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霍洛维茨名言

如何看待1980后卡拉扬

先说说我对卡拉扬的整体评价,也就是我针对我所接触的卡拉扬的全部录音(60至80年代,不好意思,对于卡拉扬50年代以及之前的录音,我极少接触)所得到的一些看法。

首先,他是一位超凡的音响大师。

现代管弦乐队的音响之美被卡老挖掘得淋漓尽致。

每个音乐爱好者(冒充内行者除外)听过他的唱片之后,起码都会承认,单论他那强烈的对比、精雕细琢的乐句和辉煌的音色造成的听觉效果,我们就必须心悦诚服地称卡拉扬为一代宗师。

当然,在不少时候,你可以发现卡拉扬精细的乐句有过度雕琢的痕迹,甚至可以批评说这样的雕琢让音乐显得肤浅、不够感人,但倘若以此否定卡拉扬那完全是以偏概全。

第二,老卡的影响很深远。

这一点就太明显了。

他开创了独特的指挥艺术风格,在指挥艺术上进行了许多前人未尝进行过的尝试,比如,经常被人拿出来说的,把托斯卡尼尼节奏上的精准和富特文格勒的即兴与灵感熔于一炉(这种尝试不管是否达到预期的成功,其历史意义都是深远的);再如对柏林爱乐的贡献,对许多当代指挥家艺术风格的影响。

至于说到他录制的那么多优异的唱片,有多少乐迷是听着他的贝多芬才初窥古典音乐大门的

卡拉扬对于古典音乐的普及贡献是非常大的。

再次说一下,这是整体评价。

说实话,我对卡拉扬的态度是:欣赏,尊敬,但不是特别喜爱或痴迷。

所以我还没有试过分阶段去深入地分析或者感受。

当然,卡拉扬80年代的风格与60、70年代的风格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但是叫我用准确的文字来形容,我却很难说得出来。

感觉上,卡拉扬晚年的许多演绎,除了上面所说过的特点之外,个人感觉,初听之下,确实感觉不是太容易产生共鸣,张力退减,音色也没有早年那么迷人了(当然还是世界顶级水平),有时候是雕琢堆砌得过了头了,有些则有点死气沉沉(你可以去比较一下80年代版的贝交和60年代版的贝交)。

但如果仔细一听,还是能听得出一些东西在闪光的。

比如他晚年的理查·施特劳斯、马勒,简洁练达、细腻深刻,绝对是大手笔。

楼主如果想了解晚年卡拉扬的指挥艺术,可以去听听这几个录音。

再如经常为人所诟病的那几个弥撒,如果认真听的话,也会听到一份特殊而真挚的情怀的。

再拿楼主说到的新年音乐会来说,当然,音乐这东西见仁见智,每个人的感受都是有道理的,但是我的感觉却与楼主不同,我认为,我所听过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中,卡拉扬的1987是巅峰之作,而Jansons却是让我最不满意的演出之一。

Jansons那种东欧风格放在维也纳圆舞曲上可能听起来是有点新鲜,但是味道根本不对头,完全没有卡拉扬1987的那种典雅、真挚和动人,连织体都有点浑浊,更没有卡拉扬那种迷人的音色;而卡拉扬那场则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一代宗师的风范,感觉即使是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这么平常的东西,卡拉扬也能从中挖掘出一些更耐人寻味的东西,那种“金色的忧郁”,无比甘醇,我至今没有听过其他人能把施特劳斯家族的作品演绎得这么有情感高度的。

感觉,时下指责卡拉扬还有其他几位演绎大师似乎成为了某些人中流行的一种时髦。

当然,艺术是允许批评的,即使是大师也不例外。

对于卡拉扬这样的指挥家,自然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问题是,这些批评者有几个是真正把自己的结论建立在认真分析和感悟卡拉扬的声音上的

还只是通过毫无根据地贬损权威来表现自己的品位有多高明呢

时下流行的许多关于卡拉扬的论调,在我看来完全是某些冒充内行者想当然或者人云亦云的结果,什么“只有音响效果没有感情”之类的,试问音乐的感情可以脱离音响得到表现吗

卡拉扬哪些录音没有感情呢

(或许,技巧上出神入化的音乐家都会被这些人想当然地斥为没有感情吧。

记住霍洛维茨的名言,要想超越一位技匠,首先必须有技匠的身手)一个真正在听音乐而不是在附庸风雅的人绝对不会说这么空泛的话的。

在我看来,卡拉扬的晚年时挑战,是升华,是对艺术进行的新的尝试。

既然是挑战升华和尝试,那必然就会既有成就又有败笔,那些只盯着卡拉扬的少数几处败笔的人显然是不知道卡拉扬究竟想通过他的尝试达到何种高度。

我只想说,不管卡拉扬有哪些缺点,他都是卡拉扬,最起码他都比那些谩骂他的人伟大。

霍洛维茨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