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描写成都小吃好吃的句子和散文

请详细的描述、介绍成都的小吃

以一篇简介的短文描述吧

中国城市的气质可用安逸来形容的,非成都莫属。

种类丰富,一言难尽。

武侯祠旁仿古的锦里民俗风情街是个不错的选择。

街道两旁坐落着明朝、清朝风格的店铺。

锦里有明确的主题定位,民俗街上有各种特色的店铺和街头手工艺,主打川味小吃。

不要被那些富有四川特色的手工艺品绊住脚,先去好吃街才是正道。

叶儿粑、蒸蒸糕、蛋烘糕、龙抄手、肥肠粉、担担面、三大炮、棒棒鸡、状元烧麦、、军囤锅盔、甜水面、三合泥、油茶、凉卷、豆花、荞面、等,单看小吃的名字就知道哪怕是大胃王一天也吃不完,更何况吃小吃必须有间隔,不能马不停蹄。

利用吃小吃的间隙去逛街购物兼消食,最合理不过。

好吃街的街名本身川味十足,美食家的四川话版就是“好吃嘴”。

在四川话里,“好吃”一词不仅丝毫没有贬义,而且还是对自己的褒奖。

在卖叶儿粑 的店前总是围满了人,身着蓝白素花上衣的幺妹们忙个不停。

除了叶儿粑,这家店还有蛋烘糕、蒸蒸糕、凉糕等小吃。

叶儿粑是遍及四川城乡的风味小吃,因其常以芭蕉叶、玉米叶或粽叶等植物叶子包裹、蒸食而得名。

这样保留古老的自然风格的包装,不仅赋予小吃本身植物叶子的清香,而且极符合当今的环保潮流。

蒸熟的叶儿粑惬意地躺在绿叶上,很自然地被染上淡淡的黄绿色,恰似绿玉琢成的椭圆球体,清爽漂亮,让人。

叶儿粑的外皮由大米和糯米做成,类似汤圆皮的做法。

但是大米所占的比例要高于汤圆,这样吃起来没有那么黏,又有一定的韧性。

里面包的馅有甜和咸两大类,甜味以玫瑰、枣泥、豆沙、桂花加白糖为主,咸味最常见的是宜宾特产的芽菜炒碎肉,出一种咸鲜爽朗的口感。

区分叶儿粑是咸还是甜一目了然:有鲜红圆点者为甜,通体嫩绿者为咸。

非明文规定,约定俗成也。

钵钵鸡的版权原属乐山,在成都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成都方言中,凡用土陶制作的罐、盆、大碗统称“钵钵”。

“钵钵鸡”听上去像是装在陶制器皿里的鸡肉,但经过多年演变,装在钵钵里的食材也早已超出单一的鸡肉范围。

另外,在形式上也像极了串串香,竹签上串的东西除了不同部位的鸡片,还可以是莲藕、土豆、海带和冬瓜等蔬菜。

但钵钵鸡的做法不同于串串香,钵钵鸡是冷锅,需先将菜烫熟后再放进钵钵里入味,钵钵里放的是以藤椒油、炒芝麻、花椒面、香料、鸡汤等兑好的调料,随吃随拿。

关于钵钵鸡的香味,有一个重要的秘方就是调料藤椒油的运用。

藤椒几乎是为烹调钵钵鸡而生的。

以藤椒油调制的拌料略带浅黄绿色,麻而不腻,清香浸人。

紧跟在奇香后面的,是一股山野的浸人清凉。

藤椒鲜麻、香辣的味道附着在鸡肉上散发出来,恰到好处地给味蕾以轻度刺激,不同于普通花椒强烈单纯到让人口腔发麻。

“谦谦君子,”,椒中君子,藤椒可以当之。

若给好吃街的众小吃评选一个最佳听觉效果奖,一定非“三大炮”莫属。

“开炮”的家伙也算不上高科技,不过是一张木板上摆12个铜盘,两两相叠,分成两行,木板后面放个装满黄豆面的大簸箕。

只见店小二从铁锅里扯出三团糍粑,手一挥,糍粑团便如离弦之箭,嘭一声由木板上弹过来跌入簸箕中。

就在围观者惊魂未定时,随着嘭嘭两声“炮响”,两团糍粑又紧接着飞到了黄豆面里边。

由于糍粑团撞击木板,引得两两相叠的铜盘相互碰撞,稀里哗啦地响成一片,这制造出来的音响效果,就是三大炮小吃名字的由来。

三颗糍粑浑身粘满炒熟的黄豆面后,浇上红糖汁、撒上熟芝麻,就做成香喷喷、甜蜜蜜、软绵绵、热乎乎的三发“炮弹”。

套句时髦的话来说,这种表演不过是在做秀罢了。

不过,恰到好处地玩点花招或噱头,有时还真能增加点附加值。

的名字看起来有点古怪,同一个店铺的招牌上也标有肥肠粉这一小吃,有什么差别

好奇心让人忍不住要了一碗试一下。

原来冒节子就是打了结的一段小肠,肥肠则是大肠,粉用的是红薯面做的粉丝。

肥肠粉又可以分为红味和白味两大类,红味是川菜里惯常的红油,白味则是不辣的。

在锦里吃到的味道一般,并不是我对大小肠之类的东西有偏见,而是后来在成都周边某古镇小店吃的里的肥肠,一口下去就忍不住用现学的四川话说出“好安逸哟”这几个子,和同桌的四川人异口同声。

在好吃街上来回地走,正口渴的时候看到一杯奇特的饮品,初以为是之类的,问店小二才知道这是凉虾。

当然,里面白白的形状有点像小虾的东西不是我们平时吃的河虾、草虾、基围虾,它是用米做的,只因外形跟虾有几分相似,又取“凉夏”之意,便得此名。

凉虾的做法不复杂,将大米磨制成浆后倒入漏勺,米浆经漏勺后落在滚水中,便形成两头尖、中间圆的虾状米浆球,待煮熟后置于清水中凉透即可,滑糯清凉,柔软清甜。

好吃街上的食客络绎不绝,中外、男女、老少,还有穿着袈裟的年轻僧侣,人们个个吃得热火朝天。

不赶时间的就在店铺前的桌椅旁找个位置坐下慢慢吃,若是在生意好的店铺前,经常有人专司占座,有人负责点单。

来来往往的食客中,不乏左右手各执一串食物者,左右开弓,忙个不停。

成都人的安逸体现在好吃上,也体现在竹椅上。

街头巷尾,林阴树下,支几把竹椅,就是家茶馆,就可以泡杯盖碗茶了。

想去具有老成都风情的茶馆,的鹤鸣茶社是个明智的选择。

从公园正门进去走不远处左拐,看见了一个茶壶形制的洗手处,就到了鹤鸣茶社。

远远就看见竹林掩映下的木桌旁围着的一把把竹椅上坐满了人,走近了,便听见竹椅嘎吱,语声嗡嗡,瓜壳碎裂,是为“三闲”:闲饮、闲聊、闲嗑。

盖碗茶里的茶品多半是廉价的花茶,成都人向有 “花茶情结”,茶配茉莉,培养了若干代成都人的味觉和嗅觉。

成都人把开门七件事的顺序重新排位,仿佛没有这碗茶,成都就会瘫痪。

在这里喝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晒晒太阳、与茶友摆、请个人给捏捏胳膊捏捏腿、舒舒服服地掏个耳朵,或是搓搓麻将,不知不觉,时间就像水一般地缓缓流了过去。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事实上,锦里的小吃纵然有很多优点,比如种类丰富、看起来也比较卫生,而且很多小吃可以看到做法。

但因其面对的顾客以游客为主,就和任何一个以游客为主的美食一条街一样难免存在着一些弊端:价格偏贵,很多小吃的味道平平。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则是,若有更多时间,就去以做本地人生意为主的、未必起眼的小摊小店转转。

串串香在成都的小吃圈子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涵盖了成都味道中最有代表性的“麻与辣”。

再往大里说,串串香更体现了成都人休闲、和谐的生活态度。

制作串串香的工艺并不复杂,先要熬制一大锅类似火锅底料的麻辣汤料,汤料中除了川菜三椒——花椒、胡椒、辣椒,还有姜、蒜、芥末、丁香等各种辛辣味的调料,因此辣得不燥不滞,有层次,有韵味,是味觉总动员。

