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随笔轶事

  随笔轶事【第一篇】:安检三遇

  (一)

  自1985年之后,我20年没有坐过火车了。那时间,火车上也有不得携带危险品的规定,指的是炸药、汽油之类,酒并不包括在内,因为在火车上不但可以饮酒,还有酒卖。按照这个经验,20年后我回老家,带了一箱酒,候车室检查、检票处检查都未过问,上了火车,行走多时,一列车员发现了,遂说此为危险品,不得携带,打开车窗,说要扔下去。我慌忙抓住酒箱,小声对列车员说,一共12瓶,我送给您两瓶,其余的让我带走行不?结果一切顺利,我以两瓶酒为代价,把十瓶酒带到了老家。

  (二)

  我有恐高症,不敢乘坐飞机。因腰间盘突出病情严重,要去西安治疗,坐火车时间太长,怕坚持不住,就闭着眼睛坐飞机。首次要登高,心里忐忑,进候机室时亦很犹豫,引起安检人员怀疑,拿着电子狗,在我身上反复检查,不见狗叫。不知何意,又要求我把屁股后面兜里的东西掏出来,照办后他看到是人大代表证件,遂停止检查放行。我感激他对人大代表的尊重,上了飞机犹想,倘若我的证件是伪造的,或者是偷来的,又当如何呢?这架飞机会遇到危险吗?

  (三)

  三年前,我陪81岁的老母亲去青海湖旅游,结束后,去西宁火车站准备返回。进了候车室,一溜儿的警察安检,我家老太太没人阻拦,却有一位女警察拦住我,以极快的速度用电子狗嗅了我,却把一只手伸向我的下身摸起来。我说,你乱摸啥?他警告我说别动。摸了一会儿还不肯罢休,我说能不能换个男的来摸,或者脱了检查也行。女警察厉声道,注意你的态度!我只得任其摸了好一阵,始得放行。后来我对此事反复思考,不敢歪想,觉得女警察大概是怀疑我裤裆里的是毒品吧?也就释然了。

  随笔轶事【第二篇】:治病二题

  (一)

  六年前,我因腰间盘突出在本市医院久治不见好转,便去省城治疗。那家省级医院嘱我住院治疗,为二级护理,七天时间,才检查了五项,第八天医生会诊,诸位专家讨论一番后,说出的治疗方案与我市医院的方法一样,我遂借故委婉拒绝治疗。出院结账六千余元,未服一粒药,未作一次治疗,而且,也未见到给我二级护理的那个护士为何模样。

  (二)

  老领导推荐说,西安某省级医院治疗腰间盘突出有效,就去治疗。该医院治疗我这种病的医生都是专家,一天只挂12个号。我早晨七点去,排在13位,心存侥幸,等待至我,果然停止。有保安来说,给他两百元,必让我明天就治,我不理。次日临晨四时便去排队挂号,挂得第一名,专家医生开了四个单子全是特急检查,所谓特急,其实不急,因特急单子太多。好不容易检查完毕,专家治疗,在我腰间最疼点打了三支封闭针了之,且收检查治疗费1800余元,还不包括我吃住路费。后悔莫及,此等治疗,任何一家乡镇卫生院也能做到,无需专家,无需检查,无非三支封闭针而已,且收费不会超过百元!

  随笔轶事【第三篇】:童年轶事

  我童年的家在个大院里,院里住着十几户人家,虽都不沾亲带故,但彼此互帮互助,亲如一家。小孩子按年龄大小,兄弟姐妹地称呼着,常常聚在一起,这跑那颠的。从头到脚都是尘土,完全不是听话的小男生,乖乖女。 躲猫猫、过家家以及老鹰捉小鸡都是我们所玩的游戏。每当想起这些,那些零散的记忆片段,就像铁片冲向磁铁那样,有无穷的吸引力。

  躲猫猫,我们分成两伙,一伙躲一伙找。找伙查十个数,之后开找,找伙找不到躲伙,躲伙就要往找伙脸上粘纸条。找伙要是找到了躲伙,找伙就要往躲伙脸上粘纸条。鸡窝、马棚以及柴草堆都是我们所躲的地方。

  屋后有个大沙堆,是我们这群小孩玩过家家的首选之地,每人用手刨个洞,做为房子。之后找来废纸,剪成钱的样子,按大小,写上五圆、十圆、一百圆,做为每家的生活费。 每次玩过家家,我都要开个小商店,草穗、树叶、野花都是我这小店出售的物品。有个腊梅的小女孩,和另几个小孩成立个税务所,老来上税,为此,我们还干了一杖。 老鹰捉小鸡、跳绳、踢毽子以及弹玻璃球都是心动有趣的游戏,然而这些并不能控制我们身上的野劲儿。 我们开始走出院子,来到山坡、树林、河边,打鸟雀、抓青蛙、逮昆虫,个个都勇往直前。谁摔倒了或破皮流血都不在乎,哪怕过来条大蛇也敢斗斗。 有个叫亮子的小男孩凶残可怕,他将活蹦乱跳的小鸟绑在爆竹上,点燃爆竹。随着一声巨响,爆竹炸开花,同时,小鸟也血肉横飞。

