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毁掉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一〕,三年,毁闻于国〔二〕。景公不说,召而免之〔三〕。晏子谢曰〔四〕:“ 婴知婴之过矣〔五〕,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六〕。”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七〕,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说,召而赏之〔八〕。景公问其故,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九〕,急门闾之政〔一十〕,而淫民恶之;〔一一〕举俭力孝弟〔一二〕,罚偷窳,而惰民恶之〔一三〕;决狱不避,贵强恶之〔一四〕;左右所求〔一五〕,法则予〔一六〕,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一七〕,而贵人恶之。是以三邪毁乎外〔一八〕,二谗毁于内〔一九〕,三年而毁闻乎君也。今臣谨更之〔二十〕,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二一〕,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是以三邪誉乎外,〔二二〕二谗誉乎内〔二三〕,三年而誉闻于君也。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二四〕,是故不敢受。”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二五〕,三年而齐大兴。

〔一〕 孙星衍云:“左传庄十三年 ‘公会齐侯盟于柯’,杜预注:‘齐之阿邑。齐威王烹阿大夫,即此。’元和郡县志:‘东阿县,汉旧县也。春秋时齐之阿地。’按此已名东阿,则汉县承古名。又本草经已有阿胶,‘阿’、‘柯’通也”。◎卢文弨曰:“御览二百六十六,又四百二十四,皆无‘东’字。 ”◎苏舆云: “治要亦无‘东’ 字。”◎则虞案:艺文类聚五十、意林一俱无“东”字,当据删。指海本已删。

〔二〕 孙星衍云:“意林作‘治阿三年’。”◎王念孙云:“‘三年’下有‘而’字,而今本脱之。下文云‘三年而誉闻于国’,又云‘三年而毁闻于君’,‘三年而誉闻于君’,则此亦当有‘而’ 字,治要及艺文类聚职官部六、御览职官部六十四皆作 ‘三年而毁闻于国’。”◎则虞案:指海本补“而”字。

〔三〕 孙星衍云:“一本脱‘而’ 字,非。意林作‘召而问之’。”◎则虞案:黄本无“ 而”字。

〔四〕 则虞案:杨本、凌本作“对曰”。

〔五〕 则虞案:类聚、御览俱无“ 婴之”二字。

〔六〕 则虞案:御览二百六十六引无“必”字。此晏子决然自信之语,有“必”字者是。

〔七〕 则虞案:“不忍”二字衍,治要无,当据删。

〔八〕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此下有‘辞而不受’四字,疑此脱。”◎刘师培校补云:“ 治要及御览二百六十六、四百廿四所引此下有‘辞而不受’四字,与类聚五十所引合,当据补。”◎陶鸿庆云:“

‘召而赏之’下,当依艺文类聚补 ‘辞而不受’四字,‘公问其故’,即问其不受之故也。下文云‘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以不敢受’,是其明证。”◎则虞案:指海本补此四字。

〔九〕 孙星衍云:“说文‘徯’或从‘足’作‘蹊’,玉篇:‘遐鸡切,径也。’”◎则虞案:管子八观“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郭周外通,则奸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此皆指蹊径言也。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逾者”,注:“皆为防奸也。横行妄由田中,径逾,射邪趋疾,越堤渠也。”此言“筑蹊径”,当即指此,故下云“淫民恶之”。

〔一十〕则虞案:周礼地官乡大夫“ 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又秋官修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闾互,唯执节者不几 ”。是门闾之政,俱以防遏寇盗。

〔一一〕则虞案:意林一引无“而” 字。

〔一二〕苏舆云:“治要作‘悌’,下同。”

〔一三〕则虞案:意林引作“举俭罚偷”。

〔一四〕孙星衍云:“意林‘避’作 ‘畏’,‘贵强’下疑有‘贵强’二字,后人以与下‘ 贵强’重出,故脱之。”◎苏舆云:“拾补作‘决狱不避贵强,而贵强恶之’,注云:‘“而”字当补,“贵强”二字孙补。’案以上下文例之,卢补是也。治要有 ‘贵强’二字,无‘而’字。”◎则虞案:指海本补“ 贵强”二字。

〔一五〕苏舆云:“治要‘所’上有 ‘之’字。”◎则虞案:意林“

所”作“取”,是也。

〔一六〕则虞案:治要“予”作“与 ”。

〔一七〕孙星衍云:“意林作‘不能过礼’。”

〔一八〕黄以周云:“‘乎’,御览作‘于’,下二句俱同。”

