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张载的《剑阁铭》,急死啦!
剑阁铭
张载于树华
岩岩梁山①,积石峨峨②.远属荆、衡③,近缀岷、嶓④.南通邛、僰⑤,北达褒斜⑥.狭过彭、碣⑦,高逾嵩、华@.惟蜀之门,作固作镇⑨.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世浊则逆,道清则顺⑩.闭由往汉,开自有晋11.秦得百二,并吞诸侯.齐得十二,田生献筹12.矧兹狭隘,土之外区13.一人荷载,万夫趑趄14.形胜之地,匪亲勿居.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见屈吴起15.兴实在德,险亦难恃;洞庭、孟门,二国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16.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17,刘氏衔璧18.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河,敢告梁、益19!……
参考文献:
[1]岩岩:山石堆叠的样子.梁山:扬雄《益州箴》:"岩岩岷山,古曰梁州."一说梁山乃大剑山之别称(见《太平寰宇记》卷八十四).剑阁县北有大小剑山,山间栈道亦称阁道,故名剑阁.
[2]《史记·高祖本纪》:"田肯贺,因说高祖曰:‘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候,譬尤高屋之上建瓴水也.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水之限,北有渤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译文:田肯前来祝贺,乘机劝高祖说:‘关中秦地是得地形之胜的古国,带有山河的险要,与中原远隔千里,诸侯有持戟的武士百万,而秦占地利便等于拥有百万的二倍.我们现在拥有了便利的地形,如果凭借这个条件发兵攻诸侯,譬如从高屋之上倒瓶水啊.那齐地东有琅琊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的险固,西有黄河的天然界限,北有渤海的利益,土地范围二千里,有持戟的武士百万人,与其他地域悬隔千里之外,天下土地齐国拥有十分中的二分啊.’"
[3]趑趄:《广雅》曰:"趑趄,难行也."
[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译文:魏武侯乘船顺着西河而下,当船漂到中流的时候,魏武侯眺望着此地的山河险阻,回头对吴起说:"多美啊!这山河是如此的险固,这是魏国的国宝啊!"吴起回答说:"一个国家的强固与否,并不在于山河的险固,而在于国君能否以德服人.从前三苗氏所管辖的国家,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不修德义,被大禹所灭.夏桀的国土,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在他的南边和北边,有伊阙之固和羊肠之险,但是他不修仁政,最终被商汤王放逐了.殷纣的国家,左有孟门之险,右有太行之固,常山在他的北边,黄河在他的南边,但他不修德政,最终被周武王所杀.由此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固与否,主要在于国君的修德,而不于山河的险固.如果国君不修德,那么,这船上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敌人啊!"
[5]《文选》李善注引《后汉书·公孙述列传》:"公孙述为导江卒正,假称蜀都太守,自立为天子.汉使吴汉伐之.述死,吴汉尽灭公孙氏."
[6]刘氏指蜀汉后主刘禅.衔璧是春秋时诸侯投降的仪式.《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杜预注:"缚手于后,唯其见面,以璧为贽,手缚,故衔之."
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与元微之书》译文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竞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牵制隔离,各自都要老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眨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材,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在特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侯,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唐峡、滟濒堆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年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
浙江天台籍人土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蝣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光老大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的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
求~文言文翻译~若干~!
