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东山诗经容易考的诗句

最能贴近诗经豳风东山意旨的唐人诗句是

在赋、比、兴之中,赋的解释比较简单。

《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刘勰的说法是根据郑玄来的。

这个概念很好理解,象大家都知道的名篇《魏风·伐檀》、《豳风·七月》都是“赋”。

由于“铺陈”的意义,又演变出《离骚赋》、《汉赋》的“赋”。

至于比、兴,历来的解释既纷纭,又复杂,但追本溯源,都是从东汉两位姓郑的大经学家郑众、郑玄的说法中派生出来的。

在《周礼·大师》注中,郑众说: 比者,比方于物也。

兴者,托事于物。

郑玄说: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

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

很显然,郑玄的解释是对孔子“兴、观、群、怨”说的误解,也是汉人解经牵强比附,把一切都扯到政治上去的老毛病,而且他的理论和实践又互相打架。

比如《王风·扬之水》,郑玄说这是“兴”,比喻周平王的“政教烦急”,恩泽不及于百姓。

先不管诗的本身是否能这样解释,但照郑玄的理解,明明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的“比”,又如何就变成了“兴”呢

然而郑玄这条自相矛盾的意见却影响深远。

连刘勰这样富有创造性的理论家也未能出其窠臼,《文心雕龙》中专门有一篇《比兴》,通篇都是讲比兴的技巧,一开头给比兴下了定义说:“比显而兴隐。

……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似乎同意郑众的意见,但紧接着一转,“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劝喻)”,唱的依然是郑玄的老调子。

刘勰以后也陆续有不少解释,但大多隔靴搔痒,没有说到要害。

一直到朱熹的《诗集传》,才对比、兴下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定义: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两种解释不仅完全撇开了郑玄,而且比郑众要周密明快。

本文中申述的一些意见,就是以朱熹的解释作为基础的。

比,就是比喻。

比喻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都存在的表现技巧,是一种常见的思维活动现象。

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把不同事物属性中某一相同点在思维中联系起来,使难言的情状变得鲜明,抽象的事理变得形象。

《诗经》中的比喻方法,已经相当多样化,有的专家把它分成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对喻、详喻等等。

这种分类,在修辞学上也许有意义,但是在实际欣赏分析中,就不一定要这样去硬套了。

大致来说,《诗经》中的比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通篇是比,例如《魏风·硕鼠》、《豳风·鸱鸮》,以硕鼠比剥削者,以鸱鸮比强暴者。

这类作品不多,它类似于寓言诗,无须多说。

要说的是第二种情况,就是个别的、局部的比喻。

一般来说,这种比喻在使用的喻体之前,往往加上“如”、“若”、“犹”或者否定的“匪”字,明确地表明这里是在用比。

从手法上来说,可以认为这是比喻的技巧还处在初级阶段的表现。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诗人所使用的喻体,往往贴切而新颖,譬如常常为人称道的《卫风·硕人》便是一例。

这首诗形容那位大美人卫侯夫人庄姜: 手如柔荑②,肤如凝脂③,领如蝤蛴④,齿如瓠犀⑤,螓首蛾眉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同样是形容白而且嫩,一连使用了四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而且无不恰当自然。

这一串比喻,对后代的文艺创作影响极为深广,几乎成了描写美人的一个套子。

《长恨歌》“温泉水滑洗凝脂”,《讨武瞾檄》“蛾眉不肯让人”,凝脂、蛾眉还成了皮肤和女性的代指。

《楚辞》里对美人的那些“铺陈排比”的写法,大多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

文艺贵在创新,《登徒子好色赋》“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不仅在表现方法上仍然使用《诗经》的老一套,而且喻体也并没有新鲜之感,所以没有人记得。

可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却成了著名的片段,而且发展而为写美人的另一种套子,那就因为宋玉从一个新的角度写出了“东家之子”的美,她的身材、容貌是一切美女的标准、典范,那怕增减一点点,都会成为“过”或者“不及”。

