命一万余人。天禧二年五月,查道死。讣告传到京师,真宗十分痛惜,下诏书让其子奉礼郎官赵循之坐传车前去治办丧事。

【原文】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译文】

当初,范仲淹病重,皇帝曾经派遣使者赐给药慰问,他死后,皇帝哀伤悲叹了很久。又派使者去慰问他的家人,下葬以后,皇帝亲自写碑文,称为“褒贤之碑”,碑文的内容如下:

“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世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所以)后来虽然他做了高官,但不是家中除非来了客人从不吃两样荤菜。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充饥、御寒而已。但是范仲淹对别人却乐善好施,在乡族中设置田庄,用以赡养(生活有困难的)族人。博爱好施,士大夫很多出自他门下,即使是出身街巷的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他死的那一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老实,所至之处都对百姓有很大的恩惠,邠州、庆州两个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他的肖像为他建立祠庙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数百位羌族部族的首领,都像失去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范仲淹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范纯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

【注释】

1、常:通“尝”,曾经。

2、存问:慰问;慰劳。多指尊对卑,上对下。《史记·高祖本纪》:“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路之父老负担壶浆,远近迎谒,上皆亲加存问,受其献馈。”宋李纲《论唐三宗礼遇大臣》:“光弼畏祸不敢入朝,代宗犹辇致其母,存问甚渥。”《清史稿·穆宗纪》:“传旨存问疫疾将士。”

3、嗟悼:哀伤悲叹。晋潘岳《杨荆州诔》:“圣王嗟悼,宠赠衾襚。”唐韩愈《荐士》诗:“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红楼梦》第1回:“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

4、重肉:谓两种以上的肉食。《北齐书·杨愔传》:“汝辈但如遵彦谨慎,自到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四年》:“(范仲淹)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明唐顺之《王母缪孺人墓志铭》:“诸子有进重肉者輙不食,至奉宾客,未尝不丰洁。”

5、自充:自足。

6、施予:也作“施与”。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清昭连《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郁达夫《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

7、义庄:旧时族中所置的赡济族人的田庄。《宋史·范仲淹传》:“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清冯桂芬《复宗法议》:“惟宋范文正创为义庄,今世踵行,列于旌典。”

8、里中: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清袁枚《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唐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东岳帝,唐主其事。”

9、泛爱:亦作“氾爱”。犹博爱。《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庄子·天下》:“氾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陛下临制天下,一齐海内,泛爱蒸庶,布德施惠。”《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绝异之姿。”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多情乃佛心,泛爱真君子。”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给琰光》:“启芳说我是泛爱者,劳生说我是兼爱者,但我自己却以为我是困爱者。”

10、乐善:乐于做好事。《孟子·告子上》:“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清顾炎武《山阳王君墓志铭》:“虽不学古而闇合于义,仁而爱人,乐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11、里巷:犹街巷。《墨子·号令》:“吏卒民无符节而擅入里巷,官府吏三老守闾者失苛止,皆断。”《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宋苏洵《苏氏族谱亭记》:“其舆马赫奕,婢妾靓丽,足以荡惑里巷之小人。”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其人在当时,已不免姗笑於里巷,而见侮於褒衣博带之俦,何况后世!”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

12、尚:推崇;追求。

13、忠厚:忠实厚道。《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杨倞注:“忠厚,忠心笃实。”《史记·郑世家》:“子产者,郑成公少子也。为人仁爱人,事君忠厚。”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长子 元一 ,朴直忠厚。”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凡作传奇者,先要涤去此种肺肠,务存忠厚之心,勿为残毒之事。”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七:“他办事正派,待人忠厚,一个心眼看人,从不计算别人,也很少想到别人对他耍花招。”

14、属羌:众多的羌部族。

15、画像:画肖像。《后汉书·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年八十二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汝南闻其死也,悲之,既为画像,又就为立碑铭。”唐李白《司马将军歌》:“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清袁枚《随园随笔·画像不始于勾践》:“《事物纪原》以画像始于句践铸范蠡,不知殷高宗梦傅说已有图形以求之说矣。”沈从文《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哥哥会为人画像,借此谋生。”

16、生祠:为活人建立的祠庙。《汉书·于定国传》:“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唐颜真卿《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元君表墓碑铭》:“百姓诣阙请立生祠,仍乞再留观察使。”清赵翼《陔馀丛考·生祠》:“《庄子》庚桑子所居,人皆尸祝之。盖已开其端。《史记》栾布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立社,号曰栾公社;石庆为齐相,齐人为立石相祠,此生祠之始也。”聂绀弩《关于哀悼鲁迅先生》:“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全国都有他的生祠。”