却说司马昭既诛成济,遂议另立嗣君,决迎燕王宇子璜为魏主;使长子中垒将军司马
炎,行中护军事,持节至永次县,常道乡,迎璜入都。璜为常道乡公,年方十五,既入洛
阳,即至永宁宫,谒过太后,登殿嗣位,更名为奂,改号景元,进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
加九锡礼,昭仍然固辞。何必做作?是年故汉献帝夫人曹节病殁,追谥为献穆皇后,丧葬礼
仪,皆依汉朝故例。特笔书此,以志曹女之犹不忘汉。越年,又命司马昭晋爵,昭谦让如
故。又越年十月,洮阳递入军报,乃是蜀姜维复为大将军,出兵攻魏。昭令安西将军邓艾,
过意严防。先是蜀汉主禅延熙二十一年,改元景福,正值魏兵出攻寿春,蜀将姜维,欲乘虚
北伐,特率数万人,通道骆谷,进攻长城。此长城系是县名,非秦所修筑之长城。魏安西将
军邓艾,与长城都督司马望,坚壁拒维,相持不下。及魏平寿春,司马昭还师,维乃引还。
是补前回未详之阙。但自姜维执掌军政,主张北伐,至此已经过六次,差不多是连年兴师,
蜀民当然愁苦。中散大夫谯周,曾作《仇国论》讽维,维尚无回意。尚书令陈祗,与中常侍
黄皓,在内用事,扰乱国政。已而祗死,后主禅用仆射董厥为尚书令,尚书诸葛瞻为仆射;
嗣且进厥、瞻为将军,共平尚书事,命侍中樊建为尚书令。厥本义阳人,曾仕丞相府中令
史,诸葛亮常称为良士。瞻即亮子,得尚公主,位兼勋亲,但两人素性慎重,未能力除黄
皓。独樊建不与皓往来,皓累承宠眷,蒙蔽后主,伐异党同,右将军阎宇,与皓亲善,皓欲
黜去姜维,以宇为代。维察知阴谋,入白后主道:“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陛下速诛此
人。”后主笑答道:“皓一趋走小臣,有何能为?从前董允嫉皓,朕常以为过甚,卿幸勿介
意。”说着,复呼皓出谢姜维,维不便多言,当即趋出。好一个和事天子。至景耀五年,维
又欲伐魏,车骑将军廖化,劝阻不从,退语亲属道:“兵不戢,必自焚,伯约姜维字。恐难
逃此语呢!上语本《左传》。智既未优,力又未足,乃用兵无厌,何以自存?”果然维进攻
洮阳,前锋夏侯霸,中箭阵亡;维与邓艾交战,侯和城下,又复失利,只得退还。姜维七伐
中原,至此才了,罗氏《演义》添入计赚王瓘一回,称作八伐,不知何指?黄皓遂乘间进
谗,请令阎宇代维,后主虽未依言,心下却有疑意。维在途中,得知消息,乃自请种麦沓
中,不复还都。才阅两月,即得魏人窥蜀消息,上表后主,请遣左右车骑将军张翼廖化,督
领兵马,出镇阳平关,及阴平桥头,防备不虞。后主接得此表,乃与黄皓计议,皓复奏道:
“这又是姜维贪功,故有此表。臣料蜀中天险,魏人亦未必敢来,陛下如尚怀疑,都中有一
师巫,能知未来,可传旨问明。”后主遂令皓往问师巫,未几返报,谓巫已请得神言,说是
陛下后福无穷,何来外寇?全是捣鬼。后主信以为真,乐得耽情酒色,坐享太平,所有姜维
表文,置诸不理。适有都乡侯胡琰妻贺氏,美丽绝伦,因入宫朝见皇后,被留经月,方许还
家。琰疑贺氏与后主私通,竟呼家卒至贺氏前用履挞面,差不多有数十百下。看官试想!好
好一张俏庞儿,能禁得这般糟蹋么?琰俟家卒挞罢,将妻驱出。可怜贺氏哭哭啼啼,竟至宫
中面诉冤情;后主见她面目青肿,不禁大怒,立命左右拘琰下狱,饬有司从重定谳,谳文有