同样的意思在《神女赋》中概括成“襛不短、纤不长”,就缺乏形象感。

再到后来,就是曹植的《洛神赋》。

“皎若太阳升朝霞”⑦、“灼若英蕖出渌水”固然新鲜,但更精采的还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若轻云之蔽月,若流风之回雪”,描绘洛神凌波微步的轻盈、飘逸,同样是“比”,已经由写形进而写神,即写到了体态风度。

这些出色的名句,多少可以说明文学创作中的继承发展关系。

上面说的《硕人》是喻体前加“如”“若”等字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举一端可概其余。

还有的比喻,从诗人的用意和表达来说,比《硕人》还要深刻而高一个层次,例如《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天上的银河如同镜子,然而不能照见影子;织女星一夜移动七次位置,然而不能织成纹理;牵牛星那么明亮,然而不能驾车;箕星不能簸扬粮食;斗星不能酌取酒浆:这一串比喻,既无“如”“若”等字明白标出,而且喻体是实,主体是虚,就是孔颖达所说比喻“徒有名而无实也”。

这样无拘束的想象,对于形象的高度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出现在距今将近三千年的时代,不能不使我们吃惊而且赞赏。

和《硕人》一样,《大东》中的这种技巧,也为后代开出了不二法门,但大多陈陈相因⑧。

有较大突破的是中唐诗人贾岛《客喜》的结句:“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以丝比喻白发,似乎平淡无奇,然而接着一翻,从喻体再联想起“不堪织寒衣”,使用的是同一类型的比喻法,但内容却是新的,感慨于人生的衰老和贫穷,这也不妨比喻成旧瓶子里装上了新酒。

关于诗经《东山》的解析

被誉为中国写实主义诗歌的源头的《诗经》,其地位不仅仅在於它的开创性意义,同时也在於它的题材广泛,真切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间的历史、经济、文化、爱情、战争等内容;而且艺术手法高超,写景、叙事、抒情都相当形象细腻,耐人寻味。

且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中国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豳风》中的《东山》,就是一篇表现战争题材的,抒情真致细腻的作品。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

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

“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

“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

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

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

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

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

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

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

《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

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

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

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独”字又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

《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

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

“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

这种写法,使我们想起秦朝的民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裏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其写作方法可谓如出一辙。

可以看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

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

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

这裏没有雄纠纠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

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

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

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

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

这裏的写作手法,在后代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去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

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

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

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

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缅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

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甜美幸福

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他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平

