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古巴革命名言

古巴革命战争的古巴革命战争中的华人

爱国如饥渴。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爱国无先后。

爱国名言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中国不亡有我在。

中国教育家、奥运先驱 张伯苓爱家的人才能爱国。

英国诗人 柯尔律治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爱国的名言唐·韩愈。

赤心:赤胆忠心。

事:侍奉。

上:君王。

这两句大意是:忠心侍奉君王,忧虑国事就如忧虑家事一样。

君国一体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的人共有的思想;一方面是对国家的安危盛衰忧怀如焚,一方面是对君王忠贞不二。

他们生活在君即是国的家天下时代,我们不必过多地苛求他们,而要看到他们爱国如家的高尚情操。

这两句可用来表现封建时代忠君忧国之士的爱国精神,也可用“忧国如家”表现古今忧国忧民之人的胸怀。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西晋史学家 陈寿 要爱国,祖国须可爱。

英国政治家 伯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西汉军事家 霍去病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西汉学者 戴圣 为国捐躯,虽死犹荣。

爱国名言古希腊盲诗人 荷马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唐代诗人 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

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爱国的名言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半夜无眠多次长叹,常常为国家命运担忧。

唐代诗人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唐·杜甫。

这两句大意是:你不用为新婚离别而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一诗通过新妇的自怨自励,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真挚之情.此二句是新妇劝慰丈夫不要为新婚离别而难过,要想到这是为国从戎,为民平叛,希望你能努力杀敌,建立军功。

诗句脱离了个人感情的小圈子,将国家的太事放在家庭之上,充分表现了劳动妇女对国家的热爱,对平息安史之乱的关心。

唐代诗人 杜甫 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

何香凝与其忍受屈辱地活着,不如为了报效祖国而英勇献身。

何香凝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宋教仁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爱国名言 陈毅善用其所学,以利导我国家。

现代诗人、散文家 徐志摩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

李大钊人谁不死?死国,忠义之大者。

晋·陈寿裴松之注引皇甫谧。

死国:为国捐躯。

这几句大意是:谁能不死?为国而死,是大忠大义。

人谁也躲不过死,但死有不同。

有为己死,有为友死.而唯以为国而死最为高尚.是大忠大义之死。

这几句表现丁对为国而死者的极高赞扬。

西晋史学家 陈寿 真正的爱国主义是不分党派的。

爱国的名言18世纪英国小说家 托·斯摩莱特伊拉克万岁

阿拉伯国家万岁

伊拉克第五任总统 萨达姆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爱国心是基于大义,本于大德。

爱国反倒受穷,谁还敢去爱国

18世纪英国诗人 蒲柏最大的荣誉是保卫祖国的荣誉。

爱国名言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世界上最伟大的美德是爱祖国。

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

爱国的名言德国诗人 海涅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我爱国,但我不做高房价的炮灰

中国房地产最具影响力的独立评论家 牛刀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其三.河湟地:指黄河、湟水两流域。

:“渔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合……故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不拟:不打算。

这两句大意是,不收复被西戎盘踞的唐王朝的河湟地带,就不打算回头望一眼自已的故乡。

唐朝进步的边塞战争以保卫国家,反对侵扰为目的,反映这类生活的边塞诗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进取精神。

令狐楚这首诗:“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就使我们看到一种为国家为民族不借牺牲个人一切.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忠贞精神,令人感奋不已。

唐代诗人 令狐楚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宋·杨万里其一。

桑干:即永定河上游的桑干河,在今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北部,古人认为过了桑干河就到了塞北边境。

中流:指淮河中流。

绍兴和议规定宋、金以淮河中流分界,界河以北全部割让给金。

这两句大意是:何必到桑干河才是遥远的边境呢?淮河中流以北就是天边了

公元一一八九年冬,杨万里奉南宋王朝之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使者。

舟入宋,金分界的淮河,他触景伤怀,写下了以为题的四首绝句,诗句以地理上的近反衬意念上的远;从地理上来看,桑干是远的,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却只是一水之隔,近在眼前;可是一条淮河却分隔着两个朝廷,原来的内河今已成了界河;原来的中原腹地,如今已成了异域,就像远在天边一样。