  仁慈的小孩会善待抓来的昆虫,看看这摸摸那,像观察外星人一样。最后小心翼翼装瓶子里,紧张的神情,就像《天方夜谭》里那个渔夫将巨魔骗进古坛,赶忙封上符咒,不敢触碰一样。 回到家,找来昆虫爱吃的叶子,将它们喂养起来。过几天,拿出来互相比比,看看谁的胖谁的瘦,有没有产卵。 最兴奋的是斗蛐蛐,两只雄的放一起,它们就会视为仇敌,不停打斗,直到一方付出生命代价。雌的性格温和,贪吃爱睡,但要激怒了它,也不是省油的灯。 出格的是我们将蛐蛐装进火柴盒,带到课堂上。 老师在黑板前呱啦呱啦地讲着,我们瞪圆了眼,看似听讲,心里却想着我们称为的“聚宝盒”。这时蛐蛐叫起来,老师发觉了,他将我们的“聚宝盒”夺走,抛到门外。之后整齐地在黑板上写两行大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吓坏了,不敢对视老师那双喷火的眼睛。

  从这以后,不敢再将“聚宝盒”带课堂上了。 年龄稍大点时,我们变了个人似的,全都爱干净爱美。那时我父亲是村长,家里经常来客人,做为村长夫人,母亲梳时髦卷发,也常陪父亲去乡里办事。在这样家庭成长的我,自然效仿起来,涂粉蜜梳分头,哼着流行歌曲,很快全班同学都被我带动起来。老师最初没在意,人多起来就管不住了。

  不久, 班里插进来个城镇学生,她看见班里男生全都梳着中分,笑得直捂肚子。原来,梳中分是电影里汉奸的头型。

  随笔轶事【第四篇】:初中轶事

  人生的入学教育轨迹,本应是幼儿园——小学——高小——初中……教育的内容,里应当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然而,在他的学涯中,由于“十年内乱”的伴随和“白专道路”的掺和,使得他上初中的轨迹发生扭曲,受教育的内容也有减无增。

  他在“一派大好革命形势”下,度过了两年高小,且不说教育质量如何,就毕业程序而言,考试,毕业合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代表讲话,同学们之间的留念等,都进行的很顺利。最为难忘的是照毕业合影像活动,1968年9月5日8时,同学们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按时来到了照相点。这是一座具有“革命”象征的小院,是大队干部开会、学习的地方。院子中央摆好了照相用的高低凳子,背景墙的正中央镶嵌着一副毛主席挥手的画像。

  上端写着“毛泽东思想万岁”大字,院子两侧杨树参天挺拔。政治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很是和谐。上午9时许,学校老师来了,大队领导来了,贫下中农代表来了,同学们来了,在摄影师的摆弄下,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完成了,同学们都为此而自豪。但是,让大家困惑的是下一步向何处去?以前上初中要到县上 ,后来,县上的初中停办了,大家想继续学业谈何容易!等待成为同学们无奈的选择。

  时间不长,他得到一个消息——开门办中学,有能力的学校要开办中学班。这样一来,上中学就在家门口了,再不用远道去县上了。为此,他欣喜若狂地联系了几个同学去打听消息的真实性。经证实,消息确切、可靠,这下他心里有底了,上初中有希望了。经过县教育部门的调整,他们邻近三个村的学生整合成一个初中班在西高村学校开课了。

  上初中班,虽说还是在原来的地方,可老师换了,年级高了,学习的内容较前有深度了,心情也稳定了,自我感觉良好了。一夜之间,他似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真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开学的第一天,学校召开了动员会,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相互的认识。随之,每日依旧的上课喊“老师好”、“同学们好”的相互尊语回荡在校园的上空。由于没有统一的教材,上语文课开始以《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文章为教学内容。一天两天,一个学期不能全学这三文章啊,老师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选学一些其他的文章,但选学的内容也是慎之又慎,如果选不对内容,有悖于“政治形势”的内容,老师就可能面临大祸。

  为了防止不测,老师选学《毛泽东选读》本中的章节和当时报纸发表的有影响的文章做教材。数学课内容,全凭老师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选择教学内容。上体育课多为打球,跑步。其他课程也就没有了,教学内容很是单调。就这样,日出日落,昼夜复始,初中一年级过去了。第二年开始,由于他们村开办了初中班,就转学回到自己村上初中二年级了。上初中二年级就有了上级统一下发的教材了,教学秩序逐渐正规起来,教学内容也多了起来,但与之前的老初中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以及师资力量相比还相差一定距离。由于在农村办学,又是首次尝试,难免有一些问题,但对于“破冰之旅”还是应该肯定的。

  那时,由于农村条件差经济落后,教学也遇到经费不足的问题。每到暑假学校就组织学生到地里捡麦子,用捡到的麦子换取教学经费。到了星期天,他就到生产队劳动,挣点工分来为家庭获得些收入。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家庭副业是不让搞的,你有丝毫的动作就可能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你有顶点的买卖行为都可能戴上“投机倒把”的帽子。家庭养鸡、兔、猪也得谨慎。