云:“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罪当弃市!”于是琰处斩。时人因琰罪轻法重,越生
疑议,遂致舆情失望,怨谤交乘,后主似痴聋一般,全无知觉。且自姜维上表后,过了半
年,并不见魏兵入境,益觉得黄皓忠诚,远过姜维。
谁知霹雳一声,震动全蜀,魏兵竟三路杀到,势如破竹,管教那岩疆失守,全蜀沦亡。
魏大将军司马昭,因蜀人屡次犯边,意欲遣客入蜀,刺死姜维,从事中郎荀勋道:“明公当
堂堂整整,出师讨蜀,奈何令刺客西行,无名无望呢?”说得司马昭跃然心动,遂拟大举攻
蜀。朝臣多以为未可,独锺会竭力赞成,昭即令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部署人马,再使
邓艾为征西将军,与会并进。艾以蜀未有衅,屡陈异议,昭遣主簿师纂,为艾司马,再三劝
勉,艾无奈奉命。本非情愿,已为后文埋根。约阅数月,锺会已筹足饷械,便统率十余万
人,分从骆谷斜谷子午谷,直趋汉中。邓艾督三万余人,自狄道入沓中,牵掣姜维。再令雍
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余人,自祁山往武卫桥头,绝维归路。三路魏兵,同时出发,又由昭
遣廷尉卫瓘,持节监军。瓘行过幽州,由刺史王戎出迎,与瓘宴叙。席间谈及行军得失,戎
与语道:“道家有言,为而不恃,可见得成功不难,保守为难呢。”瓘复述参军刘实微言,
谓锺邓二人,必能破蜀,但皆不得生还。戎微笑道:“我意亦然,君应守秘密,且看将
来。”瓘乃尽兴而去。从前刘先主手定汉中,曾在阳平关外,分置边戍,严防外寇;至姜维
用事,谓不如敛兵聚谷,退守汉寿及汉乐二城,较为简省;寇若攻关,势难遽拔,待他粮尽
引还,可由诸城并出搏击,自足歼敌等语,后主依议施行。因将各边戍撤退,惟饬将军傅
佥,守住关隘,王含蒋斌,分戍汉乐二城。外户不守,撤屯引敌,这是姜维第一失计。此次
锺会进兵,遂得长驱无阻,直达阳平关下。自督诸军攻关,使前将军李辅,与瓘军荀恺,各
率万人,往围汉城乐城,使他隔绝不通。阳平关本来险峻,守将傅佥,扼住关口,任凭锺会
有十万大军,一时总难飞越。惟佥恐寡不敌众,忙遣使飞报成都,乞师相助。未几来了一个
蒋舒,本为武兴军督,由后主调他助佥。佥意在坚守,舒偏要出战,两人各执一是,结果是
佥仍守关,舒出迎敌。谁料舒出关以后,竟向魏营乞降,反引魏先锋胡烈,同来叩关。佥在
关上俯瞩,明明是蒋舒还军,当然开关接入。关门甫辟,魏兵如潮涌进,乱杀守兵,佥始知
为舒所卖,下关格斗,力杀魏兵数十人,自己身受重伤,血满袍铠,当下用剑拟颈,忍痛力
挥,一道忠魂,往寻乃父傅彤去了。父子同为蜀死,节足光汉乘。魏兵入关,锺会率队进
来,得了许多粮草甲仗,很是喜慰,便即犒赏军士,就在关上休息一宵。越日得李辅荀恺军
报,乃是汉乐二城,已经归降,会就放胆前进,行经定军山,忽见阴云布合,愁雾迷蒙,几
乎连前面路径,都不可辨。会亟问降将蒋舒道:“山上有无神庙?”舒答言并无庙宇,只有
蜀故丞相诸葛亮墓,全蜀将亡,怪不得阴云愁惨。会恍然道:“诸葛公遗惠及民,理应致