在~的慨叹中,反映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流露出一种沉痛的感情。

今天面对那种人为的“国境线”,仍然可以抒发这种感慨。

南宋诗人 杨万里 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爱国名言宋·苏轼《闻洮西捷报》。

放臣:苏轼时因“鸟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天颜:指皇帝的面容。

这两句大意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到草木忽然春意盎然,似因闻捷报而都“回春容”。

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九月,陆延路经略安抚副使种谔在米脂寨击破侵扰宋境的西夏军八万人,获马五千匹,十月又攻下米脂寨,进驻银川。

贬官黄州的苏轼听到从洮西传来的捷报,喜不自禁,遂写了这首诗。

虽然作者身为放臣又时值冬天,但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周围的草木都充满了盎然生机。

草木无情,尚知为捷报传来而“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闻洮西捷报》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宋·林逋《省心录》忧虑国事的人,不会考虑他自身的安危,爱护民众的人,不会欺瞒他的上级.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苟:如果。

以:与。

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以生命相许,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民族英雄。

他在兴修水利,禁止鸦片诸项事业上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劳,也因此而屡遭贬谪。

本诗就是他遭贬赴戊登程时留给家人的。

~表现作者不计个人祸福,赤心爱国的高尚情操.读后令人感奋。

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清·梁启超《读陆放翁诗》。

集: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

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

亘(gèn)古:从古到今。

放翁:陆游之号。

这两句大意是:陆游的诗集中十分之九写的都是从军报国的欢乐,自古以来称得上男子汉大丈夫的要数这位陆放翁。

陆游生当宋金对峙时期,宋王朝的江山多半归于金人,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陆游毕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立志投笔从戎,效命疆场,以杀敌报国为人生乐事,他诗集中的绝大多数作品就抒写了这种昂扬的斗志,所以梁启超读完他的诗集后赞扬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锖尽国魂空。

~”,在对比中对陆游的爱国抱负和斗争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读陆放翁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爱国的名言南宋·陆游《书愤》我要是年轻的时候知道世事这么艰难,还不如趁着年轻去帮助国家收复失地,建功立业 ,也饱含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见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

鲈(lú卢)鱼:一种体侧扁,嘴大,鳞细,肉味鲜美的鱼。

脍:把鱼肉切细。

“尽西风”二句:《晋书·张翰传》:张翰,吴中人,在洛阳居官。

“翰(字季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这几句大意是:请不要说家乡的鲈鱼脍多么味美,尽管现在西风已经吹起,张翰可曾归去?(言外之意是:我不愿学张翰那样忘怀时事,心系桑梓,见西风起就弃官归乡。

何况北国早已沦陷,我这个“江南游子”已经无乡可归了。

)在中国原始宗教中有一种固执的“厚土”观念,受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重土轻迁,故乡之情特别浓厚。

因此,在中国文学中,桑梓之念,莼鲈之思,故乡明月,霜鬓乡音已成为历久不衰的主题,思乡怀归之情成为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思想感情。

而辛弃疾在这首词里,表示自己为了抗金复国,以国家时事为重,不以家乡为念,不愿学习张翰那样弃官归乡,希望有所作为,一片赤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借典故言志,不仅经济笔墨,丰富词的形象性,而且能加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这种艺术手法仍可借鉴。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龙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见宋·陆游《示儿》。

元:同“原”。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这两句大意是:死后原本知道万事皆空,只伤心看不到全国统一。

这是陆游的临终绝笔。

陆游享年八十五岁,毕生以抗金复国为素志,但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弥留之际,他明知死后万事皆空,一切都不以为念,唯一的遗恨仍是“不见九州同”。

诗句以质朴的语言倾吐生死不渝的爱国热忱,感人至深。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示儿》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见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

遗民:此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的人民。

胡尘:指被金人占领后烟尘弥漫的中原地带。

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这两句大意是:遗民在异族统治下哭干了眼泪,引领南望宋王朝的军队又苦等了一年。

