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自己生日快乐伤感句子
致自己生日快乐伤感句子31、在这特殊的日子我想说我真高兴,时有改变我们的友谊,祝我日其乐无穷。
32、对你唯有惊鸿一瞥,却窥见了一种平淡致远的处世态度,淡罢,淡罢,绝不为万物所主宰,我独逍遥于濯浊之外,蝉蜕去拖累,只愿抱明月而长终。
江边一蓑烟草,一片缟素。
祝自己生日快乐33、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祝自己生日快乐34、亲爱的自己,今天是你的生日,生日快乐,要自信甚至是自恋一点,时刻提醒自己我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35、受伤害能磨练你的心志,受欺骗能增长你的见识,受遗弃会教你自立的本领,受批评能助长你的智慧。
祝自己生日快乐36、亲爱的自己,今天是你的生日,生日快乐,不要太在意一些人太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心态面对,因为这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往往在最在乎的事物面前我们最没有价值。
37、在这短暂的一生我们都想拥有快乐,可如果不时时检点自己,快乐就会与我们擦肩而过
所以我们要时时检阅自己,警告自己---不要闷着良心做事,不要贪婪别人的财富。
我们要与人为善,要真诚坦率,要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这样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拥有快乐,快乐也就会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祝自己生日快乐38、什么幸福总是擦肩而过,偶尔想你的时候….就让….回忆来陪我.祝自己生日快乐39、信心要一杆插到底,夫妻要两人齐协力,行动要三思而后行,交友要四面又八方,生活要五颜加六色,邻里要七窍又玲珑,做事要八仙来过海,说话要一言即九鼎,这样生活才能满意十分。
祝自己生日快乐40、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的改变,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说这一句,好久不见。
祝自己生日快乐41、行路不仅仅在于快慢,还在于是否能够持续;前进不仅仅在于速度,更在于能否保持正确方向。
祝自己生日快乐42、又长一岁,应该又成熟了许多,不能在浪费光阴了温柔不帅,祝自己永远开心快乐,找到幸福。
祝我生日快乐!43、更多唯美的句子请关注:唯美意境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祝自己生日快乐44、很多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是能够入土为安的爱情总比暴尸街头要好。
祝自己生日快乐45、羡慕我的生日是这样浪漫,充满诗情画意,只希望我的每一天都快乐、健康、美丽,生命需要奋斗、创造、把握
生日快乐
46、有时多点糊涂会少点烦事,有时多点知足会少点烦恼,有时少点计较会多点平安,有时多点吃亏会多点平安。
祝自己生日快乐47、在这个属于我最灿烂的日子里,我诚挚的送上一句最古老但又是最新鲜出炉的生日祝福:生日快乐
终身美丽
48、生命是一种喜悦,愿我的生活,永远充满喜悦,祝生日快乐
49、更多唯美的句子请关注:唯美意境伤感的句子 唯美的句子祝自己生日快乐50、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祝自己生日快乐51、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祝自己生日快乐52、快乐就像一只美丽的七彩凤凰,发出圣洁的光芒,净化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快乐像一座座遮风挡雨的房屋,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奉献着;快乐像一块蜜糖,甜蜜了每个人的心灵,快乐天使时时陪伴着我。
在我的成长之路上,时刻充满着快乐。
祝自己生日快乐53、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祝自己生日快乐54、很多时候晚上我都是躺在床上想我们在一起度过的岁月与光景.祝自己生日快乐55、我的梦想是你和他,可我无法在你两种选择一个,因为你们喜欢的不是我。
祝自己生日快乐56、快乐很简单,快乐就在你身边。
同学手的一句笑话是快乐,玩游戏是快乐,踢足球是快乐,打篮球对于我来说更是快乐,大家分享快乐时也是快乐……祝自己生日快乐57、快乐是什么
对贪玩调皮的孩子来说,快乐是玩;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快乐是看见孩子茁壮成长;对奉献者来说,快乐是给予别人美好的事物。
祝自己生日快乐58、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
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如果两者都没有,我还有健康。
我其实并不贫乏。
祝自己生日快乐59、没有清醒的头脑,再快的脚步也会走歪;没有谨慎的步伐,再平的道路也会跌倒。
祝自己生日快乐60、从没有让别人给自己过过生日,只是自己记得自己的生日。
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有:牛王嫁毛虫节、五月节、赶年节、舍巴节、女儿会、六月六、会等。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
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
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为崇拜对象。
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白虎神位,经常祭祀。
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王节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牛王节。
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
牛王节十分热闹,各家各户提前 一天将牛梳洗干净,喂精饲料,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一早牵着去赶歌会,同时,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壮。
传说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间日子苦,终日劳作,仍吃不饱,就悄悄盗了仙谷给人间,这事让守谷神发现了,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一气之下将神牛打下凡间,让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
从那以后,牛就陪伴人们耕田了。
人们不忘神牛盗仙谷之恩,就将“仙谷”改为“盗谷”,日后又将“盗谷”改为“稻谷”。
神牛盗仙谷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
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牛王节”,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这便是牛王节的来历。
嫁毛虫节此外,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
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平安。
六月六日为“晒龙袍”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皆与汉族地区相近似。
但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五月节农历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称五月节,民间的风俗是做粽子,挂香包,挂菖蒲艾蒿,烧艾条,到江边 祭祀鬼神;公众性的活动则是一年一度的龙船竞渡。
五月节实际就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亦称“龙舟节”、“端阳节”。
端午之“端”字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来称“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称为“端午”;既然是两个“午”,故又被称作“重午”;再者,由于古人把午时称作“阳辰”,所以又称“端阳”。
赶年节赶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
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
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
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
