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其字的文言文翻译

其字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我先列出其的所有意思供参考:

1、表示第三人称的领属关系“他的”

2、第三人称代词“他”

3、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

4、指示代词“那”“那些”

5、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的”

6、副词,表示推测、估计“恐怕”“大概”

7、副词,表示祈使“要”“应当”

8、副词,表示反诘“难道”

9、连词,表假设“假如”

10、连词表选择“或者”“还是”

11、连词表让步“尚且”

12、助词,相当于“然”

你的题目答案:

1、代词,具体代内容要看上下文

2、代词,代“王”

3、连词“还是”

4、代词,具体代内容要看上下文,代他

文言文中“其”的用法

1.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2.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3)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其”字的用法

(一)“其”字用作代词的用法:又分几种情况:

1、“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狼》)

④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夫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口技》)

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2、“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游褒禅山记》)

3、“其”字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的用法: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其”字指示代词,表示远指的用法: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②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③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其”字指示代词的用法:表示近指,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

5、“其”字指示代词的用法: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其”字用作副词的用法:

1、“其”字加强祈使语气的用法:相当于“可”、“还是”。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其”字加强揣测语气的用法: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其”字加强反问语气的用法:相当于“难道”、“怎么”。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其”字用作连词的用法:

1、“其”字表示选择关系的用法: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其”字表示假设关系的用法: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其”字助词的用法: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其 #qí

【释义】①它(他、她),它(他、她)们,它(他、她)的,它(他、她)们的:听其自然|出其不意|名副其实|各得其所。②那;那样:其中|其次|确有其事。③虚指,没有实在意义:极其珍贵|忘其所以。④词尾:尤其|极其。

【其间】#qíjiān ①那中间;其中。②一个时间段。

〖例句〗马老离开故乡有20多年了,其间只回来过一次。

【其乐无穷】 #qí lè wú qióng 形容含意深刻,使人回味无尽。

〖例句〗漫步在花的海洋里,真是其乐无穷。

【其实】 #qíshí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例句〗 这座山看起来险峻,其实一点都不难爬。

【其他】 #qítā 别的事物。

〖例句〗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其余】 #qíyú 剩下的。

〖例句〗这次英语测评,全班一半以上同学得了优,其余的同学得了良。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其jī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汉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其jì 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文言文“其”的用法

“其”在文言文中是最常见的虚词之一,也是《考试说明》规定的高考考查的重点虚词之一。在王安石的佳作名篇《游褒禅山记》一文中,“其”字出现了20次之多,较全面地体现了虚词“其”的用法。通过本文,我们对虚词“其”进行归纳,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的用法规律。

一、“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在句中作主语或与其他词语构成主谓短语作该短语中的小主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他们)”“它(它们)”。如:

①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③古①句,“其”作“乃华山之阳”的主语,相当于“它”,代指“华山洞”。②句,“其”与“为文”构成主谓短语,相当于“它”,代指“仆碑”。③句,“其”与“求思”构成主谓词组,相当于“他们”,代指“古之人。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二、“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的)”“它的(他们的”)。如:

①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④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在也。

上述五句中的“其”,都可译成第三人称代词“它的”。①句,“其下”指山的下面。②句,“其文”指“仆碑上的文字”。③句,“其左右”指“山洞的两旁”。④句,“其深”指“山洞的深处”。⑤句,“其传”指“古书的传说(文字)”。

三、“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如: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① 句,“其”指代上文的“余与四人”,只能译成“我们”。②句,“其”指的是“我(自己)”。

四、“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

③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④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①句,“其址”指那个地方,“其后”指从那以后。②句,“其院”指那个禅院。③句,“其好游者”指那些爱好游赏的人。④句,“其欲出者”指那个要求出来的人。句,前者指代后洞,那.后者指代到达的人,那些.

五、“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 “难道”。

如:其孰能讥之乎?

