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措施
企业文化是广大员工在组织活动中创造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核心理念、经营哲学和组织精神,具有使组织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进取精神的效应,它通过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持久的驱动力,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组织合力。
对于理顺员工情绪,凝聚员工力量,实现组织目标有重要作用。
通俗地理解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内部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上所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等,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的意识形态的总和。
1.2激励理论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了激励问题。
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
一.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2.1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主要体现功能(1)导向和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反映组织整体的共同追求,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
这种文化理念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把全体员工引导到组织的总体目标上来,使其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规范和辐射功能规范功能体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一旦被领导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就会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认识中,进而规范和约束其行为,形成一种团队精神,也即辐射功能。
(3)深层次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的中心精神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通过倡导人本管理,以满足员工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激励手段,形成全方位的深层次激励,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组织和成员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2.2 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影响 一方面,不同的企业文化营造不同的企业精神和团体意识,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组织氛围,员工受其感染,能把对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成就密切系在一起,而且在这种企业文化氛围内,员工的贡献能够得到及时的肯定、赞赏和奖励,从而使员工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激励效果显著。
另一方面,员工需要具有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迥然,实现的途径也不尽相同。
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根据企业的类型、特点,结合员工最迫切的需要来制订激励计划,从而使得员工激励更具有现实性、适用性。
2.3员工激励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企业激励机制影响着企业文化的演变和发展,选择不当甚至可能引发企业文化危机。
一方面,员工需要是多层次的,在不同的企业,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员工的需要也是不的,因此激励措施也是有所侧重的,激励措施的选择代表了企业的价值导向,因此员工激励能够塑造并强化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文化的变迁。
另一方面,激励机制具有内在的按组织目标来进行运作、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功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评判的标准。
员工可以依据这个评判标准随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个人的动机会因良好的行为结果而使行为重复出现并得到加强。
因此,有效的激励方式可以使员工形成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实现行为转化,并通过行为的强化方式使已发生转化的行为方式趋于稳定化、持久化,直至形成一种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模式。
2.4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作用过程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员工激励的影响是一个过程,这一影响过程以需要这一激励源头为起点,最终反映在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变化上。
(1)需要是企业文化激励功能的作用支点。
需要是激发人们行为的基础,文化对需要的影响关键在于对需要评价的影响。
有了评价,就有了“价值”和“价值观”的概念。
(2)满足需要的方式受企业文化影响。
企业文化不仅影响需要的形成,也决定了人们可以接受的满足需要的方式。
例如,在物质财富和成就是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激励因素的企业文化下,为了获得满足感,人们拼命工作,甚至不惜占用私人的时间加班;而在工作生活质量更被人们看重的企业文化下,为了获得满足人们甚至愿意放弃工作而去享受生活。
(3)企业文化影响激励决策的实施方式。
在不同的文化中,管理者对激励措施有不同的偏好。
比如在集体主义的企业文化下,管理者侧重的是基于集体的激励措施,会实施诸如团队绩效、利润分享、收益分享等激励方式;而在个人主义的企业文化下,管理者的激励措施是基于个体的,因此会选择以个体绩效为基础的计件奖励、个人佣金和奖金等激励方式。
(4)企业文化影响人们对激励措施的反应。
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人们对同一种激励措施的反应是不同的。
比如在高集体主义文化中,员工对组织抱有很高的忠诚度,所以负激励措施不会使员工对组织产生消极的想法;而在高个人主义文化中,负激励措施会使员工对组织产生敌对情绪,甚至导致离职,因为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度不高。
三.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激励的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管理者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目的都是为了 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就企业而言,激励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便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如果企业采取了某种激励手段而无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我们说这种激励政策是失败的,或者说是低效的和无效的。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看到激励政策失效的现象,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 1.没有真正理解什么事企业文化的激励有的企业将企业行为文化误认为是一般的文艺活动,认为成立了阅览室,组织了郊游,进行了文体比赛,就断定这个企业行为文化建设的好。
还有一些企业墙上醒目地写着“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等标准的口号,认为这就是企业行为文化对员工的行为导向,但实际上却没有配套的措施将这些行为理念贯彻到员工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去。
比如,员工即使有新的想法,但想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却难上加难。
