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关于邓丽君的随笔

  关于邓丽君的随笔【第一篇】:怀旧的耳朵

  说人怀旧,有人还不高兴,觉得是一种侮辱,认为是被人贬为追不上时代的意思。

  人的怀旧情绪,最严重也最明显的,往往出现在听音乐或听歌的时候。

  一个朋友告诉我,她最害怕听歌,或者是有人问她喜欢听谁的歌。歌名或歌者一说出来,人家马上知道外表年轻漂亮的她的实际年龄。女人最恐惧的事,莫过于年龄外泄。

  当你说喜欢莫文蔚,那还好,起码和时代相差不是非常远,虽然和蔡依林比起来,已经有一段距离。要知道,听叶倩文比听罗文年轻,听甄妮比听刘家昌年轻,听周华健和李宗盛差不多,听陈慧琳和听徐小凤则出现代沟了,至于听王菲绝对比听欧阳菲菲年轻得太多。

  流行歌具有时代感,说出你喜欢的流行曲名字,无意中透露你的听歌年代,于是你的时代背景泄露你的年龄。

  人是怀旧的动物,因此有一双怀旧的耳朵是正常的,对于个人当年喜欢的歌曲,过时也不断重复地在听,是一种自然现象。

  避忌等于自我欺瞒,却无法掩饰年岁的流失。

  像我,听到邓丽君就特别高兴,好像见到老朋友。

  关于邓丽君的随笔【第二篇】:不由分说的爱

  时光的迅捷无声,何其惊人,也何其无情。流年被暗中偷换,一转眼,邓丽君逝世竟然已18年。今年,她也迈入了60岁的冥寿!

  筠园,依然宁静舒宽。净土里静静长眠的一缕芳魂,也依然让人爱戴、追念、敬重。没有人能问她、知她、解她,或代她回答此生是否虚度,但她短暂的一生,的确深具意义。

  在她身后,仍有许多个人、团体、以她的名义行善、助人、抚幼。他们超越宗教、超越国籍地做各种善事来纪念她,追思她的亡灵,相信这是她的遗愿、遗爱,相信这样的深重美意,能续存她在人间的未竟之业。

  为什么在邓丽君生前、身后依然具有这样的影响力?

  为什么邓丽君的歌迷能在各地撒播她的爱与欢笑?

  为什么有生命、有病痛、有灾难、需要爱的地方,都有邓丽君同在?

  为什么在新新人类主宰消费市场的时代,她的唱片依然热卖,历久不衰?

  为什么四海之内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声,人们永远听不腻、也忘不了?

  许多的为什么是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我们只知道,她从来都没有离开,她一直在我们左右。她的歌,她的好,她的温暖和贴心,从来不曾高高在上,也从来不会因她回归天国而被人遗忘!

  家,一直是她的依靠与寄托,累的时候,倦的时候,她总是回家来歇一歇。而此刻,她静静地躺在最爱的土地上——这片她生前最不舍、最钟爱、最依赖、最感恩的土地。生时,她为争取隐私权而流浪异国;现在,她可以安安稳稳长眠于此——眼前是青翠的山冈,耳畔是轻柔的微风,身边是四季不断的玫瑰,周遭是自己唱了一辈子的歌曲。

  但是,选择这样的方式回家,无疑是让人心恸的。到筠园来缅怀她的人,莫不垂泪、叹息。听她柔柔的歌声,看她甜甜的笑靥,心中的疼就忍不住一圈圈泛开,惋惜、叹息声此起彼伏。只要轻轻哼唱着她的歌,她的音容笑貌就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遥远的祝福来自遥远的爱,而爱从来是不由分说的。就像歌迷爱邓丽君,不需要什么理由。人们从中国大陆、香港地区、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及欧洲各国搭飞机远道而来,不倦不悔,只为在她坟前上一炷香,鞠一个躬。这样的挚情已然超越了“追星族”的热情、盲目,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珍爱、敬重。粉红色的玫瑰被歌迷一枝枝地剪下来,编排成她的名字,装点成墓地前的烛台。

  她用歌声表达对国家民族的一片深情。在华侨地唱《阿里山的姑娘》《四海都有中国人》,唱得热泪滚滚,泣不成声,台上、台下一片泪眼婆娑,掌声如雷;她在日本穿着中国旗袍,压轴曲一定是中文歌曲,不管日本人听得懂听不懂,她只是要他们知道她是中国人。