六、“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

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前“其”是音节助词,无实在意义,可不翻译;“既其出”可译为“出洞以后”。由指示代词“那,那些”虚化而来。后“其”指示代词“那个”

“其”字除了上述本文中的用法外,另外还有一些用法,下面补充说明:

(一)“其”活用作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

如: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该句译为:我认为太后替长安君考虑的短近了,所以认为你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其”作第二人称代词来解。

(二)“其” ”表示特指若干中的一个,有 “其中”的意思。

如: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该句译为: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干脆走开了,其中的另一只狼像狗似地坐在(屠夫)面前。“其”作“其中”来解。

(三)“其”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还可以表示疑问、反问测度、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根据语境可译为“难道” 、“大概”、“还是”、“可要”等。如:

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④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

⑤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①句,“其”用在“如……何”的前面,有加强疑问语气的作用,可译为“又”。②句“其”表示测度的委婉语气,可译成“大概”、“或许”。③句,“其”表示告诫、期望的语气,可译为“可要”。④句,“其”表示婉商的语气,可译为“还是”。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

(四)“其”作副词,表时间,有“将”、“将要”的意思。如: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经·七月》)

该句译为:赶紧修理好房子,将要开始播种各种谷物了。“其”解释为“将要”。

(五)“其”作连词,表假设,做“假如”、“如果”来解;表选择,做“是……还是——”来解。如:

①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狱中杂记》)

②子以秦为将救韩乎,其不乎①句意是:如果遇到执行凌迟这种刑罚,刽子手便对犯人说:“你依我,给我若干钱,我就先刺心,叫你一下子便死;不然的话,我把你四肢剐尽,你心一下子死不了,叫你受罪。“其”相当于“如果”。②句意思是:你认为秦国是将要救韩国,还是不救呢?“其”相当于“是……还是”。?(《战国策·韩策》)

(六) “其”作助词,凑足音节,并舒缓语气.如:

霰(xiàn)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屈原《涉江》)

句意: 雪花纷纷飘落,一望地无际,浓云密布,好像压着屋檐。霰,雪珠。垠,边际。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承宇,同屋檐相接。一说“宇”是天宇。

古汉语中的“其”字可谓功能多多,你了解并能掌握吗?

下面是三则训练。

一、其(1)其贤不及孔子。 (他们的)

(2)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其中,其中的)

(3)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其中的)

(4)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自己)

(5)成以其小,劣之。(它)

(6)而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它们)

(7)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全句译为: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呢?)

(8)其孰能讥之乎?( 同上: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9)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1、音节助词 2、那个)

(10)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加强疑问语气)

(11)其然乎?其不然乎? (加强疑问语气,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12)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那种)

(13)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加强疑问语气,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14)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示婉商语气,可,一定。)

(1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16)则齐国其庶几乎?(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17)其若是,孰能御之?(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二、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⑴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⑵我持白璧一双,欲与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鸿门宴》)

⑶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⑷场主积薪其中。(《狼》)

⑸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⑹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对楚王问》)

⑺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战国策·楚策》)

⑻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庸》)

⑼ 诸将以其故不亲附。(《陈涉世家》)

⑽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左传》)

⑾ 其济,君之灵也。(《左传》)

⑿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⒀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

⒁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去私》)

⒂诸君其筹之。(《方腊起义》)

⒃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经·邶风· 静女

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诗经·卫风· 氓》

参考答案:

⑴他,代愚公

⑵他们,代“项王和亚父”

⑶他的,指项庄的

⑷它,代麦场 ⑸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⑹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意思是: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使我能够把我的话说完。)

⑺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意思是:庄辛说:“我确实看到你这种行为的必然结果了。”)

⑻指示代词,那个

⑼指示代词,这种

⑽时间副词,将、将要(意思是:将尽力拼命作战,没有二心。)

⑾假设连词,如果(意思是:如果成功,那是由于你的威灵。)

⑿表反问;表测度.(难道是……恐怕是…… )

⒀表反诘语气,难道

⒁表测度,大概(意思是:国家没有尉,大概由谁能够担当它?)

