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座右铭 学军

学军心得体会

学军体会:: 6月4日我们来到了学军基地开始了我们离开父母的第一天的征途。

刚到学军基地时一切事物都非常安静只有大树的枝头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响声也许是被风吹过的缘故吧我们对学军基地一切都很好奇像被放出笼子的麻雀叽叽喳喳议论不停安静的基地一下充满了生气。

来到自己的宿舍同学们都很高兴铺床单叠被子摆脸盆……不知不觉中转眼间过去了床铺也都焕然一新。

随着集合号的响声同学们涌出了B号楼到操场排队准备吃饭来到食堂我们都傻了眼要求好严格呀到了晚上宿舍里的成员有的说想家不像家的说想家的没出息之后都渐渐的安静了下来进入了梦乡…… 6月5日真正的开始一堂课要上70分钟鼻尖冒出了汗额头上的小汗珠向下滑落准确无误的落到了地上。

第一天的美好幻想被第二天的现实无情的击破。

同学们都是同一种感觉累、热。

都有些不耐烦话语上都稍稍发生了碰撞但兴奋劲都还有的我的感觉是 睡上铺真舒服人缘真好。

晚上都是各睡各觉各想各家 6月6日早上天真给我面子阴起来了但是没过一会儿就放晴了。

我们在太阳下继续烤着烤着……到了晚上战争越来越多了…… 6月7日盼望的文艺晚会终于开始了我班的小品,让我捧腹大笑让我潸然落泪让我喜笑颜开虽然很疲倦但还是很开心 6月8日会操表演开始了我们的表演让教官与老师非常满意吃完午饭我们就踏上了回家的征途……第二篇::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军训,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皮肤晒黑了,嘴唇咬烂了,这又算得了什么

一个人的意志没有经过苦难的砥砺,就不会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站起来;就不会懂得奋斗的乐趣;不会理解成功的艰辛;……军训是短暂的,但军人严格训练,铁的纪律是永恒的主题,在我们心中永不逝去。

让我们懂得:对于生活中的磨难和坎坷,我们不但不要惧怕,逃避,还要张开双臂以拥抱的姿势去迎接,以沐浴的姿态去感受,因为磨练实在是成就不凡人生的甘霖。

能够用心去感受磨练,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

漫长的军姿,踢不完的正步,挨不完的训斥,使个个脆弱的我们慢慢变的坚强,严肃的训练场使我们每个同学英姿飒爽,但绝没有矫揉造作,有的是勇敢,坚强。

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紧张的节奏,以及辛苦的训练,这就是军训生活的几大特点,“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格言已经成为我心里面一个最具有震撼力的座右铭。

虽然我们的军训没有部队里的正规、严格,但从中足可以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绿橄榄”的真正内涵,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酸甜苦辣,不觉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对的崇高敬意。

军训虽然短暂,但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路途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时常会有荆棘存在,坎坷同行;我们需要团队精神,每一个步伐,每一个口号,团队精神让它们发出一个单一的声音——整齐。

而团队精神需要个人,一天天的训练,使我们深深了解到团队精神之重要,可以说刚开始我们的队伍缺乏默契,以致疏远了整齐,队伍便显得毫无生气。

我们要达到整齐,就必须不断纠正步伐的错误,一遍不行,再一遍,再不行,再一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尝试和毅力让我们渐成一个集体,只要有团队精神,一切就会成功.

八心八德两意识

姓名:杨东煜爱称东 生日:1978.04.12 :白羊座 籍贯家口(现石家庄居住) 身高:175cm 体重:70公斤 特长:创意策划 文案撰写,歌曲创作、乐器演奏。

爱好:唱歌,聊天,模仿歌星,各种乐器等。

最喜欢的音乐:唯美、内涵的,如《69年夏天》上世纪末的港台歌曲 最喜欢的明星:布莱恩亚当斯 最喜欢的电影:阿凡达 最喜欢的颜色:黑,白 最喜欢的宠物:荷兰猪,萨摩犬 最喜欢的影星:成龙,刘德华最喜欢的书籍:古代历史书刊 最大的愿望 :能把自己的精彩创意变成社会文化产品 座右铭 :不是全能,被逼到全弄;不是专业,但力求专业

宝力高个人资料,谢谢

姓名力高绰号:草原娇子 教练学军民蒙古生日:1980-10-24 身178CM 臂展:180CM卧推:110公斤 深蹲:135公斤级别:75公斤级战绩:胜 48场 负 6场 KO对手 5场爱好:看电视代表队:陕西体院座右铭:辛勤的汗水才会浇灌出胜利的果实

浙江省开化中学的学校简史

]经历过一次刻骨铭心的军训,你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军训心得体会500字。

皮肤晒黑了,嘴唇咬烂了,这又算得了什么

一个人的意志没有经过苦难的砥砺,就不会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站起来,就不会懂得奋斗的乐趣,不会理解成功的艰辛……军训是短暂的,但军人严格的训练,铁的纪律是永恒的,在我们心中永不逝去。

这让我们懂得:对于生活中的磨难和坎坷,我们不但不要惧怕,不要逃避,还要张开双臂以拥抱的姿势去迎接,以沐浴的姿态去感受.因为磨练实在是成就不凡人生的甘霖。

能够用心去感受磨练,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心得体会《军训心得体会500字》()。