祭。”遂谨备牲醴,亲往墓前祷祀,且誓言入蜀以后,决不妄杀一人,待至祷毕,云雾徐
开,然后再进。
后主闻汉中失守,急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及辅国大将军董厥,领兵拒魏,迟了!迟
了!且遣使向吴求援,一面下令大赦,改景耀六年,为炎兴元年。姜维尚在沓中,闻得魏兵
进攻,慌忙调兵抵御,可巧邓艾引兵杀到,便与对垒,相持了好几日。忽由探马来报,汉中
失守,傅佥战死,维大惊道:“汉中一失,我无归路,只好速退罢。”当下拔寨齐退。行至
强川口,后面追兵又至,维无心恋战,且斗且走,丧失部兵多人。将抵阴平,后有探马走报
道:“魏将诸葛绪,进据桥头,截我去路。”维闻言沈吟,想命军士改向北行,扬言将截击
绪后。绪果为所绐,退兵三十里,四面窥探,并无蜀军,哪知维已还向桥头,趋回剑阁去
了。蜀将廖化张翼董厥等,奉命拒魏,正与姜维相遇,维谓剑阁险阻,必可固守,不如并力
扼住,待敌粮尽退归,再可规复汉中。廖化等也以为然,遂合兵同至剑阁,依险分屯,果然
锺会兵至,无隙可乘,就是邓艾诸葛绪,一齐趋集,也是屡攻不克,徒费奔波。会知难欲
退,偏邓艾冒险进取,引兵自行,惟诸葛绪仍与会合军。会因艾不受节制,迁怒及绪,密奏
绪畏懦无功,竟将他槛车送归,所有绪兵三万人,悉归会管辖。会且留攻剑阁,专探邓艾消
息。艾却率领部曲,就阴平僻道,趋入前面,都是丛山峻岭,渺无人迹;艾不顾艰险,勒令
军士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到了危崖峭壁的地方,却用毡裹住身体,先滚下去,将士等不敢
落后,如法遵行,及至无毡可裹,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鱼贯而进。艾不久即死,何苦
为此。途次尚有二废垒,虚无一人,艾指示将佐道:“此间空垒尚存,想诸葛孔明在日,定
必派兵把守,今已废置,是天使我成功了。”及行近江油,路渐平坦,总计所经路险,约有
七百余里,部众在途伤亡,亦不下数千人,自是有进无退,只好拚死杀入。江油守将马邈,
漫不加防,一闻艾兵已到城下,吓得魂飞胆落,慌忙开城迎降。蜀卫将军诸葛瞻,方守涪
城,闻得江油被陷,忙调兵抵御;尚书郎黄崇,劝瞻急出据险。瞻因兵尚未集,不便遽出,
才阅两日,魏兵已将险要占去,眼见得涪城难守,不得已退保绵竹。艾令子忠及司马师纂,
引兵追瞻,被瞻一鼓击退,还见邓艾,报称敌未可击。艾大怒道:“存亡利害,在此一举,
若非冒死进击,难道还有生路么?”忠与纂乃复驰去,与瞻再战。这番接仗,与前次迥不相
同,魏兵俱怀死志,锐不可当,瞻正虑招架不住,偏又有大队杀来,乃是邓艾自来接应,两
军杀至日暮,蜀兵四散,瞻与尚书黄崇,并皆阵亡。瞻子尚年将弱冠,登城遥望,见父瞻陷
入阵中,不禁恸哭道:“我父子荷国重恩,应该效死,只恨朝廷不早斩黄皓,致有此祸!今
我父已死,我何生为?”遂策马杀出,格毙魏兵数名,也即捐躯。父死忠,子死孝,不愧为
武侯子孙。艾遂杀入绵竹城,守兵尽溃。绵竹距成都,只百余里,败报早发夕至,急得后主
禅束手无策,忙召朝臣商议,或谓宜东出奔吴,或谓且避往南中七郡,惟光禄大夫谯周,谓
不如降魏,后主迟疑未决,流涕还宫。何不叫师巫退敌?
