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徐放,辽宁辽阳人。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简历
徐放
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1944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川北分会理事及机关刊物《文学期刊》编委,《东北文化》周刊主编,1946年后曾任陕甘宁这区陇东中学、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文学组(系)、华北解放区华东大学三部文学系教师兼文艺研究室研究员,1949年后历任军管会文教委东北组组长,接管东北大学联络员、军代表,人民日报社《星期文艺》、《人民文艺》副刊专版及文教编辑,曾同严辰一起主编诗歌丛书《现实诗丛》(12部),1955年因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案蒙冤入狱、劳改,1980年彻底平反,后历任 《人民日报》文艺组编辑、群工部副主任,高级编辑、记者。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江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江南书画院名誉院长,辽海诗社名誉社长,中国《水浒》学会等多种学会理事、顾问。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品
著有诗集《南城草》、《起程的人》、《野狼湾》、《赶路汉》、《徐放诗选》、《情和爱之歌》、《风雨沧桑集》,编撰《唐诗今译》、《宋诗今译》、《杜甫诗今译》、《陆游诗今译》、《唐诗绝句选译》、《宋诗绝句选译》等,中篇小说《群》等。
经历
徐放在1941年因反满抗日被追捕,逋逃流浪,辗转北京、西安,欲去延安,却因路途封锁,便到了四川,考入四川三台东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同时参加中共南方局青委会直属地下组织“读书会”,成为东北大学学运领袖之一;毕业后在重庆南京东方中学任教并在学生中组织地下读书会,为郭沫若、王亚平发起的“春草诗社”的成员,王亚平为社长,徐放为理论部部长;此间结识胡风与鲁煤,介绍鲁煤与胡风认识,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启程的人》;“校场口血案”后被东方中学解聘,再次被反动派追捕,饱受失业和贫困之苦。
1946年6月9日离重庆去南京《新华日报》社,因该报被封,经北平,7月5日飞抵延安;后到陕甘宁边区陇东中学教书;
1949年,任北平军管会文化教育接管委员会东北接管组组长并任东北大学联络员和军代表;接管结束后调到《人民日报》社作副刊编辑。
为1950年,与诗人严辰合编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套诗歌丛书《现实诗丛》。
1955的因胡风反革命事件爆发,定为“打入党内的胡风反革命骨干分子”;从隔离审查到1960年转到秦城监狱,熬过十年零四个月的囹圄生活,1965年释放,安排到北京清河化工厂当了三年壮工,也就是泥瓦匠;1969年,“遣返回乡”,到辽阳东山监督改造9年;1979年1月平反后,回《人民日报》社工作……
1992年7月任《人民日报》高级记者、高级编辑,工作区是海外版。那时,他住在报社大楼四楼的一间20平米左右的办公室里。进门左侧是一张单人床,往前走几步,右侧有一架酱红色公用书柜,上层是玻璃橱,下面是柜子。临窗放着办公桌,书柜和书桌上都没有多少书,有一部电话和一些文件、样报,室内十分简陋,却也洁净整齐。他是孤身一人,像一位年轻学者说的那样:“徐放的老伴早就走了,离开这个被批斗、被囚禁、被打击、被迫害的老人了(这个“走了”是离婚的意思)。[1]
感言
我真正地走向了“七月派”,一方面在反对着旧的格律束缚,一方面也获得了散文的美。而“七月派”的风格特点,我理解,主要是他们的诗,都充满着强烈的、巨大的感情的力量,都充满蓬勃的生机,极富于感染力、鼓动力和说服力。而他们所要求的,也主要是一种内在的力量的美。同时,他们对为屈原所奠定的,而又为历代诗人所发扬的那种感时忧国、关心社会和民族存亡的精神,都有着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也可以说正是中国诗歌传统的灵魂和生命。——徐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