漫长的军姿,踢不完的正步,挨不完的训斥,使个个脆弱的我们慢慢变的坚强,严肃的训练场使我们每个同学英姿飒爽,但绝没有矫揉造作,有的是勇敢,是坚强。

严明的纪律,严格的要求,紧张的节奏,以及辛苦的训练,这就是军训生活的几大特点,“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格言已经成为我心里面一个最具有震撼力的座右铭. 虽然我们的军训没有部队里的正规、严格,但从中足可以让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绿橄榄”的真正内涵,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军人的酸甜苦辣,不觉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对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

军训虽然短暂,但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路途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时常会有荆棘存在,坎坷同行;我们需要团队精神,每一个步伐,每一个口号,团队精神让它们发出一个单一的声音——整齐。

而团队精神需要个人,一天天的训练,使我们深深了解到团队精神之重要,可以说刚开始我们的队伍缺乏默契,以致疏远了整齐,队伍便显得毫无生气。

我们要达到整齐,就必须不断纠正步伐的错误,一遍不行,再一遍,再不行,再一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尝试和毅力让我们渐成一个集体,只要有团队精神,一切就会成功。

如何杜绝学生违纪现象主题班会

自制力就是自我抑制的才干。

人的抑制才干的优劣可以决议人的心思层次、安康状况、智能的发扬水平。

人的自制力固然带有后天赋,但后天的影响、教育、自身修养更为主要。

自制力的培育跟其他才干的培育一样,应当是越早越好。

自制力的培育可经过引导、诱导、练习、强化等四个环节停止,它们是不可联系,融为一体的。

一、引导 引导的手段在于避免和消弭学生因情感失控而形成激动、生事的诱因。

此方法特地对下列这些学生更为主要。

(一)后天赋自制力低下 培育这类学生的自制力很困难。

费时长而又收效慢。

引导的方法是: A。

爱心熔解法,即用教员、同窗之爱心去凝结这些学生的硬“疙瘩”。

教员应关心他们的进修,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关心他们的人际联系;要多与他们谈心、问寒问暖,同时要教育其他学生接近他们,体谅他们,和他们一同进修一同游玩,使他们没有或少生“火爆”。

B。

转移目的发泄法,即当他们发脾气时,教员拙劣地转移其矛头,避免其碰撞或损伤,教员可先慰后拖再解。

C。

活动消气法,即用体育活动来释放人体外面的积余热量消耗富余精神,起到健身炼志的好作用。

据观察,人阅历了一场强体力活动后,三天内都会比拟心平气和。

D。

饮食选择法,即选择某些食物,如烟、酒、辣椒类能降低人的血压、心跳减速、镇静不已,自制力也因此降低,故应不沾或少沾为妙。

(二)内分泌平衡型 对这类学生引导与后天赋自制力弱的学生有好多独自点,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是: A。

要别离药物治疗或心思治疗; B。

对那些失掉亲人的学生献爱心更为主要,应多抚慰他们。

C。

游戏或文娱。

假设是小学生,可让他们(和教员一同更妙)停止捉迷藏、瞎子摸象等游戏。

D。

停止青春期卫生教育、性教育,搞好男女生之间的勾搭都是很必要的。

(三)其他类型 1。

独生子女剖析症 这类学生较普遍地带有如下特性:专横、任性、顽固、自尊心太强,自我见地太浓,过火自傲、自理才干差、不能享乐等。

培育这类学生的自制力首先要别离家庭教育,取得家庭的支持。

因此必需多家访、办家出息修班。

有条件的话让学生到学校住宿,过团体化生活,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其次是要教育他们及早确立远大的斗争目的,并为之拼搏追求;第三是停止曲折锻炼,让他们经受困难、曲折的锻炼;第四是停止法制教育、品德教育。

2。

靠山效应、自身优越辐射型 靠山效应型是指学生的家长或其他亲属当了群众或有殊荣或是“金神爷”,学生因此而发生洋洋自得、目空一切,他们大多天不怕地不怕,不接受教员的管束,进修不勤劳,稍遭批判,便会怒目相向。

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第一要停止法纪教育和品德教育;第二是请有位置有威望的人辅佐教育;第三是要消弭他们自身的优越感,劝说家长们要限制他们的一些在理央求,留意他们的冤家类型。

万一他们遭到批判奖励,家长要辅佐,不要庇护。

自身优越辐射型是学生自己从外貌、体态、音质、智力、才干等方面有过人之处而起的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思想观念。

他们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听不进异议,妒嫉心强,有的还好搞恶作剧玩弄他人,好找教员的岔子。

引导的方法是要因势利导,多压担子、多点出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无常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言行对这类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教材。