  处于生活的所迫,他养兔子卖过钱,拿蛋鸡卖过钱,跟着父亲卖猪卖过钱。他家还是不错的,每年全家辛辛苦苦,拼死拼活的干,年下还能分得几百块钱。有的生产队,有的家户干一年不但分不得一分钱,反而还欠款。面对这样的窘景,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不能这样下去,这样的苦累换不来幸福生活。时年,对他最有触动的有四件事:一是收音机的启示。村里有个老初中生,在自己家里做了个矿石收音机,在外边树上拉了个蜘蛛网天线就能听到声音;再者,就是他的班主任是老高中生,在教学之余做了个半导体收音机,他对此很是兴趣,决心要学习这些知识。

  二是变压器的启示。那个年代,由于物质匮乏,好多日用品供不应求,电灯泡也不好买。他看到别人制作变压器点亮小灯泡,对此也产生了极大兴趣。那时候,他没有绕制变压器的知识,看到一个用铅笔芯降压点亮小灯泡的资料,他就大胆的实验了,果真可以。这次大胆的尝试,给了他渴望学习知识的力量和勇气。三是修锁配钥匙的启示。他看到修锁匠不一会就能挣个块八毛钱的,他就动心了,通过对锁的“解剖”弄清了其中的原理,经过试验,配钥匙的技巧他摸到了。一次,他到磨房看见一把丢弃的大锁,就给管事的说:“这把锁我能给它配上钥匙”。

  管事的看他是小孩子,就用鄙视的眼光看着他说:“你要是能给配上钥匙,你磨面就不用掏钱了”。他一听欣喜若狂,这不正是他所期盼的吗。回去后,他找来钥匙配料,把锁芯取出,经过个把小时的加工,钥匙配好了。磨房管事的把钥匙插进去一拧,“咔嚓”锁开了。顿时管事的脸上绽放出笑容,说到:“你真行啊,以后你配钥匙就给你顶磨面钱了”。这次辛勤的劳动有了实际的回报,更坚定了他学习知识勤奋工作的决心。四是做耳机的启示。他看到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手里拿了一个黑色的东西,接在广播喇叭线上就能听到声音。

  他好奇在想:“喇叭能说话,这个东西也能说话,它到底是个啥东西”?带着一连串的好奇他多处打问,终于搞清了耳机的原理。他找到磁铁、漆包线、震动铁片,经简单的绕制,把接线连接到广播线上,自做的耳机发出了声音,他开心的笑了。在开始做耳机的时候,他不知道是用漆包线,就找来一些细铜丝绕线圈,一试没有声音,后来才知道那黄橙橙的线是漆包线。

  在做耳机的过程中,他学会了修理广播喇叭的技能,使好多废弃的喇叭经过他修理又能“说话”了,每修理好一个喇叭他都自豪一次。五是修理钢笔的启示。那时,不时的有修理钢笔的师傅来学校服务,搞些钢笔配件,磨一磨笔尖,销售一些墨水精片等,服务下来也能挣个大几块钱。每次师傅来了,学生们都凑上去看个热闹。不知道其他同学凑上去是什么意图,他去的目的一是看看师傅怎么样修理钢笔?怎么样磨笔尖?二是看看挣钱如何?他幼小的心灵里就有了做小生意赚钱的渴望。

  他是个善于琢磨事情的孩子,尤其是对不认识的事物他都要弄个明白。四个启示让他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没有文化知识不行;没有科学知识不行;没有社会服务技能不行。于是,他横下一条心:努力学习,发奋学习,用文化武装自己,用科学改造现实,用技能服务社会。

  在学习中,他认真听取老师的每一课讲解;熟读每一个章节;深解每一个词语;仔细演算每一道题。他勇于锻炼自己,为了练习普通话,他不放过每一次锻炼的机会。为了练好钢笔字,他多写多练,作业从不乱写一个字,通过自练、作业、抄写资料练了一手仿宋钢笔字。

  两年的初中学习毕业了,考试成绩自然是他学习效果的外在反应,而对他产生内在动力的是社会和学习实践给他的思想压力以及自强、自立、自信的决心。

  随笔轶事【第五篇】:轶事随笔

  读罢湖湘地理074期,

  想起童年时与父母每周往岳麓山打水之事。

  通常是夏夜,或者春夏过渡的时令,

  和父母乘车越过湘江。

  每下车便是弥望的新意,带着生命的律动。

  前往七十三军墓的阶梯就掩映在碧色里。

  上山是没有手电筒的,那时我也没有手机。

  在晚风中,湿润的空气给人清新的感觉。

  打水是要走墓右的一条小路的。

  不规整的石板被前人的鞋底抚平变得圆滑。

  排队的人也不说话,只是享受山中的静谧与寥寥的星辰。

  清凉的水被接入一个个的塑料容器,容器表面会泛起一层白雾。

  打水处独独是没有树木的,龙头后面是一些古旧的房子。

  月华洒下来伴着甘泉流动的声响,无可言说的虫鸣也同时演奏。

  回家的路上经过大学城,路灯的光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随笔轶事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