然后备上N多根长一尺左右的竹签,将土豆片、莲藕片、大木耳、海带、花菜、莴笋、冬瓜、魔芋、空心菜等菜蔬以及鸡胗、肉片、毛肚、香肠、鱿鱼等肉食细片穿到竹签上,便可开张大吉了。

挑选自己看中的食品,由摊主烫熟后交给食客,或者坐在旁边的小矮凳上,或者直接站在这口大火锅旁边,就可以开吃了,喜欢辣的还可以蘸着辣椒面吃。

旁边的食客多是小区附近的居民,有妈妈带着儿子来的,有女友结伴而来的,也有独自埋头猛吃的,不一会儿她们眼前都多了一堆空空的竹签,结账就是通过数竹签的方式进行的。

看似不起眼的串串香,一年四季,在成都人的饮食生活中,点缀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近一段时间,很多食品都在涨价,网上看到有人发帖对于成都的串串香一串从一毛钱涨到一毛二分钱大为感叹。

也许你会想,不就是两分钱吗

或者是奇怪,现在竟然还有用“分”做单价的

如果你知道成都人吃这个动辄以百串计量,也许你就能稍微理解发帖人的心情了:原来涨了百分之二十

急需一些描写成都之美的文章,求帮忙

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到成都去玩。

我们乘坐到成都的汽车。

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三、四个小时,到了晚上六点钟左右,我们到了成都。

吃过晚饭,我们一家去逛成都算得上繁华的春熙路。

来到春熙路,果然,那里的人多得数不清,都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人们组成了一条长龙,我们走在人群之中,你挤过来我挤过去,谁也不让谁。

在路的两旁有服装店、超市、文具店、小吃店……都是那样红红火火,人们进进出出,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

一阵音乐声传来,我们赶紧过去,我们在人群里挤了很久很久才挤进去,看见了许许多多的中学生们随着音乐跳起了热烈的街舞,他们有的翻跟头,有的把头贴在地上转圈……真是花样百出、变化多端。

有的小孩子也随着音乐跳啊、唱啊。

那热烈的街舞还没结束,我们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突然我发现了一块碑,在这块碑上立着一位历史人物,这块碑上写着对他的介绍和中世纪的春熙路的发展,当我们走到尽头时,我还看见了中世纪的火车,上面还坐着人,我真羡慕他们,最后我还看见了一口井,据说,这口井叫做“第三只眼”,是连通美国纽约的,我听了真不敢相信。

时间很快过去了,转眼到了8、9点钟,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春熙路真是又繁华、又有历史意义。

关于美食的文章

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成为一个面痴知从妈叫我吃白饭,我总推三推;遇到面,我抢,怕给哥哥姐姐们先扫光。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天天给你吃面好不好?”妈妈笑着问。

我很严肃地大力点头。

第一次出国,到了吉隆坡,联邦酒店对面的空地是的士站,专做长程车到金马仑高原,三四个不认识的人可共乘一辆。

到了深夜,我看一摊小贩,店名叫“流口水”,服务的士司机。

肚子饿了,吃那么一碟,美味之极,从此中面毒更深。

那是一种叫福建炒面的,只在吉隆坡才有,我长大后去福建,也没吃过同样味道的东西。

首先,是面条,和一般的黄色油面不同,它比日本乌冬还要粗,切成四方形的长条。

下大量的猪油,一面炒一面撒大地鱼粉末和猪油渣,其香味可想而知,带甜,是淋了浓稠的黑酱油,像海南鸡饭的那种。

配料只有几小块的鱿鱼和肉片,炒至七成熟,撒一把椰菜豆芽和猪油渣进去,上锅盖,让料汁炆进面内,打开锅盖,再翻兜几下,一碟黑漆漆,乌油油的福建炒面大功告成。

有了吉隆坡女友之后,去完再去,福建炒面吃完再吃,有一档开在银行后面,有一档在卫星市PJ,还有最著名的茨厂街“金莲记”。

最初接触到的云吞面我也喜欢,记得是“大世界游乐场”中由广州来的小贩档,档主伙计都是一人包办。

连工厂也包办。

一早用竹升打面,下午用猪骨和大地鱼滚好汤,晚上卖面。

宣传部也由他负责,把竹片敲得笃笃作响。

汤和面都很正宗,只是叉烧不同。

猪肉完全用瘦的,涂上麦芽糖,烧得只有红色,没有焦黑,因为不带肥,所以烧不出又红又黑的效果来。

从此一脉相传,南洋的叉烧面用的叉烧,都又枯又瘦。

有些小贩手艺也学得不精,难吃得要命,但这种难吃的味道已成为乡愁,会专找来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南洋的云吞面已自成一格,我爱吃的是干捞,在空碟上下了黑醋、酱油、西红柿酱、辣酱。

面渌好,捽干水份,混在酱料中,上面铺几条南洋天气下长得不肥又不美的菜心,再有几片雪白带红的叉烧。

另外奉送一小碗汤,汤中有几粒云吞,包得很小,皮多馅少。

致命的引诱,是下了大量的猪油渣,和那碟小酱油中的糖醋绿辣椒,有这两样东西,什么料也可以不加,就能连吃三碟,因为面的份量到底不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了日本,他们的经济尚未起飞,民生相当贫困。

新宿西口的车站是用木头搭的,走出来,在桥下还有流莺,她们吃的消夜,就是小贩档的拉面。

凑上去试一碗,那是什么面?硬绷绷的面条,那碗汤一点肉味也没有,全是酱油和水勾出来的,当然下很多的味精,但价钱便宜,是最佳选择。

当今大家吃的日本拉面,是数十年后经过精益求精的结果,才有什么猪骨汤、面豉汤底的出现,要是现在各位吃了最初的日本拉面,一定会吐出来。

方便面也是那个年代才发明的,但可以说和当今的产品同样美味,才会吃上瘾,或者说是被迫吃上瘾吧!那是当年最便宜最方便的食物,家里是一箱箱地买,一箱二十四包,年轻胃口大,一个月要吃五六箱。

什么?全吃方便面?一点也不错,薪水一发,就请客去,来访的友人都不知日本物价的贵,一餐往往要吃掉我的十分之八九的收入,剩下的,就是交通费和方便面了。

最原始的方便面,除了那包味精粉,还有用透明塑料纸包着两片竹笋干,比当今什么料都不加的豪华,记得也不必煮,泡滚水就行。

医生劝告味精吃得太多对身体有害,也有三姑六婆传说方便面外有一层蜡,吃多了会积一团在肚子里面。

完全是胡说八道,方便面是恩物,我吃了几十年,还是好好活着。

到韩国旅行,他们的面用杂粮制出,又硬又韧。

人生第一次吃到一大汤碗的冷面,上面还浮着几块冰,侍者用剪刀剪断,才吞得进去。

但这种面也能吃上瘾,尤其是干捞,混了又辣又香又甜的酱料进去,百食不厌,至今还很喜欢,也制成了方便面,常买来吃。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至于那种叫“辛”的即食汤面,我就远离,虽然能吃辣,但就不能喝辣汤,一喝喉咙就红肿,拼命咳起嗽来。

当今韩国作为国食的炸酱面,那是山东移民的专长,即叫即拉。

走进餐馆,一叫面就会听到砰砰碰碰的拉面声,什么料也没有,只有一团黑漆漆的酱,加上几片洋葱,吃呀吃呀,变成韩国人最喜欢的东西,一出国,最想吃的就是这碗炸酱面,和香港人怀念云吞面一样。

说起来又记起一段小插曲,我们一群朋友,有一个画家,小学时摔断了一只胳臂,他是一个孤儿,爱上另一个华侨的女儿,我们替他去向女友的父亲做媒,那家伙说我女儿要嫁的是一个会拉面的人,我们大怒,说你明明知道我们这个朋友是独臂的,还能拉什么面?说要打人,那个父亲逃之夭夭。

去到欧洲,才知道意大利人是那么爱吃面的,但不叫面,叫粉。

你是什么人,就吃什么东西;意大利人虽然吃面,但跟我们的完全不同,他们一开始就把面和米煮得半生不熟,就说那是最有“齿感”或“咬头”的,我一点也不赞成。

唯一能接受的是“天使的头发”(Capflli D'angelo),它和云吞面异曲同工。

后来,在意大利住久了,也能欣赏他们的粗面,所谓的意粉。

意粉要做得好吃不易,通常照纸上印的说明,再加一二分钟就能完美。

意大利有一种地中海虾,头冷冻得变成黑色,肉有点发霉。

但别小看这种虾,用几尾来拌意粉,是天下美味。

其他的虾不行。

用香港虾,即使活生生的,也没那种地中海海水味。

谈起来抽象,但试过的人就知道我说些什么了。

也有撒上乌鱼子的意粉,台湾人不知道,以为乌鱼子只有台湾人和日本人才吃。

撒上芝士粉的意粉,永远和面本身不融合在一起,芝士是芝士,粉是粉,但有种烹调法,是把像厨师砧板那么大的一块芝士,挖深了,成为一个鼎,把面渌熟后放进去捞拌,才是最好吃的意大利面。

