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张雨(一二七七— — 一三五 O),原名泽之,字天雨,或作天羽,后名雨,字伯雨;法名嗣真,号贞居子,别号句曲外史。以吴郡海昌(今浙江海宁县南)人而居钱塘(今渐江杭州市)。为宋崇国公张九成之后裔。生性狷介,渺视流俗,年二十乃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以儒者抽簪入道,登茅山(今江苏句容县东南)授大洞经箓,以开元宫王眉叟为师,仁宗时随王眉叟至京师。名公文士争与之友,仁宗闻其名,欲官之,张雨坚辞不仕,乃归句曲。往来于华阳、云石 间,作黄蔑楼,储古图史甚富,日以著经作诗为业。至治间主茅山崇寿观,晚居三茅观,至元二年(一三三六)葬冠剑于南山而辞宫事,但饮酒赋诗,或焚香终日,坐密室,不以世事接目。博学多闻,襟怀潇洒,以诗著名。其诗格调清丽,句语新奇,时贤赵孟頫、虞集、范木亨、杨维桢皆与其酬唱往还。 杨维桢曾谓其诗作“俊逸清赡,侪辈鲜及。不目之为仙才不可也”。兼工书画,能散曲,今存小令五首,清逸超然,有豪迈之气。著有《茅山志》、《句曲外史贞居先生诗集》、《元品录》等。 [1]
人物简介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词曲家、书画家、茅山派道士。旧名张泽之,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之,又号句曲外史。钱塘(浙江杭州)人。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曾从虞集受学,诗才清丽(《新元史》)。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道名嗣真,道号贞真子,又自号句曲外史。师事茅山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后师事玄教高道王寿衍,居杭州开元宫,与当时文士如杨维桢、张小山、马昂夫、仇山村、班彦功等均有唱和往来。传世书迹有《台仙阁记》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画二诗》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著有诗集《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
人物经历
张雨为宋崇国公张九成之后裔。生性狷介,渺视流俗,年二十弃家,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后去茅山檀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为师,受大洞经篆。又去杭州开元宫师玄教道士王寿衍,命名嗣真。皇庆二年(1313年),随王寿衍人京,居崇真莴寿宫。由于素有诗名,京中士大夫和文人晕士,如褐戴、袁桷、虞集、范榨、黄谱、赵雍等,皆争相与之交游。仁宗闻其名,欲官之,张雨坚辞不仕,乃归句曲。往来于华阳、云石间,作黄蔑楼,储古图史甚富,日以著经作诗为业。延佑(1314-1320年)初离京返杭之开元宫。至治元年(1321年),开元宫毁于火,次年回茅山,主崇寿观及缜江崇禧观。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辞主观事,日与友人故酒赋诗以自娱。但饮酒赋诗,或焚香终日.坐密室,不以世事接目。
诗词成就
张雨现存词50雨首,多是唱和赠答之作。其中一些祝寿之词,多为他的方外师友而作,内容较狭窄,语言也较陈旧。他与世俗朋友的唱和词作,反倒寄托了一些真实的思想感情。如他的〔木兰花慢〕《和黄一峰闻筝》、〔石州慢〕《和黄一峰秋兴》等,就描写了“哀音暮年多感,奈对花,对酒更闻鹃”,“闻说,谪仙去后,何人敢拟,酒豪诗杰,草草山窗,还我旧时明月”。表现了他感叹流年易逝的世俗情绪,这些情绪,具有元代士人多愁善感、格外消沉的共同特点。他的有些即兴之作,如〔朝中措〕《早春书易玄九曲新居壁》“行厨竹里,园官菜把,野老山杯,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写出了山居的恬淡情趣。张雨还有一些描写他半是道士、半为儒生、半隐半俗的生活情景,以及“难留锦瑟华年”一类的闲情和清愁的词,表现了金元间新道教道士的特点。他还有一些咏物词,虽然极意摹写情态,但总有拘泥局促的痕迹。他的一些词着意摹仿宋词婉约派,有的词又故作奇语,但艺术上没有突破,所以个人的风格不很明显。张雨也写诗,有的作品颇有感慨,如《避暑图》:“雪藕冰盘斫□厨,波光□影带风蒲,苍生病渴无人问,赤日黄埃尽畏途。”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百姓的痛苦。又如《题仲穆墨兰》:“近日国香零落尽,王孙芳草遍天涯。”仲穆是赵子昂的儿子,此诗有讥讽赵氏父子出仕元朝之意,据说赵仲穆见此诗后,感到惭愧,不再画兰花。
