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电影观后感
甲午风云观后感 中国人都不想怀念以前的悲惨,因为我们落后,我们在挨打。
我 们在解放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家越来越有世界大国的风采。
可是 居安思危方能成奇远,回顾历史才能成其高。
不准备就会落后这是定 律。
日本的侵略太夸张了。
它的夸张不在于它的强大,而在于它要侵 略的明显态度。
那么明显的态度下侵略竟然成功了。
这代表一个国家 的懦弱,也代表一个国家的腐败。
所以中国的几十年被掠夺被侵占是 必然的。
虽然中国有无数能人志士想要反但是在上层的压力下却 成了找死的行为。
上层并不考虑失败的后人民的悲苦,他们只考虑能 不能继续享受。
所以甲午战争中就有很多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现 在应该是英雄的人物,可是他们只能在那里去承受着无奈的痛苦。
所 以缺乏预见,准备不足,片面委曲求全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甲午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给中国带来了太多的痛 苦。
当时中国并不弱小,据资料比较中国的海洋战舰并不比日本差, 可是输的那么惨。
最激烈的黄海海战更惨,缺乏预备使带船的邓世昌 都没有办法,只有选择自尽来报国。
一个民族要有骨气,活着的人一 定要有骨气。
甲午战争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 主义精神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都在甲午风云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 出来。
我国历史是屈辱的,没有人能改变,也没有人可以否定。
可我国 人民也是坚强的,在这么长时间我国人民没倒下,不断的发展中站得 越来越稳。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 由过去外国瞧不起的 “东亚病夫” 到今天的“体育强国”这有着无数人的努力。
国家不能在不改忍让的 地方忍让,否则国家就是一片被侵略地。
很多方面都面面俱到很难, 所以在大方向上国家不能错,每个人也不能错。
所以面对现实我们只有拼搏,不能输给自己
推荐一本中国近代史人物传记
在我看来,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压迫,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斗争的历史。
是无数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从而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转变为一个繁荣、富强、民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这部历史是屈辱与光荣并存的历史;这部历史是挫折和成功并举的历史;同时,这部历史又是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都在讲,都在思考的一部历史。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还学真门课有什么必要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我自己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点:一、“读史使人明智。
”英国思想家培根就曾说过这样的名言。
无独有偶,我国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说“以史为鉴,可以名得失。
”是的,无论是西方史、中国史,古代史、近代史无一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教训的反思,对于一个历史问题的深入研究和 深刻思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为人、处事有个更加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古代皇帝教育子女比备的一本书就是《资治通鉴》,这当然是学史使人明智的最好例证。
我们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和分析,可以了解到近现代中国的落后的真实情况和具体原因,从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我们知道落后就要挨打,那就要奋发图强,就不能闭关自守。
二、增强理论分析能力。
记得第一节上课的时候,您就跟我们说过:“这一门课,绝不是像历史系或者你们高中初中那样,识记史实的一门课。
这是侧重于理论分析的一门课,是要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去看待,去思考,去学习,去分析,去理解的一门课。
”事实上,我们学了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已经完全能够把这一段历史的一些史实侃侃而谈,现在再让我们去记忆,意义当然不大。
就像您上课常讲的那样:新时代的大学生当然不能死记硬背,不能死读书、读死书。
要把我们学的,知道的用起来
通过每个星期天宝贵的三个课时的课堂学习上,在您的讲解、引导和鼓励下,我们已经能够初步的把学习过的马克思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具体学习和分析当中。
例如,对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有人说这是合理的政策,因为内部团结才能一致对外。
但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就不难发现政策的荒谬性和理由的错误性。
我们知道,在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已然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抓主要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由此,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真是愚蠢之极
这不能不说是我自己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一大收获
像这样的学习收获真是不胜枚举。
三、对于自己专业学习的帮助。
1、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以后从事职业的特殊性,我们难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胆怯、害羞是不行的。
在课堂上,您经常鼓励我们敢说、多说、会说。
