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名言各句形容晋祠

美丽的晋祠 文章

第一二段先仔细写出了晋祠的三、树、水的美第三段再写晋祠的其他景观,已此来烘托出晋祠三、树、水的独特美之处

美丽的晋祠 教案 (要详细)

1、简要介绍作者。

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

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长期在基层当记者。

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

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2、处理字词: 轩榭xiè 皴裂cūn 虬枝qiú 璀璨cuǐ càn 须髯rán 老妪yù 荫护yìn 瀛胜楼yíng 二、分析课文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 找三位同学和老师合作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画出每段的中心句。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晋祠。

) 2、 晋祠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

) 3、 照应这一特点的是哪些段落

(以板书形式归纳) (2——5节)优美的自然风景 (6——11节)悠久的历史文物 (二)研读2——5节 1、 晋祠优美的自然风景主要表现在哪儿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 2、 晋祠的山美在哪里

这里作者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分析晋祠山美的特点,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何作用。

(山的特点是巍巍的,长长的,四季宜人。

比喻、拟人,形象地说明了山的特点。

) 3、 精读第四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说明了晋祠树的什么特点

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先分说,后总说。

语段最后一句总写了晋祠在古木荫蔽下给人的感受。

) B、文章用哪些词语,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周柏”的特点

(“劲直”“皱裂”“疏枝”“偃卧”“盘屈”“柔”“如盖”“虬”“粗大”这些词语,从树干、树皮、树顶、枝条和姿态等方面来说明。

) C、写树的造型奇特主要以什么树为例

(左扭柏。

) D、文章用两个比喻句说明了“左扭柏”的什么特点

(文章用了两个比喻句来说明“左扭柏”挺拔高大的形象和左扭的特点。

) E、文中“地下旋起的一股烟”改为“地下冒起的一股烟”行不行? (在第一个比喻句中,“旋”不能改为“冒”。

因为“冒”表示这股“烟”细小,而“旋”表示粗大,紧凑,并向一个方向转,突出其高大、左扭的特点。

) F、与这个“旋”字相呼应的有哪两个字? (这个“旋”字又和“拧”“绳”呼应,形象而传神。

) 4、 精读第五段,讨论下面问题: A、这段文字写晋祠的“水”的特点有哪些

哪个特点写得最详细,哪个特点几乎没有专门写出来,但又可以从其他特点的介绍中体会到

(多清静柔。

) B、本段用了哪些语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晋祠水“多”的特点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溪。

石间细流脉脉……林中碧波闪闪……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 难老泉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传说在晋祠北边二十里地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姑娘,嫁给了晋祠所在地的古唐村。

她婆婆虐待她,一直不让她回娘家,每天叫她担水。

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担一趟。

婆婆又有一种脾气,只喝身前一桶的水,故意增加担水的困难,不许换肩,折磨她。

有一天,柳氏担水走到半路上,遇到一个牵马的老人,要用她担的水饮马。

老人满脸风尘,看样子是远路来的,柳氏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把最后一桶水递给了马。

可是马仿佛渴极了,喝完后一桶水连前一桶水也喝了。

这使柳氏很为难:再担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担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辱骂、鞭挞。

正在踌躇的时候,老人就给了柳氏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自然涌出,涨得满瓮。

转眼老人和马都不见了。

柳氏提心吊胆地回家,试试办法,果然应验。

以后她就再也不担心了。

婆婆见柳氏很久不担水,可是瓮里却总是满的,很奇怪。

叫小姑去看,发现了抽鞭的秘密。

又有一天,婆婆破天荒允许柳氏回娘家,小姑拿马鞭在瓮里乱抽一阵,水就汹涌喷出,溢流不止。

小姑慌了,立刻跑到金胜村找柳氏。

柳氏正梳头,没等梳完,就急忙把一绺头发往嘴里一咬,一气跑回古唐村,什么话没说,一下就坐在瓮上。

从此,水从柳氏身下源源不断地流出,流了千年万年,这就是“难老泉”。

C、在写“多”和“柔”着两个特点是,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D、引用李白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说明水的静。