了前南斯拉夫,找不到面食。

后来住久了,才知道有种鸡丝面,和牙签般细,也像牙签那么长,很容易煮熟。

滚了汤,撒一把放进去,即成。

因为没有云吞面吃,就当它是了,汤很少,面多,慰藉乡愁。

去了印度,找小时爱吃的印度炒面,它下很多西红柿酱和酱油去炒,配料只有些椰菜、煮熟了的番薯块、豆卜和一丁点的羊肉,炒得面条完全断掉,是我喜欢的。

但没有找到,原来我吃的那种印度炒面,是移民到南洋的印度人发明的。

在台湾生活的那几年,面吃得最多,当年还有福建遗风,炒的福建面很地道,用的当然是黄色的油面,下很多料,计有猪肉片、鱿鱼、生蚝和鸡蛋。

炒得半熟,下一大碗汤下去,上盖,炆熟为止,实在美味,吃得不亦乐乎。

本土人做的叫切仔面,所谓切,是渌的意思。

切,也可以真切,把猪肺、猪肝、烟熏黑鱼等切片,乱切一通,也叫“黑白切”,撒上姜丝,淋着浓稠的酱油膏当料,非常丰富,是我百吃不厌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他们做得最好当然是“度小月”一派的担仔面,把面渌熟,再一小茶匙一小茶匙地把肉末酱浇上去,至今还保留这个传统,面担一定摆着一缸肉酱,吃时来一粒贡丸或半个卤鸡蛋,面上也加了些芽菜和韮菜,最重要的是酥炸的红葱头,香港人叫干葱的,有此物,才香。

回到香港定居,也吃上海人做的面,不下鸡蛋,也没有碱水,不香,不弹牙。

此种面我认为没味道,只是代替米饭来填肚而已,但上海友人绝不赞同,骂我不懂得欣赏,我当然不在乎。

上海面最好吃的是粗炒,浓油赤酱地炒将起来,下了大量的椰菜,肉很少,但我很喜欢吃,至于他们的煨面,煮得软绵绵,我没什么兴趣。

焦头,等于一小碟菜。

来一大碗什么味道都没有的汤面,上面淋上菜肴,即成。

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最爱的是葱油拌面,把京葱切段,用油爆焦,就此拌面,什么料都不加,非常好吃。

可惜当今到沪菜馆,一叫这种面,问说是不是下猪油,对方都摇头。

葱油拌面,不用猪油,不如吃发泡胶。

也有变通办法,那就是另叫一客红烧蹄膀,捞起猪油,用来拌面。

香港什么面都有,但泰国的干捞面叫Ba-Mi Hang,就少见了,我再三提倡这种街边小吃,当今在九龙城也有几家人肯做,用猪油,灼好猪肉碎、猪肝和猪肉丸,撒炸干葱和大蒜茸,下大量猪油渣,其他还有数不清的配料,面条反而是一小撮而已,也是我的至爱。

想吃面想得发疯时,可以自己做,每天早餐都吃不同的面,家务助理被我训练得都可以回老家开面店。

星期一做云吞面,星期二做客家人的茶油拌面,星期三做牛肉面,星期四炸酱面,星期五做大卤面,星期六做南洋虾面,星期天做蔡家炒面。

蔡家炒面承受福建炒面的传统,用的是油面,先用猪油爆香大蒜,放面条进锅,乱炸一通,看到面太干,就下上汤煨之,再炒,看干了,打两三个鸡蛋,和面混在一块,这时下腊肠片、鱼饼和虾,再炒,等料熟,下浓稠的黑酱油及鱼露吊味,这时可放豆芽和韮菜,再乱炒,上锅盖,焖它一焖,熄火,即成。

做梦也在吃面。

饱得再也撑不进肚,中国人说饱,拍拍肚子;日本人说饱,用手放在颈项;西班牙人吃饱,是双手指着耳朵示意饱得从双耳流出来。

我做的梦,多数是流出面条来。

美丽四川的作文

,是我国的省会城市,有着悠久而古老的历史文化,至今为止,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

也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有很多名小吃,著名的有:因为老板脸上有麻痕,人称陈麻婆,味道非常鲜美,麻辣色香俱全。

:以其皮薄、馅嫩、咸甜味美、色泽红亮蜚声海内外,是著名小吃。

赖汤圆:是由国家命名的一家店,有着我们喜欢的黑芝麻夹心,它的皮非常的薄,轻轻的咬上一口,那黑油油的芝麻馅就顺着白皮流了下来。

三大炮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是由和红糖水作成,师傅们把揉成三个大丸子,然后在一个大的簸箕里一扔,随着三声“砰”“砰”“砰”的震响,只见三个丸子打在了锣上,再掉下来裹满了香香的黄豆面,最后用碗盛上,再倒入甜甜的红糖水就作成了“三大炮”。

还有、张凉粉、肥肠粉……总之,你要是来到成都,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吃在等着你,准能让你大饱口福

成都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绮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有二王庙、武候祠、……总面积为300亩。

杜甫,曾经在草堂居住了将近4年,写了二百四十多首古诗,其中,……都是在“”写的。

而著名的武侯祠坐落于成都的南郊,我想大家都知道三国的故事吧

它是纪念诸葛亮的主要胜迹,还有刘备、张飞、关羽在这里桃园三结义的地方。

杜甫的两句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宫城外柏森森。

武候祠占地56亩,还有刘备与诸葛亮的金身罗汉……春熙路是我们成都的经济中心点,美丽而繁华,夜晚来临的时候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什么地方都好玩,什么地方都好看,很多外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流连往返,谁叫成都是一座“

台湾作家子鱼的简单介绍

子鱼:深受孩子们欢迎的童话作家2022-08-27 17:51:15 真真 来源:海峡瞭望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我是山东人,也是台北人。

”台湾童话作家子鱼,向人自我介绍,“所以我有山东人的身材,台北人的细腻。

”的确,他继承了山东父亲高大的身材,由于勤于打篮球健身,以及擅长咏春拳、柔道,曾经也是橄榄球主力,健硕的肌肉常先于他的童话秀出来,让人瞪大眼睛想:作家也可以这么健壮,他的童话是用拳头砸出来的吗

也许是在橄榄球赛猛烈的撞击中“当”一个火花冒出来,灵感来了:“斑马因为吃得太饱撑破了黑色外套,遂有了黑白条纹。

”或者是在投篮的时候,抢到球后撞开几个球友远距离投篮——“哐当”中了

灵感也跟着篮球掉下来:“青蛙来到布袋莲餐厅吃虫子盛宴,整夜打饱嗝:嗝

” 他的身材让他得以始终保持一个大男孩的模样,再加上他由内萌发的顽皮童心,很难直接看出他确切的岁数。

如果有一天早晨,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变成一只黑熊,对,就是他自己写的童话中那只黑熊,他仍然可以穿上球鞋去小学说故事,校长老师们一致欢迎他下次再来,没有人会发现他变成了熊。

因为他在说演故事的时候总是变来变去的化作各种动物甚至“阿飘”——鬼,让孩子们一惊一乍欢喜不尽,由此他被称作是台湾“说演故事高手”。

我希望他下次还能变成妈祖娘娘来讲故事,最好玩了,他可以用健壮的手臂伸出兰花指,点向空中:“虔诚的男人哪,你要用心去寻找。

”全场的人都笑翻了。

子鱼住在台北市万华区龙山寺附近,这一带是台北最早的发源地。

那里有台北最大的果菜市场,我路过那里,被种种活色生香的市井气息所吸引。

龙山寺和附近的艋舺街区还保留着旧台北的古早味儿,子鱼带我们一行人去买一杯街头咖啡(价格是福州的一半,却香浓可口),再到一家本地顾客挤到街上的卤肉饭小吃店,一人一份卤肉饭。

