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哪个学校的校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 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也有人说成:学深为师,品正为范。
从字义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关于祖国发展我成长的手抄报资料~~
我爱祖国 我爱五星红旗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我要好好学习 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我爱祖国 我爱红领巾 我要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尊敬老师 爱护同学 做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自己找去么
那句话儿作文提纲怎么写
议论文的构思步骤和文体训练方法福建省连城一中 吴 健许多考生写议论文时,或无从下笔,或中途滞涩,或无法兼顾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这都属于构思不明、文体不清的问题,可按下面的构思步骤和文体训练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
一、构思步骤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考生行文前的审题构思应从中得到启示。
有些考生看完题目,提笔就写,是“乱走”,不符合思维规律。
正确的构思应以中心为定点,然后辐射,添加,完善。
如图所示: 开头 结尾四个步骤依次展开如下:第一、定点:确立中心——你的看法态度;第二、辐射:想好分论点——准备从哪几个不同角度或侧面或层次或阶段展开;第三、添加:举例引用——准备为各分论点举哪个典型事例引哪句切合名言;第四、完善:提炼开头结尾——行文前先拟好总领全文的开头和收束点旨的结尾。
这样,行文就简化为有条不紊地把上面的思维表述出来,用语言加以美化。
二、文体训练方法学生审清话题把握题意拟好题目后,用类似于填空的方式将文章的中心、开头、论点、事例、名言、结尾一一想好列出。
如下表:题目:中心:开头:论点①:事例:名言:论点②:事例:名言:论点③:事例:名言:结尾: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学生列出上面各项内容,就等于为全文搭好了架,铺好了路,胸有成竹。
行文便简化为步步整合,层层美化,有利于发展等级分数的追求。
为了设置亮点,中途停下,进行细细的修饰、润色、包装,也不会影响思路、气势。
值得注意的是:1、开头段要明快、简洁,三句内点题。
让阅卷教师一看就能明了你的作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能做到“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接下去的工作主要是看看这篇作文发展等级情况,有多少亮点可以增加多少分。
2、若同一题目大家一起做,因所定中心所列论点所举事例所引名言不同,还会起到同题换写互通有无交流积累的作用。
叔本华说:“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
”这话很有道理。
考场上,谁想得清楚,谁就写得清楚;谁写得清楚,谁就能得高分。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5.3)议论文写作技巧作者:浪漫妍风 来源:作文网 访问次数:1320 时间:2006-06-03 【字体:大 中 小】【双击滚屏】【关闭窗口】学学“一句话开头”文章开头勉强,写起来就会觉得没劲,议论文的定作尤其如此。
如果文章的开头是没有经过思考,顺水推舟的,对议论的对象、论证的方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标方向不明确,议论也就会不着边际,文章的随意开头还会造成写作中缺少自信。
这种“随意开头”的情况常常出现在限时命题作文中,教师要求当堂交卷,“写不出来也得写”、“不喜欢的题目也得写”,于是有的同学就省却了审题思考的时间,“先坐上船再说”,然后在“游动中寻找目标”,这个“游动”,往往就形成了无话找话。
譬如写《谈习惯》,他就这样接:“什么是习惯
习惯就是……,习惯有两种:好习惯与坏习惯……,当然,也有不好不坏的习惯……”;写《苦与乐》,则写:“世界上的事,有苦就有乐,苦,就是指……,乐,就是指……,人们一般都喜欢乐而不喜欢苦……”——看起来,“接话”似乎很通畅,但这些话都是可有可无的话,800字的文章,写到一半还不见观点,这是文章的一种常见病。
治这种“游动中寻找目标”的毛病,办法是有的,如学会剖析材料,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拓展联想思维等等,也就是说,要练好基本功。
但有没有更直接一些的训练方法呢
有的。
“先上船再说”最明显的毛病,就是开头罗嗦,这里介绍一种开头的方法,即“一句话开头法”,即,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自己逼自己,只用一句话作开头。
这样做,对纠正文章开头言不及意的毛病大有好处。
由于只能用一句话,那就一定要考虑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逼使自己从对题目的思考中选取最有份量的话作开头,促使自己对思考的内容作出比较筛选,这样的开头,既简洁,又明确。
一句话开头,有利于尽早进入议论,使中心部分突出。
一句话开头,也能使人产生一种写作激情,如有位同学在写《读〈祝福〉》一文时,以一句“太不公平了
”开头,这样的启动,犹如找准了感情的闸口,能有一泄千里之势。
经常能想到以最简洁的语言开头,对克服“游击”的毛病是大有好处的。
铸炼你的语言同样的命题,比较接近的观点,类似的论证结构,文章为什么还会有高下,有的中看,有的不中看(放在考试中则出现较大的得分差距)
这主要是语言问题。
时下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不重视提高语言水平几乎成了一种痼疾。
议论文语言先求平实,这个原则是不错的,前提是要论述清楚。
一种观点,一个道理,希望人家能接受,“说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是浅显乃至尽人皆知的,这时候的“平实”就有可能变成“寡淡无味”。
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的议论文,观点是明晰的,结构是严谨的,但习惯于用极幼稚的语言去论述,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很像成人穿了件小孩子的衣服。
更有一种常见病,就是盲目模仿报告腔,高调官腔,靠标语口号、假话空话虚张声势,明明是请他谈观点,发议论,他却要在那里自作多情地空喊,休说读者讨厌,认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他自己也有可能认为言不由衷。
自己空喊一阵倒罢了,教师看这样的文章,连看七八篇,必然会头脑发昏。
议论文写作中,要有铸炼语言的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说清”。
“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不力争达到高要求,满足于“说清”,这样永远不要想提高语言水平,甚至连“说清”的要求也达不到。
一句平常的句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
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
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
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动一下顺序
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铺陈渲染的手法
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不增强文章的气势
可不可以借用口语俗语来陈说
可不可以考虑来一个有力的反问
……只要常常能有这种铸炼语言的意识,提高语言水平就不是一件难事。
写文章也`如同烹饪,一样的材料,怎样能把它做得“有味儿 ”,自己不给自己提点要求是不行的。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
我们不少同学的“味觉”很好,但往往只用于品味人家的手艺,唯独自己下手的时候,就马虎了事了。
铸炼语言非一日之功,但不行动起来就永远不会有长进。
举例要清楚明白议论文的举例,为的是证明观点,增加说服力。
例子是否与观点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鲜活”,不要“陈芝麻烂谷子”,一论“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盖”、“牛顿的苹果”,--这些,也已经是基本道理,这里就不多说了。
写议论文举例,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个人特有的经历当成人所周知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阅读积累,都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尤其是不同的教学环境之中),因此写文章举例时,就不能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一定知道。
这种疏忽一般较多地反映在“略说”上,--因为误认为人所周知,就一笔带出,结果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教师甲上课说过的一件事,学生写作时不加细述,在教师甲看,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让教师乙看,很可能莫明所以,认作语焉不详。
尤其是在运用典故时,由于个人的阅读经历的局限,如果不加说明就会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如“这就和没买到鞋子的郑国人一样了”、“锯了竹竿进城门式的自作聪明”,是化用“郑人买履”、“鲁人锯竿”两则寓言,由于都只有一句话,让读者在理解上产生了障碍。
其实,如果能稍稍加上一两句话,甚至加上几个短语,就能把例子叙述得比较清楚。
这“郑人买履”和“鲁人锯竿”是典故,尚有据可考,稍加说明便可理解,有些事例不细说清楚则根本让人不知所云。
例如,“像二十四桥的设计,就显得很单调”,“袁隆平学的就不是屠龙之计”,--离开了一定的生活环境,这样简略的例子就无济于事,因为非但让人理解吃力,而且有可能产生歧义,其实这里说的“二十四桥”不是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是近年南京人对新建的二十四座人行天桥的戏称;而著名农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发明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南京师大附中校友,对南京师大附中的同学而言,他的大名可能是如雷贯耳,但是离开这个环境,读者可能一时就反应不过来了。
不但是这一类的例子,如果是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在用于举例说明时也要表述清楚,因为你注意到的,感兴趣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注意到或是感兴趣。
近年以来,有些同学常在议论文中写进一些歌词,借用流行歌曲歌词,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最好能点明是歌词,如果加上一句“有首歌中这样唱道……”,则可以让读者知道这是在引用。
有位同学曾在文章中写道“一想到‘我在阳光下辛勤地劳动’,我就激动无比”,教师怎么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搞不懂为什么这里要加引号,也不理解这句极平淡的话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学生激动成那样,后来才知道这是那个月最流行的一首台湾歌手演唱的歌曲,但不是每个学生都熟悉,而教师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有鉴于此,行文举例时须要三思。