) E、为什么说“这几百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飘着的”

(说明水多。

) F、这段文字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

你是怎样理解最后的“总”

(作者借助修辞手法,运用优美的句式表写说明晋祠水的特征,然而最美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 (三)研读6——11节 1、 晋祠的自然风景很美,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

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咱们先来看三绝之首----圣母殿。

精读第七段,讨论下面问题: A、本段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圣母殿

(建筑年代早,规模较大,结构独特,气势雄伟,巧夺天工。

) B、从这五个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圣母殿的

C、本段哪一句话具体表现圣母殿及42个侍女泥塑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

(第7节最后一句。

) D、补充:晋祠圣母殿的彩塑是我国宋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她们各有专职,身份、性格无一雷同,举手投足,顾盼生姿,世态人情,丝毫毕现。

这组国内罕见的侍女群像,在艺术风格上,已经摆脱了南北朝以来宗教和神的束缚,而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和性格刻画上,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决不会是建筑主人的意图,而恰恰是雕塑艺人的深刻构思。

从中,我们看到了北宋社会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真实人物,体会到她们之间的社会和由此产生的复杂心态和深刻个性。

侍女们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是艺术却把她们真实、永远地再现给了后人。

告诉我们,在1000年前,有这样一些人就是这样地生活着。

不朽的艺术造就了不朽的形象,不朽的形象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神奇,这就是晋祠宋塑带给我们的感悟和启迪。

2、 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又有何特点呢

(生动,精巧。

) 3、 精读第九段,讨论: A、“飞梁”指什么

哪句话可以解释

(十字形的桥。

) B、鱼沼飞梁的奇特体现在哪里

(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

) (补充:鱼沼飞梁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沼中多鱼,故曰:“鱼沼”;其上立架十字形桥,“架虚为桥,若飞也。

”故曰:“飞梁”。

) 对于飞梁,古时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最初崛山多福寺创建时,因那里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水。

山僧不得不求助于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念其心诚,施一锦盒,再三叮嘱,不到崛山中不得打开。

山僧一路艰辛,走到上兰村,耐不住性子,竟偷偷开一小缝看里面究竟装着什么,突然两条小龙腾空而去,一条就落到上兰村窦大夫遇难处,变成鱼沼。

最后还是苦了崛山,没水。

山僧气得将锦盒扔在施工现场,还算不错,锦盒掉到石缝中,居然变成一个浅浅水井。

直到今天,山僧住持就以这一浅池为生活用水。

4、 其他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古朴优美,用工精巧。

) 5、 圆中小品的特点是什么

说明时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极具匠心。

举例子。

) 三、小结 1、 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

(总—分—总的逻辑顺序。

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

) 2、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

说明文中,由于说明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如果从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上加以区分,说明文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平实性说明文,包括说明事物内容、历史、情状的介绍性说明文,解释事物存在和发展道理的阐释性说明文,简述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叙述性说明文等,另一种是文艺性说明文,即运用形象化的文学手法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包括知识小品、科普读物、名胜古迹解说词等。

《晋祠》就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

) 3、小结: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果戈里的一句名言。

由于建筑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丰富的形象,并能跨越若干时代成为历史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正是今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及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线索。

“当歌唱与音乐沉默的时候,而建筑仍在说话。

” 今天,我们欣赏了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

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

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画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晋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山西有哪些名人、名言、名胜古迹

