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王锷文言文翻译

顾恺之,字长康.....文言文翻译

顾恺之,字长康的意思为:姓顾,名字叫恺之,字为长康。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白话释义: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彷佛云兴霞蔚。"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李世民统治时代所修的前代史书,在晋书之外,还有梁、陈、北齐、周、隋五代史,西晋是个统一的王朝,它结束了三国时期几十年的分裂局面。然而它的统一又是短暂的,不久就发生了中原地区的大混战,此后便形成了东晋和十六国、南朝和北朝的长期对立。

李世民作为统一的唐朝的创业之君,很想对于晋朝的治乱兴亡进行一番探索,作为借鉴。正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把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和完成统一事业的司马炎当做主要研究对象。

宣帝、武帝二纪的史论,虽然比较笼统,没有触及晋朝治乱兴衰的实质,但它指出司马炎“居治而忘危”,“不知处广以思狭”,“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这些评论总算是看到了一些现象。

《晋书》由房玄龄等人负责监修,组织一批史家和学者,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同时参考其他诸家晋史和有关著作,“采正典与杂说数十部”,兼引十六国所撰史籍,从贞观二十年开始撰写,至贞观二十二年写成。

文章简介:

唐之前的各晋史,或仅记西晋一朝史事,或虽兼记两晋史事,但对十六国史事则无专门记述。可说都非完备的晋史。与唐之前的各晋史相比,《晋书》的内容较为详尽且广博,纪传中收录的大量诏令、奏疏、书札及文章,虽冗长,但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

《舆服志》和《礼志》《乐志》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崇尚礼仪服饰的风气。赵翼说:“唐初修《晋书》,以臧荣绪本为主,而兼考诸家成之。今据《晋》、《宋》等《书》列传所载诸家之为《晋书》者,无虑数十种。”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中.考.资.源.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好像 (2)恒自梢至根 常常

(3)尤善丹青 擅长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流传、传说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画绝";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痴绝"。

附译文:

顾恺之字长康翻译这文很独特呀,选自《晋书》又删了一部分,把节选部分翻译放出,如果要全文翻译再说。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彷佛云兴霞蔚。"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独特,他说:"急转直下。"顾恺之特别长于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已经绘出裴楷肖像,在面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感想模样形态特别美。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确定能获得。桓玄已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本身的,拿来遮蔽本人,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瞥见本人,非常珍视那片叶子。因而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好像 (2)恒自梢至根 常常

(3)尤善丹青擅长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流传、传说

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翻译: (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

(2)以为求之必得。

翻译: (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

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画绝";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 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痴绝"。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文言文请君入瓮全文翻译

译文: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

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原文: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扩展资料:

一、成语详解

【解释】:瓮:一种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歇后语】:来俊臣的高招 ——请君入瓮

【近义词】以牙还牙、以毒攻毒

二、相关故事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

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请君入瓮

译文: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

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原文: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

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扩展资料:

请君入瓮的故事: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

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相关人物:

1、周兴

武则天朝著名酷吏。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他少年学习法律,入仕后在尚书省任都事,累迁司农少卿、秋官侍郎,执掌刑狱。他极力支持武则天当政,曾上疏要求取消李唐宗正属籍,因而受武则天重用,擢任尚书左丞。他“屡决制狱,文深峭,妄杀数千人”。

公元683年12月27日,唐高宗李治死后,武则天以新兴政治势力的总代表,操纵了李唐王朝的最高权力。嗣圣元年(684)二月,她废了中宗李显,自己临朝称制,独揽朝政。为了巩固最高统治地位,武则天除了动用军队镇压武装反抗势力之外,又大兴告密之风。

大开诏狱,推行高压控制政策,“内纵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数十人为爪吻,有不慊若素疑惮者,必危法中之”。周兴正是在这种政治条件下,仗势横行,肆意滥杀的。他与别的酷吏相互勾结,揣测武则天之意,专以告密诬陷为事,捕将相,杀官吏,以致“朝野震恐,莫敢正言”。

2、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后世将其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690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神都”,建立武周。

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史称“神龙革命”。中宗恢复唐朝后,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705年11月,武则天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在位前后,肆杀唐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武则天多智略,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诗四十六首。

译文编辑有人告密说文昌右丞周兴和邱神勣串通谋反,太后(武则天)便命令来俊臣审这个案子。(有一天)来俊臣请周兴到家里作客,他们一边议论一些案子,一边相对饮酒。来俊臣对周兴说:“有些囚犯再三审问都不肯承认(罪行),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招供呢?”周兴说:“这很容易!(只要)拿一个瓮,用炭火在周围烧(这个瓮),然后让囚犯进入瓮里去,什么罪他敢不认?”来俊臣就(吩咐侍从)找来一个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在周围烧着,于是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太后命令我审问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瓮里去吧!”周兴非常惊慌,当即磕头承认罪行。

译文:大臣周兴与人谋反.武则天命来俊臣招来周兴.两人共饮论事.来俊臣问周兴:"囚犯多不认罪,有何办法?"兴说:"好办.取一口大缸来,四周用火烧,将罪犯投入,何罪不承认."来俊臣马上叫抬来一口大缸,四周点火如法刨制.站起来对周兴说:"老兄,有人告你谋反,请你进去吧."兴立刻低头认罪。

译文: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炭火。

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王锷》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王锷传