结尾不要装腔作势以前听高谈阔论的大报告,我们判断报告是否快结束,有几种方法。
一是依据内容,如他一开始就说要谈四个问题,一如我们作文立提纲,谈完了,即使要补充几句,时间也会有限;二是看时间,犹如我们写作文定字数,说了两个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或是下班时间,不结束也得结束了;比较麻烦的是提纲不明,又不肯受时间限制,那就只有看情绪,报告即将结束,如文章收尾,应有规律,但是如果偏偏报告人的情绪混乱,没有规律,就很难判断了。
比如,他忽然出语铿锵,挥手有力,众人以为他即将激昂地结束自己的呼喊,于是在他每一次的喊话式的话语之后都使劲地鼓掌,哪知他呼喊之后又用舒缓的语调说起另一个话题;你正捉摸不透时,他又振臂高呼起来“让我们…… 吧
”--这一回你以为无论如何也要结束了,哪知道他又会婉转出下一个“但是”出来……这种滑稽的情景谁想进来都会觉得好笑,但是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结尾如果拖泥带水,装腔作势,也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进而生厌的。
这里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学写议论文,特别爱拉开一个“功架”,很想造出一点气势来,但由于底功有限,于是不得不在结尾虚张声势,或是采用标语口号来呼喊,或是模仿伟人作深谋远虑状,动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吧”或是“争取作出更大贡献吧”--这些话,偶一用之,或许还会有一点激情,倘若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谈话,未免有点技穷了。
这种“尾大不掉”是一种恶习。
我们提倡利索的结尾:分析阐述完了,结论水到渠成,还有什么可以唠叨的
写议论文,不是作报告,热情与号召力不是靠空喊就能代替的。
其实“热情激荡”不过是结尾的风格一种,而结尾本可以是多样的。
结尾处要冷静。
是否需要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需要补充一点什么意见,是否需要说明一下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否有必要提醒读者对某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在列提纲时就应有所考虑。
结尾处要冷静,不同于骤然冷却,要注意语言的节奏。
可以小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但不可作过多的重复,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家的重视,这时候行文语言要注意“打动”人。
写文章,尤其是议论和记叙,写出来的话要像是人说出来的话--这样说好像是在骂人了,但确实有些文章的语言不像是人在说话,而像没有生命的机器。
首先是不顺,读也读不通,既没有书面语的谨严,也没有口语的那种流畅。
二是没有活气,冷冰冰的,文章是要给人看的,见其文如见其人,一点生气也没有,这像什么呢
三是生硬,有些同学尽爱写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有的盲目模仿,喜欢用欧化的句子,有的喜欢模仿港台腔,动不动“我好开心好开心哇”;还有就是堆砌词藻,满纸形容词;而有的同学写文章语言贫乏,一下笔就是“十分”、“非常”,一篇短文中能用七八个;也有人背过成语词典,不用足了就好像对不住词典一样,每说两三句话就来一个成语,弄得佶屈聱牙,结果读者的注意力全用于对付文章的成语中去了。
我们平时看同学的议论文,在论点的设立正确、论证方法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畅达是区分“好”或“一般”的重要标准。
有些同学只会简单地模仿别人的语言,而且顽固不化,诸如“做四有新人”、“经过顽强拼搏”、“ 为四化贡献力量”之类的语言,几乎是不要动什么脑筋的。
--不是说这样的话不能学,但是如果只会这样说话、总是这样说话,谁愿意听你的
前人评说前秦诸子文章,称赞其“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孔子、孟子和庄子即使论说最抽象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比喻。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曾晰说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你看,他用几句话就形象地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治世才会有的图景,这比说“国泰民安”、“繁荣兴旺”、“小康社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幅图景,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要令人向往,因为只有在治世,读书人才有可能在春风中纵情地歌咏徜徉,故而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论说治世时则有一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道路上不再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用背背东西、用头顶着东西步履沉重地赶路了,这说明什么呢
这就比说“生活富裕”、“民风淳朴”要形象得多。
记得上海有一年选“上海小姐”,最后一轮仅剩下两位选手,得分一样,因而加试一题,题目是:“对上海,你最想看到的一幕是什么
”有一位的回答是:“在白天上班的时候,准时来了一辆公交车,车上人不多,每个人都有座位。
”--话一出便赢得满堂喝彩。
上海面临的困难当然不止是公交问题,但是公交车拥挤是尽人皆知的事,这位小姐为大家描绘出了理想的图景,一下子打动了所有的评委,倘若她说“希望上海变得越来越美丽”、“希望上海的公交状况得到改善”,“发展公交事业,争取更大胜利”,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让我们的作文语言有活气,就要多注意学习这一类的表达方式。
言之有物,不说废话请看下文:某省考优拔,题系“日本宪法与英国宪法比较论”。
其冠军一卷有云:“宪法有二种,一曰日本宪法,一曰英国宪法。
日本法为东洋人所作,英国法为西洋人所作。
日本法多用‘挨、伊、阿、哀’,英国法多用‘哀、皮、西、提’。
日本法文系直行,英国法文系横行。
日本法其条文系七十九条,英国法其条文共六十三条”云云。
阅卷者评曰:“考据详明,日英两国宪法条文,能列举其数,足征于东西洋政治学,研究有素。
”文题要求“论”,作者倒底“论”出了些什么呢
摇头晃脑说了一通,该说的一点也没说出,看了觉得可笑。
其实这并不一定是编派出来的笑话,反观我们一些同学所写的议论文,也不难发现这种言之无物连篇废话的毛病。
一篇好的文章,要说到“好”,可以好得没有止境,通俗地说,就是没有“上限”,进入那种境界,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达到基本要求,则不应很难,最起码的,是做到言之有物,让人读了之后,能知道你想说些什么,说出了些什么,多多少少能留下一点印象。
你的观点,你的分析,你的结论,你的表达方式,你的语言……一句话,要有“你的”。
造成“言之无物”毛病的原因很多,除开作文态度暂不论,最主要的,是不会动脑筋。
常见的,是对论题不作任何思考分析,只作简单的解说。
如给他一个题目《习惯》,他就不知道去想如何用这个题目来介绍一些新的思想成果,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表现形式,而是一下便循着旧有的模式发起议论来:“什么叫‘习惯’
习惯就是……。
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好习惯,一种是坏习惯。
……我们要保持好的习惯,改掉坏的习惯。
……”--就文字来看,他说的这些话,一句也没有错,但是都没什么用。
因为他没说出什么来,没有他自己的东西,他重复的不过是最简单的“1+1=2”之类的公理。
不动脑筋,就只好重复或照猫画虎地演绎人家的观点,罗列人家说滥了的例子,引用人家看腻了的“名言”……,而他就是没有力量拿出一个货真价实的“我认为”
另一种言之无物,是说空话说大话。
题目大,他不懂得把口子缩小去开掘;题目小了,他又不懂得触类旁通地“说开去”。
不管什么题目,他一开首便来上一通空话套话,好象不这样就不是一篇好文章。
这番且大且空的套话看上去“气势”很大,从形势说到意义,从政策说到方针,要求800字的文章,他一个开场白便写去二三百字。
接着还没有对论题作一点具体的分析,便又开始了盛气凌人的结束语:描绘宏伟目标,展望壮丽远景,提出更高要求,动不动“青年朋友们,让我们………… 吧
”--读这种文章,常常象听一组空洞无物的口号,根本无法揣摩作者倒底想说些什么。
这类言之无物、用废话堆砌起来的“文章”,读者生厌,我想作者也未必就没有苦恼。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呢
我认为首先是于思考,努力地建立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对真理的解说,每个人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也会有独特的感受,尽量地把这种感受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使文章有“物”,先做到这一点,大概还不算很难的事。
鲁迅的写作风格
1.从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
这就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
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技术属于( )发展的( )技术。
2. “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
其中3大类为( )、( )、( )。
3. 学习结果和学习目标在本质上一致的,加涅根据学习结果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 )、( )、( )、动作技能、态度。
4. 1954年哈佛大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
他根据他的( )、和( )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1. 教育技术(AECT94定义)2. 绩效技术3. 知识管理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 信息素养1. 如何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含义
2. 个别化的优缺点有哪些
3.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 画出香农——韦弗教育传播理论模式图,并根据该模式分析学校教学的教育传播过程 5.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7、学习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8.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9.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10. 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四.论述题(第一小题 12 分,第二小题13分,共 25 分)1. “我们淹没在网络数据资料的海洋中,却又在忍受着知识的饥渴”。
阐述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 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导论试题得分 评卷人1、“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
其中3大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54年__________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