我想知道,台湾人是不是可以三餐卤肉饭都不腻

到处都是各色卤肉饭店,里面总坐满人。

不过,他最经常光顾的还是靠近新店溪的青年公园篮球场和社区图书馆。

他的灵感大多数诞生于此。

如果下雨无法打篮球或者逢到考试季图书馆满员,他就只好去华山创意园健走,健走也会有灵感:“午后,下起一场很细很细的雨,公园的步道都淋湿了。

我撑伞去散步,发现一群杜鹃花躲在步道旁跟我捉迷藏,它们偷偷的开花。

其实,我早就发现,故意笑而不说。

一只鸽子在草地上跳舞,我欣赏了一会儿,他那傻傻的样子很好笑。

一朵木棉花掉下来,差点砸中我的头,我抬头看了一下。

雨中散步发现二、三事,我觉得很愉快;雨中散步若没有发现二、三事,我也觉得很愉快。

”这么温柔细腻的文字,我想是来自于台湾母亲言传身教的浸润。

父亲从山东来,1949年到了台南遇见母亲,有了这个大儿子。

他将对母亲深厚的感情与刻骨铭心的怀念,写进童年回忆散文里。

小时候,他们一家住在日式木房子里,那是日军撤出台湾后留下的住所,分配给军官父亲。

周围还有兴建的其他军属房屋,形成台湾特殊的“眷村”。

眷村成员主要来自山东青岛与广东广州。

一到吃饭时间,各家婆婆妈妈的声音,用各种不同的腔调交织着,非常有意思。

子鱼的母亲是台湾人,讲闽南话,在眷村反成少数语言。

五湖四海的口音和饮食聚集在一起,从小习以为常,以至于他现在去一趟成都住半个月,就能像真正的四川人一样吃辣。

他们家是眷村里少数有院子的,父亲在院子里种了六棵果树,最大的芒果树在夏季台风来的时候落下许多小芒果,妈妈捡起落果可以做出冰凉的芒果青。

日式房子门前有小回廊,遮风避雨又宽敞通透,他和弟弟在这里写作业。

有一天清晨,妈妈把熟睡中的孩子喊醒,带两个儿子到小回廊听黄莺鸟叫。

小小的孩子将鸟鸣与妈妈的浪漫情怀都记入心中,所以长大之后也写诗、写童话。

他回忆起小时候:“没有什么故事书可以看,都听妈妈讲故事。

我不知道妈妈哪来那么多故事,林投姐、白贼七、虎姑婆都是陪伴我童年的民间故事。

不像爸爸给我的故事,都是硬得不得了的忠义故事。

妈妈给我是故事中想象的浪漫;爸爸给我的故事是教我要有男子气概。

一颗心可以柔美,可以刚毅。

当我对文字有一点敏锐,对故事十分喜爱,都来自母亲有意无意灌输的浪漫情怀。

在眷村生活成长的日子里,当我受挫大哭时,爸爸叫我不要哭,妈妈却是陪我一起哭。

”父亲和母亲给予了他铁汉柔情般书写童话的精神,或许这也能理解为何他可以由军人转为作家,曾经握枪的手却拿起笔写童话。

子鱼曾经是“总统侍卫”,为宋美龄、李登辉站过岗。

他夸张地说:“宋美龄那么老了,还涂着大白脸,好可怕啦

李登辉,哼,没有我点头放行,他的车子就别想开出大门。

还有哦

蒋公住过的楼半夜闹鬼

深夜站岗的时候,听到房间里喀喀响,卫兵滚下来喊蒋公回来了

我们不信,一起去看,果然,到了半夜,空荡荡的房间里喀喀喀来回响,酷似蒋公睡不着起来散步。

还能听到他是拄着拐杖一步一顿地走得很慢……本来两小时轮一班的卫兵,宁可四小时轮一班,这样可以两个人一起站岗。

后来,当然,我们是军人,总要揭开秘密:白天热夜里凉,是老旧木地板热胀冷缩发出的声音。

” 这么看文字,少了许多趣味,假如你见到子鱼本人,一定要请他再说一遍,总之说什么故事都好,最好是鬼故事,最好带上小朋友,最好你也装作自己是小朋友,他会在故事渐渐扣人心弦之时,突然来个巨响吓人一大跳。

他装神弄鬼害得人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小朋友们却直呼过瘾

小孩儿们喜欢他。

他的确会说很多故事,一个简单的故事也可以生动曲折讲上半天。

比如说这个故事吧:爸爸和妈妈生了一个儿子,爸爸对妈妈说,我们要给儿子起一个最特别的名字。

他们想啊想啊,起了名字是“tiki tiki tebo lonsa lebo cala cala lebo nomebo cacalicusa babali lebo”(读音接近闽南语,试着拼拼看

听起来接近台湾山区少数民族口语),后来老二出生了,爸爸妈妈起的名字就简单啦

出门看见一头牛,就取名“哞——”。

有一天老大老二去玩儿,老大掉进水里,老二赶紧跑回去喊爸爸:“爸爸,爸爸,我的哥哥“tiki tiki tebo lonsa lebo cala cala lebo nomebo cacalicusa babali lebo”,掉到水里了

爸爸说:“哎,你不可以这么随便喊你最亲爱的哥哥的名字,再来一遍

弟弟只好又喊“tiki tiki tebo lonsa lebo cala cala lebo nomebo cacalicusa babali lebo”,……就这个拗口又冗长的名字,被来回念啊念。

注意,念的时候要有台式节奏感,再配上子鱼式明星动作,这的确是世界上最棒的名字

太酷了

每个小孩儿都使劲想记下来,比背课文热心一百倍。

谁都不去管那个倒霉的哥哥到底捞起来了没有。

有结结巴巴差点咬到舌头的,有一人半句七拼八凑的,还有几个张着呆嘴,巴望子鱼能再说一遍……终于有一个小男生用拼音记下来,照着念出来,哗

全场鼓掌,比考一百分还光荣。

小男生得到子鱼的签名书了

小脸通红发光,比拿奖状还激动。

子鱼讲完故事,一个个抄起语文书冲向讲台排队签名、要电话号码,害得我这个语文老师冷落在一旁满心醋意:这群小兔崽子,我天天呕心沥血教你们语文书,哪天我们不念上十遍八遍,谁拿语文书给我签名了

来了个莫名其妙的子鱼讲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倒拿语文书去给他签上大名了

喂喂喂,你们还有没有良心

只有几个来听讲的家长陪着我,有一个妈妈犹疑不解地问:“这是阅读课吗

这不讲作文方法吗

”哈哈,你们这些小孩被台湾作家骗了吧,我们大人都看得出子鱼的故事里没有作文方法。

至于几天后他们竟然都读了子鱼的童话书开始模仿着写些好玩的童话,这是更加奇怪的另外一回事了。

而有的童话竟然还能被写到他们听子鱼说的“手工书”里,孩子们开始互相交换看各自书写制作的“手工童话书”,这么神奇的事,我觉得还是不要乱说,如果孩子们知道这些“书”被老师收藏起来,打算将来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奇货可居,一本万利地再卖给他们,他们会组团去台湾找子鱼,哭诉年幼无知时被老师拐骗走童年记忆。

子鱼可能也会和他们抱头痛哭,因为子鱼的许多手迹也被这个居心叵测的语文老师暗暗收藏下不少……当然那是数年之后的事情,目前子鱼正沉浸在童话书写中,还来不及设想日后红遍大江南北的情景。

见到他时,请来一个子鱼式招呼,暗号:“珍珠奶茶”,动作:“珍(睁)”——撑开眼皮睁大眼睛;“珠(猪)”——顶起鼻子拱起嘴;“奶(奶)”——双手托胸前;“茶(叉)”——双手交叉小腹前。

再来一次:“珍珠奶茶

”你会做了吗

好,故事开场

来源自网络

去成都旅游,武侯祠和杜甫草堂只能选一个,选哪个

如果只能选一个,如果喜欢吃和玩,喜欢热闹的话,建议选武候祠。

一是因为出名,武候祠与一样有历史感。

二是武候祠现在是繁华商业区,有美食一条街,足够你边玩边吃,乐在其中。

当然,如果是文学青年,去也好,那里清静。

关于吃的文章

以下介绍了很多美食,lz可以根据自己的熟悉程度和喜欢程度,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美食来写这篇作文。