  邓妈妈回忆,邓丽君坐车时看到老幼妇孺会立即让座;看到电视新闻里播报的孤寡老人,就跑去送慰问金;看到泰北难民村的苦况,会给予实质的帮助;看到河南商丘有人因家贫,父死无法入葬,她就立即汇款给完全不认识的彼岸同胞;甚至她看到被弃流浪的动物都会起恻隐之心,得了奖金也转赠出去。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她的努力在精神上鼓舞着年轻人。有人因欣赏她而改变一生的目标,有人因她的榜样作用而奋发向上,有人因听她的歌而转化心绪,更有一位少女在轻生之际因听到她的歌重燃生的希望,在绝望边缘活了下来!她的歌,她的人,引人向上向善,引人自珍自重!

  邓丽君渴望过平凡的日子,渴望享有平凡人才有的隐私,可她一直为盛名所累,从泪洒记者会到心头长茧,直至对谣传漠然到再也无所谓。这一路走来,高低起伏,笑泪悲欢,从繁华到平淡,她只求一份不受打扰的清静。也许,我们都该庆幸自己的平凡。

  不管她此生遭遇过多少飞短流长,多少谣言中伤,都丝毫不影响她在十几亿中国人心中的美好形象。正如日本人所言,邓丽君是值得敬重的。她不只得到了国人的认可,在国际上也获得了一致的肯定。著名的中美洲“邮票国”格瑞纳达曾发行了一式16张的邓丽君邮票套票,以表达对她的敬意。

  白先勇在其名作《谪仙记》的开篇录有苏曼殊的名句:“人间花草太匆匆,春未残时花已空。自是神仙沦小谪,不必惆怅忆芳容。”也许,邓丽君真是一个从天上被谪贬下来的小仙,来人间玩一回,爱一回。然而,不管她是不是小仙,斯人已逝,不逝的是她的精神,她的遗爱。

  她想到大陆演唱的心愿虽然没能实现,她的歌声却响遍了神州大地。此生已成绝唱,此爱却不会绝响。

  我们有幸在她的歌声中爱过,痛过,生活过,悲喜过。有些爱,不由分说,只是浸润,只是感受,只是在心头慢慢滋长,这就是一种幸福。

  关于邓丽君的随笔【第三篇】:后隐居时代的邓丽君

  像所有东方传统女性,她向往的是强大如父兄的男性,只可惜最后命运派给她的都是要靠她供养的小男人。

  在网上闲逛,关于怀念邓丽君,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反而是一个网友写的,看情形应该是个爱听邓丽君唱歌的中年男人,他写道:香港这个城市让我觉得最柔软的地方,是在一个寂静的午后,去邓丽君故居,在她的歌声里,坐下来,从她位于半山腰的客厅窗户里,眺望南中国海……

  此情可待,此景却不再了,因为赤柱佳美道18号的邓丽君故居早在2004年就已经卖给何家大小姐,推倒重建后,一代歌后的绿色小别墅烟消云散,从1988年到1995年的她的后隐居时代最后的凭证也消失了。

  9岁出道,20岁名满天下,30岁出头就开始离群隐居,邓丽君的后隐居时代又神秘又离奇,实际上她从1985年开始深居简出,人生最大的打击据说来自一个姓郭的男人,1981年她认识了东南亚糖王郭鹤年的公子郭孔丞。

  这对28岁的她来说,简直是最称心不过的婚嫁对象,她喜滋滋地宣布订婚,出入郭家,甚至计划为他退出歌坛,只可惜两年后两人仍告分手,她的朋友说“郭家反对这门亲事,她整个人都变了”。

  她转战日本歌坛,但成绩不算太好,慢慢的,行踪不定,1988年她花了港币700万元在赤柱买下一栋小别墅,鲜少与人联系。那时陪在她身边的是她的MTV女导演麦灵芝,邻居常看到她和她相偕去赤柱市场买菜,到跑马地御膳坊吃午饭。同性传闻轰烈到甚至林青霞都要追问,她强烈地否认后,上世纪90年代索性移居法国,遇到小她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保罗。

