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好怎样赞美
要看赞美的是什么画了:可以说绘画功底不错,如赞美静物素面等画时,可以说比较有feel,立体感比较强,人物画的逼真,细节处理到位;水彩水粉画,可以赞美颜料使用的比较协调,给人感觉很舒服等。
赞美国画的句子
【第1句】中国画是以“气”作为自己存在的特性,“气”构成了中国画的基础,而水与气之间天然地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多重通道。
由水化为气,既是自然的物理想象,又隐含着中国绘画艺术独特的变异;既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又代表着天人的合一。
水作为对象和作为构成,都直接与中国画的气脉相通,使中国画最终有了一个气的格局。
水在宣纸上干涸后,它身后留下的痕迹,构成了一种完全“透明”的绘画,一种与西画截然不同的水的空白的绘画。
【第2句】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儿空白,是西洋油彩画。
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之上,是中国画。
凡·高浓墨重彩成为惊艳传世之作,齐白石水墨丹青也是画界传奇。
西方的热情,中国的素雅。
一张五彩,映出的岂止山水草木
那其中,更有处世的方圆之道。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余白。
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
【第3句】中国画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发展到今天,艺术魅力依然光彩照人,使人觉得常画常新,常见常新,其根本原因就是有妙不可言的中国味。
那么,什么是中国画妙不可言的中国味呢
简而言之就是‘土’。
中国画是在中国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艺术奇葩,蕴涵着中国人的信仰,智慧,哲学思想,人生感悟,审美习惯等。
描写盆景的句子
这些树桩,有的盘根错节,亭亭如盖;有崖倒挂,凌飞;有的枝展叶舒,婀娜多姿;有的累累,红艳欲流……那大理石磨制成的圆盘里盛着沃土,上面长着一根根嫩竹,仿佛是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
盆竹那修长白哲的主干上围绕着一个个竹节,就像一个个玉镯套在纤细的娇嫩的小手上。
盆景里那棵文竹,有细细的枝干,毛茸茸的叶子,好像是一片片绿色的云彩。
这盆景中竹子的旁边是座假山。
这山雄伟壮观,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缝里还长着倔强的胡刺,常年翠绿, 映衬着 亭亭翠竹。
海棠的苔有些像竹子,不光颜色是绿的,而且分成一节一节的,每节上都长着一片又宽又大的叶子.像一把小芭蕉扇伸展着。
那盆红叶的叶子恰似心的形状。
中心部分红红的,艳如胭脂,周围镶着墨绿加紫色的边儿,别致有趣,看起来,真像一颗颗红心。
那盆文竹,天气越冷,越绿得苍翠可爱,它细细的枝干像一节节挺拔的竹枝,竹枝上飘浮着一片片像绿云的羽状复叶,似云似竹。
怎么赞美孩子的画画
赞美孩子的画画需要一定的智慧和技巧:一、站在孩子的立场看画 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不但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还要真正了解孩子们每一幅绘画的意图。
孩子的绘画水平跟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喜欢的一切都画在纸上,在画中展示他们的欢乐和向往,体现他们纯真的童心世界。
也许他们的绘画手法非常稚拙,展现出的作品 也总是合情不合理,与家长们的审美经验也互不一致。
这样就需要家长们学会去理解孩子们的画,而不要只是一味地进行主观评价,要耐心倾听孩子们讲他们的画, 并带着一片童心去欣赏他们的智慧,与他们分享从中得到的快乐,领会画中的情趣所在。
二、适当赞美孩子的画赞美的语言会激励孩子的绘画欲望。
但是不恰当的赞美不但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还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
当孩子们把刚刚画好的画拿给你看时,你可不能总是用几句雷同的语言去赞美他们:“画得不错
太好了,你真棒
”这样千篇一律的话语,听着好像是在给孩子鼓 励和肯定,其实它毫无实际效果。
如果,孩子们在一次绘画中用了很新奇的方法或有个很奇妙的想象,而你却根本没有发现,不管画得好不好,总是这样赞美他们, 孩子们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从而失去再画画的兴趣。
如果能具体地告诉孩子们每一幅作品中,你认为哪里最能引起你的注意。
倾听孩子们的介绍和诉说、了解孩子的创作想法、与孩子一起讨论 画中哪些地方画得主题突出、鲜明,哪些地方色彩艳丽、清晰等等。
这样,孩子不但从你的赞美中受到了鼓励,同时还很好地呵护了孩子们的绘画激情和创意。
总之,要呵护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家长必须做个有心人,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绘画环境。
通过孩子的绘画作品,家长可以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 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我们这样做不只是希望将来能够出现几个画家,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儿童画评价准则和几条常用评语
一、要看画的稚气。
生活在孩子们的心中留很多美的形象,形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他们获得的是成人所不能体验的生活情趣。
儿童画总是强烈地透着一股浪漫天真的稚气,所以评价儿童画不能以成人的框框和要求去对待,只要理解儿童,怀着一颗童心,才能正确评价儿童画。
二、是否较好地表现了作品的美感效果。
儿童画出的线条、色彩、形象等绘画构成因素有着自己的特点。
对于绘画的效果也有着自己的审美态度。
不同的儿童画,画面的形式语言是否统一,是否表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可以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审美规律来看看不同作品的差。
比如:色彩的构成、韵律、范画,有碍儿童独立观察和思考,有碍儿童自己的绘画语言的发展。
作品的表现应该是与儿童的年龄相适应的,和谐成长有利于儿童绘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儿童的绘画水平的提高也不止是绘画技巧的提高。
其他方面的整体能力没有提高,技巧的学习也是会受到限制,特别是创作水平是难以提高的。
从儿童绘画中可以体察到儿童的洞察力、想象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能力的强弱。
儿童绘画的发展就是自身的整体发展。
三、看儿童画是否表现出儿童情趣。
绘画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当学生填写兴趣爱好的时候,很多都填写画画,儿童画自古以来,就引起了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和重视,儿童画不管在成人眼里看来多么滑稽可笑,不合逻辑,但这是儿童心灵的真实写照。