这首诗写于公元一一九二年,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宋王朝苟且偷安,不图光复,遗民们的爱国之心却不能泯灭,他们在敌占区一年年,一代代地盼望着王师北伐,盼望着回到故国的怀抱,等待他们的却是失望接着失望。

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却依然见不到“王师”的踪影。

宋王朝早已把他们遗忘,而他们却还在年复一年地盼望着。

透过这样一幅令人心碎的典型景象,陆游讴歌了广大遗民的爱国热忱,谴责了南宋王朝的投降国策,也表现了自己深沉的感慨。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见明·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

经国:治理国家。

衽席:寝处之所,这里是安居乐业的意思。

这两句大意是:大丈夫志在把整个国家治理好,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海瑞是明代刚正不阿的清官,~表现他一心为国,志在天下的爱国精神和远大怀抱。

写爱国抱负时可以引用。

明朝清官 海瑞 《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杯土。

爱国名言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旧为忠家。

明代明臣 于谦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明代文学家 李梦阳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

爱国的名言南宋诗人 曾几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渡春风。

近代民主革命女志士 秋瑾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离家自身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

明代明臣 于谦辞家壮志凭孤剑,报国先声震两河。

清代状元 彭定求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也不会爱。

爱国名言英国诗人 拜伦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近代民主革命女志士 秋瑾爱国主义是一种生动的集体责任感。

奥尔丁顿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寄南征诸将》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爱国的名言教育家 陶行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宋·陆游《书愤》。

《出师》一表:即《出师表》。

诸葛亮出兵伐魏之前,曾写该表给后主刘禅。

名世:垂名于世。

堪:能够。

伯仲:怕为长,仲为次。

这两句大意是:《出师表》真是传名于世,万古流芳,千年百代有谁能够与诸葛亮比肩呢?这是陆游晚年作品中的著名诗句。

诗歌追述壮岁心情,自伤迟暮,感慨于世事维艰.小凡误国,想到诸葛亮出师北伐时写下的《出师表》,看到眼前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不可复得,更对诸葛先生增加了敬意,同时也就更显得慷慨悲凉。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宋·陆游《金错刀行》。

楚虽三户能亡秦:战国时楚亡于秦。

想复仇的楚国遗民唱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谣,这里为陆游借用。

堂堂:盛大貌,这两句大意是:楚国虽然只剩下三户人家,还能报仇雪恨,灭掉秦国,哪有堂堂中国无人抗金之理

这两句以对比、反问的笔法借古喻今,抒写了抗金复国的壮志,表现了对民族力量的自信,基调是高亢的。

但从作者所借用的民谚中,从“堂堂中国”“空无人”的对比中,依旧可以体味到这种高亢的基调中仍夹杂着悲怆的音弦,带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气息。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金错刀行》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宋·胡寅《酒边词序》。

这两句大意是:(苏轼的豪放词风)一下洗去了当时士大夫们充满香泽胭脂气味和婉转柔媚情态的词风。

这是作者为向子湮词集《酒边词》所写序文中的两句话。

苏轼的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扩大了词的领域,开豪放一派,使一部分词人用词来表达爱国感情,摆脱了“花间词”的颓风,这在南渡前后汉民族濒于危亡的时代,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胡寅对苏轼的词作了充分的肯定,~成了评价苏词的名句,千古传颂。

北宋学者 胡寅 《酒边词序》如果胃囊空空,谁也难以成为爱国志士。

布拉恩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爱国名言 雷锋真正的爱国者是爱人类的,爱国决不是排外。

马铁丁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

美国法学家,律师 英格索尔人类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什么

那就是爱国心。

法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爱国的名言学者和教育家 谢觉哉我赞美目前的祖国,更要三倍地赞美它的将来。

俄国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诗选》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名孙文,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倡导者 孙中山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唐·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陇山:或称陇坂,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宇文判官:作者的同僚,时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属下判官.王事:犹言国事。

塞垣:此处泛指边塞。

这几句大意是:你为国事奔走于万里沙场,于自身一无所求。

诚然也知道边塞的酷寒,征战的艰苦,但这一切难道是为了封侯觅爵,为自己的妻儿打算吗?这是诗人赞颂同僚的话,同时也是诗人自期自许之语。

英风豪气、爱国激情、忘我精神洋溢于字里行间。

这就是唐诗中所谓的“盛唐气象”。

唐代诗人 岑参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义务,是一种光荣。

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 徐特立 《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猛士不带剑,威武岂得甲