总之,要鼓励他们把优点发扬进去用于正道,争取早日成材。

3。

协作剖析症 合理的协作能摧人向上,但其发生的副作用也应惹起我们的注重。

学校的各项竞赛,各类竞赛考试,往常考试的排名次,升学考试的压力都会让学消费生不同水平的惧怕感,形成内压、镇静、焦躁,有时还会使一些学消费生丧失感。

引导的方法是:每次竞赛前后要留意学生的心情,合理布置休憩。

对那些效果不如愿学生要及时抚慰、劝导;对那些优胜者则要劝他们不能过于镇静,以保证学生的心思松弛得衡。

此外,学校美化、污染、绿化也是引导的主要方面,要惹起注重。

二、诱导 诱导的手段在于使学生清楚自制力的作用,并能摒弃不良的心情,主动地自觉地培育自制力。

(一)教员作表率 大少数学生都有模拟自己所崇敬的教员的习性,因此教员应有庸俗小气的举止,临事不慌的胆略,受气不怒的风姿,使学生有样可学,逐渐培育起自制才干。

(二)用名言指点学生名言、格言、警语、谚语、楹语等有相当局部是劝人修身养性的,假设运用妥当则能成为学生追求完美心思质量路途上的路标。

教员可把这些名言、格言等写成标语作为校训或让学生誊写作为座右铭,以便时辰参照修练。

(三)用故事感染学生 世人有很多以柔制刚、因忍消灾、因暴取亡的故事,其作用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四)树立典范 凡是政治家、教育家都很注重典范的作用,搞心思教育的任务者更视它为镇静剂、强心剂。

教员应擅长观察了解,把学生中自制力强的树为典范,使其他学生耳闻目击有所效,行为思绪有所仿,同时,又可以反作用于树为典范的学生。

以上讲了诱导的方法,只需教员诱导得法,学生的兴味被调动起来了,练习起来也费力得多了。

三、练习 练习的手段是指点学生学会刻薄待人,时辰坚持平衡的心思。

练习自制力的方法可分为直接和直接两大类。

(一)直接 1。

开争辩会。

争辩的形式可以是事理的、班务的、知识性的。

方法是先由教员或班群众提出效果让学生争辩,犯抢嘴、态度粗犷、强词夺理、挖苦挖苦他人等缺点的可酌情扣分,不发言者也应扣分; 2。

激怒法。

教员留意“搬弄是非”、“混杂黑色”,看看学生是怎样来给教员更正的。

教员可量“气”评分。

(二)直接法 直接练习法的方法比拟多,在“引导”一节外面已有所触及,如曲折锻炼、捉迷藏、体育活动等,当然还有好多方法。

不论哪种练习方法,教员都应说明其意义及方法,事先要评出等级。

四、强化 强化的手段是要学生坚持曾经开展起来的情操,并形成习气。

要使学生的自制力失掉强化,就要设法使学生学会自己引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教育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心情周期。

有时可用一些立功分子的立功事例作为反面教育教育学生。

强化的手腕可经过检查、评选、召唤学生相互监视。

对优秀者要加以表扬奖励,对不好者要耐烦指点教育,直至改动为止。

学生自制力的培育、提高,将使学生受益一生,但这又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心思素质教育,很难说哪种方法最顺应某种状况,只要靠教员深化学生、了解学生,不时探求、总结,才干取得更好的效果。

oゅ司イもy÷qp⊿伞oゅ司イもoゅ司イもny÷oゅ司イもw嫛

八心八德学习计划

参考资料: 二、课堂教学为加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

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

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首先,要明确每章每节德育的显目标和隐目标。

其次,进行恰当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教育。

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等等。

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我校一位教师比较成功地上过一堂语文诊断课,课题是《驿路梨花》。

她在备课中首先注意寻找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她精心设计这堂课,用层层剥笋的办法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讲深说透,最后抛出篇末语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启发学生说出对偶句。

同学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出“雷锋精神时时在”的诗句。

至此,将篇末诗句“点题、点人、点精神”,将思想教育推向高潮。

这位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说:“祝愿同学们象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开遍65中学的校园”。

2.坚持课堂主渠道,要善于抓住随时出现的德育契机。

针对理科教师中存在的“理科教学与德育无关”论,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学习讨论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使理科教师理解了德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与道德素质培养。

理科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德育机缘,如果及时捕捉,理科同样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和随机教育。

取得共识之后,教师们进一步探讨了理科教学过程中可操作与可实施的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最后把着眼点落在“智、恒、奋、群”等几个方面上,并一致认为:理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中,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民主意识等。

三、课内的德育渗透还要辅之以课外的德育活动,努力使课内外教育协调一致,齐头并进 1.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我们注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

学校组织设计了《中华魂系心中》、《劳动——文明的乐章》、《礼仪:时代的呼唤》、《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及初二的下乡学农“走长征路篝火晚会”等主题班会。

这些主题班会,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我们认为,如果将准备班会比作花的话,那么开好班会就好比果。

没有好花就结不出好果。

班会的准备过程即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

每个班主任都要抓住不放,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

几年来,我校的主题班会越来越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双轨同步”,办好艺校,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也不行。

要把“规范加特色、合格加选择”的办学宗旨深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

于是,业余艺校诞生了。

如今,已开设了14个专业班,聘任校内外教师20余名。

艺校在教学中坚持推行“拉大差距”和“缩小差距”相结合的方法。

“拉大差距”就是拉开学生个性特长的差距;“缩小差距”就是缩短学生之间文化知识水平的距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

”我们不仅为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组织艺校学生到大连劳动公园露天舞台为少年儿童义演,受到各界好评。

在今年校第六届排球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拉丁舞、击剑、模特、现场书画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以《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兴趣一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为题,报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探索。

3.排球——校球。

几年来,排球已成为我校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校球”。

我们把排球运动当作品德养成的有效载体。

以开展排球运动为主导项目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点、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恒心、信心、勇敢”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

