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关爱学生的事例,200~300字
殷雪梅——失控汽车驶她扑上去推开“慈师真爱感动天地,圣母情怀流芳千古。
”殷雪梅1954年,1976年走上教师岗位,生前在金坛市城南小学任教。
3月31日,殷雪梅老师在一辆狂奔而至的车辆面前,奋不顾身地用身躯护住路过的学生,从“虎口”下夺回了六七位小朋友的生命,而她却被车辆撞飞25米远,最后光荣牺牲。
她是江苏省金坛市城南小学有近30年教龄的先进教育工作者。
生,人人之所欲;死,人人之所畏。
但在突然来到的生死抉择中,人的精神境界却高下有别。
在这迅速作出的选择背后,是义无反顾的爱。
【用生命铸就师魂——殷雪梅事迹介绍】殷雪梅是位普通的小学教师。
她用爱心教书育人,以真情关爱学生,更在危急关头用生命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追悼会那天,不到20口的金坛城区,有10前来为她送行。
相识的,不相识的,都为她感天动地的爱心而热泪滚滚……
老师关爱学生的例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记杭七中姚虹老师 姚虹,杭七中语文高级教师,连续三年担任美术班高三年级组长。
她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以“朴实做人、踏实做事”为座右铭,始终如一地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奋认真,为学生的成长付出最大的努力,多次获“优秀教师”称号。
在学生管理中她努力做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心理焦虑耐心开导、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尽力相助,尤其是对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更是经常援助。
因此,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更被不少学生视为知己朋友。
三年来,在她的努力下,杭七中美术特色班的专业高考和文化高考,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果有人去问杭七中解放路校区的保安,毕业生一年里看望最多的是哪位老师,答案无疑会是“姚虹”——杭七中连续三年担任美术班高三年级组长的优秀党员教师。
姚虹出生教育世家,家中四代为师,从教的有十余人,父母更是教育系统的老先进。
因此,家庭的熏陶、父母的教育使她对“教师”这一称号有了自己的诠释。
在她看来,教书育人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种追求、一种生活享受。
学生健康出色地成长,同事间和谐共处开心工作,就是她的最大满足。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她能做到热爱党,努力学习党的理论,在大是大非前与党保持一致,并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在群众面前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身为一名普通教师,她能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追求的目标,以“朴实做人、踏实做事”为坚守信念的座右铭,始终如一地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奋认真,愿意为广大百姓子女付出最大的努力。
她已经连续三年担任美术班高三年级组长了。
在这三年中,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精力、高涨的热情、乐观的心态,她那洋溢着快乐的气息,感染着每一位与她共事的教师,感染着每一位即将面临挑战的高三学子。
一般人看来,年级组长总是扮演“黑脸”的角色,但是,高三学生似乎很喜爱这位“黑脸”,受着她的训斥却很“开心”。
其实她的好人缘全都来自她对学生的恰当关爱。
在学业和做人上,姚老师从来不向学生妥协,无论是谁,只要有违正道,她都严格教导。
但她又真心替学生着想,教导之时,非常注意方法,非常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和承受能力。
作为年级组长,姚老师不仅能严格要求别人,更能以身作则,比学生早到校,比学生后离校,对全年级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做到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对学生的心理焦虑耐心开导、对学生的实际困难尽力相助,尤其是对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更是经常给与援助,因此,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更被不少学生视为知己朋友。
一次外出武义写生,一位性格暴躁的高三男学生因不守上车纪律而被姚老师发现,她立即指出要其文明上车。
但学生却情急之下骂出脏话。
姚老师当时十分生气,但她忍住了,既避免了事态的扩大,也给了学生冷静的机会。
事后她找那学生谈心,一次次跟他交流思想,最终以诚意感动了学生,使他主动认错。
在高三的后半段时间里,更是关注这位学生,帮他解决了不少心理上、学习上的问题。
现在这位学生已考入。
回想当时,那位学生坦言,姚老师对他真的很好,多亏了她的教诲,才有了今天。
他还一直为姚老师在北京不能参加谢师宴而感到遗憾。
美术班的学生中有不少人喜欢追求所谓的个性自由,不把校纪校规放在眼里,这些孩子中还包括了不少初中时的“捣蛋大王”、孤僻的心理自闭者。
