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名言.大国与之交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名言警句

1、说普通话,扬大国之风;写规范字,显炎黄之魂。

2、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3、讲普通话,标标准准;写规范字,堂堂正正。

4、规范写字传递心声,文明语言沟通你我。

5、一字一句普通话,字字句句绘中华。

6、说普通话交四海朋友,写规范字做天下文章。

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

古诗三首:1、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3、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名言五句:1、一生交一个朋友谓之足,交两个朋友谓之多,交三个朋友谓之难得。

--亨.亚当斯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 麦2、友谊永远是一个甜柔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纪伯伦3、真友谊象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4、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华盛顿5、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成语典故五个:1、八拜之交:“八拜”本指古代世交子弟见长辈时的礼节,后指好友相约结拜的兄弟姐妹的关系。

点头之交:指交情不深,仅见面点点头的朋友,亦称“一面之交”。

2、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相交的朋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3、刎颈之交:那怕砍头也不变心的朋友。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有:“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句。

“刎颈之交”亦可谓“生死之交”。

4、莫逆之交:意谓彼此心志相通,情投意合。

《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5、 忘年之交: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外交名言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诚信是前进的路,随着开拓的脚步延伸。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现代葛优说过:“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

” 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的诗句。

近代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

” 弘一大师说过:“内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孟子曰:“诚,乃立于天人合一与性善论之上,无道乃诚也。

” 西方人说: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

中国人说:无信不立。

回答者: 襄o儿 - 初入江湖 三级 9-26 18:19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相近的名言

爱国篇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

——国语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孟子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屈原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

——贾谊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 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司马迁 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班固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范晔 投死为国,以义灭身。

——曹操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范晔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鲍照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 报国行赴难,古来皆其然。

——崔颢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李白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杜甫 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杜甫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 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韩愈 以国家之务为己任。

——韩愈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林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专利国家,不为身谋。

——司马光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苏轼 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

——胡宏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一寸赤心惟报国。

——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

——辛弃疾 一身忧国心,千古敢言气。

——楼钥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郑思肖 尽忠报国。

——脱脱 一寸山河一寸金。

——脱脱 富贵倘来君莫问,丹心报国是男儿。

——于谦 人生富贵岂有极

男儿要在能死国。

——李梦阳 丈夫所志在经国。

——海瑞 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吕坤 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

——宋纁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张煌言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已。

——顾炎武 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 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

——颜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海水沸腾,耳中梦中,炮声隆隆。

凡百君子,岂能无沦胥非类之悲乎

图避谤乎

闭户之士哉

——康有为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梁启超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梁启超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保国家。

——秋瑾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拚得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抖擞精神,唤起国魂,思独立,心如百炼金坚。

把微躯为国捐,把微躯为国捐。

羞偷生,怕神州瓦解难全。

——黄遵宪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守法篇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 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管子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

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 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 凡将举事,令必先行。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

——管子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管子 诛不避贵,赏不避贱。

——晏子春秋 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晏子春秋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论语 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

——慎到 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

——慎到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李悝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商君书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

——商君书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

——商君书 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战国策 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战国策 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

——尸子 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

——荀子 一民之轨莫如法。

——韩非子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韩非子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韩非子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韩非子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

——韩非子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不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韩非子 好以智矫法,时以私杂公,法禁变易,号令数下者,可亡也。

——韩非子 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韩非子 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持国。

——吕氏春秋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礼记 矫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

——淮南子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司马迁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司马迁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司马迁 世不患无法,而患无必行之法。

——桓宽 曲木恶绳直,奸邪恶正法。

——桓宽 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

——桓宽 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

——班固 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未尝有也。

——王符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王符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

——桓范 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陈寿 刑罚者,治乱之药石也;德教者,兴平之粱肉也。

——范晔 赏一劝百,罚一惩众。

——王通 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

——吴兢 若甑生获免……有功之人,皆须犯法。

——吴兢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吴兢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

