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关于地域风情的名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考语文综合性解题与策略综合性学习是初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反映新课程理念,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它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并提供给他们多渠道、多层面的语文实践机会,展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

考生对此类题目有些难以应付。

由于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有独到的优势,因而又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综合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在中考中占据着的地位。

下面就来分析综合性学习题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答题策略。

首先,我们要明确综合性学习题的考查目的。

1、文化积累的考查,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了解;2、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对一文化现象进行分析3、社会实践,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如提出建议、说出调查的方法等;4、对材料的分析探究,如出示几则材料要求提炼隐含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5、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设计一定情景,要求表现考生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二、中考综合性学习题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叉比较充分,着眼于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水平,重点考查学生语文实践的综合能力。

设题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有一定的阅读量,还有一定的题量;设题主要着眼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注重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有时还关注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第二,这种题型一定不是客观题,它切切实实地需要考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探究结果。

它常常将多个小题集中于一定的话题或者说一定的主题,因此角度比较丰富而且答案个性化。

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

第三,这种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能否很好地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和表现自己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四,综合性学习题答题的要求是:得体,简明,准确;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重要的得分点。

总的来讲,综合性学习中考题目前主要有如下表现形式:1.提供一定的甚至是多则的语言材料,要求提炼出其中隐含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评价;2.设计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在这具体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创意、表现自己的积累;3.设计一定的情景,要求考生在这具体的情境中表现自己的情感与观点,表现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表现自己的知识积累与语言表达。

4.设计具体的话题,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探究成果。

三、 试题的类型主要有:(1)语言创作类:①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②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③心愿表述;④主题访谈;⑤话题辩论;⑥景点介绍。

2)材料整理类:①语段压缩;②材料的整合与探究。

(3)图表转述类:①表格分析;②图表理解。

(4)活动参与类:①拟活动方案或计划;②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③解决问题的建议。

还有多种类型融为一体的,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像、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

由于中考过程限于以笔试的形式呈现,因此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是主要的考查方式。

[应考策略]要做好综合性学习复习备考,我们必须注意:1.实际操作,贮备技能。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经历,去探究,有了活动的积累和贮备,就不会担心临场的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

2.吃透教材,提炼主题,适当归类。

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注重在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专题探究类、科技生活、其他类)上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3.剖析考题,紧抓考点。

通过对典型考题的剖析,从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解题规律。

4.精选试题,强化训练。

选择典型试题,实战演练,将方法规律内化为能力。

要解答好综合性学习试题,必须做到:1.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用知识。

解题时先认真回忆有关知识,及时把与试题相关的知识有效的提取出来,以备答题之用。

2.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

要善于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解答试题时,要从题目和材料中筛选重要信息,并按要求处理好这些信息,针对题目要作出简明的回答。

3.发散多种思维,合理展开想象。

有些综合性试题需要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4.关注社会热点,丰富信息。

综合性学习有许多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而设题的,这些富有文化气息的社会热点事件构成了综合探究题的背景材料,如果留心这些事件,学生有所了解,解答起来就从容一些。

5.积累文化常识。

尤其是我国传统礼仪、风俗风情、风景名胜、地域特产、地方名人等知识。

6.握实践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平时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多参与、多探究,如搜集信息的方法,提出好的建议等。

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践方法。

如提出的建议一是要紧扣主题,二是要具有可行性。

7.根据情境,恰当表达。

首先要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和既往经验。

二是内容要切合主题;三是语言要准确、凝练、生动。

下面就我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说说我的想法:一、比如:材料探究题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那就是图表题,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扣题旨、找规律、善表达,这是解答图表题三步曲。

图表题是语言和图形的综合题,具有简明直观,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学科多等特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

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地答题呢?1.明确要求扣题旨。

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暗示性。

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解答图表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2.仔细读图找规律。

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么认真读图,把握规律,实行图文转换,则是解题的关键。

因为图表题是通过图画和表格来“说话”的,它在简明直观地把现象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同时,也会把问题的本质隐藏起来。

这样,我们就必须按图索骥,从材料中发现图表蕴涵的规律。

具体地说,阅读图表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

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3.准确归纳善表达。

规律的发现,还不过是把图表转化为文字的胚胎和雏形。

要想真正“长大成材”,还必须要依靠准确的归纳和恰当的表达。

因此,我们在解答图表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即图表的本质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贯,符合客观实际。

二、再如:宣传语、标语类。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

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特点: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

解题策略:仔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读透所给材料;要有创意,此类试题往往没有设置标准答案,它为考生提供了展示创意的空间;表述要简明,语言要准确、得体、有层次感。

最好能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加文学色彩。

三、还有活动类。

语文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实施途径,以活动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就成了一种主要的形式,此类试题在各地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考查时常常给定一个活动项目,让考生编写活动提纲,或者拟定实施方案等等。

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更要有一定的组织策划能力。

解题策略:确立主题并用关键词或句子准确表达主题,做到主题明确,针对性强,考生须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步骤完整清楚,做法具体。

此类试题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鲜明的人文性,考生在答题中,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好句式一致、字数相同、意思协调、特点突出。

总之, 语文综合性学习题目的考查,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它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是语文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是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

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我们平时要建立“大语文”观,扩大阅读面、知识面。

重视积累,不仅是语言、文学文化阅读常识,还要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更要重视能力积累,边学边习。

北纬三十七度地理位置是哪里

北纬三十七度,被史学家、地理学家奉为“神奇的纬度”。

在地球上,大约百分之九十的古文明发源地,百分之七十的古建筑遗迹,以及绝大部分特异神奇的自然现象都完完全全地集中发生在这一区域。

北纬三十七度,这个魔力无穷的数字仿佛尽得大自然的灵气,它所穿行而过的地域尽是人类文明荟萃和文史胜迹聚集之地。

不仅如此,或许是上帝的有意安排,北纬三十七度这一黄金纬度线上,汇聚了众多的世界一流葡萄酒酿造区,几乎所有的世界著名酒庄也都分布在这条维度线上。

大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双重厚爱,究竟赋予了这一神秘维度线以怎样的奇特景象和瑰丽风情呢

让我们沿着这一神奇的纬度线且行且看……味蕾上的城市——波尔多“上帝宠爱波尔多,给它好红酒,一样的纬度,一样的阳光,一样的水……”法国波尔多,一座古老的城,因为常年受到阳光的眷顾,这里形成了大片的葡萄庄园,葡萄酒享誉全世界。