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
还有关于为了打仗而提前。
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
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
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
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
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舍巴节“舍巴日”,土家语,又称“舍巴巴”,“舍巴”摆手之意,“日”,动词,“做”之意。
土家语动宾倒置,“舍巴日”,汉语直译为“做摆手”,意译为“摆手舞”。
带有浓厚的祭祀色彩,歌随舞生,舞随歌名。
相传摆手舞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种战舞,始于远古,繁盛于明清时期。
舍巴分为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
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多者上万,少者数百,摆手时以鸣大锣、击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动人心魄。
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翩翩进退,成对成双,节奏鲜明生动。
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史诗。
女儿会“女儿会”,又名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一种场所,被誉为东方情人节或土家情人节。
六月六绝大部分土家族都将六月六称之为“晒龙袍”,与汉族称谓基本相同,但节日传说截然不同。
关于六月六来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这一天是湖南茅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难之日。
相传,覃篨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在这天惨遭杀害。
在刑场上,覃篨怒目圆睁,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
同时下令将人晒干,扎成覃篨像,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
土家族人将覃篨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
从民间传说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个重要的纪念性节日。
调年会“调年”是土家族的春节,它要先汉族的春节一天。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的先民随胡宗宪征讨倭寇,在腊月二十九那天提前过了年,慰犒将士。
将士们吃了丰盛的酒席,养精蓄锐,到除夕那天狠狠打击了倭寇,取得了胜利。
以后,为了纪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前过年,并相沿成俗。
土家族的调年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他们要在调年期间举行丰富的喜庆活动。
调年活动持续几天,甚至十几天。
一般的是根据每个家族自身的情况来看是否过赶年,如凤凰县有韩姓土家族二十八过年的,但也有韩姓土家族是三十才过年的,也有傅姓、戴姓二十九过年的等等。
内蒙古有什么风俗习惯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
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风俗禁忌】 (1)礼仪往来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
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
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
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
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
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
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
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
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
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
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
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
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
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
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
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
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
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
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
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
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
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
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
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
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
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
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
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
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2)蒙古人起名习俗 其男子起名的特点有: 一、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 二、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起名,如:宾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达楞(七十) 等; 四、以勇猛的禽兽名称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 五、按自然万物名称起名,如:朝鲁(石头)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点有: 一、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 二、以美丽的花草树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其(叶子) 、海棠等; 三、以珠宝玉器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 等; 四、以理想为名,如:斯琴(聪颖)、 乌云(智慧) 、高娃(美丽)、 斯琴高娃(美丽聪颖)等。
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还可以分出很多种。
现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点是不带名字前缀,因而它只是名字,不应理解成姓名,有极个别带姓氏前缀的,那只是个别现象。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
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
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
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