⒂表期望,可要(意思是:诸位可要考虑这件事。)

⒃音节助词,无义,可不译

⒄第二人称代词,你

三、下面一段话用了12个“其”字,试翻译并分析“其”字的用法。

狐谓狼曰:“羊肉其⑴鲜乎!君其⑵有意,叼其⑶一而啖之,得饱其 ⑷ 口福。”狼曰:“ 其 ⑸ 如 猛 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⑹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 ⑺ 无闻邪,其 ⑻ 畏主人邪?及其⑼嬉逐,愿为一雪其 ⑽ 耻。君其 ⑾ 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 ⑿ 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参考答案:

⑴表测度,大概 ⑵表假设,如果 ⑶指示代词,其中 ⑷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⑸加强疑问语气,又 ⑹第三人称代词,它的 ⑺⑻两个并用,表选择问,是……还是 ⑼第三人称代词,它们 ⑽指示代词,那种 ⑾表期望、要求,可要 ⑿表反问语气,难道

文言文中带“其”的句子及翻译有哪些?

1、代词。他们;她们;它们。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2、副词。 也许;大概。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左传·隐公六年》

3、表示祈使。当,可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4、将,将要 。今殷其沦丧。——《书·微子》

5、表示诘问。通“岂”,难道。其为死君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6、极,甚 。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韩非子·初见秦》

1、连词。

(1) 如果,假设

其或未能处置,即且给公验。——唐·封演《封氏闻见记》

(2) 或许;大概

我中国前途,其有望乎?——《负曝闲谈》

(3) 又如:其诸(或者);其者(或者)

(4) 还是。表选择。

其真无马耶。——唐·韩愈《杂说》

(5) 又

其真不知马耶。

其亦足乐乎。——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助词。

(1) 用作语助。

(2) 附着于形容词前、后,起加强形容的作用。

北风其凉,雨雪其雰。——《诗·邶风》

(3)句中助词,无义,只增加一个音节。

虽僻远其何伤。——《楚辞·屈原·涉江》

(4) 又。其敢自谓几于成乎。——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其”在文言文中的所有意思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希望”。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或者不译。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好错怪

2020-06-26

关注

(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应译为“他”“它”(包括复数)。

①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你的”“你”。

①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③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①及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①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二)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希望”。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

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或者不译。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三)用作连词。

1.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②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四)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②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何其】译为“多么”。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如下:

1、施行、进展。例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

(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2、出,生出,滋长。例如:

枝茎益大,有所之。——《说文》

译文:枝茎逐渐生长壮大,有所增高。

3、去,到,前往。例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译文:我准备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

4、指示人或事物,相当于“这个”“那个”。例如:

虎因喜,计之曰。(之:这,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唐·柳宗元

译文: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

5、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相当于他、她、它、他们。例如: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郑国的一个叫弦高的商人正要去周朝的管辖地做买卖,半路上遇到了他们(秦国的部队)。

6、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他的”、“其他的”。例如:

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武王伐纣平话》

译文:纣王命令推上法场,斩了他的老母亲。

7、用于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没有实际意义。例如: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译文:我看见军队出城,却看不到军队回来。

下面是“其”在中学阶段所涉及的意义和用法,可参考一下。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

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怀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1、“之”在句子中往往跟在谓语后面做代词,充当宾语;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先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君主)考虑谋划这件事。)

2、当“之”后面是表地点的名词时,会用作动词,翻译为“到……去”;如“吾欲之南海”(清朝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译文:我想到南海去。)

3、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西汉 司马迁《鸿门宴》)”(译文: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项王的恩德。)

4、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魏晋李密《陈情表》)”(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

5、宾语前置中的“之”没有具体意义,只起到提宾的作用,可不翻译;如“何厌之有?(先秦左丘明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6、定语后置中的“之”没有具体意义,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翻译;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先秦荀子《劝学》)”(译文: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7、跟在时间词语后面作为“音节衬词”,不翻译;如“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明代归有光 《项脊轩志》)”(译文:时间长了,能根据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关于“其”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解释 总结

“其”的用法:

(一)代词。

1.他(们)的、它们的。如:

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2.第三人称代词,他们、它(们)如: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自己)、我的、你的。

4.指示代词,那、那个、那里、这、这里、这些、其中的。 如: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于乱石中间择其一二扣之。

(二)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如: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加强反问语气,“难道”“怎么” 如:

其孰能讥之乎?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加强揣测语气“恐怕”“或许”“大概”

其真不知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三)连词。表假设,“如果”如: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

(四)助词,协调音节。可不译。 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常见文言虚词用法

一、代词: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常用词——之、其

二介词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不能单独使用,它一定与所带的宾语组成介宾词组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介词可根据功用分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六种。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于、以、为、与。

三、连词:连词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其本身无实在意义,但它可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连词可按其所表示的结构,逻辑关系进行归类。

(表并列关系、表层进关系、选择关系、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因果目的关系、假设关系、修饰关系)

四、表示肯定、否定、推测、反诘等各种语气的副词。

五、助词

助词是古代汉语中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份,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

一、而

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2、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3、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4、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5.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6.通“如”:好像,如同。7.通“尔”,你,你的。8.复合结构的用法(1)“而已”:罢了。例: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而后”:才,方才。例: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3)“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二、何

1.什么。2.怎么样。3.哪里。4.多么。:5.为什么。6.怎么。7.作语助词相当于“啊”。8.何:通“呵”,喝问。(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9.复合结构的用法(1)“何如”:怎么样,怎样。例:痛定思痛,痛何如哉!(2)“何消”:哪用得着。例:这自然,何消吩附。(3)“何若”:如何,怎样。例:此为何若人。(4)“何尝”:并非。例:你说的何尝不是。(5)“何为”:⑴什么是。例:何为“护官符”?⑵怎么会?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⑶作什么。例:①客何为者?②敬杰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6)“何意”:⑴什么意思。例: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如何意?⑵岂料,哪里料到。例: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7)“何由”:⑴如何。例:长夜沾湿何由彻。⑵什么原因。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⑶从什么地方。例:何由知吾可也?(8)“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9)“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10)“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11)“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12)“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三、乎

1.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3.形容词词尾,有时相当于“地”。4.表示测度语气,相当于“吧”。5.同“于”。6.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7.表示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8.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

四、乃

1.于是,就。2.才,这才。3.却。4.是,就是,原来是。5.竟然。6.而,又。7.你,你的。

五、其

1.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2.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5.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7.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8.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9.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0.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六、且

1.暂且,姑且。2.将,将要。3.而且,并且。4.况且,再说。5.尚且,还。6.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又......。7.同“夫”,句首助词。8.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七、若

1.如果,假如。2.像,好像。3.你(的),你们(的)。4.此,如此,这样。5.至于。

八、所

1.处所,地方。2.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

3.复合结构的用法(1)“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是用来......的”等。⑵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所谓”:所说的。(3)“所在”:⑴到处。⑵所在之处,处所。

九、为

1、成为,变成。2、做。3、作为,当作。

4、是。5、以为,认为。6、被。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8、治理。9、装作。

10、给,替。11、对,向。12.因为。13则“于”,在,当

十、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哪里,怎么。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4、作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5、相当于“之”。6、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

十一、也

1、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2、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4、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5、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6、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十二、因

1、于是,就。2、依照,根据。3、依靠,凭借。4、趁着,趁此。5、通过,经由。6、因为。7、缘由,机缘。8、沿袭。9、继续。

十三、于

1.对,对于。2.在。3.与,跟,同。

4.到。5.从,自。6.在......方面。7.比。

8.被。9.受。10.向。11.给

十四、与

1、解释为:和、跟、同。2、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后写作“欤”。3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给”,“结交、交好”

十五.则

1.却,可是。2.那么,就。3.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4.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5.就是。6.原来是。7.同“辄”,总是,常常。8、原来已经

十六.以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2、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4、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5、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6、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7、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8、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9、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10、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11、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十七、者

1、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的”或“......的人(东西、事情、地方)。”2、放在主语之后,表示提顿或判断。往往构成判断句。

3、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往往构成判断句。4、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5、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6、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7、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词后加上相应的量词和名词)。8、放在后置的定语这后,相当于“的”。

9、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10、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十八、.之

1、他,她,它(们)。2、的。3、往,到......去。4、这,此。5、作宾语前置的标志。6、我。7、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8、作定语后置的标志。9、向。

其字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