因此,有人们戏称,波尔多人是泡在红酒里长大的,波尔多是一个生在味蕾上的城市,而酝酿名品的秘方就是这里的好天气。

波尔多坐落在加伦河的南岸,是一个很传统的法国城市,它那碧水蓝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法国首屈一指。

波尔多处于典型的地中海型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有着最适合葡萄生长的气候。

波尔多红葡萄酒享誉世界,出口历史有几个世纪。

它口感柔顺细致,风情万种,有“皇后”的美称。

在波尔多纵横十万公顷的葡萄园上,遍布大小酒庄8000多个,出产的葡萄酒各具风格,纵是一街之隔,风味亦截然不同,这也是令人着迷的原因之一。

酒城波尔多有句名言:酒是酿造师的孩子。

意思是说,有了优秀的酿造师,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酒。

的高贵源于它漫长而细致的酿造方式:葡萄汁在发酵过程中,浸皮的时间控制着红酒清澈动人的颜色及酒中丹宁的含量;发酵完成后,需要将沉于发酵槽底的酒渣抽取出来,这是一段缓慢而耐心的过程;接下来是选出品质最好的酒,同时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以完美的比例结合。

这样不但可以提升酒的品质,还可以保留下不同品种葡萄的风味,而且能结合出更为独特美妙的口味。

经过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葡萄酒从橡木桶中装瓶封盖。

此时的红葡萄酒依然具有生命力,它们透过软木塞缓缓地呼吸,继续发生着奇妙的变化,渐渐达到成熟。

因此,大多适宜长期保存,上佳的美酒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才能成熟。

波尔多的葡萄酒绝大多数是在以家庭为单位的庄园里生产的,庄园里有葡萄园,有酒窖。

葡萄的生长、收获,葡萄酒的发酵、成熟及装瓶的全过程都在庄园里完成。

走进一些较大规模的庄园,如同在电影中的景致,漫山的葡萄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

看着满园绿意盎然的葡萄树,品尝着庄园自产的葡萄酒,游人更真切地感受到葡萄酒文化给他们带来的精美、雅致的享受。

维克多·雨果说:“这是一所奇特的城市,原始的,也许还是独特的,把凡尔赛和安特卫普两个城市融合在一起,您就得到了波尔多。

”波尔多没有大城市那种浮华,它美得沉静,如果将巴黎比作一位妖娆多变的美妇,波尔多就是一位成熟稳重的绅士。

西方文明的摇篮——雅典古希腊著名的行吟诗人荷马,通过一部恢宏壮丽的,让我们知道了这场对峙长达10之久的特洛伊战争,竟是为了争夺一个女人——海伦,让我们了解了希腊神话的神奇与瑰丽,同时,也让我们领教了希腊人的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

如果说,反映了希腊人尚武的一面,那么希腊人创造的雅典文明,则代表那个时代欧洲文明的最高成就。

所以有人说,如果说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摇篮,雅典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

雅典是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建城至今已经有了5000多年的历史。

古代雅典是西方文化的源泉,雅典人凭借他们智慧的头脑,在人类的艺术学、哲学、法律、自然和人文科学等各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公元前 5世纪雅典文明的极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不朽的大师,大悲剧家欧里庇德斯、大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等都在这里诞生或居住,并从事过研究和创作活动,这些光辉的名字照耀着人类文化的黎明。

除了文化领域的卓越成就,雅典还是西欧建筑的开拓者。

雅典至今仍保存着很多古代文化遗址,而且仍能显出当年的雄伟气概。

其中,巍峨壮丽的雅典卫城,更代表着一种信仰和一种文明。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殿,是供奉雅典保护神雅典娜的圣殿。

据希腊古代神话,雅典城的名字就是因为智慧女神雅典娜保卫了这座城市而命名的。

帕特农神庙建筑在卫城靠南坡的最高点,体积大,装饰美,从这里可以俯瞰雅典全城。

卫城的山门建在山顶西端的斜坡上,正门前面有一条宽阔的大理石台阶,整个建筑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门廊,就像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太和门。

卫城还留有精巧的无翼胜利女神尼凯庙的古迹。

神庙正面环以用大理石雕刻的六根像柱,这六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竟能头顶千斤巨石,在山巅上久久挺立而不倒塌,这表现了古希腊人高超的建筑才能。

雅典是奥运会和的起源城市。

这里的人们酷爱体育运动,他们把身体锻炼当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雅典附近的奥林匹克村拥有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运动场旧址,公元前776年,就在这里举行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

凭借着与的渊源,1896年首届世界奥运会在雅典举行,以致后来每届奥运会都要从这里点燃圣火。

现在雅典是全世界旅游爱好者的度假胜地。

蔚蓝的爱琴海边涛声依旧,雅典的一砖一砾都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辉。

高尔夫球运动的天堂——首 尔朝气蓬勃的人群、繁华喧闹的城市、迷人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这就是首尔。

自朝鲜时代(1392-1910年)至今约600年间,首尔一直是韩国的首都。

朝鲜时代的首尔被称为“汉阳”,1945年大韩民国建立时,汉阳改名为汉城,现改名首尔。

作为韩国的首都,首尔是一个拥有约1千多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位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化都市景象;缓缓流动的汉江穿过城市中间,有如玉带;旧日王宫依然保留着当年富丽堂皇的景象,夹杂于高楼广厦间的传统韩式瓦屋古色古香……首尔绝对是高尔夫球运动的天堂。

无论是漫游幽雅富丽的故宫遗址,还是沉浸于民俗文化区的怀抱;或是一探“大长今”的踪迹,体验世界一流游乐园的疯狂刺激,都会给你带来新奇的感受。

但对于喜欢打高尔夫球的游客来说,这里密集的高尔夫场更是不容错过的好去处。

韩国现有120多个高尔夫球场,大部分集中在首尔附近。

在首尔的大街上,各大百货公司必定有一层楼是为高尔夫爱好者准备的。

各种高尔夫用具,衣服,鞋子,各种尺寸的球杆,球,要什么有什么。

韩国人酷爱打高尔夫球。

据韩国高尔夫球协会的调查显示,目前韩国的高尔夫爱好者大约有300多万。

为适应高尔夫运动的快速发展,韩国国内曾一度掀起了球场建设的热潮。

打高尔夫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需要大片大片的绿色草坪,这对于国土资源相对紧张的韩国人民来说,似乎是极度的奢侈。