进入高中以后,包括姚老师在内的很多老师都曾被这些孩子惹火、惹怒甚至气哭,但她从未放弃这些孩子,坚持与班主任、学生家长不断沟通合作,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努力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重树信心,鼓励他们咬紧牙关,挑战自我。
在每一届学生中,她都有结对帮扶对象,她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耐心感染着这些学生,通过家访,坚持定期谈话,随时了解情况,不断鼓励、鞭策,终于帮助他们改变不良习气,明确人生目标。
甚至有不少家长要求姚老师能定期与学生聊天,而在学生看来,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找姚老师是最简捷的方法。
直到现在,还有学生、家长说“要谢谢姚老师把我管得那么好”。
由于杭七中的美术班颇有名气,常常有一些从其他学校转入美术班的学生,但因为管理制度及要求的不同,他们开始时往往不适应,容易和教师发生冲突,导致对立或者厌学。
但姚老师并没有放弃这些人,而是向他们耐心分析学校的不同点,阐明本校规章制度制定的原因、目的,帮助他们扭转情绪。
现在这些同学都已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高三时,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而美术班的学生尤甚,因为他们要经历两次高考(专业课与文化课),承受能力也必须特别强。
身为心理辅导员的姚老师从未忽视这一问题,重视关注学生,加强个别心理辅导,把握住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
在出现心理困惑时及时对症下药,加强联系,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在学生出现心理疾病时,更是与家长、医生配合,共同做好矫治工作。
在2005届高三毕业生中,就出现过几个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其中一位顾某,因美术专业考试成绩不理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闭,并因臆想的感情问题导致歇斯底里,还严重妨害他人的学习。
姚老师和班主任承受着不了解情况的家长的无理指责,多次与她谈话,和家长商讨,介绍医生,还淋着雨外出寻找发病的学生,终于控制了事态的发展,顾同学也及时得到了医治。
从1992年工作至今,姚老师一直在默默关注那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
或组织学生为家庭困难者捐款,解决学生的生活费用,或帮助困难学生设法减免各项学习费用,或为已考上大学的困难生寻找打工机会,但更多的是自掏腰包。
十多年来她多次向困难学生赠送学习资料;她也曾辜负父母的一片心意,把父母给她买的营养品转送给挑灯夜战的高三学子;外出写生时,更是悄悄地为困难学生准备点心食品。
她的橱柜里也总是备着一些常用药、饼干、方便面、一次性杯子等日常及卫生用品,并无偿提供给学生。
在她看来,尽最大的努力帮助需要关爱的人,是她莫大的荣耀。
作为高三的语文教师,姚老师更是坚信唯有活水才能滋润心田,一直坚持自我增值,即使在最紧张忙碌的会考高考复习时仍不中断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探讨,虽然常常是重复上一学年的教学任务,但绝不坐享其成,对每一份教案都结合新课改和学生实际进行再加工,力求精益求精。
并坚持做到三个“凡是”:凡是要求学生做的内容,自己先完成;凡是布置给学生的功课,一定进行详细的解答;凡是考试形式的题目,一定认真批改。
针对高三美术班学生任务繁重、文化课基础较差、学习时间较紧的现状,她连续三年给学生义务补课、答疑,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与尊重。
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她所教班级在语文会考和高考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美术班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较弱,而美术专业要求较高,所以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同学间的距离愈来愈大,部分学生出现文化课和专业不平衡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双差的情况。
作为年级组长,姚老师敏锐地认识到这一问题,极力做好专业课与文化课、会考科目与非会考科目、文化课各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针对各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不同的,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全年级组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04、2005两届学生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今年虽然还没有完成最后的任务,但美术专业考试已顺利完成,专业考试中有6位学生获得不同类目的第一名,共计42人次获得前十名,12人次获得其余一本院校前十名。
文化课成绩虽尚未揭晓,但相信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作为年级组长,姚老师不仅关注学生,也在关心着同事们,“和谐、快乐、团结、互助”是年级组的追求目标。
在她的年级组里,有不少是年轻的妈妈,免不了有许多突发事件和烦心的问题。
这时候,她就默默地承担起许多别的工作,帮助她们解决后顾之忧。
所以,在不少同事眼里,她不但是年级组长,还是一位大姐,甚至是“知心大姐”。
有了烦恼、有了困难,大家都愿意找她倾诉,她也愿意竭尽全力地帮助别人。
