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文彦博的祖先出于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卒谥敬仲,后世以谥为氏;五代时,避晋高祖石敬唐讳,改其氏为“文”;汉高祖刘知远又复其旧氏“敬”;宋太宗时,以进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为“文”。文彦博少年时期与张升(后官至参知政事枢密使)、高若纳(后官至参知政事)从颍昌史(火召)学习经术,天圣五年(1027年)进土及第,先后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经历
文彦博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也非常果断,且多为国家社稷着想。当时西部边境有军事行动,常有将官临阵先退、望敌不进的情况发生。文彦博上奏朝廷云;“此事于太平年间尚属无妨,若遇战乱年代,何所济之?平时 将权不专、兵法不峻耳。”宋仁宗采用了他的意见。文彦博曾与枢密使庞籍讨论淘汰冗兵减省冗费事,朝中大臣多认为此法不容易行得通,因为朝廷过去害怕在灾荒年间发生灾民暴动,便在灾区大规模征兵,以减其势;分若
文彦博 |
减省冗兵,恐怕所减之人聚为盗贼,危害社会安定。仁宗也迟疑不决,文彦博决然地说,“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若汰兵有事发生,臣请为国而死!”朝廷接纳了文彦博的意见,如其言,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文彦博以直使馆任河东转运副使,河东路所管辖的麟州,与西夏相邻,运饷道路迂回绕远且难走,在银城河外有唐朝时所修故道,废已久无人治理。文彦博上任,亲自带人修复故道,使运饷路途近而好走,在麟州城里积聚很多粮草,西夏元昊率军来进攻,看到有准备,遂撤去。
庆历七年(1047年),文彦博任枢密副使。十一月,贝州王则起义,八年春正月,朝廷任命文彦博宣抚河北,去平息王则起义。文彦博至贝州城下,一面让官军猛攻北城,另一方面在南城挖地道,直通城里。闰正月,官军攻入城中,王则被捕,起义被平息。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
皇佑元年(1049年)八月,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土,三年,因御史唐介揭发文彦博曾送蜀锦给张贵妃,十月,被罢官。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文彦博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土。以后,又去河南府、大名府、太原府等地做地方官。英宗时,文彦博任枢密使。神宗即位,王安石开始变法,文彦博与王安石所持论有异,对其中市易、青苗诸法伤民弊端多所论及,因反对变法,文彦博被改任地方官,后以大师致仕。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四月,经司马光推荐,文彦博出任平章军国重事,五年,以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等使复致仕。绍至四年(1097年),章淳秉政,云文彦博与司马光曾反对王安石变法,降为太子太保,也就在这一年,文彦博去世,时年92岁。宋徽宗崇宁(1102——1106年)间,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佑党人”,刻元佑党人碑,禁止元佑学术。至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才又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著作
文彦博著有《大飨明堂纪要》二卷、《药准》一卷,已佚,今存《文潞公集》40卷,收入《山右丛书》中。文彦博也爱写诗、词,但所留甚少,且多与政治有关,如《双泉》云:“长剑并弹霜气豪,白虹半折秋云高。濯缨洗耳更何处,世人回看轻鸿毛。”又如《题榆次县鼓楼》:“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他。如今幸有黄(纟