但是,他们对于高尔夫球的热爱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独创了具有韩国特色的“高尔夫球场”——用一张象征草坪的绿色网悬在空中,人就站在二楼或三楼的建筑物上,面对大网:分脚-屏气-举手-挥杆-击球,漂亮

一个小球就这么飘到绿网中央,滚落了几下,掉进网边的一个管子里,这个管子会把球收聚起来,供下次使用。

没有高级的场地,没有优美的环境和优质服务,只是在家里,只要享受举手投足的那一刻,这就是高尔夫的最好境界。

前沿科技之城——旧金山旧金山在美国太平洋与圣弗兰西斯科海湾半岛的北部,是一座三面环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的山城。

十九世纪中叶,这里兴起了淘金热,被华侨劳工称之为“金山”。

后来,在墨尔本又发现了“新金山”,为与之区别,随改称其为“旧金山”。

它是美国西海岸重要的海港城市,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也是东半球移民进入美国的门户,来自亚洲、非洲、拉美、欧洲各国的移民分区而居,成为一座引人入胜的民族博览城。

华人聚集的唐人街,规模居美国其他城市之冠。

旧金山有18所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台45座。

除了传统的食品工业以外,造船、仪表、电子设备、机器制造、石化工业也很发达。

其中尤以“硅谷”最为出名,那是旧金山南郊一条小山谷,被列为美国保密禁区,数以百计的尖端武器部件都在那里研制。

那里有世界第一流的固态电子学的研究发展中心。

美国大部分关键的半导体器件、电子计算机系列,就是在“硅谷”研制的,这些产品多以硅为主要原料,故有“硅谷”之称。

一个世纪之前,这里是一片果园和葡萄园,但是自从国际商用电器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等高科技公司在这里落户之后,这里就成为了一座繁华的市镇,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硅谷走出了无数的科技富翁。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目前在硅谷,集结着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达100万以上,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达30多人。

硅谷是美国青年心驰神往的圣地,也是世界各国留学生的竞技场和淘金场。

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前不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清华、科大和北大理工类毕业生中的一半或早或迟的都出去了”,其中主要是走向美国,包括硅谷公司。

美国撰稿人埃弗兰·伊里塔尼说:“如果你浏览一下硅谷公司的员工名单,就会发现无数的清华毕业生。

他们是来美国寻求工程技术突破,在英特网领域大显身手或在科技上创业的数以千计的中国优秀科技人才的一部分。

”实际上华人控制的硅谷公司现已达2000家以上,占硅谷公司的1/5,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则越来越多。

名闻中国的主要电视机厂家康佳公司和主要计算机公司联想集团都已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基地。

意大利的美丽之源——西西里“如果不去西西里,就像没有到过意大利:因为在西西里你才能找到意大利的美丽之源”。

这是格斯在1787年4月13日到达巴勒莫时写下的句子,这是他为寻找西方文化的根源第一次来到意大利。

的确如此,这个地中海上最大的岛屿,也是意大利面积最大的省份,的确是一块巧妙的土地,这里迷人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非常的和谐地融合为一体,自然有从古至今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为证:这里曾经居住过希腊人、古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诺曼人、施瓦本人、西班牙人等,他们的文化已然印证在这里了。

从地图上看,西西里岛(Sicily)是意大利那只伸向地中海的皮靴上的足球。

它位于地中海的中心,辽阔而富饶,气候温暖风景秀丽,盛产柑橘、柠檬和油橄榄。

无论是东海岸,还是西海岸,到处是果实累累的橘林、柠檬园和大片大片的橄榄树林。

由于其发展农林业的良好自然环境,历史上被称为“金盆地”。

帕勒摩(Palermo)是西西里岛的第一大城,也是个地形险要的天然良港,歌德来此时曾称赞帕勒摩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海岬”。

随着统治者改朝换代,帕勒摩历经多种不同宗教、文化的洗礼,因此市区建筑呈现截然不同的风貌。

曾有一位地理学家这样形容帕勒摩:“凡见过这个城市的人,都会忍不住回头多看一眼。

”这里的古迹建筑虽然没有金碧辉煌的傲人外观,但都已经与巴勒莫的公园绿地、市街广场融为一体,因此丝毫不显得突兀。

来西西里,千万别错过了这里的木偶戏。

首府帕勒摩((Palermo)有许多木偶剧场。

舞台上灯光,布景都很讲究,木偶比我国一般木偶戏的木偶大些,服装都比较漂亮。

古代武士们的满身盔甲都是用亮晶晶的金属薄片缀成,配上色彩鲜艳的战袍,显得既威武又华丽。

剧场没有乐队,剧中所有歌曲和配乐伴奏,都是由磁带录音放送的,效果很好,简直就像真人在当场演唱一样。

如果去西西里岛,千万别忘记带一个小木偶回来啊。

斗牛士之城——塞维利亚在西班牙,塞维利亚是一支著名的球队;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同时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文化名城。

虽然它没有英伦的那份典雅矜持,没有法国巴黎那般浪漫华贵,没有奥地利维也纳的那种悠然恬淡,但它有山一般的强悍,火一样的热情,歌剧《卡门》中那个放荡不羁的塞维利亚女郎和英俊倜傥的沙场勇士,深深地留在人们的印象中,而火辣辣的斗牛士舞曲,一再让人激动不已。

塞维利亚人口仅56万,但西班牙人却称它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的确,它古老、美丽,快乐而又宏伟。

塞维利亚叫人痴狂的一切都源于它的色彩,河水清蓝如带、金塔夕阳生辉、斗牛场碧血黄沙、百褶长裙艳红飞舞、白墙丽瓦映人影、繁花点点饰巷间……塞维利亚是8~13世纪哥德人及阿拉伯摩尔人王国的首都。

15世纪末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为西班牙带来巨大的财富。

16~17世纪时塞维利亚成为世界最繁华的商城和海港,它作为欧洲对美洲惟一的贸易港口长达300年。

欧洲文学戏剧中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出自塞维利亚。

如英国诗人拜伦及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作品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改编的著名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及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改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法国作曲家比才描写西班牙吉普赛姑娘卡门的爱情故事的歌剧《卡门》。