姚老师的身体并不强壮,但不熟悉她的人都认为她是“强悍”型的人物,因为她正是以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各种磨难的。
在她身边,你永远会怕落后,在她身边你永远不用担心困难。
她优秀,但她并不高傲,她就在我们的身边,一直默默地快乐地追求着。
沥 血 润 物 潜 无 声 ——记叶梅莉老师 叶梅莉,女,1962年4月出生,体育高级教师,她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不平凡的成绩,多次被授予杭州铁路分局先进工作者,、杭州铁路分局优秀教师等称号,2004年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
叶梅莉同志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组织观念强,善于团结同志,公道正派,为人谦和。
教学成绩突出,由她训练的定向越野队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一、二、三等奖。
在教育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多篇论文曾获省级以上奖励。
叶老师教育思想端正,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对学习生活有困难、或心理品质有偏差的学生自觉地给予长期的关爱是难能可贵的,在长达18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叶老师始终能将“关爱”二字融入实际行动中,从点滴小事做起,最难教的学生总是她的帮教对象,一般人不能转化的困难学生,她就凭着韧劲和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法使几十个帮教对象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叶老师就是以她崇高的境界、平和的心态、顽强的作风、自觉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育人效果赢得师生的广泛好评。
在细节中体现关爱 教育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
叶老师时刻牢记一名教师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凭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做着一件件细小的、不起眼的事情,从中体会着由学生的进步和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喜悦。
班上有位身患疾病的学生,由于身体和家庭状况的原因,常感到与别人不一样,与人交流较少,练习时又常常力不从心,怕人讥笑,因而在课堂上总是表现得很自卑。
叶老师意识到只有从日常的课堂细节中关心她才能使她走出自卑的阴影,所以常常关心她的身体状况,在练习中也针对她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有些难度项目中给她以特别的关照。
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和一个手势,对她来说是鼓励和肯定。
三年来这位学生虽说未能拥有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健康身体,却有着健康的心理和对待生活学习的良好心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叶老师深知细节最易从情感上感化学生,有了好的情感基础,就有实现目标的可能。
她所带的运动队中有2名队员,一名队员父亲长期病休在家,母亲下岗,另一名队员姊妹4人均在校读书,经济负担较重。
为了让他们安心训练和学习,叶老师对他们在学习、生活、身体方面给予了最大的照顾:只要队员生病就主动送药;为了让队员能更好地休息、比赛,有时还让学生一起到自己家里睡;学生有什么困难,总是想办法给予解决。
这种细节上的关心,建立了教练与队员之间的亲密感情,调动了队员训练的积极性,克服很多困难,最后在全国和省级的多次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改变从找到症结开始 困难生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形成的原因也有很大的差异,要转变困难生,必须找到症结所在。
S是一位腼腆的女孩,两年前叶老师开始与她接触。
第一次找她谈话,看着她红着脸不太好意思说的样子,叶老师就从闲聊开始,从兴趣爱好、家庭状况、学习情况等渐入主题。
她这才开始讲述她自己,说自己最大的毛病是“懒”,懒得早起(父母催促才起床)、懒得骑车上学(必定要父亲送)、懒得学习(回家从不看书)、懒得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懒得吃饱早饭,所以胃一直不好……听了这些叶老师很吃惊,真没想到她会懒成这样。
看来“懒”是她一切问题的症结。
要克服这一点是要下一定功夫的。
不久的一次家长会,叶老师主动找了她的母亲,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和父母教育方法上的一些问题。
叶老师感到要改变孩子的惰性,必须首先改变家长的做法。
因此,先希望家长给孩子多一些自立的空间,加强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学校,叶老师及时关注她的一些变化,一旦发现有一丁点的进步就马上表扬,并提出新的要求,希望她能持之以恒,譬如有些时候能骑车上学,早起几分钟吃早饭等。
渐渐地她在课堂上也越来越活跃,再不像从前那样“累不累站旁边,会不会无所谓”,知道她的身体素质并不好,遇到难做的练习常常给她加油,时不时地投去一个激励的眼神,简单的练习有意让她在大家面前展示。
