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尊重人才的名人名言
1.人应尊敬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西。
—— 黑格 2.不知道他自己的人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
—— 席勒 3.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
而逼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
—— 高尔基 4.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 孙中山 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管仲 6.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
—— 邵谒 7.古人相马不相皮,瘦马虽瘦骨法奇;世无伯乐良可嗤,千金市马惟市肥。
—— 欧阳修 8.国家用人,当以德为本,才艺为末。
—— 康熙 9.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 胡瑗 10.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龚自珍 11.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
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
—— 袁枚 12.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 孙中山 13.人才难得又难知,就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
—— 周扬
有关人才的名言警句
害怕大雨的,只不过是假花而已。
作者: 克雷洛夫 天生我才必有用。
作者: 李白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者: 高适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
作者: 白居易 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
作者: 王安石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作者: 歌德 一切真正的天才,都能够蔑视诽谤;他们天生的特长,使批评家不能信口开河。
作者: 克雷洛夫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作者: 李大钊 人的知识是力量,青年应当是知识上很有力量的人。
作者: 克鲁普斯卡娅 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作者: 王充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作者: 诸葛亮 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
作者: 范质 知识犹如人体的血液一样宝贵。
作者: 高士其 有教养的人的遗产,比那些无知的人的财富更有价值。
作者: 德谟克利特 若是一个人对于某一种技艺没有知识,他对于那种技艺的语言和作为,就不能做正确的判断了。
作者: 柏拉图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作者: 亚里士多德 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
作者: 卢克莱修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作者: 但丁 知识就是力量。
作者: 培根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
作者: 培根 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作者: 斯宾诺莎 缺乏智慧的灵魂是僵死的灵魂,若以学问来加以充实,它就能恢复生气,犹如雨水浇灌荒芜的土地一样。
作者: 伊斯巴哈尼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作者: 恩格斯 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
作者: 列宁 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作者: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作者: 高尔基 天赋仅给予一些种子,而不是既成的知识和德行。
这些种子需要发展,而发展是必须借助于教育和教养才能达到的。
作者: 凯洛夫 有人天生有智慧;但他们,就象生来富有的人们,由于忽视对财富的培植增益,由于欠上债务,最后可以变成乞丐;而且失去他们的名声。
作者: 杨格 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
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
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越复杂,越重要。
作者: 阿·阿·斯米尔诺夫 无论天资有多麽高,他仍需学会了技巧来发挥那些天资。
作者: 卓别麟 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
作者: 钱三强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
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作者: 李大钊 搞科学工作需要人的全部生命,八小时工作制是行不通的。
作者: 朱冼 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
作者: 郭沫若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作者: 华罗庚 攀登科学高峰,就象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作者: 陈景润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作者: 黑格尔 既要懂行,又要有才能。
这两点都是难能罕见的,如果不结合在一起,就很难收到好效果。
作者: 歌德 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作者: 巴甫洛夫 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精神上的)活动才能成长起来的。
作者: 车尔尼雪夫斯基 才能是来自独创性。
独创性是思维、观察、理解和判断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作者: 莫泊桑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作者: 马克思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象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 作者: 马克思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作者: 列夫·托尔斯泰 研究人员探测知识的疆界需要很多与开拓者同样的品格;事业心和进取心。
作者: 贝弗里奇 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
直觉能做的事很多,但是做不了一切。
只有天才和科学结了婚才能得最好的结果。
作者: 斯宾塞 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
作者: 门捷列夫 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它条件。
作者: 贝弗里奇 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的功夫。
作者: 罗丹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作者: 爱迪生 在任何一个成功的后面都有着十五年到二十年的生活经验,都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是没有这些经验,任何才思敏捷恐怕也不会有,而且在这里,恐怕任何天才也都无济于事。
作者: 巴甫连柯 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为科学和技术开拓新道路的,有时并不是科学界的著名人物,而是科学界毫不知名的人物,平凡的人物,实践家,工作革新者。
