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孔守正文言文翻译

这段文言文怎么翻译?在线等

这则史料是关于宋太宗怎样处理与下级关系的。宋初的武将孔守正,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精英。当年孔守正在石岭关阻击契丹兵,充分表现出一名优秀军事指挥官的高超指挥艺术,在他率领下,宋军歼灭契丹军万余,俘获敌方的高级将领王破得。不仅如此,孔守正还带领数百骑兵冲入敌军重围,将被敌军俘虏的数百战友全数救出来,比电影里的施瓦辛格牛气多了。

正因为战功赫赫,所以孔守正脾气很牛。有一天,宋王朝的君臣在北苑举行宴会,宋太宗来到玄武门,却赶上孔守正等一群武将喝高了,拍着胸脯,扯着嗓门,和另一名叫王荣的武将争论各自守边关的功劳,大概是说我手刃了多少敌军,全歼了多少军团,攻陷了多少城池,你算老几,敢跟本将军比功劳,气忿忿地争执,失去了起码的礼仪——“忿争失仪。”估计连口水都溅到皇帝的脸上了。

…阅读文言文!孔守正

原文:

孔守正,开封浚仪人。幼事后唐明宗子许王从益。汉初,为东西班承旨,事魏王承训。周世宗征淮南,以材勇选为东班承旨。

宋初,补内殿直,兼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征晋阳,守正分主城西洞屋,领步卒大呼先登,继与内侍蔡守恩等率骑兵力战,晋军遂溃。从征范阳,至金台驿,诏与刘仁蕴先趋岐沟关。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度鹿角,临机桥,以大军将至,说关使刘禹使降。禹解悬桥,守正遂入城,抚谕其军民,以城守属綦廷朗,而已赴行在。时契丹兵在涿州东,守正与傅潜率御前东西班分两阵驰击之,逐北二十余里,降其羽林兵数百人。继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之至桑干河,契丹自是不敢近塞。以劳再迁日骑都指挥使,领濡州刺史。

端拱初,迁龙卫都指挥使,领长州团练使,出镇真定。是年秋,出为颖州防御使。未几,太宗以其练习戎旅,特置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以授之。改领振州防御使。明年,拜殿前都虞候,领容州观察使。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上闻而壮之。

淳化初,擢高阳关副都部署。军中小将有詈其校长者,守正械送阙下,取裁于上,未尝专决焉。明年,护浚惠民河,塞澶州决河,就命知州军。改慎州观察使,还,领代州部署,连移并代、夏绥、麟府三镇。与李继迁战大横冈,援范廷召出塞,破贼于白池,至行庄,焚掠甚众,改代、夏二州部署。

真宗即位,复徙代州。咸平初,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正上言:“四任雁门,边亭久安,愿徙东北以自效。”会夏人入寇,改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四年,移彰德军留后,以风疾妨政,改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上闵之,不许。无何,卒,年六十六,赠泰宁军节度使。

文言文孔守正的注释

孔守正,是开封浚仪人。北宋初年,补任内殿直,兼任骁雄、吐浑指挥。跟随刘廷翰平定蜀地,回来后,升迁为骁雄副指挥使。开宝年间,太祖征讨太原,孔守正归属于何继筠的部下。恰逢契丹派遣军队来支援晋阳,孔守正在石岭关迎战敌军,把他们打得打败,斩杀万余人,擒获他们的将领王破得。当时宋军有几百人陷入敌人包围中,孔守正带领骑兵飞驰进入敌军中,全部把他们抢了回来。

太平兴国年间,累功升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自征伐晋阳,孔守正负责攻打城西洞屋,率领士兵呼喊着首先登上了城墙,接着和内侍蔡守恩等人率领骑兵极力奋战,晋阳的军队于是溃败。跟随太宗征伐范阳,到达金台驿,太宗下诏让他和刘仁蕴先赶奔歧沟关。当时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孔守正在夜里越过城墙,度过鹿角,来到机桥,说朝廷大军即将到来,劝说守关将领刘禹,让他投降。刘禹解下悬桥,孔守正于是进入城内,安抚晓谕城中军民,把守城的任务交付綦廷朗,而自己赶赴太宗的行营。当时契丹的军队在涿州东面,孔守正和傅潜率领御前东西班军队分成两阵骑马攻击他们,追赶败军二十多里,降服羽林兵几百人。接着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击敌军到达桑干河,契丹从此不敢靠近边塞。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文言文翻译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的意思是: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