丈夫不救国,终为愚贱人

爱国名言明末清初 抗清志士 陈恭尹爱国英雄给民族带来光荣,专制暴君给民族带来灾难。

英国诗人 拜伦除非你能消除人类爱国的心,否则世界永远不会太平。

爱尔兰剧作家 萧伯纳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名将 吉鸿昌假如我是有一些能力的话,我就有义务把它献给祖国。

爱国的名言 林耐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陈辉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古巴诗人、民族英雄 何塞·马蒂爱国主义怎么会和悲观主义一样呢

爱国主义的支柱是希望。

爱国名言英国自由党领袖 劳合·乔治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与事者,君子弗为。

战国·尹文《尹文子·大道上》。

理:道理。

这几句大意是: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对治国治世没有好处.君子不讲这种道理;虽然有一定的办事才能,但对国事没有好处,君子不做这样的事情。

这几句用于戒示人们不要尚空谈,发邪说.要谈有益于世的理论;不要轻举妄动.要做有益于实际的事情。

战国时代哲学家 尹文 《尹文子·大道上》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鲁迅全集》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 居里夫人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爱国的名言 赵博生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就不属于人类。

俄国哲学家 别林斯基 《威克裴牧师传》有办法把家庭治理好的人,一旦国家有难,必能成为有作用的人。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索福克勒斯

格瓦拉的名言

☆我想,革命是不朽的 1967年10月8日,被政府军击伤并被捕。

审讯者问:“你现在在想什么?”切如是说。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1968年巴黎学生印在胸前的的一句名言☆我是切·1967年10月8日切腿部不幸中弹,包扎伤口时被捕,切平静的说☆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

苏联人沉迷于女秘书的怀抱,放弃继续革命;切为了追求心中理想,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和诀别后出走☆直到永远胜利,为祖国毋宁死。

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 Patria o Muerte!1997年7月3日,切的遗骨在找到,阿莱达引用了父亲生前的一句名言☆请听听人民的声音吧

切一生反对官僚主义,热爱人民☆让我冒着让人嘲笑的危险说出来吧,引导真正的革命者前进的,是伟大的爱。

当“切为了帮助穷人而牺牲”的消息传开,无论悬赏多高,那些曾经因为害怕而告密的农民,再没有告发过游击队员,甚至主动保护他们。

☆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

切是是一个真正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活着的人☆直到最后的胜利 Hasta la Victoria Siempre!阿根廷,以格瓦拉名言“直到最后的胜利”为名的关于格瓦拉生平的记传片在首映,4万人云集首都足球场,各国歌手纪念,这也是格瓦拉最有名的一句话。

☆足球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且也是一种革命工具。

因为哮喘原因,切一直是门将,他说:“但这(足球)会给那些人带来心理上无法估量的好处,他们通常被人当做野兽一般,而不是被当做人。

”☆只要世界上任何地方有任何非正义的事情,都使人产生最强烈的愤怒。

切是真正的世界公民☆如果按钮在古巴人手里,导弹很可能就发出去了。

时,切这么说,并成为争议的焦点,这是个复杂的问题,多了解点,再下结论吧在被士马里奥 德兰枪决前,切如是喊:☆我知道你要在这里杀死我。

开枪吧

懦夫

你只是杀一个人

但你杀不死我的信仰

切在写给孩子的信中说:☆你们应当永远对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非正义事件感到强烈的愤怒,那是一个革命者最宝贵的品质。

帮忙提供有关 切 格瓦纳的资料.特别是他的嗜好,名言.谢谢

格瓦纳(Ernesto Che Guevara Serna,1928—1967)埃内斯托·切·格瓦纳·塞尔纳,古巴革命领导者之一,游击中心论创始人。

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一庄园主家庭。

1946年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学习。

1951年12月,曾游历南美各国,195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次年赴墨西哥,加入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古巴革命组织——7·26运动,后在墨西哥城附近接受游击战军事训练。