由)被,努出头来放早衙。”文彦博工书法,黄庭坚云“潞公书极似苏灵芝公”“今观《到洛为儿子赴许昌》帖,笔执清劲,真不愧古人!”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山西夏县人,宝元初进士,大学士,赠温国公,谥文正。儿时破缸救小孩之事广为流传;晚年历19年著《资治通鉴》294卷。文彦博和司马光政见相同。绍圣四年(1097年)章惇秉政,因文彦博和司马光曾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其弹劾,文彦博降职为太子太保,也就在这一年文彦博去世。宋徽宗时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祐党人”,刻元祐党人碑,禁止元祐学术。时文彦博已去世10年,司马光去世21年。到了南宋初年文彦博得以平反,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文彦博有《文潞公集》40卷存世,收入《山右丛书》。其诗词清新豪放,气魄很大,例如《双泉》诗:“长剑并弹霜气豪,白虹半折秋云高,灈缨洗耳更何处,世人回看轻鸿毛。”
书法
文彦博工书法,宋代大书法家黄山谷对其书艺评价甚高,谓:“潞公书极似苏灵芝”,“笔势清劲,真不愧古人”。文彦博的墨迹理应不少的,但经千年之久,世事沧桑,存世者已是凤毛麟角了。据考证,其书法在皇家内
府收藏的仅有2件。一件是《内翰帖》,行书纸本,纵26.4厘米,横43.4厘米,共71字。此件原为古代大收藏家安岐所有,后归乾隆内府纳入《三希堂法帖》。另一件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行书纸本手卷《三札帖》,此件纵43.6厘米,横223厘米。两件书法之落款均无印章及日期。在《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一书中亦缺少文彦博的印章资料,仅录行书“彦博”二字,应该取之于《内翰帖》。
随着中华民族国际地位的提高,海内外有识之士对中国古代书法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时有惊人的新发现,同时也打破了以往认为的珍品均藏皇府,民间少有之说。例如世谓司马光传世墨迹仅得3件,但2000年4月30日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第334号司马光书法精品,3平方尺估价300万港元,是其为“洛阳耆英会”所书序。因受命而书,笔笔工整,一丝不苟。此件由司马光的后代保存,从未流入内府。无独有偶,本人行医40年,业余亦爱好鉴藏中国书画。寒舍的古今名家书画藏品中有一件文彦博行书长卷《白鹦鹉赋》。此件从未发表过,也未入过内府,一直由文氏族人及历代藏家所收藏,今介绍给同好,期希有引玉之果。
此卷纵49厘米,与《三札帖》相仿,长872厘米。全卷253个苍劲有力的行书大字,每字约12厘米见方,每行2至5个字不等,共64行。全卷由八小段接连而成,纸属古代麻纸一类,纸色老黄近咖啡色,与新发现的司马光墨迹相同。卷末落款“文彦博”三字,无日期,钤二印。上印系白文“文彦博印”,下印系朱文“宽夫”。每印约6厘米见方,印色为深红硃砂色,印文字迹清晰。白文爽利,略粗犷而不失规矩。朱文略似铁线而四平八稳,有宋之古风,当出名家之手。所书之用墨应属上乘油烟墨,虽历千年,字迹已有丝丝龟裂之纹,但总的看来十分精神亮丽。因文彦博身居高位,对于文房四宝的选择自然要求较高。卷尾有纵49厘米、横69厘米的一段题跋,由绍兴俞家骥为文,其老友贺培新书,行书流畅秀丽,一气呵成。题跋中详细说明文潞公《白鹦鹉赋》行书长卷一直由文氏后代保存,至清代由山西官员道寻观察所收藏。长卷之后原有秀多历代名家题跋,因卷子太长,分成上下二卷,上卷即此潞公书法,下卷乃历代名家题记。官员的后代因兄弟分家各得一卷,最终由于家道中落,由在山西做官的俞家骥以重金购得。
千年古物一分为二,至今无法完璧,殊为可惜。俞先生在戊辰年移居北京(按:应为1926年),就在这一年将长卷重新装裱。14年后此卷又被贼人偷去,第二年缉到贼人,长卷归还(按:曾见北京翰海拍卖公司2002年6月29日之拍卖品第一号齐白石在1939年所绘的荔枝蜜蜂图成扇,背页书法系俞家骥之作)。
细察此卷,可见多处虫蚀和断裂接拼痕迹,当揭裱过多次无疑。长卷落款后有收藏印章6方:一方朱文“文原之印”,一方仅剩半印朱文“二泉”,一方朱文“天思山房”,其余3印皆无法辨识。卷子前端也有收藏印章6方,惜无法辨清印文。
