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宋词的成语
(明月美酒般 )的唐诗;(香茗清风 )样的宋词一首首唐诗宋词婉如一杯杯芳香四溢的清茶,散发着无尽的幽香,让人回味无穷。
古诗词中“梅花”,“尺素”都有什么典故
春日偶成作者:【程颢】 年代:【宋】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注释](1)偶成:偶然写成。
(2)傍:靠近。
(3)时人:当时的人。
[译文]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佛着人面,时当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
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说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开头两句写云淡风轻、繁花垂柳,一片大自然的郁勃生机;第三句是诗意的转折和推进,第四句更进一步说明自己并非学少年偷闲春游,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哲理,以及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
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风格平易自然,语言浅近通俗。
西江月·夜行黄沙①道中明月别枝惊鹊②,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③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①: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西。
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③:社:土地神庙。
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杜甫《春夜喜雨》赏析春夜喜雨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的时候可能考的经典诗句 . . .. .. ..重点号
诗经•采薇赏析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今我来思, (yù)雨雪霏霏。
【解释】回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字词解释】雨:下的意思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赏析】: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字词注释】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马上。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红湿处: 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
因为古代成都曾经住过主持织锦的官,所以叫锦官城。
锦:一种彩色有花纹的丝织品。
解释一: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解释二:好雨似乎懂得适应季节,春天里雨水催发草木发芽生长,细雨随着微风悄悄地在夜里下着,使万物受到滋养。
天上乌云密布,乡下的小路全都黑沉沉的,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灯火一闪一闪的。
第二天早上,到处是湿漉漉、红艳艳的一片,沾着雨水的鲜花装点着成都市。
《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越调]天净沙·秋①(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②,轻烟老树寒鸦③,一点飞鸿影下④。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字词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解释】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长的影子。
炊烟淡淡飘起,几点乌鸦栖止在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啼叫。
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色几尽妖冶,正是一派浓浓的的秋景啊
西江月①·夜行黄沙②道中 明月别枝③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字词注释】 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③“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④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同“现”。
“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别枝”,古诗词选本都注为:别枝,旁枝,与“主干”相对而言;一说另一枝。
我们认为:“别”字应作动词讲,是“上”的意思。
该句展示的是如下意境:词人夜行在黄沙岭的山间小道上,此时月亮已升到半空,但由于月光被山岭所挡,词人所处的位置及鹊儿所在的枝头还是比较昏暗的。
随着月亮的上升,月光越过山顶泻向词人,词人忽然觉得眼前亮了起来,抬头一看,一轮皎洁的明月已然挂上了枝头,树枝上的鹊儿也因突然受到月光的刺激而惊动不安起来。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喜鹊,清爽的夜风吹来了蝉儿的鸣叫。
稻花飘香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听得阵阵田蛙歌唱。
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滴滴细雨洒落山前。
过去的小客店还在村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指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
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情景交融,优美如画。
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今译】江亭(译)·夜晚走在乡村的小路上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熟睡的鹊儿, 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丰收), 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 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 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 跑到溪头转弯处, 嘿,茅店不就在眼前么
【译读】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
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
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
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
