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方岳

简介

方岳方岳


方岳(1199--1262)字巨山,号秋崖,新安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1232)进士,曾为文学掌教,后任袁州太守,官至吏部侍郎。因忤权要史嵩之、丁大全,贾似道诸人,终生仕途失意。工于诗,多描写农村生活与田园风光,质朴自然。其词多抒发爱国忧时之情,风格清健。著有《秋崖集》四十卷,词集有《秋崖词》。方岳故居在城北何家坞,坞内原有君子亭、归来馆等建筑,山上有梅,池中有荷,风光迷人,因方岳见池中荷花茂盛,改名为荷嘉坞。
方岳出身于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洪焱祖说他"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秋崖先生传》)。他议政论事的文章,流畅平易,且颇有见地。如《轮对第一□子》指斥当时"二三大臣远避嫌疑之时多,而经纶政事之时少,共济艰难之意浅,而计较利害之意深",被洪焱祖赞为深切之论。在淮南所作《与赵端明书》指责赵葵治军之失,真切直率。他也是南宋后期的骈文名家,所作表、奏、启、策,用典精切,文气纡徐畅达,为当时人所称道。

生平经历

方岳《农谣》


方岳自幼聪明,七岁就能作待。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中进土,后为淮东制置使赵葵延置幕府,深得赵葵的器重。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贵族灭金,并向宋朝进攻,当时担任京西、湖北制置使的史嵩之,准备在湖北和蒙古贵族议和,方岳代赵葵写信责骂史嵩之。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史嵩之当了宰相,不久方岳被罢官,在家闲居四年。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又复职,先做了赵葵督视江、谁、京、湖军马行府的参议官,后改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南康军据郡阳湖的要道,当时在那里修闸以便船只停泊。而湖广总领贾似道派来的纲梢,把持水闸,敲榨民船,不缴万钱不得入闸停泊,因此造成许多民船覆没的惨剧。方岳对这件事十分气愤,把纲梢痛打了一顿,因此得罪了贾似道而被劾,调为邵武军(今福建邵武县),不久辞职回家。程元风掌权时,又起用方岳,知袁州(今江西宜春县)。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丁大全做右远相,因恨方岳过去没有准许他求荐的要求,嗾使袁玠弹劾他。因此,方岳又被罢官。他的主要著作有《秋崖集》四十卷。这是一部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较有价值的作品。《秋崖集》最后四卷为词,其中以抒发爱国思想感情之作较胜。风格近于苏轼、辛弃疾。据《安徽文献书目》,有《方秋崖先生全集》八十三卷。方岳的诗歌艺术风格清丽天然,词作平易清健。
方岳故乡祁门具有祭祀岳飞的庙字,他瞻仰后题诗以表达对岳飞的崇敬,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诗云:"神京鳞介腥衣裳,三精雾塞天地光。星啼鼯笑纷披猖,中分宇宙尊犬羊。谁其与者沦纲常,受计于虏扼我吭。王心凛凛天苍苍,以次来缚归朝堂。……闻王有象北山冈,欲往从之洁予觞。简书之言不我遑,今且去此何改忘。牲肥酒香时日良,金戈铁马山茫茫。"长诗一韵到底,如水泻地,借岳飞的遭际表现自己的一腔忧愤。

他于宋绍定五年应漕试及别试时,皆获第一,但因不附和权臣史弥远,而遭到降为甲科进士第七。在任南康军知军时,权臣贾似道为湖广总领,一日,总领所船队占据鄱阳湖闸口勒索民财,致民船倾覆,船民溺死。方岳闻讯激愤不已,令擒押肇事官兵数人。贾似道气势汹汹来文兴师问罪,方岳毫不畏惧,大书数百语回复,痛斥贾搜刮民众的不法行为,中有句曰:“岂不知天地间有一方岳焉!”铁骨铮铮,正气凛然。因此又被贾似道上章弹劾,再次遭贬,他离别南康时,当地百姓闻讯不约而同地扛着彩旗,排着长队前来送行。方岳一生多次被劾罢归,但始终不屈,与权奸冰炭不容。后来他执意远离污浊的官场,回到祁门,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病逝家中。
方岳生逢乱世,忧国忧民,把满腹的忧愤都化作爱国篇章。他一生写了大量的奏状、铭、记、诗词等,明嘉靖年间其裔孙方谦刊刻成《方秋崖先生全集》,凡文四十五卷,诗、词三十八卷。如他在《代范丞相》奏章中,针对时政,精心撰列了十条措施,表达自己希望富国强兵的拳拳之心。方岳体恤人民疾苦,与人民关系密切。《答金守》中云:“所与交者,非辍耕之夫,则荷涤之叟也。”他非常痛恨朝廷的苛捐杂税,被选入钱钟书《宋诗选注》中的《三虎行》是传世名篇。爱国爱民的思想贯穿了方岳的一生,其高尚的人品和诗品相映成辉,在历史的长河里发出闪耀的光芒。