作者: 斯大林 我没有什麽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作者: 爱因斯坦 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作者: 木村久一 要记住: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作者: 卓别麟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的时候产生的。
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 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然而不是坚苦卓绝者,也怕不容易做;不过事在人为,比空等天赋的天才有把握。
这一点,是泥土的伟大的地方,也是反有大希望的地方。
作者: 鲁迅 我们平时说“勤学苦练”。
苦,并不是“傻”的意思,而是说:练功时,第一,不要怕吃苦;第二,要苦思。
作者: 盖叫天 天分高的人如果懒惰成性,亦即不自努力以发展他的才能,则其成就也不会很大,有时反会不如天分比他低些的人。
作者: 茅盾 熟才能生巧。
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
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作者: 老舍
“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国以才兴,业以才旺。
人才强国战略正是我们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确保我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我们党和国家必须拥有浩浩荡荡、朝气蓬勃的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对2007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点作了明确阐述,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加快推进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高级专家。
一是以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快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继续抓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百人计划等项目的实施工作,拓宽高层次人才开放式培养渠道,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做好高层次人才出国(境)培训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努力培养自主创新的领军人物和中青年高级专家。
二是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
高技能人才是生产劳动第一线的重要骨干力量,对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要继续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公共培训基地建设和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同时,在各级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和职业技能鉴定立法工作,大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两个方面人才队伍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顺利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科学技术发展到当今时代条件下,一个国家拥有的善于自主创新的高层次人才越多,自主创新的能力就越强,就越有可能占据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高地,居于科学技术的优势地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持。
与此同时,一个国家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产业水平,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因此,我们国家必须在这两方面人才队伍建设上下更大的力气,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第二,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人才培养出来了,能否实现最优化的配置,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有多方面的相关因素。
其中一个起着根本作用的要素就是人事制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制度障碍。
因此,要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要加快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健全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流动,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行业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人才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鼓励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进一步做好吸引、聘用境外高级专门人才工作。
实施出国留学政策,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之初,党和国家就决定派出留学人员,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始终是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的。
对于我们自己一时没有能力或能力不足的专业领域,我们向发达国家派出留学生,借助发达国家的力量加快培养。
这一政策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充分认识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着眼国家发展需要,要继续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为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提供便利的服务。
要深刻认识出国留学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积极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
要探索建立有效的吸引留学人才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加快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
继续推进春晖计划等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的工作。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国家科研院所等在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的战略高地作用,努力吸引、聘用更多的境外高级专门人才。
第四,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各方面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
这就不仅需要对科学人才的尊重,尤其重要的是要尊重生产劳动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真正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尊重一切有一技之长人才的劳动、知识、创造。
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光荣、劳动光荣、创造光荣的观念,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