每当家长相告孩子身上又有一个“懒”字在悄悄远去的时候,每当班主任相告这孩子学习成绩在进步的时候,叶老师别提有多高兴。
特殊的学生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 2001年,一次高一年级的班干部改选中,一位女生“体育委员”落选了。
之前,由于她是体育委员,对自己还有一点约束,落选以后,好像换了一个人,课上自暴自弃,松松垮垮,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听不得教师的劝说,甚至迟到、旷课,与老师的磨擦、争执愈演愈烈,成了人见人怨的“淘气包”。
可有一天她突然对叶老师说“是自己不想当体育委员的”,眼里充满了无奈。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叶老师,意识到“体育委员”对她有意义,她有药可救。
叶老师下定决心要让她“起死回生”。
通过了解,发现她是一个的孩子,从小跟随父亲,而父亲忙于工作居无定所,小学初中她一直上寄宿学校,长期得不到父母亲的关爱,平时又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
她倔强又酷爱面子,这一次落选对她的打击非常大。
怎样消除她对体育的怨恨
怎样使她信任教师
怎样帮助她从一片怨恨的沼泽中走出来
叶老师开始找她谈话,谈兴趣爱好,谈人生目标,谈她有特长的英语,谈她喜欢唱的歌,谈家庭、谈生活,慢慢地她愿意和老师交流了。
可这一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有一次,是一位实习教师上课,叶老师在旁边辅导,同学们都在整队了,她坐在台阶上向实习老师说:“我请假。
”老师说:“开始部分是学习广播操,最好不要请假。
”叶老师在旁边也补充了一句:“新广播操是要考核的,运动量不大,如果你吃得消是要学的。
”话音刚落,她对着叶老师破口就骂:“你不要来惹我生气。
”紧接着一串骂人的话,叶老师简直快要气疯了,提高嗓门说:“作为教师应该告诉你这一切,你作为一名重点中学的学生,骂出如此难听的话,是有失学生水准的。
”这位学生却说:“这个学校有什么好,还不想来呢。
”下课后班长告诉老师,她课前刚被班主任批评过,叶老师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还是找她谈心,苦口婆心地告诉她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并告诉她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以后的体育课上,叶老师特别关注她的一举一动:上课整队时,会环视一周看她是否来上课;如果缺席,就询问什么原因不来;课间还向同学们了解她平时表现有否好转;平时与她交往尽量注意方式方法;课堂上尽管她不那么做练习,不那么专门听讲,叶老师也会找一些时机提问她,叫她做示范,还有意识地多给她一点工作,多肯定她的成绩,想方设法不冷落她。
不断的鼓励使她受到了鼓舞,从小小的变化开始,踏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她活泼、组织能力强的优点慢慢表现出来了,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文化成绩也进步了,她确实变得成熟懂事多了。
2004年,她考取了北京某学院,临走前她特意跑到办公室悄悄地对叶老师说:“叶老师,真的很感谢你三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我会记住您的。
”三年来的“辛苦”顿时烟消云散,叶老师庆幸自己遇上了难得的这样特殊的一位学生,更庆幸当初有勇气选择了全年级最难对待的学生作为帮困对象。
“我找到了成功的秘诀——用心” 一天,跳高考试,快下课时,一位学生突然提出要补考,叶老师同意了。
由于她平时不用心,练习不认真,考试当然不会成功。
几次试跳都没过,感到气馁、失望,就大发脾气:“给不给分你看着办,我就是这个样子。
”叶老师耐心详细地给她讲解一些动作要领,并做了示范,示意她去试一试,她开始做了一次,有点别扭,而且根本没有技术可言。
这时叶老师为她加油:“对了,有点样子,再来一次,最后几步要快速、有力,配合手臂。
”她又做了第二次,看得出她是用心去体验了,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她像这次那样认真投入。
果真她过竿了,叶老师给了她70分的成绩。
她高兴得跳了起来,这时叶老师把她拉到一边:“你知道是怎么得来的吗
”“知道,是你刚给我的辅导。
”“不,是你自己用心去做了,其实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就怕你平时不用心。
”她说:“谢谢老师,我知道了,我不但跳过了横杆,我还找到了成功的秘诀——用心。
”说完就飞快地跑出健身房,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叶老师真替她高兴,因为她在最后的时候想到了“要”。
叶老师也替自己高兴,因为自己的耐心和“谎言”收获了一个学生的信心和“用心”。
关爱学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对党总支在党员中开展的“帮助困难生,党员身先行”活动,叶老师积极参加。
她认为,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不管哪种学科,也不管是否班主任,关爱学生是教师的份内工作和基本责任。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学生做人,要比教会学生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叶老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十年前,当时叶老师在一所普通中学担任班主任,班上有为数较多的后进生,有打群架的、盗窃的、出走的、不爱读书整天犯错的。
叶老师抱着“决不放弃任何一个”的想法,努力地从各种琐事、小事做起,一个个地帮助和鼓励他们。
