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周德清 元曲
周德清(一二七七— — 一三六五),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江西高安县)人。著名的音韵学家、散曲家。家境贫困,一生未仕。工乐府,善音律,酷爱元曲,对名家曲作进行了广泛搜集,并认真研究。他发现了北方语言体系的的特质、结构、演变及其规律,同时,又总结了作词十法,撰成理论著作《中原音韵》。以中原之音为正宗,强调遵循自然之美,这是他的重要的音韵学的理论观点。 他明确指出:“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 必宗中原之音。”并竭力高扬关、郑、白、马四大曲家的典范作用,肯定他们“韵共守自然之音,字能通天下之语”的创作态度和天赋才华。其作词十法,又从音韵、曲律、俊语、曲意诸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而且,他对中原音韵的研究,是以元代著名曲作为研究对象,实际上是以元代京城大都(今北京市)为中心,以其语音系统为标准进行理论性总结,并由此规范和制约元曲的音韵特质,从而为市井文学的发展、繁荣和曲作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且作词十法,又是其曲作的重要理论。他本人也善于曲作。时人多有赞誉之词,如:“故人皆谓德清之韵,不独中原,乃天下正音也;德清之词,不惟江南,实天下之独步也。信哉,信哉! ”(《录鬼簿续编》)虞集称赞他自制乐府, “属律必严,比字必切,审律必当,择字必精,是以和于宫商,合于节奏, 而无宿昔声律之弊矣。”(《中原音韵序》)欧阳玄称他是“通声音之学,工乐章之词”的“词律兼优者”。(《中原音韵序》)清·刘熙载 称他“不阶古音,撰《中原音韵》,永为曲韵之祖”。 (《艺概》) [1]
周德清不只对音韵、戏曲有很深的研究,而且他还是个优秀的戏曲作家,《高安县志》说他“工乐府,精通音律之道”,《录鬼簿编》也说他“工乐府,善音律”。元杨朝英所辑《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收入周德清的词(即曲)二十五个只曲和两个套曲,写得相当好,成为作词曲的法式。故《录鬼簿续编》说他“又自制为乐府甚多,……皆佳作也。长篇短章,悉可为人作词之定格”。 [2]
《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
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写成于泰定元年甲子(1324),全书共二卷。前卷为韵书,后卷为附论,列《正语作词起例》及作词诸法。 [2]
《中原音韵》是为北曲的用韵而作的,目的是要纠正作曲家的用韵不一。他在序言中谈到自己写作此书的目的时说:“言语一科,欲作乐府,必正言语,欲正言语,必宗中原之音。”也就是说,作戏曲必须“正言”,正言的依据就是中原语音,即作曲家必须依据中原语音作为自己作曲的用韵。所以,《中原音韵》成书以后的许多年代里,戏曲家都是依据它来作曲,戏曲演员的唱曲,也都是依据它来正音咬字的,因而它对于后来戏曲的用韵起了很大的规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戏曲用韵的统一。[2]
该书所定的韵部,以及它反映的声纽和调类,是以当时北方的实际语音为依据的,大半与现代的北京音相符,实际上是代表了我国十三、四世纪北方话口语的语音系统,是探讨汉语普通话语音的形成和演变的重要资料,所以在汉语语音史上有很大的价值。实际上,它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奠定了基础。虽然韵书本为戏曲而作,然而它的贡献却远远越出了这个范围。音韵学家赵荫棠在《论中原音韵之倔兴》中评论此书时说:“周氏这书本为戏曲而设,我们现在尊它为国音的鼻祖,乃是它的副产;副产的效用比正产还大,这是原作者所料不到的《正语作词起例》是理论部分,讨论作曲的方法,作曲的用韵,以及语音上的某些问题。[2]
《中原音韵》一书所反映的语音系统 。《 中原音韵 》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元代周德清(1277~1365)著。
《中原音韵》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韵书的形式,把曲词里常用作韵脚的5866个字,按字的读音进行分类,编成一个曲韵韵谱。韵谱分为19韵。第二部分称做《正语作词起例 》 ,是关于韵谱编制体例 、审音原则的说明,关于元代北曲体制、音律、语言以及曲词的创作方法的论述等。罗常培用“归纳法”,考订出《中原音韵》音 20 声类,后来的研究者又补充一个“仰”类,共21类。《中原音韵》音与中古三十六字母比较,有以下一些变化 :① 浊音清化;②唇音发生了分化与合并;③中古音知章庄三组字在《中原音韵》里已经合并成一组。《中原音韵》音的韵母共 46 类,与中古韵母比较,有以下一些变化 :①二等韵出现了〔 i 〕介音;②桓欢韵与寒山韵主元音不同;③支思韵与齐微韵主元音不同;④歌戈韵除喉牙音外,开合口对立消失;⑤收〔-m〕尾字转化为收〔-n〕尾。《中原音韵》的调类变化归结为“平分二义”,“入派三声”。前者指平声分为阴平、阳平两类,后者指入声派入平声、上声、去声。学者们对《中原音韵》的入声是否彻底消失有不同看法。
作品
【喜春来·别情】周德清
月儿初上鹅黄柳,
燕子先归翡翠楼,
梅休暖凤香篝。
人去后,鸳被冷堆愁。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
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