各级政府应当从当地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问题、舆论问题、制度机制问题,把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
(国研室提供)
雷锋的名人名言(10条以上)
1) 我愿永远个螺丝钉。
2)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自永远是一个奴隶。
3) 但愿每次回忆 , 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4)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5)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6) 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
7)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8)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9)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
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
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
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10)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1)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12)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13)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
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14)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 ---- 劳动。
世界上最体面的人 ---- 劳动者。
15)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
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
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16)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
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17)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
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18) 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
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19) 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
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20)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
我愿在暴风雨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21)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
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关于飞机的名人名言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竞争取胜的制高点。
人才是创新主体,故人才是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
人才兴业,人才强国,需要我们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用好人才。
而人才培养是基础、是关键。
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需要我们遵循人才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
什么是人才
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回答是不同的,人才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当前来讲,我们认为人才是为社会或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也就是说为社会或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
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显才,包括已经和正在做出贡献的人。
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潜才。
故潜才是尚未做出贡献但有做出贡献才能的人才。
人才按其贡献性质可分为创新人才和应用人才。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在理论或实践上有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和新突破的为创新人才;而掌握利用已有理论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则为应用人才。
按才能大小我们又可将人才分为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和一般人才。
人是怎样成才的呢
人才成长有否客观规律呢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命也就是从母亲胎中的受精卵开始的。
此时作为一个人的胚胎(即人胚)是没有任何后天素养的,即既没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能,也没有任何理念和德行。
其唯一的能力是生长发育能力,即具有成长为人的能力。
一个人刚生下来,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是没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没有任何理念和德行的,即没有善恶是非观念 ,更谈不上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志向、动机;意志、毅力、胆略;情感、道德、行为等。
但是人生下来,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除了具有生物的可生长发育的能力外;同时经过在母体中十月怀胎的发育成长,已经具备了可学习、可发展、可成才的能力。
这是人类所特有的。
在这种能力的支持下,能够在生存实践中形成后天素养,即不仅可通过学习实践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即才能;而且可形成诸多理念和德行,如前边提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志向、动机,意志、毅力、胆略,情感、道德、行为等。
显然,这种可学习、可发展、可成才的先天能力是形成后天素养(才能、理念和德行)渊源和基础,我们称这种先天能力为智力,而具有这种智力可发育成才的人我们称之为才胚。
因此,智力是形成后天素养的能力,即可成才能力。
显然除了个别智残者外,人人都具有这种先天智力,即人人都是可成才的才胚。
人人都可成才。
这种先天智力及逐步形成的后天素养共同构成才胚的成才内因。
这些内因和环境外因共同决定和影响着才胚的成长。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事物内因和环境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这对于才胚成长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
首先,才胚的智力是才胚发展为人才的先天根据。
才胚能发展为人才是因为才胚具有发展为人才的内因,即才胚具有可学习、可发展、可成才的先天智力。
如同动植物胚胎可以发育成为动植物一样,人胚可发育成长为人,而才胚可以发育成长为人才。
人都有具有发展为人才的可能。
这一点是所有动物都不能比拟的。