周诰指《尚书》中的《周书》,殷盘指《尚书》中的《商书》,佶屈聱牙:文句艰涩生硬,念起来不顺口。佶屈:屈曲的样子,引申为不通顺;聱牙:文词艰涩,念起来不顺口。

出自《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

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国子先生解析进学正义,向诸生陈明形势,正面得出“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的结论。

第二段写学生进行辩解,以先生在“学”“言”“文”“行”四个方面的努力、成就与自身遭遇对照,先扬后抑,驳斥先生的结论。

第三段写先生再作自我解嘲,针对学生之意申说发挥,表明随意而安的态度,对朝廷隐含讥刺。

文章构思别出心裁,语言新颖形象,在技巧上吸收了辞赋体的铺叙、排偶、藻饰、用韵等形式,又加以革新改造,富于整饬之美。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当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当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此种写法古已有之。西汉东方朔作《答客难》,扬雄仿之而作《解嘲》,其后继作者甚多。但《进学解》仍能给人以新鲜感。这与它善于出没变化有关。如第二段先大段铺写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数语写其不遇之状,语气强烈。

其间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转折,而全段总的气势是酣畅淋漓的。第三段则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其文气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谐趣。

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处于被动,而具有滑稽意味。

总之,全文结构虽简单,但其内在的气势、意趣却多变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鲜,又与其语言的形象、新颖有关。如以“口不绝吟”、“手不停披”状先生之勤学,以“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形容其碌碌无为,以“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写选拔培育人才等等,不但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其形象都自出机杼。

此外,《进学解》文体系沿袭扬雄《解嘲》,采押韵的赋体,又大量使用整齐排比的句式,读来声韵铿锵,琅琅上口,也增加了其艺术的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学解

“周诰殷盘,佶屈聱牙。”的意思是:

周诰指《尚书》中的《周书》,殷盘指《尚书》中的《商书》,佶屈聱牙:文句艰涩生硬,念起来不顺口。佶屈:屈曲的样子,引申为不通顺;聱牙:文词艰涩,念起来不顺口。其意思是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

进学解

[唐]·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解析

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沉浸醲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唐代大文学家韩俞就曾经说过“周诰殷盘,佶屈聱牙”的话。虽然如此,但在专制时代,它始终被列为科举必考的书。因此,凡是想求功名的人,就必须要读它。可是到了近代,科举的制度废除了,所以它也就失去了时代应有的价值。又因为它“佶屈聱牙”,因之也就更加无人问津了。它毕竟是我国从上古时代遗留下来的一部宝典,是“二帝三王”施政、布德、教民、养民举措的纪实。就文化方面说:它是根源,在演进的过程中,它居于中坚的地位,没有它,我们对于先民上古时代的生活情景,就一无所知,即有所知,也只是一鳞半爪,这样以来,我们如谈文化的来源,也就成了问题。因此,我们如果要寻根的话,那就不能不读《尚书》。就文字表现方面说,本书则采取了力求浅近的做法,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使它大众化、通俗化,借以唤起国人研究《尚书》的兴趣,以期达到发扬固有文化的终极目标。

周诰殷盘”指《尚书》中的《周书》和《商书》。

佶屈聱牙:曲折,不顺口。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其意思是为了说明一些文章比如“周诰殷盘”读起来拗口,从而证明读书不应受到限制或跟风,应先选择对自己合适的。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

成语名称    聱牙佶屈

汉语拼音    áo yá jí qū

成语释义    聱牙:不顺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成语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使用例句    我今赠君亦无物,但有聱牙佶屈村田诗。

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解,解说,分析。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文章分三段。

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韩愈认为这二者是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例如他曾作《五箴》以儆戒自己。其中《游箴》感叹自己少年时学习的劲头和精力很足,而如今年岁大了,便不如少时了;痛心地说:“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可见他始终念念不忘学业之重。又《行箴》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正义,认为这样做了,便虽死犹生。还说“思而斯得”,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须认真思考。可见《进学解》中关于“业”和“行”的教诲都不是泛泛之语,而确是韩愈所执著的立身处世之大端。

