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中华传统文化关于诚信友善名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抄报内容

富强、民主、、和谐,由、平等、公正、法治,、敬业、诚信、。

24字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据2022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三德教育的内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一)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公德建设: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文明礼貌,是人类社会为维护正常生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

主要表现在卫生整洁、仪表文明,仪态优美、举止文明,谈吐礼貌、语言文明,遵守礼仪、行为文明。

助人为乐,是人们公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直接体现,它是一种高尚的文明行为。

同志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爱护公物,就是要关心、爱护国家财产,同一切破坏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同一切浪费公共财物的行为作斗争。

保护环境,就是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遵纪守法,就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和纪律,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要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要坚决同一切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二)以“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爱岗敬业,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就是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即对自己的工作要专心、认真、负责。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持。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企业行为的基本准则。

诚实就是要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歪曲事实,不作假,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讲信誉,信守诺言,忠实于自己承担的义务。

办事公道,就是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公共道德准则为标准,秉公办事,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服务群众,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甘于奉献;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

要廉洁奉公,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有错即改,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体现,其实质是奉献。

作为一个建设者,无论身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只要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就是在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以“爱”为核心的家庭美德建设: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美德。

就是要尊敬孝顺老人,抚育培养子女,坚决反对虐待、遗弃老人和儿童的不道德行为。

男女平等,是指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履行同等的义夫妻和睦,就是夫妻之间应平等互助、互敬互爱,培养、保持爱情,提高生活的质量。

勤俭持家,就是把勤俭节约引入家庭生活,即要努力劳作、不怕辛苦,从家庭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量入为出、合理消费。

邻里团结,就是邻里之间主动关心、互相帮助,相互体谅、以礼待人,多为邻居着想,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社会主义价值观24个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词即24个字: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李胜中学社(网名:李胜中2022)

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所谓,即诚实与守信,她是一种美一种品质,为我们中华民族世代所。

诚信身处世的准则,是人格的体现,是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

它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与思想保障。

我国是一个悠久历史,拥有灿烂文化的国家,关于诚信的积淀在历代的贤达志士中并不鲜见,中国诚信是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的继承。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结构、凝聚力强大的传统文化和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千金一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类的美谈佳话永留史册。

一个人,如果做到了诚信,那么,他也就做到了一个人的基本准则。

诚信意味着实事求是,不虚伪,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等。

别以为诚信只需要对别人诚信,对于自己,更需要的也是诚信,不自欺欺人,不做违背良心,有损人格,对不起自己的事。

不能撒谎,想必是大多数家长给你的最初训诫。

可是,谎言在我们身边却不鲜见。

每个谎言的背后,总是以顾及面子,得取利益等原由。

谎言就象细菌一样,有了一就有了二,结果就成了习惯。

英国著名文学家斯威夫特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说一次谎的人,很少发现自己会负担多大的重荷。

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了说一次谎,不得不另外发明二十句。

”这段话想必已经把把谎言揭露得淋漓尽致了,当曾经撒过谎的你,是否已经承认了斯威夫特将你当时的行为描写得非常形象

撒谎可能给了你暂时的利益,但那却严重地损害了你的人格。

别总以为你的谎言“天衣无缝”,鸡蛋再密也有缝,总有一天,你将会露出马脚,到那时,就是你信用的丧失,人格的毁灭。

到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你就别想渴求到别人的信任,即使到时你是真心的。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也是需要用点“善意的谎言”去鼓励,安慰他人,这种谎言跟损害人格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想必“狼来了”的故事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一个小孩,单纯的放牧小孩,为了图一时开心三番两次欺骗山下的村民说狼来了,从而博取人们的同情,以同情来开玩笑,导师人们对这小孩产生不予信任的态度。

结果,一天,狼真的来了,这个小孩声嘶力竭的大喊救命,然而,人们以为这小孩又在乱来了,于是给予不理睬的态度,结果不想也知道,这个小孩和一群羊就这样命丧狼口,这个放牧小孩的教训,何不给曾经撒谎过的人敲下一个深深的警钟。