美味的小笼包 常听人们说小笼包美味可口,我却从没尝过,也不知是啥味道。

这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小笼包子店让我开开眼界,饱饱口福。

那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小笼包一个个白生生,皮薄薄的,里面好象有一包汁水在,小笼包小巧玲珑,形似宝塔,呈半透明壮,晶莹透黄,宝塔顶上一阵阵香气随风四溢,形状也和包子差不多,难怪叫小笼包。

小笼包以上一般都是一笼里面有十个,每个都是圆鼓鼓的像一个个小雪球似的,只不过上面有一个凹凸不平的地方,还没上来我就被这香气熏得如痴如醉了。

真恨不得把整个蒸好的小笼包一口吞掉。

一笼小笼包上来了,我坐在椅子上,刚蒸完的小笼包发出了一丝淡淡的香气息。

一闻到这种香气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

刚夹起一个 “小胖墩”塞进嘴里,它就开始反 抗。

我这时肚子正饿得咕咕叫,恨不得将嘴巴变大,把四笼小笼包一口吞下去。

于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小笼包,因为轻咬了一小口,汁水就像千军万马往我嘴里奔跑。

我把它沾一点醋,轻进我的嘴里,肉馅又松又软,只要一嚼,它的肉就一下子松了下来,鲜美无比 妈妈说:“吃小笼包应该先醮点醋,轻轻咬一个洞,把里面鲜美的汤汁吸干,再吃皮和肉。

小笼包的美味精华就在汤汁里。

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吃,汤汁鲜、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极了。

果然,小笼包一会儿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了。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它的肉非常十足,咬一口鲜鲜的,浓浓的,咸咸的,让你吃了还想吃。

于是我又缠着妈妈去买一客,当阿姨笑盈盈端来后,我又怎能放过呢

吃了一个又一个,在吃得满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称赞道:“美

真是美味之极。

”一眨眼,又被我消灭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兴未了。

怎么样,心动了

西东不如行动,去吃吃你们家乡的小笼包吧

油炸臭豆腐 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

穿过小巷,翻过小桥,就可闻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

经营油炸臭豆腐的是个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总是挑一副担子,担子其实是木头做的箱子,前面一个箱子放着臭豆腐、酱油、辣椒酱和一叠小盘子,还有一个罐头瓶,里面插着几双筷子。

后面一个箱子安放着一只小煤炉和一口锅。

老人总是站在街的拐角,专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

从没有听过他的吆喝声,但总有许多食客寻着香味而来,在他的小担子前站成一圈。

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别的臭豆腐没有什么两样,但一入锅再一出锅,就变得金灿灿、香喷喷,涂上一层酱油或辣椒酱(他的辣椒酱是自制的,红艳艳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黄黄红红,煞是好看。

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因为非常烫),外黄内白,外酥内嫩,香辣刺激,此时已不是在吃而是舌头打着卷往下吞。

老人一次总是只炸几块,炸好几块卖几块,所以等的人都是一个吃,其他的人共同行注目礼。

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一到这担子前就都变成“辣妹子”了,辣椒酱涂了厚厚的一层还要涂,女人此时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红,涕泪交加,热汗直冒。

老人只是不住地说:辣得结棍,勿要吃得格许多。

说归说,他也不去阻挡。

所以,老人的辣椒酱每天都要消耗一瓶。

那时,我父亲每月给我五毛钱,至少有一半的钱是贡献给臭豆腐了。

一块臭豆腐一分钱,吃完一块,这一天才能安静下来。

有时候没有计划好超支了,那么,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里跑,怕自己的眼睛里会长出钩子来。

不过,那样的时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担子前,老人总会洞察一切,好象发现了我的口袋里没有半分钱,就会笑眯眯地炸一块最脆最嫩的送给我吃。

不好意思白吃,等下个月父亲寄钱来的时候,我马上就去还给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一块臭豆腐给我。

离开那个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样美味的油炸臭豆腐(虽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过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总是差了一点)。

它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和它一起出现的还有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头粥 我只吃过一次肉骨头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一个星期日的早晨,一向节俭的舅母突然提出带我去吃肉骨头粥。

我受宠若惊,一路屁颠屁颠地紧跟在她身后,生怕她又突然改变主意。

沿着青石板路,穿过熙熙攘攘的菜市,拐进一条小巷。

远远看见一个小铺子飘出阵阵白雾,还听到铁勺敲锅沿的声音。

舅母领着我走进这间铺子,铺子里已经座无虚席。

大家都在唏哩哗啦地喝这叫肉骨头粥的东西,好象这东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们领进里间的灶旁,满脸歉意地说:“就在这里吃吧。

”老板娘是一个40来岁的女人,头发齐耳,一丝不苟地用黑色的发卡别在耳后。

我生怕舅母临阵脱逃,赶紧自做主张说:“可以可以。

”结果招来舅母两个白眼。

“好吧,来一碗肉骨头粥。

”老板娘一手抄起大铁勺,一手揭开大锅盖,顿时一股热浪席卷着肉粥的香味扑鼻而来。

她用大铁勺在锅里搅了搅,盛了一大碗粥递给我。

这碗粥是灰白色的,米已经煮得不见原形,粥面上还点缀着几小块肉骨头。

我小心翼翼地尝了尝,嗯,香香糯糯,黏黏呼呼。

真的不需要“吃”,只要喝就行了。

我就这样站在大灶旁,端着大碗,呼啦呼啦地喝着有生以来第一次肉骨头粥。

最后还像小狗一样把那几块肉骨头啃得干干净净。

那碗粥花了舅母5分钱。

后来,舅母告诉我,煮肉骨头很麻烦。

先要把肉骨头(连着些肉的骨头)煮上几小时,然后再把新米淘好放进去,再煮。

不能煮焦,关键是要掌握火候,细火慢熬才行。

最后放上盐和味精。

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肉骨头粥的,费时费力还不经喝。

她还警告我,街上的肉骨头粥不能多吃,因为有的老板为省钱把客人吃过的骨头,又重新放进锅里煮。

也不知她说的是真是假。

反正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肉骨头粥,不是因为害怕不卫生,而是口袋里的钱还不够分配的呢。

不过,我还是经常到那家肉骨头粥铺去,主要是想看看她们怎么处理吃完的骨头的。

可老板娘好象明白我的意图,总是笑眯眯的招呼我:“小姑娘,来吃一碗啊。

”然后,我撒腿就逃。

阳春面 阳春面名字挺好听,很高贵的样子,其实是江南老百姓最爱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气掏钱的大众面食。

《上海的早晨》中资本家徐义德为了逃避公私合营装穷,叫小伙计送的午饭就是这个阳春面,可见,阳春面是属于劳苦大众的专利。

至于为什么取这样一个阳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义吧,但我敢肯定,取这个名字的人绝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别喜欢吃阳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带领全家到镇上的面馆去吃阳春面。

两个表弟兴高采烈,但我却很不喜欢。

阳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葱花就没有别的了,光溜溜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

每次我都没有方法把一碗阳春面吃完,我总是旁敲侧击地提醒舅舅还是吃馄饨好,至少还有点肉味。

但舅舅坚决不肯,说馄饨太贵,又不经吃,同样一角钱,阳春面吃得饱饱的,而馄饨却只能塞牙缝。

舅舅的牙缝好大。

不喜欢吃,但每个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整整六天他们都在等着这一天。

镇上那家面馆都认识舅舅,每次一来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阳春面来,然后,舅舅一家就开始埋头苦干,并制造出幸福的声响来。

每当此时,我就望着面前的阳春面愁眉苦脸。

陆文夫在《美食家》里专门提到过阳春面,说第一锅的阳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赶早去吃头汤。

我想,舅舅们吃得绝对不是这种阳春面。

但不管怎么说,我对阳春面是没有兴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光饼 光饼是福州的小吃。

据说是记念戚继光而来的,总之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关系。

小的时候总喜欢站在高高的桶炉前面,看师傅做光饼。

做光饼的师傅到处都有,一个案板,一个炉子就是全部的道具。

光饼师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碱水和盐水的面团摔得啪啪作响,然后分成一个一个剂子,用手左右一拍,一个小圆饼就出来了,再用一根竹签往中间戳一个小洞,就势往桶炉内壁一贴,等着吧,不一会,炉内就飘出香味来。

估计差不多了,光饼师傅就用小铁铲利索地一铲,焦黄的光饼就跳出来了。

这光饼硬梆梆、黄通通的,咬得很费劲,没有一口好牙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对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后总是吃了一块还想带走第二块。

光饼耐嚼还耐储藏,放它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坚韧不拔,很有民族气概,可能这就是它和戚继光的关系吧。