  两人相伴5年,但她从来没有承认过他,随行时只说他是发型师。她大概也有点瞧不起这俊朗的年轻男人吧,像所有东方传统女性,她向往的是强大如父兄的男性,只可惜最后命运派给她的都是要靠她供养的小男人。

  她是聚光灯下无忧的甜美公主,但私下里却是卖艺赚钱的苦女,一力承担一家老小数十人的开销,最红的女星私下和朋友诉苦的内容是:“等到五弟也成家娶妻生子买了房子,我便会告别歌坛再不唱了。”

  “她是一个内心愁苦的可怜人。”这是和她最亲近的记者朋友杜先生的评价,似乎有点出人所料。但想想,所爱的人非她所愿,生活永远与她背道而驰,她是光鲜的女明星,却仍是满脑子古旧思想的传统小女人。

  “女人30岁以后就不应该抛头露面”,但偏偏造就她的就是抛头露面的事业,而最可怕的是,她又不能再抛头露面,劣质的化妆品和自小的浓妆毁了她的皮肤,隐居时代的她得了严重的皮肤病,不化妆根本不能见人,激素类药又令她发胖,那么爱美的她怎么能接受,除了离群索居她还能怎样?

  1994年离她去世只有一年,正是林青霞风光大嫁的时候,她说了略有点酸意却凄凉的话:“大家命运不一样,她命好。”她命好,她命不好,谁能想得到呢?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声,给人带来无限欢乐的女人却仍然如此地不快乐。

  一个人住在法国最高尚公寓里,正对着歌剧院,下馆子一出手便是100法郎的小费,还生怕别人瞧不起她,对付追问她感情的记者,几乎是负气地回答“我在世界各地都有男友”“我不觉得有结婚的必要”……

  很多年后,我去香港替时尚杂志拍片,因缘际会去了郭家,郭家的客厅挂满徐悲鸿的画,站在那栋望海巨宅的露台上,俯身看山林中曲折的环山路,偶有名车疾驰而过,空中是清脆的鸟叫,我无缘无故就想起了邓丽君,她第一次来郭家的时候,在山路上听到这些鸟叫,那时一定是她这一生里最快乐的几分钟了吧……

  关于邓丽君的随笔【第四篇】:印象邓丽君

  1994年,我在结婚当天,多想把手上捧着的香槟色花球抛给她,因为我认为她是最适合的人选,我想把这份喜气交到她手上,可是我不知道她在哪里。

  婚后不久和朋友在君悦酒店茶聚,接到她打来的电话。我说:“你在哪儿?我想把花球抛给你的,你……”

  我一连串说了一大堆,她只在电话那头轻轻地笑道:“我在清迈,我有一套红宝石首饰送给你……”那是我和她最后的对话。

  相知相惜深刻欣赏

  1980年她在洛杉矶,我在旧金山。她开车来看我,我们一起逛百货公司,其实两人也并不真想买东西。临出店门,她要我等一下,原来她跑去买一瓶香水送给我。我们喝了一杯饮料,她晚饭都不吃就赶着开车回去。那是我们第一次相约见面,大家都不太熟悉,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我却被她交我这个朋友所付出的诚意深深打动。

  和她的交往不算深。她很神秘,如果她不想被打扰,你是联络不到她的。我们互相欣赏。我对她欣赏的程度是——如果男朋友移情别恋的对象是她,我绝不介意。

  琢磨歌艺精益求精

  记得那晚她和我都精心打扮,大家穿上白天买回来的新衣裳。我穿的是一件闪着亮光的黑色直身吊带短裙,颈上戴着一串串CHANEL珠链;她穿的那件小礼服虽然是一身黑,但服装款式新颖,布料层次分明。她的下装是蕾丝裙腰系黑缎带,上身黑雪纺点缀着许多同色绣花小圆点,若隐若现的。最让我惊讶的是,她信心十足地里面什么都不穿,我则整晚都没敢朝她胸前正面直望。

  我们走进餐厅,还没坐定,就听到背后盘子刀叉哐啷哐啷跌落一地的声音,我想,这侍者一定为他的不小心感到懊恼万分。她却忍不住窃笑:“你看,那小男生看到我们,连碗盘都拿不稳了。”

  有几次在餐厅吃饭,听到钢琴师弹奏美妙的音乐,她会亲自送上一杯香槟,赞美几句。她对所有为她服务的人都彬彬有礼,她的口袋里总是装满100面额或者200面额的法郎纸钞,随时当小费用。我看她给的次数太多,换一些50面额的给她,她坚持不收。