是时吴太后与梁王理,皆早殁,鲁王永徙封甘陵,不在都中,余如张后及太子璇等,毫
无主见,只有在旁陪泪。忽有一人趋入道:“如果势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
城一战,同死社稷,方好见先帝于地下!奈何遽欲出降呢?”后主瞧着,乃是第五子北地王
刘谌。刘禅庸主,不意有此奇儿。原来后主有七子,长名璇,已立为太子,次为安定王瑶,
又次为西河王琮,时已去世。又次为新平王瓒,第五子就是北地王谌,六子恂,封新兴王,
七子虔,封上党王,谌最号英明,故有此谏。后主怒说道:“童子何知?也来多言!”谌大
哭道:“先帝创业艰难,一旦拱手让人,岂不可惜?谌宁死不受辱呢。”后主将他叱退。俄
而谯周复入报道:“魏兵将到城下,陛下若依臣言,还可保全爵禄,必无他虞,臣愿至魏营
力争,决不使陛下罹灾。”后主听到此语,心下稍宽,总教性命可保,何惜屈膝?乃使周缮
就降表,与侍中张绍,驸马都尉绍良,同赴艾营请降。艾方至雒城,得表大喜,答书有“微
子归周,当为上宾”等语,因遣绍良持书返报,自率部兵,径诣成都,后主面缚舆榇,出城
降艾。艾令焚榇释缚,好言抚慰,仍令还宫安民,是日北地王刘谌,挈妻子至昭烈庙中,哭
拜一番,起拔佩剑,先杀妻子,然后自杀,虽死犹生。汉至此乃亡。总计蜀汉自先主开基,
称帝三年,后主禅嗣位四十年,合得四十三年,独详蜀汉历数,隐宗紫阳书法。三汉共二十
六主,总计得四百六十九年。再加一笔。邓艾既入成都,禁止将士掳掠,独收锢黄皓,意欲
加诛,皓赂艾左右,终得免死。奈何不诛此竖?艾依东汉邓禹故事,承制拜后主为车骑将
军,太子诸王,各有封职;但使后主驰书剑阁,饬令姜维降魏。维闻诸葛瞻败死,还援成
都,行至郪县,接得后主敕书,踌躇多时,乃令部兵还降锺会,就是廖化张翼董厥诸将,亦
偕维同降,将士统皆愤激,拔刀斫石,尚欲与魏兵决一死战,经维密为晓示,方随至会营。
会素闻姜维才名,开营迎入,莞然笑语道:“伯约来此何迟?”维流涕道:“维不能保主,
本当一死,因闻将军仁明英武,故不惜来降,今日至此,尚为太速呢。”会听了此语,忙起
握维手,引置上座,与谈心腹,并使维依旧领兵,维自然暗喜,遂导会至涪城驻扎。会闻艾
恃功专断,心甚不悦,艾又上书司马昭,请乘胜伐吴,并封降王刘禅父子,使吴人望风畏服
云云。昭表封艾为太尉,会为司徒,独未肯遽从艾请。特檄监军卫瓘谕艾,叫他事须先报,
不得专行。艾奋然道:“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何妨专命?艾惟知《春秋》大义,怎得无端
牵掣呢?”说得瓘无词可答,走白锺会。蜀将姜维,得此知信,便进语锺会道:“公自入蜀
以来,算无遗策,今反位出艾下,已伏内疑;维闻陶朱沼吴,泛舟绝迹,张良破楚,辟谷全
身;公何不上效古人,保功立名呢?”故意反激。会笑答道:“君言错了!我年强仕,何能
行此?”维接口道:“公若不愿高蹈,凭公智力,何事难为?无烦老夫陈策了。”明是逼他
谋反。会乃屏去左右,与维议定秘谋,即与卫瓘联名上书,白艾反状。
司马昭既防邓艾,复防锺会,先请魏主下诏,囚艾解京,一面使锺会进兵成都,一面令
贾充将兵入斜谷,自奉魏主出屯长安。着着防到,昭才实过锺邓。会接到诏敕,便欲麾兵直
进,维急劝会道:“艾若拒公,必且劳动兵戈,不如先遣监军卫瓘,前去收艾,然后进兵不
迟。”会极口称善,立遣卫瓘引兵百骑,往拘邓艾,自率全军继进。瓘却也乖巧,明知前去
收艾,危险异常,他却就夜间驰往成都,待晓入城,托言有要事密商,径至邓艾卧室中。艾
尚高卧未起,瓘竟叱从兵将艾缚住,艾子忠起身入问,亦为所执,因厉声大呼道:“奉诏收
邓艾父子,余皆不问。”当下牵艾父子入槛车。待至艾部众齐集,意欲阻挠,偏城外已由锺
会大军,一拥直入,众乃不敢再动,听锺会处置,会入城谕众,各守专职,但派遣将吏将艾
父子押送洛阳。忽由魏廷颁到哀诏,乃是郭太后病亡,会乘机谋变,佯召诸将举哀,驱置一
室,待至哀毕,突从怀中取出一纸,向众宣言道:“太后有遗诏颁来,使会入讨司马昭。”
诸将问昭有何罪?会拔剑置案道:“南阙弑君,罪状昭然,诸君如甘心从逆,请试吾剑!”
