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文征明习字 翻译

翻译:

文徵明习字,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平时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有时给人回复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他而不感到厌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湛绝妙。

原文:

文徵明习字,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扩展资料:

文征明习字创作背景

作者文徵明(1470-1559),原名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文言知识

1、“易”与“更”。“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

2、书。上文有两个“书”字,解释不同。“书遂大进”中的“书”。指“书法”;“平生于书”中的“书”指“写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征明习字

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原文

文征明临《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出自《书林纪事》)

译文

明朝书法家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了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有时回复别人的书信,稍微有一点不满意,一定要再次更改,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龄越大,书法就更加精致巧妙。

习以为常 文言文翻译(要原文,译文和重点字词的解释) 要快!!!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抄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

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把原文贴出来,我来帮你翻译自

习以为常

xí yǐwéi cháng

〖解释〗习bai:习du惯。指某种事情经zhi常dao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出处〗《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逸周书·常训》:“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

〖示例〗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文言文《文征明习字》翻译?

原文

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3)十本为率(4),书(5)遂(6)大进(7)。平生于(8)书,未尝(9)苟且(10),或(11)答人简札(12),少(13)不当意,必再三易(14)之不厌(15),故(16)愈老而愈益(17)精妙。(《书林纪事》)

译文

文征明临帖写《千字文》,以每天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于是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要再次改写,不怕麻烦。因此,他的年纪越大,书法就越发精致巧妙。

启示

对待学习要像文征明一样具有认真写作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并且要认真对待每次作品。

选文赞扬了明代著名大书法家文征明学习书法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对于我们青少年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我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希望我的回答 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疑问 请在线交谈 祝你:天天开心 心想事成 O(∩_∩)O

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