在我们学生身上,诚信就更为重要,处为新世纪时代的我们,背负着振兴国家的重任,我们必须做为社会的榜样。

然而,考试作弊,作业抄袭等不诚实的行为却在学校频频发生,别以为这些都是小事,不用在意,从某个方面来看这确实是个小事,但是,深入的想想,这不是严重地损害了一个人的做人原则吗

如果,考试考砸了,但是这毕竟是自己完成的,这次考不好,下次再努力嘛

反之,如果你抄袭,作弊,成绩虽然很好,但是,你难道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中国呼唤诚信,有了诚信规则,大家才能无论内心愿意或不愿意,至少行为上要可信。

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举世瞩目……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让诚信与我们同行吧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

但失去了诚信呢

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

我们崇尚这样一种诚信:仰起希冀的脸庞,拍拍娇嫩的手,歪歪头,说:“相信你

”此时此刻,难道你的心底能不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

我们向往这样一种诚信;舒开紧蹙的眉,露出笑靥,快步走到朋友面前,说:“真诚地祝贺你

”此景此境,难道你的头脑没有闪烁过一片快乐的彩云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

这样的世界,流淌着恶浊的血液,飘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

诚信的云翳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彩霞的绚烂。

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旷野望天时,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会更坚实

天使用诚信作绷带,医好了飞翔的翅膀。

我知道,撒旦的谎言会被揭穿,他的魔杖会失灵。

诚信不可抛,它是法宝

身披一袭灿烂,心系一份执著,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

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

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

该选择什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美貌来得可靠。

没有美貌的人生或许是没有足够亮点的人生;但若没有诚信的人生则足以是没有一丝光明的人生。

你可以不是潘安,你也可以不是西施,但你不可以失去别人对你的基本的信任。

“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

”没有诚信,生存世间的你可要作一粒悬浮其中的尘粒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机敏来得憨实。

诚信好比一个乡间的小伙,他每日只知弓着黝黑宽阔的脊梁在人生的沃土上默默耕耘;机敏则更像一个电脑黑客,他总是那样才思敏捷,头脑灵活,却总是不露真相叫人紧张。

在人生的剧本里,一位稳重踏实的演员总比一个奸诈精怪的角儿更受观众的青睐。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金钱更具有内涵。

举着“金钱万能”的旗号东奔西走,人生注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满身铜臭最终带来的也不过是金钱堆砌的冰冷墓穴;而诚信,能给人生打底润色,让人生高大起来,丰满起来,它给生命灌注醉人的色泽和丰富的含蕴,让生命在天地之中盈润,善始善终。

选择诚信,因为它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

没有一蹴而就的业绩,没有一成不变的江山。

没有人可以顶着荣誉的光环过一辈子。

荣誉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丽的风景,它再美丽,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诚信是培植人生靓丽的风景的种子,你一直耕耘,就会一直美丽,你将诚信的种子撒满大地,你的人生将会美丽到天长地久。

选择诚信,因为是正确之选。

在你一一权衡过后,你会猛然发现,在人生面纱下最迷人的,原来是那最没有矫饰,最朴实不花哨的诚信,你会发现,没有了诚信,生活原来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在人生与风浪的洗礼中,有了诚信,你就用最阳光的心情高唱吧。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含义】:富强、、文明、和谐是国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重要作用】: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4]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

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

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

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在新时代弘扬传统文化的方面有何启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中国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人事必须顺应天意,要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准则,顺应天理,方能国泰民安。

表现在十个方面即“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尊资为大。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

“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

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

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

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

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

“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

“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信”:诚信、信任。

《说文》讲:“人言为信”。

“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诚信求和。

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

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文、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忠”:忠诚、忠良、忠恕。