所谓“”,虽然转化的过程很艰难、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或多或少、或快或慢地进步着,就能感到无比欣慰。
从“保先”活动开始以来,她更加投入地做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
几年来,她主动与学习有困难、家庭经济有困难、心理和品德有缺陷的十几名同学结对子,每一名同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些还成为了优秀学生。
去年一次聚会上,一位在国航浙江航空公司做空姐的女孩拉着叶老师的手说道:“叶老师,要不是遇到了你,我肯定当不上空姐,现在还不知在干啥呢
”一位男生举起酒杯向叶老师说:“我们这些人当年太调皮太淘气,让你生气了,对不起
”参加同学会的每个人都在记忆深处回放着各种幼稚的故事,而叶老师的脑海中却萦绕着那起早摸黑、促膝谈心的种种情景……在学校党员帮困工作总结会上,叶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党员教师的先进性可以在很多地方体现,但持之以恒地做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对党员党性的最大考验,也是对党员育人水平的最好诠释。
”
老师关爱学生的故事
宋老师班中外来人口子女多,随班就读生有两个。
小秦是脑瘫患儿,智力正常,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宋老师在开学前就帮助他联系好了校工帮助他上厕所。
开始中午吃饭由家中老人喂,后来因老人年老多病,孩子午餐就成了问题,宋莉老师听说后,当晚就发短信给家长,主动揽下了这件事。
从此每天中午在教室里都能看到宋老师给小秦同学喂饭的身影。
她在喂饭的同时训练小秦自己动手往嘴里送饭,小秦同学控制不好,口水,饭菜弄的满身都是,宋老师也不嫌脏,她说小宝宝刚学吃饭是会漏口水,漏饭菜的。
她真的把小秦当成自己的小宝宝了。
更让人感动的是,宋老师如果第四节有课,她上完课总是先喂好小秦同学吃饭,给他擦干净,再自己去吃饭。
天气冷了,宋老师关照家长破例带一条小被子盖在他的腿上。
小秦同学很聪明也很娇气,在康复运动上面有点懒惰,宋老师就找机会跟他谈心,不断地督促小秦进行肢体上的康复运动,努力恢复基本自理的能力。
记得刚开学不久,班中另一位随班就读生小刘同学病倒了。
她记忆功能有障碍,对大量知识不能有效记忆,她的好胜心又强,不想跟其他同学有太大差距,就拼命熬夜记背知识,终于病倒了。
宋老师去家访,想出了一个妙招,告诉她只要能看着书做出题目就是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宋老师的话语象灵丹妙药使小刘同学对学习不再惧怕,恢复了信心。
看着书做出来的题目一点不比别人差。
她的妈妈高兴得一个劲儿感谢宋老师。
宋莉老师的爱心洒向所有的同学。
上学期刚开学时,班中一位女同学身上总有很重的鱼腥味,大家经过她时,都要捂着鼻子走,宋老师就叮嘱那个女同学洗头洗澡。
但是到了冬天,她身上的味道更重了,由于天冷,教室的窗子关着,整个教室里充满了臭味,大家都被熏得头昏脑涨,有几个同学忍不住就开始骂那个女孩子了,就见她低着头坐到了教室最后面,宋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问清了原来那个女孩住的地方没有洗澡的条件,她已经好久没有洗澡了。
她又是单亲家庭,根本没人管她,大冷的天,她就穿了件单衣外面罩了件校服。
于是宋老师把她带回家,让她洗澡并且帮她把校服洗干净烘干,还找出毛衣毛裤鞋子送给她。
并且送给她洗衣粉,教会她自己洗衣服。
后来宋老师还发现她由于家里没人管她,一天只吃中午一顿饭,早饭晚饭都不吃,宋老师就自己先掏钱给她买晚饭吃,又多方面联系找到了这个女孩的妈妈,跟她的妈妈进行了深入的交谈,用她自己当妈妈的心来换取家长的合作。
那位家长终于答应好好照顾自己的女儿了。
现在这个女孩也变得干净漂亮健康,不再自卑,快快乐乐地跟大家一起玩一起笑。
学生们说,在学业上,老师对我们是严格有加,一点一丝的松懈都不要想在宋老师面前蒙混过关,我们对她可是又敬又怕。
放学以后宋老师还要留下个别同学给他们补缺补差,宋老师每天都要很晚回家。
我们班级的成绩可是突飞猛进。
在生活上,宋老师又是一位细心的妈妈,她每周都要叮嘱每个孩子回家搞好个人卫生,洗校服,洗红领巾。
学生们都记得宋老师常说每个人都有整洁的仪表。
她说她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漂亮干净的。
班级里的男孩子在校园里玩的满脸满手的黑,是宋老师给他们洗手洗脸剪指甲。
宋莉老师向学生们捧出一颗心,在宋老师的表率作用下,6班的孩子都学会了付出自己的爱心,都很乐意主动帮助两个随班就读的同学。
有同学帮他们抄回家作业要求,有同学帮他们拿饭放饭盒,还有同学会帮小秦擦口水,及时清理弄脏的地面……星期五下午学校早放学,老师们政治学习去了,而小秦家长还在上班,无法到校接孩子。
每次都有两位学生陪小秦一起做作业到四点钟家长来接他为止。
关于师德的经典名言
师德名言(名人名言):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6、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7、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8、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义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
——第斯德9、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10、务学不如求师,师者,人之模范。
——杨雄11、我觉得,对教师来说,力量的源泉就是来自对学生的爱,爱学生才会爱事业,才会对教育工作保持经久不衰的热情,才会充满献身精神。
——于漪12、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