1956年11月,格瓦纳和新组成的古巴远征军登上格拉玛号游艇,从墨西哥湾向古巴进发,后转移到马埃斯特那山区。

1957年5月,格瓦纳率军攻占乌维罗兵营,被授予起义军最高军衔——少校。

任第二纵队司令。

1957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历任全国工业部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和中央计划委员会委员。

1962年—1965年任古巴统一革命组织全国领导委员会书记处成员。

1965年4月,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并放弃古巴国籍。

先到非洲,后入玻利维亚,建立游击中心组织,进行武装活动。

1967年10月,被玻利维亚政府俘获后杀害。

生前著作甚多,有《游击战》、《古巴:是历史上的例外,还是反殖斗争的先锋》、《游击战:一种手段》、《切·格瓦纳在玻利维亚的日记》等。

名言: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你们应当永远对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的非正义事情产生强烈的反感,那是一个革命者最宝贵的品质。

在聪明人之中,最聪明的人知道自己懂得最少;在蠢人之中,最蠢的人认为自己懂得最多。

——A·格瓦拉 --“正义,有多少邪恶假你的名义而行

” --“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

” --“革命是不朽的”

切格瓦拉名言

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文: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常译切·格瓦拉(Che Guevara)。

他出生于阿根廷,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

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主义革命。

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

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

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外籍华人部队

法国外籍军团法国外籍军团是一支专门雇佣外籍志愿兵的部队,目前约有200多名华人在该军团服役,另有退伍华人600人左右。

这些华人士兵在服役时令军团官兵赞不绝口,退役后也将各自的事业做得有声有色。

美国北加二师三团于2022年12月21日成立。

新成立的湾区三团全部由华人组成,陈信明任团长,霍万昌任副团长,黄浩森任参谋长,余智能任士官长,夏学理任副参谋长。

庆典活动奏美国国歌开幕,奏军歌进行授衔仪式。

李卓杰、崔建军、刘超俊、分别获得上尉军衔,朱金威、黄健成和罗超军分别获得中尉军衔,黄小华获得少尉军衔。

清末山东德占青岛有德国统治下建立的华人部队 古巴革命战争的华人部队《中国时报》发表文章称,1847年6月3日一艘西班牙船载了206名华工到古巴,6月12日又有365名华工抵达,他们都是所谓的“契约工”,被卖到海外做奴工。

十九世纪中至二十世纪中,约有百万华人出洋当苦力,也有人称他们为“猪仔”。

据统计,从1847年6月到1874年,古巴有14.1万名华工,占古巴当时人口的十分之一。

古巴人民于1868年至1878年发动第一次独立战争,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的高压统治,但未成功;第二次独立战争是从1895年打到1898年,终靠美国帮忙而推翻了西班牙统治,但古巴亦变相地成为美国政府和资本家的禁脔。

两次独立战争期间,成千上万的华人留着辫子投身革命洪流,当时有好几支部队全由华人组成。

这批由广东人与客家人组成的华军很能打,不怕死,古巴独立战争英雄甘札洛·狄格沙达(Gonzalo de Quesada)将军曾留下千古名言,镌刻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一座公园中:“在古巴独立战争中,没有一个华人是叛徒,也没有一个华人当逃兵。

”华人部队中大半是客家人,他们充分发挥了客家人的“硬颈”本色,把鲜血洒在加勒比海的岛上。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卡斯特罗和他的胞弟劳尔以及切·格瓦拉开始打游击造反,也有不少华人参加,其中最有名的是阿曼都·赵(Armando Choy)、戈斯达沃·崔(Gustavo Chui)和摩西斯·王(Moises Sio Wong)等三名战将。