书法特色
张雨工书画,其书法初学赵孟頫,后学怀素、张旭。字体楷草结合,
俊爽清洒自成一格。存世书迹有《山居即事诗帖》、《登南峰卷》等。倪瓒在《题张贞居书卷》称“贞居真人诗,人,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其画以淡彩见长,善画石木,用笔古雅,尤善以败笔点缀石木人物,颇有意韵。画迹有《霜柯秀石图》,《双峰含翠图》等。从书法风格来看,张雨对于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之“家法”有着颇多的摄取。欧书用笔规范严整、体势刚劲险绝,是楷书中的巅峰之作。赵松雪称欧阳询书法“清劲秀健,古今一人”。张雨小楷在承续欧书基础上,又另僻蹊径地融入一些晋人萧散飘逸的灵动之气,为自己的书作增色不少。从用笔的感觉上来看,张雨小楷中一些横式笔画的习惯性动作,同民间的经生所创的“写经体”有着高度的契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张雨自身本来就是一个隐入丛林道观的高明的“经生书手”的缘故吧。作品中,一些横势用笔的斜切、轻行、重按和轻入重收都和民间“写经体”书法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而其中一些放式用笔的体势,又使人怀疑此作系明人写的小楷。从明代祝枝山、王宠的小楷体例的斜欹体式的运用中,可体察出明代小楷书家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张雨小楷书风的影响。这种书风和取法的“代代承传”符合书法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张雨“楷中插行”的书法体式则自赵松雪运用以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惯用的书法体例。这一体例还频繁地出现在他后来的小楷书作之中。和其同时代的倪云林,其后的张瑞图、黄道周、王铎等人的作品,也同样沿用了这一体例。
张雨是道士出身,然则书风谨严,一丝不苟,尤其是他的小楷,严整清和,洋溢着古风古韵,和其“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审美标准有着一定的距离。这种偏差是正常抑或是不正常,只有设身处地方可知晓;若凭一己的主观臆测,或许我们也会出现偏差。这同北方大汉不一定高大威猛、南方少女不一定温婉多情是一个道理。个别现象不一定从属于普遍现象,张雨的小楷作品也像我们传达了这种讯息。道士的书法,不一定就是虚空缥缈的。
诗词作品
【中吕】喜春来 (秦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濑溅溅漱玉沙,瓦瓯篷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商调】梧叶儿(赠龟溪医隐唐茂之(二首))
参苓笼,山水闲,好处在西关。放取诗瓢去,携将酒还。把酒倩歌鬟,休举似江南小山。
移家去,市隐闲,幽事颇相关。刘商观弈罢,韩康卖药还。点检绿云鬟,数不尽龟溪好山。
【双调】殿前欢(杨廉夫席上有赠)
小吴娃,玉盘仙掌载春霞。后堂绛帐重帘下,谁理琵琶?香山处士家,玉局仙人画,一刻春无价。老夫醉也,乌帽琼华。
【双调】水仙子
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
纸糊窗,柏木榻。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
朝 中 措
草堂移住古城隈。堂后水平阶。要结柴桑邻里,不须鸥鹭惊猜。
行厨竹里,园官菜把,野老山杯。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
茅山逢故人 句曲道中送友
山下寒林平楚。山外云帆烟渚。不饮如何,吾生如梦,鬓毛如许。
能消几度相逢,遮莫而今归去。壮士黄金,昔人黄鹤,美人黄土。
忆 秦 娥
兰舟小。一篷也便容身了。容身了。几番烟雨,几番昏晓。
出桥三面青山绕。入城一向红尘扰。红尘扰。绿蓑青笠,让渠多少。
兰舟小。沿堤傍着裙腰草。裙腰草。年年青翠,几曾枯槁。
渔歌一曲随颠倒。酒壶早是容情了。容情了。肯来清坐,吃茶须好。
太 常 引
莫将西子比西湖。千古一陶朱。生怕在楼居。也用着风帆短蒲。
银瓶索酒,并刀斫脍,船背锦模糊。堤上早传呼。那个是烟波钓徒。
浴鹄湾有咏写奉易玄
一丛奇石古苔龛。一半浸*蓝。有几许烟岚。怕鱼鸟惊人笑谈。
幽幽尺宅,萧萧环堵,佳处要人参。休看是江南。似钴潭西小潭。
著述墨迹
传世书迹有《台仙阁记》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画二诗》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著有诗集《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