儿童画作品要单纯、稚拙,充满感情,表现出浓厚有趣的生活气息和儿童天性,大胆无顾忌,与成人画截然不同。
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
正确欣赏、评价儿童绘画,对孩子绘画的发展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画虽然属于美术的范畴,但它是一种由儿童创造的特殊的绘画形式,与成人美术有着极大的区别。
许多成人并不了解其中的差异,把握不准“儿童画的评价标准、标高”等。
四、作品是否有明确的主题或情节。
很多的儿童画表现的内容是有一定的主题和情节的。
儿童在作画的时候身心很投入,不断地去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成为儿童心灵的一面镜子。
这样的绘画作品在制作过程中能使儿童在心理、情感、智力等多方面得到锻炼。
有主题或情节,就需要有较强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对生活的感受力,是有较高的创作水平的一种表现。
五、看看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学习是儿童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
其中,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儿童绘画学习中的主要方面,是创造型人才必备的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儿童可以通过这种活动锻炼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对于儿童学习绘画过程中的习作也应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看看是否完成了学习的要求,否大胆地尝试,是否有求异、求新的好习惯。
发现好的地方给予积极的评价,好的部分也应说得具体;不足部分应建议孩子重新观察、思考和尝试,而不应笼统地给予消极的批评。
六、作品表现与儿童年龄是否相符。
在众多儿童绘画作品中,不同年龄的儿童,绘画表现也不同。
并不是很小的孩子能画出成人所画的形象就是水平高。
因为绘画水平的高低标准并不完全是看谁临摹得像。
儿童一味临摹成人的准强加于儿童画上,违反了儿童画自身的特点,不利于儿童画教育的发展。
成人评价儿童画的错误标准基本上有以下几种: 1.以“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画。
人们赞扬一幅画时,常常用“画得真像
”“简直和真的一样”之类的话,以为是对画作者的最高褒奖。
许多人在看到儿童绘画时同样以“像不像”来评价,画得比较“像”的自然是好的,不太“像”的自然是不好的了。
其实,用像”与“不像”来评价一件作品的好坏是片面的,无法全面、深入地诠释作品的含义,如西方的“立体主义”“达达派”的作品,显然无法用“像不像”来评价。
2.以“合理不合理”评价儿童画。
“合理不合理”是指儿童画中的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
儿童由于自身知识、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他们描绘的事物往往与客观现实并不相符。
他们会把人的头画得很大,手却画得很小;上山的人的身体垂直于山的坡面;人在太空与外星人游戏;在森林里与动物们联欢……如果要找一找儿童画中不合理的地方,几乎是俯拾即是。
于是大人们“热心”地为儿童寻找画中的错误,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深入浅出地解释什么是合理的、什么是不合理的,直到儿童的画符合自己的意愿。
3.片面以“拙”来评价儿童画。
儿童画中的“拙”是在无意中产生的,是因为儿童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无意识的行为,或者受自身技能的限制,还不能如实再现客观事物的缘故,并非是其有意追求的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拙”的味道也将慢慢消失。
而艺术家的“拙”是历经数十年的追求和艰苦练习才达到的境界,是大巧若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如果因此欣赏儿童画,其实不得要领,就算你给小孩评了个金奖,可能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
这样的评价,仍旧脱不了技法的框框。
儿童学画不是一定要将其培养成大画家、大师、对于大多数学画的孩子来说,其成为专业画家的可能性非常小,但学画对于开发孩子智力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学画本身。
科学资料表明,儿童早期绘画教育可将孩子的智商提高30%,儿童学画重在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美化人格,塑造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品格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儿童画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画家的教育,而是全面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表达力的教育。
重在启迪智慧,而非传授技能。
首看儿童画作品是否有丰富的想象力;二看作品有没有儿童的生活情趣;三看儿童画作品是否具有一定的技巧,三者兼备可谓儿童画之上品。
平时指导儿童,要着重鼓励儿童的想象力、独创性以及儿童画绘画的胆略,同时再留意绘画的技巧。
儿童各方面是幼稚的、活泼聪明和天真无邪的和谐统一,这正是儿童的可爱之处,也是儿童的主要特征。
儿童画是一种布满童心童趣的“稚拙美”,万万不能用成人眼光和要求去评价儿童画,这是指导儿童画创作的前提,所以成人必须树立起富有童心的儿童美术评价观,在对儿童画作出评价之前更应有充分的时间去“读”懂画。
儿童画新课程标准的推出,评价方式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而对于儿童画作品的评价部分,我们在幼儿期主要采用星级评价,进入小学阶段后,在现行等级制的作品评价基础上,在加入了星级的“两级”作品评价体制。
其中等级是以横向比较为基础的,这也是承认儿童之间所存在的表现力差异,符合辨证的观点;而星级是以纵向(自我)比较为主,侧重于儿童自我想象力与表现力的评价,星级不为等级所影响。
虽然作品评定耗时相对较长,但 “红五星”这一可视形象对于促进全体儿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成效确实显著。
二、启发儿童想象中的五个“想” (一)范围要想得“广”。
“广”即打开儿童的思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
(二)题材要想得“新”。
“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
儿童画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儿童在表现时题材要“新”,要与众不同且与己不同(避免与自己以前表现的画面内容类似。
(三)构思要想得“妙”。
儿童画新颖的题材确定下来后,还要有绝妙的构思才会显得锦上添花,如鱼得水。
(四)构图要想得“巧”。
儿童画构图巧妙可使一张画收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从“线”的启示中可采用的直线式、斜线式和弧线式构图等;从“字母”启示中可采用的“X”形式、 “C”形式和“Z”形式及“L”形式构图等;从“形”的启示中可采用的半圆形、梯形和圆形构图等;另外,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如平视、俯视和仰视等,让儿童置身于欣赏者的角度去思索画面的安排等等。