——叶圣陶13、做导师的人自己更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洛克14、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卢梭15、不要在教天真无邪的孩子分辨善恶的时候,自己就充当了引诱的魔鬼。
——卢梭16、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
自己没有的东西是不能传授给别人的。
——第斯多惠1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
——乌申斯基18、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出的。
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痕迹。
正因为这样,所以每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理上各种微小变化更富于敏感了,再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摸捉一切最精细的事物,这点是应该记住的。
——加里宁19、如果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象父母那样爱学生的话,那他就会比那虽然读万卷书而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得多。
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了。
——托尔斯泰20、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邓小平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对吗
试问有抓不住的罪犯,只有抓不住罪犯的警察. 没有考不上大学生,只有不想上大学的学生。
没损的企业,只有亏损的领导。
没有不会作的题,只有不会出题的命题人 没有打不赢的战争,只有不会指挥的指战员 没有不会游泳的人,只有淹死人的水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随地吐痰的低素质的人,只有抓吐痰人的老太太 没有随地吐痰的低素质的人,只有满大街的痰迹 没有杀人的罪犯,只有被杀的死人对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是国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座右铭。
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此话不仅地方上的领导讲,报刊杂志上的专家也这么讲。
只要一开大会,局长们腆着肚子,动辄就拿这句话训斥校长们;只要一开小会,校长们耸着肩膀,同样会拿这句话训斥教师们。
一时间,似乎整个社会有一种不成文的共识:学生有问题,教师就一定有问题。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有嘴难伸,有理难辩,你说冤不冤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本来就是提法是片面的,就是个假命题,它是教育万能论的另类说法。
教育主管部门绝对不会误读,心知肚明。
但用这句话管教师,却很简单管用。
于是乎谎言说了万遍竟也成真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这话如果是正确的话。
那么依此推理,是不是可以说:没有不好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
没有不好的国民,只有不好的官员;没有不好的官员,只有不好的管不好所有官员的人;没有打不赢的官司,只有不会打的律师;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感化不了的敌人,只有不会感化的军官……结论:中国全笨蛋,只有学生好。
我们不能否认, 学生能否教好,跟教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没有根本的因果关系。
素质差的教师,教不出好的学生,这是用不着怀疑的。
但作为一名的教师,谁没有事业心
谁没有责任感
谁不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
可以肯定,没有哪个教师会教学生去杀人放火吧,去教学生违背社会公德吧。
绝大部分教师像父母关爱孩子那样关爱学生,像医生爱护病人那样爱护学生。
即使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带一个最优秀的班集体,也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是优秀的。
正如十个手指有长短一样,人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再者说了,这个“好”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在以考试为人才选拔主要方式的社会中,是不是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才能称之为“好”呢
若教育是万能的话,警察和监狱是用来干什么的,别忘了,总统是从学校出来的,同样罪犯也是从学校出来的
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以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
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
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
