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厝的建筑风格
泉州的民居称作“厝”,其中有一种是模仿“皇宫”风格的建筑——“红砖厝”,它是我们家乡特有的建筑。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古大厝逐渐破败和消失,而流逝的不仅是儿时的回忆,更是一种文化,作为学生我们当然无法保护和开发,但是怀着一种认识与传承的心情,我们去研究闽南建筑风格。
我们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从建筑艺术、形式、装饰、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古民居进行实地考察,采访当地群众,拍摄照片,选取学校周边典型的红砖厝进行研究,同时也到图书馆、网络教室查找资料及图片来完善研究内容,完成如下研究报告:红砖厝的传说红砖厝在福建的其它地方是很少见的。
至于其中缘由,还得从“臭头皇后”的故事说起。
相传光化年间,惠安县黄田(今张坂后村)人、黄纳裕的侄女黄小厥,有幸被闽王选入宫中,因其才貌双全后来又被立为王妃。
黄小厥小时候头上曾长过一层蚝壳般的癞疮,所以后人戏称她为“臭头皇后”(乡间人把王侯的配偶称作“皇后”)。
但正是这个“臭头皇后”,即使在贵为王妃之后,仍旧一心挂念着家乡人民的疾苦。
有一年春天,福州连续下了几天的倾盆大雨。
黄皇后在宫中焦虑不安,因为每年的这个季节,离福州不远的也正值雨季。
她深知家乡的父老乡亲身居茅屋,地处滨海,遇到大雨加上大风,经常是茅飞屋塌,苦不堪言,因而很是忧伤。
闽王瞧在眼里,忙问何故。
黄皇后便将情况如实说了。
闽王沉思片刻,便道:“爱妃,这事好办,寡人赐你府上建皇宫式房屋,如何
”黄皇后听罢,眼睛一亮,立即跪下谢恩。
对传旨太监说道:“陛下赐我府可建皇宫式的房屋,你速去传旨”。
闽王说的“你府上”是单指黄皇后的家,这时她说成“我府”是故意含混其义,让太监误以为是指整个泉州府,以造福家乡。
于是整个泉州府,特别是达官、豪绅、富商和华侨,甚至普通百姓人家,纷纷仿效王府的样子造起了房子,这种房屋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既有天井相隔,又有回廊连接,布局合理,雍容稳实,气势宏大、环境幽深,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
后来,闽王接到密报说泉州有人企图谋反,竟敢建造皇宫式房屋,不由得大怒,下旨责令他们停造,并要追查处罚。
后来太监提醒是他自己准许的,他才恍然大悟,明白个中原因。
但所谓“君无戏言”,既然是自己说过的话,最后也只好作罢。
于是闽南就出现了很多皇宫式的民居。
当然这不过是传说,其实闽南大多喜欢建造皇宫式的房屋,是因为在闽南人心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宫是世界上最美、最高贵的建筑,所以闽南人富裕后便盖起了他们心目中向往已久的富贵、豪华建筑。
中保留着很浓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这种建筑风格正体现出了的这一特点。
红砖厝的艺术风格建筑风格,是从建筑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意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是者的文化人格在作品中的综合体现。
闽南的红砖厝早期以官似大厝为主,在建筑造型上华丽古典,严肃大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装饰手法多样,建筑群中的雕刻艺术手法精湛,线条流畅,构图完美,充分体现了泉州地区古建筑巧,美,秀,雅的风格,同时也将能工巧匠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红砖建筑”在外观上色彩艳丽,且其风格上多体现出中西和壁的特点,战线出独特的形势魅力。
红砖厝的形式美感“红砖白石双拨器,燕尾脊”。
这一切都是泉州红砖厝建筑形式的特色,是它的独特个性,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的风采。
“”是闽南红砖区建筑中一种十分独特的砌墙方式,利用形状各异的石材和红砖交垒叠砌,因其外观而得名。
相传明末,发生大地震,地震过后当地人民就地取材,利用坍塌破碎的砖、石、瓦、砾构筑成了这样一道独特的墙体,后来被人们广泛应用,沿袭成风。
用这种方法砌成的墙不仅坚固防盗、冬暖夏凉,而且古朴美观,成为我国民居建筑艺术的一大杰作。
红砖厝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是它外观上的色彩与团形成了“面”的形式。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迹象,喜庆,是中最常用的一种色彩。
在泉州古民居中,建造者并不岩石自己对于崇高身份和地位的向往,都有意无意地选择了红色来作为民居建筑的基本色调。
红砖厝的装饰风格在建筑装饰上,红砖建筑极好地发挥了红砖的风格特色,更将闽南巧匠们的艺术性与创造力发展到极致。
红砖厝的建筑装饰,是能工巧匠们按照实用的要求创造出的物质实体,同时又是在加工过程中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出的独特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如:在门楣窗楣,墙面转角,建筑立柱上不仅有精细的雕刻团,其色彩的讲究也使红砖的美感得到完美的体现,战线了红砖建筑的独特内涵。
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梭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制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
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谰;匾额如书、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
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
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
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
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红砖厝的文化内涵红砖厝具有按中轴线对称排列,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等特点。
其间数取奇数,一般作三开间或五开间,进深有一进(一落)、二进、三进,乃至四进、五进。
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房,合称“下落”。
“下落”之后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或称“崎头”)。
过了天井就是主屋正厝,中间是厅堂和后轩,它的左右各有前后房四间(俗称大房、后房),是住室和起居间,合称“上落”。
“上落”的房间也有讲究,兄弟分家时,以东大房为尊,其余类推。
“光厅暗房”是泉州传统民居的特点。
厅堂是祭祀祖先、神明和接待客人的地方,面向天井,宽敞明亮。
而卧室房门悬挂布帘或竹帘,房顶天窗很小,房内幽暗。
有的大厝前面加门庭(俗称“大埕”),东西两侧和后轩外面加护厝,有单护厝、双护厝、环护厝之分,作卧室或杂物储藏间用,并且在门庭四周筑起围墙,成为一个封闭型规整独立的建筑群。
为了避免外人窥视院内活动,大门只有逢大事时才开启,入门处正中又置有木板壁或屏风,平时都由两侧边门进出。
所以,在文化内涵上,既体现了与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相适应的封闭式主次尊卑尚礼气氛,又让人感受到海洋文化的影响。
泉州现存明清时期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有南安官桥的蔡资深古民居建筑群和石井的中宪第,晋江的杨阿苗故宅和青阳的庄用宾故居等。
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认识到了红砖厝是泉州文化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建筑学、工程学、艺术、文化等内容。
实际上,红砖大厝在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建筑中也是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房屋改造、自然损毁等,很多古建筑都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现代的工匠、设计部门,对古建筑传统的建造流程并不是很清楚,这造成了建筑、文化方面很大的损失。
因此,保护传统红砖厝、古建筑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闽南红砖的介绍
唐昭宗光化年间始有闽南古闽王王妃被赐可建皇宫式的房屋监误以为是指整个泉州府,于是普通百姓人家,纷纷仿效王府的样子造起了房子,这就是闽南古厝。
闽南古厝是指在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在闽南语里,厝是房子,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闽南古厝以“官式大厝”为主,故又名“皇宫起”。
在不少地区,又名“红砖厝”。
它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是中国古民居的典型。
它的主要特征是,前埕后厝,坐北朝南,三或五开间加双护厝,红砖白石墙体,硬山式屋顶和双翘燕尾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