他根据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
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5、教育技术的形成经历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 (共20分)1、教育技术(AECT94定义)2、学习资源3、教学媒体4、系统方法5、过程1、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2、媒体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4、教育史学家认为的四次教育革命 5、列举常见的视听觉类媒体,任选其一说明它在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优缺点。
四、论述(共40分)1、 简述“经验之塔”理论对媒体选择的指导意义。
2、 分析小组教学的优缺点3、结合当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试分析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
4、 在“长春2004—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上,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AECT教育技术新定义的解读与启示一、填空 (共15分)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
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___________2、1954年斯金纳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艺术》一文,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缺点指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
他根据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理论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3、加涅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特点,概括出五种学习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经验之塔”把人们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各种经验,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为3大类11个层次(1969年修改为11层次)。
其中3大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系统科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 (共20分)1、绩效技术2、教育信息化3、超文本4、教学结构5、教育技术三、简答 (共25分)1、教育技术运用所包含的内容有哪些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简述按教育信息资源的存在形态通常把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分为那几类;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4、解释医疗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功能5、解释“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这一观点 四、论述(共40分)1、 什么是系统方法
它对教育技术的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
它与教育技术有什么关系
2、 请你回顾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由此分析我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你能提出一些新的解决思路吗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什么是教育技术
两者有什么关系
谈谈你的教育技术观
4、请举出教育技术研究的六大热点领域
并就其中一个做详细说明。
一、 填空题 (每空1 分,共 10 分)1.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 )设计了第一台自动教学机。
被称为”程序教学之父”的是( )2.布卢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包括六个层次::知道、领会、( )、( )、( )、评价3.教育技术的形成经历了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 )、( )、( )4.学习者通过符号(字母、数字、单词等)与自己所处环境作用及反应的能力。
加涅把智力技能分为辨别、( )、( )和高级规则。
二、 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1. 教育技术(AECT2005定义)2.学习媒体3. 教育信息化4. 流媒体技术5.教学系统三、 简答题 (每小题 5分,共50 分)1. 教育技术逻辑起点是什么
2. 简述小组教学的优缺点
3. 影响学习过程的因素有哪些
4.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发展概况。
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该模型具体内容是什么
5.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对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识管理对网络学习的作用有哪些
7、解释“媒体一般是灵活的、可以替换的”这一观点8.简述当前三种典型教学结构9.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当前我国教育技术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0. 程序教学的基本要素四.论述题(第一小题 12 分,第二小题13分,共 25 分)1.根据自己学习体会,假如你是一名某一科目教师,谈谈你在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2.请就下面的观点进行评述: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具有多种功能,并且在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因此 有人提出:多媒体计算机是一种全能的媒体,它能够代替幻灯、投影、广播、录音、 电影、电视等媒体。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逻辑性。
)教育技校学导论参考答案:试卷1:一.1、 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 观念形态技术2、 做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抽象的经验3、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4、 操作条件反射 积极强化二、1-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 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3- 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是要对知识进行规范管理,以利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
4- 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5- 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三、1、 答题要点:技术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演变。
技术包含2方面内容,即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技能。
技术的重点在于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组织,而不是工具和机器2、 有明确教学目标 提供与传统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 学生能及时反馈 灵活安排时间 自定学习步调 等过多依赖学生的主动作用要求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责任心很强 准备适合个别化教学的材料很困难 有些教师不适应具有支持性指导任务 适合个别化教学的课程范围和类型有限 以学为主的课程很大方面取决于主办学校行政管理的支持3、 身心发展状况3、已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风格3、外部环境一、1、做的经验、观察经验、抽象经验2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3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资源)4 普莱西5 视听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技术、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二、1、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物、财、信息等3、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4、系统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吧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去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5、 是指为了达到预定学习效果而采取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是一个包括输入、行为和输出的序列。
三、1 小步子逻辑序列、积极反应、信息及时反馈、自定步调。
减少错误率2、依据学习者特征、依据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3、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知识外化实现自我反馈4 文字体系出现 印刷术产生 专职教师出现 教育技术 5 电视机 录像机 影碟机四1、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材料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2、 优点:较高的认知目标 创造性的思考技巧能、交流技能 人际关系技能、理想的态度性格3、 缺点:小组方面的困难 态度问题 试卷3:1、 普莱西 斯金纳2、 操作像条件反射 强化3、 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4、 直接做的经验 观察的经验 抽象经验5、 信息论 系统论 控制论二1 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2、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