——《旧唐书》卷一五一

[说明]王锷(740—815),字昆吾,号称太原人。德宗时任职李皋幕府,后出

任容管经略使(治所在令广西北流)、岭南节度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淮南节

度使(治所在今江苏杨州)。宪宗时任河中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又任河

东节度使(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先后居节度使二十余年。王锷因“太原王氏”是

当时的名门,于是自称太原人。他在担任节度使特别是任岭南节度使期间贪财敛物,

靠剥夺国外来华贸易的商船致富。然后,用这些财宝贿赂朝廷中权贵,以巩固自己

的地位。王锷的儿子王稷在用财物贿赂权贵方面不比他父亲逊色,后来死于横海军

节度使(治所在今河北沧州东南)李全略手中。

王锷,字昆吾,自称是太原人,原来是湖南团练营将。起初,宰相杨炎贬官道

州司马,王锷在路旁迎候杨炎。杨炎与他交谈,很感惊异。后来嗣曹王李皋为湖南

团练使,提拔王锷,用起来十分得心应手。让他去招安邵州武冈叛将王国良。有功,

表奏为邵州刺史。到李皋改任江西节度使时,李希烈南侵,李皋请王锷以劲兵三千

镇守寻阳。后来,李皋亲自率领全军进临九江,袭取蕲州后,尽率众人渡江。于是

表奏王锷为江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任都虞候,因而以王锷随从前往。王锷小心

做事,善于探得军府情况,以至于言谈动静,不论大小都告诉李皋。李皋也推心置

腹地任用他,即使是有妻女的家宴,王锷有时也在座。王锷感激李皋的知遇,办事

从不推让。

后来,李皋攻打安州,让伊慎领大军围城。敌人害怕,请李皋派使节到城中商

量投降事宜。李皋让王锷拽绳索入城。订立降约后,王锷杀掉不同意投降的人然后

出城。明日开城门,李皋领部众入城。伊慎认为敌人惊恐害怕,是因为他的围城,

因此他的功不比王锷差。王锷自称有病避开。到李皋为荆南节度使,表奏王锷为江

陵少尹、兼御史中丞,想将王锷列为副使。马彝、裴泰鄙视王锷,请求辞去,李皋

才仍让王锷为都虞候。

明年,跟随李皋到京师。李皋在德宗面前举荐王锷说:“王锷虽然在文学方面

稍有不足,其它则都可以试用。”于是拜官鸿胪少卿。不久任命为容管经略使,共

八年,(奚谷)洞蛮族十分安定。升为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广州人与

夷人杂处,地税征收不多因而都聚众求利于河市。王锷能算计居民产业从而征收税

利,所得收入与两税相差无几。王锷将两税钱除上供、四时进献,以及供奉外,剩

余的都归入自己。西南大海中各国船舶驶至,利钱全被没收。于是王锷的家财比公

府收藏还富。王锷每天发遣十余艘小艇,多载犀角、象牙、珍珠、海贝,自称是商

货而出境,以数月为周期,循环不绝,共八年,京师的权贵多因王锷的财货而富。

拜任刑部尚书。当时淮南节度使杜佑屡次请求朝廷派人替代他,于是让王锷检校兵

部尚书,充任淮南副节度使。王锷初见杜佑,用趋走礼拜来取悦杜佑,晋见后退坐

在司马的办事厅内。过了几天,诏书命以王锷代替杜佑。

王锷精通账簿,善于运用小权术对待部下。官吏若有奸诈,王锷全要追究。曾

听政理事,有人将匿名书信送到案前,左右侍从取信递给王锷,王锷将信纳入靴中,

靴中先已杂有其它文书。等到送书信的官吏退下,王锷从靴中探取其它文书焚毁,

别人相信烧的是匿名书信。回家后,察看匿名信告发的人,过几天就以其他小事连

坐被告者,并穷加审查,以此欺诳部众,小吏以为他判案神明。王锷擅长安排部置,

计量作工皆有一定之规。军州使用竹木原料,剩余的碎屑不丢弃,全都继续使用。

属下官厅的帘子损坏,小吏用新帘子替换,王锷知道后,将旧帘子交与船坊,用来

代替箬竹。其他事情大致都是这样。每次设宴会,都将剩余物收藏起来预备以后再

用;也有人说他将剩余物卖掉,收利都归自己。因此王锷的钱财流遍天下。在淮南

镇共四年,任官直至司空。

元和二年来朝廷,真授尚书左仆射,不久拜官检校司徒、河中节度。在河中三

年,兼太子太傅,移官镇守太原。当时朝廷将要讨伐镇州,王锷安辑民众,训练士

伍,军府大治。王锷接受符节、位居地方藩镇达二十余年。九年,加官同平章事。

十年,死,时年七十六岁,连赠太尉。王锷将死时,安排后事十分明白,就像知道

他的死期一样。

王锷归附太原王,成为他的侄子,以婚烟门第炫耀;王的子侄也多依附王锷、

以致官位显赫。王锷又常读《春秋左氏传》,自称是儒者,人们都嘲笑他。

儿子王稷,历任至鸿胪少卿。王锷在藩镇时,王稷常留在京师。他用家财侍奉

权贵,视他们官位的高低来进行贿赂,不等禀告他的父亲就去施行。他广建宅第,

曾奏请借坊地来增加面积;又造夹墙挖洞穴,将金钱填在其中。高品清官贪图他的

赏宴,与他一起游乐,而不怕舆论非议。到父亲死后,奴仆告状朝廷,说王稷偷换

王锷遗表,隐藏了本应进献的钱物。皇上命令在宫内审讯那个奴仆,又派遣宦官到

东都洛阳去验查他的家财。宰相裴度苦苦劝谏,于是停罢出使的宦官并杀死奴仆。

长庆二年,王稷任德州刺史,多带金宝、仆妾赴任。节度使李全略贪图他的财货从

而图谋夺取,导致本州军队反乱,杀王稷。王稷未出阁的女儿被李全略俘虏,用作

女妓、婢女。

欢迎采纳 祝你学习进步

王锷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