  有一次在车上,她拿出一盒磁带放给我听,里面有她重新录唱的3首成名曲,原来那段时间她在英国学声乐。她很认真地跟我解释如何运用舌头和喉咙令歌声更圆润。没有音乐细胞的我虽然听不懂,也分辨不出这和之前的歌有什么不同,但对她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感敬佩。

  共游巴黎永生难忘

  有一天到她家吃午饭,车子停在大厦的地下停车场,那里空无一人,经过几个回廊,也冷冷清清。走出电梯进入她那坐落于巴黎高档住宅区的公寓。一进门,大厅中间有一张圆木桌,地上铺着彩色拼花大理石,天花板上好像有盏水晶灯。那天吃的是清淡的白色炒米粉,照顾她的是一名中国女佣。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在巴黎有个小公寓,她在巴黎的这所公寓比我梦想中的更加完美,可是我感受到的却是孤寂。

  那些日子,我们说了些什么不太记得,只记得在巴黎消磨的快乐时光。

  结束了愉快的巴黎之旅,我们一同回香港,在飞机上我问她自己孤身在外,不感到寂寞吗?她说算命的说她命中注定离乡背井,这样对她比较好。

  飞机缓缓降落在香港,我们的神经也渐渐开始绷紧。她提议我们分开下机,我叫她先走。第二天,全香港都以大篇幅头条报道她回港的消息。

  梦中思人友谊长存

  2013年来临的前夕,我在南非度假。因为睡不着,打开窗帘,窗外星斗满天,围绕着蒙上一层薄雾的橙色月亮,诗意盎然。我想起了她,嘴里轻哼着《月亮代表我的心》。

  她突然地离去,我怅然若失,总觉得我们的友谊还没有结束。

  这些年她经常在我的梦里出现,梦里的她和现实的她一样——谜一样的女人。奇妙的是,在梦里,世人都以为她去了天国,唯独我知道她还在人间。

  关于邓丽君的随笔【第五篇】:怀念邓丽君

  明天,5月8日是一代歌后邓丽君逝世11周年的日子,我夜不能寐,回忆邓丽君咀嚼邓丽君,她的音容笑貌,她的甜美歌喉,她的不卑不亢,她的荦荦大方,她的纯美的台风,都堪称绝品!无人不为之倾倒。。。 《小城故事多》、《我只在乎你》、《甜蜜蜜》、《何日君再来》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传唱在大街小巷的,配给各种影视片的,数不胜数。我无法一一道来。

  20多年前,在厦门鼓浪屿,我和老公挤在人群里抢购邓丽君的录音带,我们对她的歌声与其他人一样,百听不厌。当时那场面,就像宋丹丹说的:那是,相当的多,那是,人山人海,就像不要钱似的。足见人们对邓丽君喜爱的程度有多深了。

  11年前,传来她病逝的消息,我真有点怀疑是否报错了。我恨死了她的那个外国男友,为什么不及时给她拿来止喘的药呢?为什么眼睁睁地看着她跪在床上,蜷缩在床上,大口地咳着、喘着,上不来气呢? 逝者如云飘忽在天外,但是,我们仍像宝贝一样关注她的歌她的一切。

  邓丽君已深入海峡两岸世界各地人们的心中,人们爱她,疼她,宠她。。。

  今天,怀念、痛惜的人们只能听音箱里的邓丽君了,人们不愿接受也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就是她远离我们却在我们心中!!

  她如同昂贵的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

  今天又逢一代歌后邓丽君的祭日,我因写怀念她的文章,而结识了许多博客圈子和众多的博友。我的这篇原创小文,有幸被众多热爱邓丽君的朋友转载,并且也有被河南等地市报刊登载的荣幸。不过,他们没写是转载,而是堂而皇之的写自己的名字... ...

  当时我是震惊加愤怒!后来想想,也赖自己初入博客圈什么都不懂,那时也根本没有现在的域名之类的东东。

  2007年的5月,我被旅顺网友木化玉老师引领进了博客圈的。在此对她表示感谢! 遥祝远在国外的她一切好!

  今天,再拿出小文,是纪念自己的曾经。

关于邓丽君的随笔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