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伯牙绝弦【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字词解释】①绝:断绝。
②鼓:弹。
③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④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⑤峨峨:高。
⑥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⑦洋洋:广大。
【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道泰山,钟子期听到了,赞叹道:“好啊
这仿佛就像巍峨的泰山
”伯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赞叹道:“好啊
这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说出来。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音,变摔碎了琴,终身不再弹琴。
要很多凄美的古风诗句,还要出处
要很美的古风诗句,还要出处一场凭谁诉。
算,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出自《昼夜乐》柳永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
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暮。
对满目、乱花狂絮。
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
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悔不当时留住。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在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
“落花”、“微雨” ,本是极清美的景色,在本词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
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在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怅不已。
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
“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出自《临江仙》 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古代诗词中尺素一词有何典故
尺素:书信的别称,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
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诗文运用有: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吕向注:尺素,绢也。
古人为书,多书于绢。
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亦泛指小幅纸张。
宋韩驹《题画太乙真人》诗:龙眠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魏了翁《跋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
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
刘师培《与友人论文书》:龤钟律于朱弦,彰玄黄于尺素。
(2)指书信。
《周书.王褒传》:犹冀苍雁赤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俱寄相思。
唐张九龄《当涂界寄裴宣州》: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词: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分别论述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设计的主要特点
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 元谋人 云南元谋 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
评价1,用天然火;2,制造工具。
山顶洞人 约18000年前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评价1,人工取火;2,进入氏族公社。
河姆渡氏族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距今约7000年 母系氏族。
评价1,使用陶器,食物剩余;2,栽种水稻。
半坡氏族 陕西西安半坡村。
评价1,工具先进(新石器时代);2,种聚;3,原始文字。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山东省大汶口 距今约4000、5000年。
评价1,人类社会进入父系;2,贫富分化。
黄帝、炎帝 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
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华夏族主干。
“炎黄子孙”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禅让” 二、夏、商、周 夏 公元前2070年 启建立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商 公元前1600 汤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至殷。
“殷墟”发现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世界最大青铜器。
四羊方尊。
西周 武王伐纣——公元前11世纪左右,牧野。
周平王—洛邑(平王东迁。
分封制;井田制:土地被划成方块形,阡陌纵横,好像井字状 春秋时期 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齐桓公称霸 1,管仲改革—国家强盛;2,尊王攘夷。
城濮大战 晋胜楚败。
吴越战争。
老子 道家 《道德经》辩证法思想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无为”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仁政”“礼”治。
教育成就:A、兴办私学;B、“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孙子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战国时期 封建制确立时期 商鞅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
(承认土地私有,确立地主阶级地位)2,奖励耕战(打击奴隶主)。
3,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结果:秦逐渐强盛,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奠定了基础。
都江堰 秦蜀守李冰 成都附近岷江流域。
冶铁业 宛、邯郸 扁鹊 “望、闻、问、切” 鲁班 墨家 墨子“兼爱”“非功”,反对奴隶主殉葬。
儒家 孟子 《孟子》“民为贵”“君为轻”“仁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荀子 (唯物主义)“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庄子“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法家 韩非子“法治” 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