西班牙大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中经常提到塞维利亚的街道和房屋的名字,他在这里度过青年时代,不朽的《堂·吉诃德》就是在塞维利亚的一所监狱中完成的,作家最后也长眠于此。

塞维利亚在全世界都是个永不落幕的舞台,不仅仅是卡门、著名诗歌与歌剧中的人物如剑侠唐璜、费加罗都以塞维利亚为戏剧活动舞台,而且这些文学家们虚构出来的人物是如此的有生命力,以致于它们在不断激发着人们对塞维利亚的想像力。

“这座城市像人一样,有悲情也有欢笑,”茨威格的话恐怕多数人都有同感吧。

亚洲葡萄酒之城——烟台从法国波尔多出发,沿着北纬三十七度线,向东跨越半个地球的经度到达亚洲的东海岸,这里有一个中国城市,也种植着世界一流的葡萄庄园,酿造着世界一流的葡萄酒,它的名字叫烟台。

作为亚洲唯一的葡萄海岸,烟台和法国的波尔多,犹如地球母亲优美的双耳,聆听着关于葡萄酒文化的最浪漫最动情的倾诉。

烟台,依山傍海,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1892年,著名的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

目前,烟台全市葡萄酒企业已经达到了100多家,汇聚了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知名企业。

在中国,每3瓶葡萄酒中就有1瓶产自烟台。

烟台适宜葡萄的种植,可以用以下数据来说明:年平均气温11.1℃——12.6℃,平均无霜期为215天。

全年大于等于零度的活动积温4424.8℃,大于10℃的活动积温3924.7℃。

葡萄生长季节大于10℃的活动积温3228℃,年平均降水量735毫米。

空气相对湿度年平均70.5%。

葡萄生长期内水热系数1.48,全市日照年平均2658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为60%,棕壤土占总土地面积的80.69%。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塑造了烟台这个亚洲唯一的葡萄海岸,孕育出了流传千古葡萄佳酿。

从烟台市区往西,在离海岸线不远的一片巨大葡萄园中有一座法式城堡,在这个城堡下面,有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酒窖。

当游客们来到这个低于海平面1米处的百年酒窖,一边吹着海风,一边品尝着张裕葡萄酒这一葡萄酒中的极品佳酿,品味这个城市的独特韵味,的确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

烟台芝罘湾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环境是种植好葡萄必不可少的条件,更是塑造浪漫法国风情建筑和生活方式的绝佳土壤。

就像我们并不一定要到波尔多的农庄,也能品尝优质干红的美味一样;我们也不必到远在欧洲的法国小镇,就能感受到具有浪漫法国风情的建筑特色和生活方式。

在烟台,锦泽·香槟小镇就是这样的一个好去处。

这个烟台2022年高档品质社区的代表,不仅在建筑方面采用法式建筑风格,更将和谐高贵的法国高尚人居方式诠释到了极致,成为提倡中庸之美的中式文化和标榜浪漫之美的法式文化融会贯通的结晶之作。

求一篇歌颂建筑企业的文章或诗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1、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2、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

3、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

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

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

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

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

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

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

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

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

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

21世纪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

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

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

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

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

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

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

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

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

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

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

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神农本草经」,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

主要是为了打猎。

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

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

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

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

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

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

「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

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

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

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

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就像「山」如干卦的排列是「」好像两个山字连结起来的样子,故把「连三」改为(连山)了。

由于文明的进步,人类知识渐开,对周遭事务的认知也有改变,故对(连山)易有所修订整理。

至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把原先挂在墙壁的(连山)易,修改成平面的符号。

发现易的排列,应该由坤干两卦开始。

而且人类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是大地,故把坤、干排在干卦前面,排在第一,为了正名故改为(归藏)。

一直延用到殷朝。

周文王被纣王政治迫害,被囚在羑里。

周文王被囚困在羑里为了避免纣王对他起谋反的疑心,所以对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不敢读。

只有弄一本(归藏)易来读,以示胸无大志。

即是文王羑里演易故事的由来。

(归藏)易经周文王修订整理即改名为《周易》。

对《周易》发扬最有力的是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反鲁,六十八岁获得《周易》,发现自己心中一切的疑问,在《周易》中都可以得到满足的答案。

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可见其用功夫之勤。

并为《周易》写了十篇文章,阐扬《周易》的理论。

最后感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自叹读易太晚了,假如在五十岁读到《周易》的话,就不必周游列国,到处问道了。

《周易》经过孔子整理后,就定稿了,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敢更改只字词组。

所以(连山)、(归藏)、《周易》实际上是一本书,由于版本不同而书名亦有所异。

我和我的祖国共成长朗诵稿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祖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从衰落到强盛,经历了七十年的励精图治。

她用自己的进步与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真正的实力。

读小学的时候,“祖国”这词是除了“爸妈”、“毛主席”之外写的最多的一个词语。

儿时就在想,祖国是多么大的词语啊

她养育了10多亿的中华儿女;国土面积达到了960万平方公里之大,有高山、长江和黄河;还有那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她们都属于祖国母亲的组成部分。

那时候感觉祖国,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似乎要长大了才会触及的东西。

无论是“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还是“铁人”王进喜、雷锋叔叔,他们都是伟大的祖国一道亮丽风景;无论是毛泽东主席还是周恩来总理,他们都是祖国的伟大的儿子。

祖国,那是一个多么高大上的词汇啊

吴然的创作特色

和金波的艺术风格

对现实人生的深刻关注和细腻刻画,是“太阳鸟作家群”一个重要创作特色 内容摘要:“按照巴金的说法,‘写作即生活’,散文中的生活,第一是最本真的,第二是创作主体自己的。

”那么,吴然散文中最本真的是西双版纳这片土地上山水风物的原生态;第二,则是作者自身的生活。

前者包括这样一些意象:关于自然的,“一串红”、“万花溪”、“龙血树”;关于地域的“牛恋乡”、“苍山”、“洱河”;关于民俗的“泼水节”、“彩蛋节”、“孔雀舞”。

这一系列物象构成了这片土地总的意象──这是一个相对于城市化进程之外的乡村和民间,这是一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和物。