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
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3)婚礼习俗 献哈达 蒙古族青年男女结婚,要选择吉日,男方要给女方家送彩礼。
彩礼有现金、衣服、布匹、首饰、稻谷等。
女方家陪嫁的东西有柜子、被褥、衣服、首饰、电器、自行车、大米、瓜子等。
钥匙由女方家送亲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后,由新郎的母亲拿钱来赎钥匙,再交给新娘。
结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贴有红纸的猪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为礼物又让女方家用于招待宾客。
结婚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随下来女方家迎亲,同时要挑点青菜送新娘家。
按习俗,迎亲过程中新郎不能说话,一切由陪郎应酬和周旋,直到把新娘娶回家。
到女方家后,新郎被安排独席吃饭,并不能动手,只能由陪郎夹菜喂新郎吃。
当男方来的人们把嫁妆挑、抬出门的时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门了。
新娘梳着少妇的发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穿着崭新的衣服。
服饰尚青、黑色,衣裙的花边图案与上衣的高领,都与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相近。
新娘穿的一件小挂,由送亲队伍中一孩童保管。
新娘由舅舅抱进轿子,并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
新娘上轿后要哭泣,表示不忍离开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进洞房。
新娘进入男方家大门之前,要烧喜神纸,进入大门后要劝新娘停止哭泣,进入洞房后要揭去新娘的红头巾,并供到堂屋中。
吃饭时让新娘在洞房内吃独席,由新郎为新娘添饭。
当晚,姑娘和小伙子要来庆贺,家里一片欢笑声和歌声。
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同时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时给新郎一个银镯子。
从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么人,新婚夫妇都要作揖。
返回男方家后,他们还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坟。
新婚夫妇在姑娘和小伙子的陪伴下,挑着猪头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双方家的祖坟。
回来后,新娘烧火,新郎挑水,给长辈和同伴烧洗脚水。
婚礼至此即告结束。
婚后7天内,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
历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却不能改嫁的习俗。
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结婚自愿,离婚自由已成新风,但蒙古族的离婚率是很低的。
[编辑本段]4、【宗教信仰】 宗教:萨满教是蒙古族古老的原始宗教。
萨满教崇拜多种自然神灵和祖先神灵。
成吉思汗信奉萨满教,崇拜“长生天”。
直到元朝,萨满教在蒙古社会占统治地位,在蒙古皇族、王公贵族和民间中仍有重要影响。
皇室祭祖、祭太庙、皇帝驾幸上都时,都由萨满教主持祭祀。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对各种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政策。
流行的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等。
蒙哥汗时期,蒙哥汗和皇族除信奉萨满教外,也奉养伊斯兰教徒、基督教徒、道教弟子和佛教僧侣,并亲自参加各种宗教仪式。
元朝时也采取同样的政策。
元朝时期伊斯兰教徒的建寺活动遍及各地,基督教也受到重视和保护。
国师八思巴曾向忽必烈及其王后、王子等多人灌顶。
佛教取代了萨满教在宫廷里的地位。
但佛教的影响仅限于蒙古上层统治阶级,蒙古人大多信奉的仍然是萨满教。
16世纪下半叶,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迎进了宗喀巴的藏传佛教格鲁派。
1578年阿拉坦汗和达赖三世索南嘉措在青海仰华寺会面,召开法会,在法会上索南嘉措被阿拉坦汗封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达赖喇嘛称号由此产生。
此后,在明、清两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兴盛起来。
但萨满教在东部地区以祭祀、占卜、治病活动形式不同程度地幸存了下来。
在清政府倡导下,整个蒙古地区大造寺院,雕刻佛像,绘制壁画,铸造神像以及各种金属工艺随之发展起来,宗教气氛,风靡一时,喇嘛教在蒙古地区成了麻痹人民,驯服人民的力量。
祭祀: 祭“腾格里”,蒙古语音译,意为“天”。
蒙古族萨满教观念之一。
指上层世界,即天上;又指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先主”;还包含“命运”的意思。
祭“腾格里”是蒙古族重要祭典之一。
祭天分以传统奶制品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红祭”两种祭法。
近代东部盟旗的民间祭天活动,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进行。
祭火,蒙古族的牧民、猎民十分崇拜火,这是因为他们的祖先笃信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认为火是天地分开时产生的,于是对“渥德噶赖汗·额赫”更加崇敬。
祭火分年祭、月祭。
年祭在阴历腊月二十三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
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
敖包是石堆意思。
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
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交等竞技活动。
敖包祭是蒙古人为纪念发祥地额尔古纳山林地带而形成,表示对自己祖地的眷恋和对祖先的无限崇敬。
这一信奉萨满教时最重要的祭扫仪式,现已演变成了一年一度的节日活动。
宗教音乐,也叫萨满教歌舞,由蒙古族萨满巫师表演。
使用圆形单鼓伴奏,鼓柄环上套有 铜钱等金属物,摇之沙沙作响。
以鼓鞭敲击鼓面,按鼓点节奏而舞。
祭祀歌曲、巫术歌曲等,则以吟诵及祝辞为主,舞蹈成分较少。
表演形式多为独舞,亦有集体歌舞,可吸收围观群众参加表演。
[编辑本段]5、【优美服饰】 那达慕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
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
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
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
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
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
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
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
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
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
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
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族相似。
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 蒙古族传统服装——蒙古袍 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
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
夏装多布类。
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
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
红、绿绸缎做腰带。
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
喜穿软筒牛皮靴,长到膝盖。
农民多穿布衣,有开衩长袍、棉衣等,冬季多毡靴乌拉,高筒靴少见,保留扎腰习俗。