兵家 孙膑 《孙膑兵法》 屈原 楚辞 《离骚》 三、秦、汉 秦 公元前221年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
秦始皇: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1,自称“始皇帝“;2,经济、军事大权集中在自己一个人手里;3,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4,推行郡县制度。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军事 修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抵抗匈奴。
陈胜、吴广起义 蕲县大泽乡 建立张楚政权。
评价: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 性质:地主贵族争夺皇权的战争。
刘邦注意收揽民心,又善于用人,恢复了关中(打下了经济基础)。
最后,项羽自杀。
西汉 前202年刘邦都长安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三十税一;2,,取消“连坐”和残损肉体的刑罚。
汉武帝:1,推行大一统“推恩令”;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张骞出使西域: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地方。
第一次 前138年。
第2次,前119年。
作用:A,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B,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C,打通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转运西亚和欧洲的大秦(地形—关中平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
4,北击匈奴。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王莽改制 西汉末年 进行币制改革 东汉 “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 公元25年 都洛阳 措施:1,释放奴婢;2,惩治贪官污吏。
班超经营西域 公元73年 目的:恢复东汉政府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甘英到达了亚洲西部的波斯湾。
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第一次从海道来到中国,(《后汉书》)这是中国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最早记载。
蔡伦 105年 改进造纸术 朝鲜、日本、阿拉伯—非洲、欧洲。
《九章算术》代数、几何。
地动仪 张衡——东汉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
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华佗 “麻沸散”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
“五禽戏” 司马迁 我国古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史记》:黄帝至汉武帝时期二三千年间的史事。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佛教 西汉末年(公元前后1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道教 主张修身养性,炼丹制药,得道成仙。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打败袁绍。
结果: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 208年 孙权刘备联军打败了曹操,以少胜多。
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
三国:魏 220年 都洛阳;蜀 221年 都成都;吴 222年 都建业。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带领一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两晋 266年 司马炎建立晋朝 都洛阳“西晋” 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317年 晋朝皇族司马睿 都健康“东晋” 北方“十六国” 淝水之战 形势:前秦王符坚强征各族人民当兵;谢安主张坚决抵抗,并派将领谢石、谢玄迎击前秦。
383年 东晋打败前秦,结果:前秦的统治瓦解了,北方又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
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士族是一群极端腐朽的社会寄生虫。
北魏孝文帝改革 鲜卑族拓拔部 “缓和阶级矛盾”经济:“均田令”,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地主的联系。
政治:采用汉族地主阶级政治制度,迁都洛阳。
历史意义:1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使鲜卑族消失;2,北方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大融合。
祖冲之 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 数学专著《缀术》 贾思勰 《齐民要术》:我国现存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范缜 《神灭论》唯物主义。
王羲之 《兰亭序》“书圣”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顾恺之 东晋画家 《洛神赋图》 陶渊明 淘潜 《桃花源诗集》 五、隋、唐 隋 581年 杨坚 都长安。
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创立科举制 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大运河的开通 东北到涿郡(今北京),东南到余杭(今杭州),以洛阳为中心。
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三省六部制 三省:尚书,内史,门下。
六部:工、吏、刑、礼、民、兵。
唐 618年 李渊 都长安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1,能从隋亡中吸取教训;2,善于用人和纳谏:魏征、房玄龄、杜如晦;3,调整统治政策:推行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完善科举制;积极推行均田制和实行租庸调制。
后果,为后来唐朝走向全面繁荣打下了基础。
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开元盛世,任用有才干、能负责、敢进谏的姚崇、宋璟。
评价:政治比较安定,生产力继续发展。
唐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1打败突厥族,建立北庭与安西都护府(唐太宗);2,册封骨力斐罗为怀仁可汗;3,建立黑水都护府,管理黑水靺鞨,建立渤海都护府,管理粟末靺鞨;4,册封皮罗格为云南王;5,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安史之乱 755年 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 后,史思明又反唐。