——吴兢 赏妄行则善不劝,罚妄行则恶不惩。

——魏征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 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

——刘昫 法者,国仰以安也;顺则治,逆则乱,甚乱者灭。

——宋祁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欧阳修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欧阳修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国,则一国治。

——王安石 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

——苏洵 约之以礼,驱之以法。

——苏洵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天下不服,而求法之行,不可得也。

——苏辙 赏而不诚不劝也,刑而不诚不戒也。

——崔敦礼 法无宽严,清者斯贵。

——徐祯稷 凡事不可轻疑,惟断狱不可不疑。

——吕坤 赏及壬人,则善者不以赏为荣;罪及善者,则恶者不以罚为辱。

——吕坤 严下吏之贪,而不问上官,法益峻,贪益甚,政益乱。

——王夫之 法不立,诛不必,而欲为吏者之毋贪,不可得也。

——顾炎武 立法非难,守法为难;听谏非难,乐谏为难。

——张廷玉 强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

——魏源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诚信篇 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左传 信,国之宝也。

——左传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左传 失信不立。

——左传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左传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管子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辨,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论语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 民无信不立。

——论语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荀子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者,君子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荀子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 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大学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礼记.大学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礼记•中庸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礼记•表记 君子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也。

——礼记•表记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礼记•儒行 内不自诬,外不诬人。

——韩婴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司马迁 人先信而后求能。

——刘安 诚无垢,思无辱。

——刘向 布令信而不食言。

——刘向 尧舜之时,不贵爵赏而民劝,不重刑罚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班固 夫高论而相欺,不诺忠论而诚实。

——王符 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

——王符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待人,妻子疑之。

——杨泉 开诚心,布公道。

——陈寿 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

——傅玄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范晔 巧伪不如拙诚。

——颜之推 以一伪丧百诚者,乃贪名不已故也。

——颜之推 为国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

国家兴废,莫不由之。

——李廷寿 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

——王通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

——魏征 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败德,为下则危身。

——吴兢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馋诉。

——刘禹锡 推诚而不欺,守信而不疑。

——林逋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林逋 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

——晏几道 圣,诚而已矣。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周敦颐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保国。

——司马光 不诚于前而曰诚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

——司马光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司马光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

——苏轼 成事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苏轼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杨时 处己、事上、临下,皆当以诚为主。

——薛瑄 诺而寡信,宁无诺。

——彭汝让 轻诺者必寡信,与其寡信,不如勿诺。

——申涵光 半句虚言,折尽平生之福。

——唐彪 忠诚敦厚,人之根基也。

——魏裔介 诚信相接,如坐人春风。

——王晫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梁启超 中华道德名言精粹 知礼篇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诗经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 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

——左传 礼之可以为国久矣,与天地养。

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

——左传 富贵而骄,自遣其咎。

——老子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 道之以致,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孟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荀子 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 国无礼则不正。

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权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既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

——荀子 礼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辱者常制于人。

是荣辱之大分也。

——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 权力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由乎是,死由乎是,夫是之谓德操。

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荀子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私。

礼者,表也。

——荀子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行,公平无私,不为安肆志,不为危易行。

——韩婴 行德则兴,倍德则崩。

——大戴礼记 忠信,礼之本也。

忠信之人,可以学礼。

——礼记 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

——礼记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 富润屋,德润身。

——礼记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 遇士无礼,不可以得贤。

——刘安 不作威,不作福,靡有后羞。

——司马迁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司马迁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

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班固 在官唯明,莅事唯平,立身唯清。

——马融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汉乐府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曹操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

——诸葛亮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陆机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药 激浊扬清,嫉恶好善。

——吴兢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 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张籍 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

——林逋 求名莫如自修,善誉不能掩恶也。

——欧阳修 礼贵从宜,事难泥古。

——王安石 礼之始作也,难而易行;既行也,易而难久。

——苏洵 民习礼义,易与为善,难与为非。

——苏辙 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私,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

——陆游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为不善,一不善而足。

——杨万里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知耻是由内心以生。

人须知耻,方能过而改。

——朱熹 锄一恶,长十善。

——脱脱 种树者必养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海瑞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顾炎武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朱柏庐 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张廷玉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陈弘谋 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申居郧 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

——张潮

老子的名言有哪些?

