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高》一诗中落木 长江分别寓指什么
有此寓意的诗句还有哪些
出自唐·杜甫《登高》 [今译]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无边无际的林木,树叶萧萧飘落;无穷无尽的长江,江水滚滚而来.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现在也用来比喻腐朽势力的衰亡和新生力量的不可阻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1。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2。
渚:水中小块陆地。
3。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4。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5。
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6。
万里:指远离故乡。
7。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8。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生命运。
9。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10。
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11。
潦倒:哀颓,失意。
12。
新停:刚刚停止。
[赏析]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
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
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
全联对工整,气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三峡》)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
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未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
“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
“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人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古代诗词中哪一首是最凄凉悲壮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刘禹锡《秋词》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柳永《八声甘州》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继《野望》
谁可以推荐几首述写悲壮,大义的诗词呗
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杜甫的后期的作品普遍有类似的感情,将身世之痛和悲壮之景结合起来,把壮美的概念发挥到极致。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抗战后期,国民新一军写了《知识青年从军歌》,读来我一个女人,都不由得浑身战栗激动不已。
悲壮者,悲言情,壮言志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后面原本还有一大段,但似乎有人说后面是杜撰的,我觉得也像,因为里面有句“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姬”,一看就是今人的笔法。
且后面的段落虽极力模仿前面的语气与格局,但终不及这段。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随着键盘敲下这几个,一阵豪气与电流便从我的身体中流过,豪气干云,气壮山河。
若我是一男儿,生于彼时,自当弱冠系虏请长缨,誓扫倭奴不顾身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君臣甘屈膝,一子独悲伤。
去矣西川事,雄哉北地王。
捐身酬烈祖,搔首泣穹苍。
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北地王刘谌在父亲刘禅出城降魏当天在昭烈庙自尽,后人作诗赞之。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 留作忠魂补。
明代谏臣杨继盛受刑前交给儿子的著作后附的诗。
暗将亡国伤心事,诉与东流。
诉与东流,万里长江一带愁。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缟素酬家国,戈船决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临城。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明朝少年英雄夏完淳,17岁被杀,生前佳作无数,悲壮之情随处可见。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北大才子23岁被杀前所做。
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
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
何香凝在丈夫廖仲恺赴天津联系革命时的送别诗,廖仲恺在革命成功后15年遇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