影响:使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唐由强盛转向衰落。
两税法 宰相杨炎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
藩镇割据 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黄巢起义 875年 王仙芝,黄巢“避实击虚”国号大齐 赵州桥 隋朝 工匠李春等 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 868 唐《金刚经》 僧一行 测算出子午线的长度 孙思邈 “药王”《千金方》 吴道子 “吴带当风”“画圣”《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 价值:莫高窟是我国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石窟艺术,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六、五代、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方黄河流域 南方和山西 十国。
北宋和辽、西夏、金的并立 960年 赵匡胤 建立北宋 都东京 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1,“杯酒释兵权”打击军阀和地方割据势力;2,调整地方机构;3,调整中央机构;军事 建立禁军。
结果:巩固了北宋的统治,但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产生了一支庞大的军队。
王安石变法 目的:挽救政治、财政危机,缓和阶级矛盾。
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失败原因:1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某些特权利益2用人不当,出现过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都上京。
提倡农业,并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制定典章制度,接受了汉族封建文化。
947年 契丹改国号为辽。
灗渊之盟1005年 宰相寇准坚主抵抗 宋真宗 第二年辽宋议和。
内容:辽撤军,宋每年给辽大量岁币。
影响:维持着和平关系,经济、文化联系更为密切,但岁币加重北宋人民负担 1038年 党项族首领李元昊 西夏。
1044年 夏宋议和 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北宋人民负担又加重了。
女真族 12世纪初 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反辽。
1115年 金。
1,与北宋联合夹攻辽 1125年灭辽。
;2,南下攻宋 1127年灭北宋;3,金侵略南宋。
靖康之变 1127年 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多人。
南宋 1127年 赵构 都临安。
政权特点:1,抗金派(岳飞、韩世忠)与投降派(宋高宗、秦桧)矛盾尖锐;2,南宋屈辱退让,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1141年宋金议和(绍兴和约)内容:南宋对金称臣,把东起淮水,西到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划归金统治,并送给金岁币。
南方经济的发展 棉花的种植进一步推广 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
棉纺织业逐步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
造船术有了明显进步:上有指南针。
主要海港:泉州、广州、明州(宁波)。
阿拉伯人来中国。
贸易范围:东到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
元朝 1206年 铁木真为大汗 尊称成吉思汗 建立蒙古政权 1271年 忽必烈 都大都 元;1276年 元朝统一全国。
推行:1行省制度 对全国各地实行行政管理;2,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理澎湖和台湾;3,宣政院 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民族分化政策 各族人分为四等 “蒙古人”—“色目人”(西域各族和原来的西夏人)—“汉人”—“南人”(原先南宋统治区域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
棉花种植扩展 黄道婆 改进了棉纺织技术和工具。
活字印刷 11世纪中期 北宋平民毕升 指南针和火药 战国时期 司南。
北宋 罗盘针 传到阿拉伯、波斯和欧洲。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和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唐末火药用在军事上 北宋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火药、火器经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对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一定作用。
沈括 北宋“十二气历”,800多年后,英国才有类似历法。
《梦溪笔谈》 郭守敬 元朝 《授时历》最北—西伯利亚,最南—西沙群岛。
司马光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编年史 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宋词 苏轼、辛弃疾、李清照 元曲 关汉卿 《清明上河图》北宋东京忭河 七、明、清 明朝 1369年 朱元璋 都应天 1,加强君主专制(废宰相,权分六部);2,实行特务统治(锦衣卫、东厂、西厂) 八股取士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明成祖朱隶 迁都北京 紫禁城—皇城—宫城。
农业:1,水稻产量提高;2,引进新的农作物(玉米、马铃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朝中后期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都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苏州、杭州) 丝织业 机户—早期资本家;机工—早期雇佣工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雇佣与被雇佣。
1,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2,明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1449年 土木堡 明英宗被俘 “土木之变”。
俺答汗 呼和浩特城 明长城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努尔哈赤 建州女真 建立后金 创立八旗制度 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 1405—1433 七次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
明朝中期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东南沿海。
明末农民战争 1628年 陕北出发 李自成、张献忠。
“均田免粮。