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大意谓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验之韩愈其他诗文,可知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评价。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以捍卫儒道而言,他说道统久已不传,即使荀子、扬雄也还有小疵,隐然以上继孟子、振兴儒学自期(见《原道》等文)。以为人行事而言,他自称“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害伤” (《送穷文》),即坚持原则,正直不苟;又颇自负其政治才干,青年时便说己潜究天下形势得失,欲进之于君相(见《答崔立之书》)。这些评价,虽有的受到后人讥评,如有人批评他儒道不纯,但大体说来,他在这几方面确实都相当有成绩。可是其遭遇并不顺遂。下文生徒所说“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云云,就是概述其坎坷困窘之状。他青年时本以为功名唾手可得,然而经四次进士试方才及第,其后三次于吏部调试,都未能得官,只得走投靠方镇为幕僚的道路。至三十五岁时才被授以四门博士(其地位低于国子博士)之职。次年为监察御史,同年冬即贬为连州阳山(今属广东)县令。三年后始召回长安,任国子博士。当时宪宗新即位,讨平夏州、剑南藩镇叛乱,显示出中兴气象。可是韩愈并未能展其怀抱,却困于谗方诽谤,次年即不得不要求离开长安,到洛阳任东都的国子博士。其后曾任河南县令、尚书省职方员外郎之职,至元和七年四十五岁时又因事黜为国子博士。生徒所谓“三为博士,冗不见治”,即指一为四门博士、两为国子博士而言。冗,闲散之意。博士被视为闲官。不见治,不能表现其治政之才。“头童齿豁”,也是真实情况的写照。韩愈早衰,三十五岁时已自叹齿落发白,作《进学解》时更已发秃力羸,只剩下十来个牙齿在那里摇摇欲坠了。仕途失意和体力衰退,使他愤慨而悲哀。生徒的这一大段话,其实正是他“不平而鸣”,借以一吐其胸中块垒而已。

第三段是先生回答生徒的话。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次说孟轲、荀况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则自己被投闲置散,也没有什么可抱怨。最后说若还不知止足,不自量力,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这里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韩愈的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是说自己动辄遭受诽谤,而同时却名声益彰。这就更有讽刺意味了。这里所谓“名”,主要是指写作和传授“古文”的名声。其《五箴•知名箴》就说过,由于自己文章写得好,又好为人师(其实是宣传“古文”理论),因而招致怨恨。《答刘正夫书》也说:“愈不幸独有接后辈名,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也。”据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韩愈就是因“奋不顾流俗”,作《师说》,教后学,而遭受谤言,不得不匆匆忙忙离开长安的。至于说孟、荀不遇云云,看来是归之于运命,借以自慰;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于古往今来此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他看到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总是“贤者少,不肖者多”,而贤者总是坎坷不遇,甚至无以自存,不贤者却“比肩青紫”,“志满气得”。他愤慨地问:“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

《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具有典型意义,故而传诵不绝。此外,第二段中谈古文写作一节,可供了解其古文理论和文学好尚,也值得注意。其所举取法对象止于西汉,那是因东汉以后文章骈偶成分渐多,与古文家崇尚散体的主张不合之故。所举除儒家经典外,尚有子书《庄子》、史书《史记》以及《楚辞》和司马相如、扬雄的赋、杂文等。这数家作品往往雄深宏伟,奇崛不凡,韩愈好尚正在于此。他曾称屈原、孟轲、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为“古之豪杰之士”(《答崔立之书》)。这与古文运动前期某些论者片面地将“道”与文学的审美特性对立起来,以至鄙视屈原、宋玉以下作家是很不相同的。

《进学解》以问答形式抒发不遇之感,此种写法古已有之。西汉东方朔作《答客难》,扬雄仿之而作《解嘲》,其后继作者甚多。但《进学解》仍能给人以新鲜感。这与它善于出没变化有关。如第二段先大段铺写先生之能,浩瀚奔放;再以寥寥数语写其不遇之状,语气强烈。其间自然形成大幅度的转折,而全段总的气势是酣畅淋漓的。第三段则平和谦退,似乎火气消尽;而细味之下,又感到有辛酸、无奈、愤懑、嘲讽种种情绪包孕其中,其文气与第二段形成对比。又如通篇使人悲慨,使人深思,但有的地方又似有谐趣。如先生谆谆教诲,态度庄重,而生徒却以嬉笑对之;先生为说服生徒,不得不痛自贬抑,甚至自称盗窃陈编。这些地方见出先生实处于被动,而具有滑稽意味。总之,全文结构虽简单,但其内在的气势、意趣却多变化,耐咀嚼。它之所以使人感到新鲜,又与其语言的形象、新颖有关。