〔一九〕则虞案:黄本“于”作“乎 ”。

〔二十〕孙星衍云:“意林作‘臣请改辙,更治三年,必有誉也’。”◎苏舆云:“治要无 ‘谨’字。”

〔二一〕陶鸿庆云:“‘言’盖‘皆 ’之坏字,‘所求皆诺’,与上文‘法则予,非法则否 ’正相反。”

〔二二〕苏舆云:“各本‘是’下无 ‘以’字,治要有。卢文弨云‘

当补’,今从之。‘乎’,治要作 ‘于’。”

〔二三〕则虞案:意林此二句“乎” “于”互易,元刻本亦作“于”。

〔二四〕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昔者婴之所治者当赏,而今所以治者当诛’。”◎苏舆云:“治要有‘而’字。”◎则虞案:御览两引“宜” 并作“当”,“今”上有“而”字,治要亦有“而”字。

〔二五〕苏舆云:“治要作‘景公乃任以国政焉’。”

晏子再治阿而见信景公任以国政第四

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一〕,三年,毁闻于国〔二〕。景公不说,召而免之〔三〕。晏子谢曰〔四〕:“ 婴知婴之过矣〔五〕,请复治阿,三年而誉必闻于国〔六〕。”景公不忍,复使治阿〔七〕,三年而誉闻于国。景公说,召而赏之〔八〕。景公问其故,对曰:“昔者婴之治阿也,筑蹊径〔九〕,急门闾之政〔一十〕,而淫民恶之;〔一一〕举俭力孝弟〔一二〕,罚偷窳,而惰民恶之〔一三〕;决狱不避,贵强恶之〔一四〕;左右所求〔一五〕,法则予〔一六〕,非法则否,而左右恶之;事贵人体不过礼〔一七〕,而贵人恶之。是以三邪毁乎外〔一八〕,二谗毁于内〔一九〕,三年而毁闻乎君也。今臣谨更之〔二十〕,不筑蹊径,而缓门闾之政,而淫民说;不举俭力孝弟,不罚偷窳,而惰民说;决狱阿贵强,而贵强说;左右所求言诺〔二一〕,而左右说;事贵人体过礼,而贵人说。是以三邪誉乎外,〔二二〕二谗誉乎内〔二三〕,三年而誉闻于君也。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二四〕,是故不敢受。”景公知晏子贤,乃任以国政〔二五〕,三年而齐大兴。

〔一〕 孙星衍云:“左传庄十三年 ‘公会齐侯盟于柯’,杜预注:‘齐之阿邑。齐威王烹阿大夫,即此。’元和郡县志:‘东阿县,汉旧县也。春秋时齐之阿地。’按此已名东阿,则汉县承古名。又本草经已有阿胶,‘阿’、‘柯’通也”。◎卢文弨曰:“御览二百六十六,又四百二十四,皆无‘东’字。 ”◎苏舆云: “治要亦无‘东’ 字。”◎则虞案:艺文类聚五十、意林一俱无“东”字,当据删。指海本已删。

〔二〕 孙星衍云:“意林作‘治阿三年’。”◎王念孙云:“‘三年’下有‘而’字,而今本脱之。下文云‘三年而誉闻于国’,又云‘三年而毁闻于君’,‘三年而誉闻于君’,则此亦当有‘而’ 字,治要及艺文类聚职官部六、御览职官部六十四皆作 ‘三年而毁闻于国’。”◎则虞案:指海本补“而”字。

〔三〕 孙星衍云:“一本脱‘而’ 字,非。意林作‘召而问之’。”◎则虞案:黄本无“ 而”字。

〔四〕 则虞案:杨本、凌本作“对曰”。

〔五〕 则虞案:类聚、御览俱无“ 婴之”二字。

〔六〕 则虞案:御览二百六十六引无“必”字。此晏子决然自信之语,有“必”字者是。

〔七〕 则虞案:“不忍”二字衍,治要无,当据删。

〔八〕 孙星衍云:“艺文类聚此下有‘辞而不受’四字,疑此脱。”◎刘师培校补云:“ 治要及御览二百六十六、四百廿四所引此下有‘辞而不受’四字,与类聚五十所引合,当据补。”◎陶鸿庆云:“

‘召而赏之’下,当依艺文类聚补 ‘辞而不受’四字,‘公问其故’,即问其不受之故也。下文云‘昔者婴之所以当诛者宜赏,今所以当赏者宜诛,是以不敢受’,是其明证。”◎则虞案:指海本补此四字。