他们自然淳朴,单纯而富有人情味。

在自然、地域上为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原材料。

后者是作者主体介入创作,通过唤醒自己的童年经验和童年回忆来达到。

这是属于作者自身的生活。

将这两种生活通过艺术加工凝练成写作,将个人经验民族意识地域本位三者融为一体,便形成吴然散文的“三恋”── 即,自然之恋,地域之恋和童年之恋。

关键词:吴然 儿童散文 自然之恋 地域之恋 童年之恋一散文是一种最具个人情趣的文体。

好的散文如同一杯好茶,或如龙井、碧螺春一般清爽适口,或如菊花、茉莉花茶口味醇香回甜。

大凡优秀的散文家都在其中彰显着自己的性情,感受生活的雅致。

周作人就曾把自己散文集结成辑,命名为《自己的园地》。

散文正是一种作家在自己的艺术园地里经营的生活的美学和美学的生活,儿童散文也是如此。

读冰心散文是一种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感觉,读桂文亚的旅行散文有一种游历四方之后的真实感和亲历性。

读吴然的散文更多的是怀有一种沉甸甸的故土情结。

对于一片土地的关注,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成了吴然散文情致的聚焦点。

“按照巴金的说法,‘写作即生活’,散文中的生活,第一是最本真的,第二是创作主体自己的。

”那么,吴然散文中最本真的是西双版纳这片土地上山水风物的原生态;第二,则是作者自身的生活。

前者包括这样一些意象:关于自然的,“一串红”、“万花溪”、“龙血树”;关于地域的“牛恋乡”、“苍山”、“洱河”;关于民俗的“泼水节”、“彩蛋节”、“孔雀舞”。

这一系列物象构成了这片土地总的意象──这是一个相对于城市化进程之外的乡村和民间,这是一群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和物。

他们自然淳朴,单纯而富有人情味。

在自然、地域上为作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原材料。

后者是作者主体介入创作,通过唤醒自己的童年经验和童年回忆来达到。

这是属于作者自身的生活。

将这两种生活通过艺术加工凝练成写作,将个人经验民族意识地域本位三者融为一体,便形成吴然散文的“三恋”── 即,自然之恋,地域之恋和童年之恋。

二自然之恋──营造诗意的生存环境都市的烦躁与喧嚣让人们渴望接近自然。

工业革命,大机器时代已经剥夺了人作为自然之子的权利。

童年时代的“跳天堂”、“打水漂”、“捉泥鳅”在如今的孩子眼里已经变得遥不可及,美国人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认为印刷时代创造了童年的概念,而电子时代又是如何消灭它的。

孩子们在城市中过着和大人们一样的生活。

消失的童年,消失的自然,让他们心灵经受着煎熬。

在这样的历史与时代背景下,自然作为一个创作题材在儿童散文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了。

吴然的散文正是用浓郁的乡情和明净的淡彩给我们描绘了一组西双版纳的风情画。

对于一片土地的关注,自然是我们首先看到的意象。

赤着脚,踩在厚实的黄土地上,所有关于童年快乐忧伤的记忆全一股脑儿的涌了上来。

带着对云南地域特色风物的迷恋,作者在取材上更倾向于自然界。

吴然说过:“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山村,受到美丽的云岭风光的熏染,我的心性似乎更接近于自然。

每当我吹着高原的风在太阳下旅行,在自然保护区采访,心中便升腾起歌唱大自然歌唱故乡土地的欲望。

大自然的宏富与伟丽,云南边地独具特色的山水人情,使我童心跃动,情不自禁拿起笔来。

”[1]他笔下的每一朵花都带着露,每一片云都染着色,使每一块石头都流漾着诗情,使日、月、云、光、影都发出悠远的芳香和甜美的声音。

一个看似信手拈来的词语,被他自然地置于文中,便能使花朵、太阳、月光、溪流和小草都有了生命,充满柔情,显出灵性。

“火把花”、“叶子花”、“含笑花”、“太阳花”、“伊兰香”、“凤凰花”、“月光花”、“龙血树”、“望天树”、“梧桐树”、“银桦”……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山水花草和饰物,统统走进吴然的艺术殿堂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美丽的物质外壳。

中国传统自然审美意识是通过“天人合一”、“物我相亲”、“物我同化”逐步升华而进入理想的审美王国。

儿童的天性也在这样的交融中自由舒展。

他们欢呼,他们雀跃,为一朵鲜花的绽放而兴奋,为一棵树木的成长而欢呼。

在吴然的眼里人和自然是和谐共生的,没有谁主宰谁,谁压迫谁,亦没有改造或者索取的欲求,只有平等,和谐。

可以说“美是和谐”、“美是自然”是吴然散文的自然美学观。

作者在散文创作中体现了这种互敬,互爱,亦友,亦师的自然美学观,人和自然的关系在这种美学观中表现为以下三层:①自然作为人类的伙伴,朋友,亦或者是长辈。

自然作为人类的伙伴,朋友,亦或者是长辈,带给人们心灵的慰藉和关怀。

在和自然的相处中人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理解。

吴然借儿童的口说出:“你是我们的朋友。

”[2]在《春天的拜访》里,人们希望与自然重归于好。

“哦,朋友们,你们错了,我们已经不是淘气包,我们不会再捕捉你们了。

”在《我和小马》中,人和动物和平相处,我们为小马打扮戴花环,小马为我们驮书包。

自然甚至可以是我们的长辈,给我们呵护和关怀。

②自然作为人类崇拜仰慕的对象。

自然在这一层面化身为一种精神和信仰。

《望天树》中写到“你是森林的旗手,你是森林的巨人” 自然是何等的神奇和壮丽,人在自然面前显得是如此渺小,人们希望借自然的伟大力量来歌颂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月光花》描写的是一种夜晚开花的植物,表现对自我牺牲精神的赞赏。

《风雨花》体现了一种在逆境中永生的高昂意志。

《龙血树》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信仰的追求。

老科学家为了真实中国大陆有“血竭植物”的存在,终其一生,执着探索追求。

吴然散文中描写崇高和壮丽的相对较少,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自述中看出来,他在《谈谈我的散文》中说:“我生性柔弱。