建立大顺政权。
清军入关 皇太极 女真族名为满族 1636 国号为清 1644 入关占领北京 清朝 军机处 雍正帝 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记录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字狱 从思想上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压制反清思想。
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16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康熙 1696年 打败葛尔丹于昭莫多 乾隆 平定大小和卓 新疆天山南路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雍正设驻藏大臣。
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尼布楚条约》康熙 雅克萨 作用:1,中俄历史上第一个平等边界条约;2,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李时珍 《本草纲目》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在世界药物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农政全书》明 徐光启 《天工开物》明末清初 宋应星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黄宗羲 明末清初 尖锐的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制度 顾炎武 主张学以致用 王夫之 唯物主义 《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古埃及 最初的文明(公元前4000年代后期至2000年代前期) 一、埃及文明的发生 自然环境和居民 埃及位于东北非洲。
它北临地中海,东濒红海,南邻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和苏丹),西接利比亚。
从地理上看,埃及的东西两面均为沙漠,南边有几个大险滩,同外界交往甚难,只有通过东北端的西奈半岛与西亚来往较为方便。
所以,古代埃及具有较大的孤立性。
纵贯埃及全境的尼罗河,由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白尼罗河和发源于苏丹的青尼罗河汇合而成。
流经森林和草原地带的尼罗河,每年7月至11月定期泛滥,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含有大量矿物质和腐植质的泥沙随流而下,也在两岸逐渐沉积下来,成为肥沃的黑色土壤。
古代埃及人因而称自己的国家为“凯麦特”(意为“黑土地”)。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分为狭窄的河谷地区(上埃及)和地势较为开阔、平坦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下埃及)。
埃及的河谷地区几乎常年不雨,气候十分干燥,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靠尼罗河供给。
只有北部三角洲地区受地中海季候风影响才降雨。
从古代埃及留下来的大量雕刻和绘画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的特征是:高身材,黑头发,低额头,密睫毛,黑眼珠,直鼻子,宽脸型,阔肩膀,黑皮肤,体魄健壮。
他们的体形、外貌与古代的利比亚人和努比亚人不同,也与古代的亚细亚人不同,而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文明的发生 --埃及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自己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
埃及的新石器文化(三角洲西部边缘的梅里姆达文化、中部埃及的法雍文化、塔萨-巴达里文化等)都是农牧业混合型的文化。
虽然埃及的农业起源于何时何地尚有争论,但公元前6000—5000年代,其农业文化已相当发达,并已使用铜器,这为其文明的较早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其后的埃及前王朝Ⅰ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Ⅰ时期(又称阿姆拉特时期,约公元前4000—3500年),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
在属于这个时期的一些墓穴里发现的陶器上,刻有一些符号;各个墓中都有其自己的统一符号,这大概是其私有权的记号。
在这个时期之末,涅伽达地方1610号墓中的一个黑顶陶罐上,发现了作为王权标志之一的红冠形象(以眼镜蛇作为其标志)。
在属于涅伽达文化I时期与涅伽达文化Ⅱ时期之交的一个墓中(涅伽达1540号墓)发现的一块陶片上,画着一个象征王衔符号的荷鲁斯鹰神的形象(这也是王权的标志之一)。
这说明王权也已萌芽。
在狄奥斯波里•帕尔弗,还发现一段城墙的模型,这表明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长,甚至战争的存在。
到前王朝Ⅱ时期,即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又称格尔塞时期,约公元前3500—3100年),在埃及,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
从这时的墓葬情况可以看出,在一些地方,阶级分化十分激烈。
在涅伽达和希拉康波里两地,发现了与普通人的十分简陋的墓极不相同的画墓。
如希拉康波里的画墓,用砖坯砌成,在墓墙上有绘画,其内容是有关战争(水陆战)的场面,可能反映了墓主人(学者们认为可能是国王)生前的某些活动。
从格伯林发现的一块纺织品残片上的绘画,也反映了阶级分化的情况。
这块纺织品上画了一些船,一些人在划桨,还有一人端坐于其上,此人显系贵族。
在蝎王权标头上,国王头戴象征王权的白冠(以鹰为其标志)、腰系牛尾,其形象比普通人高大得多。
这时留下来的象牙板上有被捆着双手的战俘的形象,这些战俘将沦为奴隶。
在蝎王权标头上,还有奴隶劳动的情景。
此权标头上的旗帜上吊着的田凫,学者们认为是表示平民的表意符号。
在涅伽达文化Ⅱ时期出现了文字,不过还很原始。
在涅伽达文化Ⅱ后期,随着私有制的确立和阶级的形成,在埃及出现了国家。
这时的国家很小,人口也不多,埃及人称这种小国家为斯帕特,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表示一块灌溉渠道交织的土地。
在当时的埃及,这样的小国家有若干个。
在这些小国家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其象形文字符号为 。
它表示城市建在交通要道上,由城墙围护起来,成为一个要塞。
反映这个时期存在战争的雕刻和绘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画墓中的水陆战图外,还有阿拉克出土的象牙刀柄上的水陆战图、战场调色板等。
这时,王权已经形成,象蝎王权标头上的蝎王,可能既是行政首脑,又是军事首领,并兼任祭司长,主持祭祀,领导农业,兴修水利。
不过,这时埃及国家刚刚形成,贵族的势力必定还很强大,国王的权力大概还要受到贵族的约束,国王还不是专制君主。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了前王朝末期两个国王蝎王和卡王的文物。
关于蝎王,在北方今开罗附近的图拉也发现了有他名字的文物。
结合蝎王权标头上的图刻内容,学者们推测,他可能对北方进行过征伐,甚至可能控制了这个地区,这是最早的有关埃及统一的证据。
附:前王朝埃及考古文化表 按:学者们对前王朝时期埃及各文化的年代有不同看法,此表根据霍夫曼《法老前的埃及》一书绘制。
见该书第16页。