文彦博的书法传世只此2件,但是历来研究书法的人士对其在北宋书坛上的地位十分肯定,评价很高。除前面提到的黄山谷的评论外,书法家米友仁等称其书法“翰墨飞动,风格英爽,使人望而畏之。”
内府收藏的文彦博两件书法具无印章及日期,因为是平常书写的翰札,类似书品很多。米友仁在《三札帖》后的题跋谈到他以前即有好多文彦博的书翰。关于这两件书法所书年代,《内翰帖》应该是文彦博80岁左右所书,时知已司马光辞世,所以翰中谈到心情失落,精神痛楚。《三札帖》可能还要晚一些,当在其85岁前后。这方面很多学者的研究中都作了肯定,详情可以翻阅北京故宫博物院出版的《宋代书法研究》中关于《三札帖》的文章。
经初步研究,本人收藏的《白鹦鹉赋》长卷,当为文彦博75岁左右所书。文公身体强健,文武双全,七八十岁时
仍要职在身,各地奔走,甚至亲自参加疏理河道、兴修水利之事,在这段时间创作《白鹦鹉赋》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全篇以白鹦鹉的骄健雄姿、深远目光来寓示为人处世之哲理,借物喻志,叙情畅怀。文公笔墨功底深厚,此件当为一气书成之佳作,每个大字寓方于圆,神姿英爽,笔笔中锋,气韵充盈,或如珠落玉盘,亦如开张强弓。所以黄山谷评论“公书极似苏灵芝”是非常中肯的。
《白鹦鹉赋》长卷未入过内府,故未能广泛地流传研读,有此眼福之人少之又少,比起《内翰帖》和《三札帖》其有很多优胜之处。内府所藏这两件具是文公随手所书文翰,虽书法精美成熟,但系小品短文。而《白鹦鹉赋》长卷是文公精力旺盛时所作,以诗词歌赋来叙畅人生情志,一气书成,翰墨飞动,有灵芝之形神气质。长卷最后落款“文彦博”3个大字更为精美,将相之大气度表白无遗。下面所钤二印篆法超群,配合完美,也可能是目前仅存的文公千年宝爱双印遗珍。当然这些都是本人之肤浅研究,以求教于专业研究之学者。
文公墨宝已历千年,辗转藏家之手。余亦为山西雁门文族后裔,虽有此宝,但心中时存遗憾。因此墨宝之下卷,即有宋、元、明、清历代名人题跋之部分,不知今日流落何处。世事难料,但愿数十年、数百年后上下二卷衔为完璧,此为余之心愿,亦为中华民族之大幸也!
评价
文彦博历仁、英、神、哲四朝,任将相50年,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
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彦博于辅助朝政,平雪冤狱,处处为百姓着想,虽多所建树,但文彦博为维护封建统治,也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的行动。总体说来,文彦博在北宋王朝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故事
文彦博灌水取球
文彦博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聪明过人。
有一次,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怎麼办呢?小朋友们你一言一语的,都想不出办法来。文彦博看著那黑漆漆的树洞想了一会,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试!」他叫小朋友帮忙提来几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真灵,皮球也忽悠悠地浮上来了!孩子们都高兴得拍起手来。
彦博逮事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名闻四夷。元佑间,契丹使耶律永昌、刘霄来聘,苏轼馆客,与使入觐,望见彦博于殿门外,却立改容曰:“此潞公也邪?”问其年,曰:“何壮也!?轼曰:“使者见其容,未闻其语。其综理庶务,虽精练少年有不如;其贯穿古今,虽专门名家有不逮。”使者拱手曰:“天下异人也。”既归洛,西羌首领温溪心有名马,请于边吏,愿以馈彦博,诏许之。其为外国所敬如此。
彦博虽穷贵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其在洛也,洛人邵雍、程颢兄弟皆以道自重,宾接之如布衣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神宗导洛通汴,而主者遏绝洛水,不使入城中,洛人颇患苦之。彦博因中使刘惟简至洛,语其故,惟简以闻。诏令通行如初,遂为洛城无穷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