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冥想怎么解释,其中的冥怎么理解
关于思考的名言警句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3、智慧,不是死的默念,而是生的沉思。
——斯宾诺莎4、需知学校的目标应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
——爱因斯坦5、大多数人最烦恼的苦事,就是苦思冥想。
——詹姆斯·布莱斯6、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之一。
——布莱希特7、过分冷静的思考、缺乏感情的冲动,也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
——瓦西列夫8、要真正做到多思,我们必须甘心忍受并延续那种疑惑的状态,这是对彻底探究的动力,这样就不至于在示获充足理由之前接受某一设想或肯定某一信念。
——约翰·杜威9、不善思索的有才能的人,必定以悲剧收场。
——甘必大10、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是谦恭。
我们只有摆脱了童年时代妄图得到全知全能的幻想,才能有客观性和运用自己的理智。
——弗洛姆11、人凭借思考而能变成神。
——拉马丁12、智力取消了命运,只要一个人在思考,他就是自主的。
——爱默生13、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雨果14、大多数思想家写得拙劣,因为他们不仅要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要传达思考的过程。
——尼采15、上帝所做的、胜过一切想象中的幸福行为,莫过于纯粹的思考,而人的行为中最接近这种幸福的东西,也许是与思考最密切的活动。
——亚里士多德16、没有任何权宜之计可以让人逃避真正的劳动——思考。
——爱迪生17、谁没有用脑子去思考,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
——歌德18、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却做人的乐趣。
——莎士比亚19、我们要敢于思考“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如果事情变得不可想象,思考就停止,行动就变得无意识。
——富布赖特20、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东西的人。
——亚里士多德21、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
——托马斯·胡德22、假如你说不出你想些什么,那么很快你就会说出你不考虑的东西。
——西奥多·帕克23、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得来思想,你的思想方法,即熔铸思想的模子却必须是你自己的。
——拉姆24、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并不是在虚度光阴。
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
——雨果25、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因为他在自己的道路上,就会发现能帮助他度过一生的一条或者一种真理。
但是他切不可放任自己;他必须克制自己,光有赤裸裸的本能是不行的。
——歌德26、我们可不可以说,人只是在他无法把正在想的东西想清楚的时候,才是在思考
——歌德27、世上最艰难的工作是什么
思想。
凡是值得思想的事情,没有不是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歌德28、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展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 “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29、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
——别林斯基30、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从事科学研究或其他任何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华罗庚31、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给懒汉。
——华罗庚32、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
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33、人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
因此,你必须常常孤独和沉默地思索。
——南森34、我们自己就是待燃的火把,勇敢地去发掘这股可以创造人生奇迹的力量吧,借助积极思考的力量,你将发现一种全心的思考与生活方式。
相信奇迹,你就能创造人生奇迹。
——诺曼·文森特·皮尔35、所谓真正的智慧,都是曾经被人思考过千百次;但要想使它们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一定要经过我闪自己再三思维,直至它们在我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
——歌德
关于 春江花月夜 的人生哲理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这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犹如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浓郁的情感,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至倾倒。
无怪乎,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该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细腻的情感。
但是,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情感中也渗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
面对如此美丽的图画,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而许真的是“乐极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江月是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
是谁站在江畔,第一个惊诧月色的明媚
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耀到人间呢
恐怕已无人能说的清楚。
毕竟,人的一生太短暂,太短暂了
人要和时间赛跑,终究是要失败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
人类一代代永无穷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暂的表现吗
而明月却年年相似,这江月为什么会年年依旧呢
可能象世上的离人一样,也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到来吧
“不知江月照何人”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的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
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看到大江东流。
这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多么象消逝着的光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青春感伤的情思贯穿全诗,创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
但是全诗的关键还在后文对思妇的描写,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
但她仍相信,虽然两人相隔异地,不能声息相闻,但此时一定会共对明月寄托相思。
南朝《子夜四时歌*秋歌》中有过这样的名句: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说托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给远方的亲人。
而在这首诗里,把托月寄情变成“愿逐月华流照君”,感情更为强烈,要求也更为迫切。
这里的“逐”字把思妇那种深沉,执着,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更形象,更具体,更传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动感。
由此可见,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体现出初唐的时代之音。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首诗也有一定的缺憾,没有完全脱尽六朝形式主形式主义的影响。
但该诗中从众多色彩鲜明的形象中所抒发出的棉邈深挚的情感,同样使人产生心灵的惊悸,特别是对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赏析,更能引发读者的一番深思和感悟。
这也正是诗人技高一筹的表现,使景情理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番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理解和感受。
张若虚的“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是什么意思
霍兰德的职业理论,其核心假设是人可以分为六大类,即现实型R、探索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常规型C 现实型Realistic (R):职业倾向: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
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出自哪首诗
前后几句是什么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 【注释】: 被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
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
“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
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是乐府旧题。
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
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所作。
今据郭茂倩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
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
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
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这首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犹如一股股迎面扑来的浓郁的情感,千百年来,使无数的文人骚客为至倾倒。
无怪乎,该诗被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该诗中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精美的春江月夜图,而且也表现出了丰富细腻的情感。
但是,尤为重要的是,在这情感中也渗入了理性的思考,即情中有思。
面对如此美丽的图画,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而许真的是“乐极生悲”吧,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引发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
江月是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
是谁站在江畔,第一个惊诧月色的明媚
光照春江的明月,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耀到人间呢
恐怕已无人能说的清楚。
毕竟,人的一生太短暂,太短暂了
人要和时间赛跑,终究是要失败的,人生真的是很容易就逝去了。
人类一代代永无穷期地更替,不正是人生短暂的表现吗
而明月却年年相似,这江月为什么会年年依旧呢
可能象世上的离人一样,也在等待着自己的亲人到来吧
“不知江月照何人”这里用了一个拟人的手法,把月亮写的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她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
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看到大江东流。
这滚滚东流的一江春水,多么象消逝着的光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诗人由时空的无限,遐想到了生命的有限,感到神秘而又亲切,表现出一种更深沉,更寥廓的宇宙意识。
月相似而人不同的意象,深藏诗人对生命短促的悼惜之情,这种青春感伤的情思贯穿全诗,创造出韵味无穷的意境。
但是全诗的关键还在后文对思妇的描写,思妇因盼望与爱人相见而不得而苦闷。
但她仍相信,虽然两人相隔异地,不能声息相闻,但此时一定会共对明月寄托相思。
南朝《子夜四时歌*秋歌》中有过这样的名句: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是说托月光把自己的相思之情寄给远方的亲人。
而在这首诗里,把托月寄情变成“愿逐月华流照君”,感情更为强烈,要求也更为迫切。
这里的“逐”字把思妇那种深沉,执着,殷切的思念之情表现的更形象,更具体,更传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动感。
由此可见,诗中虽有对人生短暂的伤感,但这只是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诗人并没有因此而颓废和绝望,其基调是“哀而不伤”的,体现出初唐的时代之音。
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这首诗也有一定的缺憾,没有完全脱尽六朝形式主形式主义的影响。
但该诗中从众多色彩鲜明的形象中所抒发出的棉邈深挚的情感,同样使人产生心灵的惊悸,特别是对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赏析,更能引发读者的一番深思和感悟。
这也正是诗人技高一筹的表现,使景情理完美结合,创造出一番新的意境,给人以新的理解和感受。
春江花月夜 赏析 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
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
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
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片段1)。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片段2)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
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意境。
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