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

”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诗经》的艺术美也一样,永远品味不尽,探究不完。

因此,我们要继承好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诗经》。

诗经东山里有个这々一个子字什么意思啊

《东山》以周公东征为历史背景,以一位普通战士的视角,叙述东征后归家前的复杂真致的内心感受,来发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人民的同情.诗的开篇,以开门见山,直赋其事的手法,简明直接地表明故事的背景和缘由.“慆慆不归”,既是对离家久战的直接表述,也是离人思乡的间接流露.“我来自东,零雨其蒙”,在敍事之中,插入景物描写,这是这首诗的一个创举.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为后世文人所祖并发扬光大.“零雨其蒙”,既点出了当时的天气,属细节描写.使人更能如临其境,感受故事,又为全诗定下一个凄美感人的基调.更能够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接著直抒胸臆“我心西悲”.为什麼思乡的愁絮会在此刻表现得如此强烈呢?因为作为一名拼杀疆场的军人,每天是过著“晓战随金鼓,霄眠抱玉鞍”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为性命担忧时,思乡情绪会被时刻绷紧的神经暂时压制.但到了战争结束,归家指日可待时,思乡之情就会一涌而起,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制彼衣裳,勿士行枚”,战士能够结束战争生活,都赶紧解开军装,匆匆穿上平时的衣裳.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战士喜形於色、昐望早日和平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以“行枚”这样典型的行为,代指军旅生活,是用了一种借代的写作手法.《诗经》的艺术手法之成就可见一斑.下面就是主人公对三年军旅生活的回忆.首先用“比、兴”的手法,“蜎蜎者蠋,烝在桑野”通过桑虫的生活不堪,来比喻军旅生活的艰辛.使人还得还对战士产生同情.“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就是军人风餐露宿,枕戈待旦的生活的真实写照.“独”字又是主人公内心孤独的体现,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东山》的每段回环往复地吟诵,不仅仅是音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情节与情感的推进.第一节是对过往艰辛危险生活的回忆,第二节就是对家乡的变化与前途的猜测.“果蠃之实……燿燿霄行”,这一小节说到,家破屋残,果虫相生,田园荒芜,鬼火燿燿……这是主人公内心挥之不去的担忧,也是战争破坏生产,使广大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困境的现实的反映与对战争的无情控诉.这种写法,使我们想起秦朝的民歌《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裏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其写作方法可谓如出一辙.可以看出《诗经》对后世的影响.我们可以注意到,《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它作品主角通常是平民,受战争之苦面流离失所,例如《石壕吏》《新婚别》;或者是从征兵的角度,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木兰诗》《兵车行》.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这裏没有雄纠纠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於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第三段是主人公遥想家中的妻子.通过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更加突出了丈夫对妻子的怀念.两者感情交相辉映,从而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弦.这裏的写作手法,在后代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例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去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愰,双照泪痕干.“有敦瓜苦,烝在栗薪”女主人公看到当时结婚时的器物,不禁勾起对丈夫的深深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他们是新婚不久就被迫分开的.更加突现诗的悲剧色彩.由此我们不禁想起题材相似的杜甫的《新婚别》.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源自《诗经》不无道理.第四段是男主人公继续沉缅於对往事的甜蜜回忆当中.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甜美幸福!主人公又仿佛一下子从美好的回忆掉回现实当中,“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新婚不久便分离,这三年来,家中变成怎样,她这三年的孤独如何难当,他三年的苦水又从何说起……想到见面,只怕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家可以想象,男主人公当时的心情如何复杂,如何澎湃难平!但诗中没有太多的叙说,只用了“其旧如之何?”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留下一个大大的悬念,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审美空间,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

诗经 东山 全文翻译

dōng shān 东山wǒ cú dōng shān ,tāo tāo bú guī 。

wǒ lái zì dōng ,líng yǔ qí méng 。

wǒ dōng yuē guī ,wǒ xīn xī bēi 。

zhì bǐ shang yī ,wù shì háng méi 。

yuān 々zhě zhú ,zhēng zài sāng yě 。

dūn bǐ dú xiǔ ,yì zài chē xià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々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wǒ cú dōng shān ,tāo tāo bú guī 。

wǒ lái zì dōng ,líng yǔ qí méng 。

guǒ luǒ zhī shí ,yì shī yú yǔ 。

yī wēi zài shì ,xiāo shāo zài hù 。

dīng tuǎn lù chǎng ,yì yào xiāo háng 。

bú kě wèi yě ,yī kě huái yě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wǒ cú dōng shān ,tāo tāo bú guī 。

wǒ lái zì dōng ,líng yǔ qí méng 。

guàn míng yú dié ,fù tàn yú shì 。

sǎ sǎo qióng zhì ,wǒ zhēng yù zhì 。

yǒu dūn guā kǔ ,zhēng zài lì xīn 。

zì wǒ bú jiàn ,yú jīn sān nián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wǒ cú dōng shān ,tāo tāo bú guī 。

wǒ lái zì dōng ,líng yǔ qí méng 。

cāng gēng yú fēi ,yì yào qí yǔ 。

zhī zǐ yú guī ,huáng bó qí mǎ 。

qīn jié qí lí ,jiǔ shí qí yí 。

qí xīn kǒng jiā ,qí jiù rú zhī hé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东山出自诗经中十五国风的哪一风

你好,东山是出自《豳风》,其他的风如下南区--《周南》、《召南》、《陈风》西区--《秦风》、《豳风》北区--《魏风》、《唐风》中区--《郑风》、《卫风》、《邶风》、《鄘风》、《王风》、《桧风》、《曹风》东区--《齐风》

东山诗经容易考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