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二战读史随笔

二战读史随笔【第一篇】:二战的代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员伤亡是惊人的。据资料统计:战争期间,世界各国的人口伤亡达9000万人以上。

  其中欧洲的伤亡人数为:苏联约2000万,波兰约600万,南斯拉夫约150万,荷兰和比利时共约30万,英国和不列颠其他国家共约50万,德国约650万;在亚洲,中国约1200万,越南约200万,菲律宾约110万。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据统计,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00亿美元。

  其中,苏联损失6790亿卢布,等于苏联全部财产的1/4,战争中有1700多座城市被毁。法国在战争中经济损失为1点4亿法郎,相当于法国战前三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波兰损失200亿美元,捷克斯洛伐克为2000亿克朗,南斯拉夫为91点45亿美元,比利时为1750亿比利时法郎,英国为250亿英镑,荷兰为114点25万荷盾,中国也高达百亿美元之巨。

二战读史随笔【第二篇】:我看二战历史中的丘吉尔

  近来读了一本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最辉煌的时刻》。本来我只是抱着消遣的态度去读的,但读过之后,心中却对二战历史中丘吉尔和他所属的英国的一些耐人寻味的言行产生了怀疑,故此不由得想指摘几句。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欧地区是纳粹德国——希特勒意在征服全欧的主要战场,其战争角色为第一主角。但作为欧洲鼎足甚至也曾称雄欧洲乃至世界的大不列颠和法兰西共和国在二战战场上也并非俗流。强大的政治野心也让他们不甘于俗众。但在对二战发展情况的预测中,面对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他们﹝尤其是英国﹞不得不暂时放下帝国霸主的身份,扮演起属于弱者的角色。就在此时,丘吉尔闪亮登场。他深深地知道无论战争的结果如何,英国那遍布全球的殖民威望,也让他不能柔弱到底。但现实的情况摆在眼前,所以他只能先以表面的弱者形象示众,再以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刚强﹝其实,英国在二战时期的军事力量很难估计﹞。因此在他刚任首相并已面临德国的军事压力时就宣称,英法联盟只是为了防御德国的侵略。然而在处理各种事务﹝尤其在组阁中﹞他所显示的“表面强硬”却是那么的自信,让人不能不怀疑大不列颠在二战战争中的真正意图。所以丘吉尔在战争中的言行和举动让人感觉出这里好像有一个经过包装了的战争目的和军事动机,那就是丘吉尔为大英帝国继续称霸世界的野心的帝国意识。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丘吉尔使出了巧妙的连环计:

  首先,在欧洲大陆方面。这个曾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那一度称雄全球的帝国优越感,使他无法容忍任何超越自己的国家力量存在,尤其是同属欧洲的近邻法、徳两国。纳粹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异常发展与壮大让他心惊肉跳,希特勒的猖狂扩张更让他不由自危。但正面挑战,又深怕画虎不成反类犬。偏偏希特勒的政治野心又意在荡平反动势力,统控全欧。因此,西欧其他弱小的国家,包括和英国基本平起平坐的法国,都不得不面临直奔家门的战争。丘吉尔和英国洞察了这一切。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使出了第一个计划。一方面发动英、法、比、荷组成军事联盟,各自派遣部队在大陆上进行所谓保护正义的自卫战争。但他却在行动上耍了个心眼。战争前期,同盟军的武装力量一共135个师,而英国派出的兵力却只有9个师,还不如荷兰的22个师、比利时的10个师,兵力比例只占总体的7%。另一方面,英国政府﹝丘吉尔﹞还与它﹝他﹞早已暗作打算的盟兄国——法国签订了不单独进行停战或媾和,即所谓的‘永久联盟’协约。这等于在客观上冻结和限制了法国的政治弹性和军事自由,堵住了他预料的法国迟早必然沦陷而可能向德国投降的后路,以此迫使法国不得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利用希特勒的手除掉法国。他清楚地知道,德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罕有敌手,法国尽管也并不算弱,但比起德国的装甲铁兵也难堪几合。尤其是法国领头的保罗•雷诺,在他看来已是一个政治老人,一哄、二骗、三吓唬也许就不得不撂挑子了。可他没想到,大陆之战后期,在法国被打得一而再、再而三的迁都后,身心俱惫的雷诺却依然精明,历史责任使他认识到不能再继续战斗下去了,所以提出了准备向德国投降的想法。这个时候,丘吉尔和他所代表的英国拿出了那纸协议,让法国感到进退维谷。丘吉尔也知道物极必反、狗急跳墙的道理,怕若是真把法国逼急了,法国还真有可能倒戈与己为敌﹝他对法国新都波尔多市长赖乏尔的评论就证明了这种担心﹞,那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在对法国穷思倒算的同时,他还极力想借南部意大利的力量夹击法国﹝在他刚任首相六天后就给意大利法西斯党魁墨索里尼写了封信,看似规劝的言辞,其实是挑唆的意思﹞,他明知意大利对在欧洲的地位的不满足且蠢蠢欲动,而还是无事无非地写了那封信。好在墨索里尼对希特勒心存几分惧意,转而去征战希腊了,才没有对法国开战。这些都充分暴露了丘吉尔的两面三刀,十足是个地道的政治阴谋家;