17、羌酋:羌族部落头领。

18、斋:即斋戒。古人祭祀之前,必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不与妻妾同寝,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庄敬,称为斋戒。《孟子·离娄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儒林外史》第37回:“先一日就请老先生到来祠中斋戒一宿,以便行礼。”

原文:魏钟繇,字元常。少随刘胜入抱犊山,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韦延等议用笔。繇乃问蔡伯喈笔法于韦延,诞惜不与。乃自捶胸呕血。太祖以五灵丹救之,得活。及诞死,繇令人盗掘其墓,遂得之。由是繇笔更妙。繇静精思学书,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物,皆书象之。繇善三色书,最妙者八分。  翻译:魏国的钟繇,字元常,少年的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然后和曹操,邯郸淳,韦诞等(书法家)讨论书法技巧。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的真迹,韦诞很吝啬,不给钟繇。钟繇(气愤地)捶打自己的胸部,直至吐血。曹操用五灵丹救钟繇,钟繇才得以活命。直到韦诞去世,钟繇让人盗掘了韦诞的坟墓,这才得到了蔡伯喈的真迹。于是钟繇用笔更加的奇妙了。钟繇专一考虑书法,躺在床上,被子被手(练字)写穿了,去厕所去一天也忘记回房。看到世间万物,都书写下来。钟繇善于写楷书,行书,草书,写的八分字最为巧妙。

文言文翻译~!

(1)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2)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3)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1.阮籍虽然不被礼教所拘束,然而所说的话玄妙深远,从不评论别人的好坏。

2.行为要成为当世的榜样,言论要成为永远的准则。

3.德才俱佳的人在人世间,又怎会如见识短浅的人一样呢?

原文出自《晋书·阮籍传》

裈:kūn古代称裤子:裈裆。虱处裈中(喻见识短浅)。

1.阮籍虽然不被礼教所拘束,然而所说的话玄妙深远,从不评论别人的好坏。

2.行为要成为当世的榜样,言论要成为永远的准则。

3.德才俱佳的人在人世间,又怎会如见识短浅的人一样呢?

我辛苦啊( ⊙ o ⊙ )╭(╯^╰)╮咕~~(╯﹏╰)b

权威资料; 阮籍<大人先生传>

大人先生盖老人也,不知姓字。陈天地之始,言神农黄帝之事,昭然也;莫知其生年之数。尝居苏门之山,故世或谓之闲。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其视尧、舜之所事,若手中耳。以万里为一步,以千岁为一朝。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先生以应变顺和,天地为家,运去势颓,魁然独存。自以为能足与造化推移,故默探道德,不与世同。自好者非之,无识者怪之,不知其变化神微也。而先生不以世之非怪而易其务也。先生以为中区之在天下,曾不若蝇蚊之着帷,故终不以为事,而极意乎异方奇域,游览观乐非世所见,徘徊无所终极。遗其书于苏门之山而去。天下莫知其所如往也。

或遗大人先生书,曰:「天下之贵,莫贵于君子。服有常色,貌有常则,言有常度,行有例程。立则磬折,拱若抱鼓。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心若怀冰,战战栗栗。束身修行,日慎一日。择地而行,唯恐遗失。颂周、孔之遗训,叹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为礼是克。手执珪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闾,长闻邦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岛牧。故挟金玉,垂文组,享尊位,取茅土。扬声名于后世,齐功德于往古。奉事君上,牧养百姓。退营私家,育长妻子。卜吉宅,虑乃亿祉。远祸近福,永坚固己。此诚士君子之高致,古今不易之美行也,今先生乃披发而居巨海之中,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先生而非之也。行为世所笑,身无自由达,则可谓耻辱矣。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也。」

于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叹,假云霓而应之曰:「 若之云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天地制域于内,而浮明开达于外。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

……

「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悲夫!而乃自以为远祸近幅,坚无穷也。亦观夫阳乌游于尘外,而鹪鹩戏于蓬艾,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于余乎?

