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王烈传翻译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乡里百姓,凡有争讼曲直的事件,都去请求王烈排难解纷,断定是非,由于王烈平素德教影响,有的走到半途,忽然愿意放弃争执,双方和解而回来的,有的望见王烈的屋舍,就感到惭愧,彼此相让而回来的。可见王烈盛德感化之深,已远胜过刑罚的力量。
后汉书 王烈传翻译
2人回答
默认排序
知道贡献者0769LV.112020-11-24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译文】:王烈,字彦方,太原人。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文言文《王绩传》的翻译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性情简易放纵,不喜欢交接宾客。王绩的兄长王通,是隋末的大儒。王通和志趣相同的人聚在黄河和汾水一带,仿古写作《六经》,又比拟《论语》写作《中说》,但不被儒生们称道,所以他写的书总不闻名,惟有《中说》单独流传。王通知道王绩放涎,就不拿家事烦扰他,对于同乡家族的喜庆、丧事、子女成人礼及婚礼等,从不要求他参与。只允许他和李播、吕才善结交。大业年间,王绩被授官为秘书省正字。王绩不喜欢在朝廷做官,请求担任六合县县丞,因为嗜好饮酒而不管公务,加之天下也动乱,因为被弹劾,于是就解官去职。王绩感叹说:“如同陷入天罗地网一样,处处都是束缚,我将能到哪里去呢!”于是就回到了家乡。王绩在黄河的洲上有十六顷水田。仲长子光,也是一位隐士,没有妻子儿女,在黄河北岸边建了简陋的房屋,三十年来,不是自己生产的东西就不肯食用。王绩喜爱他的真诚,移居为邻与他交往。子光缄默,不曾与王绩对话,但很喜欢与他对酌饮酒。王绩有几个奴仆,他们种小米,春秋季节酿酒,养鹅鸭,栽种药草等用于自己的生活。王绩把《周易》、《老子》、《庄子》等书放在床头,其他书很少读。想看望兄弟,就渡过河去回家。王绩在北山和东皋闲游,为自己的著作题名叫《东皋子》。王绩乘牛车经过酒店,有时就在那停住几天。yishujia.findart.com.cn唐高祖武德初年,王绩凭在前朝所任的官职被授官为门下省待诏。按照旧例,官府每日供给三升酒,有人问:“担任待诏有什么乐趣呀?”王绩回答说:“是美酒让人留恋啊!”侍中陈叔达听说了这件事,每天供给王绩一斗酒,当时人称王绩为“斗酒学士”。贞观初年,因患疾病而免职。后又被主管官员调任当时任太乐署使的焦革家善于酿造美酒,王绩就请求担任太乐丞,吏部认为这不合品级不同意,王绩坚决请求说:“这是我深切的愿望。”吏部最终按照王绩的请求任命了他。焦革去世后,他的妻子还一直给王绩送酒。一年多以后,焦革的妻子又去世了。王绩说:“这是苍天不许我畅饮美酒吗?”就弃官离去了。从此以后太乐丞被人们认为是清高的职务。王绩追随遵循焦革家酿酒法为经典,又采用杜康、仪狄以后善于酿酒的方法编为系统的书,就是酒谱。李淳风说:“王君,您是酒家南董。”yishujia.findart.com.cn他所住的地方东南有座盘石,在其上建筑杜康祠用以祭祀,并以焦革相配。王绩著《醉乡记》仅在刘伶《酒德颂》之后。他饮酒到五斗不醉。有人以酒相邀,无论地位高低,总是前往,著有《五斗先生传》。刺史崔喜对此很高兴,请他相见,王绩回答说:“为什么徒然邀请严平君呢?”终于没有前往。杜之松是王绩的老朋友,他担任刺史,请王绩去讲授礼法,王绩回答说:“我不能到本郡刺史的官府去应酬,谈论糟粕,抛弃美酒啊。”杜之松年节赠送给他酒和干肉。当初,王绩的长兄长王凝任隋朝的著作郎,撰写《隋书》未能完成,就去世了。王绩继续他未完成的事业,也未能完成。王绩预料自己去世的日子,嘱咐薄葬自己,给自己写了墓志。
韦世康传文言文翻译
括号内为译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我无尺寸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文”。)
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我无尺寸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文”。)
韦世京兆杜陵人也,世为关右著姓。韦世康,京兆杜陵人,韦家世世代代都是关内的大姓。幼而沉敏,有器度。世康小时即沉稳敏捷,有器度。年十岁, 州辟主簿。十岁,州里任他为主簿。在魏,弱冠为直寝①,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在北魏,他二十岁左右,即在皇宫值班,封为汉安县 公,娶周文帝之女襄乐公主,授为仪同三司。后仕周,自典祠下大夫历沔、硖二州刺史。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后仕北周,从任典祠下大夫,历任沔州、硖 州刺史。随周武帝平安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胥悦。那时东夏刚平定,百姓尚未安定下来,韦世康安抚他们,士民 都很高兴。