这种性格在我散文写作上的反映是,我崇尚壮美与崇高,但自觉笔力不足,只好敬而远之。

我喜欢写水写月光写野花与树木。

”因此,自然的优美迷人,吴然是不惜笔墨加以欣赏和赞美的。

③自然作为人类欣赏赞美的对象。

人们渴望拥有自由,灵动,生机,自然变成为人们欣赏和赞美的对象了。

《珍珠泉》的泉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五彩光芒,犹如一串串珍珠般美丽动人,作者由衷地赞叹“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万花溪》让孩子们受到自然美的陶冶。

吴然以抒情化的手法赞美大自然,在他的眼里大自然的美丽仿佛是一幅画,一首诗甚至是一段音乐。

色彩、声音、光线……所有的美学元素都加入进来,糅合成艺术。

自然是一个没有围墙的花园,不需要门票只要你拥有一双无尘的眼睛和一颗懂得呵护的心。

海德格尔曾说过:“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在日趋物质化的今天,文学成为了人们抵制心灵沙漠化的一剂良方。

吴然散文营造出来的优美意境正是人们理想中的生活家园。

以审美和谐的态度居住在大地上,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共同构建起人类心灵和精神世界的家园。

三地域之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云南这片热土上居住的人们和自然和谐共生着,他们的生活构成了他们自身独特的文化。

文化的地缘性,必然带来文学艺术的地方色彩。

美国小说家赫姆林??加兰在他的《破碎的偶像》中说:“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的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

地方色彩可以比作一个人无穷的、不断涌现出来的魅力。

”[3]云南是吴然的故乡,他的年轻岁月是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度过的。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地域差异决定了作家创作的环境的不同造成了作者在创作观念上的不同。

体现为一个作家独特的个人气质和艺术魅力。

但是,记写家乡的散文稍不小心就会陷入图解故土,山水人物的老套路。

然而吴然却没有,他通过日常生活中最微小,最不经意之处发现美、创造美,使得这片土地上的生活和文化显得温润可感,富有独特的韵味。

在乡村民间生活的朴素中抒写民俗中亲切可感的人情道理,在凡物凡事凡人中幻化出一个立体的美感世界。

读吴然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怒江”、“洱河”、“圆通山”、“泼水节”、“杨梅会”……一系列极富地域特色的名词时常跳入眼际。

对于乡村和民族风情的顶礼膜拜,使得作者在写作时表现出极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乡村风格。

乡村的日常生活是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乡村的日常生活描述中,体味到这一片土地上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玉》以大理的一块玉石的辗转来预示母亲一生的境遇,以及母亲像玉一般坚韧温润的性格,赞赏了母亲平凡的一生和她不平凡的爱。

关于于母爱主题,吴然在《妈妈教我一个字》《我捧起了珍珠》等篇章中均有渐次深入的表现。

《铜墨盒》从“山村人家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一两件铜器……,而被许多人家视为传家宝的,则是铜墨盒。

”引出对年少读书时光的追忆,和日久弥新的同学情谊。

《爸爸的相册》、《走月亮》、《女儿高考》、《保密》等都是以温馨的亲情为主旋律的篇目。

除了描写从平凡的家庭琐事中提炼出来的亲情外,还有以耕种收割打铁为特色的乡村生活以及从中散发出来淳朴稚拙的乡情也是作者描写的主要内容。

如在《闹春牛》中“村口的大道上,冒出一队彩旗耀眼的‘铁牛’,收录机很响的播放着《在希望的田野上》。

呦,那打头阵的,不就是农机站的阿兴哥吗

他扬着手大声呼喊:“我们来‘闹春牛’了

””[4]一幅早春收割的图景跃然纸上。

活泼鲜明的,泛着泥土气息的乡村话语在作者的笔下是如此的自然天成。

如在《村里的打铁铺》,写到乡村打铁时分的情景。

“阿明叔舀了一瓢水,叉着腰咕噜咕噜猛喝。

天晓得为什么,他竟扑哧一声又咳又笑,水花喷洒在滚烫的铁砧上,丝拉拉响。

这下我们可乐了,一拥而上,撒野地争抢铁锤火钳,甚至乱拉风箱……”[5] “打铁”本是一项传统的乡村手工业活,是我们一般人所无法接触到的行业。

尤其是儿童所不了解的。

作者在这里生动的描绘打铁时分的情景,让孩子们在这种新鲜的乡村生活的叙事中既感到陌生,同时又感到陌生后的快感和新奇。

在乡村叙事中,孩子们开始渐渐了解在他们生活环境之外的又一片世外桃源。

乡村的朴实、敦厚、单纯、自由留住了孩子的目光,让他们日益躁动不安的心灵得到满足。

故乡的依恋是人们心底最真实的渴求,就象孩童的恋母情节,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感情。

作者在不断变化着的乡村叙事中又加入了新的元素──民俗元素。

使得原有的乡村叙事话语变的更丰满更妥帖了。

云南本身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族等25个少数民族,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和民俗风情。

如彝族的“火把节”、“插花节”、白族的“鲜花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为吴然散文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些直接以民俗节日命名的散文和散落在其它篇章中的民俗情节构成了吴然散文的重要内容,吴然“地域之恋”关注的第二个焦点。

“复杂变换的各种民俗现象,像漫山遍野的山花野草,永远和乡土联系在一起。

”[6]民俗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现存社会生活所无法亲历的,带着某些神秘的,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新的乡村景致。

谢冕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散文要唤起儿童阅读的兴趣。

他们的特点是天真,喜好新奇,又缺乏成人的耐心。

只有新鲜的故事,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不至于厌倦。

”[7]吴然正是通过乡村中新奇而富有特色的事物的描写,吸引儿童进入他所营造的艺术散文的园地。

让儿童在这些新奇而陌生的土地上寻找童年的梦想。

这种陌生又似曾相识的感觉,让孩子们不由的一阵激动。

一系列地理人文景观,美丽而令人着迷的故乡,民俗风情等……成了吴然散文“地域之恋”的原初动力。

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构成他们独特的文化,透过吴然文字的叙述让我们呼吸到了云南浓浓的空气,触摸到空气中的温度和韧度,体味生活的原生态,使我们感染让我们感动。

这种以地域和少数民族风俗为本位的散文取材手法,在儿童散文的创作中也是独树一帜的。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儿童散文亦是如此。