……

「今吾乃飘飖于天地之外,与造化为友,朝飧汤谷,夕饮西海,将变化迁易,与道周始。此之于万物,岂不厚哉!故不通于自然者,不足以言道;暗于昭昭者不足与达明,子之谓也。」

先生既申若言,天下之喜奇者异之,慷忾者高之。其不知其体,不见其情,猜耳其道,虚伪之名。莫识其真,弗达其情,虽异而高之,与向之非怪者,蔑如也。至人者,不知乃贵,不见乃神。神贵之道存乎内,而万物运于天外矣。故天下终而不知其用也。

逌乎有宋,扶摇之野。有隐士焉,见之而喜,自以为均志同行也。曰:「 善哉!吾得之见而舒愤也。上古质朴纯厚之道已废,而末枝遗华并兴。豺虎贪虐,群物无辜,以害为利,殒性亡驱。吾不忍见也,故去而处兹。人不可与为俦,不若与木石为邻。安期逃乎蓬山,用李潜乎丹水,鲍焦立以枯槁,莱维去而逌死。亦由兹夫!吾将抗志显高,遂终于斯。禽生而兽死,埋形而遗骨,不复返余之生乎!夫志均者相求,好合者齐颜,与夫子同之。」

于是,先生乃舒虹霓以蕃尘,倾雪盖以蔽明,倚瑶厢而徘徊,总众辔而安行,顾而谓之曰:「 泰初真人,唯大之根。专气一志,万物以存。退不见后,进不睹先,发西北而造制,启东南以为门。微道德以久娱,跨天地而处尊。夫然成吾体也。是以不避物而处,所赌则宁;不以物为累,所逌则成。彷徉是以舒其意,浮腾足以逞其情。故至人无宅,天地为客;至人无主,天地为所;至人无事,天地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所以炽也。若夫恶彼而好我,自是而非人,忿激以争求,贵志而贱身,伊禽生而兽死,尚何显而获荣?悲夫!子之用心也!薄安利以忘生,要求名以丧体,诚与彼其无诡,何枯槁而逌死?子之所好,何足言哉?吾将去子矣。」乃扬眉而荡目,振袖而抚裳,令缓辔而纵策,遂风起而云翔。彼人者瞻之而垂泣,自痛其志;衣草木之皮,伏于岩石之下,惧不终夕而死。

薪者曰:「是终我乎?不以是终我乎?且圣人无怀,何其哀?盛衰变化,常不于兹?藏器于身,伏以俟时,孙刖足以擒庞,睢折胁而乃休,百里困而相嬴,牙既老而弼周。既颠倒而更来兮,固先穷而后收。秦破六国,兼并其地,夷灭诸侯,南面称帝。姱盛色,崇靡丽。凿南山以为阙,表东海以为门,门万室而不绝,图无穷而永存。美宫室而盛帷□,击钟鼓而扬其章。广苑囿而深池沼,兴渭北而建咸阳。骊木曾未及成林,而荆棘已丛乎阿房。时代存而迭处,故先得而后亡。山东之徒虏,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视之,穷达讵可知耶?且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以无为用,不以人物为事。尊显不加重,贫贱不自轻,失不自以为辱,得不自以为荣。木根挺而枝远,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身之多少,又何足营?」

先生乃去之,纷泱莽,轨汤洋,流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于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复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

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颓,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真人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

或遗大人先生书曰②:"天下之贵,莫贵于君子③:服有常色,貌有常则④,言有常度,行有常式⑤。立则磬折,拱若抱鼓⑥,动静有节,趋步商羽⑦,进退周旋,咸有规矩⑧。心若怀冰,战战栗栗⑨,束身修行⑩,日慎一日,择地而行(11),唯恐遗失,诵周孔之遗训(12),叹唐虞之道德(13)。唯法是修,唯礼是克(14)。手挚珪璧(15),足履绳墨(16)。行欲为目前检(17),言欲为无穷则(18)。少称乡闾(19),长闻邦国(20)。上欲图三公(21),下不失九州牧(22)。故挟金玉,垂文组(23),享尊位,取茅土(24),扬声名于后世,齐功德于往古。奉事君上,牧养百姓(25)。退营私家(26),育长妻子(27)。卜吉而宅(28),虑乃亿祉(29)。远祸近福,永坚固己。此诚士君子之高致(30),古今不易之美行也。今先生乃被发而

居巨海之中(31),与若君子者远,吾恐世之叹先生而非之也。行为世所笑,身无由自达(32),则可谓耻辱矣。身处困苦之地,而行为世俗之所笑,吾为先生不取也。"