我们知道,企业员工能否积极地工作,要看目标是否明确、是否量化、是否具有挑战性,否则就会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迷失了方向。
然而不少企业的目标却是一些笼统、空泛的要求。
这种目标的不明确,造成员工不知最终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由于没有树立足以催人奋进的目标,集体中往往充斥着沉闷的气氛,难以形成员工为集体积极工作的自觉行为。
把报酬和绩效联系起来是行为文化激励最有效的手段。
2.误以为物质文化激励等同于薪酬奖励 一些企业将物质文化激励等同于薪酬奖励,激励方式单一,主要还是以工资、奖金为主,其它的激励形式(如培训、工作本身等较少。
薪酬总额中,固定工资所占比例较大,奖金的比例较少,而且是按职位偿付,而不是与工作业绩进行挂钩。
奖金的差距较小,有时奖金的分配甚至被平摊,这种“大锅饭”式的奖金分配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大大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还有一些企业比较注重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工作环境的完善,而对普通员工这方面的需求却关心不多。
实际上,薪酬只是作为员工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一种过渡手段,是一种最基本的需求。
另外,如厂区布局、厂容厂貌、建筑设施、机器设备、工艺流程、技术装备、操作手段、工作环境、产品品质、防护设施、环境保护、居住条件、环境美化等“硬件”构成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是物质文化激励非常重要的一面。
除了上述“硬件”构成外,员工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中学到的本领等“软件”,无疑也是物质文化激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如果员工置身优美的工作环境中,而长年累月地干着同一种既缺乏挑战、又缺乏兴趣的乏味工作,即使颇丰的薪酬和优美的工作环境所能带给员工的激励作用也会是非常有限的。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不适配向员工提供的报酬框架越清晰、越具体,员工就越能建立起信念和进取心。
可是企业的管理者也许都会有这种经历:当你给员工太少的报酬时,他们会牢骚满腹;你多给了,他们没牢骚了,但却并不领情,认为本该如此,并不因此就工作积极些。
比如某国有垄断企业奖酬不错,大家挺满意,气象升平,心宽体胖,但干活却懒懒散散,工作绩效平平。
这种情况是说,工资高并不能引发干劲。
这里的干劲就 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酬待遇的真正价值,简明易懂地解释各种收人。
现在许多企业仍采用秘密薪酬制,人们既看不到别人的报酬,也不了解自己对企业的贡献价值的倾向,这样自然会削弱薪酬的激励功能。
第五,让员工参与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员工参与薪酬体系的设计与管理,无疑有助于一个更适合员工需要和更符合实际的薪酬体系的形成,这样的薪酬体系对员工激励更加有效。
薪酬问题既与组织发展相联系,又与员工利益直接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吸纳员工参与到薪酬设计中来,不仅有利于薪酬内容的合理性与完整性,而且在情感方面也会拉近与员工的距离,通过此举可向员工清楚地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企业心中时刻装着员工,正在并且将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
2.以人为本,让员工乐在其中1)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企业科研力量的提升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要依赖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
如果没有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也无从产生,社会更无从发展。
所以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吸引人才更是留住人才的竞争与较量。
“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无疑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
“以人为本”是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以保护和实现人的权利为中心,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人文精神,重视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协调的发展。
在工作中对员工授权,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感到自己能对工作控制与支配时,会在工作中追求获得成功的快乐,将工作的责权利统一在员工个人身上,可以提高其对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物质文化的中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要通过制度文化的渗透作用,来提倡和传达企业精神文化,表达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而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提倡,又会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实施和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践行“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可以凸显企业人文精神,创造一种平等、友爱、互助的企业文化氛围,真正地实现尊重、关心和爱护员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把这种精神内化为自己从事工作和创造活动的力量源泉,自觉地认同和维护企业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制度有效的发挥。
2)员工需要类型的不同折射出不同的企业文化,要求有不同的员工激励模式与之匹配,因此,确定员工需要类型并予以满足是构建激励模式的重要因素。
3)共同愿景的激励企业的共同愿景必须构筑在个人愿景之上,同时共同愿景又不同于个人愿景,它应该高于个人愿景,共同愿景的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个人愿景的实现过程。
组织在建立共同愿景时应该容纳那些与组织共同愿景无利害冲突的个人愿景,并能够给予一定的实现空间;创造鼓励个人愿景形成的气候,因为成员们具有个人愿景比不具个人愿景行为 效率更高。
在鼓励形成个人愿景时把组织共同愿景容纳于其中,使共同愿景成为个人愿景的一部分,这是从个人愿景到共同愿景的根本所在。
4)使命宣言与使命感所谓使命宣言是指把组织与员工们拥有的使命用一些简练、明了、带有激动性的文字加以表达,形成格言、座右铭等。
使命宣言是同愿景实现的要求或一种必然性选择。
使命宣言本身应该具有这么一种魅力,即每当员工在想起或读起这一使命宣言时,就能产生一种神圣使命感、自豪感,产生一种努力工作,积极创造的强烈欲望。
使命宣言与一般的口号不同。
使命宣言不应该是组织领导的一种说教。
3、情感激励 1)创建知识共享的文化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整体思维和智慧的集中体现。
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共同拥有集体的知识,使他们能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变化作出反应,并依据共同约定的规范行动。
通过这种企业文化,使企业具有凝聚力,把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引导到问一个方向,并使员工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相互合作,从而使企业兴旺发达。
2)建立双赢的群体价值观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新的企业价值观。
这种企业价值观应该以双赢的信念,以信任、诚实和开放的观念来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矛盾。
双赢的信念强调协同而不是一味的竞争,使道德与功利能相容或 相辅。
为了实现这套企业价值体系,需要改变一些员工的不良心态,如将自私、自满、冷漠、好逸恶劳及急功近利的心态,改变为自律、热忱、有同情心、务实及有团队意识的心态。
需要抛弃许多现在公认的“真理”,其中包括:与他人合作不如自己干、相信别人容易吃亏等等。
3)倡导尊重他人和相互学习的文化当前很多企业都存在一种贬低他人价值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员工总是在不断寻找别人的缺点来赢得自己的一些竞争优势。
知识经济时代,要在企业中建立尊重他人价值、相互学习的文化,要求员工相互之间了解对方的实力、才干、能力和渴望。
在企业内部,引导员工注重工作联系的纽带,注重提高集体工作效率和集体激励,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主动帮助别人。