这些不同的构图形式都能使一个个十分常见的题材通过构图的不一般化,表现出新意。
(五)命题要有“趣” 给一张儿童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好象摄影作品中有一个如诗如画的题目一样,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命题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富有童心童趣最好。
赞美盆景的诗句
沁园春·长沙【年代】:现代【作者】:毛泽东【词牌】:沁园春【词题】:长沙【写作时间】:1925【内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橘子洲:在长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ě):大船。
同学少年:毛泽东于1913年至1918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1918年毛和萧瑜、蔡和森等组织新民学会,开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动。
遒(qiú):强劲。
遏(è):阻止。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座山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满江秋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雄鹰敏捷矫健,在辽阔的蓝天里飞翔,鱼儿轻快自如,在明净的水底里时沉时浮,一切生物都在秋天里争求自由.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回到过去,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达官贵人,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大家是否记得,当年我们在江水中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驶而来的船?【题解】: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离开长沙去广州,这首词是离开长沙时所作。
【赏析】万山红遍 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
俄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
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主席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
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
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
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
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
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
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著名的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
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咫尺应须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大手笔。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七句从内容上看,写大山,树林,湘江,船只,鹰鱼等,既有自然物,也有动植物,品类齐全,充满生机。
从写景的角度看,作者在视角上,有远近高低,从逻辑上,从点到面,由实到虚,从自然到人类。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
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
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郭亮等,及其他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如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罗章龙、李维汉等,除何叔衡、谢觉哉外,都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
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
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
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
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
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
《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
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
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
”(《文心雕龙》)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四溟诗话》)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前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下半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可以说,《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
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
【总体鉴赏】在我国的诗史上,第一个大量描绘自然美,并把对自然美的描绘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结合起来的诗人是屈原。
这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优良传统。
毛泽东的诗词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
他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自然美的艺术性象,表现出社会美的内容。
特别是本诗的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正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