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女子多用红、蓝色头帕缠头,冬季和男子一样戴圆锥形帽。
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稍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
还有比较有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
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
坎肩袒露胸部。
长裤宽大。
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
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
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
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
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
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
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编辑本段]6、【节日庆典】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等。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
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在锡林郭勒盟民间除过年节外,还在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
节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还要挤马奶酿酒。
节日的当天,每个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摆上盘子里,用以招待客人。
马奶酒被认为是圣洁的饮料,献给尊贵的客人。
鲁班节,是云南省通海县西城的一带蒙古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四月初二举行,为期一天。
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族人民从其他兄弟民族那里学会了建筑技术。
他们修建的房屋,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经久耐用,颇受附近各族人民的称赞。
为了纪念和庆祝在土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他们就把农历四月初二定为鲁班节。
节日这天,外出修建的泥、木、石匠,无论路途远近都要赶回家里来欢度节日。
各村寨都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
人们还把檀香木雕刻的鲁班像拾着,敲锣打鼓,游直各村寨,然后,大家汇集场上,唱歌跳舞。
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
跳时,先由男青年作为先导,他们怀抱龙头四弦琴,边弹边跳,后面的人群群分成两行,有时围成圆圈有时互相穿插,队形多变,且歌且舞,场面十分活跃。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
干完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
[编辑本段]7、【美食佳肴】 奶豆腐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
民间还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备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祀活动时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蒙古族风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
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
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
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
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抓羊肉。
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特别是在做手把羊肉时,忌煮得过老。
但内蒙东部蒙汉杂居地区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时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烂的手把羊肉。
有些地区的蒙古族还喜将羊腰窝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间称为“大炸羊”。
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
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炖、红烧、做汤。
还食用骆驼肉和马肉,油炸驼峰片蘸白糖,视为上肴,有经验的厨师还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种食疗菜肴。
为便于保存,还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腊肉。
在日常饮食中与红食、白食占有同样重要位置的是蒙古族特有食品──炒米。
西部地区的蒙古族还有用炒米做“崩”的习俗。
用炒米做“崩”时加羊油、红枣、红、白糖拌匀,捏成小块,就茶当饭。
未经蒸炒的糜子多用来与肉丁煮成粥,糜粉可以烙饼;面粉制作的各种食品在蒙古族日常饮食中也日渐增多,最常见的是面条和烙饼,并擅长用面粉加馅制成别具特色的蒙古包子、蒙古馅饼及蒙古糕点新苏饼等。
西部阿拉善、鄂尔多斯的蒙古族也有用面粉做成馓子状的“章汝”的习惯。
东部的哲里木盟盛产荞麦,用荞麦粉烙制的煎饼是当地较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蒙古族每天离不开茶,除饮红茶外,几乎都有饮奶茶的习惯,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煮奶茶,煮奶茶最好用新打的净水,烧开后,冲入放有茶末的净壶或锅,慢火煮2—3分钟,再将鲜奶和盐对入,烧开即可。
蒙古族的奶茶有时还要加黄油,或奶皮子,或炒米等,其味芳香、咸爽可口,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滋补饮料。
有人甚至认为,三天不吃饭菜可以,但一天不饮奶茶不行。
蒙古族还喜欢将很多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都用于煮奶茶,煮好的奶茶风味各异,有的还能防病治病。
大部分蒙古族都能饮酒,所饮用的酒多是白酒和啤酒,有的地区也饮用奶酒和马奶酒。
蒙古族酿制奶酒时,即先把鲜奶入桶,然后加少量嗜酸奶汁(比一般酸奶更酸)作为引子,每日搅动,3—4日待奶全部变酸后,即可入锅加温,锅上盖一个无底木桶,大口朝下的木桶内侧挂上数个小罐,再在无底木桶上坐上一个装满冷水的铁锅,酸奶经加热后蒸发遇冷铁锅凝成液体,滴入小罐内,即成为头锅奶酒,如度数不浓,还可再蒸二锅。
每逢节日或客人朋友相聚,都有豪饮的习惯。
马奶酒是鲜马奶经发酵制成,不需蒸馏。
『奶酒扒肉』 马奶酒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
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
随着科学的发达,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
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
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
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
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
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
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求一些优美的祝福语
1.相处的距离会变,对你的关变;流逝老,真挚的情谊不老。
2.我以抛弃多多的东西,但只要不抛弃一颗友爱的心。
3.早晨笑一笑全天生活有情调,学习之余笑一笑满堂欢喜又热闹,烦恼之时笑一笑一切烦恼全忘掉。
4.希望我的问候,如清新的雨,洗去你心头的烦忧,象凉爽的风,吹开你紧锁的眉头,让你无虑无忧,快乐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