“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

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

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

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

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

”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

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孝”:孝心、孝敬、孝道。

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

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

孔子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说“孝”是道德的根本。

“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人们往往把“孝敬父母”与“包销祖国”起来,认为“忠孝不能两全”,甚至贬低“孝敬父母”。

这是误区。

其实“孝敬父母”与“报效祖国”二者都光荣。

二者可以统一,也应该统一。

忠孝可以两全。

个别人受条件限制不能统一,也是有的,但不能因此而泛化。

我们要把二者尽量同意起来,既尽到“报效祖国”之“忠”,又尽到“孝敬父母”之“孝”。

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节”:节气、名节、操守、节制。

崇尚理想、信念、信仰。

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孟子在《腾文公下》中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

讲气节、重操守、重名节、软利欲,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和发展。

熔铸成为不图名利、为政清廉、公正无私的高尚品质,克己为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柱和一个人涌葆铮铮铁骨的人格追求。

“勇”:勇敢、坚强、刚毅。

中华传统文化对“勇”赋予了丰富内涵:“持节不恐谓之勇”,“持义不掩曰勇”,“投身为义曰勇”,“知死不避曰勇”,“悬命为仁曰勇”,“弃命为仁曰勇”,“胜敌壮志曰勇”。

“勇”就是要敢想、敢干、敢闯,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实事求是。

一言蔽之,“勇”就是勇敢果断、徇义不惧、刚健不屈。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这种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刚健精神,是中华民饱经磨难、历久弥新、愈挫愈勇、愈挫愈奋的不竭动力。

“和”“和睦、和气、中和、和平、和谐。

求同存异。

中华传统文化把“和”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礼用之,和为贵。

”(《论语*学而》)提出为政应“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和”以治国。

周幽王大夫史伯针对当时周政权危机,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济”的理论。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离散不能相和合。

”(《墨子*间诂》卷三)“和”被认为是人道追求的最高目标。

传统文化还把“中”与“和”并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礼记*中庸》)“中和”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强调“和谐”、“允执其中”、“时中“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和睦夫妻、和合家族、顺和邻里、和谐社会、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和气生财、和平天下、和衷共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

“十德”可分为两组:原“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一组;新“五德”——“忠、孝、节、勇、和”为一组。

10个字内涵外延,相对区别,难免有交叉,主要取其本意、主意。

“十德”既有内向的,就自身内心修养而言的;又有外向的,从与他人关系、社会关系、改造世界而言的。

每组各字之间,均有次序,相互对应,仁忠、义孝、礼节、智勇、信和,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基本内涵概括更加完整、丰满、全面。

孟子认为,“四德”不是平行的,“仁”是之首,是“四德”之根本,“信”贯穿;新“五德”,“忠”为首,是根本,“和”贯穿。

“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核心思想。

“和”也是贯穿“十德”整体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最高目标。

“十德”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现实性。

“十德”是全方位的,“十德”中有道德,有价值,有人格,有文化,有制度,有法治,有经济,有政治,有实践,有家庭,有国家。

“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涵,是要义,是精华,是人生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伦理规范。

“十德”充分表明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十德”是个很高、很全、很美、很理想的目标,是崇高的境界。

每个人,甚至每一代人,不可能彻底做到,不可能完全达到,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往之、为之奋斗之,不懈努力,不断地接近,直到永远

“十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至德要道。

中华民族坚持“十德”、弘扬“十德”、追求“十德”、实践“十德”,那么,我们的社会一定是非常和谐的,我们的国家一定是非常发达的,我们的民族一定是非常强盛的,我们的人民一定是非常幸福的

怎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之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容和实践要求,它凝结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从价值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集中表达。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价值目标的概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概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公民个人行为选择价值准则的概括。

二、在学校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一)当前学生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培树关键时期,由于课堂教育效果有限、自身分辨能力较弱,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网络信息的高速发达带来的外界价值观多元化趋势,容易产生种种片面认识,不能正确看待现实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第一,少数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不够了解;第二,部分学生反映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乏、形式单一。