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52支男、女球队,仅去年就进行了64场比赛。

学校规定: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年级不得一次击球过网。

这就要求队员必须紧密配合、协作,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随意行为。

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比赛中得到了考验和锤炼。

“胜不骄、败不馁”已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

4.开设“心理诊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校设立了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其目的是帮助存在某种心理重负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适应环境、完善自我。

“心理门诊”每周开设两次,学生可直接找“知音姐姐”(由两位教师担任)会诊。

半年来已有近百名学生去就诊,有学习遇到难处、有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美丑是非的分辨,有异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师生之间的抵触矛盾等等。

我们还在板报中开辟了心理专栏,内容及专题每周更换一次,并在《青青草》广播站每周一、二的节目中进行广播。

心理咨询箱每周一、三开箱。

《心理咨询报》每月出版一期。

为配合“心理门诊”的工作,校报《点点帆》也开设了一个“花季风铃”栏目,这是一个学生心理咨询的小窗口,是为同学们开设的一个诉说烦恼的专栏。

5.“球迷协会”的诞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我校抓住大连“足球城”的特点,成立了65中“球迷协会”,这是我市唯一的一所校级初中生球迷协会。

今年5月12日下午,大连市万达队对广州松日队的主场比赛,我们组织了120名球迷协会会员前往赛场观战助威。

我校学生球迷们自始自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及评球水平。

这项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6.严格要求学生,重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一日常规》,在从学生进校到退校的全程中,解决学生中“知与行”的问题,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学生要有高素质,一是教师必须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行为规范上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使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说服教育,情感不能沟通,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校风浓、班风正。

“今天我以65中为荣,明天65中以我为荣”的校魂正激励着全校学生团结、进取;“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系列教育正在学校逐日深化;每周的校园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

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良好的道德风貌及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我校显示出来。

2. 天健网消息:十六大以来,大连学前3年入园率已由70 %提高到80.7%;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5%提高到50%。

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由6200人增加到1.79万人,增长了188.7%。

大连的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一个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会已见雏形。

大连市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

政府投资2.59亿元,安排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新建项目256个,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

市政府投资9000万元,分别为北部三个县(市)新建了1所大型、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

全市新增、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在城市、县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达到了70%。

解决了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和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连实施了“马路操场学校”的改造计划,困扰大连城市教育几十年的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就读。

从2004年开始,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赞助费。

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

2004年大连市26,238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占全市考生总数的93.93%,10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占全省38%以上,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面已扩大到1400余所学校,57万中小学生,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课改最大实验区。

03、04两年共向1601名学生发放“寒窗基金”316.4万元,43152人减免了学杂费,减免资金1397.3万元,市政府奖学金首次发放,市属400名高校贫困生获奖,总额为139.7万元。

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为了改变大连市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大连市政府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农村。

实施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计划,实行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2003年大连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减收近4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大连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500万元,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目前,大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对涉农县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达1.5亿元,有效支持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

2004年,大连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大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

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

本世纪的头三年,大连就投入了3.3亿元,实施了328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

2004年,为了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大连市政府下决心一次性改造大连市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旧瓦房校舍。

将原计划在未来2-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04年一年内完成。

目前,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有202项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工程也将于年底前完工。

在实施了这些工程后,大连市农村初中和镇中心小学都将达到省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大连农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广大农村群众对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大连市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

近年来,大连农村小学已由1300所减少到750所。

有许多乡镇实现了一镇一校,集中办学,学生乘校车上学。

望着配有风雨操场、图书馆、电脑室、学生食堂的高标准的农村校舍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望着孩子们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一批批到校参观的村民喜出望外。

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间,大连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同时更多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教育。

针对这一情况,大连市政府在连续3年增加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市政府又决定为北部的三个县(市)各新建了一所36个班型的寄宿制高中。

每所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

除了土地及部分配套设施以外,3所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总投资需要9000万元,全部由大连市政府承担。

目前3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3所学校去年秋季共招收新生2600人。

除此而外,大连市还安排20项高中阶段校建工程,其中大多数在农村。

在增加农村高中教育资源的同时,大连市还充分利用和挖掘城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扩大城市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

2004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1.9万人。

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大连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均衡教育的城市。

实施了以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均衡化工程。

大连市领导认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即坚持教育平等原则,为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均等。

只有推进均衡教育,才能解决区域内教育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近年来,大连市、区市县两级政府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大力推进均衡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大连市绝大多数中小学已达到省级标准,有400所学校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甘井子区、金州区和开发区全面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

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市内四区和开发区拥有塑胶操场的学校达59所。

开发区城区的18所中小学校全都铺设了塑胶操场。

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大连开通了教育网,各区、市、县都已设立了远程教育教室。

中小电脑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14∶1。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71000人,比2002年扩招10000余人。

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4% 。

大连从1986年开始就实行了小学免试直升初中的办法,1996年城市高中又实行了招生指标分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学择校的矛盾。

为城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干部和教师的交流制度。

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9.16%和97.84%。

同时,打破了学校干部的单一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

各区市县教师交流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

我市于04年首次开展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认定教师资格人数为6526人。

大连还为公办教师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扶困助学工作,为了切实就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市政府将扶困助学工作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教育局把关心弱势群体,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作为优化教育软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市近十万名贫困学生受到就学扶助,设立寒窗基金,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为了资助我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我市从2001年起就设立了“寒窗基金”,从2003年秋季入学起,我市又采取财政全额贴息的方式,通过农业银行,对考入省内普通高校的农村困难学生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寒窗基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配套实施,在我市初步建立了面向应届考入大学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机制;设立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