孔守正文言文全文翻译真宗即位以后的翻译

宋史孔守正传

【原文】

孔守正,开封浚仪人。宋初,补内殿直,兼领骁雄、吐浑指挥。从刘廷翰平蜀,还,迁骁雄副指挥使。开宝中,太祖征太原,守正隶何继筠麾下。会契丹遣兵来援晋阳,守正接战于石岭关,大败之,斩首万级,获其将王破得。时宋师之陷敌者数百人,守正以骑军驰之,尽夺以还。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征晋阳,守正分主城西洞屋,领步卒大呼先登,继与内侍蔡守恩等率骑兵力战,晋军遂溃。从征范阳,至金台驿,诏与刘仁蕴先趋岐沟关。时城未下,守正夜超垣,度鹿角,临机桥,以大军将至,说关使刘禹使降。禹解悬桥,守正遂入城,抚谕其军民,以城守属綦廷朗,而已赴行在。时契丹兵在涿州东,守正与傅潜率御前东西班分两阵驰击之,逐北二十余里,降其羽林兵数百人。继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之至桑乾河,契丹自是不敢近塞。

一日,侍宴北苑,上入玄武门,守正大醉,与王荣论边功于驾前,忿争失仪,侍臣请以属吏,上弗许。翌日,俱诣殿廷请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复省。”遂释不问。俄命为定州行营副部署,受诏诣保州军开道,遇敌于曹河,与战数合,枭首三十余,获马五十匹,上闻而壮之。

真宗即位,复徙代州。咸平初,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守正上言:“四任雁门,边亭久安,愿徙东北以自效。”会夏人入寇,改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四年,移彰德军留后,以风疾妨政,改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复以不任职代。时议防秋北鄙,守正犹屡表请行。上闵之,不许。无何,卒,年六十六,赠泰宁军节度使。(《宋史·孔守正传》)

【参考译文】

孔守正,是开封浚仪人。北宋初年,补任内殿直,兼任骁雄、吐浑指挥。跟随刘廷翰平定蜀地,回来后,升迁为骁雄副指挥使。开宝年间,太祖征讨太原,孔守正归属于何继筠的部下。恰逢契丹派遣军队来支援晋阳,孔守正在石岭关迎战敌军,把他们打得打败,斩杀万余人,擒获他们的将领王破得。当时宋军有几百人陷入敌人包围中,孔守正带领骑兵飞驰进入敌军中,全部把他们抢了回来。

太平兴国年间,累功升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太宗亲自征伐晋阳,孔守正负责攻打城西洞屋,率领士兵呼喊着首先登上了城墙,接着和内侍蔡守恩等人率领骑兵极力奋战,晋阳的军队于是溃败。跟随太宗征伐范阳,到达金台驿,太宗下诏让他和刘仁蕴先赶奔歧沟关。当时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孔守正在夜里越过城墙,度过鹿角,来到机桥,说朝廷大军即将到来,劝说守关将领刘禹,让他投降。刘禹解下悬桥,孔守正于是进入城内,安抚晓谕城中军民,把守城的任务交付綦廷朗,而自己赶赴太宗的行营。当时契丹的军队在涿州东面,孔守正和傅潜率领御前东西班军队分成两阵骑马攻击他们,追赶败军二十多里,降服羽林兵几百人。接着与高怀德、刘廷翰合兵追击敌军到达桑干河,契丹从此不敢靠近边塞。

一天,孔守正在北苑陪侍皇帝宴饮。皇上进入玄武门,孔守正喝得大醉,和王荣在皇上面前争论守边的功劳,愤怒相争而失去了常态。侍奉皇帝的廷臣请求把他们交给有关部门治罪,皇上没有答应。第二天,他们一起到朝堂上请罪,皇上说:“朕也喝醉了,记忆模糊不清想不起来(昨天的事了)。”于是宽宥他们不再追责。不久任命他为定州行营副部署,接受诏命到保州军开辟道路。在曹河遇上了敌人,与他们交战几个回合,杀了三十多人,缴获五十匹战马,皇上听到后十分赞许他的勇猛。

真宗即位后,他又调任代州。咸平初年,被授予昌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孔守正上疏说:“我四次担任雁门守将,边关长久安定,臣愿意调到东北来为国效力。”恰逢西夏人入侵边塞,他被改任为定州行营副都部署。咸平四年,孔守正调任彰德军留后,因为患风湿病妨碍处理政务,改任安化军留后。景德初年又因(身患疾病)不能胜任职位(而被替换)。当时朝中议论防守秋北的边境,孔守正还多次上表请求前往。皇上体恤他(的身体),没有答应。没过多久,他就去世了,时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他泰宁军节度使。

求15篇初一未学过文言文以及翻译,请认真,越短的文言文越好

1《齐桓下拜受胙》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 下,拜,登,受。

译:夏天,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国诸侯聚会,为的是重申原来的盟誓,使大家更加和好。这是合乎礼的。