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3、 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4、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5、是指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三 媒体的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2在线数据库、新闻组、电子公告牌、电子期刊、电子书、教育网站3非替代性、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适者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发展需要新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使自身获得快速发展问题 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问题()教育技术研究中存在问题()一、1、普莱西 斯金纳2、应用 分析 综合3、视听教学方法 个别化教学方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4、概念 规则二、1、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2006年北京市西城区高3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开眼界]1932年国立北京大学入学试验国文题[开眼界]1936年国立北京大学国文试题[开眼界]1946年国立北大清华南开联合招生试题“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专题小训练(转贴)“五校联谊”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小训练“字形”专题小训练“字音”专题小训练《高一语文(必修本)第二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过秦论》前两段小练习《泪珠与珍珠》课文阅读训练《陋室铭》《孟子见梁襄王》测试题《秋水》课堂自读练习《劝学》随堂练习《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唐诗三百首》自读自测100题《致橡树》练习《中国考试》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醉翁亭记》复习题2OO4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调研试题2007届广东省高中(必修)阶段测试2006年寿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2006年黄冈中学高三第一轮高考复习语文单元测试题(13套)2006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2006届省淳中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10月2006届高三暑期月考(福建长汀二中)200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200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2005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2005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2005上海高三浯文毕业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2005.3)2005全国各地最新高三语文模拟、月考、质量检测等试题70套.rar2005全国各地部分学校高三语文月考、模拟、质量检测等试题34套附清单.rar2005年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三)2005年语文中考模拟题2005年新洲三中正确使用熟语专项训练2005年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005年潍坊市高考考前语文模拟训练题一2005年潍坊市高考考前语文模拟训练题二2005年天星教育网押题密卷语文.doc2005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doc2005年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语文2005年嵊泗中学高考前适应性练习2005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附参考答案)2005.52005年上海市卢湾区高考语文质量测试卷及参考答案(2005.4)2005年山东荣城二中第一次模拟考试题(5月8日)2005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十模拟)2005年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试卷(第九模拟)2005年秋季学期高二语文段考(2)试题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江苏卷)解析.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一)(附答案).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五)(附答案).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四)(附答案).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三)(附答案).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七)(附答案).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六)(附答案).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二)(附答案).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试卷语文(八)(附答案).doc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2005年南通中学等九校一检试卷2005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3月27日11时刚考完.doc2005年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2005年南京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2005.5.6)2005年南京第二次检测全套(共九科)!!!!!!!!!!2005年江苏高邮中学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005年哈尔滨三中、东北育才、大连育明、天津耀华第二次高考模拟联考(全套)2005年高中语文第四册同步测试(2)2005年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005年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五单元测试卷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2005年高考语文创新设计2005年高考模拟试卷(一)2005年肥东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2005年春季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试卷2005年5月南通市二模语文试题(5月6日)2005年3月5日云南省第一次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2005年2月18号江西省三所重点中学高三联考语文试卷2005年10月韶关市田家炳中学高三月考试题.doc2005南师大附中三模试卷2005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全套)2005南京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数学试题(含解答)江苏.rar2005南京高三语文二模试题(2005.4.6).doc2005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二次2005.4.21).doc2005届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综合测试语文试题2005届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综合测试2005届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科技文阅读题选编2005届全国高三第七次大联考语文试卷.doc2005届全国高三第八次大联考语文试卷2005届全国第一次语文大联考2005届江苏省高邮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2005届高三语文自测试题2005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训练200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文普联考卷2005届高三全国第五次联考·语文试卷2005届高三第四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2005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卷2005届高三第六次全国大联考病句题2005届高三第六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WORD)200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十一)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十一)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十)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十)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九)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九)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八)2005届第一轮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八)2005级语文高考模拟试题2005广州第二次模拟考语文试卷2005.4.19.rar2005高考16省市文言文译文2005-2006鄞州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2005-2006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同步测试卷2004学年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3.5单元)200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2004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2004学年钱齐华联考试卷高三语文2004苏州市年高考模拟试题2004山东潍坊高三统考语文试题2004全国重点中学临考仿真试卷2004.4.232004全国各省市高考卷(含答案)2004全国部分中学语文模拟试题、压题卷、能力测试、质量检测等试题108套.rar2004年浙江省五校联考(全科六套)2004年盐城市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