〔九〕 孙星衍云:“说文‘徯’或从‘足’作‘蹊’,玉篇:‘遐鸡切,径也。’”◎则虞案:管子八观“郭周不可以外通,里域不可以横通。郭周外通,则奸遁逾越者作,里域横通,则攘夺窃盗者不止”。此皆指蹊径言也。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逾者”,注:“皆为防奸也。横行妄由田中,径逾,射邪趋疾,越堤渠也。”此言“筑蹊径”,当即指此,故下云“淫民恶之”。

〔一十〕则虞案:周礼地官乡大夫“ 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令无节者不行于天下”。又秋官修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闾互,唯执节者不几 ”。是门闾之政,俱以防遏寇盗。

〔一一〕则虞案:意林一引无“而” 字。

〔一二〕苏舆云:“治要作‘悌’,下同。”

〔一三〕则虞案:意林引作“举俭罚偷”。

〔一四〕孙星衍云:“意林‘避’作 ‘畏’,‘贵强’下疑有‘贵强’二字,后人以与下‘ 贵强’重出,故脱之。”◎苏舆云:“拾补作‘决狱不避贵强,而贵强恶之’,注云:‘“而”字当补,“贵强”二字孙补。’案以上下文例之,卢补是也。治要有 ‘贵强’二字,无‘而’字。”◎则虞案:指海本补“ 贵强”二字。

〔一五〕苏舆云:“治要‘所’上有 ‘之’字。”◎则虞案:意林“

所”作“取”,是也。

〔一六〕则虞案:治要“予”作“与 ”。

〔一七〕孙星衍云:“意林作‘不能过礼’。”

〔一八〕黄以周云:“‘乎’,御览作‘于’,下二句俱同。”

〔一九〕则虞案:黄本“于”作“乎 ”。

〔二十〕孙星衍云:“意林作‘臣请改辙,更治三年,必有誉也’。”◎苏舆云:“治要无 ‘谨’字。”

〔二一〕陶鸿庆云:“‘言’盖‘皆 ’之坏字,‘所求皆诺’,与上文‘法则予,非法则否 ’正相反。”

〔二二〕苏舆云:“各本‘是’下无 ‘以’字,治要有。卢文弨云‘

当补’,今从之。‘乎’,治要作 ‘于’。”

〔二三〕则虞案:意林此二句“乎” “于”互易,元刻本亦作“于”。

〔二四〕孙星衍云:“艺文类聚作‘ 昔者婴之所治者当赏,而今所以治者当诛’。”◎苏舆云:“治要有‘而’字。”◎则虞案:御览两引“宜” 并作“当”,“今”上有“而”字,治要亦有“而”字。

〔二五〕苏舆云:“治要作‘景公乃任以国政焉’。”

文言文翻译 毁信破魏

《毁信破魏》

秦孝公使商鞅攻打魏国,魏国派遣公子昂抵御他。商鞅对公子昂说:“当年我和公子昂您友善,今天我们都是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伐,愿意用一次宴饮,来休解两国的军队。”公子昂答应了,于是和他相会。商鞅藏匿勇士俘虏了公子昂,击破了魏军。等到秦惠王即位,怀疑他使诈,于是把商鞅车裂于集市。

商鞅是秦的砥柱之臣,名声遍及天下,贪图欺诈伪装的小功,放弃诚信的大义,一次做了不守信用的事,终身被看做过错,最终至于被杀灭的命运,被天下人耻笑。唉,不守信用的弊端到了此种地步,难道不重要吗?

李晦毁楼文言文翻译

原文:

唐河间王孝恭次子晦,私第有楼,下临酒肆,其人尝候晦,言曰:“微贱之人,虽礼所不及,然家有长幼,不欲外人窥之。家迫明公之楼,出入非便,请从此辞。”晦即日毁其楼。

译文:

唐朝河间王李孝恭的第二个儿子李晦,私人宅第有座楼,下面紧挨着一家酒馆,酒馆主人曾经(在他经过的路上)等候李晦,对他说:“我们是地位低下的人,虽然社会礼仪关照不到我们,然而家中有老少,不想让外人直接看到(隐私)。出入很不方便,我们打算搬家了。”李晦当天就拆掉了那座楼。

得不到就毁掉的文言文

是问已有的句子,还是直接翻译这句?