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中国古代的大圣人,是我辈景仰的大教育家。
“有教无类”,说明他招收的学生不分贵贱,来自各个阶层;“诲人不倦”,说明他的教学态度极为认真,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因材施教”,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已是很先进,即使是在当今也值得我们学习。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教的三千弟子,贤人也只有七十二;也曾屡屡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感慨。
不是贤人的呢,也许有没有教好的学生吧
圣人都如此,何况吾辈凡夫俗子乎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垃圾泛滥、不断翻新、人们信仰出现危机的年代里,诸多的条条框框对于教师的限制已经明显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强烈反差,加之“”的重新抬头,“好人不常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等思维观念的存在,老师现在已从强势的一方变成了弱势群体。
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家长一般都宠着,社会意淫泛滥成灾,在这种没有强力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初高中的学生自制力本来就不是很强,老师又不具有批评和控制的权利,学生的成绩什么能够上得去
学生的德行怎么能够得到较好的修炼与强化
作为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弄潮儿,他们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口号,高举新课程改革的大旗,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该校这种说法的赞赏者也仅仅约占20%,持否定态度却达40%以上。
有人认为,洋思是,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其间极少数顽劣生背井离乡,离开了执横抖狠的环境,加上教师“人盯人”战术,这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都是可能的,但要人人都“学好”也很难。
倘学校能将极少数顽劣的“害群之马”教好,那还用得着我们为低龄化忧心如焚么
还需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番五次地呼吁:办与加强少管所么
理念片面,模式机械
依靠对教师采用“非人本管理”和金钱重奖,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而持久很难
所以,“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所谓领导们、专家们,主观愿望是好的,无非是要激励教师们努力把学生教育好,但他们高高在上,已长期脱离了教育的第一线,对现实中的教育并不完全了解,或许他们下去转悠过,看到的只是“做秀”后的表象,所以说出这些脱离实际的外行话,或说是极端的话。
事实上,事物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有绝对,就不符合辩证法。
这种不尊重事实的提法,跟当年“”的提法的错误是一样,既片面,又极端。
它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特别是在第一线的教师的积极性。
只要提到这句话,没有教师不反感的。
世界是多元的,社会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
领导们、专家们,生活是真实的,艺术是美好的。
但生活不是艺术。
如果一味地把教育当作小说去创作,用几句华丽的辞藻去作作报告是可以的,但用之实实在在的教育,那可是万万行不通的。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
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究竟是在讹诈教师
还是在自欺欺人
现在中国的教育面对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时代不同,一代人一代物啊. 80年代的学生那是相当的自觉. 90年代的学生那是比较自觉. 新世纪的学生那是相当的麻烦. 教育方法虽在革新,但是速度远远比不上学生的革新 以前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现在拿来对学生是没用. 万事万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这句话太绝对了,毫无回旋之余地. 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了,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 就像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是:建立共产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个过程你不知道要打拼多少年. 路漫漫兮其修远......这些是复制的,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想法。
有人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适合他成为品学兼优的一套方法,这句话的赞成,说的 很对。