004年下期长沙市第十五中学高二语文2004年武汉市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004年潍坊市高三统一考试2004年潍坊市高三联考2004年唐山市高三摸底考试试卷2004年石狮三中高一下语文期中测试2004年全国重点中学模拟卷文言汇编2004年全国各地高质量的模拟试卷上百套(详细答案)2004年全国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2004年全国高考15套诗歌鉴赏题(含上海)2004年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04年秋季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2004年秋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江门市一次模拟考试--语文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2004年普宁侨中高三语文测试卷2004年南通市高三调研考试(2004.5.7)2004年南京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2004年溧阳中学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测试200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大全50多份2004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2004年高考字音课件.rar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十二)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9)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8)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2004年高考语文模拟(一)2004年高考语文临考指导和试卷命题预测2004年高考模拟试题42004年高考模拟试题(语文)2004年高考模拟试题2004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2004年高考标点符号练习2004年高考标点符号练习2004年福建省达标中学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2004年肥西一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004.3)2004年第一学期初二月考试题(苏版)2004年常州市5月高三语文教学情况调查2004年北京市海淀区三模试题(全科共五套)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三模试题(全科共五套)2004年4月南京市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2004年3月长沙地区四县(市)高三联考语文试卷2004年3月30日南通市高三调研考试2004年1月济南高三统一考试2004南师大附中三模试卷2004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一次)2004届重庆市高三联合诊断性考试(第一次)2004届唐山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004届全国语文第四次大联考试卷2004届全国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题2004届全国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卷2004届绵阳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一)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五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题(一)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试题(三)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试题(二)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四)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十一)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十二)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十)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七)2004届高三语文周练(六)200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02004届高三语文考点测试――字形测试题2004届高三语文考点测试题――识记字音2004届高三全国最后一次---第八次联考语文试卷2004届高三全国第四次大联考语文试题2004届高三全国第六次大联考语文试卷2004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03、10)2004届高三第五次联考语文2004高三语文模拟试题112004高考最新模拟试题汇编(不断更新中)2004高考字形课件.rar2004高考语言运用题2004高考语文(江苏卷)试题简评2004高考现代文阅读预测2004高考前6道基础题2004高考满分作文2004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2004——2005学年语文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2004-2005学年下学期广州市第113中学高三语文2月月考试卷2004-2005学年潍坊市高三开学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004—2005学年石狮三中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2004-2005学年黄岐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2004-2005学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一、三、五单元)2004-200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2004-200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2004—2005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试卷2004—2005学年福州一中高三语文质检复习题2004—2005学年度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004/10)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省熟中期中考试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学年)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莒县高一期中考试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莒县高一期中考试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江苏省常熟中学期中考试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复习题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省太湖高级中学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阶段质量分析测试试卷2004-2005学年赤峰英才学校高三模拟考试试卷2004-200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高三语文2005.12004-2005无锡光华学校高三第一次检测及答案2004-2005年度内江六中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次测试题2004-2005高三语文试题5套(12.9).rar2004~2005学年度(上)莱芜中学高二语文试卷2004~2005年度如皋市江安中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2004~2005年度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2003中考语文试卷一网打尽2003年浙江金衢两市中考语文试题2003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及答案2003年无锡市中考语文试题2003年温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2003年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003年山东省淄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200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2003年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语文试题2003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03年广东高考试卷语文2003年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出的试验用卷(绝密)2003年高考试验用卷2003年部分地区中考作文题2003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2003届高三宁波市十校联考语文试卷2003北京市高级中学招生语文试题2003-2004学年上期期中高一年级(含一、二、五单元)2003—2004学年度西华一高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2003—2004学年度西华一高第一次模拟考试2003-2004学年度沈阳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题2003—2004学年度深圳中学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2003-200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调研试卷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查高二语文试卷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质检复习题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苍南中学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2003—2004年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摸底考试2003——2004第二学期期末试题2003~2004学年上学期高一新教材第一单元测试2003~2004高一上期中测试卷200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2002深圳中考模拟试题2002—2003学年度晋城一中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试题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