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和中医有关的文言文翻译!!!!!
“维时家厄陈蔡,贳米贷薪之不暇,尚能招巫咸、觅芝术哉!”
只是因为家境困难,借粮借钱都没钱,还能找医生,找药材吗?
(陈蔡是古时候典故,喻指境况困顿。巫咸也是典故,泛指医生)
“讵然不然”
居然不是这样
古云:病不服药,常得中医。予曰:非特中医,直医国手耳!
古人说,生病不吃药,才是真正的中医。我说,岂但是中医,简直就是国手了!
-------------------------------------------
助人为乐大丈夫,有问不采非君子。
1这个时候家里困厄难熬,靠着借米借柴火都顾及不来,尚且能请巫师寻好药么 就是说家里捉襟见肘无暇再请人寻药
2讵然不然 如果这样是不对的
最后一句我也不太懂 顺便问一下 这是什么医书 又不会的咱们再探讨
文言文翻译
悦般国,在乌孙国西北,距离代国一万零九百三十里,其祖先是匈奴北单于的部落。因为遭到汉朝车骑将军窦宪的驱逐,北单于越过金微山,向西逃到康居,而身体虚弱不能跟随前往的部落成员则留在了龟兹以北,后来就成了悦般国。悦般国土纵横几千里,民众达二十多万,凉州人称他们的国王为单于王。他们的风俗言语和高昌国相同,清洁习惯则遵循胡人的习俗,留齐眉的头发,涂抹上酥油,闪亮有光泽。他们每天洗漱三次,然后才吃喝。该国南部有座大山,山旁的石头都烧焦熔化了,流淌几十里才凝固,人们取来当药用,也就是中药石硫磺。悦般曾与柔然国缔结友好,其国王曾率领数千人进入柔然,想和柔然的可汗大檀会面。进入柔然境内一百多里后,看到柔然国的民众不洗衣服,不梳头,不洗手,女人还舔器皿,悦般国王就对跟随的大臣们说:“你们欺骗我,把我引到了这样的狗国中!”于是掉转马头疾驰返回。大檀派骑兵追他,没有追上。从此后两国就结下了仇恨,数次相互出兵讨伐。
在乌孙国西北方一万九百三十里处有一个悦般国。悦般国的祖先是被汉代车骑将军所驱逐的匈奴北单于的部落。北单于的部落被驱逐后,一路越过金微山,向西逃到了康居,其中有一些身体虚弱不能接着走的人就留在了龟兹以北。这个地方方圆数千里,大概有多万的人,凉州的人还称这里的王为单于。这边的人说话和风俗习惯跟高昌的人一样,而且这边的人清洁习惯跟胡人的习俗不太一样。他们把头发剪到跟眉毛一般高低,用醍醐涂在上面.........
荆公拒参文言文翻译
荆公拒参原文: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
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荆公拒参翻译: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确找不到这东西。恰好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
有人劝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哪,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
荆公面色粗黑,他的幕僚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估计是皂豆一类类似肥皂的洗面东西)让他洗脸。王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此文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宋元祐年间),大部分于1088年(元祐三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
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认为:“作于1082年(宋元丰五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即《梦溪笔谈》成书于1086-1093年间。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因为作者沈括在梦溪园完成作品(注:至少是完成主体部分以及最终定稿,此点未有异议,考《梦溪笔谈·序》亦无冲突),因此便以该园名为书名,曰“梦溪”。
笔谈,则是由于平时和客人在园内交谈,作者经常将“与客言者”记录于册,友朋聚散无常,时长日久,作者觉得好像自己是“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故用名“笔谈”。两者串列并称,则为《梦溪笔谈》。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
沈括的《梦溪笔谈》宋本祖刻本早已毋见。据流传本考订,可知《梦溪笔谈》最初刻本为三十卷,内容比今本要多,但都散佚。北宋有扬州刻本,南宋孝宗乾道二年又曾重刻行世,惜宋刻本今皆不存。
《梦溪笔谈》,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1305年(元大德九年)陈仁子东山书院刻本。此本据南宋乾道本重刊(见本节插图),尚可窥宋本旧貌,其开本很大,极为铺陈,而版框很小,装帧为当时流行的蝴蝶装,在元代刻本中独具特色。
元大德刊本的卷首有“东宫书府”、“文渊阁”两方朱文方印,卷内还钤有“汪士钟印”、“平阳汪氏藏书印”、“臣文琛印”、“甲子丙寅韩德均钱润文夫妇两度携书避难记”等印。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汗,非疾也。”进澡豆令公颒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确找不到这东西。恰好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有人劝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哪,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荆公面色粗黑,他的幕僚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估计是皂豆一类类似肥皂的洗面东西)让他洗脸。王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