光饼很便宜,一分钱一块,那时经常光顾光饼炉,买上一两块,一路嚼着上学校。

冬天光饼师傅比较幸福,守着炉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阵还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炉子上嗤嗤作响。

我就不敢买了,因为那光饼里必定也有光饼师傅勤劳的汗水。

前段时间,在福建“老乡”处提到光饼,他们都说那玩意好吃而且对牙齿有利,经常嚼嚼绝对比“白箭”“绿箭”效果好。

但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都好多年没有吃过了。

但愿,这光饼炉子还能在福州的某个街角看到。

芋头果 芋头果是福州的早点之一,也称三角糕。

据说是把槟榔芋煮熟后剥皮碾成糊状,再掺入米粉揉合而成。

然后,切成一块一块三角形状,放到油锅里去炸,直炸得两面焦黄,出锅。

吃的时候,用一张纸包着芋头果的下端(因为很油),以一个角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内嫩(内色灰白),还有一股芋头的清香,嗯,味道好极了。

炸芋头果的摊子也是到处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头巷尾支起的一个个摊子,烟雾缭绕,香气四溢,买芋头果的人端着碗或提着小竹篮,等着芋头果出锅。

往往炸出一锅就买出一锅。

但也有买不完剩下的,搁一两个时辰也不要紧,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条,登陆不久就成了嚼不烂的老油条。

所以,卖芋头果的摊主都很自得,有时候上午九十点钟了,还不见他们收摊子,慢悠悠地守着还没有卖掉的几块芋头果。

他们知道总有肚子容易饿的人自会寻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锅边糊外加一只芋头果就解决了早饭问题,既好吃也实在,吃完后,打一个饱咯去上班,这革命干劲足得没法说。

锅边糊 一次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侃吃,我说要论吃,还是福州的锅边糊好吃。

他们齐声问:什么叫锅边糊

这帮平日里吃遍天下无敌手的家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东西。

我得意洋洋地开始向他们介绍福州小吃——锅边糊。

锅边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许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出产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没有一种叫“虾油”的调味品,而锅边糊没有加虾油就不成为锅边糊了。

锅边糊的制做很复杂,要先把大米淘净浸泡几小时,然后磨成糊状待用。

支一口大锅,煮上一锅汤,汤里放上虾米、蛏干、香菇、葱、蒜、芹菜,最后放进必不可少的虾油若干勺,这浓汤就做成了。

这还没有完,万里长征第一步。

将汤倒出另装,下清水若干烧到七成热时,锅边抹匀花生油,然后舀一碗米糊绕锅浇一圈,盖上锅盖。

三分钟后见锅边米浆起卷时,用锅铲铲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复上述行为。

当最后也就是第四次浇完时,放入一份浓汤料,并视情再加入虾油等辅助调料。

煮熟后盛放在另一口锅中,用微火保持温度,待售。

总之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没有耐心是做不成的。

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锅边糊的,要吃就到街上去买。

福州的大街小巷饭店小摊都有买,而且很便宜。

锅边糊味道特别,海鲜味浓,每片米糊都打着卷,白白的,象一管管青葱,非常爽口,再配上黄黄的虾米、蛏干,黑黑的香菇,绿绿的葱蒜,色泽鲜明,令人食欲大开。

听到这里,同事们的喉咙都动了一下。

然后商量,什么时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去尝尝这锅边糊。

我补充说,在福建,锅边糊都是作为早点和茶余饭后的点心的,并不把它当正餐,大概它是管吃不管饱的缘故吧。

想想本地品种单一而又甜得发腻的小吃,大家都说:福建人民真是幸福。

是啊,福建人民真幸福。

馄饨 我想,大概没有什么小吃有馄饨那么普及和名称多样了。

馄饨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云南广西一带叫云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馄饨。

内容差不多,形式却有些差别。

福建的馄饨注重鲜,加虾油是它的一大特色。

小时候总是被喜欢吃馄饨的母亲支出去买馄饨,买来买去,也就买出经验来了。

知道街头的那家馄饨味太浓,吃完后就要赶紧灌开水;而街尾的那家馄饨味道尚好,就是只见皮不见肉;最好的是穿过几条街的那家“野”店,说它野,是因为时开时不开的,好像全凭主人兴趣。

这家的馄饨量足味最地道,每只馄饨雪白剔透,中间一点红红的肉馅若隐若现,再配上几粒葱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莲。

福建的馄饨一般都很节俭,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点再往馄饨皮上一翻,一只馄饨就完成了,往往一盘肉泥可以对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馄饨。

吃馄饨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们可以不计较得失,慢悠悠地翘起兰花指,用小调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馄饨往樱桃小口里送。

所以,较之其他小吃,福建馄饨更显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馄饨则个性鲜明,阳刚味十足。

首先一大特色是没有汤,第二大特色是辣得过口不忘。

那一年去成都调研,特地拜访“抄手”,谁知端上来的是几只干巴巴的结结实实的饺子状馄饨,上面还浇了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

仗着本人吃辣还有一些功底,挣扎着把这碗“抄手”给吞了。

结果,除了辣,我已经不记得它还有没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带,馄饨是最常见的小吃,这里的馄饨分为大馄饨和小馄饨两种。

大馄饨里馅比较多,有鲜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饺子那样皮厚馅足,江南人总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样干脆利落地做出饺子风格,他们总要保持馄饨的传统,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变。

江南大馄饨是放大了的小馄饨,样子象修女的帽子,汤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饱的感觉。

正宗的江南小馄饨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讲究,贴着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纹,真正是薄如蝉翳。

肉要精瘦的,处理得细腻无渣,烧好后的馄饨,皮子晶莹舒展,“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象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 。

这时候的注意力就不会在吃上了。

不过,这样的小馄饨现在已经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经缺少了这份精致的心情。

取而代之的是满街都是的大众小馄饨,简单一裹,完事,连皮也不擀了,买现成的。

在北方读书的时候,思念馄饨(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齿。

北方同学很不以为然,说,那有什么好吃的

清汤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饺子实在。

是的,要想实在,吃北方饺子;要想苗条,吃江南馄饨。

羊肉串 很奇怪,我向来不吃羊肉,但对羊肉串却来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

那一天,从北京图书馆查资料出来,拐到白石桥附近,那里有一片饭店餐馆和小吃摊点。

先买了仿膳食品窝窝头,吃得直冒酸水,发了一通诸如慈禧太后的胃口怎么这么好对付之类的牢骚后,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摊子前。

并没有想要吃,的的确确是被那种香里带膻的味道吸引过来的。

同学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佩服。

他先买了三串,然后视死如归地说:“我先吃吃看。

”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着就加快了频率。

我盯着他上下翻飞的大嘴,直问:“哎,别顾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

”他“嗯嗯”地一气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满意地说:“不吃真傻。

”赶紧掏钱,一手抓一把,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腻,焦香十足,还有一种特有的,说不出来的怪怪的味道(后来才听新疆的同学说,那是孜然的味道)。

我们就这样边走边吃,吃完了,就地再买,反正羊肉串摊子到处都有。

直吃得饱咯里都带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们非得变成草原牧民了。

本来以为羊肉串就是这样好吃了,谁知新疆的同学说:那算什么羊肉串

真正好吃的是咱们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

第一次那么羡慕新疆人,真正觉得新疆是个好地方。

咱也没有机会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当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后,也见过羊肉串,但不仅外貌小里小气,味道也完全变了样,如果说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么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伪劣了。

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发现了久违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样。

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顾斯文地大嚼起来。

以后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设法地溜到新街口去过过瘾。

但总是心有不甘,有事没事总鼓动头儿:“咱们也到乌鲁木齐去开个读者作者联谊会

” 羊肉泡馍 有了羊肉串垫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馍的时候就好象有了胆量。

看过雄赳赳气昂昂的兵马俑,摸过杨贵妃的洗澡池,躲过小商小贩的围追堵截,吃过田里刚采下来的草莓,当然也爬过大雁塔和古钟楼,接下来就是品尝西安小吃的时间。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夹馍和羊肉泡馍。

不过,肉夹馍我连看都不看,一块大肥肉塞在一块大饼里,肥油直冒,尽管肉馍的主人说怎么怎么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