  其次是对于英国本土方面。丘吉尔一边动员全国备战、加工军火,成立战时内阁专门处理事务,还一边回调世界各地殖民区的作战部队,同时不厌其烦地求助于美国,甚至不惜抛却首相头衔对罗斯福谦称‘前海军大臣’。这一系列的措施都旨在防卫大英的国土。他也知道,在希特勒横扫欧洲大陆时,不管怎么看,自己未来称霸欧洲的碍眼之邦——法国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被攻陷的结局。到那时,尽管德国足够强大,但只要战争期间有一点点空隙,能够保存住英国的实力,凭着自己的地理优势,加上殖民驻军,当然,他更知道,美国出于各方面利益最终会出兵欧洲的,所以希特勒也最终必将败退。这一点也正是丘吉尔的过人之处。他清楚英伦三岛周围的海峡是防御徳军的天然防护网,唯一不足的应是抗敌兵力的多少。因此,在敦刻尔克的两次大撤退中,登上英国土地的几乎全是派遣往大陆的参战人员,而其他盟国的人员总共才仅仅几万人。就这样,他成功地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为英国的本土防御和日后的反攻赢得了筹码;

  第三是对于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态度方面。丘吉尔清楚地知道,当时的世界格局关键在于几个核心国家。一个是后来居上的美利坚,另一个就是欧亚大陆相约成立的徳、意、日轴心国。这两股军事势力在日趋强大的同时,也对全世界各国民众造成了太大的心灵伤害,成了正义的死对头,迟早可能会在各种声讨和对抗中衰败下去,虽然这种后果不好估计。对于美国,大英帝国相比之下不免汗颜。但分居大洋两岸,美国一时也不一定会为难自己。何况自己当时的低调,也让美国放松了警惕,甚至可能会出现同情。丘吉尔深知,英国眼前的劲敌德国,除却美国它几乎再少有顾忌。因此对于美国的援助,他一直看作是事关抗战成败的关键。讨好了美国,事情也就解决了一半。不过丘吉尔也明白,美国也不是好糊弄的主。何况当时美国的政治环境也存在着变数,罗斯福为了下届连任总还得考虑国内各阶层的方方面面,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兵发欧洲战场的。所以他一直谦卑地拍罗斯福和美国的马屁,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借美国的快刀再击败他的第二个对手——德国。这是连环计中的一个绝计,也应该是丘吉尔在整个二战中的初衷。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展示弱肉强食和军事实力的历史舞台的话,那丘吉尔和英国就是最成功地完成了由配角到主角的华丽转身。历史的吊诡就在于只承认赢家,胜者为王败者寇,法国也好,德国也罢,却只有英国笑到了最后。而就丘吉尔本人来说,他的政治野心,也许比希特勒有过之而无不及。况且此前英国的殖民地就已遍布全球,那又都是正义的吗?希特勒征霸欧洲也只不过是英国霸权意识的翻版。二战的爆发也许倒正中了丘吉尔的下怀。就算希特勒不始作此佣,他也可能早有此意。对他来说,国家首相只是他的政治荣耀,而称霸全球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在欧洲几个争霸的力量在各怀鬼胎的政治对垒和血流成河的军事较量后,日不落帝国重新笑对世界,也令丘吉尔名满天下。但历史终究已成了历史,在美国一跃而成为现世的超级大国时,英国的日头便不得不无奈地落下了!