岁馀,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一年多后,回京任民部中大夫,升任上开府,转任司会中大夫。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很担忧,对韦世康说:“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汾州、绛州过去是北周、北齐的分界线,那里发生暴乱,恐怕动摇国家。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现在我把那里委托给你,请你好好给我守住。”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因此让他当绛州刺史,凭他的威望镇守,全境安宁。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他在任几年,有仁政惠风,赋税也连年交得最多,被提升为礼部尚书。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 物。世康清心寡欲,不慕权贵,未曾因自己地位、威望高而看不起他人。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听说人家有长处,就像自己有那样高兴, 也不显示人家的过失,以求取名誉。寻进爵上庸郡公,加邑至二千五百户。不久晋爵为上庸郡公,增加食邑到二千五百户。其年转吏部尚书,馀官如故。这年转任吏 部尚书,其他官职依旧。四年,丁母忧去职。开皇四年(584),因母丧离职。未期,起令视事。不到一年,朝廷要他复职管事。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许。 世康坚决请求皇上下制让他退休,皇上不同意。世康之在吏部,选用平允,请托不行。世康在吏部时,选人任官公平,请求、托人之事行不通。开皇七年,将事江 南,议重方镇,拜襄州刺史。开皇七年,将到江南任职,当时朝中议论,要重视方镇,于是授他襄州刺史。坐事免。因牵连他事被免官。未几,授安州总管,寻迁为 信州总管。不久,授他为安州总管,后又迁任信州总管。十三年,入朝,复拜吏部尚书。开皇十三年,回京入朝,重授他为吏部尚书。前后十余年间,多所进拔,朝 廷称为廉平。前后十几年间,他多有奖掖后进之事,朝廷称他廉洁、公平。尝因休暇,谓子弟曰:他曾在休闲时,对子弟们说:“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我听说,功成身退,这是古人的常道。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 现在我年龄快到六十,我想辞去官职,回家闲居,你们认为怎样?”子福嗣答曰:他儿子韦福嗣回答说:“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诚,先哲所重。“大人 修身养德,名立官成,防止盈满的告诫,这是先哲所重视的。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 您想学习二疏,那就按您的意思办吧。”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后来因侍奉皇上饮宴,韦世康又请求辞职,他说:““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③。我无尺寸 之功,但地位却仅在宰相之下。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现在我已年老,对这个圣明的时代没有什么作用,恐怕先于朝露早早死去,无法对朝 廷作交待。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我想请求退休,以让贤士出头。”上曰:皇上说:““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我日思夜想,求贤若渴,想和你共治天下,以求太平。 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你今天的请求,与我的本意完全不符。即使你筋骨衰老,我仍想委屈你,让你睡着治理一方。”于是出拜 荆州总管。于是让他出京任荆州总管。世康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世康为政清静简单,老百姓很喜欢,全境均无诉讼。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开 皇十七年,在荆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皇上听到消息,深感痛惜,赠送了很多财物。赠大将军,谥曰文。追赠大将军名号,谥号叫做 “文”。
(节选自《隋书•韦世康传》,有删改)
注①直寝:在皇宫值班。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③台铉:宰辅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