于是大人先生乃逌然而叹(33),假云霓而应之曰(34):"若之云尚何通哉(35)!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36),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37),变化散聚(38),不常其形(39)。天地制域于内,而浮明开达于外(40)。天地之永固,非世俗之所及也。吾将为汝言之:往者,天尝在下,地尝在上,反复颠倒,未之安固,焉得不失度式而常之(41)?天因地动(42),山陷川起(43),云散震坏(44),六合失理(45),汝又焉得择地而行,趋步商羽?往者群气争存(46),万物死虑(47),支体不从(48),身为泥土,根拔枝殊(49),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李牧功而身死,伯宗忠而世绝(50),进求利以丧身(51),营爵赏而家灭(52),汝又焉得挟金玉万亿,祗奉君上而全妻子乎(53)?且汝独不见乎虱之处乎裈中(54),逃乎深缝,匿夫坏絮,自以为吉宅也(55),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56),自以为无穷食也(57)。然炎丘火流(58),焦邑灭都,群虱死于裈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59),亦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

注释

注释

①本文名为传记,实为赋体。全文以虚构的人物"大人先生"为理想的化身,强烈地抨击了虚伪的礼法制度,体现了逍遥自得的人格精神。这里节录了文章的第二部分。文中写"君子"投书"大人先生",对他的人生态度提出质问,大人先生便借机对所谓的礼法之士进行了无情的讽刺。②或:有人。遗(wèi位):给。③君子:这里指虚伪的礼法之士。④"服有"二句:古代礼制规定,衣服的颜色根据贵贱、吉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面部表情也有"合情饰貌"的要求。常,一定的。则,法则。⑤"言有"二句:指说话有一定的分寸,行为有一定的法式。度,尺度。式,法式。⑥"立则"二句:站立时腰如磬一般弯曲,打拱时像怀里抱着鼓一样。磬,古代打击乐器,状如曲尺,以玉、石制成。⑦"动静"二句:一举一动皆合乎节奏,连走路的快慢都应合音乐的节拍。节,节拍。趋步,指走路的快慢。商羽,音乐调名,此指音乐的节奏。⑧"进退"二句:指与人交接都遵循一定的规矩。周旋,辗转相从,这里指与人打交道。⑨"心若"二句:心里如抱着冰块,惊恐不已。⑩束身:约束自己。(11)"择地"句:形容谨慎之至。《汉书·冯奉世传》:"宜乡侯参,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12)周孔:指周公、孔子。(13)叹:赞叹。唐虞:指唐尧、虞舜。(14)"唯法"二句:法,礼,指礼法。修,遵循。克,克制,约束。(15)珪(guī规)璧:古代王侯朝聘、祭祀用的玉器。璧,圆形,象地;珪,长方形,象天。二者合为一即珪璧。(16)"足履"句:走路要循规蹈距。喻行为合乎规范。绳墨,正曲直的工具。此喻规矩、规范。(17)"行欲"句:行为要成为当世的榜样。检,法式。(18)无穷则:永远的准则。(19)少:小时候。称:赞扬,此指受称赞。乡闾(lǘ驴):乡里。(20)闻:有名于。邦国:国家。(21)上:指最高。图:图谋。三公:周代为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为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东汉为太尉、司徒、司空。这里泛指朝廷的最高官职。(22)下:指最低。九州牧:古代分中国为九州,牧即为一州之长。此泛指地方最高长官。(23)"故挟"二句:形容为官的尊贵。金玉,指珍宝。文组,有花纹的绶带,用以系玉佩、金印等物。(24)取茅土:指封侯。古代天子封五色土(象五方)为社,封诸侯时,各取方土,裹以白茅授之。(25)牧养:管理、养育。(26)退:告退。(27)育长:养活。妻子:指妻子儿女。(28)"卜吉"句:谓通过占卜求吉宅而居。(29)"虑乃"句:考虑的是多禄多福。亿祉(zhǐ止),世代福禄。(30)高致:高尚的情趣。(31)被发:披发。巨海:大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居于巨海即指游离尘世。(32)无由自达:无法使自己被荐于国君。(33)逌(yóu油)然:长叹貌。(34)假:借。应:回答。(35)"若之云"句:意谓你的这种论调怎么能说得通呢。若之云,你的说法。(36)造物:指造物者,即创造世界者。(37)"与道"句:与世界的本源"道"同时生成。道,万物之母。《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38)散聚:分散聚合,指生死。《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39)"不常"句:意谓形体本来就不是固定的。(40)"天地"二句:意谓天地形成内在的精神世界,其外在形式表现为自在明智。制域于内,造成内在境界。浮明,自在明智。开达,表现。(41)"往者"六句:古代儒家往往从天地的角度论证礼制的合法性。如《礼记·乐记》云:"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阮籍在此申述天地无常,试图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礼制。度式,指法制规范。常,固定不变。(42)因:依,随。(43)"山陷"句:山陷为河谷,河谷突起为山。(44)震:雷。(45)六合:指天地四方。失理:颠倒紊乱,没有秩序。(46)群气:构成万物的各种原始气态物质。此指万物。(47)死虑:忧虑死亡。(48)"支体"句:肢体不顺心意。支,同"肢"。(49)枝殊:枝叶脱离主干。殊,断离。(50)"李牧"二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因军功封为武安君,后秦国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诬其谋反,被杀。《国语·晋语》载,战国时晋大夫伯宗为人忠直而喜进谏,最终却为权臣所害。世绝,没有后代。(51)进:仕进。(52)营:谋求。爵赏:爵位、封赏。(53)祗奉:恭敬侍奉。全:保全。(54)裈(kūn昆):裤子。(55)吉宅:安全的住宅。(56)啮(niè聂):咬。(57)无穷食:享用不尽的食物。(58)炎丘:指南方的酷热之地。火流:如流火般炎热。(59)区内:人世间。