赵氏1934年生于古巴,父亲于1918年移民岛上,母亲是古巴白人。

赵氏是古巴革命史上著名的“七二六运动”的元老,也是古巴共产党创党人之一。

1961年4月美国中情局支持古巴反共流亡人士登陆古巴猪湾,在海滩遭痛击,赵氏围剿有功,那时他是营长。

1976年晋升准将,曾做过大使。

崔氏1938年出生,母亲是古巴黑人,家境清寒,十六岁即搞革命,打过猪湾之役,1980年升至准将。

他曾率古巴军队远征非洲安哥拉、衣索比亚和莫三鼻克,担任过古巴驻安哥拉部队副参谋长,1988年座车触雷,一只腿被炸断。

王氏1938年出生,参与过“七二六运动”,其父于1895年到古巴,母亲为华人,姐夫做过中国国民党古巴支部书记长,是个富商。

王氏读高中时即加入反政府行动,1957年投身革命,负责成立宪兵部队。

王氏与卡斯特罗兄弟和格瓦拉最密切,做过卡斯特罗胞弟劳尔的副官,1976年晋升准将,现为中(共)古友好协会会长。

卡斯特罗曾当面问王氏:到底有多少华人参加过古巴独立战争和革命战争

王说,确实数目也许永远无法得知,因为许多参战华人已改用西班牙姓名,但保守估计至少有一万多华人参加十九世纪的独立战争,参与革命战争的可能有数百人。

自强的名言

Che Guevara Though communism may have lost its fire, he remains the potent symbol of rebellion and the alluring zeal of revolution Ernesto Che Guevara was born on June 14 in Rosario, an important town in Argentina. At the age of two Che had his first asthma attack, a disease which he later suffered a great deal while fighting against Batista troops in Sierra Maestra, and which did not let go of him till he was shot to death by Barrientos’ troops in the forests of Bolivia. His father Ernesto Guevara Lynch, an engineer, was from a family of Irish descent, and his mother, Clia dela Sena, was an Irish-Spanish descent. When Che was three his family moved to Buenos Aires. Later, his asthma attacks had gotten so worse that the doctors advised him for a drier climate. Hence once again Guevara family moved, this time to Cordoba. Guavaras were a typical bourgeois family, and in terms of their political inclinations they were known to be liberal closer to left. During the Spanish civil war they had supported the Republicans. In time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 worsened. Che started Dean Funes high school where he was being educated in English. In the meanwhile, he was also learning French from his mother. At the age of fourteen Che started reading Freud, he especially loved French poetry, and he had a great passion for Boudelaire’s works. When he was sixteen, he became an admirer of Neruda. In 1944 Guevara family moved to Buenos Aires. They were having serious financial problems. Che started working while he was a student. He registered to medical school. In the early years of his study at the medical school he traveled throughout the northern and western Argentina, studying on leprosy and tropical diseases in the villages. In his last year at the school, Che went on trip through the Latin America by motorbike with his friend Alberto Granadas. This gave him the chance to get to know better the exploited villagers of the Latin America. Che graduated from medical school as a doctor in March 1953 and decided to work in a leper colony in Venezuela. He was on his way to Venezuela when he was put to jail in Peru because of his earlier publication on the natives. When got out, he stayed in Ecuador for a while, where he met Ricardo Rojo, a lawyer. Meeting Ricardo turned out to be a turning point in Che’s life. He changed his mind of going to Venezuela, and instead went to Guatemala with Ricardo Rojo. When revolutionary Arbenz government was overthrown by a rightist coup, he took refuge in Argentina embassy. Soon afterword he joined the resistance he was forced to leave the Embassy. When it became too dangerous for him to stay in Guatemala, he went to Mexico. During his stay in Guatemala he had met Fidel Castro’s brother Raul as well as many Cuban exiles. In Mexico, he met Fidel Castro and his friends, and joined the Cuban revolutionaries. Later, he left for Cuba onboard the ship Granma and took part in the front lines till the end of the war. After the Revolution he, Colonel Ernesto Che Guevara, was assigned to the command of fort la Cabana in Havana. In 1959 he was given Cuban citizenship. Later he married a fellow comrade Aleida March. He was assigned to the presidency of the Institute of National Agricultural Reform, and of the National Bank of Cuba in 1959, by which he was given the finan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country. In February 23rd, 1961, the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 of Cuba assigned Che as the head of newly established Ministry of Industry. However, during the Playa Giran battle he was again called for the command of the fort. In the following years, his many visits to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provided Che with a clos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loited nations and the imperialists. This awakened the rebel in him. He decided to organize the peoples of other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n September of 1965, he left for the unknown countries. In October 3rd, 1965, Fidel Castro read Che’s famous farewell to the people of Cuba. ...And the death caught up with him near Higueras in Bolivia. He was surrounded by Barrientos’ troops on the night of October 7th, 1967. Heavily wounded from his leg, and he was locked up in a school in Higueras. Never he bowed to anyone. Nine bullets fired by Mario Turan, a murderer for Barrientos. ...Che died on October 9th , 1967. 切·格瓦拉魅力长存的传奇战士 1967年10月9日,拉丁美洲著名革命家、“游击中心”理论倡导者切·格瓦拉在前一天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被美国支持的玻利维亚军人政权枪决。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切·格瓦拉的名字便在世界传扬。