《春日晋祠会集得疏字韵》年代: 唐 作者: 李风壤瞻唐本,山祠馀。

水帟幕,岩榭引簪裾。

地绿苔犹少,林黄柳尚疏。

菱苕生皎镜,金碧照澄虚。

翰苑声何旧,宾筵醉止初。

中州有辽雁,好为系边书。

《游晋祠上李逢吉相公》年代: 唐 作者: 令狐楚不立晋祠三十年,白头重到一凄然。

泉声自昔锵寒玉,草色虽秋耀翠钿。

少壮同游宁有数,尊荣再会便无缘。

相思临水下双泪,寄入并汾向洛川。

《木阑花慢 春日游晋祠(石刻,至元壬午 雨》年代: 宋 作者: 李时忆阑亭佳致,从宪长,剩追寻。

问开花高山,晋祠流水,谁是知音。

虽无凤笙龙管,劝行杯、时有不弦琴。

马首家家明月,眼前处处禅林。

一觞一咏畅怀襟。

尘世任浮沉。

莫论兴亡,休争人我,且乐欢心。

韶华岂能常在,又斜阳、西下暮云深。

好袖东风归去,春宵一刻千金。

课文《美丽的晋祠》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1、 思考本文的写作顺序. (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自然风景是按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顺序;介绍历史文物是按由主到次,由点到面的顺序.) 2、 讨论本文的写作特色. (说明与描写相结合,生动活泼有趣,这就是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中,由于说明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写作方法和表达形式上加以区分,说明文又可以分成两种基本样式:一种是平实性说明文,包括说明事物内容、历史、情状的介绍性说明文,解释事物存在和发展道理的阐释性说明文,简述事物、事理发展过程的叙述性说明文等,另一种是文艺性说明文,即运用形象化的文学手法所撰写的说明性文章,包括知识小品、科普读物、名胜古迹解说词等.《晋祠》就是一篇以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 3、小结: “建筑是时代的纪念碑”是果戈里的一句名言.由于建筑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丰富的形象,并能跨越若干时代成为历史的痕迹,而这些痕迹正是今天我们深入认识历史及社会发展规律的一条线索.“当歌唱与音乐沉默的时候,而建筑仍在说话.”今天,我们欣赏了晋祠的悠久历史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你不能不为古人的匠心独具而赞叹.只有单纯的山水花木、亭台楼阁实在活力不大,而一切诗情画意寄情托性,还须观赏者审美心理的再创造.充分调动一切自然的、人工的条件,创造丰富的、流动的步移景异的画面,既有理性的分析,又有浪漫的想象,情景交融才是晋祠之美的真正所在.

晋祠创建于什么时候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距市中心五一广场约25公里,坐落在汾河西畔悬瓮山麓,为晋水源头。

这里依山傍水,古树参天;亭台池沼,星罗棋布;楼阁殿堂,雄伟壮观;气候宜人,风光秀美。

有山西“小江南”之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是太原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游览胜地。

祠内存有许多国内仅有的文物精品,当中包含着许多美丽动人的历史掌故,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我先从晋祠的历史讲起。

晋祠,又名唐叔虞祠,因纪念姬虞这位晋国开国元勋而得名。

姬虞的封地古称唐国,本人为周成王之弟,故被叫做唐叔虞。

围绕叔虞封唐有一段奇妙的故事。

西周初年,武王姬发死后,长子姬诵年幼,便在周公姬旦辅佑下做了国君,即周成王。

有一天,成王和弟弟姬虞在花园里玩,他把一个桐叶剪成圭形,送给弟弟并说:把这玉圭给你,封你去做唐国之侯吧!在旁的史官立即请成王择吉日良辰封叔虞为侯。

成王不以为然地解释说:我是和他闹着玩的。

史官却很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

周公旦也认为史官言之有理,成王便真的封叔虞到唐地作了诸侯。

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桐叶封唐”或“剪桐封弟”的故事。

叔虞到任之后,为政有方,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生活平安富足,深受百姓爱戴。

后人为纪念叔虞的功德便修建了一座祠堂,即唐叔虞祠。

因祠堂位于晋水源头,叔虞为晋开国诸侯,所以唐叔虞祠又称晋祠。

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已无从稽考,不过,根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和《魏书·地形表》有关记载可知,晋祠早在北魏之前已经有了。

这样看来,晋祠至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当时已经是祠堂鱼沼皆有,游客贵人光顾的游览胜地了。

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文宣帝高洋在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是文字记载中晋祠的第一次大扩建。

北齐后主高伟曾改晋祠为“天崇皇寺”。

唐朝对晋祠又进行了一次大修葺,而且唐太宗亲临晋祠,留下著名的《晋祠之铭并序》大碑一通,诗仙李白亦写下“晋祠流水如碧玉”的佳句,五代年间,后晋高祖石敬塘于天福六年(公元941年)追封唐叔虞为“兴安王”,晋祠又被称为“兴安王庙”。

