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亲人的古诗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⒅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⒆有感一章(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今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思念家乡或思念亲人的古诗有哪些
最出名的应该还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他的还有很多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念亲人的古诗。
3、<人日思归>隋·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4、<秋思>宋·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思念亲人的古诗哪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登高:九月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习俗。
茱萸:药性植物。
重九俗以结子茱萸枝插头。
【简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③未。
【注解】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③著花:开花。
【评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登高:九月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习俗。
茱萸:药性植物。
重九俗以结子茱萸枝插头。
【简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杂诗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①绮窗②前,寒梅著花③未。
【注解】①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②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③著花:开花。
【评析】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
”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春 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①连三月②,家书抵万金。
白头③搔更短,浑④欲不胜簪⑤。
【注释】①烽火:古时报警的烟火。
此指战争。
②三月:言时间很长,非确指。
③白头:指白发。
④浑:简直。
⑤不胜簪:言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简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