当年中国也曾称赞过他在古巴推行的游击战道路,而西方对他则冠以“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等称号。

直至2000年,北京舞台上演的话剧《格瓦拉》还曾轰动一时。

那个生活在地球另一面的传奇革命家,其战斗和生活的轨迹其实曾与我们紧密相关,其悲欢也值得国人品味反思…… ■以毛泽东著作为师,为穷苦人的利益而抛弃了医生的职业到古巴打游击 在古巴革命中闻名的格瓦拉,原本是阿根廷人。

他于1928年生于较优裕的家庭,毕业于医学院,在行医中痛感人民苦难非药可治,在阅读了马列著作后决心从事政治斗争,以解放整个拉丁美洲为己任。

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古巴革命者卡斯特罗并与其结成密友,两人很快便率一支小队乘船潜回古巴,登陆后他们上山进行游击战,一年多后就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权。

在“七支步枪起家”的斗争中,格瓦拉读过西班牙文本的《毛泽东选集》后深受启发,后来他一再说:“毛泽东是游击战大师,我只是个小学生。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

翌年,格瓦拉便来华访问。

他见到了被自己奉为导师的毛泽东,两人亲密地拉着手说话。

回国后,格瓦拉便拿起甘蔗刀下田,宣布这是仿照人民公社的榜样,并号召民众学习中国专家不计较工资只讲奉献的精神。

格瓦拉做体力活并不是装样子给群众看的,而是实实在在地真干,业余时间特别是星期六下午,他的时间主要用于义务劳动。

他公私分明,年幼的孩子生了急病,他也绝不许用自己的公车送医院。

在当时物资困难的情况下,政府发给每个高级领导人一张特殊供应卡,位居国家第二把手的格瓦拉马上退回,而且始终要求家人到商店同普通百姓一样排队买东西。

至于他那些同战士一样站岗,治疗被视为瘟神的麻风病人从不戴手套一类的故事,更是广为传扬。

正是这种毫无利己动机的献身榜样,使格瓦拉能够超越时空,被贫困国度的民众和许多富足的西方人同时接受和称赞。

卡斯特罗对这位战友的评价则是:“一个在行动上没有一丝污点,在举动中毫无瑕疵的典范就是切

”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矛盾,使他离开古巴进入他国丛林 在革命胜利后的古巴,格瓦拉在取得古巴国籍后只呆了六年。

当时,中苏论战势同水火后,他感到两面为难,便在1965年2月再次来华访问,他主张同苏联停止论战,但他的建议未被接受,他也没见到毛泽东。

带着忧郁离华后,格瓦拉便在公开场合消失,并登报宣布放弃职务和国籍,使古巴政府不必对其行为负责。

后来人们知道,1965年春,格瓦拉进入了刚果(利)东部,指导当地的左派游击队。

几个月后,他失望地离开,因为他感到当地人不愿认真打仗,所以失败无法挽回。

隐蔽回古巴休整几个月后,1966年11月,格瓦拉又带领几十个说西班牙语的外籍人进入玻利维亚,在丛林中展开游击战。

对于格瓦拉为什么出走,三十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有过多种解释。

多数意见是,他想摆脱国际共运的分歧,在南美洲再树立起一个革命榜样。

不过,从近些年发掘出的他的一些当年的文件笔记中看,格瓦拉其实有更深层次的想法,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诸多疑问,想另辟一条新路。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是首任国家银行行长,可他却主张废除货币建立“不用钱的文明”。

