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李伯祥

个人简介

李伯祥李伯祥


李伯祥1938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李洁尘学说相声。6岁时在南京贡院街金谷茶园首次登台演出,被称为“小神童”。1949年他由北京启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园、玉壶春等处演出。同年冬天拜赵佩茹为师。1979年被天津市曲艺团聘为相声教师。1990年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他分别与孙少臣、杜国芝合作表演的传统相声数十段并存档。1997年天津的中华曲苑、名流茶馆恢复相声大会的演出,作为“攒底”的演员,李伯祥几个月演出的节目不重复,展示了他活路宽的深厚功底。60多年的舞台实践,他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艺术风格。他早年嗓子好,说唱并茂,后因嗓音失润,专以说功见长,特别是贯口活儿更见功力。

人物概述


李伯祥矮个儿、小眼睛、小分头儿。总是精气神儿十足的样子。台上台下讲话都是滴水不漏的劲头儿。不论是传统的《大戏魔》、《醋点灯》、《写对联》、《报菜名》,还是新作品《聊天儿》、《两面人》、《看红岩》、《谦虚论》,李伯祥的表演都能牢牢抓住观众的神,他的机智、灵巧台风与爆、脆、快、响口风与搭档杜国芝的佯装敦厚其实心知肚明,靠活佐料与逗哏较劲的神气,形成了他们二人的独特表演风格,被艺术评论界称为“李杜黄金搭档”。 与其他取得成绩的相声艺术家一样,李伯祥如今的知名度靠的是早年的苦练。他自幼随父亲李洁尘学艺,十五岁时,已掌握了一百多段传统相声,被誉为“小老艺人”。

人物生平


李伯祥于1943年9月2日在南京贡院街的金谷茶园第一次上台说相声。一段《六口人》说完,观众盛赞他是个“小神童”。渐渐地,“小神童”声名鹊起,并

李伯祥


经常现身在南京、济南、天津的舞台上。他是李洁尘的儿子,父亲给他启蒙,他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而自登上舞台之后,技艺进步很快,适应能力也大大加强。抗战期间,国民党总统府搞了一次堂会,蒋介石要观看演出,他看了富少舫的滑稽大鼓、章翠凤的京韵大鼓等,而让蒋介石忍俊不禁的是年仅7岁的李伯祥和他父亲合说的一段相声。
解放前,济南有两个茶社演出“相声大会”,一个是晨光茶社,有李寿增、郭荣起、孙少林、白全福、郭全宝、刘广文、罗荣寿、郭宝山等;另一个是共乐茶社,有张寿臣、高桂清、刘桂田、李洁尘、刘宝瑞、阎笑儒、于世德、黄鹤来、王长友、袁佩楼等,阵容相当强大。而还是个孩子的李伯祥在这两个茶社,都曾“开场”。一是因为他年龄小,辈分小,二是因为他已被观众称为“小神童”,有的观众专门来看他,而他也能把场子“开开”(即“拢粘儿”)。因此,赵佩茹非常喜爱他,“口盟”收他为徒。
直至1949年,也就是天津解放后,在群英戏院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那年他11岁,在台上给师父鞠了三个躬。因为主持仪式的是一位负责文艺工作的进城干部,当然也就不能磕头了。但头还是磕了,也照样“摆知”了,是在拜师仪式后。那天与他同时拜师的还有李润杰,李润杰和李洁尘同辈,由杨少奎代拉师弟,拜师焦少海。几天后他见到李润杰,开玩笑说:“我跟你是一块儿拜的师,咱俩是同学。”李润杰笑着送他俩字:“玩儿去!” [1]


艺术风格


李伯祥的艺术风格以“快、爆、脆、准”为主要特点,以“贯口”见长。全国观众尤其是京、津两地观众很喜欢他。在他说的每一个段子里,几乎都有小“贯口”,而嘴皮子又利索,他的一段《聊天儿》,使他落了个“李大白话蛋”的雅号,这绝无贬义,而是如同马三立的“马大善人”,苏文茂的“苏大秘”一样,是他塑造人物成功的结果。

人物大事


1938年 生于北京,自幼随父李洁尘学说相声。
1944年 在南京贡院街金谷茶园首次登台演出,被称为“小神童”。
1949年 他由北京启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园、玉壶春等处演出。同年冬天拜赵佩茹为师。
1961年 结婚。
1979年 被天津市曲艺团聘为相声教师。
1990年 中央电视台录制了他分别与孙少臣、杜国芝合作表演的传统相声数十段并存档。
1997年 天津的中华曲苑、名流茶馆恢复相声大会的演出,作为“攒底”的演员,李伯祥几个月演出的节目不重复,展示了他活路宽的深厚功底。
60多年 的舞台实践,他逐渐形成了“快、爆、脆、准”的艺术风格。他早年嗓子好,说唱并茂,后因嗓音失润,专以说功见长,特别是贯口活儿更见功力。 [2]

代表作品


传统曲目有《报菜名》、 《地理图》、《大戏魔》、《山东话》、《学电台》、《醋点灯》、《绕口令》等。
创作的节目有《周游世界》、《综合之最》、《谦虚论》等。
整理、改编了相声《看红岩》等。
他还培养了戴志诚、郑健、王平等弟子。 [2]

热门红人

最新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