1952---2002高考试题汇编108个多音多义字05湖南省湘潭市高三语文模拟试题.doc05—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05—06学年度上期重庆市部分中学高三联考题(二次)语文试题.rar04全国重点中学高三新考纲语文组合卷一04年江苏省南通中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04年高考预测训练试卷(五)04年高考预测训练试卷(四)04年高考预测训练试卷(二)04年高考语文预测试卷(一)04年高考语文预测试卷(三)04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题104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04届高三语文复习第一册第1--4单元过关测试题04届高三文言文阅读训练(二)04届高三文言文段阅读一04届高三文学作品阅读(一)04届高三社科文阅读(客观选择题)04届高考语文综合测试题504届高考语文综合测试题404届高考语文综合测试题204届高考语文测试题304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一)04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四)04初三总复习训练精编(word版).rar04-05苏中四校联谊高三语文月考试卷04-05山东诸城高三质量检测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一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五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四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三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七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六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九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二04-05年上学期高三语文专项训练:第I卷八04-05吉林省实验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04_05全国部分学校高三试题6套(12.7).rar03-04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3―0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新教材)03—0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测试题03-04萧山五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2003年10月)03-04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03—04年度上学期重庆市渝中区高一语文期终测试卷03—04年度上学期重庆市渝中区高二语文期终测试卷03-04年第一学期南通中学高三语文期终试卷03-04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03-04高一语文期中期末考试试题集16套(详见清单).rar03-04高一上语文第六单元试卷(新教材)03-04高三模拟试题1003-04高三科技类说明文阅读96年至2001年高考文言文题选编9月月考检测试题.高二语文安化二中二00四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安徽广德中学2004届高三语文十月月考试卷安徽省滁州中学2005届语文模拟试卷(2005.5.12).doc安徽省和县一中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安徽省蒙城一中2003--2004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安徽省三十铺中学2004-2005学年度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安徽宿州市普通中学高二期末试题安徽宿州市重点中学高二期末试题安徽宿州市重点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卷安丘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测试安师大附中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高二语文柏各庄中学古诗鉴赏专题复习宝安中学2005届高三语文考试10分月试题北大附中2004届高三模拟考试?北大附中测试1北大附中测试2北京101中学第二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北京朝阳区2004-2005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统一考试试题语文北京春季高考试题北京海淀区2005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北京市朝阳区03—0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试卷北京市朝阳区2005年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卷.doc北京市朝阳区2006年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北京市崇文区05年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北京市崇文区05年高三统一练习(二)(全套)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北京市东城区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目标检测北京市东城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doc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二模语文试题2004.4北京市丰台区2004年高三统一练习(一)北京市丰台区2004年高三统一练习(一)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海淀区2003一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全套)北京市海淀区中考试题之现代文阅读北京市西城区2005年抽样测试高三全套试卷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2004.4)北京市西城区抽样测试高三语文试卷(二模)(2004.4)北京市宣武区2004学年高三语文试卷北京市宣武区2005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doc北京四中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北京文普教育中心语文研究室2005届第三次联考试卷北京文普教育中心语文研究室2005届第四次联考试卷北京西城区2005届高三下学期抽样测试语文试题北京学海乐苑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北京学海乐苑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测试(三).北京学海乐苑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测试(四).北京学海乐苑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测试(一).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练习题标点符号训练题精编病句病句——成分累赘病句练习修改病句六型\chentun词语赘余.ppt博文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不可忽视的两用语境成语苍山县2004年11份月考高二试题曹县一中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测试卷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四市2004—200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doc长春、沈阳、大连、哈尔滨四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长岭中学2002——2003学年高二下语文期中考试试题长沙教科院200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常德市一中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常德市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常见的名言名句检测常熟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专项练习常州二中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情况调查高二语文.doc常州市第一中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常州市第一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常州一中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rar巢湖市四中200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巢湖市四中200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陈情表练习成都八中2001年秋季高二语文半期试题成都七中高三2005届零诊模拟试题语文成都石室中学2005级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月考成都市2004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题成都市2005届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题成都市2005届第一次诊断考试检测题成都市2005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考试试题及评分意见成都市2005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成都市2006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语文试题成语使用练习成语知识竞赛题(罗昌南)成语专题练习崇文区2004--2005学年度第-学期高三期末统一练习初、高中衔接导、析、练初二上语文期中测试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初二语文试题初二语文试题重发初三第五册语文复习题(3--4单元)初三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初三语文选择题集粹初三语文月考试题卷2004初三语文中考适应性模拟初一(上学期)语文试卷初一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初一课外阅读初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初一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卷初一年期末综合练习初一期末测试题初一期中语文试题初一实验班语文试卷初一文言文竞赛试题初一新生语文基础质量摸底卷初一语文单元测验初一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初一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初一语文练习初一语文期末复习题(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检测卷初一语文试卷初中第一册复习之古诗文背诵默写初中第一册文言文复习(2002.12)初中诗文背诵与默写练习题集初中文言文知识与阅读专项训练初中语文第三册第5单元检测初中语文第三册期中考试卷初中语文第三册综合测试题初中语文第四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初中语文第五册成语填空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练习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初中语文第一册期末测试题初中语文课文理解性填空(上篇)初中语文课文理解性填空(下篇)初中语文综合测试题滁州中学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滁州中学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doc滁州中学2005届高三语文考试试卷滁州中学2005届高三语文考试试卷(2004、11、5).