第三,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二)“四大影响因素”制约分析。

第一,是家庭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父母、长辈不良行为的影响;②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的影响;③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的影响。

第二,是社会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市场经济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②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③当代中小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第三,是学校的影响。

①受应试教育的深度影响;②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③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四,是信息媒介的影响。

三、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要润物细无声”;“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第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进入课堂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其渗透到德育课程及各学科教育之中,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等过程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在思想品德、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做好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内容的教学;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及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基础道德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的教学内容、教育行为和教育态度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和谐等优秀品质。

第二,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和谐校园文化 我校在课程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中,注重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如在校园内建设文化走廊,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办公室、教室布置了教风、校训,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

我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宣传栏、板报等文化传播载体,宣传“爱国”、“敬业”、“诚信”、“和谐”等基本价值导向,营造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三,开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实践活动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近几年来,我校不断开拓德育工作新思路,积极开展“三节”教育、“三爱”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去如:(我们开展过的教育形式) 1、开展“三节三爱”教育。

这也是我校的德育特色。

(1)把开学作为开展“三爱三节”教育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

把“三爱三节”教育内容融入到开学典礼、“开学第一课”、新生军训、校规校纪教育、校史教育等各项活动中,通过大力宣传学习使广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自觉肩负起“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责任,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未来,祖国是创造幸福生活和实现个人理想的依靠。

(2)开展“三爱三节”主题宣讲活动。

围绕“三爱三节”的丰富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主题团日、升国旗仪式,通过精心设计宣传海报、公益广告、动漫作品、主题标语、宣传橱窗、黑板报、文化墙等形式让“三爱三节”教育随处能见,随时可学。

2、加强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中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重在实践,贵在养成。

为了让养成教育序列化,使学生好记易做,我们将学日常行为规范在教室、走廊张贴提醒,并汇编成《学生履责手册》供师生学习提高;在实践活动中,伴之以守则、名言、警句悬挂导向,以校内广播、橱窗、板报宣传、演讲比赛的鼓动,以自管委监督、流动红旗督促。

3、是加强竞争意识教育。

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学生将来在优胜劣汰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素质。

我们经常组织一些文艺、体育、科技、知识、演讲等竞技性的活动,渗透竞争意识教育。

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和参与意识。

(全方位素质提高) 4、是加强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学校每年的科技节活动,学生的手工、创意作品等,使学生的“奇思妙想”变为新设计、新观点、新制作、新发明、新成果,增强了“我能行”的自信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始终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坚信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能以自己的智慧,寻找和创造出多种教育途径和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积极引导学生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魂、做人之本。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素,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掘其教育因素,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熏陶、感染。

一、体会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光辉,让人性的真善美留下烙印课文对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真善美的表达,或形、情、理兼备,或形与情、形与理交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感受形象,体验情感,体会哲理。

1. 让形象丰满起来 写人、叙事的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以及外貌、心理的描写,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使人物鲜明,使事件生动具体。

教学中,要抓住各方面的描写,围绕事件的关节点,引导感知与想象,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比如《桥》,在洪灾突然袭来之时,一位村党支部书记为了村民的安全转移,以无私精神,维护了转移秩序,而他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

教学中,要抓住这位村支书的动作、语言以及神态的描写,想象他维护转移秩序的情景,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精神和高尚人格。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

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视觉想象和听觉想象以外,还应该引导他们进行触觉、味觉、嗅觉的想象。

多感官知觉的想象,能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救助车夫”,除了引导学生品味鲁迅救助车夫的一系列动词,对天气极冷的触觉体验——“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以及对鲁迅身体极度瘦弱的触觉感知——“枯瘦的手”,也能使学生心中的鲁迅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一个身体瘦弱的老人,在极冷的天气里救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多么令人感动。

2. 让情感打动人心以形象说话的课文,可以从形象中体会情感。

比如《小英雄雨来》,作者把一个天真烂漫在危难时刻勇于牺牲的儿童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表达了作者对边区儿童的由衷赞美。

