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戏剧语言的艺术特点
的戏剧语言,精湛优美,简洁含蓄,明白晓畅,细致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高度艺术化的语言。
他的剧作,无论是人物对话,体态语,还是舞台指示语言,都独具特色。
曹禺剧本《日出》的经典台词是什么
曹禺剧作的艺术特色 总的说来,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人物性格鲜明;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抒情性。
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表现在: 1、 如《雷雨》时间跨度长达30年,但剧情却浓缩在24小时内; 2、 地点集中:故事在周公馆展开; 3、 人物集中:以周朴园为中心,以周、蘩为明线;周、侍暗线,由血缘关系使矛盾冲突尖锐,且使整个剧情波澜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 《雷雨》、《日出》、《北京人》中塑造了蘩漪、周朴园、陈白露、李石清和曾文清、愫方等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蘩漪、陈白露、愫方更是个性鲜明,具有美学价值。
语言的个性化表现在: 1、 人物语言不仅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等,而且符合剧情规定的场景和人物心态; 2、 《北京人》里的含蕴隽永、抒情写意的台词,就是动作性和抒情性融合在一起的个性化的语言,剧中人物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的发展; 3、 《北京人》第三幕瑞贞和愫方的那大段台词,在平淡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感情冲击力量。
曹禺的作品风格
1934年曹禺的处女雷雨》问世现代话剧史上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之后,1936年曹禺发表《日出》、1937年发表《原野》,1938年发表《黑字二十八》(又名《全民总动员》,与宋之的合作),1939年发表独幕剧《正在想》,1940年发表《蜕变》,直至1941年《北京人》完成,短短几年时间,曹禺的创作水准不论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境界。
尤其是被誉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其艺术功力所达到的境界,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而彼时他仅有31岁。
1942年曹禺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为话剧,风格与《北京人》颇有相通处。
此后,他所写的独幕剧《镀金》,《桥》(未完成),以及解放后写的《明朗的天》(1954)、《胆剑篇》(1961,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和《王昭君》(1978)等剧,其艺术魅 力大不如前,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事实。
有许多学者认为,曹禺艺术创造力的衰退主要在于解放后受困于行政事务,加上无休止的政治运动的干扰,使他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创作,因此,1949年成为他创作生涯的重要转折点。
学界一般趋向于认为曹禺艺术创作进入衰退期是在1949年之后。
事实上,自从《北京人》之后,曹禺的创作就已经开始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迹象,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原创性作品已不复出现,人们现在依然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前期所写的“四大名剧”。
应该说,曹禺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他站在人类的高度去看待和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他是用一种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心灵语言去讲述人的不幸遭遇,以一种深广的悲悯情怀来看待人的痛苦。
他的立足点,他的悲悯情怀,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都能深切理解并产生强烈共鸣。
而曹禺创作生命力的衰退,与其说是他被困于行政事务与政治运动的结果,不如说是他前期的作品在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语境中被广泛误读的结果。
尤其是当时过分强调切近时势的文学批评理论,对曹禺产生了巨大影响。
曹禺剧作中凡是与时势相切合的内容受到评论界的高度赞扬,与时势相对有距离的内容则大受攻击 ① 。
这些误读所形成的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最终使曹禺对自己的创作方向产生了误解,并由此导致他的创造力偏离了自己所熟悉的轨道而进入了他人设定的轨道。
也可以说,正是始于三四十年代并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占据社会主导话语的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批评,使曹禺极富原创性的创作受到了严格的制约而无法自由发展。
曹禺的写作风格是什么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风格特点:第一, 把心理刻画与写形传神的艺术表现相结合,精细地展现人物的灵魂世界。
第二, 浓郁的抒情与深沉的人生哲理的有机统一。
第三,地方民俗风情的艺术表现与诗的意境创造相互交织
作品《雷雨》的作者是谁
它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雷雨》[话剧]原作者曹禺.曹禺(1910年—1996年),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小名添甲。
汉族籍湖北潜江,出生在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里,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
该剧完全运用了三一律间、地点和行动一致,即一部剧本只允许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发生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
)剧结构,描写了两个家庭中的八个人物在短短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周鲁两家几十年的恩恩怨怨。
本剧结构精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练含蓄,人物各具性格,潜台词极为丰富。
《雷雨》是戏剧家曹禺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日出》是曹禺的作品。
揭示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本质,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是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话,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
唯有道者。
【注释】 事物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大千世界的客观自然。
损有余而补不足,是老子以辩证思维方式总结出的一条自然规律。
【意译】 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
人类社会世俗的作法却不然,而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谁能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
只有有道之人。
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我记得有一次看过一个曹禺作品的对联,上半句好像是雷雨以晴日初出,下半句是什么我忘了,有谁知道
雷雨以晴日初出,原野葱葱北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