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五十用文言文翻译

五十步笑百步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解读:有时人的想法初衷是好的:奋发有为,追求卓越,但一经实施,却总囿于事物的表象,看似与以往,与他人大相径庭,却仍出一辙。孟子一语破的,解除了梁惠王长期的困扰。

梁惠王好驱使百姓与邻国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见孟子,问道:“我在位,对于国家的治理,可以说是尽心尽意的了。河内(今河南省黄河北岸)常年发生灾荒,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迁移到收成较好的河东去,并把收成较好的河东地区的一部分粮食运到河内来,让河内发生灾荒地区的老百姓不致于饿死。有时河东遇上灾年,粮食歉收,我也是这样,把其他地方的粮食调运到河东来,解决老百姓的无米之炊。我也看到邻国当政者的作法,没有哪一个像我这样尽心尽意替自己的老百姓着想的。然而,邻国的百姓没有减少,而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两军对垒,战斗一打响,战鼓擂得咚咚地响,作战双方短兵相接,各自向对方奋勇刺杀。经过一场激烈拼杀后,胜方向前穷追猛杀,败方就有人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那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来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来了。这时,跑得慢的士兵却为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您认为这种嘲笑是对的吗?”

梁惠王说:“不对,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是这也是临阵脱逃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那么就无须再希望您的国家的老百姓比邻国多了。”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邻国国君不管灾荒年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爱百姓的国君。梁惠王常调动百姓去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仍然是不爱百姓的国君。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解读:有时人的想法初衷是好的:奋发有为,追求卓越,但一经实施,却总囿于事物的表象,看似与以往,与他人大相径庭,却仍出一辙。孟子一语破的,解除了梁惠王长期的困扰。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著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解读:有时人的想法初衷是好的:奋发有为,追求卓越,但一经实施,却总囿于事物的表象,看似与以往,与他人大相径庭,却仍出一辙。孟子一语破的,解除了梁惠王长期的困扰。

文言文五十步笑百步的全文怎么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竭力的吧!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

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

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扩展资料: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文中面对“好战”的梁惠王“请以战喻”,最终提出“好战”就"无望民之多于邻国",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令听者哑然失笑之余,定会沉入深省之中。

梁惠王在治国方面并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性的好政策,当然也就别指望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寡人之于国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全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我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

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有人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着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下水塘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按,古时曾经规定)。

斧子按一定的季节(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就使百姓供养老人孩子和为死者办丧事都没有什么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大的宅园,在里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等家禽、家畜的饲养(豚:小猪。彘:大猪),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老人可以吃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没有挨饿的情况了。

认认真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反覆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庠序:学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著或背负著重物走在路上了。七十岁的人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富贵人家让猪狗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加以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就会前来归顺了。”

扩展资料: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寡人之于国也》,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原文注解:

1、梁惠王:即魏惠王,战国时魏国的国王。因魏国的首都是大梁,故魏国亦梁国。之于:对于。尽心焉耳矣:真是费尽心力了。尽心,费尽心思;焉耳矣 ,这三个字都是句末语气词,虚词。连用表示增强语气,相当于“啊”。

2、河内:魏国跨黄河两岸,“河内”指黄河的西边。凶:歉收,饥荒。亦然:也是这样。察:看。加:更。

3、好:喜欢。请:请允许我。以:用。喻:打比方。填然:拟声词,模拟鼓声。形容宏达震耳的鼓声。填,象声词。然,词尾。

4、然:...的样子。鼓之:敲起鼓来。 鼓,敲鼓。之,句末语助词,无实义。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兵:兵器,武器。刃:交锋。既,已经。接,接触。曳:拖着。

5、走:跑。或:有人。止:停止。直:通“只”,只不过。无望:不要希望。无:通“毋”,不要。于:比。

6、违:违反,耽误。胜(shēng)食:吃完。胜,尽。数(cù):密。罟(gǔ):网。洿:深。

7、洿(wū)池:池塘。斤:锛子。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生:活人。丧死:安葬死者。丧:办丧事。死:死人。

8、始:开端。五亩:合一亩二分树:种植。桑:桑树。衣:穿。豚:小猪。畜:畜养。时:繁殖的季节。夺:强迫改变。谨:谨慎。庠、序:都指学校。教:教化。申:反复陈述。

9、颁:通“斑”,斑白。负:背负。戴:顶东西。黎民:百姓。王:使天下百姓归顺。检:制止。涂:通“途”,路上。饿莩:饿死的人。发:赈济百姓。罪岁:归罪于成年。岁:年成。罪:归咎。斯:那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十步笑百步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如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的治理,总算尽了心啊:黄河北岸的荒年(收成不好),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去,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北岸来。黄河以东的荒年(收成不好),我也会这样做。看看邻国的当政者,不如我诚心诚意。邻国的百姓没更少,我的百姓没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好打仗,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咚咚地擂响了战鼓,双方已经交锋,(战败的士兵)扔掉衣甲丢下兵器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停下来。用跑了五十步的人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不到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希望您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啦。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那么粮食会多得吃不完。不准用密网到池塘捕鱼,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就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使老百姓供养活人安葬死者没有遗憾了。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这些都能尽心而为、没有遗憾,那么就是施仁政、治天下的开端。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注释