都是名句— 《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国 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 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

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 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

俗人 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於 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 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23.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 况於人乎

故从事於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乐得 之;同於德者德亦乐得之;同於失者失於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4.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 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 大、人亦大。

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轻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 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7.善行无辙迹。

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 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 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 妙。

2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

知其白,守 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 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 割。

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 之。

夫物或行或随、或??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 泰。

30.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军之后必有凶 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

果而勿伐。

果而勿骄。

果而不得已。

果 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31.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 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

言以丧礼处之。

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道常无名。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 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3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 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34.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 主,常无欲可名於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 其大。

35.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 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足既。

3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 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 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无为而有 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 之。

故失道而后德。

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 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 华。

故去彼取此。

39.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 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 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 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

非乎。

至誉无 誉。

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40.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

进道若退。

夷道若??。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 足。

建德若偷。

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 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4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 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4.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

多藏必厚亡。

知足 不辱。

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4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

大巧若拙。

大辩若 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祸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 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7.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不 见而明。

不为而成。

48.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无为而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 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9.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 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 目,圣人皆孩之。

50.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

死之徒,十有三。

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 三。

夫何故

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凶虎,入军不被甲兵。

凶无 所投其角。

虎无所用其爪。

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

以其无死地。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

长之育之。

亭之毒之。

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52.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 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其小曰明,守柔 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

是为习常。

53.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朝甚除,田甚 芜,仓甚虚。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

是谓盗夸。

非道也哉。

54.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 德乃馀。

修之於乡其德乃长。

修之於邦其德乃丰。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 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

以此。

55.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抟。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 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

知常曰明。

益 生曰祥。

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

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56.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 得而亲。

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

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

不可得而贱。

故为 天下贵。

5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

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 民弥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巧奇物泫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 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58.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尚福之所倚。

福尚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

59.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谓早服。

早服谓之重积德。

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 克则莫知其极。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之道。

60.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迨ㄞ哄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 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61.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

以静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 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 畜人。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62.道者万物之奥。

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

美行可以加人。

人 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古之 所以贵此道者何。

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

故为天下贵。

6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 必寡信。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4.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合 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 不敢为。

65.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 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 矣、远矣

与物反矣。

然后乃至大顺。

66.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 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 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

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 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 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68.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 德。

是谓用人之力。

是谓配天之极。

69.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

攘无臂。

扔无 敌。

执无兵。

祸莫大於轻敌。

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70.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 以我不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被褐怀玉。

71.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 病,是以不病。

72.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 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73.勇於敢则杀。

勇於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 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74.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75.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 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7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77.天之道其犹张弓与。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 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 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其不欲见贤邪

78.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

柔之胜 刚。

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 王。

正言若反。

79.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

有德司契,无 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80.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 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1.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圣人不 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关于建设祖国的名言名句

生活就是一片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理由:这句话让我懂得人生的旅途不可能永远都是一帆风顺,难免会经历风雨,顽强不屈的人会把困难当成前进的动力,勇往直前,从不言弃;而意志薄弱的人就会在困难中迷失自我,丧失自信。

求中国古代名言警句,带作者及出处,含义

1.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

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

恒:常常。

2.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解读]喜欢子女,应该用道义去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

这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谏卫庄公的话,卫庄公不听劝谏,他的宠子公子州吁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溺爱,会使子女走上邪路。

弗,不。

纳:入,使入。

3. 不吹毛而求小疵。

——《韩非子·大体》[解读]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

求:找寻。

疵:毛病。

4.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解读]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