这对于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锻炼。
2、理论分析能力的提升对于我们本专业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
对于一些法律问题,法律现象我们无一例外的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和思考。
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自然也是能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获得。
最后,像拿学分、综合测评成绩等等方面的获得不值一提,如果一个人因为这些东西而去学习,岂不可笑
以上几点,便是我个人认为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的意义。
然而,可以预见,在整整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我能获得的必将远远不止这些。
在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多选题) A.有功有过 B.过大于功 C.功大于过 D.有大功也有大过
选择 C。
理由如下:说到蒋介石,很多人除了知道那场蒋宋联姻的世纪政治婚礼和四大家族,其他的可能了解得很少。
我们对蒋介石先生的了解本来也很模糊,从小读过有关他的书都是官方教材,现在也只是通过一些新闻媒体或者他的自传来对他做一个个人的客观评价。
蒋介石先生生活在中国大动荡的艰难岁月,其经历和背景复杂,差之毫厘就会谬之千里。
我们不能简单化。
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他算得上是位英雄,最起码他风云世纪,影响了后人。
对蒋介石的认识,曾经的讳莫如深到如今遍地开花,他所受“待遇”从冷到热,形象也日渐丰满、客观。
无论怎么说,他早已托土同古、入土为安,社会本就应该是个开放的社会,应该最大限度的宽容和理解,也该理性和人性。
历史需要公正,蒋介石的是非功过也不例外,不能一言以蔽之。
纵观历史上哪个名人不是谤誉参半呢
就连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也有被很多人批评他晚年的错误思想。
著名史学家杨天石先生谈到蒋介石时用了三句话:其一是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其二是蒋介石是一位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其三是蒋介石是一个对中国有过大协与大过的历史人物
蒋介石1945在波茨坦公告中将台湾和澎湖岛在日本手中要回来,还以把中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加入联合国,退到台湾,美英试图,让台湾独立。
蒋介石坚决不答应,国民党高层也有分裂台湾的企图,蒋介石曾说过“谁要台独,我要谁的脑袋”。
所以在对蒋介石的态度上,我们不该仅有指责,同样应该意识到在蒋介石的领导下中国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搞国民革命,受命于危难之际,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出一批革命的军事人才;率部东征,北伐,打垮北洋军阀,取胜军阀混战,争取张学良“东北易帜”,结束了清朝灭亡后的混战局面,重建自辛亥革命以来几乎崩溃的中央政府,进而从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他所做的这一切显然都是功不可没的。
蒋介石杀共产党,围剿红军,大打内战,背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打压、屠杀异己也是有罪的,但站他的角度看,也不必过多非议,毕竟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他不以这些手段对付别人,其他人就可能会以这些手段对付他,那时侯北伐接近尾声,(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附体于国民革命发展自己,并且在行动中急于夺权发动苏维埃革命,破坏和背叛了国民革命。
)共产党很可能夺权,所以对他我们应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而不是只站在共产党的角度来认识这些问题。
再者,蒋介石全面负责指挥东方战场牵制抵御日本兵力,取得的成绩为世界所公认。
废除了列强强加到中国人民身上的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中国失去近百年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
蒋介石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个领导全国军民抗御外国侵略者并取得胜利的领袖。
珍珠港事变后宋美龄访美,除取得大量美援,蒋介石还赴开罗与罗斯福邱吉尔会谈促成开罗宣言。
另外,当蒋介石败到台湾后,美帝国主义借机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蒋介石至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可见他这种民族气节之可贵
总之,尽管过去很多人对蒋介石有很多过激的批判,但置身现今开放的政治空气里蒋介石也是受人民爱戴的。
毕竟,他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忽略,有所功绩的传奇。
我相信,随着人们思想不断的深化,对蒋介石的评价会不再肤浅和片面,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他有更为理性的认识。
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史
①第一阶段,运动.第二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 特 (1)各阶级都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2)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3)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
陶行知名句出处
这句话出自于陶先生的文章《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原载于1931年5月15日《师范生》第2期。
后来收录于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陶行知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文集》中也有。
原文摘录如下:“你这糊涂的先生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