传闻中的2004江苏高考文言文《张昭传》串台词训练慈溪育才中学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萃文中学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查大理二中2003—200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大连八中2004年高考模拟测试题:(2004.3)大田第一中学2003――2004高中语文第四册期中考试卷德州市2005年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doc德州市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登高第二册第五单元基础题(精心校对版)第二册第五单元基础题答案第二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第二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第二册生字整理第二册五六单元语文试题第二册注音表第三册(1、2、5单元)背诵检测第三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第三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第三册名句练习第三册三四单元综合复习第三册五六单元综合复习第三单元测试题第四册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第四册附录《容易用错的成语一览表》详解第四册一、二单元练习第四单元测试题第五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一册第二单元45分钟过关检测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提高卷)第一册第二单元测试题(04.9)第一册第六单元(A卷)第一册第六单元(B卷)第一册第六单元单元测试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A卷)第一册第四单元测试(B卷)第一册第五单元测练题(45分钟过关检测)第一册第五单元测试第一册第一单元(A卷)第一册第一单元(B卷)第一册第一单元45分钟过关检测第一册第一单元试题第一册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册五六单元文言文小测第一册语音词汇总结东北师大附中2004-2005高考模拟语文练习(04.9)东北师大附中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月考东海县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都江堰读本课文《想北平》阅读训练(上海04高考题)二00四~二00五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仿句专项训练仿写练习仿写与串词成句练习飞龙在天盛大1.85(庆典版)登入器下载:汾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佛山一中200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册期中测试卷福建省建阳一中2004—2005年学年度上学期期末
议论文怎么列提纲?
议论文的构思步骤和文体训练方法 福建省连城一中 吴 健 许多考生写议论文时,或无从下笔,或中途滞涩,或无法兼顾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这都属于构思不明、文体不清的问题,可按下面的构思步骤和文体训练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
一、构思步骤 叶圣陶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考生行文前的审题构思应从中得到启示。
有些考生看完题目,提笔就写,是“乱走”,不符合思维规律。
正确的构思应以中心为定点,然后辐射,添加,完善。
如图所示: 开头 结尾 四个步骤依次展开如下: 第一、定点:确立中心——你的看法态度; 第二、辐射:想好分论点——准备从哪几个不同角度或侧面或层次或阶段展开; 第三、添加:举例引用——准备为各分论点举哪个典型事例引哪句切合名言; 第四、完善:提炼开头结尾——行文前先拟好总领全文的开头和收束点旨的结尾。
这样,行文就简化为有条不紊地把上面的思维表述出来,用语言加以美化。
二、文体训练方法 学生审清话题把握题意拟好题目后,用类似于填空的方式将文章的中心、开头、论点、事例、名言、结尾一一想好列出。
如下表: 题目: 中心: 开头: 论点①: 事例: 名言: 论点②: 事例: 名言: 论点③: 事例: 名言: 结尾: 这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学生列出上面各项内容,就等于为全文搭好了架,铺好了路,胸有成竹。
行文便简化为步步整合,层层美化,有利于发展等级分数的追求。
为了设置亮点,中途停下,进行细细的修饰、润色、包装,也不会影响思路、气势。
值得注意的是:1、开头段要明快、简洁,三句内点题。
让阅卷教师一看就能明了你的作文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能做到“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接下去的工作主要是看看这篇作文发展等级情况,有多少亮点可以增加多少分。
2、若同一题目大家一起做,因所定中心所列论点所举事例所引名言不同,还会起到同题换写互通有无交流积累的作用。
叔本华说:“谁想得清楚,谁就说得清楚。
”这话很有道理。
考场上,谁想得清楚,谁就写得清楚;谁写得清楚,谁就能得高分。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5.3) 议论文写作技巧 作者:浪漫妍风 来源:作文网 访问次数:1320 时间:2006-06-03 【字体:大 中 小】【双击滚屏】【关闭窗口】 学学“一句话开头” 文章开头勉强,写起来就会觉得没劲,议论文的定作尤其如此。
如果文章的开头是没有经过思考,顺水推舟的,对议论的对象、论证的方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标方向不明确,议论也就会不着边际,文章的随意开头还会造成写作中缺少自信。
这种“随意开头”的情况常常出现在限时命题作文中,教师要求当堂交卷,“写不出来也得写”、“不喜欢的题目也得写”,于是有的同学就省却了审题思考的时间,“先坐上船再说”,然后在“游动中寻找目标”,这个“游动”,往往就形成了无话找话。
譬如写《谈习惯》,他就这样接:“什么是习惯
习惯就是……,习惯有两种:好习惯与坏习惯……,当然,也有不好不坏的习惯……”;写《苦与乐》,则写:“世界上的事,有苦就有乐,苦,就是指……,乐,就是指……,人们一般都喜欢乐而不喜欢苦……”——看起来,“接话”似乎很通畅,但这些话都是可有可无的话,800字的文章,写到一半还不见观点,这是文章的一种常见病。
治这种“游动中寻找目标”的毛病,办法是有的,如学会剖析材料,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拓展联想思维等等,也就是说,要练好基本功。
但有没有更直接一些的训练方法呢
有的。
“先上船再说”最明显的毛病,就是开头罗嗦,这里介绍一种开头的方法,即“一句话开头法”,即,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自己逼自己,只用一句话作开头。
这样做,对纠正文章开头言不及意的毛病大有好处。
由于只能用一句话,那就一定要考虑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逼使自己从对题目的思考中选取最有份量的话作开头,促使自己对思考的内容作出比较筛选,这样的开头,既简洁,又明确。
一句话开头,有利于尽早进入议论,使中心部分突出。
一句话开头,也能使人产生一种写作激情,如有位同学在写《读〈祝福〉》一文时,以一句“太不公平了
”开头,这样的启动,犹如找准了感情的闸口,能有一泄千里之势。
经常能想到以最简洁的语言开头,对克服“游击”的毛病是大有好处的。
铸炼你的语言 同样的命题,比较接近的观点,类似的论证结构,文章为什么还会有高下,有的中看,有的不中看(放在考试中则出现较大的得分差距)
这主要是语言问题。
时下中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不重视提高语言水平几乎成了一种痼疾。
议论文语言先求平实,这个原则是不错的,前提是要论述清楚。
一种观点,一个道理,希望人家能接受,“说清”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这个观点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是浅显乃至尽人皆知的,这时候的“平实”就有可能变成“寡淡无味”。
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真理固然很好,但能用精彩的语言宣传一个朴素的真理将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有些同学的议论文,观点是明晰的,结构是严谨的,但习惯于用极幼稚的语言去论述,打个未必恰当的比方:很像成人穿了件小孩子的衣服。
更有一种常见病,就是盲目模仿报告腔,高调官腔,靠标语口号、假话空话虚张声势,明明是请他谈观点,发议论,他却要在那里自作多情地空喊,休说读者讨厌,认为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他自己也有可能认为言不由衷。
自己空喊一阵倒罢了,教师看这样的文章,连看七八篇,必然会头脑发昏。
议论文写作中,要有铸炼语言的意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说清”。
“说清”是基本要求,“说好”、“说透”是高标准要求,不力争达到高要求,满足于“说清”,这样永远不要想提高语言水平,甚至连“说清”的要求也达不到。
一句平常的句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
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
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
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动一下顺序
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铺陈渲染的手法
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不增强文章的气势
可不可以借用口语俗语来陈说
可不可以考虑来一个有力的反问
…… 只要常常能有这种铸炼语言的意识,提高语言水平就不是一件难事。
写文章也`如同烹饪,一样的材料,怎样能把它做得“有味儿”,自己不给自己提点要求是不行的。
这个道理并不深奥。
我们不少同学的“味觉”很好,但往往只用于品味人家的手艺,唯独自己下手的时候,就马虎了事了。