4)提倡宽松和自由的文化,鼓励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该承认并十分强调个人在知识开发创新中的独创性与主动性,把企业的每位员工视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家,给企业员工以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如惠普公司第一台激光打印机的问世,就是公司的外设部在未征得公司总部批准的情况下,自行设计出来的。
惠普公司还明确规定员工可以利用其15%以内的工作时间和相应的企业资源,自由从事与创新有关的活动,事前无需获得主管同意。
五.小结良好的企业文化既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又可以振奋员工士气,凝聚 员工的力量,激励员工。
在企业充分尊重每一位员工,爱惜每一位员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让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员工才会发挥其最大的力量为建设企业。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一个公司的企业精神有什么特殊含义
对自己高一点,持续一点,(自强对外多包点,多适应一点(载物),但要强是,不是人云亦云或察言观色,而是在自我内涵深厚的基础上去理解和包容(载)社会上一切事物。
这句话是我的座右铭,对我个人意义非凡。
这里就简单地说一点而已。
关键是看您的企业是做什么的,需要员工的什么精神,然后找出结合点来演绎。
它的内涵很丰富,一定可以演绎地精彩。
对当前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分析有哪些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迅但在行业中“诚这个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对于当今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丧失,本文论述了从企业制度和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会计人员自身等各个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的有关对策,以期尽快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走出尴尬的境地。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会计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在充分肯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淡薄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
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
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
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
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
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2.财会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我国1000多万财务人员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20%,其余大部分都为初级职称人员,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
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
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
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
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3.追求私利,监守自盗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会计职业道德沦丧,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一些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够坚持准则,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
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
当单位负责人授意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时,会计人员未能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分析1.单位内部的影响因素(1)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会计操作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受聘、受雇于会计控制者。
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虽然这种从属性对会计人员自我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比以往更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才能使职业道德充分发挥作用,但是不少会计人员却很难达到这种程度。
当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发生道德冲突时,会计人员就会面临两难选择,若坚持职业道德,就很有可能会被辞退下岗,因而有些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地做假账。
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
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
如国内闻名的“银广厦”案、“蓝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指使和策划下造假的。
这些曾号称是中国绩优股的企业,竟然统统是造假大王。
这些案例从表面上看是会计人员不良职业道德的表现,其实是单位负责人意志的体现,是单位负责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结果,而会计工作人员是处于被动的位置。
因此新《会计法》特别强调对违法行为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是非常正确的,是减少从业环境对会计职业道德影响的重要举措。
(2)会计人员的总体道德素质偏低的影响会计人员在做出违法违纪行为时,一般都在职权范围内,是出于主观故意,主动而为,这反映出会计人员自身道德素质偏低。
其形成的原因,固然也有社会风气和单位负责人道德水平的影响,但与教育不够极有关系。
我们的学校教育中,较长时期片面注重智育,忽视德育。
在会计大中专学历教育中,系统的职业道德课程几乎没有开设。
而在参加工作以后,会计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中虽有职业道德内容,大多只是走走形式,但实际很少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2.单位外部的影响因素(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人们价值取向的偏差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已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2)政府监督不力,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造成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恶性循环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
当企业的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
况且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同时,满足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运行需要的会计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而企业又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即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
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