众皆惊愕,勉强应命。会却将诸将锢住室中,不准私出,独卫瓘诈称有疾,得居外廨。会因
瓘手下无兵,许令自由;复与维密议起兵,使为先驱,维一口应承,但言诸将未服,不可不
防。会即举剑示维道:“有此物在,何必多忧?”维大喜趋出,往报后主禅道:“愿陛下忍
辱数日,便可使社稷复安,日月重明了。”哪知汉祚已终,不能再挽,才隔一宵,就起变
端。魏护军胡烈,亦被锢禁室中,独子渊尚在外面,烈使亲兵出外取食,嘱他寄语,伪言锺
会已作大坑,并办就大杖数千,将驱众尽死坑中。渊闻语大惊,传告诸军,一夕皆遍,到了
日中,由渊击鼓召众,顷刻便集至万人,杀入殿中。会方与姜维共坐内殿,密商出兵事宜,
蓦闻殿外有鼓噪声,会惊起道:“莫非是外兵变乱么?”维答说道:“就使有变,一击便
了!”语尚未毕,乱兵已经趋入。会急拔剑出御,忽被一箭射着,仓猝倒地;维尚欲救会,
忽觉心痛难当,乃仰天大呼道:“我计不成,岂非天命?”说至此,就举剑自刎,须臾毕
命。人定不能胜天。乱兵将会杀死,再剖维腹,胆大如卵,并皆咋舌,于是乘势杀掠,骚扰
全城。胡烈等也穿屋驰出,一同行凶,不但姜维家属,尽遭屠戮,甚至蜀太子璇,及蜀将数
人,也为所害;蜀民死亡无数,积尸盈途,想是百姓应该遭劫。还亏卫瓘出来弹压,好几日
才得平安。邓艾旧部将吏,飞骑追艾,幸得相遇,忙将艾父子,放出槛车,仍向成都回来。
将至绵竹,见有一彪军驰至,艾仔细审视,先驱为部将田续,当即拍马相迎。续忽手起一刀
将艾劈落马下,艾子忠向前救父,又被续顺手杀死。看官!这是何因?原来续前越阴平,畏
难不进,被其叱辱一番,心中记恨,此次为卫瓘所遣,叫他袭杀邓艾父子,免得艾还蜀报
仇,续只说是奉诏诛逆,无人敢抗,当即持首还报。既而贾充入蜀,遂将后主禅等,共徙洛
阳。蜀臣惟秘书令却正,及殿中督张通,随禅北行。司马昭已奉主回洛,待禅到来,封他为
安乐公。昭邀禅与宴,命奏蜀乐,却正等并皆感伤,禅乃嬉笑自若。昭乃语贾充道:“此人
可谓无心,就使诸葛亮尚存,亦难保护,何况是一姜维呢?”乃复问禅道:“颇思蜀否?”
禅答说道:“此间乐,不思蜀了!”安乐公名符其实。待至宴毕,禅辞别回邸,却正入语
道:“主公前次失言,倘他日再如前问,应流涕相答,说是先人坟墓,远在蜀中,怎能不
思?”禅点首记着,后来果由昭再问,禅依却正言答昭,只苦一时无泪,乃闭目作态。昭忽
问道:“此语何似却正所言?”禅开目惊视道:“诚如尊命!”昭不禁失笑,左右亦吃吃有
声。禅乃惘然告退,但亦得使人不疑,安享余生。至晋泰始七年,方才病终,倒也活得六十
有五岁,这且搁过不提。呆人呆福。
且说吴主休嗣位六年,因蜀使告急,曾遣大将军丁奉向寿春,偏将丁封孙异向淝中,为
蜀声援;嗣闻蜀已入魏,乃令各军退回,惟心中不能无忧,奄忽成疾,猝致不起。遂召丞相
濮阳兴入宫,嘱咐后事,休已不能言,但握住兴手,使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