但是老师不是神,一个班里有多少人,问题学生又有多少个,如果老师真的可以给每个问题学生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方式也可以,老师得深入了解他,得和他沟通,了解不透彻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个深入了解和一个沟通需要多少时间你知道吗
···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多少个问题学生,自己算算需要多长时间,利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把多少个中差等生教成优秀生。
老师是纵观全局的,老师不是为某一个家长的孩子而生的。
你们知道老师要教好一个问题生得费多大的精力吗?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说句不好听的,这是典型的为了一棵歪脖树放弃整片大森林。
家长多少年,只教一两个孩子,还教育不好,让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育好,我觉得希望不大。
学生要升学,再换老师,老师又得去深入了解他···
激励学校教师奋发的语句
激励教师的语句有:1、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2、我努力,学生遇到我,学生成功。
关于老师的感人事迹/简短点的
要学生喜欢你,你首先得有一颗宽容的心。
这是一种无坚不摧的人格力量,圣雄甘地正是用这种力量兵不血刃地解放了印度。
在教学中宽容是一种无私的爱,要爱喜欢我们的学生,也要爱不喜欢我们的学生。
事实上关爱我们喜欢的学生和喜欢我们的学生,一般老师都能做到。
难就难在对不喜欢我们的学生也能心存真爱。
而有可能他们刚刚才惹你生过气。
一、建立自己的威信。
首先把自己的管理方法教学能力以及所带的班级和自己获得过的奖励告诉同学,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啊,原来这位老师很厉害,跟着他一定能学到很多的知识,学生以师为荣,就为爱师奠定了基础。
二、我们的感情投资非常重要。
爱人者,人恒爱之,我们首先要喜欢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美,搜索每个学生的可爱之处、可取之处、可喜欢之处。
教育无小事,我们应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亲切的微笑,甚至一两句随口的询问都能给学生留下甜美的回忆。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也是开启人们心灵的钥匙。
我们的微笑对学生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微笑着进班能使整堂课轻松幸福。
一位名师的两句座右铭使我印象深刻,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刚接触教育时,体会不深,但我现在已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每每我以这种眼光看待学生时,就会少一分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埋怨,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责,多一分尊重。
三、我们要勤于钻研业务,努力做到精益求精。
《观书有感》中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拥有这源头活水,就必须不断充电,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凭自己渊博的知识,让学生产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如果我们给学生讲题时,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轻松地把学生的难题摆平,那么,不用打广告,学生不得不打心眼儿里佩服你、崇拜你。
用我们的知识魅力去感染学生。
四、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
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作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
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
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
总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另外,我们教育生活中还有很多细节能决定学生是否喜欢你。
例如处事公平,我们都喜欢成绩优异、乖巧伶俐的学生,这本无可厚非,但学生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教师的偏心,倘若上课只提问你喜欢的学生,课外只找好学生谈心,辅导时以站在尖子生旁边,那么,我得提醒你,学生眼里是容不下这些沙子的,我们必须做到一碗水端平,真正做到阳光普照、遍洒甘霖,无形中要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大家的老师,我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与学生的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要我们捧出真心,坦诚相待,学生是不会拒老师于千里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