早王朝时期 据曼涅托(生活于公元前4—3世纪之交的一个埃及祭司)记载,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创建了第一王朝,此后,埃及经历了31个王朝(到希腊人征服以前)。
近代的埃及学家又将古代埃及历史划分为若干时期,每个时期又包括了曼涅托的若干王朝。
其中早王朝时期包括第1—2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2686年。
据曼涅托记载,美尼斯不仅是第一王朝的建立者,而且是埃及国家的建立者和统一者。
他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征服了北方的三角洲地区。
为了巩固对北方的统治,他在河谷和三角洲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要塞城市——孟斐斯(原名白城,孟斐斯是希腊人对该城的称呼),其守护神是普塔赫神(世界创造者、艺术和手工业的保护神)。
现代考古学未发现有关美尼斯存在的任何物证。
因此,现代埃及学家常把有文物证据的纳尔迈或阿哈与美尼斯视为一人,也有的学者怀疑美尼斯存在的真实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学家在希拉康波里、阿卑多斯等地进行的发掘,本世纪30—50年代初在开罗附近尼罗河西岸的萨卡拉进行的发掘,为研究早王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
这些资料反映了埃及的统一和君主专制的建立是逐步完成的。
在希拉康波里发现的纳尔迈调色板和纳尔迈权标头,反映了纳尔迈国王对北方三角洲进行过胜利的战争,带回了大批战俘和其他虏获物(包括牛、羊等)。
如在纳尔迈权标头上刻着他从北方俘获了12万人、40万头大牲畜和142万头小牲畜。
还有一个利比亚贡赋调色板,反映了纳尔迈对利比亚进行过胜利的战争。
在纳尔迈调色板的正面,这位国王头戴象征上埃及王权的白冠,在调色板背面,他又戴着象征下埃及王权的红冠,也表示了他对南部和北部的统治权力。
但是,纳尔迈实际上并未完成对北方的征服而完全统一整个国家。
在纳尔迈以后的第一王朝其余诸王留下的文物中,有一些是与他们进行过统一战争有关的。
例如,阿哈国王的一件文物上刻着俘虏的场面,并有“得到上下埃及”的铭文;阿哈还在三角洲地方建立了一个为舍易斯诺姆所崇拜的涅特女神的神庙。
又如,第一王朝第五个国王登统治时期的雕刻中,国王登的头上同时戴着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白冠和红冠,还第一次采用了象征上下埃及王权的双重王衔,他大概是想以此表明他已是上下埃及之王。
但是,直到第二王朝末期,一位名叫哈谢海姆的国王雕像的基座上,还刻着他杀死“北方的敌人47209人”和“48205人”的字样,表明了对北方战争的巨大规模和残酷性。
大概他通过这些战争,才最后征服了北方,统一了全国。
因此,他的继承者哈谢海姆威(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国王是一个人)才采用了“荷鲁斯和塞特”双重王衔,他的较完整的名字后都附加有“在其中的两个神和睦相处”,这显然意味着埃及传说中的两个部分(以塞特为代表的上埃及和以荷鲁斯为代表的下埃及)的统一。
统一是当时埃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统一使尼罗河成为加强埃及南北交流的纽带,也有利于在更大的规模上利用尼罗河、发展灌溉农业,从而大大促进埃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帕勒摩石碑》中对尼罗河水每年涨水情况的记载就是一个证据。
随着国家的统一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原来小国寡民的国家机器过于薄弱,已远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因此,在早王朝时期,埃及新设置了许多国家机关。
这些新设立的国家机关明显地是以国王为中心的,这表明了王权的逐步加强。
君主专制在逐渐形成:王位世袭制出现了,王权神化明显加强了,国王聚敛了大量土地和财富(在国王阿哈的墓中,发现有一个王室地产模型可以为证),组成了王室经济。
现代学者一般把第一王朝及其以后的埃及国王称为法老(不过,有的学者认为,严格地说,可能要到新王国时期埃及的国王才称为法老),即把他们视为专制君主。
二、古王国时期和第一中间期 古王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古王国时期包括第3—6王朝,时间约为公元前2686—2181年,建都于孟斐斯。
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此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修建于此时期,所以,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期。
古王国时期是古代埃及的奴隶制经济得到重大发展的时期。
国家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水利灌溉系统在更大范围内的修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后代在埃及种植的所有主要作物(如大麦、小麦、亚麻、葡萄、无花果等),在古王国时期都已种植。
在农具方面,奴隶主的经济中使用了由两头牛牵引的重犁,这比用简单的木犁耕地要先进得多。
从贵族墓中的画里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总的来说还很原始,但因尼罗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淤泥十分肥沃,粮食产量仍可供养古王国时期庞大的统治阶级的国家机器和广大的手工业者。
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建筑、采矿、冶金和金属加工、造 等等都很发达。
近年来在第五王朝国王乌舍尔卡弗的金字塔入口处发掘出的数百尊青铜雕像表明,古王国时期的手工业水平很高,可能这时埃及已进入青铜时代。
金字塔及其附属建筑物(神庙)不仅说明了这时建筑业的高超水平,而且说明了采矿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从西奈地方留下的古王国时期一些国王的名字可以看出,至少在这时,埃及人已到西奈开采铜矿。
以饲养猪、羊、牛、驴为主的畜牧业,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特别是在水草丰美的三角洲地区,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
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但是,古王国时期的国内贸易还处在以物易物的水平上。
一个贵族墓中所画的一幅市场上以物易物的情景可以为证。
这时留下的一分买卖房屋的契约也是这种情况的例证。
手工业者的工资都以实物支付,如油、面包、蔬菜、衣物等,偶尔也付给铜,但不是作为货币,而是如同其他实物一样,这在许多贵族墓中的铭文里皆有提及。
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家或国王常常派出商队到国外去。
这种对外贸易往往是同对外掠夺相结合的。
在古王国时期的经济中,王室经济、神庙经济、官僚贵族奴隶主的经济占有极大的比重,可以说是占了支配地位。
它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拥有极为雄厚的经济实力。
在他们的经济中,既包括了农业,也包括了手工业、畜牧业、渔业、园艺业等部分,基本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整体,他们很少需要到市场上去购买物品,同市场绝少联系。
古王国时期的土地占有情况大致如下:国家(包括诺姆)占有的土地、国王占有的土地、神庙占有的土地、官僚贵族占有的土地等。
关于小生产者或农村公社的情况,没有直接资料说明。
生活于第3—4王朝之交的大官梅腾墓铭文讲到他从“尼苏提乌”(“国王的人们”)那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