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

迁怒:转移怒气。

贰:再,重。

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解读]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

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

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6.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解读]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

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

廪(lǐn):粮仓。

实:充实。

7. 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解读]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

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

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

缪(miù):错误。

8.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战国·楚·屈原《卜居》[解读]尺虽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虽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事物总有它的不足之处,智者也总有不明智的地方。

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不应求全责备,而应扬长避短。

9.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解读]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

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1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

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11.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

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1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13.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

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14.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15.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

责:责备,要求。

16.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这句名言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

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

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

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17.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

砺(lì):磨刀石。

18.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礼记·大学》[解读]对你所喜欢的人,要知道他的缺点,不可偏袒;对你所厌恶的人,要知道他的优点,不可抹杀。

我们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产生偏见。

好(hào):喜爱。

前“恶”(è):缺陷和丑恶。

后“恶”(wù):讨厌,憎恨。

19.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解读]灾祸啊依存着幸福,幸福啊潜伏着灾祸。

它告诉我们,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处逆境,也不要灰心丧气。

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倚(yǐ):倚靠。

伏:潜伏,隐藏。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

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

欲: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给。

2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解读]见到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对不如自己的人喜欢讥笑、轻视,因而沾沾自喜;对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贬低,甚至嫉妒、畏惧退缩,害怕与他们交往:这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思齐:想着要追上,看齐。

内自省:自己在内心里省察、检查。

2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却恰好相反。

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

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

君子:人格高尚的人。

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

反是:和这相反。

23.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解读]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

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

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

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24.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季氏》[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

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25.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礼记·表记》[解读]君子交朋友平淡如水,小人交朋友像甜酒那样(浓烈甜蜜)。

君子之交,彼此没有图名求利、互相利用,所以显得平淡自然,因而能够长久;小人之交,彼此都怀有获利之心、利用之意,所以免不了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甜言蜜语,因而难以持久。

接:接触,交往。

醴(lǐ):甜酒。

26.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

尚:重在。

27.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

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

腐:腐臭。

户枢(shū):门的转轴。

蠹(dù):蛀蚀。

28. 满招损,谦受益。

——《书·大禹谟》[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

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

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

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29. 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解读]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

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

敏:勤勉,快速。

慎:谨慎,慎重。

3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解读]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万事开头难,没有个开头就不会有结果。

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起。

31. 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解读]雕刻了一下,就放弃了,就是腐朽的木头也刻它不断;如果刻个不停,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功。

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学习、做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就;浅尝辄止,将会一无所成。

锲(qiè)、镂(lòu):雕刻。

3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解读]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

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也要守规则,讲诚信,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33.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解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孟子认为,一个普通人如果要成为尧,成为舜,成为贤,成为圣,关键是要去“做”,若能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不也就成为尧舜了么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若能为自己树立一个好榜样,并按照榜样的思想、言行去做,自己也就可以迅速成长了。

尧舜:上古时代的国君唐尧和虞舜。

34.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解读]哪个人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这就是最大的好事啊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晋灵公是个暴君。

有一次,厨师煮的熊掌不够熟,他就下令把厨师杀掉了。

大臣士季进宫劝谏他,话未出口,晋灵公就说:“我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其实,他的话把重点落在前一句,只是想用这个话堵住士季的口,并不是真想改正错误。

士季便说:“~,~,~。

”士季的话把重点落在一个“改”字,知错必改,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

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35.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

——《礼记·中庸》[解读](如果自己不如别人聪明,那么)别人花一分力气就能学好的,自己就花百分的力气学好它;人家花十分的力气能学好的,自己就花千分的力气学好它。

这句话说明人要自强,不甘落后。

有了自强的心态,必然会勤奋,“勤能补拙”,原本不够聪明的人也会聪明起来了。

3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解读]像切,像磋,像琢,像磨。

切磋琢磨(qiēcuōzhuómó):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物。

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

指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3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解读]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

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名言.大国与之交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