即使是聪明的猴子,人们再培养也不能成才,因为猴子不具有发展为人才的内因,即猴子不具有人的可学习、可发展、可成才的智力,所以猴子不能成长为人才。
故才胚的可学习、可发展、可成才先天智力是才胚发展为人才的先天根据。
其次,环境外因是才胚发展为人才的条件。
才胚的先天智力使才胚成长为人才成为可能,但能否成长为人才,还需要外因这个条件。
只有外因这个条件具备,即环境外因适宜、适时才胚的成长,才胚才能发展为人才。
正如一粒种子具备生长发育为植株的内因、一枚鸡蛋具备发育为鸡的内因,但外因条件不适时、不适宜,就不能发育成为植株和鸡一样,才胚的成长需要适时、适宜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适时、适宜,才胚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自己获得一定的后天才能,同时形成诸多良好的理念和德行。
才胚能否成为人才,环境条件外因至关重要。
没有良好的环境条件外因,才胚的智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不仅不利于后天才能形成,而且也不能形成良好的理念和德行并不断完善发展。
狼孩事例告诉我们,虽然狼孩具备成为人才的先天内因,但其生活在非人成长的环境中,环境外因不适宜他的成长,故其未能发展成为人才。
环境条件不仅决定着才胚能否成为人才,也决定着才胚的后天素养的差别,即才能、理念和德行的差别。
环境的每一细微差别都在影响着人才成长,“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晏子春秋·杂叶计》)说的是环境差别对桔生长的影响,这对于才胚的成长也是适用的。
环境条件的细微差别可导致才胚成长结果的差别。
一本书、一堂课、一句名言、一个朋友、一次谈话、一次活动、一次表扬或批评等微小差别,有时对人的成长发生重大影响,甚至决定着人生走向。
一对孪生兄弟或姐妹生活在大至相同环境中,也会因环境氛围的细微差别导致成才结果的不同,甚至相差甚远。
最后是才胚内因通过环境外因而起作用。
离开才胚内因和环境外因的相互作用,才胚就不能成才。
才胚成长为人才的过程,就是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内因的发挥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良好的环境条件外因和才胚的内因,以及内因中先天智力和后天素养(才能、理念和德行)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过程。
智力内因是才胚发展为人才的先天根据,形成的素养又是影响才胚进一步发展的后天根据,环境氛围、环境条件是才胚发展为人才的条件。
离开外因和内因的相互作用,才胚就不能发展成为人才。
故才胚成长为人才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环境氛围,环境条件和环境氛围外因一定要适宜才胚的成长需求。
这即是环境一定要适合才胚成才需求规律。
才胚能否成为人才,是环境条件外因和才胚内因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地讲,人都有可学习、可发展、可成才的智力,人都是才胚,都有发展为人才的可能。
人能否成才,关键在于成才的环境条件 。
正如一粒种子虽然具备生长发育的内因,但能否发育成植株关键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一样。
即人才成长需要持续和完整的良好环境。
良好环境的断链和残缺,必将影响人才的成长。
适度的逆境有利于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有利于成才,也是良好环境的内容。
综上可知,环境条件对才胚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环境决定规律。
环境条件好坏决定着才胚能否成才,这也就是说,人在具备了成才的智力条件后,环境决定着能否成才。
因此,我们培养人才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为才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一个人生下来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在智力的支持下逐渐形成人的后天素养,即形成了人的才能、理念和德行。
人的后天素养一经形成又进一步影响着成长的环境和智力的发挥,影响着人的后来成长。
因此,环境、智力和素养三者是相互影响着的。
三者既可形成良性互动,也可形成非良性互动。
所谓三者的良性互动,就是环境外因、先天智力和后天素养(才能、理念和德行)三者相互促进,朝着有利于才胚转化为人才的方向发展。
在良好环境中,才胚的智力可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可很好地形成后天才能,而且也可形成诸多良好的理念和德行;智力的充分发挥促进着良好理念和德行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促进着后天才能的提高;理念和德行的形成与完善,以及才能的提高又促进着智力的充分发挥。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着智力发挥;顽强的意志、毅力支持着智力的发挥;良好的道德、行为、情感为智力发挥提供了良好人际环境。
后天才能、理念和德行又共同影响和改造着才胚的自身环境,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三者的良性互动。
例如,一个人出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氛围中,其智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培育和发挥,提高着自己的后天才能,同时也可形成诸多良好的理念和德行,即品学兼优。
这样,他一是可以进一步优化他的身边的环境氛围,二是可步入更好的学校学习发展,使得环境氛围更有利于自己成才,这就形成了环境、智力和素养(才能、理念和德行)的良性互动。
相反,一个人出生在不理想的环境中,其智力发挥,素养(才能、理念和德行)的形成都将受到影响,而这又进一步影响其后来的学习发展,形不成良性互动。
为什么有的才胚能够成才,这是因为这些人具备了较好成才外因环境条件;为什么有的才胚不能成才,这是因为这些人不具备成才的外因环境条件。
为什么有的才胚原来成长好,后来却倒退了呢
而有的才胚原来较差,后来转好成才了呢
这些我们都可从其成长的环境中找到问题的原因。
故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形成才胚成长环境、智力和素养三者的良性互动,而避免三者的非良性互动。
我们说环境决定才胚能否成才,并不否认人的后天素养在成才中的作用。
我们所强调的是人的素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素养是由后天环境决定的。
好的素养形成于好的环境。
才胚的素养一经产生,便会对后来的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就是我们常说的主观能动作用。
这种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素养对环境的影响,即认识和改造环境的作用,这也改变着才胚的自身环境,影响才胚后来的成长。
一是素养对自身的影响,即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
这种自我认识和改造包括自省、自律、自警、自奋、自励、自诫、自尊、自信、自强、自教等。
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推动着才胚由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接受教育的转变,由受动教育到自我教育的转变。
这种自我教育改造作用进一步影响着才胚后来的成长,且影响是能动的、深刻的、巨大的。
人的生长发育和素养发展是分阶段性的,故教育培养人才也是有最佳时段的。
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活动是建立在生理活动基础之上的。
智力的发挥和发展、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同生理发育是平行同步的,都呈现抛物线型,即生理和心理都呈现出发育发展上升期、高峰期和衰退期这样的规律。
人的婴幼少青时期既是生理的发展发育期,也是智力的发展期和素养的形成发展期。
中年时期既是生理的高峰期,也是智力和素养的高峰期。
中年往后,人的生理功能逐渐减弱,智力、才能的发展也逐渐衰退,理念和德行成熟定型。
这是人的生长发育客观规律。
故人的婴幼少青年时期是才能开发、理念和德行的发展的最佳时期,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人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也就是人的学习成才期,它是后来工作贡献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智力有高低之别,智力高的人也就是对知识接收快,——也即学习快、发展快的人。