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为了保障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市于2002年设立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以减免杂费、书费的方式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农村特困救济户以及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

和校内服务性收费,保证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

两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1397.3万元,对43152名学生进行了资助,有效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

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

为加大对高中阶段特困学生资助力度,2004年,我市采取市、县两级政府配套政策,设立高中阶段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一定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市内3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面向北三市优秀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努力减轻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济负担。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助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学杂费减免标准,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消借读收费,全市减收借读费3800多万元。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 多年来,大连始终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依据教育规律,分层次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

我市坚持进行了多年的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1993年,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新途径。

在近10年间,有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

所有的县区建立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大连还改进了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

中共大连市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实招,为全市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

建设或开放了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基地和场所,创办了少儿电视频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

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课改实验工作,建立了市、区、校三级,行政、科研、教研、培训多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下放课改实验管理权限,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县组织和实施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采取“课题牵动”等有效策略,保证和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

许多教师是带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走进课堂的,使学生受益。

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在我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

“双语教学”也在逐步推开。

目前,大连市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共有1472所,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生个性档案研究”科研项目,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最佳短程线,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

这项研究已成为教育部“十五”重要的科研课题。

我市在全国首创了融间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于一体的“大课间操”,既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我市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大课间操”省级先进单位。

我市率先在小学实施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取代传统的学生评价的做法。

这些在全国超前的改革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大连市各区县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中山区率先成立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的教育服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

西岗区率先实施“教育民主”,全方位构建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的民主关系,其成功的经验已在国内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以学生素质评价新机制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创出了新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

甘井子区建立的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和学农实践基地三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更是别具特色,其中科技活动中心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

3年来,这三大基地共接纳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课堂。

这种优化教育资源并合理配置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

开发区的外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金州区的艺术教育,旅顺口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瓦房店、庄河的写字教学等,都已形成区域特色教育,都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 ”,竭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位,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造就大批的拔尖人才。

我市已连续8年高考录取率以及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我市0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3.93%,本科录取率达到64.86%,600分以上的68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24.18%,所占比例高于去年近2个百分点。

全市进入一批本科线(523分)的考生达5146人,占我市考生的22.06,占全省进入一本线考生的19.43%。

全市进入二批本科线上(453分)的考生达11521人,占全市考生的49.405,占全省进入二批本科线上考生的 16.95%。

全市进入三批本科线上(390分)的考生达17003人,占全市考生人数的72.90%,占全省进入三本线上考生的16.05%。

我市一、二、三本进线率均高于全省考生平均进线率5个百分点以上。

考进清华、北大的110人,占全省38%,创下了我市高考新的辉煌。

这一品牌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沃土和甘露的培育。

04年,我市的成人高考共有2849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1108人,自考报考96743人,成为全省成考和自考的大市。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

有着“美术家摇篮”称誉的大连十五中学,连续9年高考录取率 在全国同类美术学校中位居榜首。

9年间,这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有百余人,今年就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6名,占清华美院全国招生130名的近20%,居全国同类学校第一。

每年学校重点美术大学录取率超过75%。

目前,东北三省的美术生源纷纷涌到这所学校求学。

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更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这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创新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以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沙河口区玉华小学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

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发展中评价教师,培养教师,形成了一支颇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连三十九中学、甘井子区金二小学和开发区一中等11所学校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模范学校的荣誉称号。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八中、开发区一中等13所高中被评为我省示范性高中。

目前,我市中小学已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这些品牌学校的形成,凝聚了历届校长和众多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长期奋斗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凝聚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爱护。

在打造品牌学校的同时,大连市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

全国劳动模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周水子小学校长孙静华,她以执著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从教追求而取得了卓著的育人成果,树立了校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全国十佳教师、大连世纪中学教师董大方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和爱戴,大连市教育局分别作出了开展向孙静华、董大方学习的决定。

2004年大连市又有十五中学姜复越等3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有53人、6人分别获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示了大连市教师高尚师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名列全省前茅的,而且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校的数量也在全省是名列前茅的,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全省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

按照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大连经济发展的要求,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人才支持,今后,还要继续做好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这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对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

目前大连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

怎样挖掘教研活动软环境

主渠道多年来,一提到德育,人们就会想到政治课或轰轰烈烈的各类活动。

其实,德育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素质。

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具体、更复杂的教育内容要靠课堂来完成。

1.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我们要求各科教师着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

首先,要明确每章每节德育的显目标和隐目标。

其次,进行恰当的公民意识和爱国主义意识教育。

再次,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持之以恒等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民主意识等等。

这些要求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

我校一位教师比较成功地上过一堂语文诊断课,课题是《驿路梨花》。

她在备课中首先注意寻找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她精心设计这堂课,用层层剥笋的办法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涵讲深说透,最后抛出篇末语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启发学生说出对偶句。

同学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出“雷锋精神时时在”的诗句。

至此,将篇末诗句“点题、点人、点精神”,将思想教育推向高潮。

这位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说:“祝愿同学们象一朵朵洁白无瑕的梨花,开遍65中学的校园”。