不是怕胖,而是从小就不吃肥肉。

肉夹馍是放弃了,但羊肉泡馍是一定要吃的。

于是就去找。

在古楼附近转来转去,转累了就在一个小摊子上坐下来。

坐定后才发现对面一个老头在专心致致干活:把一块硬硬的馒头掰成颗粒状。

他神态专注地不紧不慢地掰呀掰,掉下来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里。

他在干嘛

是不是牙口不好

正想着,又见老头把掰好的产品倒进一个盛满浓汤的大海碗里,那碗浓汤顿时就变成了一碗浆糊。

老头有滋有味稀里哗啦地喝完了这碗浆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胡子上的残留物,打了个响亮的饱咯,满脸都是幸福感。

突然好象明白了什么,赶紧找来伙计问:“那是什么

”“羊肉泡馍啊。

”老天,这糊里糊涂的东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馍

小的时候就最恨把馒头放进汤里 ,软不啦及的,要口感没口感要味道没味道,再好吃的馒头再好喝的汤都给搅浑了。

所以,很遗憾,在西安最大的收获是买了一堆民间工艺品,而在吃上,却是一片空白。

看了贾平凹写的陕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形容羊肉泡馍的精彩,但我还是没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来。

这在我看关于吃的书籍的历史中是少见的。

朝鲜凉面 初到东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鲜人和朝鲜文字还是大惊小怪的,后来看多了,就见怪不怪了。

然后就开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朝鲜民族文化,比如,他们的饮食文化,更具体地说,如何吃遍学校周围的朝鲜小吃店。

于是,先去朝鲜泡菜摊子前侦察一番,和买泡菜的朝鲜族老大妈套近乎,问:“道拉及是什么意思

”朝鲜族老大妈真的很象《奇袭》里的老大妈那样慈祥,她不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儿园水平的问题,还推荐我买了朝鲜泡菜的代表作——桔梗。

尝了桔梗后,对朝鲜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两色世界。

从澡堂出来,头发一会儿就冻成柴火棒。

并不觉得冷,只是渴得慌。

就到处找有水源的地方,后来发现一面“朝鲜凉面”的幌子正迎风招展,凉面

正好解渴。

一头扎进去,里面已是高朋满座,人人都端着一个大海碗往肚子里灌凉面,很舒服的样子。

于是也要了一碗。

等端上来后,才觉得好象有点不对劲。

鲜红的面汤上波澜不兴,面条当然是潜伏在汤底的,只是这汤,怎么看都好象是刚从自来水龙头里出来,冷不说,还有股漂白粉的味道。

怀疑归怀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说。

结果,渴是解了,但我体内的那点余温可全给带走了。

一路跑着回到宿舍,又是捂热水袋又是灌开水,折腾了半天,才把胃里的那块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东北人和南方人本来就不一样,他们冰天雪地里可以吃冻梨吃冰棒,那是因为他们有从小就锻炼出来的坚强的胃。

所以他们可以裹着大棉袄吃凉面,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时候。

但,我还是没有勇气再去品尝朝鲜凉面了。

甚至一想到这四个字,我的胃就开始冒凉气。

不怪朝鲜凉面,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烧鸡 说来惭愧,自己在外求学几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食堂乏味的饭菜,使自己时常处于饥饿状态;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为天”嘛,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刚到长春不久,就打听到“道口烧鸡”挺有特色,忙亲临考察。

果真,摆在橱窗里的烧鸡肥嫩嫩、黄灿灿、热腾腾,撒发着迷人的香气,又看到买烧鸡的人排成了长队,更证实了此烧鸡的名不虚传。

此后三年间,只要钱包里有点余钱,便忙不迭地往烧鸡店送,买不起整只就买半只;买不起半只就买鸡杂碎(鸡肝、鸡卵等构成,便宜而味极佳,是穷学生最亲睐之物)。

那种拎着一小袋烧鸡走路的愉快,无法言喻,只觉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么美好。

此时若去攻读书关,再厚的“砖头”也能毫不费劲地“啃”下来,这就是“道口烧鸡”的威力。

有时,人的胃口会比脑袋重要得多,换句话说,就是物质有时也能毫不客气地战胜精神。

逢到宿舍里的女同胞过生日,无例外地都要买只“道口烧鸡”以飨大家。

鸡上台面后,往往还没等打开塑料袋,大家就已经操起家伙跃跃欲试了。

那香喷喷、热腾腾的烧鸡,嫩而无渣,连骨头都是酥的,一块鸡肉在舌头上还来不及停留就溜进肚子里去了。

而此时往往有师兄师弟寻着香味不请自到,说句“生日快乐”就一屁股坐下来大嚼起来。

那时候,要求师兄师弟办事或反过来他们求我们办事,都言不二价:一只道口烧鸡。

在长春的三年,可以说是伴着“道口烧鸡”的香味渡过的。

(虽不能常吃,但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烧鸡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飘来的香味,使我们的读书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 临毕业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有一家大饼店专营夹肉大饼,味道好得没法提。

可惜没有机会了。

要不然,现在又会有一样好吃的供我回味了。

1、炒菜时,不要加冷水,冷水会使菜变老变硬不好吃,而加开水炒出来的菜又脆又嫩。

2、炒藕丝时,一边炒一边加些水,能防止藕变黑。

3、炒鸡蛋时,一个蛋加一汤匙温水搅匀,就不会炒老,而且炒出的蛋量多,松软可口。

4、豆腐下锅前,可先放在开水里浸渍一刻钟,这样可清除泔水味。

5、用冷水炖鱼无腥味,并应一次加足水,若中途再加水,会冲淡原汁的鲜味。

6、蒸鱼或蒸肉时待蒸锅的水开了以后再上屉,能使鱼或肉外部突然遇到高温蒸气而立即收缩,内部鲜汁不外流,熟后味道鲜美,有光泽。

7、熬骨头汤时,中途切莫加生水,以免汤的温度突然下降导致蛋白质和脂肪迅速凝固,影响营养和味道。

8、煎荷包蛋时,在蛋黄即将凝固之际,可浇上一汤匙冷开水,会使蛋熟后又黄又嫩,色味俱佳。

9、熬猪油时,先在锅内放入少量水,再将切好的猪油放入,这样熬出来的油,颜色晶亮而无杂质。

生活巧用醋 1、外出容易晕车,如喝下不很酸的食醋水,可以清爽精神,减轻晕车症状。

2、失眠,可将一汤匙食醋倒入冷开水中,搅匀喝下,即可迅速入睡。

如果加入等量的蜂蜜,则效果更佳。

3、有人发生昏厥,可把手帕浸过食醋后捂在昏厥者的鼻子上,刺激患者清醒。

4、新购的瓷制餐具、茶具、酒具、放入10%的醋水内煮上两三小时后再用,可除去新瓷器所含的微量铝,避免铝毒危害身体。

5、在烹调水产品蟹、是、海蜇时,先用1%的醋液浸泡一小时,可防止嗜盐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6、醋煮花生米或黄豆,是高血脂、肥胖症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佳肴,具有隆脂、隆压的疗效。

7、宴饮进食,如感胸满腹胀,可用醋50毫升加水至100毫升冲淡服下,增加胃酸,促进消化。

8、饮酒过量已有醉意者,可服50%食醋100至200毫升,解酒毒、养肝肾。

9、餐后的食具,如果使用1%食醋液煮沸消毒,可防止病毒性肝炎、痢疾等传染病。

醋的妙用 1、醋是家庭烹调的必备调味品。

在醋内加上两滴白酒和一点盐,即可成为香醋。

在煮肉或马铃薯时,加上少量醋就容易炖烂,味道亦好。

煮甜粥时加点醋,可使甜粥更甜。

2、擦皮鞋时,滴上一滴醋,能使皮鞋光亮持久:铜、铝器用旧了,用醋涂擦后清洗,就能恢复光泽;宰鸡杀鸭前20分钟,给鸡鸭灌上一汤匙醋, 拨毛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3、玻璃上的油漆,用醋浸软后一擦就掉;丝品洗净后,放在加入少量醋的清水中浸泡几分钟,晾干后光泽如新:毛料衣服磨光的地方,用50%浓度的醋水抹,然后用湿布铺垫熨烫,亮斑即可消失。