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
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
三、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措施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与教育不够有很大关系。
因此,首先应在会计学历教育中开设职业道德课。
同时对在职的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及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自觉地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在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弥补“先天不足”各类学校的会计专业都应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责任感、运用法律的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职业判断和职业道德准则的能力。
(2)开展诚信教育和警世教育财政部门及各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在职会计人员上职业道德课,经常印发一些正反典型的材料以及观看警世教育录像,开展诚信教育和警世教育,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准则来矫正、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确实提高财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
在任何情况下,不丧失原则,不图谋私利,做到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3)加强法制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就是要使会计人员知法、懂法,在工作中时时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财务人员应通晓并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规定。
这些规定是财务人员履行好其职能的重要法律保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的法律制度不断颁布和实施,财务人员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在与有关方面发生利益冲突时,应敢于坚持依法办事。
2.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1)需要切实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避免一人做多个岗位的工作,还有减少会计因领导操纵而造假的可能性,优化会计环境。
(2)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
3.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奖惩制度为了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健全会计职业道德体系,应在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处罚,建立起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机制。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监管组织的建立,根据我国的实际,可以分两步走,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在中国会计学会下组建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这一步相对容易做到。
待条件成熟后,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权威性较高,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
(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建议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
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行业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讲求会计诚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因此加强我国会计伦理道德建设也势在必行。
自上个世纪以来,潘序伦先生就在中国会计界最早倡导了诚信理念。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会计执业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思想将会进一步发扬光大。
关于员工激励的企业例子
沃尔玛的员工激励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早在创业之初就为公司制定了三条座右铭:“顾客是上帝”、“尊重每一个员工”、“每天追求卓越”。
山姆·沃尔顿总结了“事业成功的十大法则”,并常常与经理们和同仁共勉。
这十大法则是:忠诚你的事业;与同仁建立合伙关系;激励你的同仁;凡事与同仁沟通;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成功要大力庆祝,失败亦保持乐观;倾听同仁的意见;超越顾客的期望;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逆流而上,放弃传统观念。
上述十大法则中有七条是关于员工关系的,可见沃尔玛把员工关系放到何等重要的地位。
沃尔玛较少有等级森严的气氛,从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起,他就乐意和员工在一起,谈论一些问题或发表演讲,把自己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传输给员工。
到今天,沃尔玛的各级管理人员依然贯彻着企业传统文化,经理人员被认为是“公仆领导”。
沃尔玛公司规定对下属一律称“同仁”而不称“雇员”,沃尔玛所做的一切也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尊重个人,是沃尔玛的企业文化。
在沃尔玛,“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沃尔玛成功的原因。
它真正的含义是每位员工都很重要,无论他在什么岗位都能表现出众。
“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这句话就印在沃尔玛每位员工的工牌上,每时都在提升员工的自豪感,激励员工做好自己的工作。
沃尔玛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倾听员工的意见,同仁所提出的想法,始终都能受到高度重视。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实例,哪位高手给几个啊
用百度搜一下时的捐款企业名单,那就是一群活生生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群像啊。
包括、等等,很多的。
蒙牛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蒙牛企业文化总公司的使命1、为国家创建一个具有国际竞的卓业。
2、为民族创建一个具有百年发展力的世界品牌。
3、为提升消费者的健康品质服务。
4、为员工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公司战略目标不断开拓进取、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创新、整合全球有效资源,把公司办成中国和世界乳品业制造商的领先企业。
公司的发展战略科学管理,确保质量,拓宽市场,提高效益。
以品质优势、服务优势去赢得市场及品牌优势,努力把公司办成享誉全球的“百年蒙牛”。
公司的管理方针服务、协调、指导、监督、考核。
服务——上级为下级服务、机关为基层服务、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员工为客户和消费者服务。
协调——协调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兄弟单位、企业内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关系。
指导——整体上的指导、业务指导,当教练不当运动员,不越级管理。
监督——对下属部门和人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考核——实行全员、全方位考核,并同工资挂钩。
公司的追求培养一流的员工,建设一流的队伍,使用一流的设备,实行一流的管理,生产一流的产品,提供一流的服务,塑造一流的品牌公司产品的特点卫生、天然、纯净、优质、新鲜、健康、时尚公司的质量目标产品出厂合格率达100%。
公司企业文化的精髓①讲诚信,上级对下级讲诚信;下级对上级讲诚信;企业对客户和消费者讲诚信;企业对政府讲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