2.坚持课堂主渠道,要善于抓住随时出现的德育契机。

针对理科教师中存在的“理科教学与德育无关”论,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学德育大纲》,学习讨论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使理科教师理解了德育并非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中还包括心理与道德素质培养。

理科教学过程中,随时出现德育机缘,如果及时捕捉,理科同样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和随机教育。

取得共识之后,教师们进一步探讨了理科教学过程中可操作与可实施的德育目标,确定知识点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最后把着眼点落在“智、恒、奋、群”等几个方面上,并一致认为:理科教学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中,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自信、自强、奋发进取的心理品质,培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密切合作、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和民主意识等。

三、课内的德育渗透还要辅之以课外的德育活动,努力使课内外教育协调一致,齐头并进1.精心设计主题班会,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我们注重以主题班会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教育。

学校组织设计了《中华魂系心中》、《劳动——文明的乐章》、《礼仪:时代的呼唤》、《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及初二的下乡学农“走长征路篝火晚会”等主题班会。

这些主题班会,主题鲜明,活泼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

我们认为,如果将准备班会比作花的话,那么开好班会就好比果。

没有好花就结不出好果。

班会的准备过程即是一个良好的教育过程。

每个班主任都要抓住不放,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教育。

几年来,我校的主题班会越来越好,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2.“双轨同步”,办好艺校,学生“选择”。

实践证明: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并不等于其它方面也不行。

要把“规范加特色、合格加选择”的办学宗旨深化为我们自觉的教育行为。

于是,业余艺校诞生了。

如今,已开设了14个专业班,聘任校内外教师20余名。

艺校在教学中坚持推行“拉大差距”和“缩小差距”相结合的方法。

“拉大差距”就是拉开学生个性特长的差距;“缩小差距”就是缩短学生之间文化知识水平的距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们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

”我们不仅为这些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组织艺校学生到大连劳动公园露天舞台为少年儿童义演,受到各界好评。

在今年校第六届排球节开幕式上,学生表演的拉丁舞、击剑、模特、现场书画等,都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

《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曾以《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培养学生兴趣一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为题,报道了我校素质教育的探索。

3.排球——校球。

几年来,排球已成为我校具有相当群众基础和传统的“校球”。

我们把排球运动当作品德养成的有效载体。

以开展排球运动为主导项目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能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自我约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点、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培养“恒心、信心、勇敢”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

我校一共有26个班级,52支男、女球队,仅去年就进行了64场比赛。

学校规定:除初一年级外,其余年级不得一次击球过网。

这就要求队员必须紧密配合、协作,克服“个人英雄主义”和随意行为。

一个个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在比赛中得到了考验和锤炼。

“胜不骄、败不馁”已成为同学们的座右铭。

4.开设“心理诊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校设立了心理门诊,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

其目的是帮助存在某种心理重负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疾病和康复等方面的心理不适或障碍,减轻他们内心世界的矛盾,增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潜能,去适应环境、完善自我。

“心理门诊”每周开设两次,学生可直接找“知音姐姐”(由两位教师担任)会诊。

半年来已有近百名学生去就诊,有学习遇到难处、有家庭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美丑是非的分辨,有异性方面的问题,还有师生之间的抵触矛盾等等。

我们还在板报中开辟了心理专栏,内容及专题每周更换一次,并在《青青草》广播站每周一、二的节目中进行广播。

心理咨询箱每周一、三开箱。

《心理咨询报》每月出版一期。

为配合“心理门诊”的工作,校报《点点帆》也开设了一个“花季风铃”栏目,这是一个学生心理咨询的小窗口,是为同学们开设的一个诉说烦恼的专栏。

5.“球迷协会”的诞生,培养了学生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我校抓住大连“足球城”的特点,成立了65中“球迷协会”,这是我市唯一的一所校级初中生球迷协会。

今年5月12日下午,大连市万达队对广州松日队的主场比赛,我们组织了120名球迷协会会员前往赛场观战助威。

我校学生球迷们自始自终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及评球水平。

这项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爱集体、爱学校、爱家乡的教育,正确引导了学生的业余爱好,培养了他们参与社会的公民意识。

6.严格要求学生,重在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一日常规》,在从学生进校到退校的全程中,解决学生中“知与行”的问题,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学生要有高素质,一是教师必须高素质,我们要求教师在行为规范上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二是使说服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说服教育,情感不能沟通,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我校校风浓、班风正。

“今天我以65中为荣,明天65中以我为荣”的校魂正激励着全校学生团结、进取;“文明需要我,我需要文明”系列教育正在学校逐日深化;每周的校园劳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

养成教育取得了实效,良好的道德风貌及井然有序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在我校显示出来。

2.天健网消息:十六大以来,大连学前3年入园率已由70 %提高到80.7%;9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70%提高到8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5%提高到50%。

博士、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由6200人增加到1.79万人,增长了188.7%。

大连的职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蓬勃发展,一个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的“学习型”社会已见雏形。

大连市彻底解决了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

政府投资2.59亿元,安排全市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新建项目256个,建筑面积45.3万平方米。

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高中阶段教育。

市政府投资9000万元,分别为北部三个县(市)新建了1所大型、现代化寄宿制普通高中。

全市新增、扩建高中阶段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在城市、县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也达到了70%。

解决了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

通过加大投入和城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大连实施了“马路操场学校”的改造计划,困扰大连城市教育几十年的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初中就读。

