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回国原因探析: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个人简历 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更新时间:2024-07-18 热度:316°C

留学日本:日本政府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接纳10万留学生的计划,据资料表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总数占全部留学生的60%。数以万计的上海人奔赴日本留学,在当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采访对象:周加华  

  年龄:48岁  

  留学地点:日本  

  现在职业:画家  

  留学日本印象:保留传统文化的精髓  

  最大感受:文化差异  

  回国理由:创作地道中国味道的绘画  

  早在1988年6月,32岁的周加华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在那里的一年多时间里,创作了一系列以“敦煌”为题材的油画,在日本引起了轰动,知名画廊纷纷邀请他举办个人画展,日本《读卖新闻》、各地电视台都相继报道。  

  在日本期间,周加华除了举办了7次个人画展以外,还考察了东京一些美术馆及画廊的运作情况,这为他后来成为中国艺术界成功的策展人奠定了基础。当时,他以《中国美术报》记者的身份采访了日本当代美术大师平山郁夫,在深入的交谈中,积累了不少对中日文化的走向与差异的心得。  

  “那个年代,日本十分流行根据井上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敦煌》,还有日本画坛大师级人物——平山郁夫所倡导的,并联合日本实业界共同努力所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敦煌遗迹保护运动。我当时的心情,岂‘震惊’二字可以形容!我想到近几十年来,我国古文化的保护状况,觉得困惑而心伤。别人比我们自己更紧张和重视我们的敦煌!”  

  于是,周加华停止在语言学校的学习,也不像一般的留学生那样为生存而打工,在家人的经济支柱下,他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敦煌主题的绘画中。在日本的一年多,他笔下诞生了近百件敦煌作品。  

  周加华说;在日本,处处都是中国文化的影子。无论是日本人日常起居的礼仪,从上至下从右而左的书写习惯,还是和服的设计风格,或者是一些古老的建筑,都让他由衷感叹:日本比中国更像中国。而中国,则失去了对古老文化的某种坚持,在学习西方生活方式的同时,失去了对汉文化的自信。  

  周加华认为,日本是一个善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国度。日本常常是几种文化、几种主义并存。历史上,他们受中国汉文化、唐文化的影响极深,后来又积极学习西方文明。虽然外来文化像潮水一样涌到了日本,但它固有的文化结构却丝毫没有被冲垮。当优秀的异国文化进入日本,总在不知不觉中被演绎为日本本土的文化样式。  

  1990年回国后,周加华的画像语汇趋于稳定,虽然仍以西洋油画为载体,但表现的却是地道的中国味道,“融合”是日本之行给周加华所带来的重要启示。  

  回国后,周加华每每感叹国内的城市建设,是一场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背叛,和对西方艺术文明的“东施效颦”,并毫不留情地将城市里不断树立起的洋雕塑称之为“视觉垃圾”。现在的周加华,在一家装潢豪华而现代的企业里担任艺术总监,却依然坚持着多年来穿布鞋和中式长襟布衫的习惯。“历史传承至今的任何经典文化遗产,一定是根植于自身文化土壤而滋养的结果。这其中也包含了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吸收,要审慎的选择,合理的消化。中国从来不缺少文化宝藏,而是自信。强化本土文化的自信心,放眼国际社会,唯我是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正在看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