有一句在被误用后意思类似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这句本身是褒义的,称赞为了正义事业献身。然而遭到误用,经常被人用来说得不到就毁掉的意思。

抱歉,我知识浅薄,这句文言文不会翻译。但是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意思差不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原先的意思是指宁愿为正义事业献身,也不愿意丧失节气,苟且偷生。但到现在这句成语的意思有些改变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抱歉,我知识浅薄,这句文言文不会翻译。但是有一个成语和这个意思差不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个成语原先的意思是指宁愿为正义事业献身,也不愿意丧失节气,苟且偷生。但到现在这句成语的意思有些改变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毁宅诫俭的文言文翻译

长孙道生廉洁而俭约,虽是三司显职,而所穿的衣服不饰以华美,食不二味,所用的一副马鞯(jiān),数十年不换,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为晏婴.所住的房屋,低矮而简陋.有一次出征后,家里的人把房屋全部修缮了一番,并建起了堂庑.长孙道生回来后,感叹道:"昔日霍去病认为匈奴没灭,.今天强大的敌人在北方边境游荡未平,我怎么能安心住这样华美的房子."于是,就把子弟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并命令他们把所建的房屋毁掉.

毁信破魏文言文翻译

译文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听说汉将韩信渡过西河,俘虏魏豹,生擒夏说,新近血洗阏与,如今又以张耳辅助,计议要夺取赵国。这是乘胜利的锐气离开本国远征,其锋芒不可阻挡。可是,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否则,一定会被他二人俘虏。”成安君,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刻板书生,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欺骗诡计,说:“我听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以包围它,超过敌人一倍就可以交战。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诸侯们会认为我胆小,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们。”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隐蔽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看不到我们大将旗帜、仪仗,就不肯攻击我军的先头部队,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退回去。”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全部俘获了赵王的将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在泜水岸边生擒了赵王歇。

韩信传令全军,不要杀害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赏给千金。于是就有人捆着广武君送到军营,韩信亲自给他解开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面向西对坐着,像对待老师那样对待他。

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趁机向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于是韩信问广武君说:“我要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讨伐齐国,怎么办才能成功呢?”广武君推辞说:“我听说‘打了败仗的将领,没资格谈论勇敢,亡了国的大夫没有资格谋划国家的生存’。而今我是兵败国亡的俘虏,有什么资格计议大事呢?”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了,在秦国而秦国却能称霸,这并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愚蠢,而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在于国君任用不任用他,采纳不采纳他的意见。果真让成安君采纳了你的计谋,像我韩信也早被生擒了。因为没采纳您的计谋,所以我才能够侍奉您啊。”韩信坚决请教说:“我倾心听从你的计谋,希望您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俗话说:‘狂人的话,圣人也可以选择’。只恐怕我的计谋不足以采用,但我愿献愚诚,忠心效力。成安君本来有百战百胜的计谋,然而一旦失掉它,军队在鄗城之下战败,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将军横渡西河,俘虏魏王,在阏与生擒夏说,一举攻克井陉,不到一早晨的时间就打垮了赵军二十万,诛杀了成安君。名声传扬四海,声威震动天下,农民们预感到兵灾临头,没有不放下农具,停止耕作,穿好的,吃好的,打发日子,专心倾听战争的消息,等待死亡的来临。像这些,都是将军在策略上的长处。然而,眼下百姓劳苦,士卒疲惫,很难用以作战。如果将军发动疲惫的军队,停留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要战恐怕时间过长,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实情暴露,威势就会减弱,旷日持久,粮食耗尽,而弱小的燕国不肯降服,齐国一定会拒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两国坚持不肯降服,那么,刘项双方的胜负就不能断定。像这样,就是将军战略上的短处。我的见识浅薄,但我私下认为攻燕伐齐是失策啊。所以,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处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拿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韩信说:“虽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广武君回答说:“如今为将军打算,不如按兵不动,安定赵国的社会秩序,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方圆百里之内,每天送来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劳将士。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而后派出说客,拿着书信,在燕国显示自己战略上的长处,燕国必不敢不听从。燕国顺从之后,再派说客往东劝降齐国。齐国就会闻风而降服。即使有聪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如果这样,那么,夺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谋求了。用兵本来就有先虚张声势,而后采取实际行动的,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韩信说:“好。”听从了他的计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国,燕国听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于是派人报告汉王,并请求立张耳为赵王,用以镇抚赵国。汉王答应了他的请求,就封张耳为赵王。

因为不知道你原文有多少,所以就全写上了,你自己找一下需要的吧

文言文翻译

毁掉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