从事建设时,他反对“物质动力”,主张消灭个人主义,要求用劳动竞赛来驱动。

由于美国的封锁,经济难以自给的古巴不得不大量接受苏援,在体制和指导原则方面也学习苏联模式,对此格瓦拉很失望,认为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起就开始了“资本主义复辟”的先例,而只有战争条件下同志关系才是真正纯洁的兄弟关系。

他这类理想主义的主张,在和平建设的现实生活中注定难以实行,到另一个国度用以往的战争方式再做新探索就势在必然。

抛弃古巴优裕且安宁的城市生活,再进入毒蛇蚊虫出没的南美丛林,对从小便患哮喘病的格瓦拉绝非易事,但是为了理想他义无反顾。

在近一年艰难的山区游击跋涉中,格瓦拉只靠一匹骡子驮行李,忍受了诸多困苦,面对追剿和陷入绝境也毫不动摇,并宣布绝不让敌人活捉自己。

在1967年10月8日的最后战斗中,他因负伤并犯了哮喘病,才当了俘虏。

■“游击中心”理论随着他的牺牲而终结,忘我的人格魅力却长存人间 格瓦拉学过中国的游击战理论,他提出的“游击中心”论却又有一些不同之处,其中特别强调少数精英的作用,认为到处游击示范便可让民众一涌而起推翻反动政府,而很少注重根据地建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

格瓦拉最后在玻利维亚的牺牲虽然悲壮,却说明了外籍人到别国输出革命很难成功,实践标准也对其游击理论做了最无情的检验。

记得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内曾翻译过格瓦拉的《游击笔记》(内部出版),笔者曾问过许多熟悉游击战的老前辈的观后感,回答都是叹息不已。

从书中可看出,格瓦拉最后近一年在山区到处游动,他想“解放”的当地农民对其却非常冷淡,没有一个人参加游击队,甚至向政府军告密。

这支队伍成了无水之鱼,人越打越少,能坚持那么久全靠顽强的毅力和信念支持。

格瓦拉的小队遭伏击覆没,本人被俘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同他谈了话,出于敬佩曾主张送到关塔那摩关押,玻政府却坚持处决。

因该国已取消死刑,刽子手便于 10月9日把格瓦拉带出来,迎面用冲锋枪向他扫射,然后拍照后公布说格瓦拉是阵亡。

面对枪口,格瓦拉昂首挺胸,无愧于一个战士的形象

格瓦拉牺牲后,比生前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非拉国家有了众多崇拜者。

在许多国家的群众集会上,经常可看到他的画像和毛泽东像并列。

那幅穿作战服留胡子的照片,成了为摆脱苦难而奋斗的许多人的精神偶像。

苏东巨变后,全球虽出现了意识形态趋向淡漠的情形,众多人却仍有“格瓦拉情结”。

1997年是他牺牲30周年,恰好其遗骨在玻利维亚被发现,南美许多国家都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

阿根廷还专门为他拍摄了故事片,并在国会大厦前举行诗歌朗诵会。

更有成千上万各国青年聚集到格瓦拉牺牲的玻利维亚尤罗山谷,昔日冷寂的失败之地召开了欢声鼎沸的大会;古巴的悼念活动更是盛况空前……随后,在北京话剧舞台上出现的格瓦拉,也造成过轰动效应。

剧中主人公谴责种种社会不公后大声说:“不革命行吗

”观众(多是年轻人)立即报以一阵掌声和呼喊。

当然,剧场内同时也有笑声和叹息,表现出中国新时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情感的多样性。

国际范围内“格瓦拉热”几十年不衰,比格瓦拉本人的胜利和悲剧更值得人们思考。

如今,在我们这个喧闹的世界上虽然物欲横流,人们需要物质利益,然而对美好精神境界的追求却没有泯灭。

只要社会还存在着压迫和不公,切·格瓦拉那种为解放苦难者不惜献身的精神便永远会受尊崇,众多青年人仍会高呼着:“切

古巴革命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