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越利他,则越利己”的名人名言和名人事例
补充几个,蒋介石,奉化溪口人.地球人都应该知道.柔石,宁海人.白莽,又称殷夫,象山人.其2人是左联5烈士中的2个.
勇于创新的名人名言
●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托马斯·彼得斯●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
——陈玉书●同是不满于现状,但打破现状的手段却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复古。
——鲁迅●人类的创新之举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便把已有的形式视为神圣的遗产。
——蒙森●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人家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马克·吐温●异想天开给生活增加了一分不平凡的色彩,这是每一个青年和善感的人所必需的。
——巴乌斯托夫斯基●对新的对象必须创出全新的概念。
——柏格森●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如果能够打破常规,完全自由进行创作,其成绩往往会是惊人的。
——卓别林●光看别人脸色行事,把自己束缚起来的人,就不能突飞猛进,尤其是不可能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里生存下去,就会掉队。
——本田宗一郎●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造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黄汉清●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
——约翰·D.洛克菲勒●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
——李政道●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新旧体制转换阶段,在企业特殊困难时期,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黄汉清●保守是舒服的产物。
——高尔基●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三思而后行,而不是盲目地瞎碰。
——米丘林●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阿西莫夫●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爱因斯坦●有了精神的实验和观测作为研究的依据,想像力便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
——廷德尔●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
——费尔马
孝德名人名言有哪些
孝德名言1. [原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春秋)《论语·学而》[译文]少年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做事要兄弟和睦。
2. [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3. [原文]首孝弟,次谨信。
——(清)李毓秀《弟子规》[译文]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4. [原文]孝于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宋)林逋《省心录》[译文]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5. [原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清)《增广贤文》[译文]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吴亚,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 [原文]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译文]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7. [原文]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先秦)《孝经》[译文]孝是天经地义的。
8. [原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译文](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的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以及推人9.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战国)孟轲《孟子·梁惠上》[译文]孝顺自己的老人,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别人的身上;养育自己的孩子并要把这份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孩子身上。
10. [原文]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先秦)《孝经·天子章》[译文]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对别人的老人不好;敬爱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别人的老人。
古代24孝故事精典全文01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语·致思》)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
”(《论语·先进》)。
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11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
”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16 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21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22 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急求有关兴趣爱好的名人名言和名人故事
(1)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
(2)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
中国人,真了不起
” 3.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4.施洋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
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5.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
”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6.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
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7.张曜拜妻为师: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
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
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
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
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
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
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
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
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
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
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
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
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
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8.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9..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10.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11.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12.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
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
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
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13.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