1. 凶:荒年。 2. 亦然:也是这样。 3. 加:更。 4. 填然:形容鼓声。填,象声词。然,词尾。 5. 兵刃既接:双方已经交锋。刃,锋刃。既,已经。接,接触。 6. 无望:不要希望。无,同“勿”,不要。 7. 胜(shēng)食:吃完。胜,尽。 8. 数(cù):密 9. 罟(gǔ):网 10. 洿(wū)池:池塘 11. 以时:按照一定的时候。 12. 王道:孟子理想中的政治。 13. 甲:铠甲。 14. 兵:兵器。 15. 或:有人 16. 曳:丢弃 17 .直:通“只” 18. 察:看。 19. 以:用。 20.喻:作比喻。 21.既:已经 22.或:有的人 23.以:按照。

指要

梁惠王自诩“尽心”,而在孟子看来,他所采用的措施,只是“爱民”的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孟子认为治国的根本之道是实行“仁政”,提出不要用战争或劳役使人民耽误农时,不要乱捕鱼鳖,不要砍伐林木,让人民休养生息,有较安定的生活,这样才是“王道”的开端。孟子长于辩论,善用譬喻,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梁惠王“尽心”的实质,说理形象而有说服力。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有作品《孟子》流传后世。

战国中期有个国君叫梁惠王。为了扩大疆域,聚敛财富,他想出了许多主意,还把百姓赶到战场上,为他打仗。

有一天,他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丢盔卸甲,拖着刀枪,赶紧逃 命。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旧唐书.列传五十》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稹八岁就了父亲。他的母亲郑夫人是贤惠明理的妇人,家中贫穷,她亲自教元稹读书,并教他写字。元稹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五岁两经考试登第。二十四岁调判入第四等,授官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中的十八人中,元稹是第一,这是在元和元年四月。皇帝下令,授他右拾遗官职。元稹生性锋利急切,遇到事情雷厉风行。(元稹)身居谏官官署之后,不想庸碌无为,凡事该说就说,当天就向皇帝上疏议论谏官应有的职责。又议论西北边防事宜,都是朝政的大事,宪宗召他回话,询问治理策略。被当朝权臣忌恨,出京任河南县尉。母亲后服丧,服除,授官监察御史。元和四年,奉命出使东蜀,弹劾奏报已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反制度擅自收税,又登记没收涂山甫等八十八户官吏百姓的田宅一百一十一处、奴婢二十七人、饲草一千五百束、钱七千贯。当时严砺已,七州的刺史都被责罚。元稹虽然尽职,但是和严砺关系深厚的当朝权臣厌恶他。出使回京,让他分管东台事务。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打湖州安吉县令孙澥,孙澥四天亡。徐州监军使孟升了,节度使王绍用驿车送孟升灵柩回京师,给凭证乘坐驿车,还在邮舍安放灵柩。元稹一并依据法律弹劾奏报。河南尹房式做违法的事,元稹想要追究拘捕,擅自命令房式停止政务。快速上表奏报皇上后,皇上罚房式一个月的俸禄,又召元稹回京。路上住在敷水驿舍,宦官刘士元后到,两人争住正厅。士元发怒,推开正厅门,元稹只穿袜子就跑到厅堂后边。士元追赶他,后来用鞭子打伤了元稹的脸。当朝权臣认为元稹是年轻小辈,作威作福,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稹聪明敏锐过人,年纪轻轻就有才名,和太原白居易交好。擅长作诗,善于写景状风物,当时谈论诗的人称他们“元、白”。从官员读书人,到平民百姓,都传诵他们的诗作,号称“元和体”。元稹因为才智出众爽直不被当朝容纳,流放到荆州蛮荒之地将近十年。不久白居易也被贬,作了江州司马。虽然通州、江州相距遥远,但两人来往赠诗应答,凡是写的诗,有三十韵、五十韵乃至百韵。江南的人,传诵于路,流传到京师,街巷的人互相传抄,为此纸贵。看到诗中流离放逐之情,都是凄凉委婉的。穆宗皇帝在东宫时,妃嫔侍从曾经诵读元稹诗作,把它作成乐曲,穆宗得知是元稹所写,曾经称赞它好,宫中称呼元稹“元才子”。荆南监军崔潭峻对元稹礼遇有加,不把他作一般小吏看待,常常求取元稹的诗作诵读。长庆年初,崔潭峻回朝,拿出元稹所作连昌宫辞等百余篇献给皇帝,穆宗非常高兴,询问元稹现在何处,回答:“现在是南宫散郎。”当天就调任元稹任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官员认为文书任命不从相府发出,很看不起他,但是元稹所写的辞诰,词旨深远和古人相同,于是在当时广泛流传,因此很受皇帝恩宠。

五十用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