四童年之恋──撷取童年的万花筒儿童散文与成人散文最大的区别在于“童心”的介入。

于是,在儿童文学界便有人诠释说:“儿童散文其实就是为儿童写作的文学的散文,这种散文是向儿童传达自己的“动人的人生经验”,但是作者必须应用儿童能体会的题材,应用能激起儿童心理反映的语言。

”[8]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童年视角,儿童文学家的童心童趣。

那么,吴然是如何将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传达给小读者的呢

他的童年万花筒里到底装着什么样的玩意儿呢

吴然的独特性在于他把童话思维渗透到日常生活描述中,渗透到对自然民族的感受和依恋中,他以童心的世界来还原生活的本真。

以童心关照自然,以丰富的想象点化自然,使自然之物富有生命和人格精神。

明代诗人李贽说,童心未经蒙翳,“绝假纯真”,是“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9]李贽的“童心说”和现代儿童文学所提倡的童心并非完全一致,但至少在抒发真情实感,上是一致的。

这种情是朴素的情感,真挚的情感,能够赢得少年儿童认同的情感。

然后再加上作者自觉的呼唤自身的童年经验。

以儿童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以儿童的语言来阐释世界,才会获得儿童的认可,以质朴真实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赢得儿童亲赖,使散文为儿童所喜爱。

正是因为作者把时间维度设定在童年,从而使得自然和民俗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和理解。

否则光有自然和风物,那便是成人文学也能够表现的领域。

地域之恋和自然之恋成了童年这个横向纬度上的两个纵向坐标。

因而,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童年有了更多单纯而质朴的感情,也有了更多迷人的童趣。

吴然散文的童心童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拟人化手法来沟通人类社会和植物动物的自然界。

用拟人手法沟通人类社会和动植物界,让万物具有人的特性,往往能产生迷人的童趣,散发人性的光芒。

在儿童的世界里,雪人胖胖也会怕冷,他也需要围巾和帽子。

“小男孩给胖胖带去温暖,胖胖激动得要融化了,他悄悄地对小男孩说:“谢谢

””[9]云娃娃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溜出来玩。

它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玩耍,一会儿在水盆里洗澡,一会儿又扬帆远航了。

[10]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得散文产生了童话般美妙的意境。

孩子们的幻想、想象在这里得到了舒展,他们仿佛进入了散文营造的优美意境中和大自然中的生物们亲切对话。

维柯说:“儿童的特征在于他们把无生命的事物拿到手里,和它们戏谈,好像它们和活的人一样”,“儿童的记忆力最强,所以想象也格外生动,因为想象不过是展开的记忆。

”[11] 吴然展开自己的记忆,唤醒沉睡的记忆,寻找到一条回到童年的路。

作者运用这种戏谈、对话的方式深化拟人手法,使自己和儿童融为一体,想儿童之所想,言儿童之所言,《我和花朵说悄悄话》、《含笑花》、《清碧溪》……吴然散文很好的体现了这种精神的对话。

“你是蝉们的天堂。

”[12]“你的美丽正如你的名字。

”[13]“左旋右转,你留下一个一个小水塘,清清的,碧玉般的小水塘。

”[14]“你好,山茶花

……山茶花,别只顾着笑,你倒是把你的秘密告诉我呀

”[15]“我喜欢做在你白玉般的溪石上,看点水雀叼起一条闪光的小鱼;看翠鸟顺着你的溪流飞过。

”[16]在“你”与“我”的交流中,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出现的叙述中,散文产生新的艺术效果,仿佛像是老朋友在那里聊天,对话。

而不是自言自语,不是独白。

吴然在创作时更多地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层次──儿童。

他仿佛在和自己的童年对话,用幻想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一样,像孩子们天真的呓语:“蹲下来,我也是一株小草,一朵小花……。

”在人与物的交流中,亲切感油然而生。

没有拒绝、没有孤立,有的是对话、交流和博爱。

从另一方面来说,对话的运用也体现了 “泛神论”的思想。

仿佛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沾染了灵气,处处是人性的光芒,平等而自由的对话,人和自然本来就是同为一体,儿童充当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最好使者。

体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以单纯的情感和朴质的生活歌颂诗意的童年。

吴然散文的儿童情趣在于情感的单纯和朴质。

一种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童年,总是那么自然,率真,朴实。

往往能造成特别丰富的想象,同时情感也易于随环境变化和变化,使得散文妙趣横生,摇曳多姿。

《斑鸠》讲的是捉斑鸠的技巧,作者从斑鸠庸懒的性情入手,这样描写到,捉斑鸠先要挖几个大洞,然后在洞中撒上麦粒,斑鸠到处寻找食物,最后,因为太想吃麦粒了一头扎进了大洞,这时候只要拾进笼子里就算成功了。

《捉石蹦》讲是一些调皮的男孩子,点着香火去捉石蹦的故事,“我”也大着胆子捉了一只,结果却被石蹦尿了一手的屎。

一个个活脱脱生动鲜明的儿童形象,似乎让孩子们也想到了自己。

就象照着镜子替自己画猫脸一般,孩子们也会被自己逗乐的。

这样的童年生活是多么让人回味。

以真挚朴实的生活场景和生存技巧打动小读者,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走月亮》讲阿妈和“我”走在乡村的田间,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仿佛像是走在天上的月亮上。

孩子纯洁的心灵和天上的月亮一样澄澈透明。

童趣的流露常常伴随着故乡的爱、人情的爱、花鸟鱼虫之爱的产生。

《我捧起了珍珠》中母亲的宽容、慈祥、善良品质在一个孩子的顽皮捣蛋中体现出来;《抢春水》中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舀春水,似乎抢到了春水就抢到了来年的幸福平安;《象鼻竹》中体现了孩子渴望和灰象一起生活的感情。

这种纯粹而自然的情感,常常是优美而含蓄的,从而使散文充满美好的诗意。

这种诗意不是简单的感动,而是一种基于‘爱’的特殊的打动。

吴然显然是把握到了这种诗意的情感表述方式,以单纯的情感和朴质的生活赢得孩子们会心的微笑。

这样的微笑是儿童文学家最为宝贵的财富。

三、儿童散文的语言表述形式。

儿童散文的写作,必须注意儿童语言及心理,同时又要能唤起儿童阅读的兴趣,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不论讲小孩子的事情,还是讲大人的事情,都不要忘了,要像小孩子一样地看、想和说,这样才能抓住童心,这些应该是儿童散文作家在写作时不可忽略的主要地方。