周襄王派宰孔赏赐齐侯一块祭肉。宰孔说:“天子正忙于祭祀文王、武王,特派我来,赏赐伯舅一块祭肉。” 齐侯刚要下阶拜谢。宰孔说:“且慢,后面还有命令哩。天子命我告诉您:‘伯舅年纪大了,加之对王室有功,特赐爵一级,不必下阶拜谢。’”齐桓公答谢:“天子的威严,离我不过咫尺,小白我岂敢贪受天子之命‘不下拜’?果真那样,只怕就会垮台,使天子也蒙受羞耻。怎敢不下阶拜谢!” 下阶,拜谢;登堂,领赏。

2《浑沌之死》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译:南海的帝王名叫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倏和忽常跑到浑沌住的地方去玩,浑沌对待他们非常友好。倏和忽商量着报答浑沌的恩情,说:“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外界、听声音、吃食物、呼吸空气,惟独浑沌没有七窍,让我们试着给他(浑沌)凿出七窍。"于是倏和忽每天替浑沌开一窍,到了第七天,浑沌就死了。

3《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憍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翻译: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

纪先生才养了10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

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

过了10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答说:“还不行, 它们一听到声音,一看到人影晃动,就惊动起来。”

又过了10天,齐王又来了,当然还是关心他的斗鸡, 纪先生说:“不成,还是目光犀利,盛气凌人。”

10天后,齐王已经不抱希望来看他的斗鸡。没料到纪先生这回却说:“差不多可以了,鸡虽然有时候会啼叫,可是不会惊慌了,看上去好像木头做的鸡,精神上完全准备好了。其他鸡都不敢来挑战,只有落荒而逃。”

4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翻译:

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就像惟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5

杨震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翻译: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四次升迁,从荆州刺史转任东莱郡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抱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会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杨震)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他(杨震)的子子孙孙常吃粗茶淡饭,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肯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廉洁守正的官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6《私心》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zhé)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biàn)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què ),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翻译: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他的儿女们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的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多次去探望,回来也能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即使不去探望,却也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怎么可以说没有私心呢?”

7《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赋税。”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8

《道德经》之四十五章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白话译文:凡有大成就的人,好象在某些方面总有不足之处,(正是这一得一失,才使其作用相互弥补,整体上)不至于衰竭;充盈的物质好象总是从空虚开始,(正是这一虚一实相互转变,)才使整体上用之不尽。有笔直似乎就有弯曲,有灵巧似乎就有笨拙,存在能言善辩,就好象总有笨嘴拙舌。善于运动的人能战胜寒冷,善于守静的人能战胜酷热,(心静自然凉)。明白了静能胜热的道理,就能为治理天下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

9《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君子的操守,(应该)用恬静来修善自身,用俭朴来淳养品德。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静心,才识需要学习,不学习无从拓广才识,不立志不能学习成功。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偏狭躁进就不能冶炼性情。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于是渐渐枯零凋落,大多不能融入社会,可悲地守着贫寒的居舍,那时(后悔)哪来得及!

10 《尾声》

尾声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翻译:尾声跟一个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声却不离去,竟然抱着桥柱子而淹死了

11《胶柱鼓瑟 》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翻译: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

12《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翻译:

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只听从师傅的(教导)。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如人意的,于是他认为完全学会了驾船的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快进,突然遇到危险,他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船失去操控。然而造成现在危险的地方,正是前几天的小试幸运的地方。

13《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欤?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

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大师。他曾经教了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弈秋怎么教,他就怎么做;另一人(样子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将要有天鹅飞过来,该怎么样拉开弓箭将它射下。虽然两人一起跟弈秋学习,他却远不如人家。这是因为他不如人家聪明吗?当然不是啊!

14《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及,深不可测也。

翻译:在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逃到了胡人的驻地。邻居们都为此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有一天,他的儿子)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长城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多数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没有被征去打仗),父子得以一同保全了性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速度快)得无法研究到底,(道理)深得无法揣测啊

15《诗画皆以人重》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翻译: 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 都是凭借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现在,一个字的价值等于平常金子的好几倍;章惇、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的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分钱也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古时候的人都会写书法,唯独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工整,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不仅是书法。诗词与文章这类都是这样。

到《古文观止》上自己找吧,不知道你是不是初一的学生放假了,有空多看看古代的名人轶事,对以后文言文学习很有帮助的,而且这些名人轶事看着都挺有意思的,我小时候看的是一本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啥的。。那本书都被我翻烂了。。

孔守正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