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天才的人。
因此,天才只是对知识接受快的人,也即天才只是好的才胚,但还不是人才。
天才成为人才同样需要勤奋不断地学习,天才不努力也将不能成才。
一些天资不错的人未能成才,未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事例也大量存在。
非天才人物,经过勤奋不断学习,同样能够成为人才。
这方面的事例也不胜枚举。
勤能补拙,人才出于勤奋就是这个道理。
故人的智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还受后天锻炼因素的影响,人们常讲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脑子越用越聪明,说的是人的智力因经常锻炼而增强,也因经常不用而退化。
这是智力的用进废退。
就人类来讲,人类的智力也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在不断发展。
从原始人到现代人,人类的智力是在发展着、积累着的。
现代人的智力胜于原始人,这是不言而喻的。
故影响人的智力除了遗传和胚胎发育环境外,还有后天锻炼的因素。
即人的智力是由遗传、胚胎的发育环境和后天锻炼三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遗传只是决定智力的因素之一,胚胎发育环境和后天锻炼也都影响着智力。
遗传和胚胎的发育环境是决定智力的先天因素,锻炼是影响智力的后天因素。
优生就是为胚胎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有利于胚胎生理和智力的发育。
优育就是在良好的环境培养人成才。
我们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锻炼开发人的智力,形成人的良好后天素养,也即形成后天实践才能和良好的理念、德行。
人的才能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即是在智力的支持下,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不断的生存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才能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环境下实践的产物,世界上还没有生下来就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的人,才能先天说是没有根据的。
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才胚的实践才能。
人生下来只是一泓清水、一张白纸,没有善恶之分。
人性善恶说是没有根据的。
只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在与人交往中、在利害冲突中,在不断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志向、动机,意志、毅力、胆略,情感、道德、行为等。
所以后天环境、后天教育对人的理念和德行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理念和德行是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形成的。
而不良的环境氛围也是不良理念和德行产生的根源。
人们的理念和德行种种个性特点、以及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行为都可从其经历的成长环境中找到产生根源。
理念和德行是后天实践的产物,良好的理念和德行的形成取决于才胚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才胚成长的第一环境。
环境氛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理念和德行产生和发育的土壤,我们教育的目标之二就是培养人形成良好的理念和德行,即形成良好的人生理念和道德行为。
理念和德行对才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理念和德行驾驭着才能,决定着人生的航向。
故我们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兼备。
我们教育的任务就是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建设人才。
综上所述,人才成长是有客观规律的。
环境是才胚成长为人才的条件,智力是才胚成长为人才的先天根据,素养是才胚进一步成长的后天根据。
环境、智力和素养是相互影响着的。
人才的成长过程就是环境、智力和素养三者的良性互动过程。
环境造就人,也即环境决定人的成长和成才,环境对才胚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素养生成后便对环境和自身具有能动的改造作用,对自身成才有着巨大影响。
智力是遗传、胚胎环境和后天锻炼三者共同决定的。
人的学习成才期是婴幼少青时期,以后则是贡献期。
我们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工作机制。
要树立环境也是教育,使用也是教育培养的大教育观、大培养观。
要树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观。
要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和氛围,即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的良好成才环境。
形成才胚成长的良性互动。
充分发挥才胚的良性自教和主观能动作用。
首先,要建造一个从家庭到学校、单位、乃至社会完整良好的硬件设施链条。
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发展硬件环境。
这就是为才胚发育成长,即为才能开发、良好理念和德行的培养进行硬件设施投入。
其次,是营造一个人才成长的健康、向上、和谐的良好软环境氛围链条。
即才能、理念和德行培养的良好环境氛围链。
这里一是作为教育者的社会成人公众,特别是父母、老师、领导的身教示范作用,二是良好的家风、校风、机关风气和社会风气。
三是良好理念和德行的教育导向。
包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灌输教育;理想、志向、动机引导教育;意志、毅力、勇气的磨练教育;情感、行为、道德的熏陶教育。
四是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五是要营造鼓励探索、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六是要有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择优用人机制;七是要有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八是要有褒扬贡献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
故我们培养教育人才不仅要着眼学校教育,还要着眼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仅要着眼于才能的开发,而且要着眼于理念和德行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知识和技能传授,而且的要着眼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硬环境的建设,而且要着眼于软环境的营造;不仅要着眼于言教,而且要着眼于身教;不仅要着眼于课堂的教育,还要着眼于环境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不仅要着眼于对被教育者的受动教育,而且要着眼于激发被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的转变,由受动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变;不仅要着眼于学习成长期即青少年时期的培养,而且要着眼于胎儿期的优生和人的贡献期继续教育;不仅要着眼于显才的使用,而且要着眼于潜才的发现和挖掘;不仅要着眼于顺境的培养,而且要着眼于逆境的磨练;不仅要着眼于应用人才的培养,而且要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杰出人才和优秀人才的培养,而且要着眼于一般人才的培养;不仅要着眼于对被教育者的教育、而且要着眼于对教育者的再教育;学校教育要着眼应试教育向素养教育的转变;全社会要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使人人都成才,都成长为社会建设人才,都能为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