从2004年开始,公办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读免收借读费、赞助费。

高考连年取得好成绩。

2004年大连市26,238人被各类普通高校录取,占全市考生总数的93.93%,106人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占全省38%以上,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实验面已扩大到1400余所学校,57万中小学生,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课改最大实验区。

03、04两年共向1601名学生发放“寒窗基金”316.4万元,43152人减免了学杂费,减免资金1397.3万元,市政府奖学金首次发放,市属400名高校贫困生获奖,总额为139.7万元。

将发展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为了改变大连市农村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大连市政府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农村。

实施了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计划,实行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2003年大连市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减收近4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投入不低于改革前水平,大连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4500万元,用于补充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目前,大连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对涉农县区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达1.5亿元,有效支持了“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运行。

2004年,大连市政府作出决定,在大力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将教育投入的增加部分主要用于农村。

大连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点问题。

本世纪的头三年,大连就投入了3.3亿元,实施了328项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工程,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

2004年,为了比较彻底地解决问题,大连市政府下决心一次性改造大连市现有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校舍和旧瓦房校舍。

将原计划在未来2-3年完成的任务提前到2004年一年内完成。

目前,农村危旧校舍改造工程总体进展顺利,有202项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工程也将于年底前完工。

在实施了这些工程后,大连市农村初中和镇中心小学都将达到省定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

“最好的房子是校舍”在大连农村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广大农村群众对于这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大连市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布局调整。

近年来,大连农村小学已由1300所减少到750所。

有许多乡镇实现了一镇一校,集中办学,学生乘校车上学。

望着配有风雨操场、图书馆、电脑室、学生食堂的高标准的农村校舍和崭新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望着孩子们的抑制不住的笑容,一批批到校参观的村民喜出望外。

从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间,大连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适龄人口进入高峰期,同时更多的市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高中教育。

针对这一情况,大连市政府在连续3年增加对农村高中建设的投入的基础上,2004年,大连市政府又决定为北部的三个县(市)各新建了一所36个班型的寄宿制高中。

每所学校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

除了土地及部分配套设施以外,3所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总投资需要9000万元,全部由大连市政府承担。

目前3所农村寄宿制高中工程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3所学校去年秋季共招收新生2600人。

除此而外,大连市还安排20项高中阶段校建工程,其中大多数在农村。

在增加农村高中教育资源的同时,大连市还充分利用和挖掘城市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扩大城市学校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

2004年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招生1.9万人。

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大连是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均衡教育的城市。

实施了以中小学办学设施标准化、干部教师流动制度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均衡化工程。

大连市领导认为,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区域均衡教育,即坚持教育平等原则,为同一区域、同一层次的少年儿童享受平等教育创造条件,保证他们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均等。

只有推进均衡教育,才能解决区域内教育条件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整体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近年来,大连市、区市县两级政府都投入了相当的财力,大力推进均衡教育。

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大连市绝大多数中小学已达到省级标准,有400所学校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甘井子区、金州区和开发区全面实现了办学设施标准化。

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市内四区和开发区拥有塑胶操场的学校达59所。

开发区城区的18所中小学校全都铺设了塑胶操场。

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大连开通了教育网,各区、市、县都已设立了远程教育教室。

中小电脑拥有量不断提高,全市城乡中小学生机比已达到14∶1。

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71000人,比2002年扩招10000余人。

高中阶段升学率达到74% 。

大连从1986年开始就实行了小学免试直升初中的办法,1996年城市高中又实行了招生指标分到各初中学校的政策,大大缓解了中小学择校的矛盾。

为城市中小学均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建立干部和教师的交流制度。

全市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达到了99.16%和97.84%。

同时,打破了学校干部的单一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建立了中小学干部、教师定期交流制。

各区市县教师交流的比例已达到10%以上。

我市于04年首次开展了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已认定教师资格人数为6526人。

大连还为公办教师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

多种形式扶贫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市委、市政府也十分重视扶困助学工作,为了切实就解决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市政府将扶困助学工作列入2004年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教育局把关心弱势群体,完善扶困助学政策作为优化教育软环境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使全市近十万名贫困学生受到就学扶助,设立寒窗基金,启动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

为了资助我市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我市从2001年起就设立了“寒窗基金”,从2003年秋季入学起,我市又采取财政全额贴息的方式,通过农业银行,对考入省内普通高校的农村困难学生又开办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业务。

“寒窗基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的配套实施,在我市初步建立了面向应届考入大学的普通高中贫困学生就学资助机制;设立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

对困难家庭子女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为了保障市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我市于2002年设立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专项资金,以减免杂费、书费的方式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农村特困救济户以及家庭遇有特殊困难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经济资助。

和校内服务性收费,保证困难学生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

两年全市共筹集专项资金1397.3万元,对43152名学生进行了资助,有效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扶困助学工程。

建立高中阶段教育扶困助学制度。

为加大对高中阶段特困学生资助力度,2004年,我市采取市、县两级政府配套政策,设立高中阶段扶困助学专项资金,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一定资助,以帮助特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市内3所寄宿制重点高中开办“宏志班”,面向北三市优秀的贫困家庭学生免收学费、课本费和校内服务性收费;努力减轻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济负担。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扶助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认真落实下岗、失业职工子女学杂费减免标准,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消借读收费,全市减收借读费3800多万元。