铸炼语言非一日之功,但不行动起来就永远不会有长进。
举例要清楚明白 议论文的举例,为的是证明观点,增加说服力。
例子是否与观点吻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力求“鲜活”,不要“陈芝麻烂谷子”,一论“勤奋”就是“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一论“发现”就是“瓦特的水壶盖”、“牛顿的苹果”,--这些,也已经是基本道理,这里就不多说了。
写议论文举例,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把个人特有的经历当成人所周知的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的阅读积累,都存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尤其是不同的教学环境之中),因此写文章举例时,就不能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一定知道。
这种疏忽一般较多地反映在“略说”上,--因为误认为人所周知,就一笔带出,结果让人摸不着头脑。
如教师甲上课说过的一件事,学生写作时不加细述,在教师甲看,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让教师乙看,很可能莫明所以,认作语焉不详。
尤其是在运用典故时,由于个人的阅读经历的局限,如果不加说明就会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如“这就和没买到鞋子的郑国人一样了”、“锯了竹竿进城门式的自作聪明”,是化用“郑人买履”、“鲁人锯竿”两则寓言,由于都只有一句话,让读者在理解上产生了障碍。
其实,如果能稍稍加上一两句话,甚至加上几个短语,就能把例子叙述得比较清楚。
这“郑人买履”和“鲁人锯竿”是典故,尚有据可考,稍加说明便可理解,有些事例不细说清楚则根本让人不知所云。
例如,“像二十四桥的设计,就显得很单调”,“袁隆平学的就不是屠龙之计”,--离开了一定的生活环境,这样简略的例子就无济于事,因为非但让人理解吃力,而且有可能产生歧义,其实这里说的“二十四桥”不是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是近年南京人对新建的二十四座人行天桥的戏称;而著名农学家袁隆平(杂交水稻发明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南京师大附中校友,对南京师大附中的同学而言,他的大名可能是如雷贯耳,但是离开这个环境,读者可能一时就反应不过来了。
不但是这一类的例子,如果是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在用于举例说明时也要表述清楚,因为你注意到的,感兴趣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注意到或是感兴趣。
近年以来,有些同学常在议论文中写进一些歌词,借用流行歌曲歌词,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最好能点明是歌词,如果加上一句“有首歌中这样唱道……”,则可以让读者知道这是在引用。
有位同学曾在文章中写道“一想到‘我在阳光下辛勤地劳动’,我就激动无比”,教师怎么也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搞不懂为什么这里要加引号,也不理解这句极平淡的话为什么会让自己的学生激动成那样,后来才知道这是那个月最流行的一首台湾歌手演唱的歌曲,但不是每个学生都熟悉,而教师就更加莫名其妙了。
有鉴于此,行文举例时须要三思。
结尾不要装腔作势 以前听高谈阔论的大报告,我们判断报告是否快结束,有几种方法。
一是依据内容,如他一开始就说要谈四个问题,一如我们作文立提纲,谈完了,即使要补充几句,时间也会有限;二是看时间,犹如我们写作文定字数,说了两个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或是下班时间,不结束也得结束了;比较麻烦的是提纲不明,又不肯受时间限制,那就只有看情绪,报告即将结束,如文章收尾,应有规律,但是如果偏偏报告人的情绪混乱,没有规律,就很难判断了。
比如,他忽然出语铿锵,挥手有力,众人以为他即将激昂地结束自己的呼喊,于是在他每一次的喊话式的话语之后都使劲地鼓掌,哪知他呼喊之后又用舒缓的语调说起另一个话题;你正捉摸不透时,他又振臂高呼起来“让我们……吧
”--这一回你以为无论如何也要结束了,哪知道他又会婉转出下一个“但是”出来…… 这种滑稽的情景谁想进来都会觉得好笑,但是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结尾如果拖泥带水,装腔作势,也会让人感到啼笑皆非,进而生厌的。
这里要指出的,是有些同学写议论文,特别爱拉开一个“功架”,很想造出一点气势来,但由于底功有限,于是不得不在结尾虚张声势,或是采用标语口号来呼喊,或是模仿伟人作深谋远虑状,动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吧”或是“争取作出更大贡献吧”--这些话,偶一用之,或许还会有一点激情,倘若只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谈话,未免有点技穷了。
这种“尾大不掉”是一种恶习。
我们提倡利索的结尾:分析阐述完了,结论水到渠成,还有什么可以唠叨的
写议论文,不是作报告,热情与号召力不是靠空喊就能代替的。
其实“热情激荡”不过是结尾的风格一种,而结尾本可以是多样的。
结尾处要冷静。
是否需要强调一下自己的观点,是否需要补充一点什么意见,是否需要说明一下值得注意的倾向,是否有必要提醒读者对某个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这些,在列提纲时就应有所考虑。
结尾处要冷静,不同于骤然冷却,要注意语言的节奏。
可以小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但不可作过多的重复,写文章的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家的重视,这时候行文语言要注意“打动”人。
写文章,尤其是议论和记叙,写出来的话要像是人说出来的话--这样说好像是在骂人了,但确实有些文章的语言不像是人在说话,而像没有生命的机器。
首先是不顺,读也读不通,既没有书面语的谨严,也没有口语的那种流畅。
二是没有活气,冷冰冰的,文章是要给人看的,见其文如见其人,一点生气也没有,这像什么呢
三是生硬,有些同学尽爱写些让人听不懂的话;有的盲目模仿,喜欢用欧化的句子,有的喜欢模仿港台腔,动不动“我好开心好开心哇”;还有就是堆砌词藻,满纸形容词;而有的同学写文章语言贫乏,一下笔就是“十分”、“非常”,一篇短文中能用七八个;也有人背过成语词典,不用足了就好像对不住词典一样,每说两三句话就来一个成语,弄得佶屈聱牙,结果读者的注意力全用于对付文章的成语中去了。
我们平时看同学的议论文,在论点的设立正确、论证方法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文章的语言表达是否畅达是区分“好”或“一般”的重要标准。
有些同学只会简单地模仿别人的语言,而且顽固不化,诸如“做四有新人”、“经过顽强拼搏”、“为四化贡献力量”之类的语言,几乎是不要动什么脑筋的。
--不是说这样的话不能学,但是如果只会这样说话、总是这样说话,谁愿意听你的
前人评说前秦诸子文章,称赞其“深于比兴”、“深于取象”。
孔子、孟子和庄子即使论说最抽象的道理,也注意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比喻。
《子路、曾晰、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学生各言其志,曾晰说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你看,他用几句话就形象地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治世才会有的图景,这比说“国泰民安”、“繁荣兴旺”、“小康社会”更容易让人接受。
这幅图景,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要令人向往,因为只有在治世,读书人才有可能在春风中纵情地歌咏徜徉,故而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论说治世时则有一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道路上不再看到头发花白的老人用背背东西、用头顶着东西步履沉重地赶路了,这说明什么呢
这就比说“生活富裕”、“民风淳朴”要形象得多。
记得上海有一年选“上海小姐”,最后一轮仅剩下两位选手,得分一样,因而加试一题,题目是:“对上海,你最想看到的一幕是什么
”有一位的回答是:“在白天上班的时候,准时来了一辆公交车,车上人不多,每个人都有座位。
”--话一出便赢得满堂喝彩。
上海面临的困难当然不止是公交问题,但是公交车拥挤是尽人皆知的事,这位小姐为大家描绘出了理想的图景,一下子打动了所有的评委,倘若她说“希望上海变得越来越美丽”、“希望上海的公交状况得到改善”,“发展公交事业,争取更大胜利”,那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要想让我们的作文语言有活气,就要多注意学习这一类的表达方式。
言之有物,不说废话 请看下文: 某省考优拔,题系“日本宪法与英国宪法比较论”。
其冠军一卷有云:“宪法有二种,一曰日本宪法,一曰英国宪法。
日本法为东洋人所作,英国法为西洋人所作。
日本法多用‘挨、伊、阿、哀’,英国法多用‘哀、皮、西、提’。
日本法文系直行,英国法文系横行。
日本法其条文系七十九条,英国法其条文共六十三条”云云。
阅卷者评曰:“考据详明,日英两国宪法条文,能列举其数,足征于东西洋政治学,研究有素。
” 文题要求“论”,作者倒底“论”出了些什么呢
摇头晃脑说了一通,该说的一点也没说出,看了觉得可笑。
其实这并不一定是编派出来的笑话,反观我们一些同学所写的议论文,也不难发现这种言之无物连篇废话的毛病。
一篇好的文章,要说到“好”,可以好得没有止境,通俗地说,就是没有“上限”,进入那种境界,不是容易的事。
但是达到基本要求,则不应很难,最起码的,是做到言之有物,让人读了之后,能知道你想说些什么,说出了些什么,多多少少能留下一点印象。
你的观点,你的分析,你的结论,你的表达方式,你的语言……一句话,要有“你的”。
造成“言之无物”毛病的原因很多,除开作文态度暂不论,最主要的,是不会动脑筋。
常见的,是对论题不作任何思考分析,只作简单的解说。
如给他一个题目《习惯》,他就不知道去想如何用这个题目来介绍一些新的思想成果,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表现形式,而是一下便循着旧有的模式发起议论来:“什么叫‘习惯’
习惯就是……。
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好习惯,一种是坏习惯。
……我们要保持好的习惯,改掉坏的习惯。
……”--就文字来看,他说的这些话,一句也没有错,但是都没什么用。
因为他没说出什么来,没有他自己的东西,他重复的不过是最简单的“1+1=2”之类的公理。
不动脑筋,就只好重复或照猫画虎地演绎人家的观点,罗列人家说滥了的例子,引用人家看腻了的“名言”……,而他就是没有力量拿出一个货真价实的“我认为”
另一种言之无物,是说空话说大话。
题目大,他不懂得把口子缩小去开掘;题目小了,他又不懂得触类旁通地“说开去”。
不管什么题目,他一开首便来上一通空话套话,好象不这样就不是一篇好文章。
这番且大且空的套话看上去“气势”很大,从形势说到意义,从政策说到方针,要求800字的文章,他一个开场白便写去二三百字。
接着还没有对论题作一点具体的分析,便又开始了盛气凌人的结束语:描绘宏伟目标,展望壮丽远景,提出更高要求,动不动“青年朋友们,让我们…………吧
”--读这种文章,常常象听一组空洞无物的口号,根本无法揣摩作者倒底想说些什么。
这类言之无物、用废话堆砌起来的“文章”,读者生厌,我想作者也未必就没有苦恼。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呢
我认为首先是于思考,努力地建立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对真理的解说,每个人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也会有独特的感受,尽量地把这种感受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使文章有“物”,先做到这一点,大概还不算很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