文言文翻译 礼论

原文: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论马翻译: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杨么(不知这个是不是地名),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条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缰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四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文言文子守礼的全文翻译

【原文】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增点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

②隅:角落

③华而皖:华美而光滑

④箦:席子

⑤易:更换

⑥革(jí):通“亟”,危急

⑦幸:希望

⑧细人:小人

⑨姑息:迁就,随意

⑩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

【翻译】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下,书童坐在角落拿着蜡烛。书童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住嘴!”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书童又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氏的赏赐,我没有能换下它来。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我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书童啊。君子爱人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理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关于“礼“的文言文 翻译!

原文: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茍得,临难毋茍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译文:

《曲礼》上说:一个有地位的人,心中时刻都要有个“敬”字,外表要端庄,像是俨然若有所思样子,说话要态度安祥,句句在理。做到这三点,才会使人们安宁啊!

傲慢之心不可产生,欲望不可放纵无拘,志气不可自满,享乐不可无度。

对于道德、才能胜于己者,要亲近和尊敬他,畏服并爱戴他。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自己有了积蓄,要分给贫穷的人。居安思危,能够及时改变处境。面对财物,不可苟且据有;面对危急,不可苟且逃避。在小事上争讼,不可求胜;分配财物,不可求多。对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可装懂,对自己已经搞懂的东西,回答别人时,要归功于师友,不可据为自己的发明。

关于“礼“的文言文+翻译!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日:“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当时天下大雪,堆积在地上一丈多高。洛阳令亲自出来私下查访,见到人们都扫开积雪出门,有要饭的。洛阳令来到袁安的门口,看到没行走的道路,认为袁安已经死了,命令人除掉门口积雪。进屋发现袁安僵卧者不动。洛阳令问:“为什么不出去?”袁安回答说:“下大雪,人们都饿着,不适宜去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贤良,就推举他做了孝廉。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日:“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当时天下大雪,堆积在地上一丈多高。洛阳令亲自出来私下查访,见到人们都扫开积雪出门,有要饭的。洛阳令来到袁安的门口,看到没行走的道路,认为袁安已经死了,命令人除掉门口积雪。进屋发现袁安僵卧者不动。洛阳令问:“为什么不出去?”袁安回答说:“下大雪,人们都饿着,不适宜去求别人。”洛阳令认为袁安贤良,就推举他做了孝廉。

文言文《杨震拒礼》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注释】

道:路上

举:举荐

子:你

知:了解

厚:优厚

故:以前

之: 路过

遗:馈赠

愧:羞愧

欲:想要

谒:拜见

【翻译】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杨震从小好学,明习经学,博览群书,对学问没有不深究到底的。众儒生说:“真是关西的孔子杨伯起啊。”平常客居在湖城,几十年都不回复州郡的隆重礼聘,人们都说他错过大好年华,但他的志向却愈发坚定。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深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成不庄.——《礼记》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篇第十九》

文言文翻译

所礼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