二战读史随笔【第三篇】: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太多的反思,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历史地位亦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场历时六年的战争中,战火蔓延欧亚非三大洲,先后有61个国家,80%的世界人口卷入了战争。空前的厮杀带来的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大灾难。大战中有570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血淋淋的历史,是世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也是不能忘记的,它必将时刻警示世人,不能让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世界的上空。因此,二战之后,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人类反战的呼声越来越响亮。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世界人民无比深重的灾难,但是战争也教育了人民,震荡了旧的世界秩序,人民赢得了和平与进步,战后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在占世界1/4的土地上和2/3的人口中获得了胜利。中国、朝鲜、越南和东欧各国人民在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世界体系,对于战后世界战略格局具有重大影响,尤其是美国发动对苏“冷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互相结盟组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相对抗,奠定了战后初期以两大阵营全球对峙为内容的世界两极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为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兴起和发展开辟了道路,促进了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

  在亚洲,二战前,只有日本是独立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尼泊尔、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也门和沙特阿拉伯是名义上独立的国家,事实上,它们的领土主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是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至于其他的亚洲地区,则都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东南亚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首先,武装斗争成为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手段;再则,东南亚各国共产党对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不断加强,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东南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日本突然投降,为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独立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家先后独立。在西亚和南亚,随着各地区民族解放的浪潮的兴起以及英法综合国力的衰落,叙利亚、约旦、印度等国纷纷摆脱西方的殖民枷锁,赢得民族独立。

  在非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北非殖民统治的瓦解。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相继独立。黑非洲也迅速觉醒。加纳、几内亚率先独立。单单1960年就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宣告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在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二战前,这里只有古巴、海地、和多米尼加三个名义上独立的国家。大战后,随着拉美民主运动潮流的高涨,加勒比地区诸国纷纷摆脱殖民统治,争得了民族独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取得独立,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兴起后,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55年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政策。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致重要力量。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七十七国集团”由此诞生。1974年,该集团推动第六届联合国特别大会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粉碎性地摧折了已经成为国际现象的法西斯思潮运动和政权,战后在法西斯国家废墟上开展的非法西斯化和非军国主义化运动,以及这些国家各阶层民众对法西斯专政教训的总结,使这些具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思潮的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和平民主发展的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国际旧秩序。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合作走向对峙,形成两极格局。随着中国的复兴和发展,西欧的联合,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元化的新结构,冲击了国际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近代以来,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欧洲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急速膨胀,以英、法、德、意、荷、西、葡等国为代表,欧洲列强迅速成为全球的主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在世界范围内,列强建立起了它们庞大的殖民体系,尤其是工业革命的首发地英国,更是号称“日不落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打击集中在西欧和日本,无论是作为战败国的德、意、日,还是作为战胜国的英、法,都元气大伤,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军事力量或被粉碎,或被削弱,这些曾经构成资本主义世界核心部分的国家和地区一时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德、意、日被彻底打垮,都被排除出大国行列之外,丧失了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二战读史随笔【第四篇】:二战史

  这学期,学校开展了选修课学习。我选修了《二战史》。通过对此学科的学习,我摆脱了之前对二战的模糊认识,从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然而,战争也促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战后这些科技被大量运用在军事及民事建设中,大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以及民事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二战读史随笔【第五篇】:二战

  二战,是当今全世界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争,也是全世界的一场恶梦,谁也忘不了那1940——1945年的悲惨时期。

  由德国、日本、意大利几个主要国家为首的法西斯主义者放肆的入侵着世界各国,60多个国家参加战斗,死伤成千上万,波及20亿人口,战火延续到非、美、欧、亚洲、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作战区域面积为两千两百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一点一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五千五百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一点三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四万亿美元。

  战争把世界分为两大阵线: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国家方面的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十国,参加法西斯国家集团的有德、意、日等七国。在亚洲,中国战场担负着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主要任务。在欧洲,苏德战场为主要战场。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达三千五百万,占二次大战参战国死亡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二。其中,死亡人数达两千一百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三十万人以上。按一九三七年的比价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五千亿美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二战参战国蒙受的全部损失中有百分之四十一是苏联的损失。据俄罗斯公布的材料,苏联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卫国战争期间,因战争死亡两千七百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八百六十六点八四万人;物质损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价格计算达六千七百九十亿卢布。

二战读史随笔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