吴然散文的语言注意从儿童的感觉出发,通过听觉、视觉、味觉……等一系列感性层面入手写作。

优美中见着朴实,活泼中透着简约,规范中求得自然。

深入儿童的口语又高于儿童的语言,如《清碧溪》中描写小溪的情趣是多么天真无邪。

“跳跃着,跳跃着,你光洁的溪石上,有透明的珍珠跳跃着。

你欢笑,你快乐,你和我一样,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是多么调皮的小河。

”动感,光感,视觉上的,听觉上的,效果使文章产生童真般的俏皮和欢快感。

吴然的散文除了语言的选词上注重儿童感觉外,在语句的排列上也呈现出诗的韵律和节奏,主要体现为散文语句的重复和变调。

“你开在静静的小院。

你开在深深的小巷。

……当我们带着标本夹,带着行李和炊具去野营的时候;当我们排着队……”[17]“妈妈,你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你没有文化,你……妈妈,当我躺在你的怀里,吮吸着你的乳汁,你轻轻地着我的小屁股……”[18]“你窗前的银杏树落叶了吧

在那间仄小的书房里,你在看书还是在写字

你手里正和我一样握着一杯热茶,一杯用铜茶壶烧的热茶吧

温厚的笑从你细眯着潮湿的眼里溢出来,你是想起了我俩家结伴去丽江的愉快吗

我感到阳光向我走来。

是你笔下的阳光吗

”[19]一个词语,一个句型在同一篇文章当中反复运用,交替出现,使得音响和意义再三地回荡在一个空间。

不觉使人产生共鸣。

达到听觉上和视觉上的美感。

“重复”技巧在文章的旋律和节奏上表现的尤为重要,使得散文飞扬起来成了一首诗。

旋律美和词的重复联系在一起减慢了节奏的速度,赋予句子以柔美抒情的格调。

这种重复不是人为的技巧,而是来自日常生活的口语,来自最天然的言语,来自最本真的自我舒怀。

所以,吴然的散文常常也被许多人称之为散文诗。

儿童在这种近似于诗的语言中体会到美感,获得艺术的熏陶。

语言的重复本身就比较适合低幼儿童阅读。

吴然童年的万花筒里装着朴质的感情,迷人的童趣,以及诗一般的语言。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转起童年的万花筒,我们看到了真正适合儿童为儿童所喜爱的散文佳作。

自然是这片土地之上生长的自然,民俗是这片土地之上留传着民俗,童年是在这片土地之上度过的童年,吴然在“自然之恋”、“地域之恋”、“童年之恋”这三恋的情感推动下中投身于儿童散文的创作,使他的散文处处流淌着温情默默的关怀和爱恋,成了儿童心灵家园的守望者。

扎根在西南这片土地上的儿童散文,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彩。

吴然正是这艺术光彩的缔造者。

五于吴然而言,产生这“三恋”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作者内心浓浓的故土情结,一种满怀着对“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的边地生活的爱。

这份爱,这份情,完全是来源于作者自身生活的积累和提炼,从而形成了一种属于吴然个人化的散文风格──爱自然,爱土地,爱童年。

吴然曾说“散文的肌体中,流动的是情感的血脉”[20]这种情感的自觉转化为审美艺术的自觉。

由此,经过作者审美提炼过之后的生活,变成为一种美学的生活,生活的美学。

飞鸟、鱼虫、走兽、花草、树木……所有的物象在这种心境的推动下创造出属于他个人情趣的散文。

或许用艾青的一句诗来形容吴然艺术个性颇为妥帖──“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显然土地在吴然的眼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情感的纽带。

对于一片土地的爱恋成就了吴然的散文创作的最高境界。

云南地处西南,在地理位置上远离中原政治文化的中心,又远离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原始时期的地貌和人文风情。

云南既有西双版纳的神秘古老,又有苍山洱海怒江等气象万千的地理风貌。

还有许多古老的风俗传统,如云南泸沽湖至今仍保留着走婚的传统习俗。

这样的生存空间与地域文化背景濡化着,影响着,关照着吴然以及吴然的散文创作。

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指出原始民族和儿童有着共同的心理思维。

云南这样一块还留有大量原始特征的土地上,与儿童有着更多的共性,这为西南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文学是表意生活的,因此,以这片土地为内容的儿童文学,将更多的适合儿童本身的思维方式,而由此产生的原始情感也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

我想原始思维更多的指的是一种感性知觉型思维。

散文这种文体恰好是这种直接感性思维的最好载体,它以单纯的形式,表现为一种厚重生活积淀。

这种厚重的积淀体现为个人思维的同构同化。

罗兰??巴特曾在《写作的零度》中谈到一个作家亲近某种文体,与其说跟历史时代相关,不如说与个人的内在条件相近,它只能是文学意向与作者躯体结构之间的方程。

那么,吴然显然是擅长散文创作的,这多少和他自己说的“喜爱真,和美”的性情也有关系,这种性情与儿童是一致的,因此他颇具地域特色的儿童散文常常能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当然,仅仅以儿童的思维或语言方式来认识和描述世界是不够的。

吴然的儿童散文是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去引导孩子发现美,发现真,发现善。

在《儿童文学札记》中,吴然说“我常在云南边疆采访。

走在国境线上,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会油然而生。

我由此想到我们的儿童散文,是否应该具有浓郁的乡情

是否应该用包含乡情的作品帮助孩子认识美,或让孩子知道家乡暂时的贫穷落后,激发他们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美好生活的远大志向

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21]作者怀有如此美好的愿望创作散文,一方面在于他对儿童文学的执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建设美好的西南,而辛勤地笔耕着。

所有的一切最终都源自于他对这一方土地的爱恋。

一种极富个人情趣的文体──散文,要让下一代人,下下代人都能读懂喜欢并从中获得艺术的熏陶和滋养,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吴然就象泡茶一般,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作茶叶再拿童心童趣的热开水一泡,冲一杯具有浓浓云南特色和风情的普洱茶。

看茶叶恣意在水中舒展,尝一口顿觉口味醇香回甜,香气郁郁而茶心温和。

相信,这样一杯好茶即使是喜欢喝橙汁的少年朋友们也是很乐意换换口味的。

关于地域风情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