宋太宗灭北汉,虽毁掉晋阳古城,但在晋祠则大兴土木,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扩建,其中包括圣母殿,并刻碑以记,仍名晋祠。

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晋祠曾一度改名为“惠远祠”。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在圣母殿南侧建水母楼,晋祠之名得以恢复。

宋初圣母殿建成之后,晋祠布局较前大为改观。

圣母殿成为祠内主体,规模最为宏大,殿前重修了鱼沼飞梁,会仙桥西树金人台。

金代增建献殿,明万历年间在献殿前建对越坊、钟鼓楼、水镜台等。

从而形成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一组祠庙建筑群。

除了上述景点,元明清各代还添建或改建了两侧的其他建筑: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昊天祠、东岳殿、文昌宫、三圣祠、胜瀛楼、景清门等,这就形成今天规模宏大的园林式建筑格局。

水镜台进人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水镜台。

它坐东朝西,是一座戏台。

“水镜”之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寓意为善恶忠奸尽人皆知。

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水镜台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

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

上部所悬匾额“三晋名泉”,是清康熙武举杨廷翰所书,书体清秀,笔力遒劲。

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

这是一座由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的特殊建筑,殿楼建于明代,而卷棚则是清代补建,这种形制国内极为罕见。

上悬正额“水镜台”,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被誉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

有趣的是,杨二酉是杨廷翰之侄,伯父与侄儿,一武一文,各题名匾,一前一后,同悬于水镜台上,为这座戏台增色许多。

唱戏是祭祀活动和庙会的重要内容。

晋祠每年要举行数十次祭祀活动,其中的十三个祭日要唱戏,除了祭关帝时在那边的钧大乐台演出,其余都在水镜台上进行。

每逢唱戏总是观众踊跃,特别是七月初二圣母生日那天,前来看戏的更是人山人海。

离戏台较远的观众能不能听到演员的唱腔和道白呢?这的确是个问题。

不过,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想到了一个理想的扩音办法,那就是在台前两侧各埋下4个大瓮,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4个“大音箱”,从而把声音传向较远的地方。

据说,因为有了这大瓮音箱,观众不论站在庙里何处,都能听到台上的声音。

大瓮扩音的原理,用现代物理学来解释,就是利用了声音共振以及声音沿固体的传播速度快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的原理。

水镜台在1952年进行过一次大修,1980年又进行了彩绘。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生前参观水镜台时,产生了一个愿望,即在水镜台上唱一出京戏。

令人遗憾的是梅大师这一意愿未能实现。

会仙桥水镜台正西跨越智伯渠上这座小桥叫做会仙桥。

此桥本身并无特别引人注目之处,可能是晋祠人觉得此桥太平淡无奇,与晋祠的其他景观相比反差太大,所以赋予了它一段动听的传说,以引起游人对这座通向圣母殿必须经过的小桥的注意。

据传说,此桥是明朝翰林罗洪先与仙女相会的地方,所以取名“会仙桥”。

这罗洪先本是明代大奸臣大贪官严嵩的儿女亲家,但他为官清正廉明,与严嵩多有抵牾。

有一年严嵩造了一座豪华客厅,其中的一根梁是大鱼的骨头。

前来庆贺的人对客厅均大加赞赏,惟独罗洪先老实不客气地说:“好是好,就是梁太小。

”严嵩以为罗当众侮他“气量太小”,于是准备罗织罪名加害于他。

严嵩的女儿不忍未来的公爹大祸临头,但又不便明言,急中生智就泡了一碗茶,命侍女送去。

未过门的媳妇敬公爹一碗茶不为违礼。

罗洪先揭开碗盖一瞧,内浮两颗红枣一撮茴香,罗沉思良久,恍然大悟:枣枣茴香莫不是早早回乡之意。

于是连夜逃走,罗洪先就这样被罢官免职。

名言各句形容晋祠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