典故


祁门人端来的“中和汤”与祁门南宋时的著名诗人方岳很好地“糅和”在一起。相传方岳在江西鄱阳为官期间,清正廉明,常常深入民间访贫问苦,老百姓招待他的常是土产豆腐烧汤,再投一些捕捉的河虾同煮,别有风味,方岳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后来,方岳辞官回到祁门,仍忘不了在鄱阳的日子,遂在春节时学着用豆腐、虾子再加上祁门特产香菇、冬笋、肉丁同煮,味道更加鲜美异常。此汤因此产生了“名人效应”,经久不绝,在祁门流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

诗词特点

方岳《豆苗》

方岳的诗风格朴素自然,清新质朴,平白如话,受杨万里、范成大影响,而自成一体,与刘克庄齐名。郑振铎著《中国文学史》说:“其诗主清新,工于镂琢”;其词吐语清旷,不避俚俗,风格近于苏(东坡)辛(弃疾)。如“春雨初晴水拍堤,村南村北鹁鸪啼;含风宿麦青相接,刺水柔秧绿未齐”(《农谣·之一》)。清新自然,富于生活情趣,为大众喜爱,广为流传。
方岳的诗多反映他罢职乡居时的心情和感慨,如在《感怀》诗中写道:"宦情已矣随流去,老色苍然上面来。已惯山居无历日,不知人世有公台。"由此可见其心境之一斑。他曾在《次韵别元可》诗中说过,"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他的诗也以疏朗淡远见长。所以清吴焯评其诗"不失温厚和平之旨,力矫江西派艰涩一路,学者当知之"(《绣谷亭薰习录·集部》"秋崖小稿"条)。不过他也有不少诗作"工于琢镂"(陈□《宋十五家诗选》),尤其注意对仗的流丽熨贴、新颖工巧。如《山中》:"白练带随红练带,木夫容并水夫容。宁消几两生前屐,忽忆当年饭后钟"; 《感怀》 :"敲月不知僧某甲,锄烟赖有老畦丁"等。
方岳的词作属辛弃疾派。善用长调抒写国仇家恨。如《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喜迁莺〕《和余义夫行边闻捷》:"君莫道,怎乾坤许大,英雄能少。谈笑。鸣镝处,生缚胡雏,烽火传音耗"等。词集中还有不少寿人与自寿之词,往往能于祝寿或自励之中抒发爱国情怀。他的词风慨慷悲壮,豪气不减辛弃疾与刘过,散文化及用经史语入词的倾向也与辛、刘相近。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说他的词不在叶梦得、刘克庄之下,亦是比较中肯的评价。
所著《秋崖先生小稿》,明嘉靖本为83卷。其中文45卷,诗38卷(包括词4卷),四库馆臣因其分卷太小,改编为40卷。

人物成就

方岳


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中进土,后为淮东制置使赵葵延置幕府,深得赵葵的器重。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蒙古贵族灭金,并向宋朝进攻,当时担任京西、湖北制置使的史嵩之,准备在湖北和蒙古贵族议和,方岳代赵葵写信责骂史嵩之。
在全宋词中,寿词数是不少,但大多写得平庸,方岳的《瑞鹤仙。寿丘提刑》力戒庸辞滥调,写得与一般寿词有所不同;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就以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的韵脚,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他一生写了大量的奏状、铭、记、诗词等,明嘉靖年间其裔孙方谦刊刻成《方秋崖先生全集》,凡文四十五卷,诗、词三十八卷,如有《春晓》、《戏呈君用》、《豆苗》等等。

作品评述


方岳有“秋崖先生小稿”。南宋後期,他的诗名很大,差不多比得上刘克庄。看来他本来从江西派入手,後来很受杨万里、范成大的影响。他有把典故成语组织为新巧对偶的习惯,例如元明以来戏曲和小说里常见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这一联,就是他的诗。方岳是南宋晚期江湖派的重要作家,他诗词文兼擅.他的词作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似乎有些狭窄,但从其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都可以找到其独特的地方,他孤峭刚傲的性格使他的作品中透着一股凛凛生风的刚气。[1]

热门红人

最新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