4、醋还有消毒杀菌作用。

用醋拌的凉菜卫生爽口;用醋蒸熏房间,能杀菌防流感;每天用40%的醋水溶液,加热后洗头可防治脱发,头屑过多;用醋调石灰粉,涂敷腋下,每日二次能治疗狐臭。

赶走烦人的水垢 残茶的妙用 1、湿茶叶可以取掉容器里的鱼腥味和葱味。

2、可以煮茶叶鸡蛋,其味道清香,非常可口。

3、用残茶叶擦洗有油腻的锅碗、木、竹桌椅,可使该物品更为光洁。

4、把残茶叶晒干,铺撒在潮湿处,能够去潮。

5、残茶叶晒干后,还可以装入枕套充当枕芯,枕之非常柔软。

6、把茶叶撒在地毯或路毯上,再用扫帚拂去,茶叶能带走全部尘土。

7、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

8、残茶叶还可以喂养刚出的小蚕。

9、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绳的功能。

西瓜皮的妙用 1、削去青皮,将其切成小方快或细丝,加上盐、酱油、糖等佐料,与辣椒同炒,清脆、香甜、可口。

2、将去皮切成的小块或小条的瓜条,入水煮沸,再下入番茄、鸡蛋、些汤不仅味佳色艳,而且能消署利尿。

3、把去皮后的瓜皮切成细长小条,用食盐腌2~3小时后,将盐水沥出,再加酱油、醋或麻油等佐料搅拌,即可食用。

4、将去皮瓜皮、切成薄片,入在碗里,上铺火腿片,加上调料,上锅清蒸,其味鲜美,清香四溢。

淘米水的妙用 1、用淘米水洗浅色衣服易去污,而且颜色鲜亮。

2、沉淀后的淘米水再加热水,可以用来浆衣服。

3、用淘米水洗手,可用滋润皮肤作用。

4、用淘米水漱口,可以治疗口臭或口腔溃疡。

5、将带腥味的菜,放入加盐的淘米水中搓洗,再用清水冲净,可去腥味。

6、把咸肉放在淘米水里浸泡半天,可去些咸味。

7、用淘米水洗腊肉要比用清水洗得干净。

8、用淘米水洗猪肚,比用盐或骨矾搓洗省劲、省事、且干净、节约。

9、常用淘米水洗泡的菜刀不易生锈。

生锈的菜刀泡在淘米水中数小时后,容易擦干净。

10、淘米水浇灌花木或蔬菜,可使其长得更茁壮。

11、用淘米水擦洗后的油漆家具,比较明亮。

12、用淘米水擦拭新漆器,4~5次后,能除去臭味。

食盐的妙用 1、想让花开得更鲜色,在花盆里浇一点点盐水即可。

2、用盐水洗冻疮可止痒。

3、早上喝一杯淡盐水,有助大便通畅。

4、将盐水搽在被开水烫了的皮肤上,可减轻疼痛。

5、用盐可以擦掉铜器上的黑点。

6、洗澡时,水里放点盐,可治疗皮肤病。

7、用油炸食物时,将一点盐放入油锅内,油就不会向外溅了。

8、煮破了壳的鸡蛋时,水里放点盐,蛋白就不会流出来了。

9、将胡萝卜捣碎拌点盐,可以将衣服上血迹擦掉。

10、为防止洗衣服时衣服褪色,可在水中放些盐。

11、每天早晨嘴里含一含淡盐水,可以清洁口腔,消除口臭,减轻牙龈肿痛出血,帮助治疗牙周炎。

12、洗水果时先把水果表面的污渍揉搓掉,然后把水果浸泡在盐水中,半小时后再冲洗干净,即可放心吃。

13、当嗓子内小舌红肿下垂时,用盐末点治,可减轻喉部不适。

14、用淡盐水和绿茶或菊花洗眼,可以使红肿热痛的急性眼结膜炎很快好转。

15、用盐和辣椒或茄子根一起煮水,浸洗双脚,可以治疗脚气病,对手、脚冻疮也有一定的消肿、止痒作用。

16、用热盐汤浸泡双脚,或用炒盐熨贴腰背,对风湿筋骨病,有一定的止痛作用。

17、有虫蔬菜虽无农药污染,但叶上小虫非常难洗,只要将蔬菜拆叶泡在淡盐水中3-5分钟,虫子便会自动掉入水中。

18、清洗平菇表面的粘稠物时,可将平菇放在淡盐水中浸泡5分钟左右,然后用细软净布沿菇纹轻轻擦洗。

19、夏季豆腐很难保存,但将食盐溶解于水后烧沸,冷却后把豆腐浸放于盐水中却能使豆腐保存很长时间。

20、煎鱼前将鱼放在盐水中洗净,鱼就没有泥土味和腥味。

21、新买的碗碟或玻璃杯先放在盐水中煮过,以后就不易破裂。

22、菜刀用钝后,将刀放在盐水中浸泡半小时左右,然后在磨刀石上边磨边浇盐水,能使刀刃锋利,且经久耐用。

食盐美容法 1、雪肤洗澡时,用干净的纱布装入适量的细盐,在脸上、颈部及全身上下进行摩擦拍打,约五六分钟即可,可除去已殆的角质皮肤,有助血液循环,使皮肤细嫩白皙。

2、祛斑食盐1份,白蓝粉6份、兰花粉3份、白糖半份,加少话水调成糊状,敷抹于斑处,隔日一次,可使斑色变浅至无。

3、除痘食盐一匙、白醋半匙、开水半小标,溶解后以棉花蘸洗患处,每日一次,连续数日即可见效。

经常使用粉刺去无踪。

4、嫩肤食盐15克,杏仁粉100克,加冷水调成糊状敷于面部,每周2—3次,可使肌肤爽滑细润有光泽。

5、美齿每日早晚用淡盐水漱口,或在牙膏上洒上少许精盐,可有效地祛除烟茶垢,预防龋齿发生,使牙齿洁白有光泽。

牛奶的妙用 1、除鱼腥味-炸鱼前先把鱼浸入牛奶中片刻,既能除腥,又能增强佳味。

2、做冻鱼-在做冻过的鱼时,汤中加些牛奶,会使鱼的味道更鲜。

3、除蒜味-喝杯牛奶,可消除留在口中的大蒜味。

4、去酒迹-如果白衬衣上留下了酒迹,可用煮开的奶擦拭,即可去起污迹。

5、去水果迹-变味的牛奶能去掉花衣服上的水果迹,在痕迹处涂上牛奶,过几小时再用清水洗,就能洗干净。

6、去墨水迹-衣服上沾染了墨水迹,先用清水洗,再用牛奶洗,然后用洗洁精洗,即除。

7、去铁锈-衣服挂在钉子上,或沾到了铁锈,是很难洗得掉的,如果先把有铁锈的地方,用沸水浸湿, 涂上发酸的牛奶,在抹上肥皂,就可洗干净了。

8、消除眼肿-早晨起床眼皮肿了,用牛奶加一点醋和开水混合,然后用棉球蘸着在眼皮上反复擦5分钟,再用热毛巾捂一下,很快就会消肿。

9、使硬鞋油变软-打开的鞋油放久了,会变得发硬而不好再用,如向里面加入几滴鲜牛奶,鞋油就会变软,用起来仍然同新鞋油一样。

10、治轻微烧烫伤-在患处敷上点烧开的牛奶,可迅速消除因烧、烫伤的灼痛。

11、贴标签-要使玻璃上的标签贴得牢,可先将标签放在牛奶中泡一泡。

不可不知牙膏十大妙用 1.用布蘸点牙膏擦拭水龙头,可使水龙头光亮如新。

2.用海绵蘸点牙膏刷洗脸盆和浴缸,效果很好。

3.用棉布蘸点牙膏后,轻轻擦拭泛黄的白色家具,可使家具颜色还原如新。

4.用温热的湿抹布将灶台上的焦垢润软,然后用尼龙洗碗布蘸牙膏用力刷洗污垢,再用干净的布擦干净即可。

5.烹调完鱼后,手上仍残留有鱼腥味,不妨在手上挤点牙膏搓洗,鱼腥味便能立刻消除。

6.手上沾了食用油、签字笔油、汽车蜡或机油等难洗的油污,用牙膏搓洗就能清除。

7.衣服的袖口和衣领是比较难洗涤的,用牙膏涂在污处,反复搓洗,效果不同凡响。

8.白球鞋穿久后常会泛黄,先用专用清洗剂处理,再用牙刷一刷,清水冲洗,球鞋便可洁白如新。

9.手电筒的反光屏用得太久了会变黄,将牙膏涂在上面,3~5分钟后,用绸布轻轻擦拭,便可使其光亮如新。

10.如果不经意间身体某部位被烫伤,可以涂抹一些牙膏,减轻疼痛。

描写成都小吃好吃的句子和散文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