教学时,在理解小雨来的形象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述的情感。

直接抒情的课文,除了从课文的形象入手体会情感,还可以从直接抒情的语句中体会情感。

以《再见了,亲人》为例,全文多处直接抒情,如,“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等。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这些语句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志愿军的国际主义情怀以及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教育家凯洛夫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在阅读中不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熏陶,不断积累向善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向善的愿望与动力。

3. 让哲理说服人心 有的课文,哲理蕴涵在叙事中,如《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中,小徒弟画骆驼以少胜多的表现手法,就蕴涵着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三个徒弟的画的过程中,从对小徒弟的画是想象中,体会创新的重要意义。

有的课文,哲理的表述有如画龙点睛,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句话,既是在赞美德国人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生活境界,同时又是在倡导“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活理念。

抓住这句话深入体会,能更便捷地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哲理。

“天下唯理可服人”,理智的力量是强大的力量,能使人昄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更有自觉性和意志力。

阅读教学中,结合对课文形象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哲理的感悟,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更有成效。

二、认识人性弱点,让人性的假恶丑远离自己人性弱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相容的。

教学中,教师要凭借教材让学生认识人性的弱点,使人性的假恶丑远离学生。

1. 作为必要的教学资源 像《金钱的魅力》《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样比较详细表现人性弱点的课文不多。

有关人性的弱点,课文一般只是略写甚至是一笔带过,如,《将相和》中的廉颇,因觉得蔺相如没有战功而又升迁得快就非和他过不去;《童年的发现》中的老师,因为误解了学生费奥多罗夫的天真而把他赶出课堂;《桥》中的村支书的儿子为逃生加塞到逃难队伍的前面……这些,都只是比较简略的叙述。

对于这些表现人性弱点的叙述,教师要将其作为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面对它、认识它,使人性的假恶丑、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远离学生。

2. 不作负面体验 对人性弱点的叙述,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把它具体化,不要引导学生体验人性的恶。

比如,教学《巨人的花园》时,不要引导学生想象、表演巨人如何驱赶孩子;《将相和》的教学,不要引导学生具体想象、甚至表演廉颇如何处处刁难蔺相如;《桥》的教学,不要引导学生体验村支书的儿子为加塞而寻找的种种借口。

人性本来有善也有恶,不要人为诱发、强化恶。

3. 引导正面体验 向善是人的本性,向善之后内心体验到的快乐是向善的源泉。

有关课文中人性弱点的描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人性弱点的认识,体会人性的优点。

比如,认识巨人的自私,要体验到帮助别人才能感受快乐;认识廉颇的嫉妒心,要着重体会廉颇被蔺相如所感化的心态变化过程,要体验到正确认识别人才能有平常心;对《桥》中的村支书的儿子,要认识他的转变,即使到了最危急的关头,即便他父亲要他先行离去,他也没有丢下父亲而离去。

三、在拓展中演绎高尚人格——让高尚的人格成就自己 巴甫洛夫曾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与,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进更好地建立暂时的神经联系。

”教学拓展,就是要让多种感官参与到语文实践中来,从而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人性的善更加入脑、入心。

1. 推荐阅读 同类题材的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对同一人性优点的认知,获得更多的感动,从而得到更多的启发。

比如,《桥》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同步阅读》读本中的同类文章——《手术台就是阵地》《草地夜行》《一个苹果》等。

2. 开展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可以使学生多感官地感知人性的真善美。

如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组课文后,可以开展做一件好事或观察、记录一件好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总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各环节有机渗透、适时点拨,让语文教学焕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用社会主义

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成信友善的手抄报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

我们追求的民主是,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的生动局面。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

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

它要求,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公正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我心中的核心价值观 手抄报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青少年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二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三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四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动者。

现在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

国家层面具体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具体内容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具体内容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遵循上述思路,我们尝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作出如下概括:(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

中华传统文化关于诚信友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