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多年来,大连始终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依据教育规律,分层次确定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内容。

我市坚持进行了多年的以“八心八德两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坚持德育工作的实践性,1993年,大连市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中小学生开展学农、学军、学工等社会实践活动,此举拓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健康成长的新途径。

在近10年间,有几十万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学农等社会实践活动。

所有的县区建立了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大连还改进了中小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

中共大连市委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实招,为全市未成年人办好10件实事。

建设或开放了一批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基地和场所,创办了少儿电视频道,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净化了学校周边环境,建立了流浪儿童保护中心。

中小学德育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

大连在全国率先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为了扎实而有效地做好课改实验工作,建立了市、区、校三级,行政、科研、教研、培训多层面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下放课改实验管理权限,调动和发挥各区市县组织和实施课改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采取“课题牵动”等有效策略,保证和提高课改实验的质量和水平。

许多教师是带着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等教育新理念走进课堂的,使学生受益。

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和科研部门多次在我市召开新课改经验交流会。

“双语教学”也在逐步推开。

目前,大连市参加课改实验的学校共有1472所,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到57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9%,是全国参与人数最多的课改实验区。

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学生个性档案研究”科研项目,全市已有20多所学校参与,为学生健康成长设计最佳短程线,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好评。

这项研究已成为教育部“十五”重要的科研课题。

我市在全国首创了融间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于一体的“大课间操”,既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又提高了审美能力,我市有多所学校被评为“大课间操”省级先进单位。

我市率先在小学实施了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机制取代传统的学生评价的做法。

这些在全国超前的改革都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大连市各区县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中山区率先成立的教育咨询服务中心,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样的教育服务,受到学生家长的欢迎。

西岗区率先实施“教育民主”,全方位构建校长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等方面的民主关系,其成功的经验已在国内教育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沙河口区在全国率先改革学生评价办法,以学生素质评价新机制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创出了新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

甘井子区建立的区中小学科技活动中心、劳动技能训练中心和学农实践基地三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基地更是别具特色,其中科技活动中心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基地。

3年来,这三大基地共接纳中小学生30余万人次,成为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大课堂。

这种优化教育资源并合理配置利用的做法,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好评。

开发区的外语教学和信息化教育,金州区的艺术教育,旅顺口区的爱国主义教育,瓦房店、庄河的写字教学等,都已形成区域特色教育,都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发展特色教育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大力实施“名师、名校长、名学校”的“三名工程 ”,竭力打造教育品牌,提升教育品位,在培养合格学生的同时,造就大批的拔尖人才。

我市已连续8年高考录取率以及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比例保持全省第一,我市04年高考录取率达到93.93%,本科录取率达到64.86%,600分以上的687人,占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24.18%,所占比例高于去年近2个百分点。

全市进入一批本科线(523分)的考生达5146人,占我市考生的22.06,占全省进入一本线考生的19.43%。

全市进入二批本科线上(453分)的考生达11521人,占全市考生的49.405,占全省进入二批本科线上考生的 16.95%。

全市进入三批本科线上(390分)的考生达17003人,占全市考生人数的72.90%,占全省进入三本线上考生的16.05%。

我市一、二、三本进线率均高于全省考生平均进线率5个百分点以上。

考进清华、北大的110人,占全省38%,创下了我市高考新的辉煌。

这一品牌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沃土和甘露的培育。

04年,我市的成人高考共有28491人报考,比去年增加1108人,自考报考96743人,成为全省成考和自考的大市。

在多方面的支持下,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

有着“美术家摇篮”称誉的大连十五中学,连续9年高考录取率 在全国同类美术学校中位居榜首。

9年间,这所学校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有百余人,今年就有24人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6名,占清华美院全国招生130名的近20%,居全国同类学校第一。

每年学校重点美术大学录取率超过75%。

目前,东北三省的美术生源纷纷涌到这所学校求学。

甘井子区周水子小学更已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这所学校办学理念先进,实施创新教育,管理规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和快乐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以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沙河口区玉华小学不断改革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激励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教育。

西岗区五四路小学,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师评价机制,在发展中评价教师,培养教师,形成了一支颇令学生和家长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大连三十九中学、甘井子区金二小学和开发区一中等11所学校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模范学校的荣誉称号。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大连八中、开发区一中等13所高中被评为我省示范性高中。

目前,我市中小学已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这些品牌学校的形成,凝聚了历届校长和众多师生的智慧和心血,凝聚着他们长期奋斗和拼搏精神,同时,也凝聚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爱护。

在打造品牌学校的同时,大连市还涌现了一大批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

全国劳动模范、省中小学优秀校长周水子小学校长孙静华,她以执著的“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从教追求而取得了卓著的育人成果,树立了校长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

全国十佳教师、大连世纪中学教师董大方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敬佩和爱戴,大连市教育局分别作出了开展向孙静华、董大方学习的决定。

2004年大连市又有十五中学姜复越等3名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还有53人、6人分别获得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示了大连市教师高尚师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职业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名列全省前茅的,而且国家级重点职校、省级示范校的数量也在全省是名列前茅的,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全省的中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和宝贵的经验,这是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

按照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大连经济发展的要求,大连的中等职业教育,给予了人才支持,今后,还要继续做好辽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这是教育部和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对大连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评价。

目前大连有9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重点?


座右铭 学军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